狻猊(石獅+香爐+屋頂九個走獸)是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像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佛教佛像,瓷器香爐上/騎鳳仙人-姜太公,後面依次排列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http://tinyw.in/dcHP
螭虎吞腳 - https://is.gd/wTXyyQ
螭虎是一種想像的吉祥圖像,也有一說是龍生九子之ㄧ。傳說祂很貪吃,連自己都吃掉,只剩一隻腳。螭虎吞腳常見於廟宇或傢俱,裝飾於支撐東西的地方。
-----------------------
螭虎好吃,連自己的腳都吞,螭虎嘴巴露著一隻腳的模樣實在可愛,據說亦有辟邪的功能,剛好此腳可以擬化為彼腳,所以傳統上,不論是台座、几桌、柱子....等,只要有腳的,都有機會以螭虎吞腳來表現。
傳統眠床拆了、散了、壞了,但四隻腳算是最容易保留的物件,所以流通的眠床腳還算多,眠床腳通常也是螭虎,但不似吞腳而似捲曲的尾巴,旁邊再搭配一些雕刻花草鳥獸等,收集起來也是各有不同、饒富匠師的興味!
-----------------------------------
螭龍
說法有兩種:
一說中國傳說中的龍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有人進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議置於房頂上以避火災;
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
而根據這兩種說法能夠推測,螭龍的原形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
螭龍與螭虎
螭龍紋和螭虎紋實際上是一種紋樣。
螭紋最早見於商周青銅器上。是和龍紋非常接近的一種題材,故又有「螭虎龍」之稱,尾部同樣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別。
若就細部而言,頭和爪已不大像龍,而吸取了走獸的形象,身軀亦不刻鱗甲,體態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懸殊。這種圖案設計,比龍紋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紋來裝飾長邊,充填方塊,蜷轉圓弧,皆可熨貼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為最常見的花紋題材。
年代演變
螭紋盛行於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的螭紋是圓眼大鼻,粗眉細頸,身體呈彎曲狀,腳爪上翹,身上以陰線勾勒。↓
漢代的螭形象與戰國時代並無太大差別,僅僅是尾巴開始捲起。↓
宋代螭鼻子下面多了一條極寬而且非常有立體感的陰線。↓
元代螭的形象擇師寬頭高額,眉、眼、鼻、口全擠在面部下方,只占面部的三分之一,形體生動、優美。每一條圓圓滑滑的螭龍都是那麼的流暢。↓
到了清代,螭紋的寫實性得到加強,其形象卻略顯呆滯,毫無生氣。這麼一看這粗粗的眉眼確實充滿了喜感。↓
螭紋是一個很大的概念,由於古人在創作時加入了一些幻想和誇張的成分,因此也有人將頭上無角、四腳、長尾的爬行動物飾紋都歸入螭紋之列。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4la9pm2.html
--------------------------------------
龍潭聖蹟亭 https://is.gd/xX9tN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