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AheKYR6eU/
明末清初,佚名,《二十八星宿》大都會博物館藏

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


https://bit.ly/2Md0OmC

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

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

最完整28星宿圖發現,震驚考古專家
2017-03-29 由 日知新rxz366 發表于文化
最完整二十八星宿圖發現,,震驚考古專家
二十八星宿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顆恆星。
公元四五千年前,中國就開始天文觀測,以後積累了大量文獻資料。
古人總把世界的一切看作是一個整體,認為星空的變化,關係著地上人們的吉凶禍福,認為人事變遷、災害和天氣,都可從天象得到預兆。
所以,不管研究歷史、災害、氣候變化等等,一涉及古代文獻,都會碰到天象記錄。
現在的科學,不僅掌握了古時觀察得到的五大行星的運動規律,還掌握了全部九大行星、成千小行星以及許多慧星的運動軌道,可推算出任何時刻的星空圖象。
甚至於不懂天文之人,也可很快地求得,公元前後4000年之內任一時刻的天象,以驗證歷史記錄。
行星的位置總離不開黃道附近,外國用黃道十二宮記錄,中國則用二十八宿。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廣泛應用於古代天文、宗教、文學及星占、星命、風水、擇吉等等術數中。
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東方稱青龍:角木蛟 亢金龍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南方稱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馬 張月鹿 翼火蛇 軫水蚓;
西方稱白虎:奎木狼 婁金狗 胃土雉 昴日雞 畢月烏 觜火猴 參水猿;
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目前全國最完整的一幅二十八星宿圖
1987年,西安交大發現的西漢壁畫墓,發現了具有星形、星數、圖像的天象圖,然而,沒有星宿題名。
2015年5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一座被盜的磚室墓,墓室里繪製的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星空圖,震驚了考古專家。
經過考古發掘與研究修復,日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這座墓葬的最新成果。
他是中國首次發現的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圖,為探討漢代天文學的發展狀況,了解東漢時期與喪葬有關的觀念習俗,宗教思想,以及研究先秦兩漢時期的神話傳說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對漢代科學史、文化史、宗教思想史、文學史,以及歷史、考古學研究等,都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負責此墓發掘的副研究員段毅和多年從事天文史研究的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教授介紹,這座漢墓前室四壁和券頂繪有大約20平方米的壁畫——墓室入口南北兩側各繪一執鎩武士;
前室北側東壁上下分欄繪騎馬圖和山巒圖,正中上下分欄,上繪車馬出行圖,下繪山林牧馬圖,西壁分欄繪製侍女和熏爐,前室南側正中上下分欄繪樓閣莊園、宴樂人物、祥禽瑞鳥和仙人圖等,西壁繪一侍女和熏爐,共十幅;
後室西壁枋額之上繪一瑞獸;
室券頂通繪日月、四象(或稱四靈)、二十八星宿和人物圖等。
2008年在這一區域發掘的壁畫墓亦出土與本次發掘相似的星象圖,但僅見個別星官題名。
地域相鄰的定邊郝灘漢墓同樣也出土有二十八宿星象圖,同樣不如本次發掘如此完整且成串行。
考古發掘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名稱見於戰國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個漆箱上,但僅有題名,無圖像、無星形和星數。
這也使得這座漢墓,成為了中國目前已發現的,內容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


https://bit.ly/2Mgbgd0

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

二十八宿全圖欣賞https://bit.ly/2MrDAJJ
2018-08-04 
此為李鵬《西遊記人物圖譜》中二十八宿,分別為:東方青龍七宿: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南方朱雀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西方白虎七宿: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北方玄武七宿: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貐。皆天道中異類修真而成,屬普天星象中有名之聖,為玉帝下屬,有文有武。此輩《封神》、《西遊》皆有描述:《封神榜》里皆萬仙陣薨後受封,《西遊記》中前與孫悟空大戰,後隨眾助悟空斗黃眉。而《東漢演義》、《明英烈》兩書內,附會成光武「雲台28將」、洪武「淮西28將」。https://bit.ly/2MrDAJJ

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


四象二十八星宿略圖
我國星象最常用三垣二十八宿,偶而也提到四象 (或四維、四獸),三垣、四象和二十八宿孰先孰後的問題仍然是個懸案。
通常將黃道帶上的二十八宿分成四個大天區,用動物的名稱來命名叫做四象,每「象」都含七宿:
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
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
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
二十八宿在中國古天文學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除了恆星的觀測以它作基礎外,特殊天象的出沒,也是用它來作為記錄方位的依據。
https://bit.ly/2WsvhRu

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


二十八宿(「宿」,拼音:xiù,注音:ㄒㄧㄡˋ,中古擬音:siuh[1]),又稱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中國將黃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區劃分為二十八個區域。
由來
中國以農立國,「觀象授時」為農民耕種之重要依據,為觀察日、月、五行星所在之恆星背景,逐漸發展星宿觀念。 由於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27.3日,所行路徑為白道(與黃道夾角5度),古人將白道圈分成28段,則月球大約每日東移到28段中的一個星宿內。二十八宿又分為四組,每組七宿,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動物形象相配,稱為四象。
中國古代星宿史料
西周之前
據《尸子》「燧人上觀辰」與《路史》「察辰心而出火」之說,於立春(國曆2月)清晨可見到心宿(心宿二為大火星)隨太陽而升起,由歲差推斷燧人氏距今約17,500年。
濮陽西水坡M45墓的形制和擺塑是天上的星象圖,其東西兩側布有蚌龍和蚌虎,而墓主腳則有蚌塑之北斗魁象,斗柄朝東,由墓葬年代距今約6500年之反推,當時在春天黃昏所見南中天的星象,仍算是東方蒼龍格局。
《尚書‧堯典》有鳥、火、虛、昴星之記載,指黃昏南中天所看的星宿,其中鳥宿後稱為星宿,由歲差現象推知堯世代距今約4400年。
《大戴禮‧夏小正》記載,有昏見之參、大火、辰、南門星等,以及晨見之昴、南門星,其中南門星可能是後期所稱之室宿與壁宿,而辰星是指蒼龍星象之心宿、尾宿與箕宿。以Stellarium軟體設定距今4000年前中原位置,可得印證。
殷代卜辭有「椎卯,鳥星(晴)。」(《合集 11497》)、「...鳥星。七月。」(《合集 11500》)等記載,其中鳥宿後稱為星宿。研究者嘗試自殷卜辭可找到廿八宿字義的若干線索[2],由於古字一字多義,尚難確立何字為星宿名稱。
西元前1018年之商紂占星陶文「...辛丁乙師眉走 享井, 朕御皿(蠱) 曰: 角明...」,提及井宿與角宿。[3][4]
西周時期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詩經》成書於西元前825-775年。[5])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周曆7月,相當於現今國曆6月,有謂「火」是指心宿二;夏曆7月,則是國曆9月,「火」字指秋紅景象。)
東周時期
《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牽牛中。」指洛陽地區在夏曆(同今之農曆)3月,太陽位於胃宿(西元前500-1000年,太陽在金牛座),黃昏可見太陽恰在西方白虎七星宿之中腹,並隨太陽西下,東方日出地方可看到牛宿(魔羯座)漸漸拉起。又據《大戴禮•夏小正》,黃昏同時可見「參則伏」,即此時獵戶座乃平行於地平線。
《孫子.火攻》:「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者,風之起日也。」(十三篇《孫子兵法》成書於西元前515年4月以後至西元前512年8月以前。[6])
湖北隨縣考古發現曾侯乙墓漆箱,蓋頂載有二十八星宿文字(是中國二十八宿全部名稱的最早紀錄),兩側面則繪有青龍白虎,分別代表東方與西方,東方青龍以心宿居中,圖樣越大,表示亮度越大。墓葬時間約西元前433年。
秦漢時期
《呂氏春秋》:「中央曰鈞天,其星角、亢、氐;東方曰蒼天,其星房、心、尾;東北曰變天,其星箕、鬥、牽牛;北方曰玄天,其星婺女、虛、危、營室;西北曰幽天,其星東壁、奎、婁;西方曰顥天,其星胃、昴、畢;西南曰朱天,其星觜嶲、參、東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輿鬼、柳、七星;東南曰陽天,其星張、翼、軫。」(成書於西元前241年)
《淮南子.墜形訓》:「凡地形,東西為緯,南北為經」(《淮南子》成書於西元前139年前),劉鋼撰《古地圖密碼》認為這句話的涵義是凡繪製反映大地的地形圖,應當繪出東西走向的緯線與南北走向的經線,而中國古代地圖的經度概念即源於廿八星宿的經度,由天文經度體系為測繪地球經度提供了參照係數。[7]
《史記.書.天官書》:「正四時:仲春春分,夕出郊奎、婁、胃東五舍,為齊;仲夏夏至,夕出郊東井、輿鬼、柳東七舍,為楚;仲秋秋分,夕出郊角、亢、氐、房東四舍,為漢;仲冬冬至,晨出郊東方,與尾、箕、斗、牽牛俱西,為中國。其出入常以辰、戌、丑、未。...」(《史記》成書於西元前109-91年)
《周髀算經》卷下:「立二十八宿,以周天曆度之法。...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各置二十八宿。以東井夜半中,牽牛之初臨子之中。東井出中正表西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而臨未之中,牽牛初亦當臨丑之中,於是天與地稅,乃以置周二十八宿。」(《周髀算經》成書於西元前100-50年。半夜觀察到井宿時,太陽背景大致在牛宿,由冬至之日起算,置放廿八宿。)
《黃帝內經.靈樞經.衛氣行》:「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黃帝內經》成書於西元前51-7年之漢成帝,取材則早自春秋戰國時期。配合日晷之子午線,藉虛宿或張宿相距子午線之距離,可判斷所在位置之經度;藉房宿或昴宿與地平線之仰角,可判斷所在位置之緯度。)
《爾雅.釋天》:「大辰,房、心、尾也,大火謂之大辰。」(《爾雅》成書於西元前221年至西元9年)
《漢書.律曆志》:「乃定東西,立晷儀,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於四方,舉終以定朔晦分至,躔離弦望。」(《漢書.律曆志》撰於西元前2世紀),故知漢朝天文學家可測定廿八星宿在天球的分布位置,並測算東西方向不同地點依序所看廿八星宿所相距的時差。
起源爭議
二十八宿的體系除了中國外,印度、巴比倫、伊朗、埃及與阿拉伯也有二十八宿的類似體系,而且均能一一對應(雖不是全部嚴格相等),例如印度稱為「納沙特拉」(Nakshatra),1860年,韋柏在《中印兩國曆學的比較》一文提出二十八宿起源於印度,原因是中國二十八宿起於角,而印度起於昴。1891年,荷姆美爾主張二十八宿應當起源於巴比倫。美國學者伯吉斯(E.Burgess)認為,二十八宿體系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二十八宿名稱有與古梵文相似之處。新城新藏的《東洋天文學史研究》主張二十八宿起源於中國。竺可楨在《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和地點》主張二十八宿起源於中國。夏鼐認為二十八宿是自中國傳入印度,不過夏鼐指出,印度有二十八宿和二十七宿兩種體系,二十七宿體系較為流行。[8]日人飯島忠夫根據冬至點在二十八宿中的牽牛初度,認為二十八宿制定於西元前396 年到西元前382 之間,斷定二十八宿是從西方傳入的。[9]新城新藏則與飯島忠夫持相反意見,兩人相繼發表文章,相互駁難。
關於二十八宿的定型時期,爭論亦大。《尚書·堯典》最早提到四仲中星,《夏小正》等文獻中已經有某些星名。在周朝初期著作《周禮》中已能發現二十八宿部分宿名。錢寶琮認為黃道二十八宿成立於戰國,至少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完備了。有關二十八宿及四象的完整記載,最早見於《史記》。1978年考古學家在湖北隨州的戰國曾侯乙墓的墓葬中,出土了繪有二十八宿圖像的漆箱蓋,根據漆箱亢宿下方寫有「甲寅三日」可推算出曾侯乙卒年有四種可能,公元前433年、公元前418年、公元前423,公元前434年,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關於二十八宿的實物例證。 http://tinyw.in/rTLO

二十八星宿圖-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二十八星宿圖/二十八宿的定


古代28星宿 比12星座更厲害-「二十八星宿」把黃道與天赤道附近的星辰,區分為二十八個星宿,又再分成四大星區,分別是東方青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每個星區各有七個星宿,每個星宿也都有各自的吉凶與個性,可說是中國的十二星座占卜;對於喜愛占卜的民眾而言,可以依照本身的農曆生日對應天上的星宿,找出屬於自己的守護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