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蒙古族男子髮型不狼兒——三搭頭就是這個樣子滴.....
2016-07-31 
元代蒙古族男子上至成吉思汗,下至國人,均剃「婆焦」。這是將頭頂正中及後腦頭髮全部剃去,只在前額正中及兩側留下三搭頭髮,如漢族小孩三搭頭的樣式。正中的一搭頭髮被剪短散垂,兩旁的兩搭綰成兩髻懸垂至肩,以阻擋向兩旁斜視的視線,使人不能狼視,稱為「不狼兒」。


----------------
宋代孟珙的《蒙韃備錄,風俗》中比較詳細的記錄了蒙古男子的髮式:「上至成吉思汗,下及國人,皆剃婆焦,留三搭頭」。什麼叫「三搭頭」,就是頭頂左右留兩束頭髮,打成髻下垂,或編成辮垂於耳後,前面有三條頭髮,不能過眉毛,稍長就要剪掉。
普蘭,加爾賓也細緻地描述了成吉思汗的髮式,頭頂上跟僧侶一樣,剪掉腦門上的一圈。兩耳之間的頭髮都要剃去三指寛,剃去的這塊地方與頭頂上剪去的一圈相連,並且前額也同樣剪去二指寛,和孟珙記載的一模一樣。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成吉思汗畫像,都是戴著帽子,前面看一樣。


--------------------------
指鋪鍋墊的形狀,兩邊低、中間高。先橫著在中間擺一行,再在上面橫著擺兩行,搭在中間一行上。
元代蒙古族男子發式,又稱“不狼兒”。先在頭頂正中交叉剃開兩道直線,然後將腦後一束頭髮全部剃去,正面一束或者剃去,或者加工修剪成各種形狀,任其自然覆蓋於額間,再將左右兩側頭髮編制成辮子,結環下垂至肩。
-------------------
日本武士「奇葩」的髮型可能真的起源於北方遊牧民族 https://bit.ly/2M50wOB
--------------------
金國不是不剃髮,而是不強制漢族人剃髮,這其中又分有幾個階段。滅遼之前金國禁止東北的漢人留金人的髮型,穿戴金人的服飾,目的是為了區別金人與漢人,便於管理和攻打北宋。北宋滅亡後金朝對投降的漢奸“開恩”,允許為金朝效力的漢人剃髮,穿戴金人服飾,目的是標榜金人的高貴。至此,是禁止剃髮階段。
宋金紹興和議後,金朝強迫漢族的士大夫必須著金人服飾,留金人髮型,也就是說漢族人想考科舉當官出仕就必須要剃髮易服,目的就是要堅定黃河流域的漢人對女真的服從。蒙古興起之後,金章宗鼓勵金人留漢人髮飾著漢服,此後金宣宗又規定金人必須習取漢族生活習慣,企圖讓女真人歸化入漢人之中,避免滅族之禍。
關於金朝人的髮飾,有不少文獻都有記載,據《北風揚沙錄》的記載:“人留辨發與契丹異(契丹為髡發),耳垂金環,留顱後發,以色絲系之”。又據《三朝北盟會編》卷三載:“(金人)婦人辮盤髻,男子辨發垂後,耳垂金銀,留腦後發,以色絲系之,富者以珠金為飾”。可見當時的少數民族都剃髮,其中契丹人是髡發,也就是把腦袋中央的毛給剃了,俗稱地中海髮型。
關於女真人辮髮,史學界早有定論,但對於女真人辮髮式樣,卻眾說不一。有人認為是滿族人式樣,有人認為是元人“三搭頭”式樣,未有定論。提出女真辮髮為滿族人式樣的,主要是根據宋朝人對女真人發式的描述。如: “婦人辮髮盤髻,男子辮髮垂後。我個人覺得應該是髡發+辯發。
需要插一句,兩宋時期執行剃髮政策最堅定的其實是党項,也就是西夏。李元昊即位後強制全國剃髮,一直到西夏滅亡都沒有取消剃髮令,而搞笑的是党項的傳統並不要求剃髮,李元昊的爹西夏太宗李德明,爺爺西夏太祖李繼遷都沒有剃髮,從生到死都是束髮著漢服,到了李元昊這個逆子這一輩,連親爹和親祖父都不認了。
至於金朝和滿清,其實並沒有直接聯繫。雖然努爾哈赤自認是女真,其實女真的範圍非常廣,早在唐朝時期的渤海國就是女真人,屬靺鞨分支,從金末到明末有四百餘年,很難說後金和金朝有直接聯繫。所以清朝的髮飾和女真時期的髮飾也沒有直接聯繫。


罟罟冠作為蒙古族典型的服飾品,在我國服裝發展史中佔有一席之地,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罟罟冠是蒙古族的典型服飾品之一。罟罟冠的漢語寫法有罟罟、顧姑、罟姑、固姑、固顧、罟最、括罟、故姑、囿姑、姑姑、三庫勒、古庫勒、孛哈、孛黑塔、孛黑塔黑等10多種。許多學者認為罟罟冠有100多年的歷史,經過考證其歷史至少在400年以上;除蒙古族使用外,罟罟冠還是許多其他民族已婚婦女的冠飾。 https://bit.ly/2WqcBBR


「罟罟冠」、「固姑冠」、「古庫勒」。在蒙古語裡,這個詞的意思是「美麗」、「裝飾」 https://bit.ly/2M5ft39


蒙古貴族頭飾「罟罟冠」。罟ㄍㄨˇgǔ罟ㄍㄨˇgǔ冠ㄍㄨㄢguān
金、元兩代貴婦所戴的頭冠。罟罟冠也稱之為姑姑冠,是元代蒙古貴族婦女的獨特冠制,在中國歷代服飾中,這種冠制絕無僅有,正是因為這一獨特的風俗,不僅一度引起元代漢地文人的爭相記載,甚至也為當時來到元廷的很多傳教士和探險家所稱奇。法國傳教士魯不魯乞在《東遊記》里稱這種姑姑冠為「孛哈」。此冠形如圓柱,頂部正方,高二尺左右,它是以木條作框架,用樺樹皮圍合縫製而成,下為圓筒形,上為「Y」形。外包飾紅色或者褐色印花棉。
據說已婚貴族婦女頭上的姑姑冠最忌諱別人觸碰。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如果觸碰了姑姑冠,就會給戴冠者帶來厄運。老豬暗自慶幸,幸虧有玻璃罩防護,要不得多少手欠的人要讓冠主招致厄運了 https://bit.ly/2M8CGBF


-----------------------
https://bit.ly/2MhuEpQ
罟罟冠 https://bit.ly/2MaAaus


成吉思汗憑藉卓越的德行、戰略及武功統一蒙古諸部,締建了大蒙古國。他常年出征在外,軍務倥傯。偌大的帝國,他交由誰監國,才能心無旁騖,沒有後顧之憂地遠征花剌子模?
眾所周知,成吉思汗四個嫡子:朮赤、窩闊台、察合台、拖雷,均是驍勇善戰的大將。蒙古大軍第一次西征,他們全都跟隨其父參與遠征,立下赫赫戰功。
位於蒙古首都烏蘭巴托郊外長金博爾多格的成吉思汗騎馬雕像。(shutterstock)
帝國之盾
對於成吉思汗的女兒,人們鮮少了解,不過她們也並非柔弱之輩。其中,第三女阿剌海別吉嫁入汪古部,也立可敦嫁入畏兀兒王國。
阿剌海統轄汪古,為蒙古提供了深入中國腹地的戰略基地;也立可敦在畏兀兒王國為蒙古牢牢地掌控絲路貿易,溝通多元文明。女兒扯扯亦堅遠嫁斡亦剌部,相較於其他姐妹,她的勢力最為贏弱,但與蒙古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在蒙古的影響下,斡亦剌人吸取蒙古文化、語言與生活方式,「使蒙古人控制了直抵北極圈內的貿易路線。」
成吉思汗最小的女兒,史書未記載她的名字,只知她嫁給哈剌魯的阿兒思蘭汗(Arslan Khan)。阿兒思蘭汗隨大軍出征,她留下來統轄哈剌魯,使蒙古人取得通往南部穆斯林區、西部乾草原,繼而挺進俄羅斯與歐洲的途徑。
這幾位蒙古公主,就像是成吉思汗安插在蒙古四周的盾牌,堅實地守護著中心的蒙古。
蒙古郵票中的蒙古女性。(shutterstock)
汪古助蒙 攻破乃蠻
這幾位公主中,阿剌海別吉最充滿傳奇色彩。她的所言所行,在當時曾令道教高人丘處機驚歎。
阿剌海所轄的汪古部,處於遊牧民族和漢族定居區之間的交界地帶。汪古部因為長期和漢人以及絲路沿線諸多文明有交往,所以這一部族較早地擁有了讀寫傳統,建造屋舍城鎮的能力。汪古部織藝也很精湛,能用柔軟的駱駝毛混合中國的蠶絲,織成精美的織物。金朝時期,汪古部作為金國的藩屬,長期防守北方長城,為金朝抵禦蒙古。
1204年,鐵木真在萬軍陣前與汪古部首領阿剌兀思結為「安答」,即結義兄弟。在汪古部軍的先導下,蒙古軍隊攻破乃蠻部。為了表彰阿剌兀思,鐵木真將第三女阿剌海別吉嫁給阿剌兀思之子不顏昔班為妻。
阿剌海出嫁之前,成吉思汗叮囑她,最好的友人是自己明智的心,「你有很多東西可依賴,但最可靠的是你自己。」並一再提醒她,行事謹慎小心。
拋灑馬奶 為女祝禱
當阿剌海別吉上馬離去時,她的母親孛兒帖像所有的蒙古母親一樣,站在氈帳前,用木製的大勺「察察爾」(tsatsal)從桶裡舀起馬奶,灑向天空,直到女兒的背影消失在她的視線中為止。
蒙古風俗敬天,崇尚白色,衣冠服飾素樸,就連祭天的祭器也都是純色。以此表示蒙古人心懷遠古,以祭天敬神的禮義,報答庇護生命之本的原始神明。
以純白色的馬奶祝禱祈福。無論白晝與暗夜,白色為她延伸腳下的路,使她不會迷失。跟著白色走,比較容易遠離誘惑、黑暗的罪惡。所以,也有學者認為,蒙古母親將馬奶灑向天空,為女兒祈禱的同時,也提醒她行事要遵守禮義,遠離歧路與罪惡。
蒙古以此方式,懇祈神明庇護,讓後代子女能夠使用視線所及之內的土地、清水與草地。自古以來,馬奶祭作為草原古樸的禮義,溝通著蒙古人與神明的聯繫。
統轄汪古 安撫軍心

阿剌海嫁入汪古部,她的夫婿隨成吉思汗出征在外,於是她成為統轄汪古部的最高權力者。對於蒙古,汪古部也成為進入中原腹地的門戶。
成吉思汗遠征在外,阿剌海不僅要為父親操持軍國大事,授予將領官職及權限剿除叛亂,還要經常率領兵馬,巡視國土,撫慰各地將士,以安定軍民之心。
蒙古大軍第一次西征期間,成吉思汗召請道教高人丘處機。丘處機在《上汗書》中對成吉思汗說:「貧道至大漠已久,親歷大汗一統蒙古,征夏滅金,鐵騎蔽空,所向披靡。」丘處機在大漠親眼見證了成吉思汗一統蒙古、所向披靡的神勇。
王重陽與北七真。 中間端坐者為王重陽。丘處機居其左首第一。(公有領域)
侃侃而談 壺蓋美德
在一次宴席上,丘處機取出一把漢壺,詢問諸將領,這把壺哪一個部位最重要。將領們有的說壺嘴、壺把、壺身重要,阿剌海別吉卻說:「壺蓋最重要。」接下來她的話令將領們都感到震驚。
她說:「想到我們蒙古族,如今雖然擁有像壺身般腹占所有、壺嘴般隨意導流,壺把般把持傾覆的力量,然而問鼎中原,建立帝國,必須學會壺蓋的美德,這才是當務之急!」
阿剌海認為壺蓋的美德,包括時時勤懇,刻刻警惕。壺空時,要打開壺蓋注水;壺滿時,要趕緊蓋上,以免灑溢。一把漢壺能容納乾坤,然而首先要能打開壺蓋,才是容納陰陽的開始。
她的話令丘處機感到極其震驚,同時為成吉思汗感到高興,她說的話正是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座右銘。於是在丘處機的奏請下,成吉思汗冊封阿剌海為「壺蓋公主」,以此希望蒙古倡導新風,圖謀長久,利國利民。
成吉思汗接受他的建議,頒布《冊封阿剌海別諭》,冊封阿剌海為「壺蓋公主」,並特諭,當成吉思汗遠征在外時,賜予她生殺大權,由她全權行使監國權威。@*#
成吉思汗接受丘處機的建議,頒布《冊封阿剌海別諭》,冊封阿剌海為「壺蓋公主」,並特諭,當成吉思汗遠征在外時,賜予她生殺大權,由她全權行使監國權威。圖為蒙古士兵。(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元史‧祭祀志》卷72


【賢后傳】成吉思汗一生珍愛的大蒙古皇后
成吉思汗之妻——光獻皇后孛兒帖
文/周婉兒
成吉思汗與孛兒帖畫像。(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
更新: 2019-06-28 5:38 AM       標籤: 成吉思汗, 孛兒帖, 賢后傳, 蒙古帝國, 鐵木真
蒙古族世世代代都在歌頌她:「有日月一樣的光明,大海一樣的心胸。」
孛兒帖嫁給了落魄的鐵木真
坐落在今蒙古境內的呼和淖日湖和察汗淖爾湖,一大一小,在陽光下相互映襯,被蒙古族的後世奉為神湖,因為成吉思汗和孛兒帖的婚姻就從這裡開始,是他倆一生心心相印的象徵。
成吉思汗的原名叫鐵木真,九歲時 ,父親也速該帶他到他母親的娘家部族,想聘娶一位姑娘為妻。當走到半路時,遇見了德薛禪。
德薛禪見鐵木真氣象不凡,問明來歷,便道:「我昨夜夢見一隻白海青,抓著日月飛落到我手上,是個吉兆。今天你帶著兒子前來,你這兒子面目生光啊!莫非我這夢應在你家郎君身上?我有一愛女,願許配給郎君。」說罷,領著父子倆朝他家走去。
他女兒孛兒帖,果然丰姿楚楚,比鐵木真大一歲。也速該大喜,當時就定下這門親事。
圖為柏林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波斯細密畫冊Diez Albums。(公有領域)
孛兒帖所在的部落安逸富庶,但她無怨無悔地隨鐵木真遠嫁了。示意圖,出自柏林國家圖書館所藏波斯細密畫冊Diez Albums。(公有領域)
也速該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在娶親回來的路上,遭到塔塔兒部殺害。他死後,鐵木真一家受到其它部落的欺凌、離棄,鐵木真不再有顯赫的家族背景,變得一貧如洗,還時常被人追殺。
再說孛兒帖。鐵木真定親走後,音信中斷,生死未卜。她堅守著定下的婚約,每年祭祀時,還虔誠地祈求上天保佑鐵木真平安。從十歲起,她默默等候了十年。
這十年中,鐵木真在為家族艱苦打拚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對孛兒帖的諾言。終於,到十八歲時,他帶上行糧,從千里之外,沿著克魯倫河走了兩三日,找到孛兒帖家。
孛兒帖的父母明知鐵木真家已經衰落,卻毫無嫌棄、悔婚之意,高興地將女兒嫁給了他。
孛兒帖所在的部落安逸富庶,但她無怨無悔地隨夫遠嫁了,那是鐵木真最落魄的時候。
鐵木真救回被綁架的妻子
新婚之夏的一個夜晚,蔑兒乞人突然來襲。男人們紛紛騎上各自的馬匹,混亂中,鐵木真顧不上妻子,護著老母和年幼的妹妹,急速躲入山裡。
女僕將孛兒帖藏進牛拉的帳車,跑出沒多遠,車軸斷了,孛兒帖成了蔑兒乞人的戰利品。
九個月後,鐵木真為救出妻子,與札木合、王罕聯盟,發動了人生第一場戰爭,並取得勝利,救回了妻子。
圖為柏林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波斯細密畫冊Diez Albums中的蒙古兵征戰場景。(公有領域)
蒙古兵征戰場景,出自柏林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波斯細密畫冊Diez Albums。(公有領域)
鐵木真為自己的過失痛心不已,對愛妻深感愧疚,從此用一生的珍愛來補償她。
孛兒帖也毫無怨言地依舊愛著丈夫。這份深愛,使他們超越了那段戰亂中的不愉快經歷。
孛兒帖深謀遠慮 襄助成吉思汗開創帝國基業
史書記載,孛兒帖「宅心淵靜,稟德柔嘉」,不僅十分賢惠,而且深謀遠慮,擁有過人的智慧。在成吉思汗開創帝國基業的過程中,幾次重大關頭,她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鐵木真與札木合曾經形影不離,要好得像兄弟。後來鐵木真力量強大了,札木合趁初夏遷移之際,對鐵木真說:「咱們靠近山紮營住下,適於牧馬;靠近澗水紮營住下,適於牧羊。」
鐵木真不大明白,回營後詢問母親,母親沒作聲,孛兒帖說道:「聽人說札木合喜新厭舊。如今到了厭煩咱們的時候了。聽他的言語,是想算計咱們。咱們別紮營住下,就趁遷移與他們好聚好散,連夜趕路吧!」
孛兒帖一語道破札木合的意圖和品性,鐵木真如夢初醒,連夜啟程,到別處去紮營了。
事實證明,那次是與札木合分道揚鑣的最好時機,不然就可能被他兼併了。後來,鐵木真勢不可當,一步步推進霸業,兩人的軍隊還發生過多次戰爭。
拉施德丁所著《史集》(Jami al-Tawarikh)中描繪的成吉思汗加冕圖。(公有領域)
成吉思汗加冕圖,出自拉施德丁所著《史集》(Jami al-Tawarikh)。(公有領域)
薩滿教巫師在蒙古人心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當時有個薩滿教巫師叫闊闊出,為人驕橫狂妄,先是挑撥成吉思汗與其弟合撒兒的感情,又當眾羞辱成吉思汗的幼弟。
如何處置闊闊出,成吉思汗一時之間未能決斷,孛兒帖流著眼淚進言:「他們對你的兄弟這樣侮辱,成何體統?萬一你這柱石般的身體倒下了,他們會讓誰來治理你聚集起來的百姓呢?」這番話使成吉思汗意識到剷除闊闊出的必要,他默許小弟動手,除掉了闊闊出。
從此,成吉思汗擺脫了巫師干政,邁出了政治、軍事上真正獨立的關鍵一步。
孛兒帖畫像。(公有領域)
孛兒帖畫像。(公有領域)
「日月一樣的光明 大海一樣的心胸」
孛兒帖為鐵木真生了四個兒子、五個女兒。她束起腰,綁起頭髮,含辛茹苦把他們養大;為了他們的溫飽,自己常常忍受飢餓。
在她的撫養教育下,四個兒子從只有馬的後胯那麼高,個個長成13世紀—14世紀亞歐大陸的風雲人物,分別統領四大汗國,成就了大蒙古帝國的宏大版圖。她教育兒子不要為爭奪汗位而鬧分裂。成吉思汗病逝後,三子繼承了汗位,四子的兒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實際上,孛兒帖一度成為大半個世界的「國母」。
14世紀的波斯細密畫,描繪成吉思汗將帝國分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公有領域)
成吉思汗將帝國分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圖片出自14世紀波斯細密畫。(公有領域)
為人妻母、兒媳,她又那麼平凡。細心照料丈夫的起居,上對婆婆孝順,下對弟妹們關愛。
成吉思汗大多時間征戰在外,草原深處的大本營就交給孛兒帖守護和打理。她把一切管理得井井有條。甚至有一次,她還以非凡的組織才能,沉著冷靜地指揮老少婦孺,擊退了卓爾其人的突然襲擊,使家園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
成吉思汗對這位勞苦功高的結髮妻子長期專寵,很久以後才納妾。身為帝王,他納妾時還猶豫不決,生怕傷害了夫妻感情,最後還是由幫忙疏通的大臣對孛兒帖開的口。孛兒帖聽後一時哽咽,低聲抽泣,但為了她最敬最愛的丈夫,最終點頭默認了。
隨著成吉思汗征戰歐亞,越來越多的佳麗來到後宮。對於和丈夫多年患難的女人來說,誰願意在丈夫事業剛有起色時,與他人分享丈夫的愛呢?可是,孛兒帖以她的寬宏大度做到了。她任由兩個貴妃常年陪伴在征戰的成吉思汗身邊,自己卻獨守寂寞,還要為后妃們提供一個個「汗爾敦」(蒙古宮帳),安頓她們的起居,平衡好後宮的關係。
圖為柏林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波斯細密畫冊Diez Albums中描繪的蒙古帝國皇后籌備饗宴的場景。(公有領域)
孛兒帖要為后妃們提供一個個宮帳,安頓她們的起居圖。示意圖:波斯細密畫冊Diez Albums中描繪蒙古帝國皇后籌備饗宴的場景。(公有領域)
然而,孛兒帖始終居於第一汗爾敦——成吉思汗的正宮。她是嫡皇后,也是正宮皇后,一生得到成吉思汗最高的敬重和珍愛,直到年邁都是如此,有著其他后妃無法比擬的地位。
孛兒帖卒年不詳,成吉思汗過世時,她尚在人間。在她身後,元世祖忽必烈追諡她為光獻皇后,元武宗海山又加追諡號為光獻翼聖皇后。@*#
參考文獻:
明 宋濂《元史》
余大鈞 譯《蒙古祕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