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經》是中國道教一系列與「老子化胡」之說相關的系列經典的總稱。作者不詳,東晉時成書,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經中記載老子與弟子尹喜到西域及天竺,化身為佛創立佛法。
歷史上該系列經典一直是「佛道之爭」的焦點之一,所涉及的核心問題主要有「老子何時誕生」、「老子如何化胡」及「老子為何要化胡」等。依據該說,佛教乃是起源於老子,與道教同源。故佛教也曾提出諸如「三聖東行說」等作為對應。[1]
​歷史上佛道關於《老子化胡經》的真偽之爭發生過多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及重大歷史意義的三次分別是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及元憲宗八年(1258)的辯論,而道教在這三次辯論中均告敗北。
演變
參見:老子化胡
自東漢以來,即有老子化胡之說。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曾載有老子西行的傳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不過,關於老子出關而「莫知其所終」,並且記載中與佛教並無瓜葛。但後來有人將其與佛教搭上關係。
《後漢書》之《襄楷傳》所說:「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 這段記載中就將老子出關而不知所終變成了老子出關後在外國創立佛教。
約於東晉時,首部《老子化胡經》成書,傳說是西晉道士王浮所作。東晉末竺道祖《晉世雜錄》記載:「道士王浮每與沙門帛遠抗論,王浮屢屈焉,遂改換《西域傳》為《化胡經》,言喜與聃化胡作佛,佛起於此。」南齊裴子野《高僧傳》和梁朝慧皎《高僧傳》都有類似記載。
南北朝時,《老子化胡經》不僅一種。其中一本叫《化胡消冰經》(又叫《老子消冰經》),一本叫《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尹喜內傳》。六朝末年,又有《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成書。
《文始先生無上真人關令尹喜內傳》等南北朝時的《化胡經》,記載老子在周幽王時出函關,被尹喜強留著書,後與尹喜相約成都青羊肆,正式收尹喜為弟子,一同西去化胡。隱於罽賓國山中,遇胡王狩獵,胡王初時向老子問道,繼而欲加害老子,與老子比賽設廚會,又火燒、水沉老子,都不能毀傷老子,最終信服。老子正式向胡王傳教,胡王率全國男女剔除鬢髮,虔誠受道。老子告訴胡人可信奉尹喜所化身的佛,於是開創佛教。老子化胡後遂東遊還國。
爭端與論戰
自魏晉以來,佛教實力不斷壯大,佛道之爭開始浮現並趨於尖銳化。尤其以《老子化胡經》開始成書為標誌。
佛教認為,道士王浮編寫《老子化胡經》是道教最先用老子化胡說來貶低佛教的標誌。此說最早出於梁代僧祐的《出三藏記集》卷十五《法祖傳》:
「後少時有一人,姓李名通,死而更蘇,云:見祖法師在閻羅王處,為王講《首楞嚴經》,云:講竟應往忉利天。又見祭酒王浮,一雲道士基公,次被鎖械,求祖懺悔。昔祖平素之日,與浮每爭邪正,浮屢屈,既意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經》,以謗佛法,殃有所歸,故死方思悔。」
而南朝宋時期,顧歡作《夷夏論》貶低佛教,佛道二教互爭短長,展開了所謂「 夷夏之爭」 。顧歡在《夷夏論》 中利用老子化胡說以貶低佛教,而佛教徒在反駁中也提到了佛陀化老子的經典, 說明佛教方面在《老子化胡經》出現後,也以牙還牙,製造類似的偽經以回敬道教。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召釋、老二宗上殿,侍中劉騰宣勅,命諸法師與道士對論。清道館道士姜斌同融覺寺沙門曇無最對陣,爭論老子與釋迦牟尼的出生誰先誰後。道士姜斌引《老子開天經》,以老子生於東周周定王三年,即公元前604年,而沙門曇無最引《周書異記》、《漢法本內傳》,以佛陀生於西周周昭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1029年,二者相較,佛陀要早生老子400多年。其中無論是道教的《老子開天經》還是佛教的《周書異記》 、《漢法本內傳》,都是雙方杜撰出來的偽經,但孝明帝有意偏袒佛教,只查《老子開天經》的問題,且大臣們也一致認定「老子止著《五千文》,余無言說」 。
唐高宗顯慶五年八月十八日,敕召僧人靜泰、道士李榮入洛宮辯論。高宗問:「老子化胡為佛,此事如何?」靜泰回答說,道教經典除了《老子》、《莊子》外,其餘經典如《靈寶》、《上清》、《三皇》等經,都是後人所造,至於王浮偽造《老子化胡經》,佛教方面早就考證出來,無須多辯。針對李榮引《老子序》「老子化胡為佛」、「西適流沙」之說,靜泰引《化胡經》「我師釋迦文,善入於泥洹」等文,指出《老子化胡經》前後矛盾,邏輯混亂,並據《西京雜記》「老子葬於槐里」,否認老子有西出化胡的可能。李榮反駁說,佛經除《四十二章經》外,其餘都是佛教徒的偽作。靜泰則說,這是李榮不懂佛教的譯經史,佛教的每一部經典的翻譯,都有作者、時間、地點的記錄。這場辯論,李榮明顯處於下風。
唐696年,僧人惠澄上言請求銷毀《老子化胡經》,武后下令官員商議,最後斷定《老子化胡經》為真確,武后下令「對定」經本。
開元年間,10卷本《老子化胡經》編集而成,各卷非出一手,書前有託稱曹丕所撰的序。此經卷一加入了兩個唐代新出的傳說:老子教化於闐,以及老子化身摩尼創立摩尼教。此經卷八則是武后時的敕定本,此卷記載老子教化罽賓81國,降伏95種邪道。
蒙元初年,全真教受到皇帝寵信,勢力強大,刊行《老子化胡經》,並編印《老君八十一化圖說》,以圖為主,配有文字,描述老子代代轉世教化世人,書中老子化胡的內容主要依據《老子化胡經》繪製,遭到佛教徒的強烈不滿。元憲宗蒙哥為了平息佛教徒的憤怒,曾兩次召集佛道辯論。憲宗八年的辯論是有史以來場面最大、時間最久的一次佛道辯論。禪宗僧人祥邁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奉敕將此事全程紀錄,名為《辨偽錄》。
憲宗八年七月,蒙哥命忽必烈親王召請各地僧、道兩宗,僧人300多人,道士200多人,佛道兩方各出17名代表,佛教方面以少林寺福裕長老為「頭眾」,道教方面以全真道的「權教」張志敬(張真人)為「頭眾」。雙方圍繞道教的《老君八十一化圖》、《老子化胡經》及其他「謗佛」道書進行辯論。包括儒者在內所謂「九流名士」來到上都的皇宮聚會,參加集會的擔當「證義」的丞相、大臣及儒者共200餘人。辯論由忽必烈主持,掌管佛教事務的那摩國師、八思巴國師、西蕃國師等人一併到場。在辯論中,佛教方面準備充分,緊緊抓住《化胡經》是否為老子所說、何為佛、老子有無到天竺化胡成佛、道士能否持咒做到入火不燒、白日上升、攝人返魂、固精久視等問題,讓道士答辯,忽必烈、八思巴國師也親自向道士提出質難。道士或「無答」,或「不曾聞得」,或「不敢持論」,也不敢試驗「入火不燒」等道術,最後表示認輸。
結果
不同於成吉思汗開始的先元諸帝,忽必烈篤信佛教而非道教,因此論戰後下令把《老子化胡經》連同刻版一起焚毀,全真教驟然失寵,一度低落。直到忽必烈後繼者元成宗繼位,元朝皇帝重新開始寵信道教,因此道教才再度開始輝煌。
存佚
今各種《老子化胡經》俱無完帙,《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今有敦煌抄本S.2081存世,10卷本《老子化胡經》敦煌抄本中存有其中4卷:卷1、卷2、卷8、卷10。
--------------------------------
佛家為何很不喜歡道家的「老子化胡經」?
2016-09-07 由 最美最文化 發表于文化
佛教於兩漢之際在中國紮根,對社會的影響日見深遠。在此之前,道家思想雖然久已流傳於世,但作為完整宗教形態的道教尚未形成。到了東漢之末,道家受佛教教團組織的影響,正式成立了道教,推老子為教祖,以為道教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時代便已成為漢人信仰的傳統宗教。
道教以「老子化胡」與佛教爭高下
道家之演變為道教,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為了與佛教抗爭,維護自家的地位。所以,自道教成立時起,佛道兩家之間的交涉論爭便激烈地進行起來。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與佛教論爭的一個重要理論便是,佛教乃是西方夷狄之教,不堪行化於中國,而道教則是老子所創,為中國的傳統信仰。為了維護中國人的自尊與威嚴,清除胡夷的影響,中國應扶植道教而廢除佛言。
然而,佛教那時已深入朝野之心,道教雖一再攻擊佛教,佛教實際上卻越發展越快,越傳播越廣,勢頭難以遏止。道教苦無良策,便想出另一辦法,欲將佛教置於道教之下,擡高自己的地位。這一辦法,就是偽造老子化胡的傳說。
據說,老子晚年西出函谷,不知所終。道教發現這是個可利用的題材,便加以發揮,杜撰出一部《老子化胡經》來。
西晉惠帝年間(二九○~三○六年),道教中出現了一位名叫王浮的道士。他對佛教的發展勢頭極為不滿,便挺身而出,與佛教僧侶帛遠進行論辯,以明佛道二教的邪正。帛遠是當時著名的佛教僧侶,俗姓方,河南武陟人氏。年少出家,取號法祖,在長安建造寺院,以講席為業,聽眾常達千人。河間王司馬顒對之崇敬有加,帛遠因而聲聞關隴。帛遠才思敏捷,辯才無礙,孫綽作《道賢論》,曾把他比作玄學名士嵇康。
王浮為了道教的事業挺身出面,勇氣雖然可嘉,辯才卻與帛遠相去甚遠。多次辯論,王浮皆大敗而回,討不到一絲半點好處。眼見辯論無法取勝,王浮便採用迂迴策略,靜下心來翻閱佛典道經,作出了一部《老子化胡經》。
《化胡經》的真偽成為佛道之爭
其文本一卷,後人增為十一卷,聲稱老子西出函谷關,來到了天竺的迦毗羅衛國,此國王后名曰凈妙,老子乘其白日午睡之機,化為日精自口而入,居胎十月,於第二年的四月八日夜半時分自左腋而生,墮地即行七步,此人便是佛教祖師佛陀,佛教由此而興。
此書一出,對當時的影響極大,為許多知識分子所認可。
雖然佛教盛傳於世,也為許多知識分子所信仰,但佛教畢竟來自異國他鄉,是夷人的教化,漢人信奉佛教,在心理上確實有些隔閡。《老子化胡經》一出,這種隔閡便隨之消失,因為這樣一來,佛教便成了中華文化的產物,算不上胡夷之教了。
所以,後世許多文人便先後採用此說:南朝宋范曄作《後漢書》,有「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之語;齊朝顧歡作論,亦以老子至天竺化為佛陀。
從王浮開始,老子化胡便成了道教攻擊和貶低佛教的主要依據,《化胡經》的真偽也成為佛道二家爭論的關鍵問題。
歷代帝王對《化胡經》的處理方式
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公元五二○~五二五年),曾命沙門、道士對講宮中。道士姜斌說:「依《開天經》所說,老子於周定王三年生,年八十五歲時西入化胡,以佛陀為侍者。」
沙門曇謨最反駁說:「佛陀生於昭王二六年,入滅於穆王五二年。自入滅之後至於定王三年,已有三四五年之久。姜斌不詳史實,而胡說什麼老子化胡,不是荒謬絕倫嗎?」孝明帝令群臣詳定此事真偽,太尉蕭綜等人說:「《開天經》是道教偽造,欺世惑眾,當流放姜斌,廢止開天偽經。」孝明帝於是採納其建議,流放姜斌於馬邑。
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詔百官僧道會於百福殿,議《老子化胡經》的真偽。沙門法明排眾而出說:「此經既無翻譯朝代,不是偽經是什麼!」道士愕然,無人能應。高宗遂令搜集偽經,盡數焚毀。然而,《化胡經》早已廣傳民間,實難一舉燒盡。
武則天登位後,沙門慧澄上書,請求依照高宗之例,焚毀《老子化胡經》。武則天令劉如睿等八位學士集體討論,皆言《化胡經》於漢隋諸書有載,不應削除。慧澄的建議未被採納。
自《老子化胡經》一出,道教以此事攻擊佛教,凡有道觀,必畫老子化胡成佛之相,佛教亦於諸寺畫老子之形,予以醜化。唐中宗神龍元年(西元七○五年),下詔說:「如聞道觀皆畫化胡成佛之相,諸寺亦畫老君之形。兩教尊容互有毀辱,深為不然,自今並須毀除。其化胡經屢朝禁斷,今後有留此偽經,及諸記錄有言化胡者,並與消除,違者准敕科罪。」此令一下,《老子化胡經》連逐漸絕跡,化胡之爭才日見消停下來。那時,佛教已與中國文化結成一體,除了道士之外,很少有人認為佛教是夷狄之教了。
「老子化胡」是中國佛教史上長期爭論的問題,雖然最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廢除了,但在佛教發展史上,《老子化胡經》確實給佛教帶來極大危害,有多次佛教法難皆與此事的爭論有關。故而佛教對此經的始作者王浮著實痛恨到了極點,他們認為王浮死後身入地獄,為械具夾住,痛苦萬分。閻羅王責罵王浮說:「你偽造經書,誹謗佛陀,需當世間偽經盡毀,你的罪惡才會免脫。」足見佛教對化胡經的痛恨程度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culture/ap3zk6.html


《老子化胡經》爭議不息,四個字「佛本是道」道明原由
2018-10-17 由 酒歌說文 發表于歷史
據東晉《晉世雜錄》等記載,本經為西晉時期道士王浮所作(有爭議)。原本只有一卷,後經後人整理擴充為二卷,在南朝之後,此經成為佛道論爭之焦點,在唐朝前百年時間多次被禁毀,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其內容不減反增加,至唐朝時有記錄顯示已經有了十卷。
本經文在唐宋明等朝代官方大多持認可態度,一代女皇武則天甚至還以敕旨正名。「老君化胡,典誥攸著,豈容僧輩,妄請削除。......明知化胡是真,作佛非謬,道能方便設教,佛本因道而生。」(備註:現在常見的「佛本是道」就是起源於此。)
關於化胡經的爭論並沒有因為女皇一句話休止,相反在元朝達到了頂峰極致,佛道雙方圍繞《老子化胡經》真偽展開多次激烈的辯論大會,互相勝負,而最終佛方以口才取得辯論勝利在公元1281年,元朝皇帝下詔燒毀《道德經》之外諸多道書,有關《老子化胡經》雖然沒有停止,但原文從此消亡在視野,一直到幾百年後敦煌遺書巨大發現,才重新出現世人面前。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珍貴敦煌《老子化胡經》存世不足原文三分之一,僅存『老子西升化胡經序說第一』與『老子化胡經卷第十』,且分佈在外國各大博物館,令當今國人痛惜扼腕。
和所有宗教擴散異域一樣,佛教至東漢時期傳遞到中原地區也經歷了諸多艱辛阻力,因此借用了中國本土文化很多理念,逐漸形成了特定的「漢傳佛教」特色。例如佛教初期為了闡明教義,借用老子「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的利用,提出慈悲、戒貪、謙卑的相似口號。同時為讓更多人接受佛教,也默認了當時流傳老子入胡開創佛教的傳說。
然而隨着佛教日益興盛,道教和佛教的關係也逐漸從包容兼濟走向對立,老子化胡真偽就成了雙方宣講教義誰更優越的爭論點,雙方關係劍拔弩張的時候,道家率先點燃了導火索,《老子化胡經》應時而生。
現在大多認為《老子化胡經》是西晉道士王浮,然根據學者專家考證,老子化胡的說法早在東漢初期就已經存在,並且在一些佛教書籍中有所提及,懷疑本經可能不是出自道教,而是佛教為了傳播而有意借用的。歷史上,佛教剛傳入中國時「黃老共祠」依靠黃老學說得以發揚壯大,所以為了普及佛論,默許甚至主動提出「老子化胡」可能極大
本經在歷史上掀起無數次軒然大波,無論是滅佛運動以及焚燒道藏事件,都與《化胡經》有着直接密不可分的關係。本文收錄此經部分片段,並非挑起罵戰,而是作為寶貴的歷史資料,供研究者品讀。認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鬥爭無處不在的殘酷,而敬佩老子名言:夫唯不爭,故無尤。
(註明:因時代久遠,所以文中多有缺字,希望理解)
老子西升化胡經序說第一
是時太上老君。以殷王湯甲庚申之歲建□之月。從常道境。駕三氣雲。乘於曰精垂□九耀。入於玉女玄妙口中。寄胎為人。庚辰□二月十五日誕生於毫。九龍吐水灌洗其形。化為九井。爾時老君鬚髮皓白。登即能行。步生蓮花。乃至於九。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告人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我當開揚無上道法。普度一切動植眾生。周遍十方及幽牢地獄。應度未度咸悉度之。隱顯人間。為國師範。位登太極。無上神仙。時有自然天衣桂體。神香滿室。陽景重輝。九日中。身長九盡。眾咸驚議。以為聖人。生有老容。故號為老子。天神空里。贊十號名。所言十者。
太上老君·圓神智無上尊·帝王師·大丈夫·大仙尊·天人父·無為上人·大悲仁者·元始天尊此後老君。凝神混跡。教化天人。兼說治身中外法。百有餘載。王道將衰。殺戮賢良。枉定無數。忠臣切諫。及被誅夷。天降洪災。曾無覺悟。
如是數載。為周所滅。康王之時。歲在甲子。亦同俗官。晦跡藏名。為柱下史。師輔王者。至於照王。其歲癸丑。便即西邁。過函谷關。授喜道德五千章句。並說妙真西升等經。乃至太清上法三洞真文靈寶符圖太玄等法。使其教授。至精仁者羽化神仙。令無斷絕。便即西度。經歷流沙。至於闐國毗摩城所。
爾時老君舉如來節。招諸從人。倏忽之間。有赤松子·中典丈人·元始天王·太一元君·六丁玉女·八卦神君及龍虎君·功曹使者·金乘童子·惠光童子·天官地官水官空官·日官月官·山官海官·陰官陽官·木官火官·金官土官·五嶽四續諸神等君·天丁力士·游羅將軍·飛天神王·仙人玉女·十萬餘眾。乘雲駕龍。浮空而至。
於是老君處於玉帳。坐七寶座。炃百和香。散眾名花。奏天鈞樂。諸天賢聖周匝圍繞。復以神力召請胡王。無問遠近。人士咸集。
于闐國王乃至朱俱半王·渴叛陀王·護密多王·大月氏王·骨咄陀王·俱蜜王·解蘇國王·拔汗那王·久越得犍王·多勒建王·罽賓國王·訶達羅支王·波斯國王·疏國王·碎葉國王·龜茲國王·龜茲國王·拂林國王·大食國王·殖膩國王·數漫國王·恆沒國王·俱藥國王·嵯骨國王·曇陵國王·高昌國王·焉耆國王·弓月國王·石國王·瑟匿國王·康國王·史國王·米國王·似沒盤國王·曹國王·何國王·大小安國王·穆國王·烏那葛國王·尋勿國王·火尋國王·西女國王·大秦國王·舍衛國王·婆羅柰國王·帝那忽國王·伽摩路王·乾陀羅王·烏長國王·迦葉彌羅國王·迦羅王·不路羅王·泥婆羅王·熱吒國王·師子國王·拘屍那羅國王·毗舍離王·劫毗陀王·室羅伐王·瞻波羅國王·三摩咀吒王·烏荼國王·蘇刺吒國王·信度國王·烏刺屍王·扈利國王·狗頭國王·色伽栗王·漫吐□王·泥拔國王·越底延王·奢彌國王·小人國王·軒渠國王·陀羅伊羅王·狼揭羅王·五天竺國王。
如是等八十餘國王。及其妃後。並其眷屬。周匝圍繞。皆來聽法。爾時老君告諸國王。汝等心毒。好行殺害。唯食肉血。斷眾生命。我今為汝說夜叉經。令汝斷肉專食麥□。勿為屠殺。不能斷者。以自死肉。
胡人佷戾。不識親疏。唯好貪淫。一無恩義。鬚髮拳鞠。疏洗至難。性既膻腥。體多垢穢。使其修道。煩惱行人。是故普令剔除鬚髮。隨汝本俗而衣氈裘。教汝小道。令漸修學。兼持禁戒。稍習慈悲。
每月十五日。常須懺悔。又以神力為化佛形。騰空而來。高丈六身。體作金色。面恆東向。示不忘本。以我東來故顯斯狀。令其見者。發慈善心。汝等國王。所有朝拜一像吾面。東向政事。
如是不久。過蔥嶺山。中有深池。毒龍居止。五百商旅。宿於池濱。為龍所害。竟不遺一。我遺其國渴叛陀王傅祝與之。就池行法。龍王恐怖。乃變為人。謝過向王請移別住。不復於此更損人民。
令後往來絕其傷害。次即南出至於烏場。遍歷五天。入摩羯國。我衣素服。手執空壺。置精舍中。立浮屠教。號清凈佛。令彼剎利婆羅門等而奉事之。以求無上正真之道。
歷年三八。穆王之時。我還中夏。使入東海。至於蓬萊方丈等洲。到於扶桑。暫過大帝之所。挍集仙品稱位高下。又經八王二百餘載。幽深演之時。歲次辛酉。三川震盪。王者將亡。數遭百六。非人可?。
我更西度。教化諸國。次入西海。至於聚窟流麟等洲。總召十方神仙大士及初得道地下主者並未授任游散仙人至孝至忠適經歷度者。如是等輩八萬餘人。挍量功德行業輕重。授其職位五等仙官二十七品仙真上聖岳瀆三天。咸悉補擬如是。
又經六十餘載。桓王之時。歲次子一陰之月。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國入乎白凈夫人口中托蔭而生。叼為悉達。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無上道。號為佛陀。始建悉曇十二文字。展轉離合三萬餘言。廣說經誡。求無上法。
又破九十六種邪道。歷年七十。示人涅磐。襄王之時。其歲乙酉。我還中國。教化天人。乃授孔丘仁義等法。爾後王誕六十年間。分國從都。王者無德。我即上登崑崙。
飛升紫微。布氣三界。含養一切。後經四百五十餘年。我乘自然光明道氣。從真寂境飛入西那玉界蘇鄰國中。降誕王室。示為太子。舍家入道。號末摩尼。轉大法輪。說經誡律定慧等法。
乃至三際及二宗門。教化天人。令知本際。上至明界。下及幽塗。所有眾生。皆由此度。摩尼之後。年垂五九。金氣將興。我法當盛。西方聖象。衣彩自然。來入中洲是效也。
當此之時。黃白氣合。三教混齊。同歸於我。仁祠精舍。接棟連甍。翻演後聖大明尊法。中洲道士。廣說因緣。為世舟航。大弘法事。動植含氣。普皆救度。是名總?一切法門。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hk/history/nbobrm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