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是日本的「成人節」成人禮儀式在日本已經有很久歷史。從前,日本男孩標記成年為大約15歲,而女孩則大約13歲。在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男孩會被安排剪掉他們的額髮,女孩則被安排把她們的牙洗染為黑色。直到1876年,20歲成為了成年的法定年齡。於1948年開始定為國定假日,成人日當天日本各市町村都會舉辦成人儀式來慶祝滿20歲的新成人。每到了成人式這一天,女性會穿著「振袖」男性會穿著「袴」來出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牙齒不美白卻染黑?學者揭露日本天皇昔日為何「齒黑」
2019-04-14 14:01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即時報導
古代日本天皇有將牙齒染黑以護齒的習俗。圖為日本明仁天皇(右一)。 路透
古代日本天皇有將牙齒染黑以護齒的習俗。圖為日本明仁天皇(右一)。 路透
日本即將進入新天皇的「令和」時代,皇室的動向受到各國關注;日本史專家胡煒權近日在新書「解開天皇祕密的70個問題」透露,其實古代的日本天皇注重健康與養身,每天作息相當規律,早上起床後要先沐浴才用餐。更特別的是,天皇還需要把牙齒「染黑」,現代這項習俗已不復見。
許多注重儀態的人士也會特別重視牙齒的白皙,除了勤刷牙之外,也有人會去牙科進行牙齒美白術。但古代日本天皇卻有一個特別習俗,就是在早餐前先把牙齒「染黑」,根據考據,在西元三世紀就有「齒黑」習俗,據信染黑牙齒除了有「保護牙齒」的作用,還能區隔貴族與平民的身份。
早餐是每個人起床後吸收營養、補充元氣的重要一餐。胡煒權指出,古代的天皇作息相當規律,通常都在早上五、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左右睡覺。以平安時代和江戶時代的紀錄來看,天皇起床後,首先是洗手洗臉,接下來還需要洗澡,稱為「御湯」,另外也有稱為「風呂」的蒸氣催汗洗法,類似今日的桑拿浴。
此外,天皇入浴是在早上八點左右,洗澡時當然有侍候天皇的女官從旁協助。洗澡完之後,天皇還不可以用餐,因為還要整理儀容,而且依照情況需要,每隔兩三天便要做一次染齒,即「齒黑」。「齒黑」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裝扮,已不可考。
胡煒權表示,考古學家在公元三世紀中後期的古墳時代遺跡裡,找到類似「齒黑」痕跡的人齒樣本,因此一般相信「齒黑」是古代便存在的習俗,用來保護牙齒,到後來成為了分辨貴族與平民的身分象徵。
整理好身體儀容,天皇還要找專人為自己洗刷雙手,稱為「御手水」,弄得乾乾淨淨,為的是準備早上最重要的事─四方拜。四方拜的「四方」,簡單來說就是皇宮的四方,寓意國土的四周,還有朝伊勢神宮的方向進行遙拜,以示向祖宗行拜禮,這個儀式是天皇每天的「國務」。



染黑齒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v5WpGx
染黑齒,又稱漆齒、墨齒、涅齒,是中國大陸部分地區、日本、越南、台灣原住民、東南亞、印度一些太平洋島嶼如帛琉、雅浦島、馬里亞納群島等地區民族一種傳統風俗,即將牙齒染成黑色。每個民族、地區的染黑齒方式有所不同,但一般都與成人禮、婚禮等通過儀禮相關[1]。
歷史
東亞
東亞地區的染黑齒習俗起源甚早,戰國時期的《山海經》記載有「黑齒之國」[2],後人考證是指魯地[來源請求]。郭璞引《東夷傳》指黑齒國在裸國東南,而裸國在倭國東面四十餘里,後人推測即日本。《逸周書》[3]、《楚辭》[4]、《戰國策》[5]、《異物志》[6]等都有黑齒、漆齒的記載,這些文獻中所指的黑齒或漆齒位於中土的西方、南方,即當時除北方之外,中土周圍都有黑齒民族。唐代以後的文獻如《雲南志》[7]《南詔德化碑》[8]、《五雜俎》、《粵西文載》中[9],亦有關於嶺南、西南地區人們染黑齒的描述,明代及之前染黑齒不限於少數民族,一些嶺南漢人亦有染黑齒。至清代中國受滿族統治,漢人正統、華夷之辨的觀念加強,以及「中央/邊區」和「貴族/平民」等對比意識的尖銳化,才被士人視為「蠻俗」而加以貶抑[1]。
在日本,這種習俗被稱為「お歯黒」、「歯黒め」。《山海經》中曾經提到過東海之上的黑齒國,而在古墳時代墓葬中發現的人骨和埴輪都有染黑牙齒的跡象。《古事記》也有記載武尊天皇和應神天皇時期的美女是染黑齒的。最初是以果實染齒。平安時代起,鑑真和尚從中國引進製鐵技術至日本出雲國一帶,使當地發展出一種稱為「香登黑齒方」的染黑齒技術,自此染黑齒也被稱為「鉄漿付け」[1]。在《源氏物語》、《堤中納言物語》中都有對日本貴族染黑齒的描述。
在越南,染黑齒的習俗亦很常見,當地民歌笑白齒「如呆齒」、「像犬齒」[1]。朝鮮王朝文獻《北轅錄》記載朝鮮使節看到越南官員染黑齒[10][11]。朝鮮另一文獻《趙完璧傳》亦有描述越南長者漆齒[12]。
其他地區
印度的染黑齒習俗見於佛經或遊記中,如《妙法蓮華經》中提到有一羅剎女名「黑齒」[13],《大唐西域記》亦記載印度人把牙齒染紅或染黑[14][1]。
染色原料及方式
較常見的是以植物染色,亦有用其他材料。方式有直接塗上或經咀嚼染色[1]。
唐代雲南女性把茜草和石榴根皮等中草藥晾乾、粉碎,然後以水共煮,冷後用其汁液在睡前塗敷於牙齒上,一年塗數次,就能染黑牙齒明清時南方人多將檳榔與石灰同食來染黑齒來。越南、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巴布亞、蘇門達臘、爪哇、雅浦和馬里亞納等地,也採用嚼檳榔來染齒[1]。
日本早期染黑齒是在進行口釀造酒法時,女性將杏、桃、山葡萄等水果咀嚼後裝入壺內,利用唾液促使發酵,女性的齒亦被染黑而在繩文和彌生時代則有部份地區孕婦因常吃,部分地區則因為孕婦帶有酸味的山葡萄,久而齒黑。至平安時代開始改用鐵漿染齒,是將鐵片或鐵釘浸泡於五倍子溶液中,或是混合兩種液體再放入酒、麴或茶葉等,密封兩、三個月後形成茶褐色的黏液,稱為「鐵漿水」,並將之反復塗在齒面染齒[1]。
台灣台南一帶的平埔族是用澀草或芭蕉花染黑齒,鳳山東南一帶的南路傀儡番各社則以野草為黑齒原料,花東的阿美族人會利用除去樹皮的tatai木燒烤後流出的黑色液體或以黃楊木、七里香、桑樹或檳榔等草莖之液染黑齒。台東卑南族男子以含有單寧的穀斗科植物以火加熱後取得的黑色汁液染齒,平日則用一種被稱為baduduan的紫苿科草莖汁液打擦齒面增加黑色光澤[1]。
婆羅洲人及印度西海岸和尼可巴群島居民之以桑果汁液染齒。印度南方薩利姆女性用當地產的黑土混合胡桃根部汁液把牙齒染黑,菲律賓呂宋島人是以燃燒後的油煙混合砂糖薯的汁液來染齒,帛琉人以各色植物的汁液混合取自貝殼的石灰染黑齒[1]。
各民族情況
漢族
南方漢族人喜嚼檳榔避瘴氣,久而久之牙齒變黑[1]。
大和族
早期染黑齒者為已婚婦女,平安時代起,日本貴族在元服或裳著成人禮前會把牙齒染成黑色,這種習俗在貴族、平家武士、大量寺院中存在,而在其他人群中則沒有。此外,皇族成員或高級貴族的少男少女還會進行引眉(把眉毛剃去,並用墨在眉毛處描上細長弓形的眉毛狀)。室町時代起,日本貴族13-14歲即開始染齒,並產生「十三鐵漿(じゅうさんかねつけ)」之說。至戰國時代,由於戰亂,男性的染齒風俗漸行衰退,武家女性則為了提早出嫁,在8、9歲即開始染齒。江戶時代染齒普及至庶民階層,元祿時期更達巔峰,每年十一月十五成為「御染黑齒日」,足13歲的少女都會在這天染黑齒,還有制式化的祝文「染黑齒祝文」(齒黒染を祝ふ文)。遊女、藝妓也染黑齒[1]。而民間在婚禮、葬禮等特定儀式上也會進行染黑齒。這種習俗延續到了幕末,直到1870年2月5日明治政府下令禁止後,才在大正年間逐漸消失。
-------------------------------------
牙齒不美白卻染黑?學者揭露日本天皇昔日為何「齒黑」
聯合報 記者劉嘉韻╱即時報導 2019年04月14日 04:30
古代日本天皇有將牙齒染黑以護齒的習俗。圖為日本明仁天皇(右一)。 路透
日本即將進入新天皇的「令和」時代,皇室的動向受到各國關注;日本史專家胡煒權近日在新書「解開天皇祕密的70個問題」透露,其實古代的日本天皇注重健康與養身,每天作息相當規律,早上起床後要先沐浴才用餐。更特別的是,天皇還需要把牙齒「染黑」,現代這像習俗已不復見。
許多注重儀態的人士也會特別重視牙齒的白皙,除了勤刷牙之外,也有人會去牙科進行牙齒美白術。但古代日本天皇卻有一個特別習俗,就是在早餐前先把牙齒「染黑」,根據考據,在西元三世紀就有「齒黑」習俗,據信染黑牙齒除了有「保護牙齒」的作用,還能區隔貴族與平民的身份。
早餐是每個人起床後吸收營養、補充元氣的重要一餐。胡煒權指出,古代的天皇作息相當規律,通常都在早上五、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左右睡覺。以平安時代和江戶時代的紀錄來看,天皇起床後,首先是洗手洗臉,接下來還需要洗澡,稱為「御湯」,另外也有稱為「風呂」的蒸氣催汗洗法,類似今日的桑拿浴。
此外,天皇入浴是在早上八點左右,洗澡時當然有侍候天皇的女官從旁協助。洗澡完之後,天皇還不可以用餐,因為還要整理儀容,而且依照情況需要,每隔兩三天便要做一次染齒,即「齒黑」。「齒黑」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裝扮,已不可考。
胡煒權表示,考古學家在公元三世紀中後期的古墳時代遺跡裡,找到類似「齒黑」痕跡的人齒樣本,因此一般相信「齒黑」是古代便存在的習俗,用來保護牙齒,到後來成為了分辨貴族與平民的身分象徵。
整理好身體儀容,天皇還要找專人為自己洗刷雙手,稱為「御手水」,弄得乾乾淨淨,為的是準備早上最重要的事─四方拜。四方拜的「四方」,簡單來說就是皇宮的四方,寓意國土的四周,還有朝伊勢神宮的方向進行遙拜,以示向祖宗行拜禮,這個儀式是天皇每天的「國務」。
----------------------
古日本男人眼中的美女三大標準,為什麼是:禿眉、大黑牙、白粉臉
2017-02-20 由 更歷史 發表于歷史
日本是個奇葩的民族,有不少難以讓人理解的風俗。而在古日本男人們和女人們的審美標準也讓其他國家的任大跌眼鏡,不敢苟同,而古代日本男人眼中的美女,應該有哪三重標準呢:
一、剃眉毛:
據說此妝容,是由日本的遣唐使在來到中國唐朝後,看到了唐朝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妝容後,回到日本後,將此妝容告訴了日本婦女們,當時的日本對中國大唐尤為的崇尚。爭相模仿大唐文化,但是模仿著模仿著,就變了味,讓人有點不敢苟同。
日本女人首先將自己原來的眉毛全部剃光,然後在原眉毛處斜向上大大的化兩黑眉,也就是咱們平常說的「蛾眉」,其實也就是將這兩黑眉化成了大飛蛾翅膀,而女皇武則天的就是這種,因為她地位崇高!
劉嘉玲飾演的武則天
二、染黑牙
據日本史料記載,日本早在其平安時代,女人們就開始染牙了,當時是在上層社會的貴族婦女們中風行,但是沒過多久,日本民間的女子們也開始效仿了,因為在古代社會中的流行時尚一般是從宮廷貴族們開始傳播的。
最開始的時候,只有成年女人才華這個妝,而染黑牙後來盛行似乎變成了日本少女的成年禮。那麼怎麼才能把牙齒塗黑呢?據日本資料記載,日本是將鐵屑混入茶水、酒、醋這些深色液體中,然後還要別的東西一起攪拌均勻,最後用毛刷子,刷在牙齒上面。據說此方法還可以防治蛀牙。
一直到了日本幕府時代,這種奇怪風俗都還存在,也許是日本人的審美觀在變化,原先在成年禮時化的這種「黑齒白面」恐怖的貞子妝被延後到了結婚時,大概意思就是告訴大家:「姐如今是有主的人了!別再打我的主意啦。」
三、白粉臉
話說遣唐使來到唐朝後,在看到宮廷內的舞女們臉上都抹著白色的粉妝,然後臉上還畫個大紅圈圈,其實她們只是在表演時為了突出自己,因為那時候也沒有電燈,只有燈籠,你要在眾人前跳舞,必須要把粉打的白一點,厚一點,腮紅要深一點。舞台上又沒燈光,不這麼化,誰也沒辦法看清楚你的臉。
可是這些沒見過世面的小日本遣唐使可不這麼想,看到唐朝宮廷舞女後,頓覺大開眼界,認為這就是大唐美女的盛行之風,回道日本後開始忽悠日本女人化這種臉妝。從那時起白色臉妝就開始風行日本,一直延續到近代的日本藝伎們還保持這種白的瘮人妝容。
可憐的日本女人,哪裡知道,這只是大唐舞女的舞台妝,要是按日本女人這種妝容,走在大唐民間的深夜的街道上,只怕要嚇人不輕,被當成女鬼,暴打!
縱觀日本,這個人類社會起源很晚的國家,本來就沒有什麼文化底蘊。而中國的古老文明,文化根基一直就是他們所崇尚和模仿,剽竊的對象。大唐時期的日本遣唐使,說的好聽點是來我朝進貢的,其實就是來剽竊漢文化。
但是他們對中國的古老傳統文化只能模仿其形,而無其根,模仿著模仿著,就變了味,其效果讓人大跌眼鏡,不忍直視!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5mamb9k.html
--------------------------------
重口味島國史——日本婦女“黑”時期! 
2016-01-26 16:47 日本/ 女人/ 時代
我想很多人了解日本女人僅僅是從島國電影開始的,而在很久以前,日本女人並不像現在一樣受世界人民的喜愛和嚮往。早在日本平安時代,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女人們都喜歡將牙齒塗上黑色,而這也是當時的流行與時尚。
世界級老師——蒼井空
據說,日本女人染黑齒的風俗是由朝鮮傳入的(韓國這次可以申遺了)。日本古典文學《枕草子》、《紫式部日記》、《榮華物語》中都有提到:“著裝(女子成人式)、慶祝日眾婦人皆染黑齒、紅赤化妝……。”而書中描述的女人樣子大致是這樣的...
染黑齒在日本平安時代是女性可以出嫁的標誌,類似於中國明清時期的少女“及笄”。隨著這種黑齒文化的普及,這種化妝法逐漸由女性擴展到男性。無論公卿還是武士,一時間均養成染黑齒的習慣。到明治時代,似乎只有已婚女子才需要染黑牙齒,演變成為某種文明中女性到達一個年齡階段後為識別身份必須做的事情。
開始時黑齒作為成人標準的染齒後來逐漸演變為訂婚之日染齒。後來又改為結婚前一天晚上染齒,而後又改為生孩子時染齒。最後成為區別已婚者與未婚者的標誌。
而另一種說法是,由於染黑齒的原料很難得,染黑齒可以表示自己的家境殷實。但無論怎樣,染黑齒時會採用重金屬溶液進行澆染為此對身體會造成極大傷害,隨著日本國門被大開,也隨著外國人的審美,日本婦女喜愛的黑齒也被迫改變


黑齒風俗的衰落
東山魁夷在散文《新生》中回憶到童年時說:“除了母親我誰也不親近,從沒有跟祖母撒過一次嬌。……我覺得祖母染成黑色的牙齒很不潔淨,因而厭惡祖母。” 
這段話引起了我的興趣。染黑齒作為一個古老的習俗,在古代東南亞以至東亞沿海各族中,本是一個極普遍的習俗。但在近現代以來,已經近乎蕩然無存。 
日本民俗中以白色為最高貴,而黑色稱為“黑不淨”,平安時代《衣服令》將墨色排列在最末位,表示身份卑賤之人所穿衣服顏色。 《萬葉集》就有描寫賤民穿用“橡衣”(黑衣)。然而,在“口腔色彩學”上,日本人卻又以黑齒為尊貴;這也證明該習俗可能是外來的。據說日本的黑齒習俗是從朝鮮傳入的,如果考慮到朝鮮古代百濟這一習俗興盛,而百濟又和日本關係極為密切,這一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早在平安時代,黑齒就已是貴族的特徵之一。水野十子的漫畫《櫻花盛開》裡所畫的平安朝貴族男孩就都染黑齒。這一習俗在當時甚至有宗教意味,傳說有一種叫“衾”的妖怪,會殺人,只有用黑齒咬它才能得救。 
《源氏物語》載,紫姬年幼時並沒有染齒,但被源氏收養後,她的外祖母為她把牙齒染成黑色,使她看上去“更美了”。她之所以染成黑齒,與她被貴族收養有關,可見這一風俗當時被認為是公卿門第的行為。此外《枕草子》、《紫式部日記》、《榮華物語》等作品中,均記載當時貴族有染黑齒的習俗。 
《平家物語》第9卷記載,12世紀的源平合戰中,源氏一方的武士一看到對方染著黑牙齒,就認出那不是自己人,因為那是公卿貴族的行為,平常武士是不這麼做的。平氏本來也是武士,現在卻學貴族染了黑齒,這在當時是被認為背叛了武士階級的腐化象徵。 
黑齒女
黑齒女
這一習俗在日本相沿數千年。據明代李言恭著《日本考》,當時日本貴族中普遍流行以黑齒為貴的風俗。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今川義元對傳統文化和京都風俗極為痴迷,其中就有染黑齒、描蟬眉、抹脂粉等行為,和當年的平氏一樣,他這種“武士裝貴族”的行為也被天下大名所恥笑。 
這些情況,甚至西方人也注意到了。清人曹寅在《日本燈詞》中提到了日本男女的打扮、裝束:“洋舶人云,倭國惟妓女始著彩衣,所唱與粵東採茶歌音調相近,亦濤洧之屬也。燈則以布機、春盒之類為戲。男以臘扌然須,剃頂發;女黑齒,著木屐……”他轉述“洋舶人”(西方船員)的話,說明西方人也對此印象深刻,因而列為主要特徵之一。 
黑齒習俗在中國古代長期被認為是蠻荒、不開化的特徵之一;上引《楚辭·招魂》的話最能體現人們的這種恐慌,“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為醢些。”似乎是一些駭人聽聞的食人部落。但到後來,這一形象慢慢改變。 
《鏡花緣》第16-19回中提到一個黑齒國。該國是小說中唐敖、多九公等人出境後遊歷的第一個文明國度,禮節分明,秩序井然,路不拾遺,唯有竊書之風氾濫,屢禁不止。原來,由於該國讀書人太多,以至於書商來不及販書,書市上洛陽紙貴。國民唯恐購書不得,多數人家都把書籍視為萬貫家財,仔細匿藏,以防被他人偷竊。 
該國國民“不但通身如墨,連牙齒也是黑的,再映著一點朱唇,兩道紅眉,一身紅衣,更覺其黑無比。唐敖團他黑的過甚,面貌想必醜陋”,唐敖和多九公以天朝上國自居,頗為鄙夷之。不料這裡無論男女都能日讀萬言,聰明絕頂;他們和人談論音韻學,被駁得體無完膚。在這本小說中,歧舌國和黑齒國代表著儒雅斯文的最高境界。 
茂呂美耶在《江戶日本》中談到江戶時代的日本風貌時說:“將牙齒染黑的,肯定是已婚婦女;牙齒不但染黑,又將眉毛剃光,則必然是膝下有孩子的媽媽把牙齒染黑,以現代人眼光來看,似乎很恐怖,不過,染牙的另一個目的,是預防蛀牙與牙周病。有懷孕經驗的女性應該都知道,懷孕期間,由於胎兒會吸收母體的鈣質,繼而影響到母體的牙齒,所以染牙習慣也並非完全是一種裝飾。”這裡說的染牙的目的是防止牙病,恐怕是現代的解釋,在這一習俗起源的時候,應當不是不是這樣的。 
不過,這裡作者承認“把牙齒染黑,以現代人眼光來看,似乎很恐怖”,這也證明現代觀念下的人們是比較難以接受這一習俗的。這也正是本文開頭東山魁夷所面對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東山魁夷因為祖母的黑齒而厭惡她,卻很愛母親,這證明其母是沒有染黑齒的。 
東山家世雖不顯赫,但也算貴族,他說自己的父親是“公子哥”,自己小時“出入都乘坐印有家徽的人力車,可見家境是相當寬裕了。”所以這一習俗本來是他們家貴族的象徵之一。按東山出生於1906年,則這一習俗的廢除與明治政府強力推行“文明開化”有著顯然的聯繫。 
谷崎潤一郎的散文《陰翳禮讚》也可以證實這一點。他在文中說:他小時,也就是在十九世紀末,他的母親一代人就把臉塗得雪白,同時染黑牙,剃眉毛,抹黑紫色嘴唇。他見到的很多,到了二十世紀初,他在一個旅店裡還見過這種場面。那就是:“當我進入這寬敞的客房時,一個剃掉眉毛、染黑牙齒的大年紀女侍,手持燭台迎候在屏風之前。”這一幕在日本古代可能極常見,但當時必定已很罕見,以至於他只能見過一些“大年紀”女性如此裝飾,且給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同時代的偵探小說家江戶川亂步的《黃金假面具》中,也提到一個“能樂面具黑齒外露,讓人恐怖”。按這樣的面具,本應是表現古代的真實情形,但在小說中,卻被人當作非常恐怖,可見對這一習俗的認知已經出現斷代。 
日本的這種斷代和黑齒的絕跡,在100年後,也在中國南方、東南亞重現了。如今在越南,黑齒習俗幾乎已經絕跡,只有遊客偶爾能在七八十歲的老年婦女身上看到。而傣族本來將染齒當作女子婚前必須做的一件事,現在也已經看不到了。毫無疑問,在現代口腔醫學和牙膏廣告的強大攻勢下,這一習俗和其他許多傳統習俗一樣,必定節節敗退,而這,只是在“現代化”下文化趨同、滅絕的一個小小縮影。
塗黑齒的老婆婆
塗黑齒的老婆婆
一本明朝人寫的《日本考》,其中《卷二·染牙》中提到“其土官本身宗族子侄並領袖頭目,皆以鏽鐵水浸烏倍子末,悉染黑牙……” ,註釋裡又寫“古代日本列島上九州沿海民眾有染牙習慣,但在中世紀已不多見。” 
關於墨齒,正確的稱呼是“ぉ齒黑”,最早起源於平安時代貴族家中女性於17、8歲成年之際的儀式之一(感覺有脫胎於原始部落的痕跡,據一些歷史學家考證,上古時候,一些酸性的果物被妊娠的婦女所使用,可能正好帶有黑色素,遂逐漸成為婦女是否結婚懷孕以區別成年的標誌)。 
從鎌倉開始,高級武士開始模倣此習俗,以示一生不事二主。有名的墨齒武士就有後三條天皇時代的(1068~1072)“源有二”。 
進入室町時代,女子墨齒以示成年的時間提前至13、4歲(可能與青春期發育提前有關,笑),因此齒黑此時又被稱作13鐵漿(就是指齒黑啦)。 
戰國末期,已經很少聽說有墨齒的武士了,(當然,公卿除外,他們還是樂此不疲的,當然,也要加上那些一心嚮往公卿風雅生活的偽公卿,比如說是今川義元,活活),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隨著戰亂頻仍,武士向專業化發展,沒有更多時間和心情玩這個貴族遊戲吧。至於這一時期女子齒黑儀式的時間已經又進一步提前到樂8、9歲(天啊,喪盡天良,殘害兒童啊),其原因主要是為了進行政略婚姻,不得不把尚未成年的女孩打扮已成年的年輕女子。 
歷史上的今川義元便以塗黑齒的方式仿效京都里華麗的王孫公卿。
歷史上的今川義元便以塗黑齒的方式仿效京都里華麗的王孫公卿。
下面再談談齒黑的主要步驟:
1)將燒過的鐵針等鐵器與粥,茶,麥,醋,酒等混合,置於暗處發酵兩個月左右,製成鐵漿水(通常含有惡臭); 
2)再以“五倍子粉”調和,便成了其味腥臭,黑不溜秋的化妝品(其實對於現代化妝品,大家視之為如此穢物也無不可); 
3)最後,以楊枝為牙刷,每週塗齒1~2次。 
對俘獲的戰死武者首級,如果為了表示尊敬,是要給他們染上齒黑的,而這項工作也是由婦女來作。
鐵漿染齒是明治年間才正式廢除。
山海經里關於黑齒國的記載了。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海外東經》:“黑齒國……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不知山海經裡的黑齒國是不是日本。 
染黑齒大概與貴族婦女喜愛嚼檳榔的嗜好有關。 
她們把松明煙熏在瓦塊或木片上的煙黑刮下來塗在潔白的牙齒上,使其染成黑色或紫色。 
把檳榔的果子切成薄片,配上石灰、旱菸絲,放進嘴裡咀嚼。檳榔果子咀嚼後有鮮紅色的汁液,能把已染黑了的黑齒再染成紫黑色。把潔白的牙齒染成黑色、紫黑色。據說,那是具有固齒和裝飾的作用,人們認為黑色、紫黑色的牙齒比白色更美、更健康,而檳榔則有驅蟲和健胃的作用。至於這種染齒是否有更深層的文化內涵,則不得而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