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發明的傳統」/鹿港龍王祭二度申請登錄彰化縣民俗文化資產未果因何不能登錄文資(上):不見民俗本真性的「創制傳統」(下):偽民俗無適當保存傳承者/臺灣無形文化資產自2005年推動以來/無形文化資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強調歷史記憶、文化認同延續下的社群意識及群體價值觀思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MHVtvo


被發明的傳統/對待街友可學黑色聖誕老人/紅衣白髮的聖誕老人是從荷蘭的聖尼可拉斯演變而成的+聖尼可拉斯(Sinterklaas)的荷語發音美國化後,變成了Santa Claus,結合美國新教徒慶祝聖誕節的傳統,征服全球的聖誕老公公就此誕生。/聖誕老人的故鄉是北極,或更「精確」地來說,是芬蘭的Rovaniemi…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ZEGnG5
俄羅斯娃娃+男的俄羅斯娃娃/俄羅斯文化+日本套娃/俄羅斯娃娃最普通的圖案是一個穿著俄羅斯民族服裝的女孩,叫做「瑪特廖什卡」-俄羅斯娃娃最先源自於日本的七福神雕像/七福神,也不是日本土生土長的幸運神,而是日本人從印度教、佛教、道教中賜福的七位神明來做成整套的七福神雕像/在1890年,俄羅斯藝術團體受到日本的七福神玩具的啟發,將福祿壽爺爺改成女孩子的形象,設計出新款的玩具,原本是一個女孩套著一個男孩,在套一個女孩,最後則是一個嬰兒。結合俄羅斯當地工藝,設計上也融合俄羅斯當地服飾特色,俄羅斯娃娃就此誕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n5CBx6
日本「傳統」祭典多為新創-發展觀光-台灣廟會觀光可借鏡/看似「傳統」的祭典,其實歷史並不久遠,這種被發明的傳統「被創造的傳統」成為地方發展觀光的利器。台灣各地的廟會相當篷勃,如何從傳統中創造出新可以活化地方觀光的祭典活動,日本的成功經驗很值得參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3d9TRA


現今所見的蘇格蘭裙真是蘇格蘭人的傳統服飾嗎?其實,那不過是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才逐漸「創造」出來的;英國王室繁複華麗的儀式,事實上也是十九至二十世紀才確立的「傳統」。究竟何謂「傳統」?何謂「創造」?「傳統」與「過去」或「歷史」是否有絕對關係?「創造」又是不是多少含有「現在」或「現實」的目的?許多我們以為有古老淵源的傳統,其實不過是相當晚近的創造,甚至是不合於過去幾世紀的長久習慣,這本書探索了這類「傳統」的「創造」過程。
英國左派史家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及多位學者考量近兩百年來許多所謂的「傳統」未曾被仔細地研究;他們為了彰顯「傳統」是人為創造的、是具有文化和社會意義的,特別借重《過去和現在》(Past and Present)這份期刊為學術論壇,舉辦研討會,主題訂為「傳統的創造」,這就是本書集結成冊的來由。
藉由全書相關實例及各方思考激盪出的火花,除了讓讀者了解周遭許多有形無形「傳統」的來由外,更可以發現近二、三百年,一方面「傳統」依賴「創造」而再生,另方面「創造」卻又需要「傳統」的啟發;「傳統」與「創造」之間是互動的,這是「歷史意識」與「現實意識」呈現辯證關係的明證。這本書說出了過去與現在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並領讀者進入一個攸關儀式和象徵的迷人世界。「引起崇敬、困惑、爭論、愉悅,証明此書耐人尋味且激發人心」──《泰唔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雖然離確實及嚴肅仍遠,卻是今年最激發人心的歷史書」──《今日歷史》(History Today)
「……豐富、有趣且令人驚訝的文章」──《紐約人》(The New Yorker) 
作者簡介
霍布斯邦
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備受推崇的近代史大師,倫敦大學柏貝克學院經濟社會學名譽教授;《過去與現在》期刊創始會員。著作等身,尤以《一七八○年後之民族與民族主義:計畫、迷思、真實》聞名於世。
崔姆-路普
崔姆-路普(Hugh Trevor-Roper),曾於一九八○至一九八七年擔任劍橋聖彼得學院院長,早先自一九五七年起為牛津大學歷史學欽定講座教授。
摩根
摩根(Prys Morgan),斯溫西大學學院歷史學講師,大量以威爾斯語出版著作,並於多本書中發表威爾斯史相關文章。
康納汀
康納汀(David Cannadine),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著有《領主與地主:1774-1967年之貴族與市民》及《英國貴族政治的衰微與沒落》。
康恩
康恩(Bernard S. Cohn),芝加哥大學人類學教授,於歷史人類學領域及印第安社會研究方面,論述頗豐。
藍傑
藍傑(Terence Ranger),牛津大學羅德獎學金種族關係教授;聖安東尼學院研究員,著有《非洲宗教的歷史研究》及《東非的舞蹈與社會》。
目錄
審定序
一 導論:創造傳統 艾瑞克‧霍布斯邦
二 創造傳統:蘇格蘭的高地傳統 修.崔姆-路普
三 從消逝到重現:追尋浪漫時期的威爾斯 派思.摩根
四 禮儀的脈絡、表演與意義:英國君主政治與「傳統的創制」(c. 1820-1977) 大衛.卡奈迪恩
五 維多利亞時期權威在印度的展現 伯納德‧柯恩
六 殖民地非洲傳統的創造 德倫斯‧藍捷
七 一八七○──一九一四年歐洲大量創造的傳統 艾瑞克‧霍布斯邦


牛車/板輪牛車/芳苑海牛/耕牛文化/二輪牛車/四輪牛車/牛籍/早期牛隻如車輛一般,須列帳登記管制及課稅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JGriF9


已經登錄為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的芳苑海牛,已不具有原生態文化形式,成為觀光活動的一種,文化傳承的對象僅止於觀光客與海牛業者,這樣是否真的具備民俗意義?

芳苑海牛

已經登錄為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的芳苑海牛,已不具有原生態文化形式,成為觀光活動的一種,文化傳承的對象僅止於觀光客與海牛業者,這樣是否真的具備民俗意義?
「海牛耕蚵田」目前多數業者進駐於芳苑普天宮周邊,約莫八家業者,行程包含搭乘牛車、採蚵、現烤品蚵、潮間帶導覽、耙文蛤等活動,因不同業者行程略有不同。海牛文化全台僅剩芳苑所有,半農半漁的芳苑,牛隻耕田之餘,也到潮間帶採蚵,但逐漸式微的海牛僅存十來隻,漸漸被鐵牛車(柴油採蚵車)所取代,所幸在文史工作者魏清水魏大哥的努力保存之下,更通過彰化縣文化局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成為旅遊芳苑另類的新選擇! 【彰化這樣玩】海牛體驗,搭上牛車出海耕蚵田,體驗海上現烤青蚵 - 旅行履行中 - https://goo.gl/5ckNTm


芳苑海牛 登錄為「國寶級」無形文化資產
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 - 2018-08-20 19:25:14
 ▲「海牛」是早期彰化芳苑載運蚵農前往潮間帶採蚵的牛隻,大葉大學傳播藝術學士學位學程學生走進芳苑,以攝影機記錄芳苑的人文與自然。(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20\\)
▲「海牛」是早期彰化芳苑載運蚵農前往潮間帶採蚵的牛隻,大葉大學傳播藝術學士學位學程學生走進芳苑,以攝影機記錄芳苑的人文與自然。(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20\\)
A Decrease font size. A Increase font size.
俗稱「海牛耕蚵田」的「芳苑潮間帶牛車採蚵文化」,已經通過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的認定,並登錄為「國寶級」無形文化資產,傳承「海牛耕蚵田」無形文化資產,創新休閒農漁業價值計畫,大葉大學傳播藝術學士學位學程主任李靖惠帶領學生走進芳苑,以攝影機記錄芳苑的人文與自然。
傳播藝術學士學位學程主任、本身是導演的李靖惠表示,從去年開始,先帶學生到芳苑參訪,接著讓學生進行田野調查,尋找自己與地方的連結。學生在走訪的過程中,認識了在地文史工作者、鮮蚵達人、新住民等不同身分的居民,進而發掘當地特色,藉由師生的影視專業,紀錄下獨特的文化資產。
「海牛」是早期彰化芳苑載運蚵農前往潮間帶採蚵的牛隻,大葉大學學生走進芳苑,以攝影機記錄芳苑的人文與自然。(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20)
李靖惠說,學生作品涵蓋紀錄片、劇情片與空拍,呈顯芳苑的不同面貌。其中「自然非然」這部空拍作品,海岸邊一望無際的紅樹林、興建中的快速道路、緩緩前行的海牛,三者形成強烈的反差,在對比中展現芳苑自然之美與人為環境的衝擊。
▲「海牛」是早期彰化芳苑載運蚵農前往潮間帶採蚵的牛隻,大葉大學傳播藝術學生走進芳苑,以攝影機記錄芳苑的人文與自然。(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20)
學生們在參與計畫的過程,不只是看到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海牛耕蚵田文化,也開始思考環境永續與現代發展的議題,透過影視專業實踐社會關懷,讓更多人共同關心文化與生態。學程與彰化縣文化局策略聯盟,未來學生拍攝的芳苑傳說系列,也將建構為「彰化故事館」數位平台,藉由無遠弗屆的網路,讓世界看見彰化之美。
▲「海牛」是早期彰化芳苑載運蚵農前往潮間帶採蚵的牛隻,大葉大學學生走進芳苑,以攝影機記錄芳苑的人文與自然。(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20)
參與空拍的傳藝學程大四生蔡維倫說,靖惠主任邀請了馮偉中導演指導老師空拍技巧,剛開始他們很擔心自己不熟悉操控,會不會把空拍機摔壞,實際拍攝那天,大家懷著忐忑的心情,但看到空拍機冉冉升起,緊張的情緒馬上變成興奮。
▲「海牛」是早期彰化芳苑載運蚵農前往潮間帶採蚵的牛隻,大葉大學學生走進芳苑,以攝影機記錄芳苑的人文與自然。(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08.20)
計畫主持人、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黃子坤指出,牛不只是耕田,還要拉牛車進入潮間帶來採蚵,成就獨特的漁村樣貌,去年畢業於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的王先涵,在李靖惠老師的指導下,歷時兩年到芳苑村蹲點拍攝,與同學共同完成刻畫海牛與蚵農的紀錄片「海海人生」,促成了大葉大學師生對海牛文化的關注。影/芳苑海牛 登錄為「國寶級」無形文化資產 | 中彰投 | NOWnews 今日新聞 - https://goo.gl/qxZuqE


海空步道爆紅 「鐵牛」採蚵車載客卻違法海空步道爆紅 「鐵牛」採蚵車載客卻違法

彰化芳苑「採蚵車」生態旅遊,因為「海空步道」,雙十連假,吸引大批遊客,再度浮現採蚵車問題。合法載客的只有牛車,但是剩9隻,「鐵牛」機械動力採蚵車,加入載客行列,卻是違法,可開罰3千到3萬。蚵農說願意配合觀光,也希望有管理措施,輔導合法上路。
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圖/TVBS
採蚵車,噗噗噗,出發了。車上還載著一整車10幾名遊客,一車接著一車。彰化芳苑海空步道爆紅,雙十節連續假期,湧入大批遊客。採蚵車載著遊客下海挖蚵,一個人3小時350元生態旅遊,但是採蚵車,只能採蚵工作用,載客違法。
彰化縣農業處副處長郭至善:「載客的部分已經違反客車管理自治條例,可以處以3千到3萬,一旦經過舉報我們會予以裁處。」
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圖/TVBS
遊客體驗閜海採蚵,合法能載客的只有這一種「牛車」,不過牛車都已經是老牛了,放眼芳苑海邊不到十隻。「鐵牛」採蚵車,有300輛合法掛牌,但是限於採蚵工作,司機只能載2名陪同工作人員不能載客,連續假期遊客湧入,採蚵車載客問題,再度浮現。載客違法蚵農也反彈。
彰化縣海牛觀光協會理事長洪永化:「牛車可以載的是幾個人而已,總統也來看過了馬英九他也有下海,他也有他坐的是牛車別人坐的是三輪車。」
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圖/TVBS
蚵農說,芳苑發展觀光,還開闢海空步道,牛車剩下9輛,還日漸凋零。沒有"鐵牛"採蚵車,要遊客怎麼下海去?又如何展觀光。
彰化縣海牛觀光協會總幹事洪坤富:「遊客要是沒有這些鐵牛牛車載的時候,你叫他坐什麼車下海去採蚵去體驗觀光。」
老牛拉車日漸凋零,鐵牛採蚵車,卻沒有與合法化,居民質疑觀光發展做半套,希望"採蚵車"也能有配合觀光,接地氣的管理辦法。海空步道爆紅 「鐵牛」採蚵車載客卻違法 https://bit.ly/3FGyrVq

2021-10-12_1912052021-10-12_191310

海空步道爆紅 「鐵牛」採蚵車載客卻違法

海空步道爆紅 「鐵牛」採蚵車載客卻違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