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與神道區別/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仙分四層:一曰人仙,二曰地仙,三曰天仙,四曰神仙。 人仙,即凡人修習略有小成者,延年益壽可得高齡,但壽命也僅百歲; 地仙,更進一層的修為,已無病老死之說,但仍有肉身; 天仙,再進一層的修為,肉體已滅化作精氣,散而為氣,居於一地,聚而成形,為人可見; 神仙,最高一層的修為,由氣化光,散而為光,無處不在,聚而成形,為人可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rgkosP
---------------------------------------------------------
我們都說神仙,似乎神和仙是一個概念。其實不然。《說文解字》雲:“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又曰:“仙,長生仙去。”又:“仚,人在山上,從人從山。”足見神為天神,是萬物之主宰;而仙,則是人修煉長生,遷去山中,或者洞府仙境,稱之為仙人。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以追求長生不死為主要特點的宗教,如何長生不死?唯有與道合真。通過伏氣、禮鬥、存思、誦經、積善等方法,逐步使自己形神具妙,從而達到道的境界。“仙”,體現了道家逍遙放曠、長生不死的人生理想。而神,則不一樣。道教裡面,除了修煉成仙的仙人之外,還有“神”。儒家常將鬼神並稱,但是卻不言仙。道教卻神、仙、人、鬼都談的。何為鬼神?宋儒雲:“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周易》也說:“知鬼神之情狀。”足見儒家是承認有鬼神存在的,否則你怎麼“知鬼神之情狀”?既然說“知鬼神之情狀”,前提就是有鬼神。一般的人死之後,魂升而魄降,靈魂歸於泰山,或言蒿里,或言酆都,或言北斗。但是有些忠孝之英靈,卻不受這個規律, 不是成為鬼,而是成為神。鬼神,本是一炁,其屈則為鬼,伸則為神。也就是說同樣是一個人,死了之後,既可以成為鬼,也可以成為神。而決定其升降之關鍵,在於這個人為國家和族類作的貢獻。儒家把那些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奉為神明,建立祠廟奉祀其靈。《禮記·祭法》雲:“夫先王之製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及乎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財用也。非此族類,不在祀典。”抗戰勝利之後,民國政府在南嶽衡山建忠烈祠,奉祀護國將士之靈。早段時間,台灣當局從海外為遠征軍招魂,將遠征軍之英靈,安奉在台灣的忠烈祠中,進行春秋祭典,其實都是基於此種理念。這就是儒家的信仰體系,儒家信仰可以用天地君(國)親師來概括。而儒家所崇奉的天神、地只、君主、清官、忠臣,保家衛國的將帥,也多被道教認可並神化,供入了道教的殿堂。比如昊天上帝,道教奉為玉皇;后土,被奉為后土皇地只;清官如海瑞之流,被奉為城隍;忠臣如顏真卿之輩,多成了天上仙官;忠義之將帥,如關羽被奉為神威遠震天尊、三界伏魔大帝;岳飛也變成了武聖精忠報國岳元帥忠孝全義天尊。不僅岳飛成了神,就是岳武穆麾下的將卒也都成了神,詳見《廣成儀制》之《武穆正朝全集》。諸葛亮也成了天樞上相。也就是說道教完全繼承了儒家的“神”道的觀念,儒家所崇拜奉祀的神靈,也成了道教的神。而道教又將此神道觀念發揚之,賦予了宗教的精神,從而產生更加廣泛而深入的影響。為什麼這樣說呢?儒家的祭祀還是很理性化的。《禮記·祭統》雲:“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儒家說祭祀某忠臣武將,並非是祈求此鬼神之力,以保佑國家。儒生反對過分的佞事鬼神而荒廢人事,而他們認為祭祀的意義,主要仍然是在於這個儀式,可以培養個體對社會秩序的認同,也就是所謂的長幼之序、上下之際。褒獎忠臣,乃在於激勵後人,奮勇衛國,培養個體的忠義精神。但是這也不是說儒家完全拋棄了神的概念,而是他更注重現實社會,也就是人道。而儒家所忽視的祀神之責,就由道教承擔了。很多廟宇的祭祀,逢大節日是禮部儒生和道士一起參與,平時則是由道士去做。比如五嶽廟、濟瀆廟和各地的城隍廟,平時是道士奉祀香火,逢特定節日,國家也會派官員去祭祀。這個也是儒道互補的一個方面,道不盡是道家,也含道教。為什麼這樣說呢?儒家的祭祀還是很理性化的。《禮記·祭統》雲:“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儒家說祭祀某忠臣武將,並非是祈求此鬼神之力,以保佑國家。儒生反對過分的佞事鬼神而荒廢人事,而他們認為祭祀的意義,主要仍然是在於這個儀式,可以培養個體對社會秩序的認同也就是所謂的長幼之序、上下之際。褒獎忠臣,乃在於激勵後人,奮勇衛國,培養個體的忠義精神。但是這也不是說儒家完全拋棄了神的概念,而是他更注重現實社會,也就是人道。而儒家所忽視的祀神之責,就由道教承擔了。很多廟宇的祭祀,逢大節日是禮部儒生和道士一起參與,平時則是由道士去做。比如五嶽廟、濟瀆廟和各地的城隍廟,平時是道士奉祀香火,逢特定節日,國家也會派官員去祭祀。這個也是儒道互補的一個方面,道不盡是道家,也含道教。
-------------------------
道教裡,既有神道,也有仙道。仙道就是道家所追求的長生不死、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仙人境界。仙道是道家老莊精神的體現神道是護國佑民、忠孝節烈,對於國家和族類有突出貢獻的人,逝世之後,英靈昭著,或受朝廷冊封,或受天庭褒獎,被奉為神靈。道教之神道,則是儒家精神之體現。一進一退,一入世一出世,一個追求的個體的解脫和自在,一個是對國家群體的認同和尊重。這兩種精神,縱橫交錯,互為影響,構成了道教精神的主體。道教的淨明派極端的發展了這種思想,認為忠孝是宇宙的本體,是萬物運行的規律。人能忠孝,就可淨明,就可以入妙道之門,至於神仙之境界,不須修煉,自然道成。通過這種理論的宣揚,勸人歸於忠孝之門。淨明派的理論,將神與仙,合而為一。也是後世三教合一的一個趨勢。白玉蟾祖師說:“行法如做官,修道如隱遁。如何一手捉的兩蛇?”做官就要有威嚴,有規矩;隱遁就要脫離世俗之規矩約束。一個道士,行法之事,差遣官將。靜煉之時,伏氣凝神。一動一靜,一陰一陽,一儒一道。體現了道教修煉的儒道互補的特點,莊子說內聖外王,內聖是內在之修養,外王是外在之功業。內聖是道,外王是儒。道士既有乘雲氣、禦飛龍、叱吒雷霆的一面;也有侶魚蝦而友麋鹿,在洞天仙境之悠然弈棋的一面。現在我們過分的強調道教的仙道,說長生煉養。卻忽視了道教之神道,也就是忠孝節烈,護國佑民的一面當今的道教研究,也多以唯物論為主導,否認神的存在,以此種既定之理念來解讀道教,好比隔靴搔癢,難以深入其實質的內核。社科院的胡孚琛先生的《道學通論》裡講仙道、說內丹,用現代科學理論解釋何為仙人?卻也忽視了道教的神道思想。而這個神道思想,恰恰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現在所缺少的。人死了之後,並不是一了百了,杳無痕跡。他的靈會在另外一個世界存在,或為鬼,或為神,或投胎轉世,都緣於其在世的修行。人死之後還是有靈的,也是有尊嚴的,只有認定了這一點,那些陣亡的將士,才能成為護國之英靈,他們的精神也將傳之於後世,而具有神聖的意義。如果否認了這些,人們也就難免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道教供奉的護國英雄,恰恰是對此種精神最核心的守護。對於忠烈之魂的祭祀,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有時候很模糊。彷彿這些忠魂就在左右,來享受祭祀,在天上守護著我們的國家一般。道教奉之為神,就是因為這些忠魂的豪氣沖雲天,在宇宙中不可磨滅。《道德經》雲:“死而不亡者壽。”大概說的就是那些為國家民族正義而犧牲的人吧?
-----------------------
【神道迷惑。仙道逍遙】
接觸修行、靈修、禪修的領域,不知不覺中已過了十幾年,甚至還有學修二三十年,那麼你是否曾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是否修對了法門?自我身心靈能否得到平衡的發展?身心靈能否同步精進,而達到預期的目標呢?
我們一再地強調,在現今世紀的靈修,所要學修的不是神道、也不是魔道~而是『仙道』,神道是屬於二十世紀的學修法門,在現今社會裏,這樣的學習,已不再適用於靈子的學修課程。
學修悟語:
人道坎坷。神道迷惑。仙道逍遙。
佛道自在。真道轉化。聖道進化。
「人道坎坷」這句話,相信大家都知道,那為何會說神道迷惑?「神尊」在大顯神威的過程,都會讓眾生非常信服,遇到挫折或難關時,也想依賴神尊處理,從不曾想過要學修、聽從上師指導改變命運,所以,眾生一直處於被動、依賴的角色,在迷茫中度過一生。
那何謂仙道呢?仙道簡單的說:即是藉由學修、行功、修煉,幫助靈體了業,晉昇至無極理天,也就是『無極天』,脫離三界六道之輪迴,也就是所謂的成就『仙道』,幫助靈體成就為純陽炁體,長存於無極理天。
廣義的說仙道是智慧生命本性的顯現 ,狹義的說,『仙道』在修身方面,從生老病死的規律中解脫出來, 成為長久的存在 ,修仙道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 ,圍繞著從生老病死中解脫出來,這個目的形成變化萬千的修仙方式。
由於人體是肉體與元神的結合體, 修仙手段大致上也可分為從肉體入手,或者從元神入手兩個大方向 ,兩種模式各有其特點 ,並無高底之分,若有高低 ,皆是人心入相之故 ,而追尋自由是仙道最根本的精神。
兩千多年以來,就再也未曾出現過【佛】了,所以,我們不用把目標鎖定得太高,只要能夠先成就『清淨法身佛』,才能再成就『圓滿報身佛』,最後才能達到『千百億化身佛』的境界!
進入《靈仙宗法門》中,學修必須處處見真,如實修煉真道,做到「不自欺,不欺人,不欺神」,錯誤即時修正,逐漸行功立德,如此,才能藉由真道之功德來轉化個人的業障!
在儒釋道各法門當中,藉由神聖仙佛-留傳下來的經典、道藏,靈子們不斷地接受-大善知識的薰陶,轉化靈執、靈識,超凡入聖的學修,才能如實地藉聖道來進化我們的靈體。
所以,靈子的學修方向、目標要明確,分分秒秒都要能掌握住自己的心念,能清楚明瞭,不迷茫、不含糊,不撒謊,如此,方能處處見真,最後才能如實覓得【真我】!
為何要強調「不可撒謊」?因為人們在撒謊之前,必須先騙過自己的良知,然後再由嘴巴講出口,所以說謊的人,都是昧著良心在矇騙親人、朋友、眾生,如此,該如何『見真』?
覓得真我之後,必須再踏實的築基修煉,內丹不成,外丹不就,一切功法修煉,都必須經過真修實煉,如此方能成就陽神,堅定道心,逐漸進階,以達純陽之體,要知道陽神一出,祂可沖天闖地,幫助眾生點化、轉念,祂就是在人世間的活菩薩矣!
鳳凰山脈 慈凰宮~~2018.06.21~~
------------------
 仙道,神道,帝釋界,陽世,陰世,如何劃分的?
南無觀世音菩薩
  太虛大師全集·書評
  六道或減作五趣,或增作七趣。校此三者,折衷六道。然修羅本屬四天王所統八部神鬼之一部,特有少數倔強者不受統攝,或起抗戰耳。魔羅之徒,亦異天人,乾闥婆、緊那羅等亦然,彼既不別列種種道,何須於修羅別列一道也?至仙趣亦人中修行者而已,若捨人報成天仙,則空居天以上天人是也;神仙、鬼仙,則亦四天王所統攝者也。要之、五趣為正。此外有不能正攝五趣者,彼非天、非鬼、非畜生,亦天、亦鬼、亦畜生,則或可混名曰雜趣而已。與其名修羅道,不如總以四天王天修羅等八部,及魔鬼、鬼仙、地水火風各種主神等,名之曰神道也。此諸種種,其實皆有靈化神力,雖勝劣懸殊,互可交接,雖善惡不純,頗有威福,字曰神通,可謂名稱其實。
  又案:三界有二種:甲、就欲界地居天以下分為三界:一、天神界──舊名帝釋界,依主立名,其實亦攝諸神,地居天八部神皆雜居也──孔、墨、耶、回──案耶、回所奉天神,只南天增長天王耳──所奉天神,唯知順陰陽之化者,齊乎此而巳──婆羅門教、道教之高者,則超出此界而上趨乎欲界空居天、色囧堺天乃至無色囧堺天──。蓋帝釋天以上,即鬼神所不能往來居住;且除自在天魔及大梵天,皆與下界了不相涉也。二、人生界──舊名人界,以人類為主立名,亦依主立名,其實遍賅諸動物而言也──:此即俗語所云陽世也。三、鬼囚界──舊名琰魔界,亦依主立名,乃閻羅之變音。閻羅乃地獄之主,亦餓鬼之主也。今合其二道而立此名──:此即俗語所云陰世也。地獄、非泥犁之正譯也,正譯苦具,謂依正身器無非是苦具耳。墮阿鼻泥犁者,轉生在無間苦具中也。下劣之修羅、羅剎、夜叉及鬼仙等類,亦是鬼類,多為鬼王臣使,此鬼王等亦得謂之神也。此之三界,以相居處交通分判,唯雜趣之神道,於餘五趣無不交通耳。
  乙、就生死輪迴界分為三界:即欲界、色囧堺、無色囧堺是也。依修禪定則分九地,而欲界名六道雜居地──原名五趣雜居──。故欲界云者,非單指欲界六天,自欲界六天乃至地獄統名為欲界也。過此、則名色囧堺天,無復淫媾陰陽之事,清淨光明,自然化生。無色囧堺天都無色、聲、香、味、觸、眼、耳、鼻、舌、身,唯窈冥之定心與廣漠之清空耳。世間輪迴界齊此,過此則是出世間涅槃界矣。(《論佛教倫理講話》)
--------------------------------------
仙道和神道的差別。神道又稱天道,語出《易經》 “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自漢以降,神道又指“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另指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為主,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遺訓為內容,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
仙道只是佛家所講的六道輪迴中的一道而已,仙也,陰陽相雜者。“順成人,逆成仙,全在陰陽顛倒顛”。
傳統認為仙是自己努力成就的超人神是先天的非人,見抱朴子。其認為神“非可學也
神道又稱天道,語出《易經》 “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自漢以降,神道又指“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另指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為主,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遺訓為內容,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
仙道只是佛家所講的六道輪迴中的一道而已,仙也,陰陽相雜者。“順成人,逆成仙,全在陰陽顛倒顛”。
傳統認為仙是自己努力成就的超人而神是先天的非人,見抱朴子。其認為神“非可學也”
------------------------------
仙道與神道區別
            很多人聽到仙道與神道的區別會不解,因為對其不了解誤解太深,即使修行很多年的人也恐怕不了解仙道與神道的區別。只因世間求仙學道者,不明就裡誤入歧途,本文章為欲修仙者解惑,下面詳細解說下仙道與神道的區別,以正仙修之真。
            這世上有仙道與神道之分,又有出家在家之別,仙道已人道為主,仙是人的高級形態,屬於一種修行境界。神道以出家為主,神佛為人死後神魂不散的一種存在方式。神道又有真神道與偽神道之分仙道實實在在,只講今生無來世(即是來世的那個人也不是你,他有他的思想和家庭,你有你的思想和家庭,只有一點靈元是共有的,卻不是同一人,故每個人只有一世),不言陰神法術,不傳教,只渡有緣之人,凡事以人道為本神道講前世來世,言神通法術,信仰解脫,離苦得樂,談虛無縹緲之事,蠱惑人心,以教義恐嚇世人…
            仙道貴生而這個生乃元真之氣,元真之氣生生不息,育養靈根,自運五行,應四時,和陰陽,逍遙自在,有無互化仙道貴隱以先行人道為主,原則之外並不在乎善惡;神道向善屬於組織性而行於世間,以慈悲教化世人,成神佛等超脫為主,存於元性空間;依附神道則滯於陰性空間,為偽神道,多以禍害人間為主,欺騙世人,騙取信仰為主。仙道渺渺,一般世人都很難接觸到,成仙者一般也不外顯招搖,而神道卻遍及全天下。如今仙道修士和神道修士對比就如同靈芝和蘑菇一樣。
            若說仙修少,從古至今都不缺仙修,仙修講究神形一處共同證就長生不死,此肉身可以現形於其它層面。在上古之時記載的仙真神至聖的事蹟很多,那時候人人皆是真陽仙體,只要懂一點養生的壽命都可以住世千載,當然這個跟古代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在上古仙道之中延年千載屬於比較低的層次妙應孫真人的《存神悚氣銘》第二候中的境界中有所記載。到聖賢堯舜禹之後還有不少對上古仙真的描述,盛行到東周時仙真事蹟亦比較多,仙修有:范蠡、琴高、介子推、屈原……老子莊子也算仙道的一員,可惜老莊之前的事蹟歷史記載大多數都被有心之人為宣傳別派學說故意毀去。在兩漢至隋唐時還有一些仙真和仙修事蹟,例如:張良、陰生、壺公、賣藥翁、嵇康、孫思邈、張果、呂岩…仙道從唐朝中後期開始隱退,直到南宋後才基本消失在世面之上。南宋以後就很少再有仙真事蹟多以私傳密授或將道法隱藏在經書中,故南宋之後修仙之人幾乎都是神仙宗,他們修的是證神仙之法,而能證就仙真境界的更是沒有幾人。
             神道修士成神也罷,成佛、菩薩也罷,肉身不能解脫唯獨神真陰中超脫,不可以作用於人世間。若論神道不得不說道教,道教興起於東漢,受鬼神崇拜,方仙信仰和黃老學派的影響,經過長期的演化而形成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並奉老子為道教教主,老子後被唐太宗追認為太上老君。當時由於另外一個神道組織佛教流入中國有三世佛之說,故陶弘景按三世佛之說寫來三清並註《真靈位業圖》,後經葛洪認可才形成成神仙道的體系。這神佛之爭歷來不休,道教興盛於唐、五代、北宋等,晚唐時期齋醮科儀才成熟,道教在南宋開始分化至明朝這段期間形成了全真和正一兩大教派。清朝開始抵制道教,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道教又開始重新發展。道教屬於半仙道半神道,修的好可以屍解證就陽神,至於佛教則完全屬於神道。道教如果命為神道它還有仙修,如果命為仙道可惜那些仙修最後都成神了,而不是成仙!道教只繼承了仙道的一部分內容,成仙者少,成神者多,應歸神道。
              從上面可以看出仙道和神道完全是兩碼事,完全是兩個道路上的修行人。仙道與神道的區分關鍵就在於形神的證就。此生若不能修證真人境界之上,早晚都要身死,或做神仙或做鬼仙。神仙和鬼仙是修道不合格,未成功的結果,為仙道不恥之境。神仙,佛、菩薩與鬼仙都屬於神道,還要知道神道又分神道與依附神道兩類。
              修行應以修自身精氣神為主,自身成就,腳踏實地,不借神佛符咒之力,不以信奉神佛為主,行人道為本,即是仙道之修。修行以性功為主,坐禪入定修性,不求肉身成就,將自身奉獻,是為神道。神道修行以信仰神佛,念咒請神,借力加持一類。借力附體為依附神道,世間修神道者大多是依附神道。
              仙道不死所指修行之人將自身神形合一,氣生易形,珠黃反黑而碧眼方瞳,容貌定顏或還童,有無互化,能自足自給,歷劫不亡。神道不死所指靈性修煉,生時專心修性,死後一靈不散,所居天外,以食香火念力增加修為,生存在陰性和元性空間,須藉助石像或它物施展。依附神道,不求自修,借助神力,不能正信,愚昧信仰,依附神佛,死後得解救為神道奴隸。僅生存在陰界空間,不可作用物質世界。
              始遇道,當求大道,生死不阻,豈能止於小術。世間信教者,借力者,顯神通者,念咒者多如牛毛。雖不知古代修行之地何等模樣,如今人心突變,卻妖魔橫行。神道之地,陰氣密布,並非真正神佛寶地(有興趣的可以去寺廟看一看陰氣如何),實為妖靈無名陰鬼之府。求靈者求事者,妖靈施法相助,遇退出供養者被先害而後救,手段頗多,若貪得無欲,卻不知有借必還。正法使人向善,卻不教人愚昧信仰,不勞而獲。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旁門外道,非實修之友。
              神仙之宗,非仙道之門,仙修之法與神佛的修法無基本沒有完全相同之處。《西遊記》中的內容少有人真看懂。萬壽山五莊觀,門上有一對春聯: 長生不老神仙府, 與天同壽道人家(古代小說家都知道,真正的神仙是長生不老,而非近代神仙離肉身而去)。行者笑道: “這道士說大話唬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 在那太上老君門首, 也不曾見有此話說。”此處可看出仙道卻非神道可比。仙道神仙更非神道神仙,兩者不同,只是世人分不清楚。
那菩薩情知,怪道:“你這潑猴,不知好歹! 他那人參果樹,乃天開地闢的靈根;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讓他三分;你怎麼就打傷他樹!”
              地仙之祖並非地仙,實為仙修之祖。仙修一道遠在天仙之上,貴有天地靈根,此天地靈根唯人肉身獨有,不近五行古代小說家都知道人身為大道靈根,奈何如今!無論神道如何性妙,不育靈根終無法長生,只能陰中超脫而已。    
             《封神演義》中也曾透漏,死者封神,生者為仙。《列仙傳》和《續仙傳》也有對仙修事蹟的記載,至於宗教人物寫的那些神仙記載就不要看了,不是一條修行路上的事蹟。仙為人,擁有肉身。神佛非人,乃脫殼神靈。封神演義也罷,西遊記也罷,皆為破密修行之書,以小說形式呈現,後世學著境界有限,卻不能通曉全理。
              仙道神道各有自修。道士葉法善為神仙,以向善之心為本,所屬神道。張果先生為仙真,行其所好,所屬仙道。張葉兩人,在世時各有道行本領,葉不能久存世間,張卻可以長生。人身小天地,若能大道解脫,何必擇小道而行!某些宗教之祖,一生未遇得仙道,唯有拋身離去,實為無緣仙真。
              人若入熬不出,有些事本來就更難分真假。以自由的名義而出發,你不做說你逃避責任沒愛心或懶惰無能,做了說你有錯;借仁善濟世的名義而出發,不做是清高脫俗,做了是慈悲為懷。以隨緣的角度,義務教導,沒人肯捨棄家人常年在外吃苦,出力收費又說你斂財;借世人的弱點,講學是為了天下蒼生,談到門票或募捐時又稱清貧如洗或多積善福!無論怎麼做,真正的文化,一直都不曾被大眾認可。
---------------------------------
仙道與神道的區別
山弋 山弋 2018-03-09 16:06:47
相信很多人聽到仙道與神道的區別會有疑惑,因為對其沒有深入的了解,對仙學誤解太深,即使修行很多年的人也恐怕不了解仙道與神道的區別。只因世間求仙學道者,以神道之學介入,不明就裡誤入歧途,本文章為欲修仙者解惑,下面詳細解說下仙道與神道的區別,以正仙道之真。
自從有了萬物與人,這世上就有仙道與神道之分,又有出家在家之別,也就有了生死……仙道以人為本,仙者從人從山,山人反過來就是仙!
仙是人的高級形態,屬於一種修行境界,又有仙人、真人、神人、至人、大羅真人等境界劃分。神道以出家信仰為主,神佛為人死後神魂不散的一種高級存在方式。神道又有真神道與偽神道之區別。仙道實實在在,只講今生無來世(即使轉世也不是普遍的存在,思維、家庭、生活全都煥然一新,故每個人只有一世,極少數人可以轉世),仙不提倡陰神法術,不傳教,只渡有緣之人,凡事以人為本,以生為貴。神道講前世來世,暢言神通法術,信仰解脫,離苦得樂,談虛無縹緲之事,蠱惑人心,又善以教義恐嚇世人……
大道至簡,仙道貴生,這個“生”非常的簡單,修煉者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功法上面,而忽略了這個生,只要真正懂得這個生,遵循大道規則,即使任何功法沒有,一樣可以長生!當然大多數人都是通過一點點的修煉積累,而認知這個生的真正含義。仙人一字言生,兩字言生生。而這個生乃元氣,元氣之生,再配之以“生”所以言生生不息,故可致仙人。育養靈根,自運五行,應四時,把握陰陽,盜道機…… 仙好隱,以先行生活為本,才能更好維持。
仙人多以道的視角觀察看待萬物萬事,原則之外並不在乎善惡;神道一直宣揚向善屬於有目的組織性的,流行於世間,以慈悲教化世人,讓人放下自我追隨佛菩薩!以身死成神佛​​等超脫為動力,也有不少修行人是為真正的解脫;依附神道則滯於陰性空間,為偽神道,多以禍害人間為主,欺騙世人,騙取信仰為主。
仙道渺渺,一般世人都很難接觸到,成仙者一般也不外顯招搖,不會輕易言及壽命,更不會在外告訴任何人甚麼體系師承……而神道卻遍及全天下,體系脈絡唯恐天下不知!很多原因致使,如今仙道修士和神道修士對比就如同靈芝和蘑菇一樣,一個稀少可貴,一個亦有小益卻普遍存在。
若說仙修少,從古至今都不缺仙修,從夏商至秦漢時被記載有名有姓的仙修就三百多人。仙學講究神形相合,共同證就長生不死,此肉身可以現形於其它層面,也可以久居天外。在上古之時記載的仙真神至聖的事蹟很多,那時候人人皆是仙體,只要懂一點養生的壽命都可以住世千載。當然這個跟古代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在上古仙道之中延年千載屬於比較低的層次,妙應孫真人的《存神悚氣銘》第二候中的境界中有所記載。到聖賢堯舜禹之後還有不少對上古仙真的描述,盛行到東周時仙真事蹟亦比較多,比較出名的仙修有:王子喬、范蠡、安期先生、琴高、介子推、九源丈人……老子莊子也算仙道的一員,只是以智慧見長。在兩漢至隋唐時還有一些仙真和仙修事蹟,例如:張良、陰生、壺公、賣藥翁、嵇康、孫思邈、張果、呂岩……仙道從唐朝中後期開始逐漸隱退,直到南宋後才基本消聲在世面之上。南宋以後就很少再有仙真事蹟,多以私傳密授或將道法隱藏在經書中,故南宋之後修仙之人幾乎都是神仙宗,他們修的是證神仙之法,而能證就仙真境界的更是沒有幾人。
神道修士成神也罷,成佛、菩薩也罷,肉身不能解脫唯獨神真陰中超脫,不可以作用於人世間。 
若論神道不得不說道教,道教興起於東漢,受鬼神崇拜,方仙信仰和黃老學派的影響,經過長期的演化而形成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並奉老子為道教教主,老子後被唐太宗追認為太上老君。可以考證,秦漢之前老君與老子並非一人。當時由於另外一個神道組織佛教流入中國有三世佛之說,故陶弘景按三世佛之說寫來三清並註《真靈位業圖》,後經葛洪認可才形成成神仙道的體系。
這神佛之爭歷來不休,道教興盛於唐、五代、北宋等,晚唐時期齋醮科儀才成熟,道教在南宋開始分化至明朝這段期間形成了全真和正一兩大教派。清朝開始抵制道教,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道教又開始重新發展。道教屬於半仙道半神道,修的好可以屍解證就陽神,至於佛教則完全屬於神道。道教如果命為神道它還有仙修,如果命為仙道可惜那些仙修最後都成神了,而不是成仙!道家是仙道的一部分,道教只繼承了道家與方術的一部分內容,成仙者少,成神者多,應歸神道。
從上面可以看出仙道和神道完全是兩碼事,完全是兩個道路上的修行人。仙道與神道的區分關鍵就在於形神的證就。此生若不能修證真人境界之上,就算仙人境界延年萬數早晚都要身死,或做神仙或做鬼仙。神仙和鬼仙是修道不合格,未成功的結果,為仙道不恥之境。
神仙,佛、菩薩與鬼仙都屬於神道,還要知道神道又分神道與依附神道兩類。
修行應以修自身精氣神為主,自身成就,腳踏實地,不借神佛符咒之力,不以信奉神佛為主,行人事為本,暗合宇宙規則,即是仙道之修。
修行以性功為主,坐禪入定修性,不求肉身成就,將自身奉獻,是為神道。
神道修行以信仰神佛,念咒請神,借力加持一類。 
仙道不死所指修行之人將自身神形合一,氣生易形,珠黃反黑而碧眼方瞳,容貌定顏或還童,有無互化,能自足自給,歷劫不亡。神道不死所指靈性修煉,生時專心修性,死後一靈不散,所居天外,以食香火念力增加修為,生存在陰性空間,須藉助石像或它物施展附體,有少數可以現形。依附神道,不求自修,借助神力,不能正信,愚昧信仰,依附神佛,死後得解救為神道奴隸。僅生存在陰界空間,不可作用物質世界。
始遇道,當求大道,生死不阻,豈能止於小術。世間信教者,借力者,顯神通者,念咒者多如牛毛。雖不知古代修行之地何等模樣,如今人心突變,卻妖魔橫行。神道之地,陰氣密布,並非真正神佛寶地(有興趣的可以去寺廟觀察一下陰氣​​如何),實為妖靈無名陰鬼之府。求靈者求事者,妖靈施法相助,遇退出供養者被先害而後救,手段頗多,若貪得無欲,卻不知有借必還。正法使人向善,卻不教人愚昧信仰,不勞而獲。孔聖雲:“道不同,不相為謀“。旁門外道,非實修之友。
神仙之宗,非仙道之門,仙修之法與神佛的修法基本沒有多少相同之處。《西遊記》中的內容少有人真看懂。萬壽山五莊觀,門上有一對春聯: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古代小說家都知道,真正的神仙是長生不老,而非近代神仙離肉身而去)。行者笑道:“這道士說大話唬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在那太上老君門首,也不曾見有此話說。” 此處可看出仙道卻非神道可比。仙道神仙更非神道神仙,仙道神仙史書有所記載,實指上古神邸、先秦至隋唐長生者,宗教神仙指南北朝以後的宗教死後神仙,兩者完全不同,只是世人難分清楚。
那菩薩情知,怪道:“你這潑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參果樹,乃天開地闢的靈根;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讓他三分;你怎麼就打傷他樹!”
鎮元子,實喻為仙修之宗,鎮元二字是修形功夫,如果看做簡單的意守丹田,那就大錯特錯了,玄妙的含深奧著呢。
仙修一道遠在鬼神之上,貴有天地靈根,此天地靈根唯人肉身獨有,不近五行是假,五行相生是真。古代小說家都知道人身為大道根本,因為人體暗含天數,如果發現這個秘密就可以延壽甚至長生!奈何如今!無論神道如何修性空無之妙,不育靈根肉體終無法長生,只能陰中假超脫而已。
《封神演義》中也曾透漏,死者封神,生者為仙。《列仙傳》和《續仙傳》也有對仙修事蹟的記載(後面我會對此書進行講解,有興趣的繼續往下看),至於宗教人物寫的那些死後神仙記載就不要看了,不是一條修行路上的事蹟。
仙為人,擁有肉身。神佛非生人,乃脫殼神靈。封神演義也罷,西遊記也罷,皆有破密修行的成份,主要還以小說形式呈現。
後世學著境界知識有限,卻不能通曉仙神鬼的道理。仙道神道各有自修。道士葉法善為神仙,以向善之心為本,所屬神道。張果先生為仙真,行其所好,所屬仙道。張葉兩人,在世時各有道行本領,葉不能久存世間,張卻可以長生,他們一樣是道友。
人身小天地,若能大道解脫,何必擇小道而行!某些宗教之祖,一生未得仙道,唯有宣揚神學,後拋身離去,實為無緣仙真。
人若偏信宗教,有些事本來很簡單,就更加難分真假了。以自由的名義而出發,你不做說你逃避責任、沒愛心或懶惰無能,做了說你有錯;借仁善濟世的名義而出發,有些事不做是清高脫俗,做了是慈悲為懷;以隨緣的角度,沒人肯捨棄家人常年在外吃苦。而真正的傳統文化,一直都不曾被大眾認可。
轉自天涯作者(平生居士)
-----------------------------------------------------
神道、仙道與佛道
  從小時候就曾經聽母親談起大姑的故事,大姑結婚後,一直過著很平靜的生活,生了五個小孩之後,精神發生了一些異常的現象,曾經被姑丈送進精神療養院三次,但是並不能治療痊癒,這種情形在佛學與道學的理論中,稱之為走火入魔,心理承受到外來的刺激與壓力,無法面對或逃避,所產生的一種心魔變化,必須經由心理醫師找出問題的根本源頭,圓滿的化解問題,病症才能完全康復,若靠藥物治療,則只能控制及惡化;在這個過程中,大姑偶而會表明他是某某神明來借體救世,姑丈每次一聽之下,氣憤得祖宗三代所有難聽的三字經全部請出來,偶而也會有一些拳打腳踢及在路上追趕跑跳的戲劇化現象,姑丈是一個不信鬼神的正派好丈夫,大姑是一個開朗又新潮的女性,在那50年代的農業社會裡,為了要照顧五個小孩及田裡的工作,後來姑丈妥協了,而大姑的精神病也奇蹟式的復原,接下來是買房子、做生意、裝金身、訓乩體、朝聖領旨,過程是有苦說不出,姑丈專心於他的事業,不想招惹大姑的訓乩過程,也從不相信那些異常的現象,只是私底下會抱怨給我們這些親戚聽,一個開朗又新潮的女性,怎麼會變成一個雙重個性的現象,真是不可理解,歷經好幾年的互信互諒配合之下,終於正式開壇辦法事,在母親及三叔嬸的幫忙中,求助的信眾絡繹不絕,幾乎每天晚上有忙不完的事;姑丈的事業也忽然越來越興旺,生意越做越大,真可以說是整個鄉鎮人氣最旺的地方,經過好幾年的變化與進步,後來我發覺到大姑的心態改變了,由於家境由貧窮變為富裕,人脈由單純變為廣交鄉鎮名人,漸漸地產生自大、驕傲、私心,感覺不到她有感恩,修持、助人的慈悲心,於是我向母親提議離開神壇的住持,功成身退,另尋一條適合自己的修行之道,這是一個正確的抉擇,也是一個錯誤的道程,不懂因果業障天理循環的我,只知道生面的道理,不知道因果定律的天道,「各人造業各人擔,個人功德個人得」對於一個不識字及知識短見的人,修行是一種深不可測,而又摸不著邊的心靈境界,念經、持咒、靜坐的初階修行單調過程,沒有明師的鼓勵與指導,簡直是不知其門而入,無法深入體驗其中的奧妙,往往是半途而廢,避而不學,等到業障來臨,意外、病變,無常接二連三而來時,這才恍然大悟「千算萬算不值天一算」,唯有修智慧悟天璣,行功德補罪過,要惜福知天命,不要強求名、利、財、色、貪、鬥,強求而來的享受,只是短暫的,不能永遠一輩子受用,心靈深處反而更感受到空虛,無法滿足心靈的喜悅,每當偶而靜心片刻的時候,心靈深處會傳來一道訊息:『這不是我真正需要、渴望的生活目的』我已經迷失了方向,不知道我適合那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是在一連串的錯誤中成長,在錯誤之中得到教訓,即使在謹言慎行的情況下,也難免會有錯誤的決定與判斷,每一個抉擇都是命運變化的轉戾點,如今我才真正了解智慧與聰明不同之處,我曾經一再的祈求神明賜予完美的智慧,我寧願捨掉身邊所有的一切,只要它的過程是合乎真理,我要跳脫人間的所有人情世故,找回真正的自我〈自性、元神〉,在一次友宮觀世音菩薩慶典中,我一向的都會站在旁邊觀禮,一再的思考為什麼需要這麼隆重的,向仙佛的神像行祝壽禮,而且每個團師兄姐的祝壽儀式,都各有不同禮儀,更可以觀出修行的深淺,當看到母親降駕參禮時,我的眼淚不停的直流,內心深處不停的懺悔,母親我對不起您,雖然您不能理解我的錯誤,但是我感受到良心的懺悔,強忍著淚水看完熱鬧,步入宴席準備著大吃一餐,我母親參加進香團出巡,我那一次也是很無厘頭的躲在家裡哭到睡著,經過二三十年後的今天,終於明白這是一種無私無慮的靈性,啟動靈性對於往昔所做諸惡業,懺悔的靈動現象,這是我步入修行之路的起點,之後元神慢慢的會給我一些訊息,讓我自己慢慢的參悟,等我悟出其中的真理之後,它才會再有傳達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訊息,是道考也是魔考,我看過太多人被考倒、退道及迷失在道程中,以為逃避不接觸,就不會有那些異常現象,也有些人以為只要順從,聽從就不會出問題,每個人的修行過程與累世的因果有很密切關係,唯有啟動靈性,性命雙修,參悟天道之理,圓滿大道的修行;長久以來修行成功的神聖仙佛,祂們修行的過程絕對不一樣,但是也有共通之點,要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過程,天地之間唯有元神最嘹解,但是起動元神之後,祂還是什麼都不懂,為什麼?原因出在先天一炁不足,所以修行的過程才無法實修實證,經典是修行的心法、規則,是千變萬化的真理,不是死板不變的知識,元氣不足的人,身體比較虛弱,五臟六腑運行不順,容易產生各種病變,所以必須要有恆心毅力先從補充元氣開始,補充元氣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運動、勞動、飲食、吸收陽光的熱量、睡眠、鍊氣或節慾等等,元氣充足之後,也需要有足夠的神火來煉化,神火不足煉精化氣的過程,進展會緩慢不前,如若再功德不足,就可能會產生破功及退道的情形,而神火的能量強弱,有一定的功法及火侯,要能熬得住酸、痛、苦、麻,例如剛入道聖門之前,每天不是感冒就是鼻子過敏,導致體質越來越虛弱,仍然不得其法改善體質,只是覺得心靈上有所歸依,後來在寄放善書的過程中,看到一本維摩詰居士的善書「如何解脫人生的種種痛苦」第一集中,找到一章因果病的對治及解脫的正確方法,其中有一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神咒,於每天晚上睡覺前持誦,並以食、中指輕壓下丹田處,意念集中下丹田,居然能夠在幾天之內改善嚴重的鼻子過敏現象,但是我還是認為這種持咒的修行法門,是促使我精進的法船,是修行的過程而不是究竟法門,當然每一種神咒都有祂的功能,要能適得其用,必有其不可思議的能量,只因一般人的心性不同,所以適合的法門也各有不同;幾個月之後,瞭解內功心法的要領,內觀調息的一呼一吸之間,產生一股神奇的真氣,這是神氣合一的能量,神入氣穴的過程,從膻中穴會產生一股真氣,到達胎元的位置,會產生一股圓形的熱能,他是一種靈氣,生命與能量的結合,是人體先天始炁的生化處,一般靈修的修行者,比較注重靈氣力,因為靈氣可以幫助本靈快速達到神通力,可以驗證到神奇的感應力,其中奧妙因人而異,不可以偏蓋全,更不可太過於神化,或無知的批評;但是要修煉生命力與能量力,沒有長期的下苦工夫,是絕對練不成的,所以要先借由靈修共修才能達成得道而守道,要從靈氣的感應,深入瞭解道的真意,道的根本,道的包容性、平等性、平衡性,古代人有古代人的修行方式,現代人有現代人的修行法門,因為時間、空間、立場,心性各種方面的不同,不能墨守成規,需知成仙、成佛、成聖的不二法門,在於明心見性,而不是正道或是旁門左道,佛曰八萬四仟法門,為治八萬四仟心性,沒有眾生妄念,何有無量法門,要有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無量慈悲心,才能漸漸地擦拭心性的塵埃,顯現智慧的性光。
  修行過程的顯化,是一種成就也是一種不足,希望同修們能夠互相勉勵、互相提攜、互相交流,而不要有排斥旁門左道的心態,及沒有深入根本的修行,斷章取義批評其他宗教;然而許多人只認識宗教外表,不知道宗教真正的精神就是道德教育,故只重形象而不重實質的結果,是導致芸芸眾生更加迷惘墮落而已!例如靈乩的正統訓乩過程,與道門中啟靈之後的靈療過程,可以說是異曲同工的功能,與佛門禪宗的名色輪修煉心法,也是同本質,只是層次不同,修行即是要包容一切法門,進而活用一切法門,只要心存中道、正道,萬法歸我所用;心有分別先天後天,即使一門深入研究,也無法跳脫我執與法執的境界,也就無法超越潛意識的境界。修行要從學識、知識、常識的意識修行,提升到靈性的修行,才能超越修行的瓶頸,例如以前在不知修道心法時,曾經抱持著付出求真的理念,到各宮廟去尋根找法,在心無雜念的情況之下,意守泥丸宮十分鐘左右,便能接收到宇宙中的靈氣與能量,而我總是認為神聖仙佛的偶像,只是方便一般人禮佛拜神的金身,應該沒有實質的意義,直到有一次在宮廟內,站立時被一股能量定住,從百會穴貫穿湧泉穴,一種內想不出、外感不入,真空妙有的現象,當時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全身動彈不得,經過好幾分鐘也不知道要幹什麼?閒來無事眼神下炤,肚子裏面產生一股能量之炁,似團圓形的氣流在轉動,這或許是接收到宇宙之間的大能量之炁,在一瞬間,這股純陽之炁把體內的濁陰之氣逼出來,留了好多的鼻涕,事後感覺體內充滿一股先天之炁,這是仙佛加持的先天之炁,感謝仙佛的加持,同時也使我瞭解到自己不足之處太多了,與仙佛的境界太遙遠了,一生的業障太多,所以才會茫然不知修行;自性元神在禮佛的過程,是非常莊嚴隆重的,在禮佛過程中,可以瞭解本身前世的修行法門、經曰:「以佛禮佛」原來是指自性佛頂禮十方法界諸佛,自從到各宮廟寄放善書後,時常都會感應到各種不同磁場,有的宮廟會接受到仙佛的加持力,有的宮廟卻會感受到一股不舒服的靈氣,對我而言是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對於一些體質比較濁氣的人,會因為物以類聚而互相吸引,產生身體的不舒服,一般而言比較多善男信女在拜的神尊,祂的靈氣比較容易感受的到,然而當我們沒有在行功立德時,即使再大能量的仙佛,我們有多虔誠拜佛,還是不可能有感應,這種情形跟在道場靜坐,與師兄的加持力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理。
〈一〉     一善破九災,一正破九邪,一德啟智慧,一節蔭子孫,一義得天助,一心向善喜,一貫道圓通,一點化真意。
〈二〉     王者之道,王字三橫一豎,唯有參悟天地人三元之道,才能稱之為王。一豎代表道貫通其中,三元通則王天下,三元不通則亡天下。三元不通,王者失位而亡,此乃普濟天下的王者之道。
〈三〉     宗教是一個人的行為上、意識上、智慧上的一種傳播行為,教導讓自己的知識提升,改變自己的本心進入本性,進入本性以後再通達佛性,這是宗教性的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