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裡,吹笛子的男人與消失的兒童最後去哪了?
2019-02-21 
德國童話故事中,魔笛手帶走了一群被笛聲迷住的兒童。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是吹著笛子的男人,
跟隨著風四處漂泊,
帶著一把威風的笛子。
就算外頭狂風暴雨,
就算外頭風雪交加,
我還是會吹著銀笛,
繼續微笑下去。
遙遙遠途哭泣的少年啊,
聽聽我的笛聲吧,
嗶哩哩,嗶哩哩。
小時候,只要聽到韓國歌手宋昌植〈吹笛子的男人〉這首歌,總會背脊發涼。因為這首歌會讓我不自覺聯想到《花衣魔笛手》這本童話故事,深怕自己會像故事裡跟著魔笛手的老鼠一樣,投身河中。
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這首歌會在1970年代韓國大受歡迎的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在獨裁的軍事政權中唱出了自由之歌吧!
真實世界裡,魔笛手與消失的130名兒童
德國的哈梅恩市(Hameln)正飽受鼠患困擾。某天,突然有位身著花衣的陌生男子出現,聲稱可以幫忙消滅老鼠,於是市政府就和他簽訂了合約。爾後,他吹著笛子把鼠群們吸引到河邊,讓牠們全部溺死。
但是市政府並沒有履行合約支付酬勞,生氣的他換上了奇異的紅帽,穿著獵人般的衣服,再次吹響了笛子。聽到笛聲的孩子們隨之起舞,跟著魔笛手離去。就這樣,魔笛手帶著130名孩子離開了城市,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
以上是花衣魔笛手故事的大致內容。隨著版本不同,有些結局跟上述一樣,有些則加入了把孩子引到山洞裡的情節。
這個故事發生於西元1284年6月28日,是一則確切被記載於文獻中的真實故事。因此,直到現在哈梅恩市仍四處可見與這則故事相關的痕跡,甚至為了紀念當時跟著魔笛手離開的孩子們,他們經過的小路至今仍禁止唱歌和跳舞,就算是結婚樂隊經過該路,也不可以演奏任何歌曲。
但是這則歷史或傳說只提到「有130名兒童失蹤」,並沒有提到他們「去了哪裡」。魔笛手和這群孩子到底去了哪裡?在各種假設之中,我對「兒童十字軍」最感興趣
以為要去收復聖地,卻被販賣為奴……
11世紀,拜占庭帝國因擔心遭到塞爾柱帝國的攻擊,向羅馬教皇請求支援。當時的教皇烏爾巴諾二世(Beatus Urbanus PP. II)認為可以利用該契機來強化教皇的權力,決定派遣軍隊重新找回聖地耶路撒冷。
當時從歐洲各國招募來的軍隊,都在肩膀與胸膛上貼了十字符號的標誌,因此被稱為十字軍。十字軍攻占聖地耶路撒冷後,曾在現今的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等地區短暫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但大致上十字軍東征皆以失敗收場。雖然表面上是為了捍衛宗教而行,但其實是歐洲人為了擴張領土、爭奪權力的歷史事件。
其中,關於兒童十字軍的記述讓我最感難過。1212年5月,一位法國的牧童聽見神的指示,決心征服耶路撒冷,一群少男少女便組成十字軍。一路上他們吟唱聖歌,企圖跨越地中海,卻在非洲突尼西亞的沿海被當作奴隸販賣。還有一說是當他們橫渡海洋時,遇到暴風雨,全員罹難。
根據最誇張的說法,少年十字軍多達3萬多人。中世紀經常發生像這樣的少年十字軍動亂,1212年在德國,一名年僅10歲、名為尼古拉斯(Nicholas)的少年,也曾引領少年十字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熱那亞,最後無功而返。
史實的記載不禁讓我們聯想起,也許《花衣魔笛手》中的魔笛手就是少年十字軍的煽動者,而消失的孩童則是那些在地中海被販為奴或罹難的少年十字軍們。
吹笛人變奏曲中,16世紀的戰爭與背叛
除此之外,有專家認為,這些孩子們可能是被慶典上歡欣鼓舞的氣氛所感染,或是染上了舞蹈病,在跳舞的過程中發生意外而死亡;也有人說,他們也許是為了開拓德國東部殖民地而離開的年輕人。
眾說紛紜之中,並無確定的版本,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哈梅恩市在1284年6月28日,確實發生過成人及兒童大量失蹤或死亡的事件。在事件過後,每當哈梅恩市遇到重大的政治或社會事件,就會將《花衣魔笛手》的故事重新加油添醋,直到被格林兄弟所採錄。
因此,愈接近故事初期的版本,故事結構就愈簡潔。在早期的版本中,只有出現吹笛子的男人,但到了約莫16世紀,就被灌上了「鼠疫」的情節,而由此可知人們對於鼠疫造成的黑死病有多麼懼怕。這個由「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造成的傳染病,其傳播媒介就是寄生於老鼠身上的跳蚤,史上最恐怖的鼠疫大流行發生於14世紀時的歐洲,短短4年內就奪走全歐1/3的人命。
兒童及青年大量失蹤的傳說,流行於當時歐洲各地,但為何獨獨哈梅恩對這個傳說如此執著?有什麼特殊的歷史背景嗎?16世紀的哈梅恩,除了天然災變以外,與德國其他地區一樣,飽受宗教戰爭的災禍。當時痛苦的下層民眾,深感自己被無能又自私的統治階層背叛,才將《花衣魔笛手》的故事改為捉鼠人被市政府背叛的情節,以達到代理滿足的快感。
但是統治階層當然不會對此無動於衷。長久以來,哈梅恩以水車聞名,在其市旗上還能看見水車磨坊中石磨的身影。當時以製粉業為經濟基礎的城市,會將收成的穀物加工成麵粉保存,過程中若出現老鼠猖獗的傳聞,將會造成致命的經濟衝擊。因此,哈梅恩當局對這則故事非常敏感,企圖把故事主旨轉為強調「遵守約定」,並把故事的負面形象轉嫁到身為底層人民的流浪樂手上。
逃避現實的笛聲,讓孩子們走上街頭
重新整理故事的架構,身為製粉業城市的哈梅恩,老鼠猖獗的情況非常嚴重。吹笛子的男人是一個遭受差別待遇的流浪樂手,也是故事中的壞人。沒有人知道隨之起舞的孩子們下落究竟為何,唯一確定不變的是,《花衣魔笛手》中記載的歷史悲劇,隨著時間流逝不斷改變,反映出當時所遭遇的困難和城市內部的紛爭。當時的市民大部分是文盲,他們無法以文字記錄,就選擇以這種方式記下自己的苦難。
不過是區區的笛聲都足以讓這群孩子隨之起舞、盲目跟從,讓我們感受到中世紀孩子們艱辛困苦的狀況。他們在飢餓及虐待下成長,到了18歲就必須經濟獨立,對他們來說,「日常」是一種痛苦,以至於他們對流浪樂手的笛聲深深著迷,甚至拋棄家庭和父母遠去。
這麼看來,1970年代韓國歌手宋昌植唱出維新時期的「狂風暴雨」和「風雪交加」,與魔笛手的笛聲不謀而合。當時人們「隨風而逝」的心情,與跟隨魔笛手離開的孩子們恰似相同。那時的示威遊行,就好似這群列隊離開的孩子,都是為了追尋更美好的生活。
好書推薦:
書名:童話裡隱藏的世界史
作者:朴信英
譯者:蔡佩君
出版:商周出版
出版時間:2019/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