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梵語:चङ्क्रमति,羅馬化:Caṅkramati;巴利語:caṅkamati),又稱行禪,佛教術語,一種以步行方式來修行止觀的方法。經行除了可以提振精神,促進消化,還可以作為禪坐的輔助,以增進修行。
《阿含經》有佛陀與弟子經行的記載。[1]
進行方式
修行者通常會選擇一塊空地(露地),一心專注毫無雜念,以非常非常慢的步伐來回走直線。
大乘佛教中的般舟三昧法當中就有大量的經行修行。
經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46sCx5
大愛道稟白佛陀:「我不忍見佛及諸位尊者入滅,祈請世尊聽我請求,允許我先入涅槃。」
第一比丘尼大愛道
星雲大師 - https://goo.gl/Pr4Znq
佛教裡有許多傑出的女性,自古以來,不論印度中國,此方彼方,有為眾生請轉法輪者;有自伸廣長之舌,宣說妙諦者;有以慧光破除諸闇,持悲心救濟沈溺者。比丘尼的貢獻,使二千五百多年的佛教增添無比的光彩。而開此比丘尼僧團之始,樹立嘉德懿行典範者,則為佛陀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
聖潔高德 撫育太子
聖母摩耶夫人生下悉達多太子七日後,便不幸逝世。淨飯王在痛失愛妻後,為了太子未來的撫養問題,便召集釋姓親族高德長者共同商討適合教養太子的人選,大臣們一致公推太子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意譯作大愛道)。於是,淨飯大王便將太子付囑給大愛道夫人。
大愛道夫人容貌端麗,性情慈和,她的聖潔高德,不僅深得淨飯大王的寵愛,連宮中的宮女也對她敬仰佩服。她後來雖然生了難陀,但是對悉達多太子的愛護關懷,絲毫沒有減少。
淨飯大王親選三十二名宮女照拂太子的生活,但是大愛道夫人仍不放心,一切有關太子的飲食起居等,總是親自處理,遂使失去母親的太子,仍從姨母大愛道夫人處得到了母愛。
五百女人 要求出家
太子二十九歲時,為了追尋真理,了脫生死,私自踰城,到苦行林出家修行,消息傳到大愛道夫人耳中,傷心欲絕,多日不眠不食,以淚洗面,足見她對太子關心愛護的深切。
太子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人們尊稱他為佛陀。佛陀最初在波羅奈國、摩竭陀國弘法,二、三年後,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國說法。由於佛陀的教化,跋提王子、阿那律、難陀等人都歸投佛陀出家,王孫羅睺羅也做了沙彌。眼見這些情形,大愛道夫人的善根萌芽,不久,淨飯王過世,大愛道夫人也要求佛陀准許她在僧團中出家。然而此時僧團中尚未有比丘尼,所以佛陀婉言拒絕,言明在家學佛,皈依三寶,奉行五戒,也一樣可以修成聖果。
大愛道夫人不滿足做在家學法女,因此每當佛陀回國說法,就要求佛陀允許她出家。一回,她又再度鼓足勇氣,說:「請佛陀慈悲允許,讓女人也能依照正法出家,求受具足戒。」
佛陀說道:「你快不要這麼說!女人在家學佛比較好,只要勵行精進,正覺的道果是不分在家與出家。」大愛道夫人毫不氣餒,依然要求佛陀允許她出家,乃至三度請求都遭到拒絕。佛陀惟恐姨母再來要求出家,就帶著弟子前往距毗舍離城不遠的那摩提犍尼精舍去教化。
第一比丘尼 代佛領眾行
大愛道夫人出家的志願真切,當她知曉佛陀行化到那摩提犍尼精舍,便帶領耶輸陀羅及五百釋迦族女人自行將頭髮剃去,披起袈裟,向那摩提犍尼精舍追趕佛陀。
大愛道夫人等五百女人抵達精舍,疲倦已極,坐在門外休息,適逢阿難尊者出來,乍見到剃髮的五百女眾,非常驚訝,大愛道夫人則苦苦哀求阿難尊者,請他代為向佛陀說情。阿難以姨母對佛陀有養育之恩,因此多次代為懇求,佛陀只好答應,為說比丘尼種種戒律。
大愛道夫人如願成為僧團中第一位比丘尼,名為大愛道比丘尼,五百女眾也跟隨出家,為佛門比丘尼之始。
大愛道比丘尼堅守佛陀教法,並不因自己是迦毗羅衛國的國母而有特殊的地位,也不因自己是佛陀的姨母就與眾不同。她統理尼眾僧團,住在精舍附近的尼院,為請求出家的女眾授具足戒,協助佛陀教育。她謙卑、精進、熱忱,跟隨她出家的女眾均服膺其教化,即使是大比丘們,對她也十分尊敬。
在大愛道比丘尼領導下的女眾僧團,不准濫收徒眾,不隨便化緣應赴,服裝統一。此外,大愛道比丘尼也幫助佛陀從事教化社會的工作:慰問有病的貧民,領導比丘尼救濟各地所發生的天災人禍,還鼓勵兒童、婦女們皈信佛陀等。在她的努力下,病人恢復了健康,苦難的人民獲得了拯救,更多的家庭遵從佛化,使佛法在女眾中快速地普及。
先佛涅槃 諸天涕泣
一日,九十多歲的大愛道比丘尼,聽到比丘們談論三個月後佛陀即將在拘夷那竭城的娑羅雙樹間示現涅槃。於是,她前往毗舍離城的普會講堂,在佛陀座前合掌頂禮,說:「我聽說佛陀即將示現涅槃,我不忍心看見佛陀與阿難尊者涅槃,惟願佛陀聽許我先涅槃。」佛陀默然許可,並且慈悲應允此後願為所有比丘尼說戒。
大愛道比丘尼微笑看著佛陀,又說:「今日一別,此後永不再見到佛陀,也不會遇見未來一切諸佛,不受胞胎輪迴,永遠處於無為的境界。」說罷,旋繞佛陀七匝,再旋繞阿難及諸比丘僧眾,即退下離去,返回尼眾僧團,告訴所有的比丘尼說:「我即將涅槃,佛陀不久亦將入滅,你們應當各隨願行。」
大愛道比丘尼結跏趺坐,顯現各種神通變化,由初禪天漸次入於四禪天而捨報,一時,天地為之震動,諸天在空中奏樂供養,天眾涕泣,細碎的蓮花瓣與旃檀香末自天上繽紛散落。五百比丘尼目睹異象,亦各自敷座,飛騰虛空,或坐、或臥、或經行,顯現十八種神通變化,最後進入滅盡地,各自涅槃。
佛陀抬棺 報乳哺恩
此時,佛陀告訴阿難:「速往通知耶輸提大將,迅速準備床具、坐具、瓶酥、瓶油、輿花、裹香、車薪各五百,因為大愛道及五百比丘尼已經涅槃,我們要前往供養舍利。」阿難悲泣難抑,但仍揮淚忍痛,前往耶輸提大將處,轉述佛陀的教示。
隨後,佛陀率領比丘僧眾來到大愛道比丘尼的精舍,指示阿難、難陀、羅睺羅,抬起大愛道的遺體,佛陀要親自供養。
此時,諸天王皆各自率領眷屬來到毗舍離城佛陀座前,合掌頂禮。釋提桓因、毗沙門天王稟告佛陀:「佛陀不須親自勞神,我們應當供養大愛道比丘尼的遺體。」
佛陀說:「不!不!天王!佛陀自知時宜,這是佛陀所應修行的事,不是天、龍、鬼神所能代勞。父母生子,哺乳懷抱,養育恩重,所以為人之子應當報答父母恩德。過去諸佛的生母先涅槃,過去諸佛都親自為生母火化;未來諸佛的生母先涅槃,未來諸佛也都親自為生母火化。因此,佛陀應親自供養大愛道的遺體。」
佛陀抬起大愛道比丘尼棺木的一腳,阿難、難陀、羅睺羅各抬起一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合力各抬起五百比丘尼,前往墳場。
佛陀拿起旃檀木,放在大愛道的遺體上,說偈:「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為最樂。」
現場無量的天眾與百姓雲集,當火化的灰飛煙滅後,耶輸提為舍利建塔。佛陀回到僧團,對大眾開示:「諸比丘!對於大愛道比丘尼,不可把他看做女人,他是一位有德丈夫,他的聖德美行,足為今後僧團的模範。」
大愛道比丘尼紓尊降貴,率釋迦族五百女眾入佛僧團,開比丘尼之最初,領導比丘尼僧團奉行佛陀戒法,群策群修,獲得比丘、比丘尼僧團一致的尊重與肯定,沒有她的發心出家,就沒有後來的比丘尼教團。她的一生,是佛教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頁,更為萬世樹立不朽的典範。
------------------------------------------------
第一位比丘尼 大愛道
简繁转换 - 简体
大愛道是釋迦佛陀的姨母,也是釋迦佛陀的養母,更是比丘尼的創始之祖。
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印度,有著很多的國家,由很多的國王分別統治著。當時的釋迦獅子頰王與善悟王,統治著兩個國家,他們一向都很友好,並且早已有著姻親的關係。
釋迦獅子頰王生有四個王子(淨飯、白飯、斛飯、甘露飯),最大的一個叫做淨飯(日後被立為王位的繼承人)。在同一個年代之中,善悟王也生了兩個女兒,姊姊叫大愛道 (Maha Prajapadi 摩訶波闍波提),如天工所造,如幻如化,亦取名叫幻化女。繼後,生二公主時,比大公主大愛道生得更為美妙,簡直如天女那樣的容顏,以此取名叫大幻化女(復傳稱叫摩耶女 Maha Maya,意為幻化天女)。
兩姊妹都是極其美麗的美女。當時,有很多精於看相的婆羅門,都來為她們姊妹兩人看相;大家都說,這兩位公主,不但豔麗絕世,尤其更富貴殊勝。並預言說妹妹會生一個兒子,若不出家,會成太子,若將來出家必成佛;姊姊亦生一個相好的兒子,會成太子或金輪王(即難陀,淨飯王第二子,釋尊之異母弟;難陀不是侍者阿難尊者)。善悟王聽了相師們的預言之後,心裡自是非常高興。
漸漸地,姊妹兩人已經長大成人了。釋迦師子頰王先挑選次女(大幻化女)作淨飯太子之后,後配大公主(幻化女)為淨飯太子之妃。
後來,淨飯太子繼承了王位。淨飯王的第一夫人大幻化女(即摩耶夫人),她在她娘家善悟王的王家花園(藍毗尼園)中的無憂樹下,誕下了悉達多太子(即後來成佛之佛陀)。
但是,不幸的事件發生了,聖母摩耶夫人生下悉達多太子的七日後,便不幸逝世。這對於悉達多太子來說,襁褓喪母,固然不幸,即使對於整個的王族而言,也是一大損失。淨飯王在痛失愛妻後,為了太子未來的撫養問題,便召集釋姓親族高德長者共同商討適合教養太子的人選,大臣們一致公推太子的姨母幻化女摩訶波闍波提(意譯作大愛道)。於是,淨飯大王便將太子囑咐給大愛道夫人。
這樣一來,撫育悉達多太子的責任,便由大愛道夫人(幻化女)承擔起來了。大愛道夫人容貌端麗,性情慈和,她的聖潔高德,不僅深得淨飯大王的寵愛,連宮中的宮女也對她敬仰佩服。她後來雖然生了難陀,但是對悉達多太子的愛護關懷,絲毫沒有減少。她對悉達多太子的感情和用心,不像是姨母,更不像是後母,完全像一位親生的母親。即使淨飯大王親選三十二名宮女照顧太子的生活,但是大愛道夫人仍不放心,一切有關悉達多太子的起居飲食等,總是親自處理,遂使失去母親的太子,仍從姨母大愛道夫人處得到了母愛。身為太子的保護人,其中的苦心,當可推想而知。悉達多太子終於在大愛道夫人的悉心撫育之下,漸漸地長大了。
淨飯王先後為悉達多太子娶了三個如花似玉的妃子(第一宮表妹耶輸陀羅正妃;第二宮摩奴陀羅妃子;第三宮瞿多彌妃子)。然而,終究阻止不了太子要出家的決心。太子在二十九歲時,為了追尋真理,了脫生死,私自逾城,到苦行林出家修行。
對於悉達多太子的關懷,除了淨飯王外,大愛道夫人便是最親切和體貼的人了。所以,太子逾城出家,雖在夜裡,大愛道夫人卻得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四種奇怪的景象:一是月蝕;二是東方日出,隨即不見;三是見有許多人來頂禮;四是見到自己或笑或哭。當她知道太子已經悄然出家之後,才明白這個怪夢是應在太子身上的,雖然還是不解夢的真意。太子出家去了的消息令大愛道夫人傷心欲絕,多日不眠不食,以淚洗面,足見她對太子關心愛護的深切。
悉達多太子出家之後,一去就是六年多。太子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人們尊稱他為「佛陀」。佛陀最初在波羅奈國、摩竭陀國弘法。二、三年後,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國說法。
佛陀回宮後,由於佛陀的教化,很多人,連淨飯王在內,都皈依了三寶,淨飯王還勸令王族的許多子弟,例如跋提王子、阿那律王子、難陀王子等人都歸投佛陀出家,王孫羅侯羅也做了沙彌。這些情景,都看在大愛道的眼裡,聽在大愛道的耳裡,也記在大愛道的心裡,大愛道夫人的善根萌芽了。她想:「太子真的成佛了,許多王族的子弟們也都跟著出家了。佛法既然這樣好,出家既然這樣好,男人可以出家修道,女人是否也能出家修道呢?」
這個念頭在大愛道的心裡盤旋了很久,終於她也下定了決心要隨佛出家去了。當淨飯王過世,大愛道夫人也要求佛陀准許她在僧團中出家。然而此時僧團中尚未有比丘尼,所以佛陀婉言拒絕,言明在家學佛,皈依三寶,奉行五戒,也一樣可以修成聖果。大愛道夫人多次向佛陀懇求,希望佛陀允許她們出家。佛陀的回答,卻總是勸她們在家修行。
大愛道夫人不滿足做在家學佛,因此每當佛陀回國說法,就要求佛陀允許她出家。一回,她又再度鼓足勇氣,對佛陀說:「請佛陀慈悲允許,讓女人也能依照正法出家,求受具足戒。」
佛陀便說道:「你不要這麼說!女人在家學佛比較好,只要勵行精進,正覺的道果是不分在家與出家。」
大愛道夫人毫不氣餒,依然要求佛陀允許她出家,乃至三度請求都遭到拒絕。佛陀惟恐姨母再來要求出家,就帶著弟子前往距毗舍離城不遠的那摩提犍尼精舍去教化。
大愛道夫人出家的志願真切,當她知曉佛陀行化到那摩提犍尼精舍,便帶領耶輸陀羅(悉達多太子出家前的妻子)及五百釋迦族女人自行將頭髮剃去,披起袈裟,向那摩提犍尼精舍追趕佛陀。
大愛道夫人等五百女人抵達精舍,疲倦已極,坐在門外休息,適逢佛陀的侍者—阿難尊者出來,乍見到剃髮的五百女眾,非常驚訝,又見到佛陀的姨母大愛道夫人正在悲傷的哭泣,並苦苦哀求阿難尊者,請他代為向佛陀求情。阿難心腸軟,但他對佛陀的心思也不明白,不了解佛陀為眾生著想,希望延遲末法時期的到來。但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使他阿難非常同情,於是他替大愛道夫人求情。
阿難以佛陀的姨母大愛道夫人對佛陀有養育之恩,因此多次代為懇求。既經自己最愛護的侍者為之再三懇求,佛陀也就只好答應了;但為挽救佛教的不致快速地衰微,不得已,便為出家的女性特製了八條規定,稱為「八不可違法」,是為比丘尼種種戒律的開始。
從此,釋迦如來的佛教之中,有「比丘尼」了,僧團具足了四眾弟子。
大愛道夫人如願成為僧團中第一位比丘尼,名為大愛道比丘尼,五百女眾也跟隨出家,為佛門比丘尼之始。
大愛道比丘尼堅守佛陀教法,並不因自己是迦毗羅衛國的國母而有特殊的地位,也不因自己是佛陀的姨母就與眾不同。她統理尼眾僧團,住在精舍附近的尼院,為請求出家的女眾授具足戒,協助佛陀教育她們。她謙卑、精進、熱忱,跟隨她出家的女眾均服膺其教化,即使是大比丘們,對她也十分尊敬。
在大愛道比丘尼領導下的女眾僧團,不准濫收徒眾,不隨便化緣應赴,服裝統一。此外,大愛道比丘尼也幫助佛陀從事教化社會的工作,包括慰問有病的貧民,領導比丘尼救濟各地所發生的天災人禍,還鼓勵兒童、婦女們皈信佛陀等。在她的努力下,病人恢復了健康,苦難的人民獲得了拯救,更多的家庭遵從佛化,使佛法在女眾中快速地普及。
很快地,證得了阿羅漢果的大愛道比丘尼(佛陀 29歲出家求法,35歲證悟,說法 49年, 80歲涅槃。大愛道比丘尼大約在 60幾歲成為比丘尼。)已經垂老了(約 100多歲)。一日,大愛道比丘尼聽到比丘們談論三個月後佛陀即將在拘夷那竭城的娑羅雙樹間示現涅槃。於是,她前往毗舍離城的普會講堂,在佛陀座前合掌頂禮,並說:「我聽說佛陀即將示現涅槃,我不忍心看見佛陀與阿難尊者涅槃,惟願佛陀聽許我先涅槃。」佛陀默然許可,並且慈悲應允此後願為所有比丘尼說戒。
大愛道比丘尼微笑看著佛陀,又說:「今日一別,此後永不再見到佛陀,也不會遇見未來一切諸佛,不受胞胎輪迴,永遠處於無為的境界。」說罷,旋繞佛陀七匝,再旋繞阿難及諸比丘僧眾,即退下離去。大愛道比丘尼返回尼眾僧團,告訴所有的比丘尼說:「我即將涅槃,佛陀不久亦將入滅,你們應當各隨願行。」
大愛道比丘尼一生從不顯神通,即將涅槃之際,為使眾生明白佛法的殊勝偉大,生起對佛法的敬仰和信心,大愛道顯了一次神通,她結跏趺坐,顯現各種神通變化,由初禪天漸次入於四禪天而捨報,一時,天地為之震動,諸天在空中奏樂供養,天眾涕泣,細碎的蓮花瓣與旃檀香末自天上繽紛散落。其餘同時涅槃的五百位大比丘尼目睹異象,亦各自敷座,也各各顯其神通。她們各以其殊勝的法力,隨念所至,隱身不見,並從東方飛騰虛空,在空中或坐、或臥、或經行;又從身體內放出種種光,青、黃、赤、白等等;又於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顯現十八種神通變化,最後進入滅盡地,各自涅槃。
任何覺者的圓滿,都是宇宙間驚天動地的大事。每當此時,世間必有大事出現。大愛道的涅槃也是如此。當她涅槃的時候,大地震動,光明朗照,虛空中諸天的感嘆之聲,如鼓如雷。
此時,佛陀告訴阿難:「速往通知耶輸提大將,迅速準備床具、坐具、瓶酥、瓶油、輿花、裹香、車薪各五百,因為大愛道及五百比丘尼已經涅槃,我們要前往供養舍利。」阿難悲泣難抑,但仍揮淚忍痛,前往耶輸提大將處,轉述佛陀的教示。
隨後,佛陀率領比丘僧眾來到大愛道比丘尼的精舍,指示阿難、難陀、羅侯羅(前三者全是釋迦王族),抬起大愛道的遺體,佛陀要親自供養。
此時,諸天王皆各自率領眷屬來到毗舍離城佛陀座前,合掌頂禮。釋提桓因、毗沙門天王稟告佛陀:「佛陀不須親自勞神,我們應當供養大愛道比丘尼的遺體。」
佛陀說:「不!不!天王!佛陀自知時宜,這是佛陀所應修行的事,不是天、龍、鬼神所能代勞。父母生子,哺乳懷抱,養育恩重,所以為人之子應當報答父母恩德。過去諸佛的生母先涅槃,過去諸佛都親自為生母火化;未來諸佛的生母先涅槃,未來諸佛也都親自為生母火化。因此,佛陀應親自供養大愛道的遺體。」
佛陀抬起大愛道比丘尼棺木的一腳,阿難、難陀、羅侯羅各抬起一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合力各抬起五百比丘尼,前往墳場。
佛陀拿起旃檀木,放在大愛道的遺體上,說偈:「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為最樂。」
為使眾生明白佛法的神奇並堅信佛法,大愛道及五百大比丘尼涅槃之後的面容被展現給當時的人們看,大愛道以及五百大比丘尼當時都是一百多歲左右的人了,但她們的面相與體態,卻還像十六、七歲的少女那樣。
佛法的真實存在已經得到歷史上修煉人的無數次證實。
附錄:
《大愛道比丘尼經》不但詳實地記載了女子出家的本緣,同時也說明了女子出家之後,所當次第學習的諸種戒行,以及女子在「觀心」、「離欲」及「立德」等方面的修行內容。此外,對「八敬法」的重要性,及女子出家對佛教的影響等,亦有重要的說明。
尼人(或將出家的女子)研修本經,不但可以了解自己修行的根本處下手,同時也能充份地把握修心的要點。尤其八十四種情態的提出(可參閱佛說女人八十四態),更使得女子在自我的突破上,有了明確而具體的目標。若比丘(或將出家的男子)研讀此經,則不但能增長厭離情欲之心,同時也可不再受到異性情態的迷惑而卓然獨立,因此亦為男子修道之重要寶典!
此外,本經所揭示的僧尼倫理,及二眾修行不得共住的精神等,亦是今日中國佛教最急須提振的所在!緣於此,則《大愛道比丘尼經》之弘傳於此時、此地,當更顯其時代之意義。望我出家佛子,皆能同體斯意,深學而力行焉。
---------------------------
大愛道的修煉故事--圓滿神通大顯
【正見網2002年07月08日】
大愛道是釋迦佛陀的姨母,也是釋迦佛陀的養母,更是比丘尼的創始之祖。
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印度,有著很多的國家,由很多的國王分別統治著。當時的獅子頰王與善悟王,統治著兩個國家,他們一向很友好,並且早已有著姻親的關係。
獅子頰王生有四個王子,最大的一個叫做淨飯,故被立為王位的繼承人。在同一個年代之中,善悟王也生了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兒,都是極其美麗的美女。當時,有好多精於看相的婆羅門,多來為她姊妹兩人看相,大家都說,這兩位公主,不但艷麗絕世,尤其富貴殊勝。並說妹妹的兒子將出家成佛。善悟王聽了相師們的預言之後,心裡自是高興非常。
漸漸地,姊妹兩人已經長大成人了。兩人都嫁給了獅子頰王的淨飯太子。
沒有幾年,淨飯太子繼承了王位。淨飯王的第一夫人大幻化--後來大家稱她摩耶夫人,在她娘家善悟王的王家花園--藍毗尼園中的無憂樹下,誕生了悉達多太子。
但是,不幸的事件發生了,大幻化摩耶夫人誕生了悉達多太子的七天之後,便去世了,這對於悉達多來說,襁褓喪母,固然不幸,即使對於整個的王族而言,也是一大損失。幸好,淨飯王的第二夫人幻化,她就是摩耶夫人的姊姊,她也生了一個孩子。
這樣一來,撫育悉達多太子的責任,便由幻化夫人承擔起來了。她愛護自己所生的難陀王子,卻更愛護她妹妹所生的悉達多太子。她對悉達多太子的情感和用心,不象是姨母,更不象是後母,完全象一位親生的母親。身為太子的保護人,其中的苦心,當可推想而知。 悉達多太子終於在幻化夫人大愛道的悉心撫育之下,漸漸地長大了。
淨飯王先後為太子娶了三個如花似玉的妃子;然而,終究阻止不了太子要出家的決心。到了二十九歲那一年,他悄悄地離開王宮,去出家了。
對於太子的關懷,除了淨飯王外,大愛道夫人便是最最親切和體貼的人了,所以,太子逾城出家,雖在夜裡,大愛道夫人卻依然得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四種奇怪的景象:一是月蝕;二是東方日出,隨即不見;三是見有許多人來頂禮;四是見到自己或笑或哭。當她知道太子已經悄然出家之後,才明白這個怪夢是應在太子身上的,雖然還是不解夢的真意。
悉達多太子出家之後,一去就是六年多。好在佛陀成道後,要回來跟大家見面了。於是王宮裡又掀起一陣興奮與歡欣的熱潮。
佛陀回宮後,很多人,連淨飯王在內,都皈依了三寶,淨飯王並還勸令王族的許多子弟,跟隨佛陀出了家。這些情景,都看在大愛道的眼裡,聽在大愛道的耳裡,也記在大愛道的心裡。她想:太子真的成佛了,許多王族的子弟們也都跟著出家了。佛法既然這樣好,出家既然這樣好,男人可以出家修道,女人是否也能出家修道呢?
這個念頭在大愛道的心裡盤旋了很久,終於她也下定了決心要隨佛出家去了。大愛道多次向佛陀懇求,希望佛陀允許她們出家。佛陀的回答,卻總是勸她們在家修行。大愛道感到非常失望,感到空虛、惆悵,無以自抑、無以訴說的悲哀,她離開了佛陀,茫茫然地站在門外,痛哭流淚!
此時,佛陀的侍者阿難適巧從門外進來,見到佛的姨母正在悲傷的哭泣。阿難心腸軟,但他對佛陀的心思也不明白,不了解佛陀為眾生著想,希望延遲末法時期的到來。但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使他非常同情。阿難於是替大愛道求情。
既經自己最愛護的侍者為之再三懇求,佛陀也就只好答應了;但為挽救佛教的不致快速地衰微,不得已,便為出家的女性特製了八條規定,稱為「八不可違法」。
從此,釋迦如來的佛教之中,有了比丘尼了,具足了四眾弟子了。
很快地,大愛道比丘尼已經垂老了,她自己已經證得了阿羅漢果。一百二十歲的時候,大愛道要涅~"了。她一生從不顯神通,即將涅~"之際,為使眾生明白佛法的殊勝偉大,生起對佛法的敬仰和信心,大愛道顯了一次神通,其餘同時涅~"的五百位大比丘尼,也各各顯其神通。她們各以其殊勝的法力,隨念所至,隱身不見,並從東方上升至虛空,在空中行坐立臥;又從身體內放出種種光,青、黃、赤、白等等;又於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
任何覺者的圓滿,都是宇宙間驚天動地的大事。每當此時,世間必有大事出現。大愛道的涅~"也是如此。當她涅~"的時候,大地震動,光明朗照,虛空中諸天的感嘆之聲,如鼓如雷。
為使眾生明白佛法的神奇並堅信佛法,大愛道及五百大比丘尼涅~"之後的面容被展現給了當時的人們,大愛道以及五百大比丘尼當時都是一百二十歲左右的人了,但她們的面相與體態,卻還像十六、七歲的少女那樣。
佛法的真實存在已經得到歷史上修煉人的無數次證實。
------------------------
第一比丘尼---大愛道比丘尼的故事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佛教裡有許多傑出的女性,自古以來,不論印度中國,此方彼方,有為眾生請轉法輪者;有自伸廣長之舌,宣說妙谛者;有以慧光破除諸闇,持悲心救濟沈溺者。比丘尼的貢獻,使二千五百多年的佛教增添無比的光彩。而開此比丘尼僧團之始,樹立嘉德懿行典范者,則為佛陀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
◆聖潔高德 撫育太子
聖母摩耶夫人生下悉達多太子七日後,便不幸逝世。淨飯王在痛失愛妻後,為了太子未來的撫養問題,便召集釋姓親族高德長者共同商討適合教養太子的人選,大臣們一致公推太子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意譯作大愛道)。於是,淨飯大王便將太子付囑給大愛道夫人。
大愛道夫人容貌端麗,性情慈和,她的聖潔高德,不僅深得淨飯大王的寵愛,連宮中的宮女也對她敬仰佩服。她後來雖然生了難陀,但是對悉達多太子的愛護關懷,絲毫沒有減少。
淨飯大王親選三十二名宮女照拂太子的生活,但是大愛道夫人仍不放心,一切有關太子的飲食起居等,總是親自處理,遂使失去母親的太子,仍從姨母大愛道夫人處得到了母愛。
◆五百女人 要求出家
太子二十九歲時,為了追尋真理,了脫生死,私自踰城,到苦行林出家修行,消息傳到大愛道夫人耳中,傷心欲絕,多日不眠不食,以淚洗面,足見她對太子關心愛護的深切。
太子在菩提樹下悟道以後,人們尊稱他為佛陀。佛陀最初在波羅奈國、摩竭陀國弘法,二、三年後,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國說法。由於佛陀的教化,跋提王子、阿那律、難陀等人都歸投佛陀出家,王孫羅睺羅也做了沙彌。眼見這些情形,大愛道夫人的善根萌芽,不久,淨飯王過世,大愛道夫人也要求佛陀准許她在僧團中出家。然而此時僧團中尚未有比丘尼,所以佛陀婉言拒絕,言明在家學佛,皈依三寶,奉行五戒,也一樣可以修成聖果。
大愛道夫人不滿足做在家學法女,因此每當佛陀回國說法,就要求佛陀允許她出家。一回,她又再度鼓足勇氣,說:「請佛陀慈悲允許,讓女人也能依照正法出家,求受具足戒。」
佛陀說道:「你快不要這麼說!女人在家學佛比較好,只要勵行精進,正覺的道果是不分在家與出家。」大愛道夫人毫不氣餒,依然要求佛陀允許她出家,乃至三度請求都遭到拒絕。佛陀惟恐姨母再來要求出家,就帶著弟子前往距毗捨離城不遠的那摩提犍尼精捨去教化。
◆第一比丘尼 代佛領眾行
大愛道夫人出家的志願真切,當她知曉佛陀行化到那摩提犍尼精捨,便帶領耶輸陀羅及五百釋迦族女人自行將頭發剃去,披起袈裟,向那摩提犍尼精捨追趕佛陀。
大愛道夫人等五百女人抵達精捨,疲倦已極,坐在門外休息,適逢阿難尊者出來,乍見到剃發的五百女眾,非常驚訝,大愛道夫人則苦苦哀求阿難尊者,請他代為向佛陀說情。阿難以姨母對佛陀有養育之恩,因此多次代為懇求,佛陀只好答應,為說比丘尼種種戒律。
大愛道夫人如願成為僧團中第一位比丘尼,名為大愛道比丘尼,五百女眾也跟隨出家,為佛門比丘尼之始。
大愛道比丘尼堅守佛陀教法,並不因自己是迦毗羅衛國的國母而有特殊的地位,也不因自己是佛陀的姨母就與眾不同。她統理尼眾僧團,住在精捨附近的尼院,為請求出家的女眾授具足戒,協助佛陀教育。她謙卑、精進、熱忱,跟隨她出家的女眾均服膺其教化,即使是大比丘們,對她也十分尊敬。
在大愛道比丘尼領導下的女眾僧團,不准濫收徒眾,不隨便化緣應赴,服裝統一。此外,大愛道比丘尼也幫助佛陀從事教化社會的工作:慰問有病的貧民,領導比丘尼救濟各地所發生的天災人禍,還鼓勵兒童、婦女們皈信佛陀等。在她的努力下,病人恢復了健康,苦難的人民獲得了拯救,更多的家庭遵從佛化,使佛法在女眾中快速地普及。
◆先佛涅盤 諸天涕泣
一日,九十多歲的大愛道比丘尼,聽到比丘們談論三個月後佛陀即將在拘夷那竭城的娑羅雙樹間示現涅盤。於是,她前往毗捨離城的普會講堂,在佛陀座前合掌頂禮,說:「我聽說佛陀即將示現涅盤,我不忍心看見佛陀與阿難尊者涅盤,惟願佛陀聽許我先涅盤。」佛陀默然許可,並且慈悲應允此後願為所有比丘尼說戒。
大愛道比丘尼微笑看著佛陀,又說:「今日一別,此後永不再見到佛陀,也不會遇見未來一切諸佛,不受胞胎輪回,永遠處於無為的境界。」說罷,旋繞佛陀七匝,再旋繞阿難及諸比丘僧眾,即退下離去,返回尼眾僧團,告訴所有的比丘尼說:「我即將涅盤,佛陀不久亦將入滅,你們應當各隨願行。」
大愛道比丘尼結跏趺坐,顯現各種神通變化,由初禅天漸次入於四禅天而捨報,一時,天地為之震動,諸天在空中奏樂供養,天眾涕泣,細碎的蓮花瓣與旃檀香末自天上缤紛散落。五百比丘尼目睹異象,亦各自敷座,飛騰虛空,或坐、或臥、或經行,顯現十八種神通變化,最後進入滅盡地,各自涅盤。
◆佛陀抬棺 報乳哺恩
此時,佛陀告訴阿難:「速往通知耶輸提大將,迅速准備床具、坐具、瓶酥、瓶油、輿花、裹香、車薪各五百,因為大愛道及五百比丘尼已經涅盤,我們要前往供養捨利。」阿難悲泣難抑,但仍揮淚忍痛,前往耶輸提大將處,轉述佛陀的教示。
隨後,佛陀率領比丘僧眾來到大愛道比丘尼的精捨,指示阿難、難陀、羅睺羅,抬起大愛道的遺體,佛陀要親自供養。
此時,諸天王皆各自率領眷屬來到毗捨離城佛陀座前,合掌頂禮。釋提桓因、毗沙門天王禀告佛陀:「佛陀不須親自勞神,我們應當供養大愛道比丘尼的遺體。」
佛陀說:「不!不!天王!佛陀自知時宜,這是佛陀所應修行的事,不是天、龍、鬼神所能代勞。父母生子,哺乳懷抱,養育恩重,所以為人之子應當報答父母恩德。過去諸佛的生母先涅盤,過去諸佛都親自為生母火化;未來諸佛的生母先涅盤,未來諸佛也都親自為生母火化。因此,佛陀應親自供養大愛道的遺體。」
佛陀抬起大愛道比丘尼棺木的一腳,阿難、難陀、羅睺羅各抬起一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合力各抬起五百比丘尼,前往墳場。
佛陀拿起旃檀木,放在大愛道的遺體上,說偈:「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為最樂。」
佛陀暫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帶領約有五百人之多的釋迦種族中的女人,到尼拘陀樹林中拜訪佛陀,並以兩件新織的衣服供奉給佛陀。
佛陀接受下來以後,對她說道:『我來替你施僧,以此布施功德,你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的果報。』
『不!佛陀!』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說:『這兩件衣服是為佛陀做的,請您收下,我希望您要自己來穿!』
佛陀因為對方是自己的姨母,不好過份拒絕,就讓步說道:
『施僧是有很大的功德,我也是僧中的一名,接受你的一件,另一件我來為你布施給別人。』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見佛陀承諾接受一件以後,沒有再說什麼,但她又再進一步的提出問題來要求佛陀道:
『佛陀!我願您能慈悲承允我們一件事,就是讓我們女人也能依照正法出家,求受具足戒。』
佛陀聽後,不假思索,堅決的拒絕道:
『妳這個要求我不能承認,請妳也不要這麼想和這麼說。過去的諸佛,都不允許女人出家。女人在家學道,披搭袈裟,勤行精進,是可以得到正覺的,但不可以出家。未來的佛陀,他們一定也是實行這個法制。妳能奉行我的教法,你就在家中修行,正覺的道果,是不分在家與出家的。』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對佛陀的答覆,甚感不能滿足,她曾三度請求,都給佛陀三度拒絕。每當佛陀回絕她的時候,她就哭泣,五百女人也陪著哭泣,哭聲震動原野,淚水像秋雨點滴不停。
佛陀怕她們再來糾纏,因此即帶領弟子往那摩提犍尼精舍去教化。
這時,佛陀在教化的區域中,甚多的精舍或講堂都順利的建築起來。鹿母講堂、重閣講堂,瞿師多講堂等都相繼完成。
女人心中所發出的一念,不是簡單的就可以拒絕。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聽到佛陀行化到那摩提犍尼精舍的時候,她和五百志同道合的女人商談以後,立定最大的決心,把頭髮剃去,披起袈裟,向那摩提犍尼精舍追趕佛陀。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五百女人到達那摩提犍尼精舍的時候,疲倦的坐在門外休息,恰巧此刻什麼也不知道的阿難從裏面出來,他看到她們女人都把頭髮剃去,感到十二分的驚奇!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見到阿難時,雖然疲倦,但她站起來對阿難說道:
『阿難尊者!你來得正好,你能知道我們此刻的處境和我們的決心。我們拜託你去見佛陀,告訴他說我們來了,希望你要盡心的對佛陀說請他收留我們出家,否則我們就死在這裏也不回去!』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說著哭著,阿難也不忍心的流著同情的眼淚,他對她們說道:
『你們安心,不要妳說,我看到妳們的情形,心中就異常難過。請妳們稍為坐一會,我一定盡心把妳們的意思報告給佛陀。』
年輕的阿難生起對這一群女人的同情心、俠義心,但他不懂得女人的心,更不知道佛陀的心,和佛陀的法制。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見到阿難肯出力幫忙,叩頭作揖的千恩萬謝。
阿難走到佛陀的座前,為了女人的事,他很感到難以啟口,可是終於鼓大了勇氣說道:
『佛陀!有一件事我想要報告您,並請您的指示,就是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帶領五百女人已經來到門口了。』
『她們不是為請法來的,你去替我拒絕她們!』
『佛陀!她們已經把頭髮都剃去了,像是要作比丘尼的樣子,我知道佛陀的教團中沒有比丘尼的制度,但她們說,佛陀拒絕她們,她們也不肯回去,我看她們實在可憐得很。』
『我也可憐她們,但我更可憐一切眾生,更要正法永傳,無論怎麼樣你還是去回絕她們好。』
『別人都可以回絕她,但對方是佛陀的姨母,有辛苦撫育佛陀的恩德,我是怎樣也不忍心去拒絕她們,假使佛陀一定要拒絕的話,可能會發生很不幸的後果!』
『我也不能忘懷她的恩德,但是我的僧團中,是不能讓女人加入!』
阿難見到佛陀這麼堅決的不允諾,而且佛陀反覆的申說僧團中不能讓女人加入的理由,阿難低頭沉思,不敢再向佛陀有所表示。但她又想到摩訶波闍波提夫人以及那可憐的五百女人,她們的愁容,她們的哭聲,而且自己承諾他們盡心向佛陀要求,他不能不再向佛陀說道:
『佛陀!你說僧團中不讓女人加入,難道佛陀的教法中有男女的區別嗎?』
佛陀耐心的向阿難解釋道:
『阿難!我的教法中沒有男女的區別,當初我才成道時就說過一切眾生皆可以成佛的話,佛法是不揀別任何人的。我不但說男女應該平等,而且我更說一切眾生都是平等。不過,雖然是這麼說,你也知道我的教法仍是以人類為本。在人為本的立場說,無論是男子或女人,修功德、智慧、自利利人、斷除煩惱,都是一樣可以證得聖果的。當我在祇園精舍說法的時候,波斯匿王和末利王妃的愛女勝鬘夫人,她修學我指示的教法,她能說非常深奧、圓滿、究竟的法理,妙慧童女只有八歲,她了解我的教法也並不亞於別人。我在第一年傳道的時候,我就接受耶舍母親的皈依,做在家的優婆夷弟子。
『阿難,你要知道修學我的教法,不一定要出家,就是我所現的出家相,這也不過是適應時代文明而權巧的示現,這並不是我佛陀的真實相。當然我也知道像姨母這樣的女子出家,將來一定能成為有德的大丈夫,證得尊貴的聖果,不過是為著未來的教法,開放女子加入僧團的例子,好像良田中生長了稗草,是會傷害收穫的,想到這裏,所以我不能允許女人出家!』
阿難聆聽佛陀說後,頂禮流淚說道:
『佛陀!難道你忍心見她們白白的死去,而不伸出援救之手嗎?』
佛陀很感到難以應付,佛陀知道這是眾緣和共業的關係,世間上沒有清淨常住不壞的法,佛陀沉默一會,像是不得已的向阿難說道:
『實在是沒有辦法,你去叫她們來吧!』
佛陀的慈命一出,阿難擦乾眼淚,歡喜得急急忙忙的出去傳報這個喜訊。
佛陀用沉默的眼光看阿難走後,跟平常不一樣,佛陀像是有一個掛心。
五百個女人,聽說佛陀准予接見他們,歡歡喜喜的由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領先,來拜見佛陀。她們雖然細語低聲的說話,但那聲音中是旁若無人的樣子。
當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五百女人參見佛陀的時候,知道佛陀的心的人只有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數人,他們苦著臉皺著眉,另外的人都很歡喜很高興。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五百女人跪在佛陀的座前,頂禮說道:
『慈悲的佛陀,我們像遊子回到故鄉,像盲人見到光明,謝謝你,我們沒有比佛陀允許我們出家的事再高興。』
『妳們要加入我的教團出家,必須要奉行八個條件!』
『無論什麼條件,我們都會遵守,敬請佛陀放心。』
佛陀威嚴的講說八敬法道:
『第一、做比丘尼的應當依止比丘求受具足戒。
『第二、做比丘尼的應於每月月半往比丘眾所,依其布薩,受其教誡。
『第三、做比丘尼的應當往比丘眾所,受雨安居,若住所附近無比丘,比丘尼不得受夏座。
『第四、做比丘尼的不得舉比丘之罪,說其過失,比丘得檢舉比丘尼之過。
『第五、做比丘尼的若犯誹謗罪時,應於半月內,在二部眾中自行請罪。
『第六、做比丘尼的求受具足大戒雖至百歲,應當要向始受具足比丘,恭敬頂禮,承事合掌。
『第七、做比丘尼的安居以後,得於比丘之前,自說比丘尼不相應行或見或聞或疑三事。
『第八、做比丘尼的若有問於比丘,比丘不聽,比丘尼不得問。』
佛陀說完八敬法後,又再叮嚀摩訶波闍波提等五百女人道:
『妳們對我這尊師重道的八敬法,一定要盡形壽的奉行,假若有所毀犯,妳們固然失去清淨的梵行,我的正法也會將因此而紊亂。此八敬法,猶如農夫作堤,預防水患,我也是為防止正法變成濁流。妳們如能誓願奉行,我今聽許於正法律中受具足戒出家學道。』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聽後,恭謹的答道:
『佛陀!我們好像年輕美貌的女子,頭戴華鬘,兩手維護著,我們一定歡喜這樣來奉行佛陀的教法。』
佛陀雖聽到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這樣說,心中並沒有表示什麼高興。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後的不久,一天,有一年輕的比丘請問佛陀道:
『佛陀!像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的五百女人出家,她們剃髮染衣,現出僧相,我們可以不把她看作女人,但對社會上的那些婦女,我們應該抱持一種什麼態度對待她們呢?』
佛陀回答道:
『最好是能避開她們,不要看她們;假使不能避開的話,要像沒有看到她們,不要講話;假若不能不講話,對她們講話一定要有純潔的心,要想到自己已經出家,好像污泥中的蓮花,雖然污穢,但蓮花畢竟是清淨無垢的。世間是罪惡的淵藪,應該要讓身心清淨無垢的來生活其中。見到年老的女人時,要把她當母親看待;見到年輕的女人時,要把她當姊妹看待。
『在人間最強大的就是煩惱色欲的力,最可怖畏的也是煩惱色欲的力,人要想戰勝煩惱色欲的話,那就得要用誠實忍耐的弓,銳利智慧的箭,頭戴正思和正念的盔,身披無我的甲,方能戰勝煩惱五欲的世間。
『學道的男子,沉迷於美麗的女人;學道的女人,醉心於英俊的男子,淫欲就會關閉人們的智慧心,對於真理就不易明白。
『生在這個世間上的女人,無論在走路的時候,站立的時候,坐著的時候,睡眠的時候,都希望別人注視她的姿勢。她們畫眉爭姘,薰衣競俏,一切都像花瓶似的為了給別人觀賞。別人讚揚的是衣履美觀,其實與她並無關係,她也引為歡喜榮耀。有時她們讓人家畫像,有時從人家面前經過,都想用自己的魅力能囚縛對方,她們對不動心的僧侶,也是同樣有如此企圖!
『生在這個世間上的男人,無論見到什麼女人,他也歡喜看上幾眼,他們的眼睛好像就是專為看女人而生長的。女人的一句話,能使他生命和名譽都願付之一炬,做一切事情好像也是為女人而才做的。你問我關於學道的人,應當怎樣來守身安心,應用甚麼態度來對待女人,那麼我再告訴你,你務必記好:
『女人的眼淚,女人的微笑,要看做和敵人一樣;女人俯下去的姿勢,垂下去的手腕,要看做是收魂攝魄的鐵鉤;女人的秀髮,化裝的面容,要看做是綑縛人的鐵鏈。謹慎管制自己的心,不要允許心放肆!』
講這話的佛陀,也知道教團中有比丘尼加入的結果,但這已成為事實,無論怎樣,誰也不能違背事實的。
不久,耶輸陀羅也加入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的比丘尼教團中出家了。
耶輸陀羅出家這一回事,佛陀的心中並沒有和過去一樣的不高興,他像把心上的一個很重的包袱放下一般。佛陀不是不知道人情的人,而是知道得過多人情的人。
--------------------------------------
釋迦牟尼佛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住舍衛國的王園精舍。當她聽到佛陀及諸漏盡比丘即將入涅槃,心中想道:「我不忍見世間將無如來住世,世人將無真理之道可依歸,也將無法成就正覺的道果。我不忍見諸位尊者入涅槃,我當於如來及諸位尊者入涅槃之前,先取寂滅,入於無為。」
佛陀知道大愛道比丘尼想先佛入涅槃的想法。於是告訴阿難:「大愛道念曰:『吾不忍見世尊及諸位尊者入涅槃,故我欲先取滅度。』」阿難馬上頂禮說道:「聽到世尊您這著說,頓時讓我感到心智閉塞,茫然不辨東西。世尊誕生七日後,生母即驟逝,大愛道比丘尼如慈母養育世尊成長,於佛實有弘恩!」
世尊嘆道:「如你所言,大愛道對我有乳哺、養育之重恩,此恩實難酬報。但對於慈母,我已報答難酬之恩;大愛道因佛陀開示而歸命三寶,漏盡諸苦、道眼開顯,一切煩惱結使徹盡且心無所著。若教人生生世世歸命三寶,使愚者解開疑惑,悟入佛智,得正解脫者,此恩超越須彌山高。所以,阿難!我對大愛道亦有無量弘恩。」
此時,大愛道與比丘尼五百人,一起到佛所,頂禮佛足合掌而立,大愛道稟白佛陀:「我不忍見佛及諸位尊者入滅,祈請世尊聽我請求,允許我先入涅槃。」
大愛道並恭敬地頂禮佛足,說道:「此是最後仰覩如來尊面,今日別後,入於無為,永不能再見如來尊面矣!」
五百比丘尼皆如此祈請佛陀,佛陀默然許可,並為說生、死、憂、悲、苦、不如意……種種身患,身患今若滅度之安樂。五百比丘尼聽聞世尊開示,法喜充滿,繞佛三匝,頂禮而去。
大愛道與五百比丘尼返回王園精舍,各自就座。大愛道此時,為使眾生生起對佛法的敬仰與信心,隨念現神足威德,於自己座上隱身不見,從東方上升至虛空,在虛空中作十八變化,在八方上下亦作如是變化。又從自身放大光明,光耀所有闇冥之處,光明朗照至諸天界。五百比丘尼亦作種種神變,並同時入於涅槃。
此時,佛陀告訴阿難:「你明早入城,到耶游居士家,告訴耶游居士:『佛母及五百位耆年比丘尼,皆已滅度。世尊勸囑耶游居士作五百輿床(輿床,火化亡者前,擺放亡者之床架。)、麻油、香花、樟柟、薪材,各五百,及莊嚴的伎樂以供養法事。因五百耆年比丘尼皆已證得六通四達,功德圓滿,今得泥洹(涅槃)道,為佛所讚歎。你今天因緣具足能夠供養,所得福報無量。』」
於是,阿難遵照佛陀囑咐,隔日清晨入城,至耶游居士家。耶游聽到阿難尊者一早就來,內心驚怖而汗毛直竪。耶游心想:「尊者一大清早就來,一定有非同小可之事!」
當耶游聽到阿難尊者轉述世尊的指示後,當下即癱軟在地,悲痛的說:「自今以後,惟耶梨精舍將變為空寂;街道、村落、里巷將無法再見到智慧通達的比丘尼了!家園的路上將空無賢人,這真是令人十分心痛啊!」
阿難回答:「佛說:『世界雖長久,有始必有終,萬物亦是生生滅滅。三界無常,如幻、如夢;想求長生不死、會合永不分離,有智之人都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耶游聽聞後,心情才慢慢由悲痛轉為平靜。
隨後,尊者離開耶游居士家,又去諸梵志理家,正值諸梵志在講堂聚會,阿難尊者告之曰:「佛陀勸諸賢者,昨天五百位耆年比丘尼皆已入涅……」阿難剛說到這裡,所有梵志都仆倒在地,宛轉哀泣著。阿難尊者開示:「三界如幻,皆為無常;此身為苦器,為煩惱、苦痛所聚集,唯入泥洹永為常樂,是諸聖賢之所歸。」梵志理家聽聞阿難所說,心即了然,稽首奉辦五百比丘尼後事。
阿難不久後回到佛處。梵志與居士等隨即備五百輿床、麻油、香花、樟柟、薪材、伎樂,往奔精舍。此時王園比丘尼精舍已經關門,一行人乃設法請精舍開門。精舍講堂內的沙彌尼三人,一人已證不還道,一人證斯陀含果,最年小者已得須陀洹果。
沙彌尼告訴居士們:「師父們正在坐禪,入於寂定,請勿擾動。」居士們回答:「法師們已捨壽,取泥洹道,並非入寂定。」沙彌尼聽到之後,馬上昏厥倒地,不久後才甦醒,哀痛而言:「今後,誰教誨我們呢?聖訓傳承將斷絕了!」居士們聽到,都同聲哀泣,告沙彌尼曰:「佛已宣教,一切恩愛、聚會,終必別離,我輩當勵志精進,證悟真理成羅漢果。」
居士們辦妥荼毘事後,恭敬地捧著舍利前往佛的住處。
佛告阿難:「你當合掌面向東方,右膝著地,如此說:『有直信、直業、三神六智,功德俱已圓滿者,皆來赴此法會。因佛母及諸五百位比丘尼,今皆善逝入涅槃,藉此因緣,應當四方群集,共此法會。』」
於是,東西南北四方,各二百五十位已證無漏之羅漢,同時以神足飛來,頂禮佛足。共千位尊者,跟隨佛至大愛道舍利處後,隨即就座。
佛告阿難:「取舍利,以鉢盛之,置吾手中。」阿難以鉢盛舍利,長跪授佛,佛以兩手接之,告訴比丘們:「這些舍利,從前本是染污穢身,是兇、愚、急、暴、嫉妬、陰謀,乃至敗道壞德之類。但大愛道等早已拔除女人種種兇愚之穢習,行大丈夫之所行,得無漏、證真道,歸於本來無為,何其善哉!今告比丘眾及諸理家,宜共興塔廟,應修供養。」眾人齊聲答允。於是四眾、天人、鬼、龍神等,造廟、立剎,並修種種供養。
典故摘自:《釋迦譜卷二.釋迦姨母大愛道泥洹記第十七》
省思
世間至孝,莫如引導長輩皈依三寶,乃至度化尊親出家修行,不過世俗在家的放逸生活、不造貪瞋癡三毒、不令欲愛昏昧本智,轉化染污的習性,還得清淨,漏盡諸苦,度生死苦海而得解脫,是為大孝!
佛性本具,無論是男女老少,只要精勤修行,斷除煩惱,一樣都可以證得聖果,從大愛道與五百位比丘尼修行事蹟,足可印證佛法真理不虛。業報之身雖有男女相,但此心沒有男女相,在這念心用功,踏實而行,終能成就聖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