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標誌是八卦太極圖。太極圖代表月、日,也代表陰陽兩極和上下兩方;八卦代表萬事萬物,四面八方。
佛教的標誌是萬字符卍(獲:五色旗——世界佛教徒聯誼會通過,宗教會旗)。
一、八卦太極圖
太極八卦圖是中國古代道家論述萬物變化的重要經典--《周易》中用的八種基本圖形,亦稱八卦,用“-”和“--”符號組成。名稱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以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認為陰、陽兩種勢力的相互作用是產生萬物的根源,乾、坤兩卦則在“八卦”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文章有誤

道教符號暨問候語
道教的符號
古體字,讀音ㄈㄨˊ
等同字  弗
有著謙虛的涵義,自嘆弗如
又等同祓 讀音 ㄈㄨˊ
去災祈福涵義
祓他是道教中的科儀,儾災解厄儀式.
所以在眾多字體中.他被選為道教的道徽符號.
只是因為過去天師少於推廣,讓道教徒先少知道這一個符號,甚至涵義也不知.
佛教的卍字符號,大眾甚知
所以希望道眾們多多記住這一個道教符號.
道教的問候語
無量光
無量福
無量壽
無量光用於平輩之間問候語.
代表著光明吉祥涵義.
無量福用於對於晚輩的祝福
祈福賜福給予晚輩涵義
無量壽對於長輩的問候
請安,延壽司籙星君賜福延壽給予長輩.
這是道教的專用問候語.
就好比佛教的ㄚ彌佗佛
也希望大眾多多推廣.


道教和佛教拜神佛的時候手勢不一樣的 你拜錯沒有?
不知道有多少人分不清拜佛和拜道教神的時候手勢不一樣。華夏的文化中,在道德經中就有記載,大概就是君子貴左,用兵貴右,兵者不祥之器。
大家注意到沒有佛教拜佛是雙手合十,而道教拜神是左手包右手的拱手禮。
而拱手禮也叫抱拳禮,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儒家禮儀兩手相抱舉在胸前,立而不俯。一種是道教左手包右手,負陰抱陽、蘊含五行,內掐子午訣,外呈太極圖。
但不管佛教還是道教在燒香的時候都是左手持香,因為佛道都認為右手不潔,持香要左手包著右手持香。
所以下次大家去寺廟也好,去道觀也好,拜神佛的時候注意手勢拜哦


現在很多人,一聽說道教就誤以為是給別人算算命、看看風水、拜拜神仙用的,其實真正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今日與大家一起去了解中國本土宗教——道教!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教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尊道貴德、清靜無為、齊同慈愛、抱朴守真等理念不僅對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有著深遠影響,對於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問題也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從道教的基本教義中,我們看到最純正的中國符號。
道教最高信仰:尊道貴德,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在中國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個基本的信念。季羨林先生對其解釋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就是互相理解,結成友誼。
 道教神仙崇拜:敬天法祖,尋仙訪道
敬天法祖是周禮的核心信仰和高度概括,天就是天神、上帝;祖就是宗廟的祖先神。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則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清明節、寒食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是祭祖日。祭祖也是漢人宣告自己為炎黃子孫最直接的方式
道教善惡報應:天人感應,天道承負
道教的「承負」之說,源自《太平經》,意思是祖先積德行善,則可蔭及子孫;若先人屢屢犯過作惡,後人將無辜蒙受災禍。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道教修煉秘訣:性命雙修,返璞歸真
道教認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樸和純真的,是近於「道」的本性的。所以人們常說兒童天真無邪。但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慮慾念不斷萌生,再加上社會環境的不同影響和情色財貨的誘惑,不斷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純樸天性,若進一步嗜欲無止,將嚴重損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從此背道而馳。而學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純樸純真的狀態。
道教為人品質:上善若水,柔弱不爭
「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道教處世方式:清靜寡欲,自然無為
道教的清靜教義,與濁動相互化和對應。道以其清靜的本性來化生和養護萬物,從無想過自己應該得到什麼回報或想得到什麼,無欲以待萬物。而人類社會,若亦以「清靜」的思想來治世修身,世界將會和諧而太平,人們則會得到更好的休養和生息,生命也將得到昇華。所以,學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學知清靜,以常清靜為行為標準,才能實現修行而得道的追求。
道教逍遙精神:我命在我,不在天地
從「神仙不死」的長生追求出發,道教建立起「我命在我」、「神仙可學」的生命主體論,主張發揮主觀能動的作用,奮進不息,無畏拼搏,直至到達長生不死的理想境界。
道教倫理道德:忠孝節義,仁愛誠信
忠、孝是中國社會基礎性的道德價值觀。「仁」是中華文明的內核、主旨,「仁愛」「誠信」是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中之最重要的核心的道德價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而且至今是活著的,有生命力的價值理念。
道教民俗風情:福祿壽喜,吉祥如意。
道教核心宗旨:仙道貴生,濟世度人
道教創世理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教活動準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教養生原理:天人同構,陰陽協調,形神共養,統籌兼顧。
道教成仙途徑:丹道修真,服藥煉氣,積德行善,建功立業。


道教徒及教職人員的稱呼
一、道教徒的範圍
道教徒狹義的指信仰道教的宗教職業人員。廣義上包括五種人士:道士、隱士、居士、學士、信士。道教徒中的宗教職業人員現在泛稱「道士」或「道人」,不過多用於書面語。言談中多稱「道長」,尊稱「仙長」、「道爺」、「師傅」等。道經說:「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
二、一般道教徒的稱謂
道教相信通過修煉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稱道士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道冠為木製黃冠(一雲道教衣冠與黃帝之時相同),因而又稱「黃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士則稱「女冠」(偶爾也稱「女黃冠」)。現在一般男道士稱為「乾道」,女道士稱為「坤道」。
道士初入道觀,稱為「道童」。道童先須在廟內出力苦行,培養功行,又稱「行行」。冠巾拜師之後,方可成為正式道士。現代道教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稱。全真派道士擅長齋醮者,尊稱「法師」。正一道士散居民間從事齋醮活動者,稱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稱「火居道士」,俗稱「連家道」。台灣道教基本上全屬正一派,其中從事度生一類喪葬儀典者稱為「烏頭道士」。
道行高超的道士,稱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對於隱居修煉的道士,尊稱「大隱」或「高隱」。歷史上著名的高道,過去的皇帝多封贈以「先生」、「真人」或「天師」之號。「天師」原是古代對有道者的尊稱,東漢時稱傳道者為天師,張道陵創立正式道教稱為天師,其後代子孫世襲「張天師」稱號。道教歷史上功績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徒尊為「宗師」或「大師」。
三、對道士還有幾種稱呼:
(一)法師:是對教內精通教義教理、能為人師者的道士的尊稱;道士中學法精進、能主持齋儀的人,亦稱為法師。
(二)鍊師:道士中修持日久,德高思精的人,稱之為鍊師。
(三)嗣師、宗師、律師、大師:全真派中,沒有受戒的稱為嗣師;已受戒的稱為宗師;曾擔任方丈的,稱為律師;職司戒壇的,稱為大師。
(四)天師:這是正一派道士對天師道創教人張道陵及其後代世襲教主的尊稱。
(五)方丈:這是對道教十方叢林道觀主持人的稱謂,其所居靜室亦稱方丈。
(六)監院:道觀內,對僅次於方丈的全觀事務總管者的稱謂。
(七)住持:道教廟觀內維持道法和總持事務的道士,都可以稱為住持。據《道門十規》上說,「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剛方正直,言行端莊,學問明博,足為叢林之師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
(八)知客:道觀中負責接待外方道眾和賓客者稱謂。
道士之間互稱「道友」,亦稱「同道」或「同參」,尊稱「道兄」或「師兄」,無論乾道、坤道都如此稱呼。結伴修道的人稱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稱為「道侶」或「煙霞侶」。 非專職的在家信仰道教的教徒,受過三皈五戒者稱為「居士」,未受過皈依的信教者稱為「信士」。
道士入道之後,沿用原來的姓氏,表示繼承中華民族古老傳統,不背親,不絕倫,不忘祖宗。入道之後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一個字由宗派字譜上取,第二個字由師父按照教義來取,組合起來就構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號,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道人」。問訊道士姓氏稱「仙姓」,問訊名字稱「上下」,問訊宗派稱「仙派」。道士居所,稱為「丹房」或「丹室」。
道士壽終,稱「羽化」、「解化」、「仙化」、「仙去」、「仙逝」等。道士外出尋師訪道,稱為「參訪」,現在各地道教團體之間的訪問團,也稱「參訪團」。道士外出遨遊,稱為「雲遊」。到其它道觀留住,稱為「掛單」。在某所道觀入道的道士,稱為這所道觀的「法眷」。
四、叢林執事
道教叢林,有著一整套系統的管理體制,道士在叢林中分別擔任不同的執事,各負其責,共同維護叢林的正常秩序。叢林各執事稱謂如下:
方丈:道教十方叢林的最高領導者。亦稱「住持」。
監院:俗稱「當家」。道教叢林主持一切事務者。
監院之下,設有「三都五主十八頭」。即:都管、都講、都廚;靜主、堂主、殿主、經主、化主;莊頭、庫頭、堂頭、鐘頭、鼓頭、門頭、茶頭、水頭、火頭、飯頭、菜頭、倉頭、磨頭、碾頭、園頭、圊頭、槽頭、凈頭。
其它還有高功、提科及表白,連同都管、都講、都廚,靜主、堂主、殿主、經主、化主,庫頭、總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監修、公務、迎賓、主翰、書記、典造、帳房等,又稱道教十方叢林「二十四位大執事」。


返樸歸真——道教理想狀態
道教學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過自身的修行和修煉,使生命返復到始初的狀態,道教稱之為“返樸歸真”。
道教認為,人原初的本性是純樸和純真的,是近於“道”的本性的。所以人們常說兒童天真無邪。但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慮慾念不斷萌生,再加上社會環境的不同影響和情色財貨的誘惑,不斷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純樸天性,若進一步嗜欲無止,將嚴重損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從此背道而馳。而學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純樸純真的狀態。這裡的“朴”就是指本真,引申為“道”的質樸狀態,是指真常之道的本來體性。
然而,要返樸必需要抱朴,《道德經》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即要抱道守真,怡養生命的真元,使之不為物慾所誘惑,不為私心雜念所困擾。要儘量少一些私心和慾念。做人要淳厚,行事遵守公德,生活要儉樸,使本性漫漫返復到淳樸的狀態,與道相合。而在生命修煉過程中,要在良好的心性根基上,把已耗散的生命元氣通過修煉進行修復,使身體健康。進而通過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等內煉功夫,使生命回歸到真道的狀態,成仙得道。
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同“返樸歸真”。


道教的基本禮節
道教徒如何互相問候,以及如何行禮,敬拜神明,有一定的規矩。
一、稱謂語:       
平輩道友之間稱「師兄」、「師姐」,對年長道友稱「先進」、「道長」。 
二、問候語:
與人見面、分手時,可以用 「無量觀」 或 「道祖慈悲」 作為問候語。
也可以兩句聯起來說:「道祖慈悲無量觀」。意思是說,祝福您得到慈悲道祖的無限關愛和庇佑。
亦可用「無量壽福」來祝福您我,就如同佛教所說的「阿彌陀佛」。 
三、動作:
向人招呼時,不是雙手合十,而是左手捧著右手,右手抱著左手大拇    指,形成抱太極的手勢,然後作揖道好,口說道祖慈悲等等。
敬拜下跪時,右膝先彎,左膝後彎。起來時,左膝先起,右膝慢起。但也可以兩膝同時下跪。
敬拜時,手向上舉,男士上齊眉、下齊膝。女士上齊頷(頸上)、下齊膝。 
四、敬拜時,心念要虔誠恭敬


道教基本禮儀 @ 心靜亦是修 ( 心若靜 ~ 靈自清 ~ 智慧開 ~ 眼自明 )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7K5zq9


中國的道教起源於道家,結合了儒家思想,為了能取信於民流傳更廣,又結合了民間習俗,因此道教的一些用語和手勢與儒家相近。
一般人見到道士(不論男女),可尊稱為道長、仙長。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帶姓氏稱呼,以便區分,如張道長,李仙長等。
道教全真派稱男道士稱為「乾道」,女道士稱為「坤道」。年老道人為「某老爺」、「某爺」,自稱為「晚輩」、「後學」,道士之間互稱「道友」,亦稱「同道」或「同參」,或稱「老修行」,尊稱「道兄」或「師兄」,(無論乾道、坤道都如此稱)自稱為「不才」,對俗家信士自稱為「貧道」。
結伴修道的人稱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稱為「道侶」或「煙霞侶」。在家信仰道教的群眾,稱為「居士」或「信士」。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別不信!
風水與德行
有很多緣主都會問,家中的風水是不是不好,自己運氣很差。
很多人也覺得,改改家中風水,做事就都順利了。
我可與大家簡單說一下這風水之事。
家中的風水布置的再好,你不能一天24小時都呆在家中,你出門了,身邊的風水變了,豈不是該發生什麼還是要發生什麼。
所謂風水,就是一種氣場,氣場變換了,你也就跟著受了影響。
出去工作、吃飯、娛樂甚至是散步,你周邊可能風水都不好,你不可能走到哪裡都先把那裡的風水改一下。
這世間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做到如此。
大家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你只有改變自身的風水,讓你自身的氣場強大起來,而不去受周邊影響,或只是受周邊很小的影響,你也就不用去考慮風水這樣的事情了。
自身的風水要如何好,就是要做功德,就是要行善,就需要抄經誦經心中存善,傳播善。
心中有信仰,行為有法章。
只有自己的德行好了,好的氣場才會向你靠攏,你身上積聚的德行多了,自然會有強大的風水在你自己身上,你無需去改什麼風水。
大德行在身,乃是百毒不侵,更不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大修大德之人,羽化、圓寂之時,多是在睡覺或是禪定中,不會像普通之人飽受身體之痛。
善始才有善終,大家就莫要再問該要如何調整風水之事了,風水無法改變你,只有你可以改變風水。
多行功德之事,甚過萬般風水。
什麼叫功德?
這個功,你要立才有功;德,你要做才有德。
怎麼叫立功?
舉一個例子,好像在一個學校里,有一位教師對學校盡心儘力,而在薪金所得之外,也就是在他自己的本分工作之外,又做了很多職責以外的事情,這就是功。
德是做對一切人有好處的事情,助人還不求代價,代價就是報酬。
譬如你布施給某一個人五萬塊錢,你不在這五萬塊錢里有所希圖,希望將來或者可以得回五十萬,你若有這種心理這就沒有德了。
要施恩不求報,對任何人有好處都不希望他報答,也不希望對自己有什麼好處,這就是德。
德有大德小德之分,不是說作德要做這個大的,小的德就不要做了。
什麼是小德?
凡是對人只有很少的利益,雖然是對人有很小的利益,但是德再小也要去做。
你做得多了,德性自然也就大了;你若是不做,永遠都不會有德的。所謂「道是行的」,修道就是要去修行。
不是口頭上說修道,一天到晚念著修道,卻始終也不修行,這叫「口頭禪」,沒有用的。
同樣的,這個德也要去做去,你若不做就不會有德,所以說「道是行的,不行何有道?
德也是行的,不行(做)哪有功德與德行?
網路上一則風水故事與大家分享
趙子豪做生意發了財,花錢在郊區買了塊地,修了棟三層的別墅,花園泳池很是氣派。
後院更有一株百年荔枝樹,當初買地就是看中了這棵樹,他老婆喜歡吃荔枝。
裝修期間,朋友勸他找個風水先生看看,以免犯煞。
原本不怎麼信這套的趙子豪,這次居然表示贊同,專程去香港請了個大師。
大師姓曹,從事這一行三十餘年,圈內很有名氣。
在市裡吃過飯,趙子豪開車載著曹大師前往郊區。
一路上,如果後頭有車要超,趙子豪都是避讓。
曹大師笑道:「趙老闆開車挺穩當呢。」
雖然是香港人,一口普通話還算流利。
趙子豪哈哈一笑:「要超車的多半有急事,可不能耽誤他們。」
行至小鎮,街道遠比市內要狹窄,趙子豪放慢了車速。
一名小孩嬉笑著從巷子里沖了出來,趙子豪一腳剎車堪堪避開。
小孩笑嘻嘻的跑過去以後,他並沒有踩油門前行,而是看著巷子口,似乎在等著什麼。
片刻,又有一名小孩沖了出來,追趕著先前那名小孩遠去。
曹大師訝然問,「你怎麼知道後頭還有小孩?」
趙子豪聳聳肩,「小孩子都是追追打打,光是一個人他可不會笑得這麼開心。」
曹大師豎起了大拇指,笑道:「有心。」
到了別墅,剛下車,後院突然飛起七八隻鳥,見狀,趙子豪停在門口,抱歉的沖曹大師說道:「麻煩大師在門口等一會。」
「有什麼事嗎?」曹大師再次訝然。
「後院肯定有小孩在偷摘荔枝,我們現在進去,小孩自然驚慌,萬一掉下來就不好了。」
趙子豪笑著說道。曹大師默然片刻,「你這房子的風水不用看了。」
這次輪到趙子豪訝然了,「大師何出此言?」
「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風水吉地。」
萬法皆空 因果不空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是中國文化四句話的原則,大家要特別注意的,我們中國文化,東方文化,最喜歡講因果報應。
如果過去沒有研究過《易經》,都以為這是佛家的思想,來自印度的,事實上中國、印度、東方文化都建立在因果報應基礎上。
由此我們了解,中國過去五千年文化思想的教育、政治、道德等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因果基礎上。
所以大家都怕不好的報應,乃至做官的人,要為子孫培養後福,都是怕因果。
不過因果的問題是宗教哲學的大問題,在研究起來也是很好的一本書,一篇很好的博士學位的論文。
佛家的因果,是講本身的三世,即前生、現在及後世。中國儒家的因果講祖宗、本身、子孫三代,就是根據《易經》這裡來的。
這也是一個歷史哲學問題,尤其這幾句話,我們都曉得用,知道是孔子的話。
這是中國文化幾千年來不變的,現在當然社會道德已變動了。
但是據我個人仔細靜靜的觀察研究,我們中國人年輕一代儘管怎麼變,這個觀念還是有,這是我們民族血統中的觀念。
我們要注意「餘慶」、「餘殃」的「余」字,余是剩下來的,余是有變化的,並不是一定本身就報,這是中國人對因果報應的定理。
中國文化一切都建立在這因果報應上。
由此看來,劉備在臨死的時候,吩咐他兒子兩句話:「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
以劉備這樣一位裊雄,對自己的兒子作這樣的教育,都是從中國舊文化來的觀念。
記住師傅的話:好運勢需要自己把握,如果你生活和工作不幸福,那就抓緊調理。調理是硬道理,風水就在我們身邊。請轉載此文,讓更多朋友知曉,你會好運一生,福生無量天尊!


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是在道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發展歷史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人文初祖黃帝,如果要在道家的名士中挑選出十個標誌性人物的話,我認為這份榜單包括了黃帝、老子、莊子、張陵、葛洪、王遠之、張繼先、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
1、黃帝:人文始祖
黃帝是人文始祖,炎黃子孫無人不知,可是如果說黃帝和道教的關係,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如果說到另一個概念「黃老之術」,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這裡的黃就是黃帝,老指老子。「 黃老」 並稱, 一部分原因在於二者的知識背景的相同,我們現談論「 黃老」 思想,是把數術方技之「 黃」 中的內容, 與《 老子》 中的相關內容聯繫起來的。
2、老子:道家祖師
老子是道家鼻祖,在道教中,老子被稱為「太上老君」。老子對道教最大的貢獻就是寫出了道家最高經典《道德經》,傳世數千年,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
3、莊子:賦予「道」的概念神秘性
莊子與老子合稱老莊,是繼老子之後,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如果說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莊子則為道家的集大成者和傳播佈道者,他用詼諧,發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向世人宣揚道的思想。
4、張陵:道教教祖,正一祖天師
張道陵,原名陵,沛郡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人。張陵是天師道創始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張陵之前稱道家,自張陵開始,才真正出現道教。
5、葛洪:道士中的「化學家」
葛洪繼承並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論,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內篇》中,他不僅全面總結了晉以前的神仙理論,並系統地總結了晉以前的神仙方術,包括守一、行氣、導引和房中術等; 同時又將神仙方術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強調「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同時,葛洪還是一個煉丹家,化學家,藥學家。
6、陳摶:易經象數理論家
傳說中的陳摶老祖,北宋著名的道家學者、養生家。陳摶喜好讀《易經》,根據《周易》中卦象和爻象,以及用卦象和爻象表現世界生成發育的萬有現象,從中尋求萬物變化的規律。陳摶在易經象數理論方面頗有建樹,《先天圖》是其象學代表,所謂「數」,《易龍圖》是其數學代表。
7、呂洞賓——最具傳奇色彩的道教人物
是一個中國道教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中國人恐怕都知道他,因為一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確實是一個好人,關於他有很多神話傳說,他道號純陽子,他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民間稱他為「孚佑帝君」、「呂純陽」、「純陽夫子」、「恩主公」、「仙公」、「呂祖」等,道家則稱他為「妙道天尊」,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
8、王重陽——開闢全真教的新天地
王重陽是全真教的創始人,他的最大貢獻提出「三教從來一祖風」的和諧學說,主張儒釋道三教平等。全真教以《道德經》為主、《孝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輔,認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靜定、心地清靜便是修行的真捷徑。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籙,不事黃白煉丹之術。
9、丘處機——讓全真教走向極盛
丘處機是王重陽的弟子,他讓全真教走向了極盛。丘處機倡導內丹心性說理論和三教合一思想,有別於傳統道教多為「飛升煉丹之術,祭醮禳禁之科」。他深知要使自己的理論有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必須要在實踐中給人們帶來好處,不重視文化修養的風習,力主文以載道、文道並重,在理論上有所建樹,以便更好地宣傳本門教義。
10、張三丰——使道教武術風靡世間
張三丰,名君寶(又名全一),字元元,道號三豐。武林至尊、內拳始祖、原式太極創始人、龍行書法創始人、武學造詣臻入化境,元末明初真人。張三丰為武當派開山祖師,其最大的貢武術風靡世間。關於張三丰,正史中描述不多,更多的是一個被金庸、古龍武俠小說神話的人物。


道教新年祝福語
1、為十方善信祝福
仰賴神庥廣被,伏蒙聖德洪恩,天尊溥瑞降慈仁,庇佑十方善信。
處處清平如意,家家吉慶遂心,財源福祿照臨門,恭祝連年好運。
2、手揮拂塵,掃除閣下一切煩惱西去。懷抱太極,招得先生無數紫氣東來。
3、心存善念,天遂人願。慈仁勤儉,福壽綿延。
4、青牛駕到,紫氣東來。幸福隨心至,煩惱順水流。
5、我騎著老君的青牛,帶上三清的問候,捎來四禦的祝福,送出七真的恩德,面露八仙的笑容,給你真誠祈願:吉祥如意!
6、諸惡莫干,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康寧!
7、迎喜、恭喜、賀喜、添喜,皆大歡喜;惜福、積福、護福、造福,天官賜福。
8、知足心長樂,無求品自高,少欲體康健,行善福綿延。
9、在新的一年裡,祝各位道友,道路越走越寬,道理越學越通,道法越煉越精,道德越修越明,道果越結越多!
10、紫氣東來祥瑞年,天尊賜福歡喜年,眾神護佑平安年,修道養德萬萬年!
11、道祖賜福,諸神護福,迎春接福,無量壽福,修道幸福。
12、天官地官和水官,賜福消災解厄官。君欲祈福保平安,請到北京白雲觀。
13、道心德心無為心,心迎青牛駕下欽,無需許下千般願,每年總有百福新。
14、諸惡莫作,四序安然無恙;眾善奉行,一家吉慶有餘。
15、至善之家,吉星照耀,福神保佑;金牛走來,廣種福田,平安吉祥。
16、勤修己心,三官大帝賜福赦罪解厄有求必應。
常行諸善,八方威神消災保命延年無往不利。
17、爆竹煙花送舊歲,斗轉星移又一春。青牛降,紫氣來,神州同沐大道恩。值此新春佳節,真誠祝愿道祖保佑你闔家吉祥,福生無量!
18、青牛駕到,福生無量;人皆敬你,天道佑你,福祿隨你,眾邪遠你,神靈衛你,所作必成,新春吉祥!
19、牛年眾神關照你,文武財神青睞你,文昌帝君欣賞你,關聖帝君庇護你,太歲星君保佑你,妖魔鬼怪屈從你,就連我都得祝福你!
20、道祖騎青牛,紫氣東來,祖國瑞氣呈祥,親朋平安。春神駕仙鶴,寒冬南去,大地春意盎然,眾生得福。
21、熏風拂,南鳥還,陽回始憑欄。
相祝愿,種福田,恭喜結善緣。
衣爭鮮,炮震天,人間慶團圓。
托春水,寄流菸,傳語報平安。
22、玄元忽開春意濃,青牛縹緲下瀛洲。
清音鶴鳴徹華夏,雄風獅吼震九幽。
一曲步虛兇穢散,千聲尊號戾氣收。
自古神仙善人做,心容萬物始解憂。
23、迎春樂
銀花火樹不夜天,心感慨、似水年。神州去歲多磨難。共攜手,克時艱。
天地和、雨露甘。尊道德,無為自然。青牛駕紫氣,四海同,萬化安。
24、如夢令
貴賤哪得恆常,善惡自有分張。天地君親師,蓋載哺育恩養。勿忘、勿忘,常焚一瓣心香。
25、一道化宇宙,二儀生萬物;
三清護蒼生,四禦佑太平;
五祖闡道德,六神助順暢;
七真見道行,八仙顯神通;
九皇添福祿,事事都吉祥


淨空原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屬於萬法之一”。
       緣起法即因果法,緣起法必自性空,所謂“空”是指空無自性,即諸法無我。換句話說,因是緣起的,沒有常恒不變的因存在,所以“因”是空的;果是緣起的,沒有常恒不變的果存在,所以“果”是空的;當然世間萬物錯綜複雜,相互勾連,所以此刻的“果”可以轉化為下刻的“因”,因果相續、循環、疊加,由“空”至“空,怎麼會不“空”呢?
       因為我這人識字不多,讀書也少,內心無比自卑,一直不像淨空花大量時間通讀佛經(好像就跟沒讀過一樣),所以我引用文字,都是典籍由來,不敢篡改一字:
     (一) 《大智度論》:“諸法皆空,罪福不失”;
      (二)《長爪梵志請問經》:“時婆羅門。見佛為說因果不虛”” 
    “罪福不失”、“因果不虛”,這樣的文字才是對“因果”最正確的描繪。而網上也有不少淨空的粉絲,為淨空詭辯,大體的意思都是即使“因果”變來變去,由“因”至“果”的規律是存在的,是“不空”的。其實這已經偷換了“空”的概念,至少跟上句“萬法皆空”的“空”不是同一個意思。
       事實上,“空”本身是一種抽象的哲學概念。規律也是無常的,比如:我偷了一筆錢,我的報應未必就是我被別人偷出去這筆錢,也有可能因為偷了這筆錢,而惹來殺身之禍。而偷錢罪不至死,那麼其實這又是別的惡因積累到一定程度,因偷錢而爆發的“果”。這也是我們人類要“止惡揚善”的根本所在。讀經明理,就是分清善惡,了悟人生的過程,如果你連“善惡”都分不清,所言所行,皆惡毒至極,那麼就隨時有災禍臨頭。
      也正因為對於“因果”沒有根本上的理解,所以淨空經常編故事忽悠別人。比如別人問他,為什麼日本會侵華,他說是因為中國人前世都是漁民,日本人都是魚,結果我們捕魚,把他們吃了,所以他們要報復我們,於是就侵華了。結果求問者,彷彿遇到了“善知識”頓時眉飛色舞,貌似還留下不少諮詢費。
      其實,這是很不值得推敲的故事,難道那些死難者前世就都是漁民嗎?是怎樣的國家與歷史時期會需要那麼多漁民?後來投胎他們又很整齊地投到了中國,沒有一個去了國外?而日本人也很整齊地都當過魚。稍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魚分河魚、海魚。難道“日本魚群”都是同一流域的、同一品種的魚?還那麼湊巧被我們一網子都打撈了上來,而且還一鍋燉了吃了?並且他們又統一地投胎都作了日本軍人?因為留守國內的日本人並沒有犯殺業。未免這樣編故事,太低級幼稚而不合邏輯了吧。講經佈道,不是哄被窩兒裡的小孩睡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本身就是一個病句。用“因果不空”代替“因果不虛”,實則就是打著佛法的旗號,用“相似法”毀佛謗道。而更令人心驚膽戰的是後半句:“萬法”除“因果法”這一法之外,另九千九百九十九法如果不是“因果法”,淨空又指的是些什麼法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