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 願景
美好的未來,從現在做起,追求「綠能創新、幸福生活、永續地球」,正隆和您攜手並進。
正隆深耕社會公益多年,秉持「關心生活、善用資源、貢獻社會」之企業願景,將企業永續發展作為公司的核心理念,持續深化企業承諾、環境保護與社會參與等面向,並訂定適用於正隆及關係企業之《企業社會責任政策》,追求「綠能創新」、「幸福生活」及「永續地球」之永續願景,為所有利益關係人開創多贏新局。
企業社會責任政策重點內容
推動公司治理
1. 董事會督促 CSR 實踐,包括檢討及持續改進
2. 設置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之專(兼)職單位
3. 建置有效之公司治理架構及相關道德標準
4. 避免不公平競爭,並反賄賂貪瀆,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發展永續環境
1. 遵循環境相關法規
2. 致力於提升各項能(資)源之利用效率
3. 避免汙染水、空氣與土地,及採行適當的汙染防治措施
4. 注重水資源管理、廢棄物處理、資源回收與再利用、環境綠化、綠色採購等措施
5. 注意氣候變遷對營運可能產生的風險與機會,並推動溫室氣體排放盤查
維護社會公益
1. 遵守相關勞動法規,保障員工之合法權益
2. 提供員工安全與健康之工作環境
3. 為員工之職涯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與定期溝通對話
4. 依政府法規與產業之相關規範,確保產品與服務品質
5. 與供應商及商業夥伴合作,共同致力提升企業社會責任
6. 藉由股權投資、商業活動、捐贈、企業志工服務或其他專業服務,參與社區發展、慈善公益團體及地方政府機構之相關活動
加強企業社會
責任資訊揭露
1. 依相關法規辦理資訊公開,並揭露具攸關性及可靠性之企業社會責任相關資訊,以提升資訊透明度
2. 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揭露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情形
------
CSR願景 - 企業社會責任 - 正隆股份有限公司 - https://goo.gl/qA8Y6a
-------------------------------------------
企業社會責任 - 企業社會責任 - 玉山金控 E.SUN FHC - https://goo.gl/E6yJXv
-------------------
企業社會責任(英語: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一種道德或意識形態理論,主要討論政府、股份有限公司、機構及個人是否有責任對社會作出貢獻。分為正面及負面:正面是指有責任參與(社會活動);負面指有責任不參與。
企業社會責任並無公認定義,但一般泛指企業超越道德、法律及公眾要求的標準,而進行商業活動時亦考慮到對各相關利益者造成的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是基於商業運作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想法,企業除了考慮自身的財政和經營狀況外,也要加入其對社會和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的考量。 企業社會責任將較於社會企業的概念不相同[1],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是由營利組織發起,以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為概念,觀念起源較早;而後有了社會企業,由非營利之公益團體發起,並以公益活動作為核心概念。 利害關係人是指所有可以影響、或會被企業的決策和行動所影響的個體或群體,包括但不限於:員工、顧客、供應商、社區團體、母公司或附屬公司、合作夥伴、投資者和股東。在這情況下企業與相關利益者接觸時,試圖將社會及環境方面的考慮因素融為一體。因應企業的各利害關係人而編寫的'企業永續報告書~ (英文: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簡稱CSR),也可稱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 (英文: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以報告書的方式,詳實揭露公司在永續經營及社會責任的目標、成果、承諾及規劃。
歷史
聯合國全球盟約
盟約的由來
1995年,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召開的世界社會發展首腦會議上,曾提出「社會規則」、「全球盟約」 (Global Compact)的構想。
1999年1月,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提出「全球盟約」計畫,並於2000年7月在聯合國總部正式啟動。「聯合國全球盟約」計畫號召各公司遵守在人權、勞工標準以及環境方面的九項基本原則。科菲·安南向全世界企業領導呼籲,遵守有共同價值的標準,實施一整套必要的社會規則,即「聯合國全球盟約」。「協議」使得各企業與聯合國各機構、國際勞工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其他有關各方結成合作夥伴關係,建立一個更加廣泛和平等的世界市場。「協定」的目的是動員全世界的跨國公司直接參與減少全球化負面影響的行動,推進全球化朝積極的方向發展。
科菲·安南的建議不僅得到已開發國家和國際工會組織的堅決支援,而且取得了企業界和國際僱主組織的積極回應。一些大型跨國集團公司開始行動起來,倡導承擔社會責任,與工會組織簽訂實施以基本勞工標準為核心內容的全面協定,開展社會認證活動。
2000年7月,世界50家大公司的代表會見安南,表示他們支持「聯合國全球盟約」,國際僱主組織也表示承諾舉辦區域研討會推行「聯合國全球盟約」。科菲·安南在「聯合國全球盟約」高級會議上對與會代表說:「我們應該保證全球市場處於反映全球社會需求的共同價值和實際之中……我建議全球協議作為邁向這一目標的第一步。」
此外, 2000年聯合國舉行的千禧年大會當中,與會的189個國家,共同簽署了「千禧年宣言」,承諾在2015年前要達成「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MDGs),包含改善貧窮與飢餓、實現普及初等教育、確保環境的可持續能力等8項目標。而從2015年7月聯合國所發布的結果報告來看,「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在各目標上均獲得初步的進展。
2016年開始,與會各國簽署了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議程(Agenda 30)正式啟動,而聯合國所訂定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SDGs)在國際上備受矚目,進而讓全世界企業與公民思考如何達成在國際上的發展性及如何與CSR策略作結合。
盟約的內容
聯合國全球盟約要求各企業在各自的影響範圍內遵守、支援以及實施一套在人權、勞工標準及環境方面的十項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來自於《世界人權宣言》、國際勞工組織的《關於工作中的基本原則和權利宣言》以及關於環境和發展的《里約原則》,涉及四個方面,分別是: 
人權 
原則一:企業應對國際公認之人權的保護給予支持與尊重;以及 
原則二:確保他們不與踐踏人權者同流合污。 
勞動 
原則三:企業應堅定支持結社自由並實際有效地認知集體談判的權利; 
原則四:消除一切形式的強制性和義務性勞動; 
原則五:實際有效地廢除童工;以及 
原則六:消除與工作及職業有關的歧視。 
環境 
原則七:企業應支持預防性方法以應對環境挑戰; 
原則八:採取主動推行更多的環保責任;以及 
原則九:鼓勵開發與散播環境友善技術。 
反腐敗 
原則十:企業應致力反對所有形式的腐敗,包括敲詐與賄賂。[2]                                                                                                                               
----------------------------------------------
臺灣之星以「護眼」為企業 CSR 的關注議題,透過撰寫科普文章推廣正確的眼科知識、鼓勵從日常保健減少 3C 時代常見的黃斑部病變風險,告訴大家不要把「離不開手機螢幕」和「眼睛會變不好」貿然畫上等號。此外更支持並贊助抗盲公益組織、深入盲人科技等議題,深描護眼議題的廣度和深度。
過去一年,臺南地震、八仙塵爆等災難事件,都能在捐款芳名錄中看見許多公司行號的名字。因為企業做公益,已經成為一種「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主流觀念。
在公益組織眼中,企業擁有需要做好事時的關鍵資源;但對企業來說,他們想做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的規畫時,卻未必找得到對公益議題或社會現況有充分了解的專業人士、幫助他們選擇適合的議題、有效運用資源。
偏鄉教育、顏面傷殘、再生能源……這些公益議題,如果能夠成為一家企業 CSR 的長期經營目標,不論是加強企業本身的正面形象,還是為該公益領域投入更穩定的資源,應該是個雙贏的做法。但這麼多的公益議題,現在臺灣和國際上的企業,通常怎麼選?
1. 環保,無所不在
放眼望去,環境保護幾乎是大多數企業的上乘之選。電子科技業投入綠色製程減少污染,各種製造業引入綠色原料,例如正隆紙廠以再生紙漿替代原生紙源、興采紡織廠研發咖啡渣再製而成的環保咖啡紗…… 工廠們正努力將自己的形象由灰轉綠。
不過,即使非製造業的產業,也能從工廠以外的角度來切入環保議題。在金融業,國泰金控推出再生能源的優惠貸款方案;在時尚產業,優衣庫(UNIQLO)回收衣物捐予國際難民、Tiffany & Co. 珠寶關注礦石開採和珊瑚保育;還有生命產業,龍巖引進環保香等對環境友善祭祀方式…… 和其他關懷社會弱勢的議題相比,環保公益很容易幻化為各種形態、出現在各行各業的細節中。
2. 生財專長,也是好事專長
有些企業則運用自己的核心專長,拿來服務社會中弱勢的人或地區。舉例來說,中華汽車利用交通運輸專長投入偏鄉圖書車巡迴服務;美國 FedEx 快遞同樣利用物流運輸專長投入偏鄉道路運輸品質提昇工作,也為在發展中國家推動抗盲計劃的奧比斯基金會贊助飛行運輸和醫藥物流。
而擁有眾多通路據點的零售業,例如全聯福利中心和全家便利超商,也利用了這個優勢,分別投入了社福物資發放據點以及廢棄物回收據點的經營。要在社區裡做公益,超商和超市已經成為社區中最重要的樞紐。
3. 我的消費者關心什麼,我就關心什麼
另外有些企業,則是從自己服務的目標客群作為思考的出發點,進而找出這群人可能關心,或是和這群人切身相關的公益議題。例如,強調「比女人更了解女人」的雅芳(AVON),就理所當然地投入了乳癌防治和婦女健康的公益事業;中化製藥,則著重老人照護,引進美國銀髮族居家照顧服務系統(Home Instead Senior Care);近年也有房仲業和物管業,開始以「社區營造」作為企業 CSR 的主題
4.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企業在營利過程中,經常被批評同時對自然或社會帶來傷害。大部分的企業選擇迴避或輕描淡寫帶過,不過也有些企業直挺挺地決定正面迎擊,讓自己的 CSR 題目直接彌補或預防企業行為帶來的副作用。
這樣的例子包括前述的 Tiffany & Co. 珠寶,在開採礦石的同時、提倡環境復原與再造的生產模式;也有生物科技公司選擇支持動物保護的相關團體;台灣之星則以「護眼」為 CSR 主題,在推廣電信服務的同時,也在每個人睡前、睡醒、車上、上廁所時都盯著手機螢幕的行動網路時代,倡議眼部保健的重要性。同時例如以知識性的科普文章,打破大家對於使用 3C 產品與眼部保健的錯誤認知(關燈滑手機,眼睛會不會瞎掉?),也提倡每使用 30 分鐘電子產品就休息 5 分鐘的習慣,加上定時的視力檢查,鼓勵大家正視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測你瞎不瞎? DIY 檢測黃斑部病變)。
要證明 CSR 不是花拳繡腿的虛晃兩招,需要更多持續而深入的調查揭露,包括來自獨立記者、非營利組織,或是身為鍵盤神探的公民。除了提供資助給公益事業,企業本身的營運過程是否符合公益,也漸漸成為大家更關心的事情,也是企業 CSR 的下一個挑戰。
「公益」不是一種形象,或是一種理想,它更是企業和人類整體命運中的重要投資。在美國,氣候變遷和水資源危機已經使好幾個食品業大廠面臨閉廠和虧損的危機。唯有自然環境和整體社會都過得好,企業的遠景才可能發展得更好。
------------------------
全球6個企業社會責任行銷案例
 2012年03月20日  創意行銷
企業社會責任(簡稱CSR)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
支持兒童抗癌
2011年11月23日,美國家庭人壽保險公司Aflac 組織感恩節大遊行的觀眾和假日購物者為兒童抗癌做宣傳。
這個位於喬治亞州的保險公司將目標人群鎖定於使用社交媒體Facebook、Twitter以及娛樂平台GetGlue的用戶。當用戶在GetGlue平台的社交遊戲上登錄,或者將與Aflac抗癌中心有關的圖片貼在自己的Facebook上時,Aflac就會為Aflac癌症中心捐贈1美元,集團預計會為Aflac癌症中心和亞特蘭大的兒童血液病醫療服務機構提供100萬美元的資金投入。
「我們正在努力提高兒童癌症的治療水平,並且協助醫生尋找治愈方案」,Aflac公司首席營銷官及高級副總裁Michael Zuna 說,「這些社交平台的活躍性不僅能夠激發更多的個人參與進來,而且網民的從眾性心理會使得活動的參與量倍增,用戶也會希望自己在Aflac公司的抗擊兒童癌症的計劃中有所貢獻,對於這一點我們很自信。」
麥當勞——食材也需可持續
2011年12月21日,麥當勞集團發布了2011年可持續發展記分卡,並與供應商、專家和食品工廠進行合作,強化其對客戶的可持續發展承諾。
2011年的記分卡突出了麥當勞在5個領域的進步,其中包括在菜單的演變和可持續食材方面取得的主要進展。例如截至2012年3月底,水果將會出現在美國和拉丁美洲麥當勞餐廳的食譜中,最終世界各地超過95%的麥當勞餐廳都會提供水果、蔬菜或低脂肪奶製品。
在麥當勞的可持續土地管理承諾中,該公司的食材採購和包裝都需做到可持續,而至今為止,麥當勞已經在牛肉、家禽、咖啡、棕櫚油和纖維等最主要的5個領域裡取得重大進展。現在麥香魚三明治所需的魚類中,有99%都是從海洋管理理事會(MSC)認證的漁場採購。而這些行動與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一致的。
 黑石——省能耗護環境
2011年12月5日,黑石集團宣布與LXR豪華度假酒店、Pinnacle食品集團等4家公司合作簽署環境保護協議,並作為其投資項目的一部分。
他們已經選定實驗地點進行運營測試和技術升級,以減少公司在能源方面的開支。此協議的目標是通過測試找出最有效的措施,使公司的年度成本節省量超過總耗能成本的10%,這次宣布是黑石集團引領合作者實施可持續發展計劃的一部分。
「通過與其他公司在投資項目中的合作,我們以最有效的能源花費來提高環境質量,並降低運營成本,這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黑石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Don Anderson說道,「黑石集團的廣闊平台可以為我們的合作公司提供技術和採購的服務,協同各個行業和地區的力量更好地實施可持續發展」。
 CITGO——資助抗擊乳腺癌
2011年12月16日,CITGO石油天然氣集團將粉絲帶騎行組織評定為其「加油季」項目2011年度的贏家。因為該組織持續努力的資助乳腺癌患者,CITGO集團為它提供5000美元禮品卡的獎勵,並協助該組織將影響力擴大到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以及科羅拉多州。
CITGO集團「加油季」項目每年從1500多個慈善組織中選拔出12個獲獎者,而粉絲帶騎行組織是其中之一。粉絲帶騎行組織成立於2006年,它的使命是為乳腺癌患者提供直接的資金援助,而至今該組織已經在美國幫助了800多個乳腺癌患者,而CITGO集團則一直負擔該組織每年23000英里的旅程費用。
「我們很榮幸能與CITGO集團合作幫助患者提高認識、協助治療,並幫助他們負擔醫療費用」,粉絲帶騎行組織聯合創始人Jody McKay說,而「加油季」項目也是CITGO集團社會責任的集中體現。
樂購——加入可持續發展聯盟
2011年12月12日,樂購宣布加入可持續發展聯盟,這是集合​​全球業務、學者、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協同合作的一個獨立小組,旨在驅動消費產品的可持續性。由樂購資助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可持續消費研究所(SCI)也成為該聯盟的研究成員。對於已擁有16個歐洲成員的可持續發展聯盟來說,樂購的​​加入成為其在歐洲地區更強有力的立足點。
加入該聯盟進一步推動了樂購的可持續發展計劃,在國際公認的碳信息披露項目中,樂購獲得了英國綠色零售商的稱號。2010年樂購為全球節省了20億英鎊的能源成本,而且計劃到2050年實現碳的零排放。由於樂購在全供應鏈中註重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樂購將與其他企業合作推動消費品市場的可持續生產和消費,而聯盟近來在荷蘭建立的歐洲分公司已成為這一夥伴關係基地。
通用磨坊——綠色認證的工廠
2012年1月4日,通用磨坊在新墨西哥州新建的食品工廠獲得了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的LEED 金牌認證,這是通用磨坊獲得LEED認證的第一個生產設施和第四座公司建築。
「通用磨坊食品工廠是阿爾布萊克的經濟樞紐,同時也是新墨西哥州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墨西哥州州長Gov. Martinez說,「通用磨坊的擴張為新墨西哥州居民帶來了活力,創造了更多新的就業機會。」
通用磨坊食品工廠經理Keith Bone在頒獎儀式上肯定了該公司的承諾,即最大限度地減少工廠對環境的影響。“位於阿爾布萊克的新食品工廠因其環境保護的設計和建築,自豪地成為通用磨坊獲得這一國際認證的第一個生產設施,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我們今後也會更加努力,不斷提高我們的環境性能,保護公司業務所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
-------------------------------
社會企業(英文:social enterprise),簡稱社企,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概括而言,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此概念於中國通常稱「福利企業」。
社會企業的法人身分可以是營利性質的、也可以是非營利性質的,並且它的表現形式也可能是共同合作模式、成熟的組織構架、非獨立實體、[1]社會商業或慈善組織。[2]
許多商業企業試圖認為他們自己具有社會為目標,而對於這些目標的投入是以最終將其使企業獲取更多財政價值為目的的。相反,社會企業的目的不是對投資者提供任何利益回報
,除非是那些他們認為最終可以使他們實現社會和環境目標的部分。
由於社會企業概念的慈善性根源來自美國,同時伴隨著在英國、歐洲和亞洲的共同發展,因此它具有混合的且有爭議的社會關懷報告傳承。[3] 在美國,這個概念伴隨著『通過交易做慈善』,而非『做慈善的同時做交易』。在其他國家,相比於慈善事業,更明顯地側重於社區組織、重要的且相互關係的民主控制。[4]近幾年,關於社會目的型商業的概念越來越多,它們以推行社會責任為目的,或是為慈善項目尋求基金。[5]
各地區發展
台灣
在台灣,2014年由行政院頒布了社會企業行動方案[6],並訂立該年為「社企元年」,以「調法規」、「建平台」、「籌資金」及「倡育成」四大面向,交付勞動部以及經濟部執行,預計於2016年年底完成於全台育成100家社會企業、協助20家社會企業參與國際論壇等目標。
香港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是香港小數的民間社企基金,旨在運用專業界別的知識為社會企業提供慈善創投方面的支援,協助創新的社會企業在香港發展,解決各類緊迫的社會問題,推動社會進步。
歲閲悠遊是舉辦香港本土地道導賞團的社會企業。公司透過伸手助人協會聘請65歲以上的長者,與大專生一同被培訓成為導賞員,帶領參加者從多角度感受社區文化,從而關懷長者及消除社會隔閡。[7]
大寶化妝品公司,是北京市的明星福利企業,其員工中35%為以聾啞人為主的殘疾員工。該公司2008年已為美國強生公司收購。
全心庫予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計劃 是首個以推動特色社會企業的社企計劃,旨在鼓勵社會各界人士了解一些特色的社會企業,很多都是跟創造、文化藝術、關愛教育和義工服務推動有關的表表者。
影視明星曾志偉和戚美珍合作投資香港社會企業素食餐廳「樂農」[8][9],並透過香港慈善機構「龍耳」聘請聾人[10],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幫助到社會上一班弱勢社群,讓他們有機會就業謀生。
德國
無聲對話工作坊源自德國社會企業的國際品牌[11],參加者要在沒有任何聲音的情況下,盡力以非語言的方式如手勢、身體語言與別人溝通,提高健聽人士對聽障人士的了解,達到傷健共融[12]。
日本
龍貓故鄉基金會(Totoro National Trust)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