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GcSd6e
顓頊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aG9TXG
姜伯夷在虞、夏之際,為四岳始祖,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呂(今河南南陽縣),建立呂國,複賜以祖姓姜。其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歷二十九代。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其子孫後代分居各地,多以姜為姓。姜伯夷在虞、夏之際,為四岳始祖,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呂(今河南南陽縣),建立呂國,複賜以祖姓姜。其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歷二十九代。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其子孫後代分居各地,多以姜為姓。
岳姓是中國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475位。
《呂氏春秋》中記載:「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此句以石堅丹赤為喻,說明具有高潔品質的人不會因外界的壓力而改變操守,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歷史上伯夷和叔齊認為自己是殷商臣民,堅持不食周粟,去首陽山隱居,最終餓死在那裡。他們的故事被古人當作堅守節操的範例來稱頌。司馬遷將《伯夷列傳》列為《史記》七十列傳的首篇,表現出對氣節的推崇和讚美。 https://is.gd/gsGONx
少典氏第三十代、炎帝神農氏第二十九代許之文叔:許氏、邾(朱改先)氏、叔氏、函氏、禮氏、榮城氏、錫我氏、賈氏、止氏、焦氏、譙氏、岳氏、文氏、苴氏、苴人氏等十五個姓氏。
姜太公後裔-源於姜姓齊國公室的四大望姓-高、國、盧、崔/炎帝神農氏姜榆罔+姜太公的祖先/萬家姓: 姜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SPLQY3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岳姓由來
來源有三:
出自遠古顓頊之臣伯夷的後代:屬於以官職為氏。按《姓氏考略》、《元和姓纂》等記載,上古時期,有一種官職稱「太岳」,專責祭祀三山五嶽。相傳顓頊有一大臣,名伯夷,為第一任太岳。伯夷後代子孫,多以先祖伯夷官職為姓氏,稱岳氏,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外族:來源大多是唐代以後,因外族歸化政策下,由外族改姓為「岳」。
出自滿族:按《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清朝時滿族人有羅岳氏、沃岳氏、岳察氏。至清中葉後,改漢姓為岳氏。
遷徙分布
據《郡望百家姓》記載,秦、漢以來,岳姓主要分布於今日山東金鄉現址。至魏晉以後,遷往河南安陽一帶。其中著名將領岳飛正是出身於此地。而因岳飛,岳姓又擴展至江蘇、浙江等地。至清朝,岳姓分布更廣,更分布至湖南、四川。
今日岳姓人口以四川、河南兩省最多,共約佔全國岳氏人口約52%。
名人
歷史人物
岳飛:抗金名將
岳正:明朝書畫家
岳鍾琪:清朝軍事人物
近現代
岳維峻:民國時期陸軍上將
岳海岩: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中將
岳敏君:畫家
岳躍利:中國大陸男演員
岳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w6R1N9
千古神將岳飛傳 | 大紀元 - https://goo.gl/s9Mbct
【岳飛傳】以寡擊眾 岳元帥親自上陣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23日, 2018
郾城潁昌大捷、誤走小商河、大戰朱仙鎮,都是岳飛北伐中的著名故事。(大紀元製圖)
演義傳說總是那麼動人心弦,岳飛第四次北伐,也就是最為人熟知的北伐戰爭,是他一生最輝煌、最壯烈的功績。郾城潁昌大捷、誤走小商河、大戰朱仙鎮,哪一個提起來都那麼令人熱血沸騰,彷彿瞬間回到那個久遠的時代。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第四次北伐究竟是怎樣驚心動魄的過程呢?從紹興六年(1136年)第二、三次北伐到岳飛發動第四次北伐,中間相隔四年之久。那麼,這期間又發生了什麼,讓北伐大計不斷推遲?
蟄服四年 不忘初心
由於戰功赫赫,岳飛成為宋高宗最為倚重的大臣。紹興七年初,岳飛在朝見時,向高宗闡述一篇經典的「良馬論」,自比「致遠之材」,希望得到皇帝更多的授權,能夠繼續北上抗金。這時的高宗非常讚賞,加封岳飛為正二品太尉兼宣撫使,與南宋老將平列。
宋高宗趙構畫像(公有領域)
三月,高宗遷都建康,單獨召見岳飛,鄭重地說:「中興之事,朕都委託給愛卿,除張俊、韓世忠外,其他軍隊都聽你的指揮。」[1]這道旨意,等於將宋朝絕大部分兵力交給岳飛一人,讓他成為朝中第一大將。岳飛長恨各路軍隊不能彼此協同配合,高宗的慷慨之舉恰恰解決了軍隊積弊。而武將手握重兵,在宋朝卻是首開先河,也讓岳飛由衷感激高宗的信任和知遇之恩。
此前,宋將劉光世被罷黜官職,他的淮西軍理應歸屬岳飛。原本岳飛已向高宗呈上伐金規劃,立誓在兩三年內統一中原,但他的升遷引起都督張俊的妒忌,加上國賊秦檜對抗金事業的阻撓,這兩人不約而同站出來反對岳飛接管劉光世的部下,並以功高震主為由,挑唆高宗收回成命。
統領各軍、直搗黃龍的夢想破滅了,岳飛憤懣交加卻不得不從君命。既然不能為國盡忠,他選擇退而盡孝,一連遞交三份辭呈,不待高宗批覆便隱居廬山,繼續為亡母守孝。高宗雖受迷惑,卻也明白岳飛是不可多得的將帥,很快派人趕往廬山,請岳飛出山主持大局。六月,岳飛返回軍營,始終不忘北上志向,準備依靠本部人馬孤軍伐金,然而他的奏摺依然沒有得到高宗的支持。
八月發生了一件震驚朝廷的大事。淮西兵馬因無人轄制,內部矛盾重重,致使部將酈瓊發動兵變,率四萬餘人投降偽齊。幾萬名宋軍,一夜之間改頭換面成了敵軍,南宋前線的防區更被劃出一個大缺口。岳飛聞訊後,連忙趕赴建康,請求屯兵淮西,並提議立儲。可惜,他從國家大局出發的良苦用心,在高宗面前再次成為一紙空文。
與此同時,大奸臣秦檜處心積慮地賣國求榮,終於在紹興九年正月達成屈辱的宋金議和,北伐之行似乎更加遙遙無期。不過,高宗議和偏安的幻想僅僅維持一年,便被一心滅宋的金兀朮無情打破。
違詔出征 孤軍深入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兀朮單方面撕毀合約,急風驟雨般大舉進犯。高宗這才下詔懸賞擒殺金兀朮,並命岳飛等大將出兵應戰。這麼多年來,岳家軍牢記抗金大業,厲兵秣馬,終於等到決戰的時刻。
岳飛第四次北伐違詔出征,卻屢戰屢勝,成為宋金戰場上的第一主角。圖為明人繪《出警圖》局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然而,高宗一再強調「重兵持守」「不可輕動」,並把作戰目標限定在光州與蔡州,甚至詔令岳飛退兵班師。這或許早早預示著第四次北伐功敗垂成的隱恨。幸運的是,向岳飛傳旨的是一心抗金的李若虛。他毅然承擔矯詔之罪,違背君命,親自送岳飛揮師遠征。
宋金交戰的主戰場,在岳家軍趕赴的目的地開封。當時,金兀朮新敗於順昌,轉攻為守,以潁昌、懷寧、應天三府拱衛開封,繼續頑抗。岳飛僅僅出兵半月,便掃清開封府外圍,成為宋金決戰的第一主角。也正因為一路凱歌,他在抗擊敵軍主力的同時,又要撥出一部分兵力駐守各地;而其他宋軍,或與金兵膠著對峙,或者自保避戰,無法向岳家軍施以援手。
岳飛再次遭遇孤軍深入、兵力分散的不利局面,便停止繼續前進,迅速在開封附近集結兵力。金兀朮看準時機,立即向岳飛駐紮的郾城、王貴駐紮的潁昌發動大規模的反攻,這便有了北伐中最著名的兩場大戰。
經過一月多的修整,金兀朮集合龍虎大王、蓋天大王等幾路大軍,傾巢而出,直驅郾城。金兵的前鋒、一萬五千多精銳騎兵,已經氣勢洶洶逼近城下。郾城中,岳家軍只有「背嵬軍」和部分「遊奕軍」可用。
血戰郾城 馳援潁昌
多年來的靖康恥、臣子恨,今朝終於得以雪洗,岳飛面對強敵,卻是越發地豪氣沖天。他命背嵬軍統帥、長子岳雲出城迎擊。大戰前,向來嚴厲的父親又給兒子立下軍令:「你必須打了勝仗才能回來。如果不拼命作戰,我先斬你的頭!」[2]年輕有為的贏官人,立刻接下元帥沉甸甸的使命,揮舞他最擅長的鐵錐槍,義無反顧衝入敵陣。
郾城大戰中,岳家軍浴血奮戰。圖為《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之「霍斯庫魯克之戰」,郎世寧等人繪。(公有領域)
金人以騎兵為主,擅長馬戰,比如作為左右翼的「拐子馬」和重甲鐵騎「鐵浮屠」;宋兵則以步兵為主。郾城地勢平曠,利在騎兵,岳家軍得勝的難度可想而知,這也是岳飛向岳雲下嚴令的原因。這是一場真正的以寡敵眾的硬仗!
岳雲率領騎兵浴血奮戰,金兵的後續大軍源源不斷湧來,數千岳家軍抵擋了金兵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殺得金兵屍橫遍野。幾十會合後,圍攻的金兵多達十幾萬人。猛將楊再興見狀,單騎深入敵陣,準備生擒金兀朮。他擊殺數百敵軍,自己也身中數十槍,卻毫不退縮。最激烈的時刻,金兀朮又派出鐵浮屠,直殺得黄塵蔽天蔽日。
除了硬碰硬的血戰,岳家軍也有克制騎兵的法寶。岳飛下令,命步兵們手持長刀,入陣後不要仰視,一心專砍馬腿。戰馬受傷,馬上的士兵自然無力作戰。在智取和猛攻的配合下,岳家軍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前線鏖戰,岳飛時刻關注戰局,見岳家軍中幾位將士心生怯意,立刻義正辭嚴地喝止:「不可!現在是你們建功封侯的時刻,怎麼能退後?」 於是親率四十騎兵入陣,鼓舞士氣。有將士扣馬勸諫他不要輕敵,岳飛卻揚鞭掃開他的手,厲聲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3]主帥衝鋒陷陣,將士們果然個個士氣倍增,無不以一當百,捨生忘死。
從天明到天黑,金人才鳴金收兵。這一戰,岳家軍又取得大捷,共奪得戰馬二百餘匹,殺敵無數。然而他們還不能休息,岳飛算準了金兀朮挫敗後,勢必集合更多兵力再取潁昌,立刻命岳雲率精兵趕赴潁昌。於是征塵滾滾,岳家軍繼續前行,譜寫北伐戰爭的又一支壯歌。@*#(本系列未完,待續)
[1]出自《鄂國金佗續編》卷27:太上知公之可大任也,獨召公至寢閣,命之曰:「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餘並受卿節制。」
[2]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8:先臣遣臣雲領背嵬、遊弈馬軍,直貫敵陣,謂之曰:「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
[3]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8:先臣時出略戰地,望見黄塵蔽天,眾欲少卻。先臣曰:「不可,汝等封侯取賞之機,正在此舉,豈可後?」時自以四十騎馳出。都訓練霍堅者扣馬諫曰:「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係。奈何輕敵?」先臣鞭堅手麾之曰:「非爾所知!」
- https://goo.gl/1ZQDM6
------------------------------------
【岳飛傳】第一次北伐 收復襄陽六郡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19日, 2018
岳飛矢志驅逐金兵,一生四度北伐,浴血奮戰。(大紀元製圖)
歷史上的北伐戰爭,既有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豪放意氣,也有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盡瘁,更少不了岳飛北上抗金、收拾舊山河的壯懷激烈。正因為這些千古流傳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賦予銳意進取、統一國家的意義。
岳飛矢志驅逐金兵,一雪靖康之恥,因而他一生四度北伐,歷時六年,完成一代名將精忠報國的使命。他的第一次北伐,始於紹興四年。
偽齊作亂 襄陽失陷
紹興三年(1133年)十月,襄漢失守。投靠偽齊政權的賊寇李成,在金兵的幫助下,占領襄陽六郡,也就是位於今天河南、湖北的鄧州、隨州、唐州、襄陽、郢州、信陽軍等地,相當於在南宋的長江防線劃出一個巨大的缺口,震驚宋廷。
襄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進可蹙賊,退可保境。圖為西安古城牆的敵樓。
攝像者: Maros Mraz/Wikimedia Commons
襄陽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正如宰相朱勝非所說的「進可蹙賊,退可保境」[1]。果然偽齊的傀儡皇帝劉豫,意圖來年繼續南下,並且暗通洞庭湖賊寇楊么合力攻宋。
內憂外患之際,岳飛因平寇之功,得到第二次朝見高宗的機會,并受到極高的禮遇。不僅有升官封賞,他更得到綉著高宗手書「精忠岳飛」的戰旗。岳飛的長子岳雲,一個未上戰場的15歲少年,也同樣得到恩賜。然而高官厚祿並非岳飛之志,在國家危殆之際,他提出收復襄陽、再滅楊么的計策,並主動請纓,北上收復失地。
「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2]岳飛卓越的軍事才能,讓他成為出征將帥的不二人選。不過岳家軍中,用於作戰的兵力僅有3萬5千人左右,偽齊那邊卻接近10萬人馬。此前,南宋未嘗主動與敵國交鋒,因而高宗君臣極為重視這第一次遠征。
因而,高宗正式任命岳飛為統帥,賞賜大量糧餉和援軍,並提前封賞岳飛保奏的張憲等三位岳家將。朱勝非還特意激勵岳飛,只要取勝,就能得到「節度使」的頭銜。岳飛的回覆卻浩氣凜然:「岳飛可以義責,不可以利驅。若是攻下一城就賞賜一爵,是對待普通人而非國士的做法。」[3]
大軍浩浩蕩蕩出征了,第一戰將進攻最南端的郢州。多年的夙願即將實現,岳飛的內心也如江水一樣澎湃激昂。船行至江心時,他對著將士們慷慨立誓:「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4]紹興四年五月初五,岳家軍兵臨郢州城下,迎戰的是有「萬人敵」之稱的荆超。
首度征戰 席捲諸城
開戰前,張憲奉命勸降無效,岳營中又傳來僅剩兩餐飯的緊急訊息。岳飛卻信心滿懷,說次日就可破賊。六日黎明,岳家軍和偽齊軍展開酷烈的激戰,岳飛親自在軍中指揮。誰知一塊大炮石忽然墜地,砸在面前,他卻紋絲不動,繼續鎮定督戰。這不正是人們稱頌的「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嗎?
牛皋像(王雙寬繪)
主帥置生死於度外,將士自然奮勇出擊,很快登上城樓,擊敗敵軍。郢州之戰以岳家軍殺敵七千、荆超投崖身死結束。之後岳家軍兵分兩路,張憲、徐慶一路攻打隨州,岳飛則親率大軍主力直驅重鎮襄陽。
占據襄陽的,是岳家軍的老對手李成。他聽聞岳飛一日拿下郢州,嚇得倉皇逃竄,岳飛於十七日一路暢行,乘勝收回襄陽。但在隨州戰場上,知州王嵩躲在城中不敢出戰,張憲一軍連攻數日無功。
這時,牛皋自告奮勇,援助張憲,並許諾只帶三日口糧。誰知,三日之糧未盡,牛皋就與張憲等人合力攻下城頭,殺敵五千。岳家的大公子岳雲,一直跟隨張憲,也在軍中成為勇冠三軍的小將。作戰時,他揮舞著兩柄八十斤重的鐵錐槍,一路猛攻,第一個登上城頭,拔得頭功。
岳家軍一路攻來勢如破竹,震動劉豫。他連忙加派人手,聯合金兵一同防禦其它州縣。六月,李成得到增援,立即調集30萬大軍準備在新野與岳家軍決一死戰。岳家大將紛紛請戰,岳飛察看敵軍部署後,笑著說:「沒想到李成還是這麼愚昧。步兵利在險阻,騎兵利在平曠。李成如今布陣, 左設騎兵於江邊, 右列步兵於平地,就算有幾十萬大軍,又有何用?」
於是,岳飛舉鞭指揮,調派兵力:王貴率領步兵,在右側進攻李成騎兵;牛皋率騎兵,在左側進攻李成步兵。[5]兩員虎將領命,兩路夾攻,李成軍隊很快一敗塗地,再無力窺伺襄陽。劉豫聽聞敗報,急忙向金兵求助。一名金將會合李成,又拼湊出數萬人馬,駐紮在鄧州,嚴陣以待。
以寡擊眾 兩月功成
金、齊聯合拒宋的軍情傳至宋廷,高宗甚至起了退兵之心,囑咐岳飛「務在持重」,先保住已有戰果。但岳飛志在必得,立刻命王貴、張憲分兩路疾赴鄧州。七月十五日,他們在城外30里與數萬聯軍激戰,殺得金將隻身逃竄,並俘虜將官二百多人,奪取戰馬、兵仗無數。
岳雲石刻像,取自上海淨緣社1945年《石畫歷代聖賢像》。(公有領域)
十七日,守城敵將高仲仍在負隅頑抗,一路所向披靡的岳家軍不顧槍林箭雨,繼續猛烈進攻。岳雲再次發揮將門虎子的風範,第二次率先登上城頭,助大軍順利攻克第四座城池,從此獲得「贏官人」的美名。
鄧州決戰的成功徹底扭轉戰局,讓收復其它兩郡變得輕而易舉。二十三日,岳飛發兵同時出擊,在同一天攻拔唐州和信陽軍。
除了神勇與智謀,岳飛還在這次北伐中體現出了大公無私、淡泊功名的德行。年輕的岳雲屢立戰功,岳飛僅僅上報兒子第一次的隨州戰功,其餘都隱瞞不報。這是因為他希望岳雲懂得戰爭中其他將士的辛勞,並能在戰場上接受更多的歷練。
另外,宋將劉光世原本奉旨援助岳飛,但在戰後第三日,他的部將酈瓊才率領五千人姍姍來遲。在上報軍功時,岳飛反而非常推重援軍的功勞。酈瓊既慚愧又感激,為岳飛體恤部將、不矜功勞的胸懷所打動。
從出征到收回六郡,岳飛以極少的兵力對抗兵力數倍於己方的金齊聯軍,前前後後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因此,他在32歲的壯年之齡,升任一方「節度使」,成為朝中第五位「建節」並且是最年輕的大將。而這次北伐之行,是南宋成立以來第一次正式出師,戰果輝煌的大捷,意義非凡。這一切,都歸功於南宋無雙的國士——岳飛。@*#(本系列未完,待續)
注釋:
[1]出自《建炎系年要錄》卷75:一日,宰執奏事朱勝非言:「襄陽上流,襟帶吳蜀。我若得之,則進可以蹙賊,退可以保境。」
[2]出自《宋史》卷360:上問:「岳飛可使否?」鼎曰:「知上流利害無如飛者。」
[3]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9:(先臣)乃謝使者曰:「為飛善辭丞相:岳飛可以義責,不可以利驅。襄陽之役,君事也,使訖事不授節,將坐視不為乎?拔一城而予一爵者,所以待眾人,而非所以待國士也。」
[4]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6。
[5]出自《鄂國金佗稡編》卷6:先臣笑謂貴等曰:「止此賊屢敗吾手,吾意其更事頗多,必差練習,今其踈暗如故。夫步卒之利在阻險,騎兵之利在平曠;成乃左列騎兵於江岸,右列步卒於平地,雖言有眾十萬,何能為?」於是舉鞭指貴曰:「爾以長槍步卒,由成之右擊騎兵。」指皋曰:「爾以騎兵,由成之左擊步卒。」
【岳飛傳】淡泊節儉 岳飛的「古賢將」之風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19日, 2018
岳飛這一生所思所想,非是建節封侯的大富大貴,而是北伐克敵、還我河山的救國大業。(大紀元製圖)
生於寒微,起於行伍,岳飛憑藉赫赫戰功,一躍成為宋朝最年輕有為的統帥。高官厚祿、功名權勢,往往會帶給人天翻地覆的變化。然而,岳飛在不斷打勝仗、建奇勳的同時,卻選擇了一種樸實無華的生活。
山河破碎,金兵肆虐,二聖未還,靖康恥未雪,都是岳飛無法抹滅的臣子恨。他的心中裝著家國百姓,這一生所思所想,非是建節封侯的大富大貴,而是北伐克敵、還我河山的救國大業。因而,他視功名如塵土,為抗金之戰而日夜奔走,也就是他在詞中說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當高宗準備為他營建府邸時,岳飛力辭不受,鄭重地說:「敵未滅,何以家為?」當有人問,天下何時太平,岳飛又回答:「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1]剛直簡潔的話語,道出他的人生理想,也成了他一生言行的準則。
岳飛的日常起居,非常簡約樸素。圖為岳飞像。(大紀元製圖)
粗茶布衣 安於簡素
岳珂在《鄂國金佗稡編》中詳細記載了岳飛的日常起居:每頓飯不超過兩種肉菜,在家裡僅僅穿著素色的粗布衣服,器具用度只滿足基本需求,而不追求精巧華美,身邊更無姬妾服侍。[2]這樣的生活,完全像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哪裡像個朝廷的一品大員呢?不過岳飛畢竟身居高位,總有些人不忍心,「打破」他的常規生活,那麼岳飛是怎麼做的呢?
有一次,一個將官郝政和岳飛一同用餐,特意獻上一道美味的「酸餡」。岳飛只嚐了一個,就吩咐下屬將其餘的收好,留作晚飯。郝政見岳飛儉省至此,內心非常慚愧。還有一次,岳飛和諸將士用餐,原本吃的是煎豬肉和醬麵,但是廚子上菜時多上了一盤雞肉。岳飛問:「為什麼要多殺一隻雞來吃?」廚子答:「是州內的一個官員送的。」於是岳飛囑咐,不許再收這樣的禮物。[3]
岳飛拒收吳玠送來的美女。圖為清改琦的《仕女圖》。(公有領域)
在川蜀抗金多年的大帥吳玠,素來欽佩岳飛善於用兵,特意尋來一位絕色佳人,配上豐厚嫁妝,一併送給岳飛。面對這件「厚禮」,岳飛悶悶不樂,將該女子送還。有的將士勸他:「您準備在關陝開拓戰場,為什麼不留下她,和吳帥交好?」岳飛說:「吳帥待人厚道,但是國恥未雪,二帝還在北地飽受煎熬。現在豈是大將享樂的時候?」這話一出,再無人敢言。吳玠遭到拒絕,卻對岳飛的為人更加敬服。[4]
對外尚且堅守原則,對內,岳飛也是從嚴治家。有一天他看到妻子穿上絲帛等名貴的衣物,就勸導她:「我聽說,被擄走的皇后、妃嬪,在北方過著艱苦窮困的生活。你既然和我同憂樂、共甘苦,就不適合穿這麼好的衣服了。」妻子一聽,立刻褪去華服,換上了荊釵布裙。[5]岳飛對子女的教育,更是以嚴苛著稱。他給孩子們定下家規:平時不得飲酒,在讀書的閒暇時間,都要學習務農。用岳飛的話說:「稼穡艱難,不可不知也。」[6]
岳飛書法(公有領域)
淡泊名利 迴避榮寵
當時有大將貪功,甚至為了升遷虛報戰功。而最具軍事才能的岳飛則恰恰相反,每遇封賞,他都以無功為由,再三推辭,有時要推辭六七次,都不敢輕易接受。這不是形式上的虛禮,而是岳飛以「國士」自居的秉性使然。
在第一次北伐前,宰相朱勝非許諾,只要岳飛打了勝仗,就可以升任為一方「節度使」。岳飛則義正辭嚴地說:「我可以義責,不可以利驅。收復襄陽,是忠君之事。如果不能建節,難道就坐視不管嗎?收復一城就賜予一個官爵,是對待普通人的方法,不是對待國士的方法。」[7]
高宗也曾下詔嘉許岳飛:「誠知懷沖遜之實,非但為禮文之虛也」[8],正是讚揚了他這種謙沖誠懇的品性和忠義許國的大愛精神。君子喻於義,岳飛的志向是統一江山,使命是做一個忠臣良將,因此他可以為國家大義而放下生死,卻不會為功名利祿所動。
他還認為,行軍打仗,靠的是全軍將士出生入死的浴血奮戰。就像他每次辭官時都會說的:「我打的勝仗,都是將士們拼命得來的,我有什麼功勞呢?」[9]對自己「吝嗇」的岳飛,對他人卻非常慷慨,從小吏到文官,再到每位將士,「尺寸之功,絲毫必錄」。如果發現有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賞,他就向朝廷再三請求,唯恐他們得不到公正的待遇。
戰場上驍勇善戰的岳雲。(夏瓊芬/大紀元製圖)
不過,也有一位少年英雄是個例外,就是從十幾歲就跟著岳飛打仗的長子岳雲。所謂將門虎子,岳雲在收復襄陽六郡的戰役中,一人就立下兩次頭功,成了鼎鼎大名的「贏官人」;在平楊么之戰中,又是軍功第一。面對岳雲的戰功,岳飛卻一次次隱瞞不報,後來知情的官員,都為岳雲「鳴不平」。
岳飛則認為,將士們不顧炮石箭雨,斬將破陣才建立奇功,如果岳雲驟然升遷,如何能服眾?而且少年人容易心浮氣躁,他也擔心岳雲過早地獲得功名,會產生怠惰、驕縱之心, 難以成大器。因此,即使朝廷主動為岳雲加官晉爵,岳飛也是竭力懇辭。
還有一件事情,更加彰顯了岳飛的高風亮節。岳家軍中的一位幕僚,在一次奏報戰功時,自作主張請求朝廷加封岳飛的母親為「魏國夫人」、授予岳飛次子岳雷「文資」官職。任命下達後,岳飛不勝驚駭,表示絕不以私事驚動朝廷,立即懇請高宗收回成命,並處置了那位幕僚。這件事在朝廷內外傳為美談,治史者更盛讚岳飛「有古賢將之風」[10]!@*#(本系列未完,待續)
注釋:
[1]《宋史》卷365:帝初為飛營第,飛辭曰:「敵未滅,何以家為?」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鄂國金佗稡編》卷9:奉身儉薄,不二胾(指切成大塊的肉)。居家惟御布素服,食器用取足而已,不求華巧。旁無姬妾。
[3]事見《鄂國金佗續編》卷27。
[4][5][6]事見《鄂國金佗稡編》卷9。
[7]《鄂國金佗稡編》卷9:乃謝使者曰:「為飛善辭丞相:岳飛可以義責,不可以利驅。襄陽之役,君事也。使訖事不授節,將坐視不為乎?拔一城而予一爵者,所以待眾人,而非所以待國士也。」
[8]《鄂國金佗稡編》卷9:上常賜詔曰:「卿每拜官,必力懇避。誠知懐沖遜之實,非但為禮文之虛也。」
[9]《鄂國金佗稡編》卷9:每辭官,必云:「某所之戰,皆將士竭力,在臣何功?」
[10]《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84:中外翕然稱美,謂有古賢將之風。
點閱【千古神將岳飛傳】連載文章
滿庭芳.看岳王傳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1日, 2019
圖為宋 劉松年繪《中興四將岳飛、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圖》局部。中爲岳飛。(公有領域)
周德清《[中呂] 滿庭芳.看岳王傳》
文武雙全的岳飛,使宋王朝宗廟社稷再興,他麾下的「岳家軍」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王雙寬 提供)
披文握武,建中興廟宇,載青史圖書。
功成卻被權臣妒,正落奸謀。
閃殺人望旌節中原士夫,誤殺人棄丘陵南渡鑾輿。
錢塘路,愁風怨雨,長是灑西湖。
【作者簡介】
周德清(1277年-1365年),號挺齋。工樂府,善音律,著《中原音韻》,為北音韻書之創始。今存小令三十一首,套數三套。
【字句淺釋】
中呂:元曲宮調之一。滿庭芳:曲牌的名字。看岳王傳:本曲的題目。
解題:本曲為作者讀岳飛傳記後的讀後感,是元人小令中歌頌岳飛的名篇。
披文:披閱文章,指岳飛愛讀書。
中興:中途振興,轉衰為盛。
廟宇:這裡指祠廟、宗廟。
青史圖書:即史冊。
權臣:有權勢之臣,多指掌權而專橫的大臣。
閃殺:苦煞,苦死。
旌節:這裡代指宋軍。
士夫:可通稱男子,但這裡代指所有金人占領區的宋人。
丘陵:有墳墓之義,這裡指祖墳。
鑾輿:天子車駕,可借指天子。
錢塘路:指錢塘一帶,因為岳飛含冤屈死後葬於西湖附近。
【全曲串講】
風帶著愁來,雨帶著怨,總把老天的眼淚灑在西湖上面。
攝像者: Jeff chenqinyi /Wikimedia Commons
文武雙全的儒雅將軍,
使宋王朝宗廟社稷再興,
足當永垂不朽青史留名。
成就了功業反受權臣的妒忌,
落入奸邪的陰謀裡去。
盼宋軍北上總落空,苦死了中原父老,
誤殺忠臣的人,捨棄祖宗陵墓而南逃。
錢塘一帶地方,
風帶著愁來,雨帶著怨,
總把老天的眼淚灑在西湖上面。
【言外之意】
在寫法上融議論與抒情於一爐,層次分明而又一氣呵成;在內涵上真情洋溢、愛憎分明,所以不愧為詠頌英雄的名篇。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最淋漓盡致地向人們演繹了「忠」的概念、「英雄」形象的偉大歷史人物。上千年來華夏子民崇拜他、為他而感到驕傲。
岳飛鴻文四篇初讀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26日, 2019
南宋名將岳飛是歷史上了不起的英雄人物,除了他忠肝義膽的人格之外,還有他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岳家軍」。(王雙寬 提供)
岳飛為宋朝名將,一代民族英雄。他精忠報國的精神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激勵著後人。筆者此間所選四文,均為文史界所發現的岳飛遺文,十分寶貴。
一、岳飛《南京上皇帝書略》
【原文】
陛下已登大寶,黎元有歸,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虜人之謀。而勤王御營之師日集,兵勢漸盛。彼方謂我素弱,未必能敵,正宜乘其怠而擊之。而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復故疆,迎還二聖,奉車駕日益南。又令臨安、維楊、襄陽準備巡幸,有苟安之漸,無遠大之略,恐不足以繫中原之望。
雖使將帥之臣,戮力於外,終亡成功。為今之計,莫若請車駕還京,罷三州巡幸之詔,乘二聖蒙塵未久、敵壘未固之際,親帥六軍,迤邐北渡。則天威所臨,將帥一心,士卒作氣,中原之地,指期可復。
【今譯】
皇帝您已經登基,老百姓有了歸屬,國家有了主持者,已經完全擊破了敵人滅亡宋朝的陰謀。各地勤王的軍隊和皇帝的禁衛軍,一天天聚集,兵力逐漸強大。敵人正認為我軍一向弱小,不一定能與他們對抗,我們正應該乘他們麻痹大意的時機,進攻他們。但黃潛善、汪伯彥等人,不能按照您的意圖收復失地,接回二位被擄走的皇帝,反而領著皇帝您一天天向南方遷移。他們又矯詔命令臨安、維揚、襄陽,準備迎接皇帝駕臨,有苟且偷安的苗頭,而沒有收復失地的宏圖大略,恐怕他們這樣做,不符合廣大中原淪陷區人民的願望。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派遣帶兵將領,在疆場上浴血奮戰,終究不能奪取最後勝利。對待目前局勢的良策,莫過於請皇帝您回到汴京,取消駕臨三州的命令,乘著二位皇帝被擄時間不長、敵軍陣地還不穩固的時機,親自率領大軍,連綿不斷地向北渡過黃河,進攻敵軍。那麼,憑著皇帝親征的威望,一定能使將領們同心同德、士兵鬥志高昂。中原失地在可以預期的日子裡,一定能收復。
【集評】
岳飛精忠報國,文武雙全。(王雙寬提供)
隋樹森等《古代散文選》云:「這篇上皇帝書,首先指出當前的有利條件,繼而指責黃、汪等人主張南遷的錯誤,最後提出收復失地的具體做法。文章氣勢,極為勁健。」
劉盼遂等《中國歷代散文選》云:「從這段文字裡,我們可以看到岳飛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對金人的仇恨,以及對投降派貪圖苟安的憎惡。文章用詞懇切有力。」
王彬《古代散文鑑賞詞典》王玉麟云:「在簡潔的行文中,始終奔湧著一股激情,這是愛國熱血的奔流。至今誦讀此文,猶令人感奮,令人嘆惋。」
【總述】
儘管史無確證,這篇文章是否岳飛所寫,還有人持懷疑態度。但岳飛在此期間,因上書言事並獲罪,卻是確有其事。岳飛因遭誣罪死,其文「散失不知幾何!」這篇文章與岳飛其他能確認的文章,風格一致,史書有稱。我們又何嘗不能把它看作確係岳飛所作呢?
這是傳世岳飛作品中寫作最早的一篇。岳飛寫這篇文章時,年僅25歲,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軍官,但位卑未敢忘憂國,在文章中,他縱論國家大事,顯示出對時局有較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可貴的是他敢於仗義直言,指斥權貴,正如古人云「忠肝義膽,流溢行間」。岳飛雖在歷史上不以文章著稱,但其文「簡健清挺」,適與其人品相合,頗為後人稱道,是南宋初期抗戰將領和士大夫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人說:讀其文,「覺英光正氣,勃勃從紙上出,使人毛髮肝膽俱激動。」這篇文章雖然只是簡短的概略,但可以看出作者已經初步形成的這一獨特風格的神韻。
岳飛從小善於學習,史稱他重視文士,喜歡與他們談論經史,在當時將帥中書辭最勤。他還練習書法,據傳有岳飛所書遺墨傳世。這樣他靠刻苦努力自學,終於具有了較高的政治見解和文學水平,在這篇文章中,已經初步反映出來了。
二、岳飛《五嶽祠盟記》
【原文】
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歷二百餘戰。雖未能遠入荒夷,洗盪巢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今又提一旅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鼓敗虜,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
故且養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余之願也。
—-河朔岳飛題
【今譯】
自從中原遭受戰亂,異族侵略者交相入侵。我立志雪恥報仇,在家鄉應募,剛好成年就從軍,至今已經歷了兩百多次戰鬥。雖然沒有能深入邊遠的金地,掃蕩他們的老巢,也總算為報國讎,貢獻了一點微薄的力量。現在我又率領一支不大的軍隊,從宜興出發追擊金兵。在建康城一舉擊敗了敵人,遺憾的是沒有能將敵騎一網打盡。
暫且休整部隊,提高其戰鬥力,嚴陣以待,準備打退敵人的反撲。此後將鼓舞士氣,希望在下一次作戰時,能取得完全勝利。向北跨過沙漠,直殺到敵人京城,滅盡侵略者。迎接徽、欽二帝回到京城,使失地、人民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國家再不用擔心外來的侵略,皇上能高枕無憂,這就是我的願望。
—-河朔岳飛書
【集評】
岳飛像。(公有領域)
黃肅秋等《歷史散文選》云:「文字慷慨激昂,表達了岳飛強烈的愛國思想。」
王曾瑜《岳飛新傳》云:「在這篇文章中,岳飛以簡潔明快的文字,抒寫了強烈的愛國情感,滿腔義憤傾吐於字裡行間。」
王彬《古代散文鑑賞詞典》王玉麟云:「這篇文章以氣勢見長。全文一氣貫注,奔瀉直下。作者選擇了許多有氣魄的語詞,又用四字句為主的整齊句式,字字有力,句句飽滿,對表現作者的性格和襟懷起了很好的作用。」
鄧廣銘《岳飛傳》云:對這次自建康凱旋,意興昂揚,寫下了一段《題記》,也等於為自己立下了一道誓詞。這樣的壯志雄圖,從此經常盤旋在岳飛的腦海中。這種思想和感情,經過長時期的充實、洗鍊,便凝結成岳飛在幾年後寫出的那首有名的愛國歌詞——《滿江紅》。
【總述】
岳飛自組一軍,紀律嚴明、以後成為痛擊金兵的「岳家軍」。與其他宋軍將領,一味保存實力、畏敵如虎,適成鮮明對比,岳飛的部隊雖然數量弱小,但敢於奉命主動進攻金軍,收復建康重鎮;他從軍不到十年,卻已身經百戰,這些都反映了他大無畏的愛國精神和克敵致勝的堅定信念。在這篇文章中,他抒發了自己的壯志激情。悲歌慷慨,壯懷激烈,字句鏗鏘,如金石擲地。精神風采,與那首千古絕唱的《滿江紅》詞十分相同。
三、岳飛《遺札》
【原文】
軍務倥傯,未遑修候。恭惟台履康吉,伏冀為國自珍!近得諜報,知逆豫既廢,虜倉卒未能鎮備,河、洛之民,紛紛擾擾。若乘此興吊伐之師,則克復中原,指日可期,真千載一期也!乃廟議迄無定算,倘遲數月,事勢將不可知矣!竊惟閣下素切不共之憤,熟籌恢復之才。乞於上前力贊俞旨,則他日廓清華夏,當推首庸矣。輕瀆清嚴,不勝惶汗!
—-飛再頓首
【今譯】
軍中事務急迫。以前沒有時間問候您(這篇遺信是寫給主戰派的一位正義官員,其名已無可考)。滿懷敬意地祝願您生活幸福如意,希望您為了國家,自己多多保重。
近來得到探子的報告,知道逆賊劉豫,已被廢黜,金軍倉卒間,沒有能夠完整地控制住局面。黃、洛二河流域,金偽統治區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如果乘這飢會起兵,撫慰人民、討伐金國侵略者,那麼收復中原之地,指日可待。這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呀!可是朝廷商議至今,還沒有拿定主意,倘若再拖延幾個月,局勢的發展,就將難以預料了。
我私下認為您平素懷著與金國侵略者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恨,是一位對收復失地已深思熟慮的傑出人才。希望您能在皇上面前,極力促成興師討伐的御旨。這樣,今後澄清宇內,統一華夏,您就將被公推為首功了。
輕率地褻瀆您的清靜和威嚴,我感到十分惶恐,因而汗流浹背。
—-岳飛再拜
【集評】
王彬《古代散文鑑賞詞典》王玉麟云:「報國激情溢於言表!這篇短簡,不過百十字,卻寫得言詞懇切,充滿昂場健武的氣概。直截了當,屢用感嘆之語,尤其是文字十分洗鍊而且暢達!」
【總述】
杭州岳王廟的岳飛坐像。(大紀元資料室)
與上篇時隔不久,情況卻大不相同。高宗一意孤行主和投降,對岳飛已不再信任、重用,相反予以排擠、壓制。岳飛進言,已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岳飛沒有沮喪、消沉。他仍然和以前一樣,關注著敵我態勢,尋找報國的有利時機。當看到金國侵略者廢黜劉豫,淪陷區局勢不穩,仍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給京城主戰要員寫信,希望他進言促成出師,收復中原。作者表現出來的愛國熱忱,仍是那樣飽滿,克敵致勝的決心仍是那樣堅定。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歲寒知松柏之後凋。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民族英雄的形象,更加突出地凸現在人們面前,那樣可敬、感人。此文平易流暢,彬彬有禮,委婉動人,感人至深。正如清人周於智在《岳忠武王文集序》中所說,岳飛的書翰詩歌,偶然贈答,披肝瀝膽。皆至性所流露,非尋章摘句之士,所可幾及者。」
四、岳飛《乞出師札》
【原文】
臣自國家變故以來,起於白屋,從陛下於戎伍,實懷捐軀報國、雪復仇恥之心。幸憑社稷威靈,前後粗立薄效。陛下錄臣微勞,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數視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撫諸路。臣一介賤微,寵榮起躐,有逾涯分。今者又蒙益臣軍馬,使濟恢圖。臣實何能?誤辱神聖之知如此,敢不晝度夜思,以圖報稱!
臣竊揣敵情,所以立劉豫於河南而付之齊、秦之地,蓋欲荼毒中原生靈,以中國而攻中國。粘罕因得休兵養馬,觀釁乘隙,包藏不淺。臣謂不以此時稟陛下睿算妙略,以伐其謀,使劉豫父子隔絕,五路叛將還歸,兩河故地漸復,則金賊之詭計日生,他時浸益難圖。
然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復拘臣淹速,使敵莫測臣之舉措。萬一得便可入,則提兵直趨京、洛,據河陽、陝府、潼關,以號召五路叛將。則劉豫必捨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陝右可以盡復。至於京東諸郡,陛下付之韓世忠、張俊,亦可便下。臣然後分兵濬、滑,經略兩河,劉豫父子斷可成擒。如此,則金賊有破滅之理,四夷可以平定,為陛下社稷長久無窮之計,實在此舉。
假令汝、潁、陳、蔡堅壁清野,商於、虢略分屯要害,進或無糧可因,攻或難於饋運,臣須斂兵還保上流。賊必追襲而南,臣俟其來,當率諸將,或挫其銳,或待其疲。賊利速戰,不得所欲,勢必復還。臣當設伏邀其歸路,小入則小勝,大入則大勝,然後徐圖再舉。
設若賊見上流進兵,並力來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長驅搗其巢穴。賊困於奔命,勢窮力殫,縱今年未終平殄,來歲必得所欲。亦不過三、二年間,可以盡復故地。陛下還歸舊京,或進都襄陽、關中,惟陛下所擇也。
臣聞興師十萬,日費千金,邦內騷動七十萬家,此豈細事?然古者命將出師,民不再役,糧不再籍,蓋慮周而用足也。今臣部曲遠在上流,去朝廷數千里,平時每有糧食不足之憂。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陝、洛,而在寨卒伍,有飢餓而死者,故臣亟還,不遂前功。致使賊地陷偽忠義之人,旋被屠殺,皆臣之罪。今日唯賴陛下戒敕有司,廣為儲備,俾臣得一意靜慮,不為兵食亂其方寸。則謀定計審,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濟此大事。
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以歸故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之憂,臣之志願畢矣。然後乞身還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許者。
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無任戰汗。取進止。
【今譯】
臣下我自從國家遭受靖康之難以後,以一個普通百姓的身分,參加皇帝您率領的軍隊,確實立下為國捐軀、報仇雪恥的決心和志向。有幸憑藉國家的聲威,前前後後大致立下了些許戰功。皇帝您褒獎臣下這微不足道的功勞,不到十年,把我從一個普通百姓提拔到太尉官階,級別和三公一樣,恩遇和二府長官等同。又增封多重使臣的官職,任命我宣慰、安撫幾路地區。臣下我是一個出身低賤卑微的人,受到的恩寵和榮耀已經超過了能有的程度。現在又承蒙增加臣下我的軍隊,受命完成收復失地的宏圖大業。臣下我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能耐,像這樣錯誤地辱沒您神聖的智慧,膽敢不晝思夜想,希望能稱職以報答您。
臣下我私下揣度敵人的意圖,金國侵略者之所以在黃河南岸建立一個傀儡偽齊劉豫衙門,把黃河南北的地盤劃給他,大概是想殘害中原人民,用中原人打中原人。粘罕因此得以休整軍隊,窺測有利戰機,隱藏有極險惡的用心。臣下我認為如果不在這個時候仰仗皇帝您的神機妙算,粉碎他們的陰謀,出兵切斷劉豫父子的聯繫,招還秦川五路被迫降敵的將領,逐漸恢復黃河南北的舊有疆城,那麼金國侵略者還會有新的陰謀,發展下去就更難對付了。
臣下我希望皇帝您放寬時間要求,不再限制臣下我進軍快慢,使敵人無法發覺臣下我的行動意圖。一旦得到有利時機可以攻入敵占區,臣下我就統率軍隊直接快速進軍汴京、洛陽,占據河陽、陝州、潼關,發號令召五路被迫降敵的將領反正。這樣劉豫一定會捨棄汴京逃到黃河北岸去,汴都一帶、陝西關中可以完全收復。至於汴京以東淪陷區,皇帝您可以託付韓世忠、張俊二位,也能立刻收復。臣下我然後抽出軍隊進攻濬州、滑州,收復黃河兩岸,劉豫父子一定會成如階下囚,這樣全國侵略者將面臨被擊敗、消滅的命運,四面邊境可以平定。為皇帝您和國家長治久安,以至無窮考慮,確實應該這樣進軍。
如果敵人在汝州、潁州、陳州、蔡州一帶修起堅固的壁壘、收藏好糧食,在商於、虢略一帶把守住戰略要地,臣下我攻城沒有糧食可就地徵集,轉運糧食又很困難,就必須退兵襄陽、鄂州,防守長江中游地區。敵人一定會向南追擊,臣下我等到追兵來了,將率領各位部將出擊,或者迎頭痛擊,或者隱蔽奇襲。敵人利於速戰,不能速戰,一定會再次退兵。臣下我將布設伏兵,截斷敵人的退路。敵人進犯的軍隊少,我們就會有小的勝利,敵人大舉進犯,我們就將有大捷。此後,再從容布置下一步行動。
假如敵人看見臣下我在長江中游地區進攻,集中軍隊進犯淮河流域,或者進攻四川,臣下我就長途挺進搗毀敵人的巢穴。敵人疲於奔救都城,局勢就無法逆轉,部隊戰鬥力就會下降。即使今年不能全部消滅偽齊,明年一定能夠實現。也不過二、三年時間,就能夠收復全部失地。皇帝您是回到故郡,還是進一步遷都襄陽、長安。請任意選擇。
臣下我聽說派遣十萬大軍,每天就需花費千兩銀子的軍費,國內七十萬家不得安寧,這難道是一件容易做好的小事嗎?但是古代聖賢能做到任命將領率軍隊出征,不會為軍事行動向老百姓征派第二次勞役,也不會徵發第二次軍糧,這是因為考慮周到而費用充足。現在臣下的部隊遠在長江中游,離臨安幾千里,無軍事行動時就總有糧食不夠的擔心。因此去年秋天臣下我的部隊遠遠地攻進陝州、洛陽一帶。而留守襄陽的部隊有挨餓致死的,所以臣下我急忙收兵,以前收復的地方有的又丟失了。使得偽齊統治地區效忠皇帝協助我軍行動的人,又遭偽齊屠殺,這都是臣下我的過失。現在只指望皇帝您給有關官吏下命令,更多地儲藏、準備軍糧,使臣下我能一心一意考慮對敵作戰,不因缺軍糧而干擾謀略,那麼,我們的軍事計劃、措施一定能及時確定更加周密,能更好地貫徹皇帝您的既定戰略,這樣就一定能完成恢復故國的大業。
到勝利的那天,我們可以迎接太上皇帝、寧德皇后的靈柩歸來,並請皇帝您的其他親人回到故國,使國家再次得到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皇帝您高枕無憂,不再擔心北方的侵略,臣下我所有的願望就都實現了。臣下我在這之後將請求您允許我回到家鄉做一個普通百姓,這是我很早就有的想法。
敬請皇帝您原諒斗膽我進言的狂妄和輕率,臣下因此戰慄不已、汗流不止,請指示當否。
【集評】
岳珂《經進家集序》云:「其中心所蘊,謀略所施,往往見於表奏、題跋,吟詠之間,隨筆敷露,如《出師》一奏,天下士至今傳頌。」
王曾瑜《岳飛新傳》云:「他在奏札中提出全盤的軍事計劃,準備用二、三年時間,『盡復故地』。岳飛滿懷著決勝的豪情壯志,他唯一憂慮的就是軍糧,故在此奏中特別強調,希望引起皇帝的關注。」
【總述】
這是傳世岳飛文章中最長的一篇,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思想風貌、軍事眼光和文章特色。首先是全文充滿愛國復仇的激情和克敵致勝的信念,這在上面文章中已有反映。其次是軍事眼光。岳飛有極高的軍事指揮才能,這不僅反映在他的赫赫戰功上,史稱他的論兵名言有:「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頗為後人稱道。
不同於一般良將,岳飛還具有一種胸中有全局的軍事眼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這篇文章中他分析敵我,瞭如指掌。並且對於戰爭變化奠測的形勢有充分的估計,因此有精到的應對計劃。對於軍事全局的分析,作者首先提出應採取主動進攻的戰略。具體措施則是勿拘淹速,使敵莫測臣之舉措,得便即入,直趨京洛,然後收復京畿、陝右、京東和兩河。如果敵人防守嚴密,則採取誘敵深入截擊的辦法,先殲滅敵人的主力,再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如果敵人在其他戰線發起主動進攻,就長驅直入,攻其必救,然後消滅疲於奔命的敵人。不論出現上述那一種情況,只要出師採取主動進攻的戰略,二、三年間,一定能消滅偽齊,盡復故地。其戰略眼光令人驚歎!
再次是文章分析的嚴謹精到,語言凝煉流暢。岳珂《家傳》稱其「為文初不經意,然辨是非、析義理若精思而得之者」。清朱歧《岳忠武王集序》則指出「其論兵,指度山川、險隘、形勝,歷歷聚米可數。」評論得很確實。同時,本文是作者在其事業的高峰期所寫的作品。當時他受到朝廷信任和人民擁戴,在眾口交譽的情況下,文章仍不失謙虛、謹慎的一貫作風,寫得精到、審慎、穩健,氣韻生動,琅琅上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