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歌,出師表,滿江紅詞
岳武穆王-岳飛/新港鄉精忠廟/ 全台祀奉岳飛的廟宇共有七座/宜蘭市的碧霞宮/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AYNhvm
兵仙韓信/齊國(前209年—前203年)-戰國時期的齊國在前221年/日本天皇-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神族”是田氏齊國王室後裔/劉邦事業的轉折點,為漢室統一天下奠定基礎。這一仗,也作為經典戰例,為歷代軍事家所推崇,並總結成「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戰例收入《三十六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NzKJJG
秋祭武聖祭祀大典今舉行
新頭殼newtalk | 吳宇陞 綜合報導
發布 2017.09.30 | 10:12
一年一度的秋祭武聖祭祀大典,今(30)日上午7時在台灣祀典武廟舉行。
一年一度的秋祭武聖祭祀大典,今(30)日上午7時在台灣祀典武廟舉行。 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知名美食旅遊評鑑「米其林指南」列為三星級景點,享譽國內外造訪台南必遊文化景點之一的秋祭武聖祭祀大典,今(30)日上午7時在台灣祀典武廟舉行,由代理市長李孟諺擔任正獻官主祭,武廟管理委員會主委林培火擔任分獻官,立法委員陳亭妃、文化局長葉澤山、空軍四四三聯隊姜懿修上校、台南市後備指揮部王之聖上校等人分任陪祭官,率領市政府及各界人士進行秋祭大典,全程遵循古禮祭祀,典禮莊嚴隆重。
秋祭武聖典禮儀式依循古禮進行,祭典依啟扉、排班、班齊、執事者各執其事進行,李代理市長偕同各界代表行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以及分獻禮等流程,全程約一小時,吸引許多民眾出席觀禮,最後典禮也在肅穆慎重的氛圍中,順利圓滿結束。
祭奠禮樂生由台南文廟以成書院院生擔任,六佾舞則由立人國小36位學童演出,佾生在學校老師及廟方引領下,行迎神禮表達對武聖的敬意;典禮結束後,李代理市長亦特別頒發佾生證予參與演出的學童。
祀典武廟每年9月30日均舉行秋祭武聖祭祀大典,依例皆由現任市長循古禮主持,今年則是由代理市長李孟諺主祭,目的在於表彰武聖關公的忠孝節義精神,並期待後代子孫能傳承文化,延續優良品德與風範。
祀典武廟創建於明朝永曆年間,是台灣國定古蹟之一,主祀武聖關公,俗稱大關帝廟,清朝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奉旨列入祀典,故又稱祀典武廟。武廟座落共有三進,山牆渾厚宏偉,連成一器,燕尾、馬背,飛簷翹脊的造型,或尖或圓,或緩或聳,高低起伏呈現了各種線條之美。
祀典武廟珍藏許多名匾,其中以乾隆年間兵備道揚廷理所題的「大丈夫」匾最為著名,擁有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亦有民眾將「大丈夫」匾,與忠義路天壇的「一」字匾、青年路台灣府城隍廟的「爾來了」匾,以及竹溪寺的「了然世界」匾,並列為台南「四大名匾」。
一年一度的秋祭武聖祭祀大典,今(30)日上午7時在台灣祀典武廟舉行。
台南代理市長與立人國小擔任六佾舞學童合影 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一年一度的秋祭武聖祭祀大典,今(30)日上午7時在台灣祀典武廟舉行。
立人國小佾生表演六佾舞 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米其林指南」必遊 秋祭武聖祭祀大典今舉行 | 社會 | 新頭殼 Newtalk - https://goo.gl/fXbz29
--------------------------------
《正氣歌》:〈或為出師表 鬼神泣壯烈〉
〈出師表〉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傳世」之作。有〈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是他在兩次北伐曹魏前,上給後主劉禪的奏章。
〈前出師表〉作於蜀漢後主建興五年,全文收錄在《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他認為蜀國弱小,若想生存,必須要主動出擊。他先平定了南蠻,又與東吳修好,不再有後顧之憂。才決意率軍東進,征伐曹魏。在臨行之前,寫了〈出師表〉(前)的奏章給後主劉禪。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原文: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褘、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褘、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戮允等,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他在〈出師表〉中,諄諄告誡後主要「親賢臣、遠小人」,並回憶自己在野時,與劉備的君臣遇合。蘇軾評《出師表》「簡而盡,直而不肆」。
〈後出師表〉則作於第二年(建興六年),文章並未收錄於《三國志》。因此,後世人對這篇文章是否出自諸葛亮親筆,表示懷疑。但文章中,為了國家,他決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的精神,也深刻地表現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心耿耿。甚至,使中國讀書人產生強烈的共鳴,認為:
「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韓愈〈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我們必須承認:諸葛亮對蜀漢的忠忱,和〈出師表〉寫出一個老臣,對幼主的諄諄勸誡,的確非常感人。但事實上,由於《三國演義》以劉備為「漢室正統」的刻意誤導,對「三國」時代許多的人物都寫得既不客觀,也不公平;有些被過份醜化,如曹操、周瑜,有些則被過份神化,如關羽、諸葛亮;史實中,這兩位被「神化」的人物,也未必真的那麼「神聖」或值得「崇拜」。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末期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他早年喪父,由叔父豫章太守諸葛玄教養成人。他叔父去職之後,因為跟荊州太守劉表是老朋友,就帶著侄子到荊州去投靠劉表。叔父去世後,諸葛亮曾耕讀於南陽郡,日常喜歡吟唱〈梁父吟〉。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樂毅那樣的古代賢臣。當時的鄉鄰,大多取笑他自不量力,妄擬古人!只有少數智者如司馬徽、徐庶,相信他的才幹。
諸葛亮與當時荊州的幾位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都為忘年好友。黃承彥對適婚年齡,正在尋找婚姻對象的諸葛亮說:
「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黃頭髮)黑色(黑皮膚),而才堪相配。」
諸葛亮答應了這門親事,當即迎娶了這位「黃氏醜女」,使當地的人,都當成個笑話。嘲笑他:「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可是,事實上,這位「黃氏醜女」,卻是才德兼備的賢婦。諸葛亮「發明」的許多東西,還是她傳授的!
當時,原先依附袁紹的劉備,因袁紹被曹操擊破,又追擊劉備,只得往荊州投靠劉表。劉表對他相當禮遇,給他兵馬,命他屯兵於新野。劉備當時自覺虎落平陽,曾拜訪名士司馬徽求教。司馬徽說: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此間自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
後來徐庶去拜訪劉備,深受他的器重。徐庶也向他推薦諸葛亮的才能,劉備因為司馬徽已經提過這個名字了,希望徐庶引諸葛亮來見。徐庶卻說:
「這個人心高氣傲,眼及於頂!不能希望他折節前來拜見你。將軍想見,應該親自去拜訪!」
因此劉備親自去拜訪諸葛亮,還去了三次才見到面(史稱「三顧茅廬 」)。劉備屏退從人,問諸葛亮:
「漢室已然衰敗,奸臣(指曹操)又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已失去大權(事實上,漢獻帝劉協從九歲,董卓殺了他的哥哥少帝,挾持他登基起,就從來沒擁有過「政權」,曹操還是挾持他的諸各路人馬中,對他最客氣禮遇的一個)。我的德行與能力都有限,自不量力,想為天下盡一份心力。然而學識淺薄,因此落魄至今。然則仍心懷大志,先生有什麼計謀,可以幫我?」
諸葛亮向他陳述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目前的局勢:曹操本身軍政兩權,都已經鞏固了,擁有百萬大軍,不可能取代。孫權則從父、兄起,在江東已經歷了三代經營,本身既賢明又有才幹(曹操和劉備都曾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可知他的才能勝於曹丕和劉禪),又吸引了大批的青年才俊投效,也不能輕視圖謀;只能結好,引為後援。以現今形勢,可以圖謀的,一是荊州;荊州具地利,但劉表才幹不足,不能成事。二是益州,益州太守劉璋本身庸懦,四川又是天府之國,是可以規劃為立國根據地的。這兩州都因州牧懦弱,有機可乘。擁有此二州,才可與曹、孫鼎足三分,爭勝天下!
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山時,諸葛亮正當青年,才二十七歲。但他一生最重要的功業,並不是開疆拓土,而是促成孫、劉聯盟。和後來協助蜀漢政權的建立與穩定。總的講起來,諸葛亮的重要性,在輔佐劉備時,並不明顯。想想:真正能打仗的人是關羽、張飛、趙雲,乃至後來的黃忠、馬超等「五虎將」。他的主要任務,其實上只是後勤支援「足食足兵」,讓前線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後世人把他比擬劉邦時代的蕭何,是有道理的)。在劉備死之前,他也談不上有什麼真正偉大的功業。
造成三國鼎立,關鍵的一戰:「赤壁之戰」,其實跟他沒什麼關係。說是他去勸服孫權跟曹操作戰?其實,曹兵南下的當口,東吳有人主戰、有人主和是沒錯的。但當時魯肅對孫權說了一番話,已使孫權下定決心要戰了!魯肅說:
「投不投降,對我來說是無所謂的。東吳降了曹操,再怎麼樣,他們也還是會給我個官職。我車照乘、官照做、朋友照交,慢慢的還能升官,有什麼關係?但東吳,從你父、兄兩代,費了多少心力經營,才有今天的局面!若投降了,主公你何以自處?」
孫權說:
「那些人勸我投降,讓我非常失望!你想的,正與我相同,這是上天把你賜給我呀!」
魯肅又勸孫權,把正出使鄱陽的周瑜追回來;他確定:周瑜一定有「萬全之策」。《三國演義》上,諸葛亮勸孫權的那一番話,基本上周瑜全都先說過了,孫權也早已下定了決心要「戰」了。也因此才有魯肅藉著給劉表弔喪,去見劉備,試探孫權與劉備結盟是否可行的事。《三國志.蜀志》上寫的是:諸葛亮「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這才是劉備派諸葛亮到東吳的目的!他頂多不過是個因魯肅到訪,禮貌上「回訪」的使節。而且還是以「求救」為主要「目的」的使節;那時,劉備原本依附的劉表已死,劉表幼子劉琮投降曹操。他還曾被曹軍一路追趕,惶惶如喪家之犬,情況遠不及固守江東的孫權。
孫權在周瑜、魯肅的勸說下,「抗曹」已是確定的方針了,哪還需要諸葛亮費口舌勸說才抗曹?諸葛亮倒是在孫權因劉備新敗,對他有什麼能力結盟存疑的時候,誇張了劉備的實力(還把劉表的長子劉琦,也算了一份)。而且,表示劉備是多麼的忠於漢室,絕不會迎降曹操;這中間多少也有點「激將」的意味。
孫權對曹操以三十萬精兵「水陸俱下」,原本雖然不甘迎降,多少還有點擔心。但周瑜告訴孫權曹軍的弱點:
一、北方並不穩定,曹操有後顧之憂。
二、他本人雖然戰功彪炳,但成長於北方,長於陸戰,沒有水戰的經驗與能力。雖然因劉琮投降,得到了劉表的水軍。畢竟這些「新附」的人心是浮動的;是否心悅誠服?還有問題。他也心存疑慮,不會放心重用。
三、時值隆冬,人的糧食、馬的草料,補給上都成問題。
四、曹軍從北方遠路而來,到了南方,已成「疲兵」,必然又倦又累。更何況,從北方到南方,水土、氣候各方面轉換的幅度太大,兵士必然「水土不服」,容易生病。而戰事已如箭在弦上,沒有時間給兵士從容適應了。
換言之,這四點都是「兵家大忌」,曹操全都犯了!所以周瑜說:這是曹操自己前來送死!
孫權問他要多少兵馬?周瑜只向孫權要了三萬精兵;這三萬精兵,實際上就是周瑜親自訓練出來,擅長於「水戰」的精銳部隊。他表示:不但要以三萬的東吳精兵,對抗三十萬的曹兵,而且還保證戰勝!所以當時的周瑜是「胸有成竹」的;他也的的確確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赤壁之戰」!成為歷史上「以寡擊眾」最著名的戰役之一。
但這跟諸葛亮一點關係也沒有!有人說笑話:「草船借箭」、「借東風」、和後來的「空城計」這些「仗」,都是「羅貫中」打的,不是諸葛亮!也就是說: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給諸葛亮在臉上貼金「製造」出來的!並非事實。那諸葛亮在「赤壁」一戰中,還有什麼貢獻?
赤壁戰後,劉備方面,不過是順勢撿了便宜;不但不再受曹兵追趕之苦,還趁機佔領了一些土地。後來劉備過江「晉見」孫權,請求孫權允許他:「都督荊州」。因為,當時的荊州已被周瑜攻佔了,是屬於東吳的領土。還是魯肅勸說孫權,孫權才把把荊州「借」給如「喪家之犬」的劉備「團隊」落腳棲身的。
此舉傳到曹操那裡,史書的記載是:「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筆落於地」,可知此事對當時局勢的影響有多麼重大!因為這表示孫、劉雙方結盟己成定局。而結盟的目的,當然是共同對抗他!但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後,因為劉備「久借不還」,有意「賴帳」據為己有,結果竟使「荊州」成為孫、劉兩家難解的「心結」。
我們可以說:最後劉備就是死在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事上!而就「東吳」來說,因為我們借土地給你們,你們霸佔侵吞,據為己有,不肯歸還。我們只好憑自己的本事,拿回原來就屬於我們的土地。而且,這件事的關鍵,還起於關羽的傲慢自大,違反了「聯吳抗曹」的「既定國策」;先在孫權派使者為兒子求娶關羽之女時「出言不遜」,與孫權翻臉成仇(在當時「政治婚姻」,是雙方友好的象徵)。又因為他的傲慢,中了呂蒙、陸遜的計;這其間還加上他不能善待部屬(糜芳、傅士仁等;正史記載:「素皆嫌羽輕己」;這是關羽因自己的傲慢所種下的禍根),讓部屬離心離德,對他又恨又怕,自願迎降。
甚至,荊州拿下之後,因為呂蒙的「懷柔政策」,讓原本關羽屬下的軍、民都歸心東吳,根本不願意為他打仗!這些都是關羽的「性格缺陷」造成的,東吳又有什麼錯?敵對的雙方打仗,失敗被擒、被殺也就理所當然了。
再說劉備的另一件大事:拿下益州(四川),成就「蜀漢」帝業。說來跟諸葛亮也幾乎沒有關係。要論平定益州的「功勞」,那是法正跟龐統的。諸葛亮不過是跟著張飛、趙雲的部隊入蜀而已;仗也不是他打的。
許多人都認為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其實答案是:「錯」!有兩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都取之於「正史」《三國志》:
法正協助劉備佔領了原屬他「本家」劉璋的地盤之後,得到劉備絕對的寵信重用;當即就讓他做了「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那時候,劉備心目中真正的「謀臣」,是法正,不是諸葛亮!到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時,諸葛亮不過是拜「軍師將軍」。法正則是拜「尚書令」+「護軍將軍」。誰輕誰重?一目了然!法正「得志」後,快意恩仇,賞罰循「私」,作威作福。「一食之德,睚眦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已有數人」。許多人看不過去了,去跟諸葛亮說:
「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請注意:當時,蜀漢臣僚對諸葛亮的稱謂,只是「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他們都認為諸葛亮追隨劉備已久,是劉備的「老臣」了。在劉備面前,說話有份量,應該出面說話。但諸葛亮的答覆是:
「主公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法正)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復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因為是法正讓劉備揚眉吐氣的!劉備寵信、縱容法正,使諸葛亮明知法正作威作福是不對的,也「不敢」過問!
另一例,關羽死後,劉備以為關羽復仇之名,大伐東吳。臣屬都非常憂慮,認為不可,而誰也無法阻止他這冒失的行動;諸葛亮也只能受命擔任「後勤」。到劉備的連營結寨,被陸遜一把火,燒得蜀軍「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土崩瓦解,劉備幾乎僅以身免的逃往白帝城。諸葛亮嘆說:
「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他自覺無法力挽狂瀾的事,但法正若在,可以阻止!回頭看:
魏王曹丕篡位的第二年,群臣聽到誤傳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自稱「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稱帝,劉備原先裝模作樣的不肯答應。諸葛亮勸劉備:大家跟著你,貪圖的是什麼?於是劉備才答應。劉備稱帝後,諸葛亮拜為丞相,錄尚書事(這是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交給法正的權位)。 由此可知:讓劉備「言聽計從」的人是法正,不是諸葛亮!
劉備病重,諸葛亮被召到永安宮 聽遺命。劉備對諸葛亮說: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劉禪)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涕泣說: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又要劉禪: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備駕崩,十七歲劉禪繼位,改元「建興」。建興元年,封諸葛亮為「武鄉侯」。諸葛亮開設相府,主持政務。不久,再領「益州牧」,蜀漢政治、軍事上的大小事務,都委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方地區因劉備大敗,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君甫逝,新君初立,先不發兵,並且派官員赴東吳修好,以免除後顧之憂之後,率軍南征,平定南方所有亂事。以南中的豐富資源充實國庫,訓練士兵,才準備北伐。
其實說起來,諸葛亮的「功」在「蜀漢」,是在劉備死後;安定四川,輔佐後主。劉備生前,他並沒有那麼受「重用」!他的「丞相」之職,是法正死了,曹丕逼漢獻帝「襌讓」,劉備自立為皇帝之後才有的!
但請注意:曹丕並沒有殺漢獻帝!禪讓後,漢獻帝劉協被封為「山陽公」,食邑萬戶,他讓出皇宮,帶著妻兒,到自己的封地去住。可以說:得到了自由。他在山陽行醫濟世,甚得民心。二女嫁曹丕,做了曹丕的岳父,自然死亡。而且,他死後,是以「天子禮」下葬的!在許多的「末代皇帝」中,他的「命」是數一數二的「好」!
漢獻帝劉協自九歲被董卓硬拱上帝位,到他禪讓,都只是個「虛銜」皇帝,從來沒有擁有過軍、政兩權;因此,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個「笑話」;當時他被亂軍挾持著到處逃跑的時候,誰把他當了「皇帝」?曹操可不是從他那兒「奪權」;當時各路人馬,真正怕的,也是曹操的兵力,和他「戰將如雲,謀臣如雨」的實力;跟他是否「挾天子」幾乎沒有關係。反而漢獻帝劉協,是靠著曹操迎奉他,還承認他是漢朝的「皇帝」,才有了「安身立命」之處。若說「狐假虎威」,真正的「虎」是曹操,而不是他這「虛銜」皇帝!也可以說:「皇帝」是他依靠著曹操支持保護,才得以繼續擁有的頭銜!劉備佔的便宜,不過因為他姓「劉」;而且,他還不是「近支宗室」,不過是「沾」了點劉家血緣的邊,以此號召而已。實際上,漢室劉家的「氣數」,早已經在東漢的桓帝、靈帝兩代糟踏盡了!諸葛亮〈出師表〉裡也不諱言:「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可以說:東漢末代的腐敗,已「天怒人怨」到「不亡沒天理」的地步了!
而我實在懷疑的是:如果迎奉漢獻帝劉協的,不是曹操,而是他「劉皇叔」,他是否會比曹操更「善待」漢獻帝;畢竟,終曹操一生,手握無人可以比擬的軍政兩權,卻並未篡漢!
更進一步:他是否甘心輔佐,而不是「取而代之」?這一點可以從他給諸葛亮的「遺言」看出端倪;「若嗣子(劉禪)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雖然這可以說是「激」諸葛亮的話,但,他心中是存著「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之心的;若「異地而處」,他是否甘心對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軍政權力(當然也就沒有能力,真稱得上是「不才」了)的劉協,不懷二心,盡忠至死,而不「取而代之」?別忘了:他是怎麼對待與他結盟,邀他入蜀的劉璋的!
劉備死後,諸亮以丞相的身份掌握軍、政兩權。輔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實際負責人。他真正可以稱道的,其實並不是軍事才能,倒是政治才能;養民、牧民的工作,比他臨陣打仗強多了!他後來東征,號稱「六出祁山」,卻幾乎是每戰皆敗!敗的原因,因為他以「一生謹慎」自許,也過於自信;不信任別人的才能,不能善用人才。他當丞相之後,讓蜀漢落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並不是真正無人可用,而是他不給人建功立業的機會!趙雲、魏延都可說是比他有軍事謀略,真正的「將才」,卻並沒有受他重用。
他一直疑忌魏延,使魏延有志難伸還不說。趙雲曾跟他出兵東征,因為兵微將寡,敵軍太強,戰事失利;還幸虧趙雲堅持固守,沒有大敗。退軍之後,趙雲由「鎮東將軍」貶為「鎮軍將軍」。一年之後,趙雲就死了。關、張之外,被視為劉備最信任的另一個「兄弟」趙雲,也並沒有被諸葛亮信任、重用;這一點,怎麼說,他都無以辯解!趙雲是忠誠不如他?作戰能力不如他?還是軍事韜略不如他呢?他卻不能重用,還以「兵敗」重罰,讓趙雲齎志而歿!
也就因為諸葛亮什麼事都要「事必躬親」,所以,後來司馬懿跟他對陣時,堅持「固守不出」的戰略。他用激將法,送婦人衣物給司馬懿,想激司馬懿出戰的時候,司馬懿毫不在意。只閒閒地問來使:「諸葛丞相」的「起居」如何?得到的答覆是:
「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噉食不至三升。」
知道他吃不好、睡不好。非常「雞毛蒜皮」(罰二十以上)的事,都要親自處置(可知他對別人的忠誠與能力的不信任)。司馬懿說的話是:
「食少事繁,其能久乎。」
司馬懿由來使的話中了解:以諸葛亮「事必躬親」,幾近於「完美主義」的個性,讓他把自己累死就好了,根本不用打仗!更堅持「固守不出」!果然如他所料;不久之後,諸葛亮就病死於五丈原。算起來,真正的「高人」是司馬懿!
諸葛亮死後的諡號是「忠武侯」。因此後人稱他為「諸葛武侯」。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原則,是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的表率。但他是不是「盡瘁」操勞的太超過?又是否有此必要?實在也讓人存疑。但他盡忠於蜀漢,則是無可置疑的;在劉備死後,他的確也治理並奠定了蜀漢的基礎。
後主劉禪十七歲繼位。可說:過了十二年,諸葛亮死後,他才得以「親政」。說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從諸葛亮死後歸政,到他降魏之間,長達二十九年!豈不證明:沒有諸葛亮,他表現的也沒真的那麼差!
後人評論:魏、蜀、吳三國,各有一位智謀過人的「軍師」;曹魏是荀彧、蜀漢是諸葛亮、孫吳是周瑜。但三個人在他們「主公」心目中的份量,諸葛亮似乎也不是最受重視的;他不過在跟隨劉備之初,得了劉備一句「如魚得水」的形容。
對孫權而言,周瑜等於是他另一個哥哥;周瑜本來就是他的哥哥孫策的至交好友。孫策死後,東吳老臣和將領們,對年輕,並從沒機會表現才幹的孫權心存疑慮,並不尊敬。是周瑜率先對他行「君臣之禮」,才讓其他的人「跟進」的!他的母親,也一再囑咐他:要把周瑜當成兄長尊敬。周瑜與他真可說是「名為君臣,實如骨肉」。為他建功立業,並盡心盡力策劃籌謀。尤其再三的支持他對抗曹操的威脅;赤壁之戰前,曹操曾命孫權將兒子送去當人質。周瑜堅決反對,告訴孫權:人質送去,就將受制於人,不能不順服曹操了!孫權聽了他的話,拒絕了曹操的要求,使曹操懷恨在心;這也是後來曹兵南下準備併吞東吳的原因之一。
但曹操絕沒有料到:周瑜竟以三萬精兵,對抗號稱三十萬的曹兵,在赤壁以一把火,燒得曹操只能退兵北返。因此,《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聽說周瑜死了:「權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後來,「權稱尊號(登基當皇帝),謂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他認為:若不是有周瑜,他成不了大業!
而曹操則曾說,荀彧是「孤之子房也!」三人在他們「主公」心中「份量」由此可知。
而就推薦賢能給主公,第一名是魏的荀彧;他薦賢無數,只一個郭嘉,就抵得上無數謀臣。曹操稱他:「孤之子房也」,並不誇大。
第二名是周瑜;《三國演義》把他形容成心狹量窄的人,完全是無中生有的胡說!而且,他跟諸葛亮也並沒有什麼直接的接觸。諸葛亮對劉備所說的「隆中對」那一套,他也對孫權說過!而且身體力行;他是征蜀中途病死的,可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他給孫權留下的「遺表」,其中不論文采、忠忱,絕不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只是沒有流傳而已!
至於孫夫人下嫁劉備的「美人計」,說穿了,就是「政治婚姻」。而事實上,劉備在東吳有如「贅婿」,對孫夫人的「敬畏」,幾乎是「低聲下氣」。這一點,從諸葛亮在法正擅權時,所說的那段話「進退狼跋」可知;這句話,是形容劉備有孫夫人在側,想向前,就會踩到下巴。要退後,又會踩到尾巴,簡直「進退失據」!也可以說,是畏妻如虎!算來「孫劉聯姻」佔便宜的是孫權;安了個棋子在劉備身邊,即使孫夫人不見得存心當東吳的「間諜」,劉備又如何能放心?可沒什麼「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
而且,就年齡推算,周瑜比諸葛亮大六歲;「赤壁之戰」時,諸葛亮二十八歲,周瑜已三十四歲!如果周瑜沒有在三十六歲時病死,或許「三國」的歷史就將改寫了。他「謀定而後動」:照他的計劃是:拿下益州,先攻張魯,後伐曹魏,也跟「赤壁之戰」一樣,是「胸有成竹」的!
周瑜的器量之大,在當代是人人稱譽,在「正史」上也是被一再稱道的!包括了劉備;但,他的稱道,其實目的在於「離間」孫權與周瑜的君臣關係,卻沒有達到目的;孫權、周瑜之間親如骨肉,彼此的信任,絕不是他可以離間得了的!對周瑜的雅量,最可信的稱譽,出於東吳的老將程普;史書記載:「程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下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周瑜也推薦了許多人才給孫權;魯肅、甘寧等東吳重臣,都是他推薦的。就一個魯肅,也已抵得無數人了。他薦賢時,常說「此人才過瑜十倍!」可知他的自信與雅量;唯有「才」能「識才」,也唯有對自己有自信的人,樂意薦才,而不擔心自己會被別人的光芒掩蓋!他臨終時,更推薦魯肅接他的位子。魯肅也不負他的推薦,而且的確也是個才量過人的;他非常欣賞呂蒙,以長官的身份「折節下交」。後來在呂蒙的策劃下,果然奪回了當初因他的建議出借,卻被劉備「有借無還」的荊州!
而諸葛亮,好像並沒有推薦過什麼才能過人的人給劉備;龐統,也是司馬徽推薦在先,魯肅推薦在後。他是自信?還是自負?由這一點看來,「心狹量窄,不能容人」的,恐怕是諸葛亮,而不是周瑜!
---------------------------------------
正氣歌,出師表,滿江紅詞
宗澤,轉戰開、德、曹州,皆有功。宗澤大奇之,曰:「爾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計。」因授以陣圖。飛曰:「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南宋高宗時,屢破金兵,以恢復為已任,不肯附和議。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和議成,秦檜以岳飛不死,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死時年三十九。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諡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改諡忠武。飛兼工詩、詞,自抒懷抱,惜傳作不多耳。
大家最為熟知的岳飛〈滿江紅〉一闋詞: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靖康恥】,指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陷中原,破汴京,次年,虜徽、欽二帝及后妃太子宗戚共三千餘人北去,囚於五國城不返之奇恥大辱也。
【莫等閒】,猶言勿輕易、勿隨便也。
【朝天闕】,天闕為皇帝所居,此言朝覲帝都也。
秦檜雖以瞞天過海之計,秘密以金牌召回岳飛,想把主戰最劇烈的將領除掉,但事機不密,激起了公憤,當大將韓世忠當面質問他,岳飛犯什麼罪時,秦檜卻說「莫須有…」,韓世忠立即拆穿,「莫須有何以服天下?」縱使最後秦檜不擇手段達到了目的,卻給當時以及後代罵為漢奸,人人喊打,連他的後代也說:「人間從此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浙江紹興城留有一石碑,刻的是宋高宗對岳飛戰功的大力褒揚,表面上看,後人都認定害死岳飛的兇手是秦檜,然而明代的史評家文衡山卻持不同見解,他在石碑後也刻了一首〈滿江紅〉,內容為:
「拂拭殘碑,諭飛敕,依稀堪讀。慨當時,倚飛何重,後來何酷!果是功成身會死,可憐事往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憐,風波獄。 豈不惜,中原蹙,豈不念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康王自怕中原復,嘆區區奸檜亦何能,逢君欲。」他指出了宋高宗不願父兄回國,怕影響自己帝位,而秦檜只不過是高宗借刀殺人的一個工具而已。
岳飛滿懷激憤至極之氣概,誓滅匈奴,滿腔熱血,何等豪情!何等志向!其忠憤憂患之情處處可見。岳飛另闋〈滿江紅〉詞,字裡行間亦充滿國破家亡之痛暨壯志難酬之悲慨: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壼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重續漢陽遊,騎黃鶴。」
因感慨當時秦檜與金人議和,憂患國難當前,岳飛作〈小重山〉一詞以表心事: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遶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寒蛩】即蟋蟀。
【悄悄】,憂愁貌。
【絃斷有誰聽】,烈子.湯問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水,曰:洋洋然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絕絃,以無知音者。」
本想藉瑤琴來訴說心事,無奈知音少,無人能知聽,有伯牙絕絃、知音難再逢之慨。這種憂國憂民的赤誠忠膽亦可見於南宋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年二十,舉進士,宋理宗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累官至右丞相,加少保,信國公。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兵敗,被執,至潮陽,見張弘範,弘範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傑,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在燕凡三年,元世祖知天祥終不屈,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願賜之一死足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年四十七,傳世有文山先生集。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國土淪陷山河殘破,有如被風拋散四處的柳絮;生命飄泊不定,就像被風雨吹打的浮萍般,家國動盪不安,然人人皆不免一死,如何能使生命的意義發揮到極致呢?
文天祥另一代表作〈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嚴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阜,雞栖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鼎鑊】ㄏㄨㄛˋ,古烹飪器,比喻酷刑,如刀鋸鼎鑊。
【闐】ㄑㄩˋ,寂靜。
【閟】ㄅㄧˋ,關閉。
【沴】ㄌㄧˋ,邪氣、惡氣。
【沮洳】ㄐㄩˋㄖㄨˊ,低濕的地。
此詩歌詠天地間的正氣,這股浩然正氣充塞於整個宇宙天地之間,不滅不破,萬古長存於世,即使環境再惡劣亦不為所動,「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古人的忠肝義膽事蹟長伴左右,生死早已置之腦後,不值一提,有道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歷史將靜靜地見證這悲壯的一頁。
宋代是個極為特殊的歷史朝代,尤其南宋多忠臣義士,因政治上之劇變,使士人一改文風,此時作品多抒國破家亡之痛,流離之苦,多慷慨悲壯之情。岳飛、文天祥兩人之境遇極其相似,一為奸人所陷,一為元人所俘,短短淺介,希望能引領讀者更進一步了解。
參考資料:唐宋詞選注 〈華正書局〉 張夢機/張子良編著
中國文學史(下冊) 〈台灣學生書局〉 葉慶炳著
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初篇續篇) 〈河畔出版社〉 呂自揚主編
————————————————————————————-
作者註:
一、文天祥〈正氣歌〉中「是氣所磅礡」之「礡」字,右偏旁之「蒪」字應作「薄」,但因中文輸入查無此字無法輸入,故以「礡」字代替。
二、文天祥〈正氣歌〉中「陰房闐鬼火」之「闐」字,中間之「真」字應作「臭」(上為自,下為大),但因中文輸入查無此字無法輸入,故以「闐」字代替「臭」。
-----------------------------------------------------
巫石吉:心誠則靈與浩然正氣
巫石吉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06-04-10 6:07 PM 標籤: 巫石吉, 文學, 正氣
中庸說道:「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心誠則靈,可謂一點不假,心誠不只靈驗,心想事也成。
每年在大甲鎮瀾宮媽祖進香回來,會到親戚家聚餐聊天,今年依如往常前往,用完餐後與四叔閒聊,聽到四叔說起一則大甲媽祖的故事,覺得異常親切感人,透過心中的一些印象,描述寫成一篇感懷啟發性的文章,希望沒有失去四叔故事中的精采深意。
每年媽祖進香時有所謂的「搶頭香」,原本也是極平常的一件事,但是有的人卻希望透過搶得頭香讓自己來年事業順心,賺錢使家人過好日子,其中有一個人非常有真誠熱誠,每年在搶頭香時都起得非常早,試圖拔得頭籌,西方諺語說過:「好開端必有好結果。」
可是,他試著每年搶頭香奪得第一位的願望,卻年年落空,無論他多早起來,衝到廟裡一看,很奇怪!已經有人捷足先登,搶在他之前搶得頭香,讓他扼腕不已,非常納悶不解,感到不可思議。心裡想,「是誰有這麼大的能耐,而且每次來都看不到搶得頭香的人!」
時間飛逝地來到搶頭香的時間,今年他決定不睡覺,熬夜守著廟裡,無論如何一定要搶得先機,果不其然,廟裡除了他以外,看不到有人像他起得這麼早,像他如此有熱誠心也誠的人,他想這次一定可以搶到頭香,等到廟大門一開,正當他要插下頭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唉!怎麼在香爐裡有一支香呢!他感到不可思疑,卻找不到答案。
後來他請教廟裡的管理人員,為何沒有人在場卻有人搶得頭香呢?廟裡的管理人員也感到疑惑!這件傳奇事件才慢慢宣揚開來,當時人們以非常神話般的傳聞在民間傳遍開來,不久,有位非常孝順父母的人出面說:「每年我都會祈求媽祖讓生病中的父母身體趕快恢復健康,讓我的內心已然搶得頭香。」每年此時定會很真心誠意的一大早起來膜拜,希望父母的身體快點好起來,已經連續好多年了,後來,父母親的病情果然好了很多,為了感激媽祖的靈驗,依然於每年搶頭香時,一大早起來雙手合十,真誠的感謝大甲媽祖的恩惠。
或許是這股真心真誠感動老天,也可能是媽祖顯靈,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可以應證我常說的一句話:「心誠則靈。」只有真誠的善念會穿透時空,與神靈相互感應,如果你問我這依據何種原理?我可以斬釘截鐵的的告訴你:「無解!」
曾國藩先賢說過一段話:「苦思專一,可與天通。」或許可以作為這件傳奇事件的思維吧!
自然界的諸多現象並非靠科學驗證就能尋求出答案,天地間自有一股浩然正氣,它超越時空,充塞在宇宙天地間,無所不在。孟子不是說過:「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文天祥的【正氣歌】亦談到:「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這當中可以詮釋一股瀰漫天地間的凜然正義之氣,一種超越當下的無形力量,宛如易經說的:「陰極陽生,陽極陰生。」可以藉由中庸的中和之道,推向「陰陽兩股清濁之氣,合而為一乃浩然正氣自生矣。」
浩然正氣不易產生,除了陰陽融合一氣外,尚須天地人三才合成一體,「以誠者,天之道也。」感動上蒼,精誠專一,可與天通,這股無形的正義凜然之氣於焉形成,匯聚成形而上的元氣清流,充塞在當下的時空中。
可見氣有清濁之分,此乃一般的陰陽氣的分別,真正的浩然之氣需要累積,需要凝聚,可遇而不可求,然而透過「心誠則靈」,這股氣在空間氣的流動中,會慢慢藉由量變產生質變,「浩然之氣」依然來源於自然界的氣的流動,只是人體內有一股磁場,當自己虔誠的發出善念善心,默默地付出心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股磁場也會產生磁化效應,正如心靈也會藉由心誠則靈產生靈化是同樣的道理。
由量變產生質變,不是一次就能產生所謂的凜然正氣,它必須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循環,透過不斷地「量變產生質變」的循環,氣的本質會更接近中性的成分,就是純然無私無瑕的氛圍,這股氣會影響當事者的思維言行,讓其展現一股不落俗套的中和正氣。
文天祥形容浩然正氣是:「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岳飛的【滿江紅】一詞:「怒髮衝冠,凭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字詞裡沒有任何一個氣字,但是浩然正氣充塞其間,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此乃真豪雄,真性情的凜烈萬古存。
岳飛感慨國難當前,只能忍氣吞聲,然而最後無法「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留下一生中永遠的遺憾,豈只是一個「遺憾」而已!突然間感覺到,岳飛的【滿江紅】或許是形成文天祥【正氣歌】的源頭活水,同樣是南宋時期的忠臣,忠臣本就喜歡追隨忠貞愛國的精神,就像歌德畢生的心血【浮士德】詩劇後,才蘊育出哲學大家尼采的「強力意志」、「超人」與「永恆輪迴」一樣,此乃英雄所見略同,輪迴循環不已,這股浩然正氣的精神會與宇宙同為一氣,跟隨宇宙同樣不朽。
你或許不太相信,但這些問題在我心裡已經醞釀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如果不是經過到大甲聽四叔一席話,還無法點出我內心積累二十年的疑惑,今天藉由自己思考,書寫出洋洋灑灑幾千字來,尚不足以詮釋我二十年來所思所感的心領神會,諸多事理需要渾然天成,匯成一股統一的思維,才能因緣際會地解開心中的疑惑。
別人是否明瞭我內心深處的涵意?那已經不重要了!古人之所以為古人,我之所以為我,讀者朋友之所以為讀者朋友,想必都有各自的見解,「智者不惑」,無須特別解釋什麼?也不用辯解什麼!誠如我說的:「讀書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寫文章亦然,浩然正氣亦復如此,「浩然正氣,千秋萬世;得失之間,寸心自知。」感應在可說可不說之間,靈遇在可辯可不辯之思維,此心唯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或許從鄭板橋的「難得糊塗」智慧箴言裡,或許能達到明心見性的疑難困惑吧!
杜甫曾在【古柏行】的詩裡談到:「古來材大難為用。」杜甫此詩是讚美孔明,說他文章未露世已驚,極讚美其才華的卓越超群。藉由一個傳奇故事的開端,引領我將思維航向數百年的南宋時期,也意外透過杜甫歌詠諸葛亮的詩中美句,將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岳飛的【滿江紅】與文天祥的【正氣歌】連成一氣,名為「貫穿時空--浩然正氣。」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昔人雖已沒,精神永常青;時空常流轉,千載有餘情。
-------------------------------------------------------
文天祥正氣歌並序
2015/08/01
古文觀止正氣歌並序 宋 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者也、作正氣歌一首。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在寒暑、百沴自闢易。
嗟哉沮如湯、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夜。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
正氣歌
朝代:宋代作者:文天祥
同類型的詩文:詠史懷古愛國
原文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譯文
譯文
我被囚禁在北國的都城,住在一間土屋內。土屋有八尺寬,大約四尋深。有一道單扇門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臟又矮,又濕又暗。碰到這夏天,各種氣味都匯聚在一起:雨水從四面流進來,甚至漂起床、幾,這時屋子里都是水氣;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陽光,蒸熏惡臭,這時屋子里都是土氣;突然天晴暴熱,四處的風道又被堵塞,這時屋子里都是日氣;有人在屋檐下燒柴火做飯,助長了炎熱的肆虐,這時屋子里都是火氣;倉庫里儲藏了很多腐爛的糧食,陣陣霉味逼人,這時屋子里都是霉爛的米氣;關在這里的人多,擁擠雜亂,到處散發著腥臊汗臭,這時屋子里都是人氣;又是糞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種各樣的惡臭一起散發,這時屋子里都是穢氣。這么多的氣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虛弱的身子在這樣壞的環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經兩年了,卻沒有什么病。這大概是因為有修養才會這樣吧。然而怎么知道這修養是什么呢?孟子說:“我善于培養我心中的浩然之氣。“它有七種氣,我有一種氣,用我的一種氣可以敵過那七種氣,我擔憂什么呢!況且博大剛正的,是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 (因此)寫成這首《正氣歌》。
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氣,它賦予萬物而變化為各種體形。
在下面就表現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現為日月辰星。
在人間被稱為浩然之氣,它充滿了天地和寰宇。
國運清明太平的時候,它呈現為祥和的氣氛和開明的朝廷。
時運艱危的時刻義士就會出現,他們的光輝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在齊國有舍命記史的太史簡,在晉國有堅持正義的董狐筆。
在秦朝有為民除暴的張良椎,在漢朝有赤膽忠心的蘇武節。
它還表現為寧死不降的嚴將軍的頭,表現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表現為張雎陽誓師殺敵而咬碎的齒,表現為顏常山仗義罵賊而被割的舌。
有時又表現為避亂遼東喜歡戴白帽的管寧,他那高潔的品格勝過了冰雪。
有時又表現為寫出《出師表》的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讓鬼神感泣。
有時表現為祖逖渡江北伐時的楫,激昂慷慨發誓要吞滅胡羯。
有時表現為段秀實痛擊奸人的笏,逆賊的頭顱頓時破裂。
這種浩然之氣充塞于宇宙乾坤,正義凜然不可侵犯而萬古長存。
當這種正氣直沖霄漢貫通日月之時,活著或死去根本用不著去談論!
大地靠著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著它才得以支撐。
三綱靠著它才能維持生命,道義靠著它才有了根本。
可嘆的是我遭遇了國難的時刻,實在是無力去安國殺賊。
穿著朝服卻成了階下囚,被人用驛車送到了窮北。
如受鼎鑊之刑對我來說就像喝糖水,為國捐軀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內閃著點點鬼火一片靜謐,春院里的門直到天黑都始終緊閉。
老牛和駿馬被關在一起共用一槽,鳳凰住在雞窩里像雞一樣飲食起居。
一旦受了風寒染上了疾病,那溝壑定會是我的葬身之地,
如果能這樣再經歷兩個寒暑,各種各樣的疾病就自當退避。
可嘆的是如此陰暗低濕的處所,競成了我安身立命的樂土住地。
這其中難道有什么奧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傷害我的身體。
因為我胸中一顆丹心永遠存在,功名富貴對于我如同天邊的浮云。
我心中的憂痛深廣無邊,請問蒼天何時才會有終極。
先賢們一個個已離我遠去,他們的榜樣已經銘記在我的心里。
屋檐下我沐著清風展開書來讀,古人的光輝將照耀我堅定地走下去。
注釋
予:我,一作余。北庭:指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
尋:古時八尺為一尋。
單扉:單扇門。
白間:窗戶。
污下:低下。
萃然:聚集的樣子。
雨潦:下雨形成的地上積水。
涂泥半朝:“朝”當作“潮”,意思是獄房墻上涂的泥有一半是潮濕的。
蒸漚歷瀾:熱氣蒸,積水漚,到處都雜亂不堪。瀾:瀾漫,雜亂。
乍晴:剛晴,初晴。
風道四塞:四面的風道都堵塞了。
薪爨(cuàn):燒柴做飯。
炎虐:炎熱的暴虐。
倉腐寄頓:倉庫里儲存的米谷腐爛了。
陳陳逼人:陳舊的糧食年年相加,霉爛的氣味使人難以忍受。陳陳:陳陳相因,《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駢肩雜遝(tà):肩挨肩,擁擠雜亂的樣子。
腥臊:魚肉發臭的氣味,此指囚徒身上發出的酸臭氣味。
圊溷(qīng hún):廁所。
毀尸:毀壞的尸體。
穢:骯臟。
疊是數氣:這些氣加在一起。
侵沴(lì):惡氣侵人。沴:惡氣。
鮮不為厲:很少有不生病的。厲:病。
孱弱:虛弱。
俯仰其間:生活在那里。
于茲:至今。
無恙:沒有生病。
是殆有養致然:這大概是因為會保養正氣才達到這樣的吧。殆:大概。有養:保有正氣。語本《孟子·公孫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致然:使然,造成這樣子。
然爾亦安知所養何哉:然而又怎么知道所保養的內容是什么呢?
孟子:名軻,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其弟子將孟子言行變成《孟子》一書,為儒家經典。
浩然之氣:純正博大而又剛強之氣。見《孟子·公孫丑》。
吾何患焉:我還怕什么呢。中國古代的許多思想家都認為浩然正氣對于人身有無所不能的巨大力量。
“天地有正氣”兩句:天地之間充滿正氣,它賦予各種事物以不同形態。這類觀點明顯有唯心色彩,但作者主要用以強調人的節操。雜然:紛繁,多樣。
“下則為河岳”兩句:是說地上的山岳河流,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正氣形成的。
“于人曰浩然”兩句:賦予人的正氣叫浩然之氣,它充滿天地之間。沛乎:旺盛的樣子。蒼冥:天地之間。
皇路:國運,國家的局勢。清夷:清平,太平。
吐:表露。
見:同“現”,表現,顯露。
垂丹青:見于畫冊,傳之后世。垂:留存,流傳。丹青:圖畫,古代帝王常把有功之臣的肖像和事跡叫畫工畫出來。
太史:史官。簡:古代用以寫字的竹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把國君殺了,齊國的太史在史冊中寫道“崔杼弒其君”。崔杼怒,把太史殺了。太史的兩個弟弟繼續寫,都被殺,第三個弟弟仍這樣寫,崔杼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寫在史冊中。
在晉董狐筆:出自《左傳·宣公二年》載,春秋時,晉靈公被趙穿殺死,晉大夫趙盾沒有處置趙穿,太史董狐在史冊上寫道:“趙盾弒其君。”孔子稱贊這樣寫是“良史”筆法。
張良椎:《史記·留侯傳》載,張良祖上五代人都做韓國的丞相,韓國被秦始皇滅掉后,他一心要替韓國報仇,找到一個大力士,持一百二十斤的大椎,在博浪沙(今河南省新鄉縣南)伏擊出巡的秦始皇,未擊中。后來張良輔佐劉邦建立漢朝,封留侯。
蘇武節:《漢書·李廣蘇建傳》載,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匈奴人要他投降,他堅決拒絕,被流放到北海(今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邊牧羊。為了表示對祖國的忠誠,他一天到晚拿著從漢朝帶去的符節,牧羊十九年,始終賢貞不屈,后來終于回到漢朝。
嚴將軍:《三國志·蜀志·張飛傳》載,嚴顏在劉璋手下做將軍,鎮守巴郡,被張飛捉住,要他投降,他回答說:“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張飛見其威武不屈,把他釋放了。
嵇侍中:嵇紹,嵇康之子,晉惠帝時做侍中(官名)。《晉書·嵇紹傳》載,晉惠帝永興元年(304),皇室內亂,惠帝的侍衛都被打垮了,嵇紹用自己的身體遮住惠帝,被殺死,血濺到惠帝的衣服上。戰爭結束后,有人要洗去惠帝衣服上的血,惠帝說:“此嵇侍中血,勿去!”
張睢陽:即唐朝的張巡。《舊唐書·張巡傳》載,安祿山叛亂,張巡固守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每次上陣督戰,大聲呼喊,牙齒都咬碎了。城破被俘,拒不投降,敵將問他:“聞君每戰,皆目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張巡回答說:“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敵將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
顏常山:即唐朝的顏杲卿,任常山太守。《新唐書·顏杲卿傳》載,安祿山叛亂時,他起兵討伐,后城破被俘,當面大罵安祿山,被鉤斷舌頭,仍不屈,被殺死。
遼東帽:東漢末年的管寧有高節,是在野的名士,避亂居遼東(今遼寧省遼陽市),一再拒絕朝廷的征召,他常戴一頂黑色帽子,安貧講學,名聞于世。
清操厲冰雪:是說管寧嚴格奉守清廉的節操,凜如冰雪。厲:嚴肅,嚴厲。
出師表:諸葛亮出師伐魏之前,上表給蜀漢后主劉禪,表明白己為統一事業奮斗到底的決心。表文中有“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的名言。
鬼神泣壯烈:鬼神也被諸葛亮的壯烈精神感動得流淚。
渡江楫:東晉愛國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長江時,敲著船槳發誓北定中原,后來終于收復黃河以南失地。楫:船槳。
胡羯: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過去史書上曾稱匈奴、鮮卑、羯、氐、羌為五胡。這句是形容祖逖的豪壯氣概。
擊賊笏:唐德宗時,朱泚謀反,召段秀實議事,段秀實不肯同流合污,以笏猛擊朱泚的頭,大罵:“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豈從汝反耶?”笏: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所持的手板。
逆豎:叛亂的賊子,指朱眥。
是氣:這種“浩然之氣”。磅礴:充塞。
凜烈:莊嚴、令人敬畏的樣子。
“當其貫日月”兩句:當正氣激昂起來直沖日月的時候,個人的生死還有什么值得計較的。
“地維賴以立”兩句:是說地和天都依靠正氣支撐著。地維:古代人認為地是方的,四角有四根支柱撐著。天柱:古代傳說,昆侖山有銅柱,高人云天,稱為天柱,又說天有人山為柱。
三綱實系命:是說三綱實際系命于正氣,即靠正氣支撐著。
道義為之根:道義以正氣為根本。
嗟:感嘆詞。遘:遭逢,遇到。陽九:即百六陽九,古人用以指災難年頭,此指國勢的危亡。
隸也實無力:是說我實在無力改變這種危亡的國勢。隸:地位低的官吏,此為作者謙稱。
楚囚纓其冠:《左傳·成公九年》載,春秋時被俘往晉國的楚國俘虜鐘儀戴著一種楚國帽子,表示不忘祖國,被拘囚著,晉侯問是什么人,旁邊人回答說是“楚囚”。這里作者是說,自己被拘囚著,把從江南戴來的帽子的帶系緊,表示雖為囚徒仍不忘宋朝。
傳車:官辦交通站的車輛。窮北:極遠的北方。
鼎鑊甘如飴:身受鼎鑊那樣的酷刑,也感到像吃糖一樣甜,表示不怕犧牲。鼎鑊:大鍋。古代一種酷刑,把人放在鼎鑊里活活煮死。
陰房闃鬼火:囚室陰暗寂靜,只有鬼火出沒。杜甫《玉華宮》詩:“陰房鬼火青。”陰房:見不到陽光的居處,此指囚房。闃:幽暗、寂靜。
春院閟天黑:雖在春天里,院門關得緊緊的,照樣是一片漆黑。杜甫《大云寺贊公房》詩:“天黑閟春院。”閟(bì):關閉。
“牛驥同一皂”兩句:牛和駿馬同槽,雞和鳳凰共處,比喻賢愚不分,杰出的人和平庸的人都關在一起。驥:良馬。皂:馬槽。雞棲:雞窩。
一朝蒙霧露:一旦受霧露風寒所侵。蒙:受。
分作溝中瘠:料到自己一定成為溝中的枯骨。分:料,估量。溝中瘠:棄于溝中的枯骨。《說苑》:“死則不免為溝中之瘠。”
如此再寒暑:在這種環境里過了兩年了。
百沴自辟易:各種致病的惡氣都自行退避了。這是說沒有生病。
沮洳場:低下陰濕的地方。
“豈有他繆巧”兩句:哪有什么妙法奇術,使得寒暑都不能傷害自己?繆(miù)巧:智謀,機巧。賊:害。
顧此耿耿在:只因心中充滿正氣。顧:但,表示意思有轉折的連接詞。此:指正氣。耿耿:光明貌。
仰視浮云白:對富貴不屑一顧,視若浮云。《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悠悠我心悲”兩句:我心中亡國之痛的憂思,像蒼天一樣,哪有盡頭。曷:何,哪。極:盡頭。
哲人日以遠:古代的圣賢一天比一天遠了。哲人:賢明杰出的人物,指上面列舉的古人。
典型:榜樣,模范。夙昔:從前,討去。
風檐展書讀:在臨風的廊檐下展開史冊閱讀。
古道照顏色:古代傳統的美德,閃耀在面前。
參考資料:
1、 余建忠 .中國古代名詩詞譯賞 .昆明市 :云南大學出版社 ,2011年 :410-416頁 .
2、 廖超慧 .大學語文 .武漢市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8年 :106-110頁 .
賞析
《正氣歌》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兵敗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獄中三年,受盡各種威逼利誘,但始終堅貞不屈。1281年夏,在濕熱、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寫下了與《過零丁洋》一樣名垂千古的《正氣歌》。他在自序中說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瀾,時 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沓,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于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該詩慷慨激昂,充分表現了文天祥的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絕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誘之后,文天祥在刑場向南拜祭,從容就義。其絕命辭寫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氣歌》系寫作于北京(元大都),鮮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關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現有前后兩進院落,前院東墻上嵌有詩碑,鐫刻著文天祥當年在這里寫作的著名詩篇《正氣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棗樹,就是相傳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樹”。
文天祥,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縣)人,1236年生于詩書之家,1256年21歲時赴南宋國都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應試,得中狀元。1259年,文天祥為父守孝三年期滿,正式步入仕途時,南宋已面臨蒙古大軍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憂心如焚的文天祥上書朝廷,揭露奸臣誤國劣跡,并提議“建立方鎮、各守一方”,即軍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責任制,但是“書奏、不報”,不被理睬。耿直憂國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終遭壓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國。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顏率軍20萬再次侵宋。南宋雖然有兵70余萬,但主幼臣奸,一觸即潰。文天祥捐出家產,籌餉募集民兵5萬進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撓,解除兵權。
1276年陰歷正月十八日,伯顏元軍進抵距臨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陳宜中畏敵逃遁。正月十九日,時任臨安知府的文天祥臨危受命,被朝廷授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議降。掌權的太皇太后謝氏授意如能談成,可以讓小皇帝向忽必烈稱侄子,實在不行,稱孫子也答應。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見伯顏,說自己只議和,不議降,并要求元軍先撤兵,后談判。伯顏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謝氏率南宋君臣舉國投降。
1276年陰歷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出發前往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鎮江停留時,文天祥與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設計逃脫,歷盡艱險經儀征、揚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歸南宋故土。在長江口繞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時,文天祥在船上寫下了赤誠感人的詩篇《揚子江》:“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經過兩個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終于回到浙江溫州。此后,不肯降元的官員們擁立已經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為帝,建立了茍延殘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軍獨撐殘局,終于寡不敵眾,于1279年陰歷十二月二十日在廣東海豐的五坡嶺兵敗,再次被俘。
元軍押著文天祥,走海路經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進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海域)。文天祥在敵船中寫下了《過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詩。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1279年陰歷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達大都,安置在館驛。元世祖忽必烈很贊賞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來勸誘,文天祥不為所動,嚴詞拒絕,后于十月初五日被關進兵馬司牢房(在今府學胡同)。
文天祥在關押三年期間,書寫了幾百篇詩詞文章,以抒發愛國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氣、腐氣、穢氣等七氣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揮毫,在牢中寫就了千古流傳、擲地有聲的鏗鏘之作《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唯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偵知有人聯絡數千人,要起兵反元,營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親自提審,作最后的勸降,并許諾授予丞相官職。文天祥告訴忽必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慷慨就義,終年48歲。文天祥在刑場寫下了絕筆詩:
昔年單舸走維揚,萬死逃生輔宋皇。
天地不容興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
神歸嵩岳風雷變,氣哇煙云草樹荒。
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載混氈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龍馭兩宮崖嶺月,貔貅萬灶海門秋。
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休。
惟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云愁。
-------------------------------------------------------
【正氣歌】文天祥 原文翻譯
21, Apr 2007 01:52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闢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譯文】
*并序譯 文*
我被囚禁在大都,關在一間土牢裏,這土牢有寬八尺,深約三丈二尺,獨扇門又低又小,窗戶又短又窄,地勢低窪而黑暗。在這炎炎夏日,各種氣味聚集在一起:雨水從四面流匯到這裏,床舖和桌子都浮了起來,這就是水氣;大雨後滿室泥濘,大半天中都是水泡蒸發流動著,這就是土氣;天氣忽然轉晴而燦熱起來,通風口四面堵塞,這就是日氣;在屋檐下升火燒飯,使室內更加炎熱,這就是火氣;寄存在倉庫內的米糧腐爛了,臭氣四溢,陣陣逼人,這就是米氣;囚犯肩並肩的擠著,發出腥臊般的惡臭,這就是人氣;有時從廁所、死屍、爛鼠等飄來各種惡臭,這就是穢氣。這幾種氣味加起來,遇到它的人很少不會病倒的。而身體衰弱的我,生活在這裏,到現在已經二年了,很僥倖的沒有生病,這大概是有修養的功夫才能如此吧: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修養的是什麼?大概就是孟子所說的:「我善於培養我盛大的正氣。」這土牢中有七種惡氣,我的浩然正氣只有一種,用我這股正氣抵抗那七種惡氣,我還怕什麼呢!何況浩然之氣是天地間的正氣啊!於是作正氣歌一首。
*正氣歌譯 文*
天地間存在著一股正氣,紛雜地散佈在各種形體:在地面上的就是江河和山嶽的英氣,在天上的就是太陽和星辰的光輝,在人身上的就是浩然正氣,它盛大地充滿在天地間。當清明太平的時候,為臣下的含蘊著和順之氣,效力於盛明的朝廷;一旦時局艱難,忠臣的節義才會表現出來,一一留在史冊之上:
在齊國有太史記載崔抒弒君的簡冊,在晉國有董狐記載趙盾弒君的文字,在秦朝有張良狙擊始皇的鐵椎,在漢朝有蘇武出使匈奴所持的旄節;有寧可斷頭的嚴將軍,有血濺帝衣的嵇侍中,有被賊剔齒的張睢陽,有罵賊割舌的顏常山;或是早帽布衣隱居遼東的管寧,他清白的節操,比冰雪還要堅貞皎潔;或是寫出師表的諸葛亮,連鬼神都感泣他壯烈的節搽;或是渡江擊漿的祖逖,激昂憤概誓吞胡羯;或是奪笏擊賊的段秀實,使叛逆的小子頭破血流。
這種廣大充塞的浩然正氣,嚴肅壯烈地永存宇宙之間。當它貫通日月時,個人的生死又那裡值得計較呢?大地的綱維依靠著它才能永久而不斷,天柱有了它,才能顯得它的崇高,人類君臣,父子,夫婦的綱常有了它,才能維繫而不墜,而道義則是正氣的根源。
可嘆的是我遭遇到窮厄的時運,現在國家滅亡了,實在也是我這做臣子的沒有為國家竭盡心力啊!倉促之間成了俘虜,用驛車押送到極北的大都。如果敵人要我受鼎鑊烹煮的酷刑,我也會把它當做像喝糖漿一樣約甘美。我祇求痛快的一死卻不能啊!在陰暗寂靜的囚房裡,處處閃著鬼火;即使在春天,院門深閉,白晝一如黑夜。把我和一般囚犯關在一起,就好比千里馬與牛同槽共食、雞與鳳凰同住同吃一般。一旦罹患疾病,自料將死棄溝壑,而成枯瘠的屍骸。像這樣經過了兩年,各種惡氣自然退避。可悲呀!這塊低溼的地方,竟然成為我的極樂世界:難道我有其他巧妙的方法?使得陰陽寒暑沴惡之氣不能為害我。只不過此心光明,永存不變,視富貴如浮雲罷了。無盡的憂思,何時能了!古人雖已遠去,但其模範事蹟永留人間。在風涼的屋簷下翻閱古聖賢書,前哲的道義風範,如在眼前,光芒映照著我的顏面。
------------------------------------------
正氣歌
作者:文天祥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簷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係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滿江紅
作者: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獄中題壁
作者: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崑崙。
---------------------------------------------
岳珂
岳珂,字肅之,號亦齋,倦翁,東几,岳飛之孫。淳熙十年(1183)生,端平元年(1234)卒,年五十二。歷管內勸農使,知嘉興。嘉定十五年,朝奉郎,守軍器監,淮東總領 。寶慶二年,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有《棠湖詩稿》,《愧剡錄》,《桯史》,《金佗粹編》。
《全宋詞》唐圭璋編全宋詞存其詞八首,今錄其一。《》
滿江紅
小院深深,悄鎮日,陰晴無據。春未足,閨愁難寄,琴心誰與。曲徑穿花尋蛺蝶,虛欄傍日教鸚鵡。笑十三,楊柳女兒腰,東風舞。 雲外月,風前絮。情與恨,長如許。想綺窗今夜,為誰凝竚。洛浦夢回留珮客,秦樓聲斷吹簫侶。正黃昏時侯杏花寒,廉纖雨。
(見《陽春白雪》卷四)
滿江紅
小院深深,悄鎮日,陰晴無據。春未足,閨愁難寄,琴心誰與。曲徑穿花尋蛺蝶,虛欄傍日教鸚鵡。笑十三,楊柳女兒腰,東風舞。 雲外月,風前絮。情與恨,長如許。想綺窗今夜,為誰凝竚。洛浦夢回留珮客,秦樓聲斷吹簫侶。正黃昏時侯杏花寒,廉纖雨。(見《陽春白雪》卷四)
-------------------------------------
文天祥 (1236 - 1282),別號文山,宋代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對元蒙侵略軍進行了頑強抵抗。公元1278年兵敗被俘,被押送燕京,在監牢裏住了三年,元人屢勸降,都被他堅决拒絕 ,1282年被殺害。
王清惠,南宋末年被選入宮為昭儀(女官名)。宋亡,被金人俘往燕京(今北京),後作女道士。她寫了"滿江紅"太液芙蓉..........一首。是她被俘北去時題在驛館牆上的。上片回憶過去在宮內的幸福,下片寫對祖國的依戀,以及被俘後在亂離中的辛苦,最後耽心不知自己是否能不受元人侮辱。
以下兩首《滿江紅》,第一首是文天祥不滿王清惠那首"問姮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的詞,文天祥讀到這兩句說"夫人於此欠商量矣",是不滿她有偷生的念頭 ,而代她重作這首(試問琵琶..........),又和了王清惠一首(燕子樓中..........)。
滿江紅 代王昭儀
試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色。最苦是姚黃一朵,移根仙闕。王母歡闌瑤宴罷,仙人淚滿金盤側。聽行宮,半夜雨淋鈴,聲聲歇。 彩雲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回首昭陽辭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算妾身,不願似天家,金甌缺。
琵琶,用王昭君嫁匈奴單于和親,馬上琵琶作樂,以慰道路之思一事 。
姚黃,宋代洛陽牡丹,有姚黃魏紫之稱。姚家產的黃色,魏家黃色,都是有名品種。
仙闕指皇宮,姚黃魏紫移根到別處。以上比喻一群被擄北去的后妃宮女。
王母句,指瑤池歡宴的快樂時光已經過去了。
仙人淚句 ,漢建章宮前有銅人,手中托着盛露盤,稱為捧露仙人,魏明帝時,要把銅人搬到洛陽去,纔拆下來,銅人眼中都流淚。後來用這典故,代表亡國之痛。
半夜兩句,唐玄宗入蜀經斜谷,雨中聞鈴聲,作雨淋鈴。這裏指被擄北去時旅途中的痛苦心情。
銅駝,晉索靖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前的銅駝歎曰:"就要看見你埋在荊棘裏",後人用作亡國的象徵 。
嚼穿齦血,喻怨恨之甚。
昭陽,漢代宮名,落日,比故國。
銅雀句,銅雀臺,曹操所造。
天家,指皇朝。
金甌缺,喻國破,南史朱異傳: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滿江紅 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臺滅。人間事,何堪說。向南陽阡上,滿襟清血。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笑樂昌句,陳亡後,徐德言和他的妻子樂昌公主分別,破鏡各持一半,約定將來如果能夠再會見,以合鏡為信,後世夫婦生離又復重合 ,謂破鏡重圓。
念奴嬌 驛中別友人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裏,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說。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不放扁舟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髮。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恨東風句 ,喻天意不助英雄。
英物,傑出人物,晉溫嶠見桓溫於孩時,聽其啼聲,曰:"真英物也"。
銅雀臺,曹操所造。杜牧(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意思說周瑜如不能得到東風的幫助,就不能戰勝曹操,二喬可能做了俘虜。這裏指后妃被金人俘去。
金人,就是銅人,見上注。
劍氣斗牛,指愛國精神的昂揚。晉張華見到北斗,牽牛之間,常有紫氣,去問懂得天文的雷煥。雷煥說:"這是寶劍的精氣上冲。按方位看 ,劍應在豐城。張華設法讓雷煥去做豐城縣令。結果在縣獄基下,得到雙劍。
那信二句,文天祥奉使元營,被拘,逃回南方,經歷種種艱危,所以說江海餘生,南行萬里。
鷗盟: 黃庭堅(登快閣)詩:"此心我與白鷗盟",這裏指所別的友人。
濤生雲滅,指局勢變化。
睨,斜視。
吞嬴,氣吞秦始皇。 又諸葛亮死,司馬懿來追,亮遺言教姜維設計嚇跑司馬懿。 上句作者自謂在皋亭山不屈於元將伯顏,下句言誓死抗敵。
伴人兩句,說自己生前死後的種種心事,因之不能成寐。今別友人,剩下的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了。
這詞是作者祥興二年(1279)過建康(南京)時別鄧剡之作。時兩人同被俘到建康,作者囚驛中,剡以病寓天慶觀就醫,留不行。《文文山集》有(集杜詩懷鄧禮部序),云剡"與余俱出嶺 ,別於建康",此友人是剡無疑。(或說這詞是鄧剡所作,誤入文天祥集裏,但這詞的豪邁風格與鄧剡的作品不一樣)。
正氣歌
正氣歌並序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 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 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 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 ,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 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 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闢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太史簡: 春秋時齊國 大夫崔杼,把國君齊莊公殺了。齊太史立即把這件事如實地寫下來"崔杼弒其君",崔杼把這個正直不阿的太史殺了。太史(國家記載史事的官)的兩個弟弟繼續這樣寫 ,也被殺。最後太史的另外一個弟弟,還是這樣寫,崔杼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寫下來。 簡,竹簡,古時無紙以簡代。
董狐筆: 春秋時晉國史官。晉靈公夷皋要殺掉大夫趙盾,趙盾出奔。後來趙穿殺了靈公,趙盾才回來。於是董狐這樣寫道"趙盾弒其君"。董狐這樣寫,是因為趙盾起初怕殺而逃亡 ,可是又沒有逃出國境。而且他既為正卿,又沒辦趙趙穿的罪,應該負擔這個責任。忠於史官職責的董狐,不為威武所屈。
張良椎: 張良,祖先是戰國時韓國人,五代作韓相。秦滅韓後,張良設法報仇。後來找到個大力士,做了一個一百二十斤大鐵椎,在秦始皇經過博浪沙時,擲下伏擊秦始皇,不幸未能成功,改名換性 ,隱藏起來。
蘇武節: 節,古代使臣證明身份之物。 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單于威脅迫他投降,他拒絕。於是匈奴把他流放到北海(今蘇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蘇武為表對祖國忠誠,一天到晚拿著從漢朝帶去的節,後來連節旄都落光了 。蘇武被留在匈奴十九年才回到漢朝。
嚴將軍頭: 嚴顏,劉璋教嚴顏守巴郡,被張飛抓住,不肯投降。他說:"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 神色不變,張飛見他威武不屈,把他釋放了。
嵇侍中血: 侍中,官名。晉惠帝永興元年,皇室內部發生戰爭,保衛皇帝的侍衛都被打垮,衹有嵇紹用身體擋住惠帝,因而被殺在惠帝身邊,血濺到惠帝衣服上,戰事結束後,左右的人要把那件衣服洗凈 ,惠帝說:"那上面有嵇侍中的血,不要洗"。
張睢陽齒: 張睢陽,即張巡。 唐朝時,安祿山造反,圍困了睢陽城。張巡死守數月,每次上陣督戰 ,大聲喊叫,牙齒都咬碎了。城破被俘,慷慨犧牲。
顏常山舌: 顏常山,即顏杲卿,唐代人,曾受安祿山提拔造常山太守。安祿山造反,他起兵討伐。安祿山派人攻常山,攻陷,顏被俘。安祿山問他,我提拔你造太守,現在為何反而背叛我。顏杲卿說:"我是為國討賊 ,難道反而跟你一齊造反嗎?"。最後被安祿山割斷他的舌頭,施以酷刑而死。
遼東帽: 三國時魏人管寧,學問道德都很好,是當時在野名士,平常喜歡戴一頂白帽子。因不肯和黑暗勢力妥協,避亂遼東。
出師表: 諸葛亮伐魏之前,給蜀漢後主劉禪寫上過兩道出兵的奏章。(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陳辭慷慨壯烈,表示了他對漢室的忠誠。
渡江楫: 晉元帝時,祖逖為豫章刺史,渡江擊楫,指著大江發誓說:"如果不能平定中原,決不再過這條江",終於收復了黃河以北的土地。楫,就是船槳。
擊賊笏: 笏,手板,從前大臣拿在手上的記事工具。唐德宗建宗年間,朱泚謀反,朝庭派段秀實去和朱泚周旋。兩人議論間,段不值朱所為,用象笏猛擊朱頭部,唾面大罵,因此遇害。
磅礡 - 充滿,
凛烈 - 莊嚴樣子 。 此四句意為充滿這股正氣的人,其莊嚴存於千古萬代。當這股正氣激發起來直冲日月的時候,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
地維: 古代人認為地的四角是依賴四根支柱(地維)支撑。
天柱: 古代神話,崑崙山上有一根銅柱,周圍有三千里,一直高聳到天上,叫做天柱。 這兩句意為天和地都是依靠這股正氣支撑的。
三綱: 從前社會規定的三種權力。君為臣綱,父為子網,夫為婦綱。這兩句說正氣也是真理和道德的根本。
遘: 遇到。
陽九: 不吉利的時刻。 全句說我遇到了惡運。
隸: 所統率的部下。
楚囚: 戰俘的意思,這裏說被敵軍俘虜了。
傳車: 驛車,古代官辦運輸機構的車輛。
窮北: 極北的地方,這裏指燕京。
鼎鑊: 古代最殘酷的刑法,把人放在大鑊裏活活燒死。 飴: 糖漿。全句意為,即使把我施行鼎鑊刑法,我也甘願的。
陰房 - 指牢獄。
闃 - 陰暗。
閟 - 關閉。
牛,喻平凡的人。
驥,喻傑出的人。
皁,馬槽。全句意為平凡和傑出的人混雜在一起。
雞棲 - 雞窩
鳳凰 - 喻自己 這句是自己被囚在牢獄裏。
分 - 估量
瘠 - 枯骨 這兩句意為,有朝一日為霧露所侵病死了,估量定會被棄骨於溝壑之中。
再寒暑 - 過兩年
百沴 - 各種病菌。
辟易 - 退避。 這兩句說,不切惡毒疫氣都不敢來犯。
沮洳場 - 低下陰濕的地方。
繆巧 - 機巧,竅門。
陰陽不能賊,陰陽寒熱都不能侵犯。
顧此兩句: 只因為我的心光明正大,像晴空裏的白雲。
曷有極: 那有盡頭。
哲人指上述的傑出人物,雖日漸遠離我們,但他們過往的美德典範猶在我們心中。
風簷 - 這裏指在牢獄風中裏的簷廊下,翻閱這些富有美好德行的前人事迹,他們的光輝在我面前照耀著。
這是一首筆墨淋漓,感情強烈,充分反映出這位民族英雄的性格和意志的好詩,令人讀了都會受到深切的感動。
文天祥被俘後在囚禁的三年中,受盡威迫折磨,但他堅定自己的正確道路和信念。這首正氣歌是他在監牢裏做的。開頭十句,說明天地間的山河日月都是正氣的體現。對人來說,具有這股正氣是很必要的 。接著十六句,列舉了歷史上生當亂世的英雄人物,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信念,作出轟烈的事迹。接下去八句,說正氣是人類最崇高的道德,不論古今,不論生死 ,都不能少了它。
後一段主要是叙述自己的牢獄生活,由於得到正氣的支持,因此能夠承受一切肉體上的痛苦,抵抗疾病侵染,禁得住考驗。他指出這力量是從那些具有正氣的先輩哲人那裏吸取來的 ,這些光輝的榜樣一直照耀著他。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起一經 - 依靠精通一種經書,通過考試,出來做官。
干戈寥落 - 荒涼的戰爭環境,四周星 - 四年。 地球十二月繞太陽一周,故稱周星。文天祥於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帝昺祥興元年被俘,正是四年。
惶恐灘 - 江西省贛縣城北章水,貢水合流到萬安縣界,有十八灘,惶恐灘是其中之一,急流險惡。公元1277年,文天祥被元軍打敗,曾由惶恐灘一帶退到福建汀州。
零丁洋 - 在廣東省中山縣南。
汗青 - 史冊。 全句意為,留下忠貞事迹,永遠留在史冊上光輝照耀。
公元1278年,文天祥戰敗被俘,元軍迫他隨船去追擊在厓山的宋帝昺。元軍的都元帥漢奸張弘範強迫文天祥招降宋朝在海上堅持抵抗的張世傑,作者就拿這詩給他看。張弘範看到文天祥態度這樣堅決,就只好罷休了。
王清惠 滿江紅 原詞 :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馨妃后裏,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客舘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問姮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
太液,是漢代宮苑裏的池名,說明自己是皇宮裏的女官。春風雨露,比喻君恩。暈潮蓮臉,形容羞紅得意的臉孔,以喻得到君王寵幸 。 由"忽一聲"句起,時勢急轉,頓時風流雲散。 山河百二,說山河之險。(史記 - 高祖紀): "秦形勝之國,帶山河之險,懸隔二千里,持戟百萬 ,秦得百二焉。" 意思說即使諸候有百萬持戟的軍隊,秦國因有山河之險,只要百分之二,即二萬軍隊,就可以抵擋了。 另一說,關中兵百萬,足當二百萬人。問姮娥兩句,是希望自己不致被逼迫,她可以和月亮一同存在。文天祥讀到這兩句說"夫人於此欠商量矣",是不滿她有偷生的念頭 。
韓世忠
韓世忠(1089 - 1151) 宋名將,抗西夏,遼,金均有戰功,反對和議。 於黄天盪設伏邀擊金兵,其妻梁紅玉親自擂鼓,傳為千古佳話。岳飛陷獄,韓世忠奔走相救,更怒斥秦檜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後因而自請解職 ,退隱謝客,絕口不言兵。
滿江紅
萬里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道,秦宮漢帳,瑤臺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弓日掛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難消歇。 龍虎嘯,風雲泣。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𦍑笛管,鸞輿步老遼陽月。把唾壺敲碎,問蟾蜍,圓何缺。
-----------------------------------
忠臣世士篇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21日, 2001
詩詞賞析–忠臣世士篇
小時候最愛聽那些忠良賢臣、民族英雄那些可歌可泣的義行故事,提到忠臣志士,第一個想到的人物首推岳飛:
岳飛(1103-1141年)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世力農。父和,能節食以濟饑者。飛少負氣節,沈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應募,旋隸留守宗澤,轉戰開、德、曹州,皆有功。宗澤大奇之,曰:「爾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計。」因授以陣圖。飛曰:「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南宋高宗時,屢破金兵,以恢復為已任,不肯附和議。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和議成,秦檜以岳飛不死,己必及禍,故力謀殺之。死時年三十九。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諡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改諡忠武。飛兼工詩、詞,自抒懷抱,惜傳作不多耳。
大家最為熟知的岳飛〈滿江紅〉一闋詞: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靖康恥】,指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陷中原,破汴京,次年,虜徽、欽二帝及后妃太子宗戚共三千餘人北去,囚於五國城不返之奇恥大辱也。
【莫等閒】,猶言勿輕易、勿隨便也。
【朝天闕】,天闕為皇帝所居,此言朝覲帝都也。
秦檜雖以瞞天過海之計,秘密以金牌召回岳飛,想把主戰最劇烈的將領除掉,但事機不密,激起了公憤,當大將韓世忠當面質問他,岳飛犯什麼罪時,秦檜卻說「莫須有…」,韓世忠立即拆穿,「莫須有何以服天下?」縱使最後秦檜不擇手段達到了目的,卻給當時以及後代罵為漢奸,人人喊打,連他的後代也說:「人間從此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浙江紹興城留有一石碑,刻的是宋高宗對岳飛戰功的大力褒揚,表面上看,後人都認定害死岳飛的兇手是秦檜,然而明代的史評家文衡山卻持不同見解,他在石碑後也刻了一首〈滿江紅〉,內容為:
「拂拭殘碑,諭飛敕,依稀堪讀。慨當時,倚飛何重,後來何酷!果是功成身會死,可憐事往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憐,風波獄。 豈不惜,中原蹙,豈不念徽欽辱。但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康王自怕中原復,嘆區區奸檜亦何能,逢君欲。」他指出了宋高宗不願父兄回國,怕影響自己帝位,而秦檜只不過是高宗借刀殺人的一個工具而已。
岳飛滿懷激憤至極之氣概,誓滅匈奴,滿腔熱血,何等豪情!何等志向!其忠憤憂患之情處處可見。岳飛另闋〈滿江紅〉詞,字裡行間亦充滿國破家亡之痛暨壯志難酬之悲慨: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壼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重續漢陽遊,騎黃鶴。」
因感慨當時秦檜與金人議和,憂患國難當前,岳飛作〈小重山〉一詞以表心事: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遶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寒蛩】即蟋蟀。
【悄悄】,憂愁貌。
【絃斷有誰聽】,烈子.湯問篇:「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水,曰:洋洋然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絕絃,以無知音者。」
本想藉瑤琴來訴說心事,無奈知音少,無人能知聽,有伯牙絕絃、知音難再逢之慨。這種憂國憂民的赤誠忠膽亦可見於南宋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年二十,舉進士,宋理宗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鑑,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累官至右丞相,加少保,信國公。奉兩孱王,崎嶇嶺海,以圖興復。兵敗,被執,至潮陽,見張弘範,弘範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傑,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在燕凡三年,元世祖知天祥終不屈,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願賜之一死足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拜而死。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年四十七,傳世有文山先生集。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國土淪陷山河殘破,有如被風拋散四處的柳絮;生命飄泊不定,就像被風雨吹打的浮萍般,家國動盪不安,然人人皆不免一死,如何能使生命的意義發揮到極致呢?
文天祥另一代表作〈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嚴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阜,雞栖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鼎鑊】ㄏㄨㄛˋ,古烹飪器,比喻酷刑,如刀鋸鼎鑊。
【闐】ㄑㄩˋ,寂靜。
【閟】ㄅㄧˋ,關閉。
【沴】ㄌㄧˋ,邪氣、惡氣。
【沮洳】ㄐㄩˋㄖㄨˊ,低濕的地。
此詩歌詠天地間的正氣,這股浩然正氣充塞於整個宇宙天地之間,不滅不破,萬古長存於世,即使環境再惡劣亦不為所動,「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古人的忠肝義膽事蹟長伴左右,生死早已置之腦後,不值一提,有道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歷史將靜靜地見證這悲壯的一頁。
宋代是個極為特殊的歷史朝代,尤其南宋多忠臣義士,因政治上之劇變,使士人一改文風,此時作品多抒國破家亡之痛,流離之苦,多慷慨悲壯之情。岳飛、文天祥兩人之境遇極其相似,一為奸人所陷,一為元人所俘,短短淺介,希望能引領讀者更進一步了解。
參考資料:唐宋詞選注 〈華正書局〉 張夢機/張子良編著
中國文學史(下冊) 〈台灣學生書局〉 葉慶炳著
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初篇續篇) 〈河畔出版社〉 呂自揚主編
————————————————————————————-
作者註:
一、文天祥〈正氣歌〉中「是氣所磅礡」之「礡」字,右偏旁之「蒪」字應作「薄」,但因中文輸入查無此字無法輸入,故以「礡」字代替。
二、文天祥〈正氣歌〉中「陰房闐鬼火」之「闐」字,中間之「真」字應作「臭」(上為自,下為大),但因中文輸入查無此字無法輸入,故以「闐」字代替「臭」
「病毒實際上是一種載有精神道德方面信息的生物,而只有它的一小部分才是我們了解的生物的方面,所以現代的醫學只是在試圖治療病毒生物的一面,而不是清除病毒的根本。」 他通過對於艾滋病、肝炎包括SARS等病毒的產生、傳染方式的研究發現,病毒總是能夠在本來健康的身體上自主的產生、發展。而被感染的人很多都是沒有接觸過感染源的。
這位社會生態學者得出的研究結果是:任何疾病都是患者在精神道德方面潰敗的結果,其次才是患者機體外殼的損傷。如果人的機體和精神道德都是健康的,總是發出正的「有形體」,那麼病毒來到的時候,就會被粉碎掉,從而使人能夠保持健康。但總是發出不正的「思維有形體」的人,即使只是有病毒攜帶者從他身邊走過,或是只是注意到了他,就可以通過他的不正的大腦輻射,從而產生對病毒的「偶然捕獲」。
作者談到:「人的大腦在活動時可以產生一個『有形體』,而這個思維有形體卻有正與不正的善惡之分。」
-------------
從《SARS——遠遠不僅是病毒》說起 | 大紀元 https://bit.ly/3eT8uVs
【大紀元2020年03月07日訊】二零零三年就在薩斯在中國橫行的時候,俄羅斯《生命與安全》雜誌在二零零三年第三期上刊登了一篇《SARS——遠遠不僅是病毒》的文章。作者名叫固班諾夫·B.B.,是俄羅斯社會生態學國際研究院的學者。
這位學者通過一系列試驗和實踐,得出了獨特的科學結論:「病毒實際上是一種載有精神道德方面信息的生物,而只有它的一小部分才是我們了解的生物的方面,所以現代的醫學只是在試圖治療病毒生物的一面,而不是清除病毒的根本。」 他通過對於艾滋病、肝炎包括SARS等病毒的產生、傳染方式的研究發現,病毒總是能夠在本來健康的身體上自主的產生、發展。而被感染的人很多都是沒有接觸過感染源的。
這位社會生態學者得出的研究結果是:任何疾病都是患者在精神道德方面潰敗的結果,其次才是患者機體外殼的損傷。如果人的機體和精神道德都是健康的,總是發出正的「有形體」,那麼病毒來到的時候,就會被粉碎掉,從而使人能夠保持健康。但總是發出不正的「思維有形體」的人,即使只是有病毒攜帶者從他身邊走過,或是只是注意到了他,就可以通過他的不正的大腦輻射,從而產生對病毒的「偶然捕獲」。
作者談到:「人的大腦在活動時可以產生一個『有形體』,而這個思維有形體卻有正與不正的善惡之分。」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中共官方一直宣稱疫情可防可控,但實際情況是,目前已知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早已超越當年的薩斯(SARS)。疫情已在全中國以及全球60多個國家擴散。世界衛生組織顧問朗吉尼(Ira Longini)警告說,情況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最終可能會被感染。儘管中國有超過80個城市實施封閉式管理,採取封城、封村、封戶,但是這種極端做法能阻止病毒蔓延嗎?朗吉尼表示,隔離措施可以減慢病毒傳播速度,「並不能阻止這種病毒。」
人們的恐慌似乎比新冠肺炎本身傳播的還要快。儘管目前對新冠肺炎的診斷似乎有些進展,但是對付新冠肺炎用的最普遍的方法還是最殘酷的也是最無奈的武器——隔離。而隔離本身就會加重心理壓力和焦慮,有可能會加重病情,增加死亡率。對非隔離人群也將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威懾。
眾所周知,心理壓力會影響免疫功能,可以肯定地說,心理壓力一定會加劇包括新冠肺炎這樣的高度傳染病在內的各種疾病對人體的影響。心理因素一直與免疫系統的許多功能相關,會影響發病和傷口的癒合,以及個人對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等等。生活中的壓力和心理的壓力(一些觀念和負面心理情結)常常會增加個體對致病體的敏感性,其中包括呼吸系統的感染。
那麼為什麼誠心敬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就能不害怕新冠肺炎呢?因為法輪大法是佛家上乘修煉功法,「真善忍好」這些名字的本身就包含著「正」的因素,特別是在當今中共還在肆意迫害法輪大法之時,有人敢於認同它,那麼他的心就是「正」的,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能分明正邪善惡之人,這本身就會在自己的思想意識中發出純正的「思維有形體」來,那麼邪的東西也就無從干擾了。
所有把「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這九字真言記在心裡的老百姓,都不會害怕新冠肺炎,也不會害怕災難。法輪功師父李洪志先生在其著作《轉法輪》一書中明示:「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九字真言強大、正面的精神作用會讓人擁有身心健康的美好未來。從《SARS——遠遠不僅是病毒》說起 | 大紀元 https://bit.ly/3eT8uVs
正氣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https://bit.ly/31r1wSX
《正氣歌》是南宋末代宰相文天祥所作的詞,創作於元大都( 今北京)的監獄中。景炎三年(1279年)陰曆十月一日,文天祥絕食八日未死,被押送抵達大都,安置在館驛。十月初五日被關進兵馬司牢房,與宋右丞相賴旦臣同囚。文天祥在大都監獄中度過了三年,與賴旦臣常被忽必烈傳召上殿,就中華道統存續問題與忽必烈、喇嘛國師八思巴開始四人精彩激烈文化辯論近三年;終讓二人開始佩服中華道統文化之博大精深,遂改採行漢化政策。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其中《正氣歌》這首不朽名作是在獄中寫出的。開卷點出獄中有「水、土、日、火、米、人、穢」七氣,而文天祥說要「以一正氣而敵七氣」,歌中吟道:「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乃千古絕唱。
正氣歌 -文天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4uZ3bL
岳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aYzPnp
文天祥《正氣歌》原文及注釋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1rbbc7
正氣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4uZ3bL
正氣歌-宋/文天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2453387859386/permalink/511741802836287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