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後裔-左氏(邱)-左丘明、左懋第/左懋第(1601年-1645年)進士,字仲及,號蘿石,乾隆時追諡忠貞,山東萊陽縣(今萊陽市)人。官至兵部右侍郎。弘光朝任使者,赴北京與清朝談和,不肯投降,被斬首「生為明臣,死為明鬼,我志也。」「使臣碧血」。後人稱「明末文天祥」。絕命詩:「漠漠黃沙少雁過,片雲南下竟如何?丹忱碧血消難盡,蕩作寒煙總不磨。乾隆:「崇獎忠貞,所以風勵臣節」,「褒闡忠良,風示來世」。通過表彰前朝死難者,為清朝臣子樹立忠孝節義的榜樣(左懋第有一支後人在萊西姜山鎮的南仙莊)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武聖文化/正氣歌,出師表,滿江紅詞/武聖祭祀大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NX1fWJ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北京文天祥祠(上)_乐龄网手机版 - https://goo.gl/ntAf42


文天祥收復梅州,為表彰蔡蒙吉之氣節,以棺殮屍,並為之撰寫祭文,稱其"公之死也,重若泰山。"現梅縣松源鎮蔡蒙吉故居的牆壁上還保留文天祥親筆題寫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

文天祥 忠孝碑拓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長沙市博物館的專家稱,「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者」。因為,上甘棠村的「忠孝廉節」摩崖石刻題為文天祥書,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江永縣知縣所臨;而1983年在長沙孔廟舊址上發現的「廉節」兩方大字,為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6年)摹刻,同樣註明為「宋文天祥書」。《長沙縣誌》曾有記載:「長沙孔廟之左偏為明倫堂……左右壁摹刻忠孝廉節」,下有「宋文天祥手書」注文。專家認為,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有一年,當時他感到國勢岌岌可危,故在長沙孔廟書下「忠孝廉節」。
史書記載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曾率兵鎮壓廣西恭城秦孟四起義,駐紮江永古澤兩個多月。《文天祥全集》收錄了他在江永與左丞相兼樞密使江萬里(時遷授湖南安撫使,知潭州)的數十封通信。清道光《永明縣誌》亦有收錄。他在《回永州楊守履順》中說:「君相之所柬知,石崖齊天,唐中興頌功處也。」「從上甘棠刻第二頌,旗常濯濯。」可見,文天祥為上甘棠人題過詞。上甘棠村有家譜資料記載,族人周德厚曾任杭州太守,與文天祥情同手足,在文天祥駐紮江永時為他題寫了這四個字。文天祥為國捐軀後,有長沙人為紀念他,來上甘棠把這四個大字拓印過去摹刻到了嶽麓書院。這一記載有其合理性。文天祥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本身就是「忠孝廉節」的寫照。而從字的尺寸大小來看,上甘棠第一,福壽亭次之,嶽麓書院第三,可能是拓印翻刻者為表示尊重將字的尺寸縮得比上甘棠原件小,以示序齒。
湖湘三處「忠孝廉節」碑 - 壹讀 - https://goo.gl/TNWto8


文天祥收復梅州,為表彰蔡蒙吉之氣節,以棺殮屍,並為之撰寫祭文,稱其"公之死也,重若泰山。"現梅縣松源鎮蔡蒙吉故居的牆壁上還保留文天祥親筆題寫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被文天祥稱為"忠孝廉潔"的愛國詩人
2018-01-28  查看原網頁 
蔡蒙吉(1245~1276年),梅縣松源鎮金星村人,是南宋愛國詩人、抗元英雄。出身於書香門第。祖若霖,父定夫,均為進士,故有"一門三進士"之稱。
蔡蒙吉從小就天資過人,於是蒙吉公的父親定夫公有心考考兒子,見門外有個小孩在摘桐子,便即興出了上聯"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樂!"蒙吉公略一思索想起過年時妹妹吃鴨頭的情景,便應道"丫頭吃鴨頭,鴨頭咸,丫頭嫌",定夫公聞言大笑,連聲讚好。
待蔡蒙吉入學時,四書五經已爛熟於心、吟詩作對樣樣了得,12歲時上京趕考,取得進士功名,被時人譽為"神童進士"。
照壁畫麒麟,門神畫到腳,這是經皇帝特許的名門望族才可以享有的榮耀。蔡蒙吉中進士時才12歲,許多落榜考生不服氣認為其中有詐,皇帝便專門召見蔡蒙吉複試。
大殿上,只見蔡蒙吉年紀雖小,但氣宇軒昂,對答如流,皇上龍心大悅,同時得知蔡蒙吉的父親、祖父都是進士,欣喜之餘當下准許蔡家參照望族照壁畫麒麟,門神畫到腳。
蔡蒙吉做了官之後,在自己的家鄉,倡辦教育,開經講學。一時間整個松源書聲朗朗,達於里巷。今天的蒙吉書院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有的,創建時叫松源堡義學,那時各地只有私塾,松源是周圍鄉鎮最早有義學的。
1275年秋天,元軍大舉入侵南宋,南宋王朝風雨飄搖。蔡蒙吉臨危受命,出任梅州簽書,事義兵總督。蔡蒙吉統領義軍六多人駐守梅州各個關隘,屢次狙擊了元軍的入侵,守土有功。
1276年秋,元軍戰將易正大率元遠征大軍進犯梅州,經過數次惡戰,最終因雙方兵力懸殊,梅州城被元軍攻破。蔡蒙吉被元軍所擒關押在興寧縣城。元軍用盡手段,誘逼蔡蒙吉投降。蔡蒙吉寧死不屈,從容就義,年僅32歲!
翌年三月,文天祥收復梅州,為表彰蔡蒙吉之氣節,以棺殮屍,並為之撰寫祭文,稱其"公之死也,重若泰山。"現梅縣松源鎮蔡蒙吉故居的牆壁上還保留文天祥親筆題寫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
被文天祥稱為"忠孝廉潔"的愛國詩人 - https://goo.gl/W11nxH


浩然正氣-文丞相祠
2016-09-01 由 北京旅遊網 發表于歷史
北京文丞相祠又名文天祥祠,位於北京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文天祥是南宋抗元英雄,明清兩代為了紀念他,將當年囚禁文天祥的土牢舊址進行改建,便成了文丞相祠,今天依然保持著明代建築風格。除了北京文丞相祠外,還有位於深圳的信國公文天祥祠和位於南通市的南通文天祥祠。
文天祥,字履善,號文山,任右丞相,1278年元兵進犯,文天祥奮力抗元,兵敗被俘,被囚禁在兵馬司土牢里,這一囚禁就是四年。元朝統治者對其軟硬兼施、恩威並用,但文天祥仍然誓死不降,毫不動搖,並在牢獄中寫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氣歌。
浩然正氣
文天祥祠堂坐南,由大門、過廳和堂屋三部分組成,面積600平方米。堂屋內有原祠堂的珍貴文物,例如《宋文丞相國公像》碑、清《重修碑記》石碑等。室內屏風正面是毛澤東書寫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面是文天祥《正氣歌》全文。在後院有一棵棗樹,據說是文天祥在囚禁期自己親手種植的。
文天祥祠雖然小,但已接待了20餘萬人次,在這裡遊客能夠深深感受到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千古傳誦的詩句,一直激勵著仁人志士,文天祥是堅貞不屈、精忠報國的愛國英雄典範,深受人們愛戴。在文天祥的家鄉,有一處文氏祖族祠堂,藏有文天祥的畫像和歷代石刻,這些都是研究文天祥生平的珍貴文物。
建築特色
在修建祠堂的時候,文天祥的塑像著儒服,之後換為宋丞相的官服,塑像面容安詳,雙目炯炯有神,但感覺不足以表現文丞相的精神力量,也許建祠時的儒服比現今的塑像更具獨特風格。祠堂的過廳現在是文天祥生平展覽室,可以了解文丞相壯烈的一生。
過廳的後面是享堂,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保存著歷代石刻等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唐代書法家李邕所寫的《雲麾將軍李秀碑》斷碑二礎。文天祥祠內原有三棵百年古槐樹,現有一棵棗樹,相傳是文天祥親手栽種的。這棵棗樹的姿態很奇特,枝幹都傾斜向南,似乎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印記。
文天祥生平
二十歲的文天祥殿試奪魁,做了狀元,任刑部郎官、知瑞贛等州,之後成為右丞相、加少保、信國公。元軍攻入時文天祥奮力抗戰,曾進兵江西收復失地。景炎三年,文天祥在五嶺坡被俘,自殺未遂,一直被關押在元營,元將張弘范勸文天祥招降張世傑,但文天祥卻說:「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文天祥在兵馬司土牢被關押了四年時間,關押文天祥的兵馬司土牢就是如今的府學胡同,也才有了「指南樹」的說法。元世祖忽必烈曾多次派人勸降文天祥,但文丞相不為所動,在牢獄中寫了大量詩文,被後人所傳誦,其墨跡被視為珍寶。
-------------------------------------------
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遭囚禁和就義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現存大門、前殿、後殿。江心寺文天祥祠:位於浙江溫州江心嶼。祠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義200週年,佔地面積821平方米。信國公文天祥祠:位於深圳南山區南頭城現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古蹟,是南頭城中保存最為完整併規模最大的古建築。南通文天祥祠:位於南通市東華塔陵園東側。2008年,崇川區政府恢復重建了文天祥祠。
文丞相祠
文天祥,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1278年元兵進犯,奮力抗元,後兵敗被俘,擄至大都,囚禁在兵馬司土牢達四年。文天祥面對元統治者的軟硬兼施、恩威並用毫不動搖,誓死不降,在獄中寫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氣歌,凜然正氣表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
慕儀生按:從西府麵館出來後,按照原定計劃前往東城區探訪文天祥祠。小時候,總是喜歡《過零丁洋》裡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更仰慕《正氣歌》裡的仁人誌士,對於文文山先生總是滿懷崇敬。末世的狀元,憑藉一己之力,終未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可悲可嘆。《正氣歌》序言寫到“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所謂土室,即在今日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在文天祥就義後,於明洪武九年建祠奉祀。
 隨拍:尋訪文丞相祠未果
    坐13路公交車在寬街路口東下車後,穿過中剪子巷後左轉進入府學胡同,便能看見祠堂。雖然很多網友發過圖片,網上也說全年開放。不知為何,這里大門緊鎖,未能參觀,很是遺憾,遂在門口憑弔感懷。
隨拍:尋訪文丞相祠未果
    文丞相祠西側是明清時期的“順天府學”,府學胡同因此得名,現為府學胡同小學,也算是沒有改變教育功能。
隨拍:尋訪文丞相祠未果
    櫺星門,多建造在文廟中軸線上的牌樓,象徵孔子為星宿下凡。不過,最早知道這個名字還是在北京白雲觀,據說是因為道人觀星望氣之用。
隨拍:尋訪文丞相祠未果
    一直走到府學胡同西口,看見一間裝飾奇特的“崇力修車部”,周圍全是各種店主與中央領導、明星合影及所獲榮譽和各大報紙報導。網上說其是北京第一家個體工商戶,創辦於1977年。店主是一位殘疾人,曾經光環滿身的他如今已經難以繼續從事修車事業,只能賣些金魚小鳥及花卉字畫維持生計。名利只是過眼雲煙,令人唏噓不已。
--------------------
文丞相祠為紀念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建,在胡同西段北側,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佔地面積為600平方米,西鄰府學胡同小學,門牌是府學胡同63號府學胡同屬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是交道口南大街路東從南往北數的第二條胡同,自西向東溝通交道口南大街與東四北大街,長約680米。胡同南側與中剪子巷相通,北側自西向東分別與文丞相胡同、北剪子巷相通。1979年,“文丞相祠”被公佈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東城景點:文丞相祠有638人關注
北京文天祥祠坐落在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府學胡同屬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是交道口南大街路東從南往北數的第二條胡同,自西向東溝通交道口南大街與東四北大街,長約680米。胡同南側與中剪子巷相通,北側自西向東分別與文丞相胡同、北剪子巷相通。
文丞相祠是為紀念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文天祥而建的。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奮力抗元被俘至元大都(北京)後,囚禁於兵馬司土牢近4年時間,於1283年就義於柴市。
文天祥後被押解到大都兵馬司地牢所禁。此間天祥作《正氣歌》。忽必烈大汗親勸降不從,文天祥被困囚四年,於1283年在大都柴市被殺,年僅47歲。
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不雪靖康恥、不圖復中原,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直把杭州作汴州,君死實微不足惜。文天祥乃忠君國一體的正統,一生辛苦艱難,難為太平官。山河破碎,國裂家分,個人的命運也一定像水塘浮萍任風雨搖曳,國家的存亡與個人命運息息相結。文天祥第一次被扣,脫逃後不為苟且偷生,而是重振旗鼓,用磁針指南喻己驅胡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人生自古,誰能不死?只要重於泰山,用拳拳之心映照史冊,雖死無憾。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詩句讀誦起來慷慨激昂,感人肺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四溢,在留有的《文山詩集》中也處處凸顯,為千古傳誦。
明洪武九年(1376年),由按察司副使建祠堂。明永樂六年(1408年)正式列入祭典。明宣德、萬曆、清嘉慶、道光,以至民國期間均有修葺。
祠堂坐北朝南,由大門、過廳、堂屋三部分組成,面積近600平方米。過廳內為文天祥生平展,堂屋中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遺物和文天祥手蹟等展品。院內尚有一株古棗樹,枝幹向南傾斜,傳說為文天祥手植。
1979年,文丞相祠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0月修繕後對外開放。1995年又主要由文氏後裔捐款修飾一新。
文丞相祠為紀念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建,在胡同西段北側,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佔地面積為600平方米,西鄰府學胡同小學。
-------------------------------
元代柴市土牢舊址,明代教忠坊遺存,府學胡同的文天祥祠
2016-12-19 由 犄角旮旯逛北京 發表于文化
從嘈雜喧鬧的南鑼鼓巷往東有一條東棉花胡同,順著胡同一直走穿過交道口南大街正對著的胡同叫府學胡同,這條胡同里不僅有市文物局大院,府學舊址,還有一座著名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祠堂--文丞相祠。
這座小院開放的很早,犄角君八十年代上學的時候就曾經來參觀過。文天祥抗元被俘後被關押在元大都兵馬司附近的土牢內,後在柴市英勇就義。其位置大致就在現在的府學胡同西口這一帶。
大明趕走蒙古人後,此片地區改叫教忠坊,洪武九年在此處的順天府學邊上建造了文天祥祠,以後祠堂位置雖有改動,但是每年明朝都會派官員舉行祭祀儀式。清代後也多有修繕,至今有碑為證。
一進大門後正對著過廳,過廳前立著一通石碑,上刻文天祥的半身畫像。此碑是順天府儒學訓導汪浩立的,但這塊碑是新仿的,原碑現在正房堂屋內存放。
在東側的牆壁上刻著著名的正氣歌,文公詩中所言的水氣火氣米氣穢氣正是當時土牢的真實寫照。在土牢舊址再讀一遍《正氣歌》感受迥然不同,不過現在牆上的刻字也不是原物了。
過廳內用文字照片介紹了文天祥的一些事跡,穿過過廳是二進院子,院內有一棵一級古樹。
看此樹粗細樹齡應該有幾百年了,相傳為文天祥被囚禁期間親手所植。現在很多名人故居內的古樹往往都喜歡說是主人當年手植,多為附會,不必當真。此樹向南歪斜,倒也應了文天祥那句著名詩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祠堂正殿內復按照民國時期照片進行了復原,包括塑像、神龕、以及屋內的楹聯匾額,不過這些匾額都已不是原物,找了一些當代書法大家重寫的,比如劉炳森、康殷等。
但是在神龕兩側保留的幾塊石碑均為原物,而兩側牆壁間鑲嵌著的幾塊石刻更為珍貴。
這就是明代立於胡同內的教忠坊坊芯石刻原物,原來安放在胡同東口的木枋上,清代拆除木枋後匾額放入祠中。
在東側牆壁上嵌有兩方唐碑,是唐代書法家李邕書的《雲麾將軍李秀碑》殘碑,看樣子是把原來的石碑改造為柱礎用後被後人發現又保存了起來,到了康熙年間也被嵌入祠內,關於此事旁邊還有說明刻石。
文丞相祠現在票價五元,面積雖不大,但是值得一看。出祠往東還有一條文丞相胡同,這條胡同名字是解放後改的,清代叫靶兒胡同,其實文丞相祠的大門是開在府學胡同里。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
一片丹心--文丞相祠_北京旅遊網 - https://goo.gl/oGhevA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玉帶生硯是中國南宋名臣文天祥生前所用的硯台之一,用端溪縣(今德慶縣附近)老坑石材製成[1]。因硯整體呈鞋形,也稱履硯。硯台整體呈紫灰色,周邊有一圈白色環繞紋理,從而得名「玉帶生」。硯堂與墨池相連,極為樸素。「玉帶生」三字篆刻於墨池正上方,周側有篆書精刻文天祥所做的硯銘[2],硯背鐫有乾隆為其所做的《御製玉帶生歌》。
歷史    編輯
據傳,玉帶生硯本屬南宋詩人劉辰翁,劉贈予文天祥[1]。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將此硯台贈予其幕府參謀謝翱。
元軍俘獲文天祥後,此硯便隨謝翱輾轉江南[3]。元貞元年(1295年)謝翱逝世,葬於浙江嚴子陵釣台,硯台下落不明。
至正十六年(1356年),司理睦州的楊維禎在拜謁嚴子陵祠和憑弔謝翱荒冢時,無意發現了失傳已久的玉帶生硯。楊大喜,並做《玉帶生傳》。
元末戰亂,楊維楨避亂於海上,逝世後硯台再次失蹤[4]。
在清代康熙年間,蘇州巡撫宋犖從民間購得幾經輾轉的玉帶生硯[5]。後又傳入宮中,為乾隆帝所珍愛,藏於三希堂內。乾隆賦《御製玉帶生歌》一首,鐫刻於硯背。後又成《御銘》、《御識》等作,分別刻於硯台下方及盛裝的黑色木漆盒兩側[6]。其中可以見到「激切盡節易,從容盡節難」這樣的詞句,表明了乾隆對文天祥氣節的賞識
不久後,玉帶生硯再次流落民間。蓋因戰火導致硯台遷至台灣,後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7]。
相關   
楊維禎獲此硯後以其為藍本做《玉帶生傳》,小說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形象即著紫衣佩玉帶[6]。
清初文人朱彝尊拓有玉帶生硯的硯銘,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1]。另為此賦詩《玉帶生歌》。


宋 傳文天祥 玉帶生硯
縱長17.4公分 厚3.6公分 橫長5.3公分
長條形如舌狀,中腰一道天然白紋。硯面光素,池如半月,墨堂淺凹,池上方陰刻篆書「玉帶生」三字。側壁有篆銘二道,上者款署文天祥,下者乃清高宗御銘。硯背清高宗又令宮中匠役陰刻隸書銘記。
(故宮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故宮教學百寶箱 - 文物素材 - https://goo.gl/JggZeD
宋 傳文天祥 玉帶生硯
縱長17.4公分 厚3.6公分 橫長5.3公分
履式硯台,硯面隨形琢出硯堂與墨池,池額刻「玉帶生」三蒙字。石色純紫,僅側壁中央恰有一道白色石層周繞如紫袍上的玉帶,因以得名。沿此白色帶紋,下刻篆紋一周:「紫之衣兮綿綿,玉之帶兮潾潾,中之藏兮淵淵,外之澤兮曰宣。嗚嘑!磨爾心之堅兮,壽吾文之傳兮。盧陵文天祥製。」其下又鑴篆文一周,為乾隆御製硯銘,硯背亦鑴乾隆三十九年之題記。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字宋瑞,又字履善,封信國公,宋末抗元殉國,所書「正氣歌」抒成仁取義之氣節,為世欽服。「玉帶生視」是其平生常用的書硯,乾隆時收入〔西清硯譜〕中。 
〔西清硯譜〕是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命內廷翰臣收輯宮中藏硯,甄評品次,選輯二四○件硯所編成的譜錄,依質材分類,按年序編,描述尺寸、特徵、質材、印款、銘文,並由畫家門應兆按器比例,精確圖繪,每硯描摹正背側圖,是歷來硯書最詳盡者,也是宋以來文士寶愛名硯、視如金石碑版的價值觀的總結。該譜中有九六件現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
玉帶生硯
【新三才網訊】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遺物玉帶生硯,由台灣民間的文氏宗親會寄到文天祥的故里江西省吉安縣,被該縣文管部門收藏。
曾為乾隆御用之硯
文天祥這方玉帶生硯屬稀有珍貴的端溪老坑石材。硯身有一石脈,若隱若現,渾然天成。此硯形制樸拙,透發出滄桑氣息。硯蓋上鐫有文天祥手書硯銘:“紫之衣兮綿綿,玉之帶兮潾潾,中之藏兮淵淵,外之澤兮曰宣,嗚呼!磨爾心之堅兮,壽吾文之傳兮。”字體遒勁秀潤,氣韻生動,顯示出硯主人是位頗具造詣的書法家。
在這之前,人們都以為文天祥這一珍貴遺物已從世上失傳,而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只藏有玉帶生硯的硯銘拓本,為明末清初知名文人朱彝尊所拓。朱彝尊為浙江人,善詩文,精金石篆刻,頗有才名,當年有“北王(士禎)南朱(彝尊)”之譽。朱彝尊尤愛收藏曆代古硯,如“旭日硯”等至今尚存世。
在清代中葉,文天祥的玉帶生硯幾經輾轉,流入清宮,成為乾隆皇帝御用之硯,視若拱璧,亦不常用,置藏於三希堂內。乾隆雅好詩文,一生作詩萬餘首,但才氣平平,並無多少傳世佳作。他特意在這方玉帶生硯上鐫下他創作的《玉帶生歌》,共169字,這首詩讚美了此硯的不同尋常,且藉此褒讚忠於南宋、捨生取義的文天祥。
乾隆仰慕前賢文天祥,還帶有安撫漢族知識分子的意思。與他借南巡,去江寧府(今南京)拜祭明孝陵為明太祖朱元璋題寫“治隆唐宋”碑之舉如出一轍。這方玉帶生硯是上世紀初從清宮流失出去的,至於後來它又如何到了台灣,這段經過已難以查考。
名篇憑此硯墨流傳
據說,玉帶生硯是南宋愛國詩人劉辰翁所贈,他與文天祥、陸秀夫、謝枋得等都是朋友,志同道合,但他對文天祥寄予的希望最大。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廬陵(吉安)人。《宋史》稱他“體貌豐偉,美哲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可見他是個俊武的男子。文天祥進士出身,文武雙全,入仕當官後,體恤民間疾苦,清廉正直,政聲頗佳。他從起兵勤王,率部眾轉戰蘇浙閩,百折不撓,被元軍視為心腹大患。戰敗被俘後,文天祥被元軍押往大都(今北京)軟禁。他嚴拒元世祖及丞相伯顏幾次勸降,堅貞不屈,嚴斥元軍屠殺人民的罪行。
文天祥一直將玉帶生硯帶在身邊。他的《正氣歌》、《金陵驛》等不朽的傳世名篇,也正是蘸此硯墨寫就的。他的名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他的愛國精神的寫照。在被囚4年後,文天祥被元軍押上刑場,壯烈就義,終年47歲。其3個兒子也先後死於元軍屠刀。
文天祥遺體被安葬於都城小南門外五里道旁。一年後,柩歸故里,葬於富田東南20里之木湖。700多年來,文天祥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英雄,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
-----------------------------------
【玉帶生歌並序】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
By Narku, www.wiki101.com.tw查看原始檔
朝代:清代 作者:朱彝尊 同類型的詩文: 暫無標籤
玉帶生,文信國所遺硯也。予見之吳下,既摹其銘而裝池之,且為之歌曰:
玉帶生,吾語汝:汝產自端州,汝來自橫浦。幸免事降表,僉名謝道清,亦不識大都承旨趙孟俯。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當年文墨賓,代汝一一數:參軍誰?謝皐羽;寮佐誰?鄧中甫;弟子誰?王炎午。獨汝形軀短小,風貌樸古;步不能趨,口不能語:既無鸛之鵒之活眼睛,兼少犀紋彪紋好眉嫵;賴有忠信存,波濤孰敢侮?是時丞相氣尚豪,可憐一舟之外無尺土,共汝草檄飛書意良苦。四十四字銘厥背,愛汝心堅剛不吐。自從轉戰屢喪師,天之所壞不可支。驚心柴市日,慷慨且誦臨終詩,疾風蓬勃揚沙時。傳有十義士,表以石塔藏公尸。生也亡命何所之?或云西臺上,唏發一叟涕漣洏,手擊竹如意,生時亦相隨。冬青成陰陵骨朽,百年蹤跡人莫知。會稽張思廉,逢生賦長句。抱遺老人閣筆看,七客寮中敢(口夭)怒?吾今遇汝滄浪亭,漆匣初開紫衣露,海桑陵谷又經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洗汝池上之寒泉,漂汝林端之霏霧;俾汝畏留天地間,墨花恣灑鵝毛素。


98年09月24日 花蓮秀林 - 太魯閣國家公園(天祥) @ 您好。阿彌陀佛!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WXTAVi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天祥塔比多。九曲洞。太魯閣國家公園【花蓮秀林】 @ 冷凝晶精靈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uCkSVr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正氣歌,日本皇室視為瑰寶,將其收錄在教育敕語中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未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後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範俘虜,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後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作品。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蹟被後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
-----------------------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末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中國偉大的英雄。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中選吉州貢士。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初名云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1]
二十歲考取進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德祐元年(1275年)聞元兵東下,在贛州組織義軍,入衛臨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軍議和,被扣留。後於鎮江脫險,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1278年被俘,後來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監獄關了三年。元軍屢次勸他投降,都被他堅決拒絕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終失敗。1276年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1279年被俘,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
作品
《過零丁洋》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九死一生,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垂千古,光耀史冊!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1]作品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成長經歷
見賢思齊
文天祥在童年時,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愛讀忠臣傳。有一天,他來到吉州的學宮瞻仰先賢遺像。他看到吉州的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遺像肅穆地陳列其中,令他十分欽佩和敬慕。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鄉本土的人,他們能做到的,文天祥覺得自己也要做到。[2]
嚴父良師
文天祥相關書籍
文天祥的父親文儀,是個讀書人,一生不做官。他嗜書如命,只要書本在手,就廢寢忘食,經常一盞孤燈,
通宵苦讀。天色微明,又站在屋簷下細認蠅頭小字。他的學問卻十分淵博,對經史諸子百家無不精研,甚至天文、地理、中醫、占卜之書也廣泛涉獵。他還有買書的嗜好,有時沒有錢,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把書買下。他對勞苦的鄉里充滿了同情,有讀書補世的志向,著有《寶藏》三十卷,《隨意錄》二十卷。文天祥文辭出眾,父親文儀的教育實在居功至偉。
狀元及第
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文天祥赴京師臨安(今浙江杭州)參加科舉考試。會試放榜,通過​​了初選。殿試時,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強帶著病軀,趕到考場。進門時一陣擁擠,出了一身汗,頓時感到身體舒服多了,頭腦也明晰了。看到題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沒打,一揮而就。考官把他的捲子列為第七名,理宗親臨集英殿閱讀考生的捲子,親定名次,把文天祥取為一甲第一名,時年文天祥二十一歲。
文天祥
當時參與復審的著名學者王應麟在旁稱讚道:“這份卷子,議論卓絕,合乎古聖先賢之大道。文中表現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我為陛下得到這樣的人才致賀! ”卷子是密封的,拆開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覺得很吉利,高興地說:「天祥,天祥,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氣的預兆。」此後,人們就以「宋瑞」為天祥的字。
上書建言
開慶元年(陽曆1259年),蒙古人向南宋發動大規模的入侵戰爭。九月,忽必烈圍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傳到臨安,朝野震動。外號“活閻羅”的寵宦董宋臣建議遷都四明(今浙江寧波),以避兵鋒,重演了南宋初期高宗趙構逃亡海上的故事。然而,這對團結軍心、民心十分不利。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輕,且多言招禍,可面對社稷人民,他選擇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向皇帝上書,指出遷都之議是小人誤國之言,董宋臣惡貫滿盈,應以斬首。文天祥還建議改革政治、擴充兵力、抗蒙救國。可惜理宗沒有採納他的建議。時任禮部尚書的江氏“三古”之一的江万載向宋理宗建議請皇后謝道清出朝議政,才勸得理宗打消遷都念頭。並派有帶兵打仗經驗的江万載協助賈似道督軍出戰蒙元,碰上蒙古內亂,忽必烈急於回兵北方爭奪蒙古汗位,才打退蒙元兵,取得所謂的鄂州之戰的大捷。由此賈似道更加得勢,而江万載不願與賈等同流合污,以壯年之身(52歲)賜官歸里奉養慈母。退出並遠離混濁不堪的南宋官場。南宋末期抗元明暗兩統帥早在開慶元年就英雄所見略同。
文天祥
甘於淡泊
景定元年(陽曆1260年),文天祥被任命為簽書鎮南軍(今江西南昌)節度判官廳公事,但是他不願赴任,請求「祠祿」。朝廷應允了,命他做建昌軍(今江西南城)仙都觀的主管。仙都觀是道教的宮觀,這個職務是個閒差,文天祥才二十五歲,卻有退隱出世的思想,為什麼呢?這是時勢造成的。朝廷權奸當道,他的改革設想落空,甚感失望,既不願屍位素餐,混跡官場,更不願同流合污,寧願暫時置身於政治漩渦之外。所謂「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這就是文天祥的處世哲學。
瑞州良吏
景定四年(1263),由於皇帝不納諫,重新起用董宋臣,文天祥憤而辭職,後被朝廷貶到地方上任職,治理今江西高安市,當時稱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人蹂躪,城垣屋宇被毀,人民被殘忍虐殺,文物古蹟被洗劫。文天祥履任後,實行寬惠政策,盡力安撫百姓,籌集資金建立「便民庫」,供借貸和救濟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復過來。他還修復了一些古蹟如「碧落堂」、「三賢堂」等,新建「野人廬」、「松風亭」等,以發揚先賢的民族正氣,鼓舞人民的愛國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廢俱興。
觸動權貴
景定五年(洋歷1264年),理宗逝世。權臣賈似道擁立太子為帝(即度宗),進一步操縱朝政。他一手遮天,南宋朝政更腐敗不堪。西元1270年,文天祥出任軍器監(掌管武器製造)、崇政殿說書(為皇帝講解書史、經義)等職。有一次,賈似道託言有病,以去職回鄉要挾度宗,軟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文天祥為皇帝起草詔書,他沒有像有些大臣那樣,對賈似道歌功頌德,反而直言臣下要以國事為重,指出賈似道的行為是“惜其身,違皇心”。結果賈似道記恨於心,文公被免去了所有職務。
咸淳六年(1270)九月,文天祥被免官後回到家鄉,他深感人心險惡,世道污濁,決意息影林泉。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莊,隱居於此,寄情山水,寫下了不少優美的詩篇。然而,他的內心一點也不寧靜,每見落葉蕭蕭,涼月墮階,憂國憂民之情就油然而生。咸淳九年(1273),朝廷起用他為湖南提刑,掌管獄訟,他推辭不了,惟有啟程上任。
贛州為官
咸淳十年(1274),文天祥被委任為贛州(今江西境內)知州。贛州緊鄰他的家鄉,在贛州期間,他辦事分外勤謹,主張對人民少用刑罰,多用義理,所屬10個縣的人民對他非常愛戴,加以這年風調雨順,稻穀豐收,出現了短暫的安樂景象。但不到一年,蒙古大舉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文天祥結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馬征途。
仕途之路
興師救亡
文天祥
文天祥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外來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麼多,你這麼點人怎麼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3]
  後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於實現了捨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起兵勤王
咸淳十年(1274)七月,度宗病死。賈似道抑長立幼,扶四歲的趙顯繼位,即宋恭帝。九月,二十萬蒙古鐵騎由丞相伯顏統領,分兩路進攻南宋。淮西製置使夏貴不戰而逃;而辭官十多年的江万載卻毅然不顧朝庭反對毅然自組義軍節節抵抗蒙元。十二月,鄂州失守,都統程鵬飛歸降。各地宋軍將官在鐵騎壓境時紛紛叛變,黃州、蘄州(今湖北蘄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陸)、六安等地相繼失陷,南宋兵敗如山倒。
宋恭帝即位後,蒙古陷鄂州,京師震動,理宗的妻子謝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詔》,述說繼君年幼,自己年邁,民生疾苦,國家艱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將、豪傑義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朝廷將不吝賞功賜爵。不知為何各地將官大都觀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張世傑兩人響應《哀痛詔》,召集兵馬,起兵勤王。宋庭危難之際,不得不承認了一直抗元的江万載義軍的合法地位。
文天祥
以死報國
德祐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接到小朝廷專旨,命他「疾速起發勤王義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離京寄居之處)」。文天祥奉讀詔書,痛哭流涕,立即發布榜文,徵募義勇之士,同時籌集糧餉。他捐出全部家財作軍費,把母親和家人送到弟弟處贍養,以示毀家紓難。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農民為主、知識分子為輔的愛國義軍在極短時間內組成,總數達三萬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開了新的一頁。
友人對文天祥說:“元軍三路進兵,你以烏合之眾迎敵,無異驅群羊鬥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國家養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徵天下兵,竟無一人一騎應召,我萬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難,希望天下忠義之士聞風而起,聚集眾人力量,也許能保存社稷。」他還說:受君之恩,食國之祿,應該以死報國。對此,由於後人為了感念文天祥的,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稱之為文山或文文山,以示敬意或尊重。
進軍臨安
文天祥起兵後,積極要求奔赴前線阻擊蒙元,妄圖扭轉戰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權臣的阻撓,還有人誣告勤王軍在樂安、宜黃一帶搶劫。文天祥憤而上書抗辯,社會輿論普遍支持他,連太學生也上書抨擊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壓力下,朝廷終於頒旨召文天祥領兵入京。德祐元年(洋歷1275年)八月,部隊到達臨安,一路秋毫無犯,文天祥聲望大增。
文天祥不僅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也是一個政治家。他認為南宋的危機主要在內部而非外部,因此積極要求改革。他批評大宋「守內虛外」(即鎮內媚外)的方針,要求加強地方力量以抵禦外侮。同時提出革除祖宗專制之法,通言路、集眾思、從眾謀,發揮中書樞密院的作用,主張用人必須舉賢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諫之士。
常州之役
文天祥紀念館
十月,常州(今江蘇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軍保衛平江,又派張全率兩千兵增援常州。文天祥從大局出發,派義軍重要將領尹玉、朱華、麻士龍率三千人歸張全節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張全卑鄙自私,當三位將領與蒙元苦戰時,隔岸觀火,坐視不救,在戰鬥中又乘夜逃跑,陷義軍於孤立無援之地,遂使戰鬥失利。文天祥請斬張全,卻遭到丞相陳宜中反對。文天祥對朝中賞罰不明感到十分憤慨,對國家的安危十分擔憂。蒙古鐵騎攻破常州、平江後,臨安危急。主和、主戰兩派意見分歧,各行其是。江万載、文天祥、張世傑主戰,三人聯名奏請朝廷背城一戰,危中求安。丞相陳宜中卻加緊策劃議降,太皇太后也準備「奉表(降書)稱臣」、「乞存境土」、「封為小國」。張世傑對朝廷絕望,轉到南方招兵,以圖東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國方略得不到支持,也想離開臨安回江西繼續抵抗。兵臨城下,左丞相留夢炎、右丞相陳宜中先後逃走,小朝廷亂成一團。
出使元營
德祐二年(洋歷1276年)正月,蒙古鐵騎三路兵馬圍困臨安,城內城外,宋朝將官降的降、逃的逃,全成漢奸。謝太皇太后暗命江万載攝行軍中事,父子帥義軍和殿前禁軍保護益、廣二王離開危城臨安;又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由南宋末期抗元明暗兩統帥收拾殘局。文天祥見事已至此,不可推辭,答應出使蒙元大營,以便一窺虛實,見機行事。文天祥以堂堂然的態度和蒙古交涉,卻被蒙古統帥伯顏扣留。太皇太后失去江万載、文天祥後,更無人可以依靠,終於向蒙古投降。
九死一生
斥責降將
皇帝投降後,降將呂師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經上書請斬叛逆遺孽呂師孟,為什麼不殺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氣地斥責他:〝你叔侄都做了降將,沒有殺死你們,是本朝失刑。你無恥苟活,有什麼面目見人?你們投靠敵人,要殺我很容易,但卻成全我當了南宋的忠臣,我沒有什麼可害怕的!〞聽了這話,呂師孟佩服文天祥的氣概,並說:〝罵得痛快!〞
鎮江逃脫
文天祥雖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敗,又不肯歸順。伯顏沒有辦法,決定把他送往元大都。船到鎮江(今江蘇鎮江) 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戶居民家中。他命隨從暗中打探敵情,聯絡船隻,計劃逃走,還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備必要時自刎。逃走當晚,文天祥的船隻被巡船發現,但因巡船追捕時擱淺,沒法劃動,而只能看著文天祥一行十二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達真州(今江蘇儀征市,即揚州市西南) (江蘇省地圖)後,受到真州軍民的熱情歡迎。守將苗再成認為,以文天祥的丞相、樞密使身份作號召,江淮合力,不難挽回大局。不料淮東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敵人的反間計,以為文天祥已投降蒙古,到真州來攻城,要苗再成殺掉他。苗再成不忍,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暗地送到城外放走,文天祥不禁仰天長嘆,大勢已去。
揚州過客
從真州出來,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過蒙古帝國控制的地界,到達揚州城下。名都揚州經過兩次大寇災,繁華的十里珠簾,秀麗的二十四橋,已無復舊觀。城上守軍盤查嚴密,形勢緊張。進入李庭芝據守的揚州城,會是什麼結局呢?文天祥無法預料。這時,一個賣柴人願意帶他們到江蘇高郵(今江蘇高郵)去,文天祥決定離開揚州,尋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趙昰和廣王趙昺,再為南宋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揚州約十五里的小村莊)時,天已大亮。為躲避追殺,他們藏身於幾道斷牆後面。正要找點食物,忽然聽見很多蒙古騎兵巡視而至。文天祥一行人趕緊貼牆根龜縮起來,一動也不敢動。這時,只要有一名士兵探頭往裡瞧一瞧,他們就會被發現,重做俘虜。而天上突然狂風大作,烏云密布,士兵們急著躲雨,匆匆而過。事後才知道,這隊騎兵就是押送他們到大都的那隊人,因為在鎮江走脫了文天祥,加強了戒備,沿途防範甚嚴。
從揚州到高郵,文天祥一路顛沛流離,飢寒交迫。隨從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十二人只剩下六個。疲憊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動了,他每走一步都異常艱難,跌倒了又爬起來,咬著牙前進。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見他們是遇難的,就熱情相助,拿來一個籮筐,讓文天祥坐在裡面,由六個人輪流抬著走。他們歷盡艱險,才到達高郵。但高郵方面收到李庭芝的文書,嚴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進城,又向泰州(今江蘇泰州)前進。
夜走通州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蘇南通),但沿路有蒙元大軍出沒,非常危險。文天祥以孤舟一葉,晝伏夜出,雖多次與對手遭遇,但還是有驚無險地到達通州。他在一首詩中風趣地說:「行客不知身世險,一窗春夢送輕舠。」經過九死一生的磨煉,文天祥已經把艱難險阻視作等閒了。
宦海南歸
文天祥在通州聽說益王、廣王被江万載父子保護經婺州(今浙江金華)到達永嘉(今浙江溫州)建立了元帥府,號召各地義兵勇士繼續抗蒙,就馬上決定投奔二王及江万載。德祐二年(1276)閏三月,他揚帆入海,回到南宋統治的地方。他計劃在閩、廣重舉義旗,團結各方義兵,統一部署,復興南宋。
苦戰東南
端宗繼位
德祐二年(公元前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為端宗。廣王晉封為衛王。江万載仍按謝道清囑令暗中攝行軍中事,少壯抗元派文天祥擔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南宋末期抗元明暗兩統帥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匯合,南宋形勢大為好轉。七月,文天祥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督府,福建、廣東、江西的許多文臣武將、地方名士、勤王軍舊部紛紛前來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籌餉,很快組成了一支督府軍,規模、聲勢比江西勤王軍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陳宜中、楊亮節、曾淵子不能同心同德對付敵人,成為抗蒙事行動的一大障礙。
景炎元年(1276)10月,暗中攝行軍中事的江万載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長汀),不幸戰鬥失利。在蒙元的攻擊下,南劍州也落入敵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江万載和丞相陳宜中、樞密副使張世傑緊急護送端宗和衛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鋒。福安府隨即陷落,南宋從此成為海上的流亡政府。
贛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初,元寇進逼汀州,文天祥退卻到廣東梅州(今廣東梅州)。經過整頓,五月間又從梅州出發,打響了收復江西的戰役。在文天祥的領導下,江西的抗元軍事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各方義軍配合督府軍作戰,分別奪回會昌、雩都、興國,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以及臨川、洪州、袁州、瑞州的義兵都來請求督府節制。文天祥統一部署,揮師席捲贛南,佔領了大片土地。
兵敗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鐵騎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文天祥被宋庭外派南劍州開督府時,本來就是陳宜中、楊亮節張世傑排擠迫不得爾的事,為保護南宋小朝廷和體恤老師江万裡家族滿門忠烈,死傷無數的慘況,拒絕了江萬載派部分江氏子弟協助其籌組訓練督府軍的好意,並奏請楊太后及宋端宗下旨讓江氏子弟去軍擇地隱居。因此,文天祥所募督府軍由於沒有作戰經驗和嚴格訓練,戰鬥力不強,在鐵騎猛烈的衝擊下,慘淡收場,文臣武將或犧牲,或歸降,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雖然文天祥受著國破家亡和妻離子散的巨大打擊,但沒有動搖其抗蒙意志。他帶兵入粵,在潮州、惠州一帶繼續抗蒙。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二十日,南宋抗元明線統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嶺被一支偷襲的蒙古鐵騎俘獲。他吞下二兩腦子(即龍腦)自殺守節,但藥力失效,未能殉國。
浩然正氣
崖山決戰
在蒙元的猛烈攻勢下,南宋流亡政府竄逃到秀山(今廣東東莞虎門的虎頭山)。南宋抗元大本營暗線統帥——年逾70的江万載為救被颱風所刮落海的宋端宗殉國,十一歲的端宗也驚悸成疾,在州(今廣東湛江市)病逝。張世傑、陸秀夫江万載次子江鉦立八歲的衛王繼位,又把行朝遷到新會縣南面大海中的山(廣東省地圖)。祥興二年(1279)二月初六日,宋軍視死如歸,對蒙古艦隊在海面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海戰,最後張世傑統領的宋軍戰敗,陸秀夫背負幼年皇帝蹈海殉國。
押送大都
崖山戰役後,文天祥被俘並押到廣州。張弘範對他說:「南宋滅亡,忠孝之事已盡,即使殺身成仁,又有誰把這事寫在國史?文丞相如願轉而效力大元,一定會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能再懷二心?」大元為了使他投降,決定把他押送至元大都。在押送元大都途中,廬陵人王炎午張貼了數十張《生祭文丞相文》敦促文天祥捨身取義。文天祥一路上服毒,絕食,自謂“惟可死,不可生”。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在一種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狀態下抵達元大都燕京。
囚禁三年
文天祥從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抵達大都(一共花了五個月的時間縱斷中國大陸)。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被殺,一共被囚禁了三年兩個月。在這段期間當中,他曾歷經絕食自殺失敗,所以從那時起他便端然自處,等待著被忽必烈處刑之日的來臨。元千方百計地對文天祥勸降、逼降、誘降,參與勸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誘的手段之毒、許諾的條件之優厚、等待的時間之長久,都超過了其它的宋臣。
原本是在元軍監視之下宿於旅舍,後來則被監禁於半地下之牢獄,並銬上手銬腳鍊。不論遭受到如何嚴酷之對待,文天祥仍舊不屈不撓。文天祥的態度始終如一,有時候手銬腳鍊會被取下。甚至連忽必烈大汗親自勸降都未能說服他。因此文天祥經受的考驗之嚴峻,其意誌之堅定,是罕見的,從《正氣歌》的驚天地泣鬼神可以體現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文天祥於獄中寫下了《正氣歌》此處之“正氣”,並不單指之於國家的忠誠而已,更是人類所自豪之步向高貴正道的精神。
骨肉難圓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被蒙元政府俘虜後送到大都,蒙元政府想利用骨肉親情軟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當時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齡都是十四歲。文天
祥接到女兒的信,雖然痛斷肝腸,但仍然堅定地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寫詩道:「癡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表示國既破,家亦不能全,因為骨肉團聚就意味著變節投降。
利誘和親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統治者又變換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們給文天祥戴上木枷,關在一間潮濕寒冷的土牢裡。牢房空氣惡濁,臭穢不堪。文天祥每天吃不飽,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窮凶極惡的獄卒呼來喝去,過著地獄一般的生活。疾病纏身。由於他堅決不低頭,大元丞相孛羅威脅他說:「你要死,偏不讓你死,就是要監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還怕什麼監禁!」在囚禁的孤寂歲月裡,他寫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民族主義詩篇。
封官誘降
至元十九年(洋歷1282年),忽必烈大汗問大臣們:「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誰最賢能?」群臣奏稱:「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忽必烈下了諭旨,擬授文天祥高官顯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積翁等寫信告訴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說:「管仲不死,功名顯於天下;天祥不死,遺臭於萬年。」王積翁見他如此決斷,不敢再勸。不久,忽必烈又下令優待文天祥,給他上等飯食。文天祥請人轉告說:「我不吃官飯數年了。」忽必烈召見文天祥,當面許他宰相、樞密使等高職,又被他嚴辭拒絕,並說:「但願一死!」
在抗元過程裡,文天祥對忠君與愛國二事處理得非常恰當。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後,他沒有跟著投降,而是堅持「君降臣不降」。後來,文天祥兵敗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勸他投降,他還是不從。在他看來,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國家,值得同情。但當此之時,社稷為重君為輕,他決不能以忠君的行動去改變他忠於國家的信念。
從容就義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義的日子。
這一天,兵馬司監獄內外,佈滿了全副武裝的衛兵,戒備森嚴。上萬市民聽到文天祥就義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兩旁。從監獄到刑場,文天祥走得神態自若,舉止安詳。行刑前,文天祥問明了方向,隨即向著南方拜了幾拜。監斬官問:「丞相有什麼話要說?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說話,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
英名千古
文天祥殉難後,漢族人民以各種方式紀念他。曾經參加義軍的王炎午寫了《望祭文丞相文》,讚揚文天祥像歲寒的松柏一樣堅貞。他的死,使「山河頓即改色,日月為之韜光」。1323年,在文天祥家鄉吉州的郡學裡,他的遺像掛在先賢堂,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等並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立了「文丞相祠」,後來,他的家鄉吉州廬陵也建立了「文丞相忠烈祠」。文天祥的文集、傳記在民間流傳很廣,歷久不衰,激勵著民族的正氣。
主要著作
簡要概述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吟嘯集》《文山先生集》《過零丁洋》《正氣歌》等。
作品一覽
北京文天祥祠
《二女第一百四十八》
床前兩小女,各在天一涯。
所愧為人父,風物長年悲。
《南劍州督第六十四》
劍外春天遠,江閣鄰石面。
幕府盛才賢,意氣今誰見。
《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遊, 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金陵驛》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漂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吊惠利夫人》
百萬貔貅掃犬羊,家山萬里受封疆。
男兒若不平強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絕命詞》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係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閉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酹江月》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裡,忍見荒城頹壁。
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蛩四壁。
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傑。
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裡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
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酹江月》
廬山依舊,淒涼處、無限江南風物。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雁過孤峰,猿歸危嶂,風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靈尚有人傑。
堪嗟漂泊孤舟,河傾鬥落,客夢催明發。南浦閒雲連草樹,回首旌旗明滅。
三十年來,十年一過,空有星星發。夜深愁聽,胡笳吹徹寒月。
《沁園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
罵賊張巡,愛君許遠,留得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人生翕欻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芳。
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念奴嬌》
琮琤何處,響空濛、卻似鳴榔聲沸。望里平江橫雪嶺,駕斷虹梁漁市。
若有神驅,如遵帝遣,瞬息層巒峙。南陽龍奮,滹沱凝合猶此。
遙想蘇武窮邊,霜鴻夜渡,蒿目吟寒視。鐵騎銜枚還疾走,瑟瑟風搖旗幟。
月白沙明,雲凝地裂,四野悲笳至。羈魂牢落,我身今在何世。
《念奴嬌·水天空闊》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裡,忍見荒城頹壁!
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雲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念奴嬌》
同雲籠覆,遍郊原、一望蒼茫無際。是處青山皆改色,姑射瓊台初啟。
漁艇迷煙,樵柯失徑,妝點風霜厲。子猷短棹,三高祠畔堪系。
江城夢幻羅浮,蝺步豪吟,東郭先生履。欲伴袁安營土室,高臥六花堆裡。
此是冰天,誰言水國,千古孤臣涕。蘆葦首白,渾疑縞素劉季。
《滿江紅》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
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台滅。人間事,何堪說。向南陽阡上,滿襟清血。
世態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滿江紅》
試問琵琶,胡沙外、怎生風色。最苦是、姚黃一朵,移根仙闕。
王母歡闌瓊宴罷,仙人淚滿金盤側。聽行宮、半夜兩淋鈴,聲聲歇。
彩雲散,香塵滅。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回首昭陽離落日,傷心銅雀迎秋月。算妾身、不願似天家,金甌缺。
《滿江紅》
酹酒天山,今方許、征鞍少歇。憑鐵靴、千磨百煉,丈夫功烈。
整頓乾坤非異事,雲開萬里歌明月。笑向來、和議總蛙鳴,何關切。
鐃吹動,袍生雪。軍威壯,笳聲滅。念祖宗養士,忍教殘缺。
洛鼎無虧誰敢問,幕南薄薄羶腥血。快三朝、慈孝格天心,安陵闕。
《齊天樂》
南樓月轉銀河曙,玉簫又吹梅早。鸚鵡沙晴,葡萄水暖,一縷燕香清裊。
瑤池春透。想桃露霏霞,菊波沁曉。袍錦風流,禦仙花帶瑞虹繞。
玉關人正未老。喚磯頭黃鶴,岸巾談笑。劍拂淮清,槊橫楚黛,雨洗一川煙草。
印黃似鬥。看半硯薔薇,滿鞍楊柳。沙路歸來,金貂蟬翼小。
《齊天樂》
夜來早得東風信,瀟湘一川新綠,柳色含晴,梅心沁暖,春淺千花如束。
銀蟬乍浴。正沙雁將還,海鰲初矗。雲擁旌旗,笑聲人在畫闌曲。
星虹瑤樹縹緲,佩環鳴碧落,端籠華屋。露耿銅,冰翻鐵馬,簾幕光搖金粟。
遲遲倚竹。更為把瑤尊,滿斟醽醁。回首宮蓮,夜深歸院燭。
《瀂港遁師》
出師亦多門,水陸迷長途。蹭蹬麒麟老,危檣逐夜烏。
《瀂港》
方誇金塢築,豈料玉床搖。
國體真三代,江山舊六朝。
鞭投能幾日,瓦解不崇朝。
千古燕山恨,西風捲怒潮。
《宣州勸勸農文》
第一勸爾勤耕作,
布種及時休落魄。
惟有鋤頭不誤人,
飽食暖衣良快樂。
《彭城行》
連山四圍合,呂梁貫其中。
  河南大都會,故有項王宮。
  明朝時期所繪文天祥的畫像
晉牧連楊豫,虎視北方雄。
唐時燕子樓,風流張建封。
  西望睢陽城,只與汴水通。
  太平黃樓賦,尚能想遺風。
  邇來百馀年,正朔歸江東。
  遺民死欲盡,莽然狐兔叢。
  我從南方來,停驂撫遺踪。
  故河蓄潢潦,荒城翳秋蓬。
  淒涼戲馬台,憔悴巨佛峰。
  滄海變桑田,陵谷代不同。
  朝為朱門貴,暮作行旅窮。
  乘除信物理,感慨擊所逢。
  古來賢達人,一醉萬慮空。
  如此獨醒何,悲風逐征鴻。
墓地介紹
文天祥墓位於江西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騖湖大坑之原。走進墓園,心里為之一怔: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石坊,石坊上鐫刻著“仁至義盡”四個大字,邁過石拱橋,登上石級神道。神道為47米長,寓意為文天祥走過的不平凡的47年人生路程。神道兩旁,翁仲、石獸肅立,青松翠柏成行。文墓的所在,是一座虎形山,從山下仰望墓塋,巍巍然,森森然。文墓的建築可謂獨具匠心:不左不右,方位正北;最上端是墓塋,呈圓形,往下是菱形石梯,再往下是狹長直立的石台階,整個造型,如一柄利劍,不偏不倚刺入虎口之中。這一切似乎向人們展示文天祥的浩然正氣和不屈的性格。
祠堂介紹
江西吉安文天祥紀念館
祠堂所在地是文天祥生命最後一段時間居住的地方,他在率兵抗元中被俘,被押往元大都(今北京),囚禁在這個小院裡,一直到1283年殉國,身陷囹圄長達三年多。明洪武九年1376年,為了紀念當年的民族英雄,在這裡設立順天府學文丞相祠。
1979年,文天祥祠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後對遊客開放。
紀念館
位於吉安縣新縣城當緬山,取名“緬懷”。1984年動工,1991年底竣工開館。總建築面積1398平方米。正氣堂坐北朝南,臨門九十九級台階,周圍松柏四季常青。正氣堂為序廳,有文天祥塑像,高6.4米,莊嚴威武。四壁嵌八幅大型壁畫,描繪文天祥生平佳績。序廳設有一全館整
體模型盤,指導遊人參觀瞻仰。四個展廳,分東西廳,西廂房為書畫珍藏廳及文天祥生平事蹟展覽廳,四周亭廓環抱,館內有中心花園。
文天祥生平事蹟共分六個部分展出:1、少年立志,盡忠報國;2、宦海沉浮,憂國憂民;3、起兵勤王,扶危社稷;4、萬里羈囚,慷慨悲歌;5、詠心寫史,一代詩豪;6、千古俎豆,萬世楷模。
展出的展品現共有307件。其中雕塑4件;書畫作品103件;拓片7件;照片、圖表155件;文獻、文物38件。另設有文天祥研究文獻檔案室一處,珍藏研究資料及名流書畫墨寶。文天祥紀念館1992年1月9日正式開館,年均接待參觀者5.5萬人。以文天祥紀念館為主體的文山公園也正在籌建中。
方飯亭和表忠祠
文天祥墓
方飯亭及表忠祠,位於廣東省海豐縣城北面的五坡嶺上,乃文天祥被執之地,亭坐西北向東南,佔地960平方米。前面分五層34級台階,台階上面是一幅長20米、寬13米的月台,中心建一重簷攢尖頂,通高9米。亭內後側再置一廡殿頂小石亭,高3.9米,內豎一碑,高2.7米,寬0.9米,刻文天祥畫像。該亭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方飯五坡嶺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飯亭”。
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為讚頌文天祥的浩然正氣,由邑生吳子昌提請廣東提學章拯恩准,令海豐知縣杜表、縣丞陳義、教諭林右、訓導萬秉和等協力同心,於五坡嶺上建立“表忠祠”。
不久,惠州守備陳祥又建“忠義牌坊”於“表忠祠”之前(祠之南面),又建“方飯亭”於祠之後。惠州知府甘公亮從其家鄉廬陵取得文天祥畫像,勒像於石,並於畫像石碑上題刻其〖衣帶銘〗:“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石亭兩傍嵌刻“熱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嶺外更何人”的對聯,此聯爲明代潮州籍狀元林大欽書寫。亭前月台還樹一碑刻:“一飯千秋”四字。
明、清兩朝曾多次重修此亭,後來,“表忠祠”和“方飯亭”被侵華日軍飛機炸毀。現存的方飯亭是解放後重修的,但文天祥的畫像碑刻是原有的。自明正德至清代、民國、近現代以來,歷代官員、遊客、詩人登臨五坡瞻仰,多有題詠,留下憑弔謳歌五坡嶺文丞相的詩詞一百多首,其中有:
謁五坡祠
擎天協夢,洗日迴光。九死匪悔,百煉益剛。
正氣堂堂。丹心炯炯,惟五丈原。如五坡嶺,
名世不偶,在天有靈,下為河嶽,上為風霆。
願公歸來,慰我仰止,廟貌巍巍,俎豆千紀。
——明正德廣東提學章拯
五坡懷古
孤忠祠下拜冠裳,北望燕雲幾夕陽。
廟食不慚專俎豆,路碑留得好文章。
江山有色長靈秀,草木無知也感傷。
百十年前雙眼孔,幾人生死為綱常。
——明嘉靖狀元林大欽
謁五坡祠
吾道終無一日遺,太丘亡社此存祠。
扶持千古綱常處,剝盡五陽元氣時。
天有星辰為肖貌,地將滇渤作尊彝。
須知養士功成後,漢寢唐陵不共悲。
——明御史陳言

北京文天祥祠:
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
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遭囚禁和就義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現存大門、前殿、後殿。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北京保存至今仍有明代風格的一處不可多見的古建築。
江心寺文天祥祠:
位於浙江溫州江心嶼。祠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義200週年,佔地面積821平方米。文丞相祠是為紀念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文天祥而建的。
溫州文天祥祠:
江心寺文天祥祠位於浙江溫州江心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祠紀念。今祠為清代重建,合院式木結構建築,坐北朝南,三間二進,左右為廊屋。一進為
門廳,硬山頂。二進正廳為懸山頂。正廳正中塑文天祥坐像,左右壁畫敘生平事蹟。1963年該祠列為浙江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深圳文天祥祠:
位於深圳南山區南頭城現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古蹟,是南頭城中保存最為完整併規模最大的古建築。
南通文天祥祠:
位於南通市東華塔陵園東側。2008年,崇川區政府恢復重建了文天祥祠。坐北朝南,由主展廳、竹林山景、廊道石舫、義馬墓等組成。主展廳採用仿宋古建風格,陳列展示了文天祥忠貞報國、一身正氣、寧死不屈的英勇事蹟和紀念篇章,是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文山城牆
文天祥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府聚兵期間留下不少事蹟,影響最深的是“文山城牆”。“文山城牆"位於福建南平市延平區城北茫蕩山的蓮花山,城垣舊址長5000餘米、
寬4.5米,高3米許,外側利用天然山脊為陡峭工事,部分地段用石頭壘砌而成,更多為夯土所築,十分壯觀。
遺址後經造林、開路,嚴重受毀,地面大部分已不存在,地下牆基尚存。
文天祥於1276年七月上旬到達南劍州後即著手籌建這一帶城牆。因為元軍南侵陸路必經城北的官道,因此築城牆成為當務之急。按理說這麼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三、五個月才能完工,但文天祥僅用了幾天幾夜就把這10里長牆築成了。修築工事,夜以繼日,遠近百姓聞風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足見當時民眾抗元熱情之高漲。後來人們傳說文丞相抗元氣節驚天地泣鬼神,築牆如有神鬼相助,遂把這段城牆稱為“鬼城牆”。
公園
海豐文天祥公園
汕尾海豐縣五坡嶺方飯亭,是南宋文天祥落難之
地。在原有方飯亭的基礎上,海豐縣投資1700萬元,將其建成了一個集愛國主義教育、健身休閒、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主題公園,並徵名確定為文天祥公園。2011年8月21日,文天祥公園正式開園。
文天祥公園位於海豐縣城二環北路南側,是以紀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為主題的綜合性公園,佔地四萬多平方米,總投資1700多萬元。它以原有建築方飯亭為中心,重建表忠祠,修建文天祥紀念館及紀念廣場,附建海豐八大名人塑像。建成後周圍林卉蔥鬱,綠草茵茵,碑文詩情,相映生輝,獨具意境,是一處文化、休閒、旅遊的好地方。
文天祥紀念館
香港文天祥公園
位於香港新界新田之青山公路新田段及新田公路之間,佔地2萬公頃,為紀念文天祥而建,又名“文天祥公園”。
公園內最高處有文天祥銅像一座,銅像後有一幅石碑,描述文天祥的生平事蹟,當中包括耳熟能詳的《正氣歌》。公園由香港、深圳文氏後人及社會各界集資所建。
吉安天祥公園
天祥公園以文天祥紀念館為主體,位於位於吉安縣城東北角,緊靠吉泰走廊快速通道----井岡山大道吉安縣段,佔地面積550畝,其中將軍湖水面面積200畝,綠化面積300畝。取名“天祥公園”,主要包含三層意思:一是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二是吉安縣自古便是祥瑞之地,誕生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三朝重臣週必大等人物,以及曾山、余秋裡等革命功臣;三是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祝福,願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天天過著平安、吉祥、幸福的生活。天祥公園按照北山南水,前湖後溪,山環水抱,山水相依的空間構架建設。景點佈置以水為中心,環湖而設。從南入口進入,我們可以欣賞到十二處美麗的景觀:雲帆閣影、三嶼環春、水車雅憩、田園秋實、青洲銀鷺、浮光躍金、桃溪幽居、香荷聽瀑、水巷古韻、書香竹影、重巒疊翠、正氣松風。這十二處景觀構成了農耕、手工、民俗、書院和正氣五大文化版塊,集中展示了廬陵傳統文化。天祥公園內設計了名人館、農耕、手工、民俗、書院、正氣等六大文化板塊和田園秋實、水車雅憩、水巷古韻、雲帆閣影等十二個景點,集中展現了正氣文化、紅色文化、陶瓷文化、民俗文化等廬陵風情,是集生態、文化、旅遊為一體的開放式城市公園,2012年5月全部完工後對公眾免費開放。建成後將與文天祥紀念館、將軍公園連為一體,並與吉州窯遺址、橫江葡萄谷遙相呼應,成為吉安縣城市核心景區。
後人介紹
毛澤東之母文七妹是文天祥的22世孫女。
國民黨陸軍中將文強是文天祥的23世孫。
文天祥- 搜狗百科 - https://goo.gl/Yi7KJN
---------------------
文天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上)韋力撰
2018-02-24 由 芷蘭齋 發表于歷史
宋理宗寶祐三年,文天祥通過了州試,他準備第二年去參加理部主持的省試。在臨行前,廬陵的地方官李迪為他舉行了送行宴,在這個宴會上,文天祥寫了一首《次鹿鳴宴詩》:
禮樂皇皇使者行,光華分似及鄉英。
貞元虎榜雖聯捷,司隸龍門幸綴名。
二宋高科猶易事,兩蘇清節乃真榮。
囊書自負應如此,肯遜當年禰正平。
...
文天祥像,明萬曆二十八年蕭大亨刻《宋丞相文山先生全集》本
這是今天能夠看到的文天祥所寫的最早詩作。轉年,他來到了首都,參加了殿試,而本年的主考官則是寧波大學者王應麟。考試完畢後,王從考卷中取出前十名,經過複審,呈送給皇帝。這十名之中,文天祥排在第七,但理宗看完之後,認為這十份考卷中,文天祥所作最佳,故而他把文天祥的這份考卷列為了第一,於是文天祥就成為了本科的狀元。
...
文天祥撰《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明嘉靖三十九年張元諭刻本
這科取士的奇特之處,是誕生了三位歷史上極具名氣的忠臣,除去文天祥,第二甲第一名則是謝枋得,而第二甲的第二十七名則為陸秀夫。也許只有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才能誕生這種大忠臣吧。鮑照有句名言——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看來,不經磨難,難識忠良。
宋朝人對科舉很重視,進士及第之後,這些幸運兒們有著長達一個月的慶祝期,皇帝能夠得到這等人才也很高興,在《寶祐四年登科錄》中收有理宗皇帝賜給文天祥的一首詩《賜狀元文天祥已下詩》:
道久於心化未成,樂聞爾士對延英。
誠惟不息斯文著,治豈多端在力行。
華國以文由造理,事君務實勿沽名。
得賢功用真無敵,能為皇家立太平。
...
文天祥撰《文山題跋》,清末王氏風篁館影抄《奇晉齋叢書》本
那時文天祥才21歲,他能得此殊榮,當然十分感激,可能這件事也就奠定了他一生忠於宋朝的決心。可惜他身逢亂世,在朝中任職後,一直與蒙古人作戰。德祐二年三月,臨安朝廷向元朝投降,文天祥被派往元軍中去談判,而後他被拘,再後來他找機會逃脫,一路南行,到達江蘇儀征時,守將苗再成拿出一幅李龍眠所繪的《蘇武忠節圖》讓他題詞。文天祥看到此圖,再聯想到自己的遭遇,讓其大為感慨,於是就給此圖題了三首詩,其中一首為:
忽報忠圖紀歲華,東風吹淚落天涯。
蘇卿更有歸時國,老相兼無去後家。
烈士喪元心不易,達人知命事何嗟。
生平愛覽忠臣傳,不為吾身亦陷車。
從這首詩就可看出,他要效仿蘇武絕不投降的行為。而後文天祥一路南奔,到達溫州後,又一度住在了溫州的江心嶼上。這段歷史被溫州人所銘記,為了這位忠臣,江心嶼上建有文天祥祠堂。我來到溫州,當然要到這裡朝拜這位忠臣。
...
江心嶼上的文天祥祠入口
文天祥祠堂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江心嶼上浩然樓側旁。我一直認為浩然樓跟孟浩然有關係,後來看到介紹資料,方知此樓名的來源也是因為文天祥。江心嶼是一處孤島,來這裡要乘船,我在船上無意間結識了一位對楹聯感興趣的老人,因為攀談得投機,所以達成默契:他帶我到島上參觀,而我則要幫他辨識對聯中難認之字。這倒是一個奇特的結合。事實證明,這種結合使得兩人各得其所。
...
屏風上的簡介
從浩然樓轉出,老人帶我進入側旁的文天祥祠,祠堂的入口門楣上寫著「宋文信國公祠」,落款兒則是沙孟海,門旁的對聯為:側身天地成孤注,滿目河山寄一舟。門的兩側同樣是正反一對文保牌。祠堂內庭院占地有兩畝大小,種著的幾棵樹我都叫不上名字,庭院的正前方即是正堂,祠堂的正中端坐著文天祥像,左右兩牆的壁畫上彩繪著文天祥的一些事跡故事,正中的牌匾寫著「天地正氣」,此外裡面沒有多餘的擺設,看上去倒是莊嚴肅穆。
...
祠堂院景
...
天地正氣
進入祠堂者除了老人和我,另外還有一位男導遊帶著一位女遊客,導遊向女遊客講解著文天祥來此地的一些故事,他將歷史史實與神話雜揉在一起,繪聲繪色的講解著往事。這種講解方式,講給女人聽我覺得很有效果,西方有句哲諺說:聽女人講歷史,第一句是歷史,第三句之後就變成了故事和神話。當然,我需要鄭重地聲明,這句話絕無歧視的意思,只是想調侃一句男女思維方式的差異。
...
江心寺山門
...
高宗道場
沿祠堂走出,前行不遠是江心寺,從側門進入,第一進大殿為圓通殿,在此殿的正前方立著一塊碑,碑的正中大字寫著「高宗道場」,南宋初年宋高宗曾避難此廟。進入大殿,老人指著殿正中的一個金色牌匾說:「這四個字,我只認識最後一個。」我告訴他這是「慈航普渡」,字跡為大篆,我無意中看到落款是顧廷龍,顧先生還給寺廟寫過匾額,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沈津先生曾經到處收集顧先生的墨跡,匯為一書,不知是否收入了此匾。我向老人講解著顧廷龍的事跡,老人驚奇我對顧廷龍了解之多,我沒有告訴他當今愛書之人沒有不知道顧先生大名者。
...
大殿內景
...
匾額出自顧廷龍先生之手
觀看著顧先生所書的匾額,偶然間我注意到在匾額的下方所掛樑柱上寫著一行字:大清乾隆五十四年歲得己酉臘月望日重建,看來此廟於此年間重新修建者。然在寺廟的一個側殿內,供奉著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這反倒讓我有些驚喜。在這間側殿的外牆上,嵌著幾塊碑,其中一塊刻著「清輝」二字,老人介紹說此二字出自高宗皇帝之手。
...
嵌在牆上的刻石
江心寺最有名的勝跡乃是門口的那幅對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每隊導遊帶著的團隊都在細聽、講解著這幅對聯的念法,老人帶我在江心寺的後房內側牆上去觀看此幅對聯的不同讀法,這幅對聯在這個側牆上被解讀為三種讀法,分別是:一、雲早朝、早早朝、早朝早散,潮長漲、長長漲、長漲長消;二、雲早早朝、早早朝、早早散,潮長長漲、長長漲、長長消;三、雲朝朝、潮朝朝、朝朝潮散,潮長長、漲長長、長長漲消。老人說他最傾向於第一種讀法,並問我的感受,我說跟他有同感。
...
名聯的三種讀法
後來文天祥繼續主持抗元,又再次被捕,幾經折磨,最終把他押送到了北京。而正是在北京的囚室內,他寫出了那首千古傳唱的《正氣歌》,此詩的前半段為: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該詩中的第五句,就是江心嶼上浩然樓名稱的來由。
文天祥第二次被捕後,被元軍押送到了廣東新會,在那裡,元軍繼續清剿殘餘宋軍。在這種處境下,文天祥寫出了自己的第二篇著名詩作《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後院情形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被歷代所詠唱,成為了很多義士面對死亡時共同呼出的豪言壯語。
從至元十六年十月到十九年十二月,文天祥被關在北京的監獄有三年又二個月的時間,這個期間,元人軟硬兼施,希望能迫使文天祥投降,修曉波先生在《文天祥評傳》一書中,詳列出了元人用了五種辦法勸降,但文天祥寧死不屈。那時忽必烈對文天祥投降還抱有幻想,所以一直沒有將其處死,這個階段,文天祥寫出了大量的詩作。
--------------------------------------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花蓮景點 太魯閣 燕子口/九曲洞/慈母橋/文天祥公園~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阿一一之食意旅遊 - https://goo.gl/rmnPke
天祥 @ 米客相機日記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rzo1uE
[環島Day10] 花蓮。文天祥公園@高高的花攝日記-iPeen 愛評網 - https://goo.gl/C1G1xA
文天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上)韋力撰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3dQXRd
2008/9/20天祥-佐久間神社(今文天祥紀念公園) @ 花蓮阿榮的花蓮人文、美食情報情報站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XGAExP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文丞相書忠孝碑 
此碑拓碑文云:
上事於君,下交於友,內外一誠,終能長久。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孫,亦復如是
歷來有說此碑為朱子題,或謂為岳武穆題。
據此碑拓則應為文丞相題。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_漢服復興團隊_新浪博客 - https://goo.gl/Q7AFhE
標籤: 華夏 同袍 活動 文天祥 漢服 北京 祭祀 文化
時間:庚寅二月十三(西曆2010年3月28日)
地點: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文天祥祠
經過月餘的緊張准備,漢服北京終於在這天迎來了莊重的祭祀典禮。本次祭祀前期準備充足,各方面考據、任務確定、衣飾定做皆按部就班。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早上八點半,所有參禮人員及觀禮人員、工作人員簽到完畢,後院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觀禮人員互相交流著。
此次前來文天祥祠參加祭祀活動的同袍和傳統文化愛好者共計五十餘人。由其中十三位同袍代表大家進行祭祀禮儀。
圖中棗樹為指南樹,是文丞相親手種植於此,據李館長介紹,棗樹現在仍年年開花結果。
9:40左右,儀式準備就緒,全場肅立一分鐘。天公作美,陽光大好。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活動開始,主持人周天晗致開場辭。其後漢服北京籌劃中心負責人蘭芷芳兮致辭,簡要介紹漢服北京群體以及祭祀文天祥的相關內容。祭祀正式開始前,全體人員向信國公像四鞠躬。列於眾人最前的老先生年逾七旬,是專程從京都大學遠道而來參與此次祭祀的,並且全過程沒有坐在工作人員為他準備的椅子上而是肅立觀禮。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祭祀儀式正式開始,全場(止靜),肅立三分鐘。
圖為通贊週天晗祭祀參禮人員在前院候場。 人員安排:獻官3人,通贊1人,讀祝1人,贊引3人,執事3人,司洗1人,司爵1人。 服飾:獻官、通贊、讀祝為朱子深衣,儒巾(漢服北京衣冠研習小組制),眾贊引、執事為明製深衣,幅巾(明華堂制),司尊、司洗為黃梨洲深衣,儒巾(漢服北京衣冠研習小組制)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祭器:酒杯3只,托盤6只以上
酒:     玄酒(即清水)
胙物:蘋果、橘子等果蔬
器物:單方桌凳2只(分別位於酒樽所位和盥洗所,佔地一人位置,一隻上放有黃酒、酒杯、托盤(上有果蔬),另一隻上放有盥洗用盆和毛巾,跪墊十二隻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一、就位
通贊揖出,有石道東側前行轉向,揖位就位。
通贊唱:“獻官就位。”(贊引引導獻官由東側向前,獻官們就位後西向走揖位就位。)
通贊唱:“執事各司其事。”(執事出列,由東側直行揖位就位。)
通贊闢戶。二、迎神 通贊唱:“迎神。” 通贊唱:“鞠躬、跪,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 眾人具拜訖。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三、初獻
通贊唱:“獻爵,行初獻禮。” 
初獻官贊引揖出,詣初獻官位,向獻官示意。獻官跟由其前行。由東側行。
贊引唱:“詣盥洗所。”獻官至盥洗所。
獻官盥洗,盥畢,由司盥者進巾見獻官出列盥洗時,執事揖而出列,至酒尊所,取酒杯放於一個托盤中。 贊引唱:“詣酒尊所。”引領獻官至酒尊所。 贊引唱:“司尊者酌酒於杯。”司尊者酌酒。 此時執事托起自己應託的托盤進入祠堂,贊引引導初獻官隨後由門東側進門。 贊引唱:“詣大宋文丞相神位前。”獻官至神位前,北向立。贊引位於獻官左側,北向立。執事恭立於神位東側。 贊引唱:“跪。”獻官跪。 贊引唱:“獻爵。”奉酒執事將盤遞過,獻官取酒杯示意,之後由執事奠於神位。 贊引唱:“俯伏,興,平身。”獻官俯伏,興,平身 贊引唱:“詣讀祝位。”贊引引領獻官至讀祝位,位於廟門外台階上。執事復位。 通贊唱:“讀祝官詣讀祝位。”讀祝揖出,至讀祝位,(注意應該從南邊繞過讀祝位)到讀祝位西側,東向立。此過程應該與獻官詣讀祝位同時。 贊引唱:“跪。”獻官並讀祝者皆跪。 通贊唱:“眾官皆跪,拱手。”場內所有人,俱跪,拱手(意思是讚引的“跪”是叫讀祝和獻官跪,而通讚的“跪”是全體,包括贊引都要跪)。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通贊唱:“讀祝。”讀完後由讀祝一人起身入廟門,將祝文奠於供桌之上。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通贊唱:“俯伏,興,平身。”眾人俯伏,興,平身。
贊引唱:“復位。”贊引引導獻官原路返回,讀祝官跟隨於獻官之後復位。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四、亞獻
通贊唱:“行亞獻禮。” 
亞獻官贊引揖出,詣亞獻官位,向獻官示意。亞獻官跟由其前行。由東側行。
儀同初獻,無讀祝,獻完後復位。五、終獻 儀同亞獻。由終獻官及其贊引完成。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六、飲福
通贊唱:“飲福。”(飲福的位置就是讀祝位,進福酒者就是讀祝者。)當聽到通贊唱完後,讀祝官作揖出列,前走從門東入廟,從神位上取一酒杯,由東側出廟至飲福位西側東向立。一執事隨讀祝作揖出列,取福果一枚隨讀祝東向立,另有執事兩名從酒尊所各拿一空盤至飲福位東側,西向立。
初獻官贊引揖出,詣初獻官位,向獻官示意。
贊引唱:“詣飲福位。”贊引引主獻官至飲福位。
贊引唱:“跪。”獻官跪。
讀祝進爵於獻官。
贊引唱:“飲福酒。”獻官引福酒。飲完後將酒杯放於右側一執事所託之盤中。
贊引唱:“享福果。”執事將福果與獻官,獻官用畢將果核放入西側另一執事所託之盤中。
贊引唱:“俯伏,興,平身,復位。”獻官俯伏,興,平身,贊引引獻官回原拜位。
通贊唱:“鞠躬、跪,拜、興、拜、興,平身。”眾人皆跪拜。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七、撤饌
通贊唱:“撤饌。” 
執事作揖出列,由東入廟,將神位處盤子挪動即刻,之後復位。
八、送神 通贊唱:“送神,鞠躬、跪,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眾人皆跪拜。九、望瘞 通贊唱:“讀祝者捧祝至瘞所。”讀祝者跪取祝文至瘞所。 通贊唱:“望瘞”贊引詣獻官前,導獻官至瘞所。 讀祝焚祝文於瘞所,獻官觀望。 待焚祝帛訖,贊引通贊同唱:“禮畢”。 結束。祭祀禮儀結束。 通讚道:“大家可以分享福果了!”然後引眾參禮者出殿。 加一句“每人只許拿一個。” 然後的場面比較壯觀……有一馬當先之舉,搶先入殿……等眾獻官執事回來,已經所剩無幾了…… 上午活動結束之後,大家就近在一處餐館午餐。 由於一桌實在坐不下,只好又包了兩個包間。用畢午飯眾人回到祠堂,一番休息之後開始下午的活動。 投壺禮,男子女子各一隊,每一男一女為一偶,五偶一局。 雙方互揖讓至投壺處,面南作揖,而後候樂師發令,每四拍的第四拍投出手中箭矢,中者計一分,一局畢,得分多的一隊獲勝,勝方為敗方斟酒,敗方罰酒一杯。三局下來,女生隊連勝兩局,男生隊大敗。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 所有參加活動的人員齊聚祠堂前院文徵明手書文天祥《正氣歌》石壁前,齊聲誦讀《正氣歌》,領讀為本次祭祀的亞獻騶小虞。 誦畢,大家合唱一曲《重回漢唐》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至此本次活動圓滿結束,接下來的時間大家自由活動、合影留念。
北京同袍庚寅年春祭祀有宋丞相信國公文公諱天祥
結束對這位漢民族偉大的精神領袖的祭祀,很多同袍回去之後都做了總結,寫了感想。
從一開始的討論儀程,禮服、禮儀制度考證與確定,到中期的準備,物品採購、服裝製作、對外聯繫,一直到最後的排練與正式的祭祀,漢服北京吧務組的同袍們不辭辛勞地奔走聯絡,才有了今天如此肅穆而感染人的儀式。
何懼道阻且長,我們會堅持,會一如既往。
看我華夏兒郎,看我重新崛起的禮儀之邦。
春來了,文祠院中的樹一夜間綠芽滿枝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一个简单的北京城穿越线路,北京旅游攻略 - 马蜂窝 - https://goo.gl/rDLuqw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浩然正氣-文丞相祠
2016-09-01 由 北京旅遊網 發表于歷史
北京文丞相祠又名文天祥祠,位於北京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文天祥是南宋抗元英雄,明清兩代為了紀念他,將當年囚禁文天祥的土牢舊址進行改建,便成了文丞相祠,今天依然保持著明代建築風格。除了北京文丞相祠外,還有位於深圳的信國公文天祥祠和位於南通市的南通文天祥祠。
文天祥,字履善,號文山,任右丞相,1278年元兵進犯,文天祥奮力抗元,兵敗被俘,被囚禁在兵馬司土牢里,這一囚禁就是四年。元朝統治者對其軟硬兼施、恩威並用,但文天祥仍然誓死不降,毫不動搖,並在牢獄中寫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氣歌。
浩然正氣
文天祥祠堂坐南,由大門、過廳和堂屋三部分組成,面積600平方米。堂屋內有原祠堂的珍貴文物,例如《宋文丞相國公像》碑、清《重修碑記》石碑等。室內屏風正面是毛澤東書寫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面是文天祥《正氣歌》全文。在後院有一棵棗樹,據說是文天祥在囚禁期自己親手種植的。
文天祥祠雖然小,但已接待了20餘萬人次,在這裡遊客能夠深深感受到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千古傳誦的詩句,一直激勵著仁人志士,文天祥是堅貞不屈、精忠報國的愛國英雄典範,深受人們愛戴。在文天祥的家鄉,有一處文氏祖族祠堂,藏有文天祥的畫像和歷代石刻,這些都是研究文天祥生平的珍貴文物。
建築特色
在修建祠堂的時候,文天祥的塑像著儒服,之後換為宋丞相的官服,塑像面容安詳,雙目炯炯有神,但感覺不足以表現文丞相的精神力量,也許建祠時的儒服比現今的塑像更具獨特風格。祠堂的過廳現在是文天祥生平展覽室,可以了解文丞相壯烈的一生。
過廳的後面是享堂,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保存著歷代石刻等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唐代書法家李邕所寫的《雲麾將軍李秀碑》斷碑二礎。文天祥祠內原有三棵百年古槐樹,現有一棵棗樹,相傳是文天祥親手栽種的。這棵棗樹的姿態很奇特,枝幹都傾斜向南,似乎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印記。
文天祥生平
二十歲的文天祥殿試奪魁,做了狀元,任刑部郎官、知瑞贛等州,之後成為右丞相、加少保、信國公。元軍攻入時文天祥奮力抗戰,曾進兵江西收復失地。景炎三年,文天祥在五嶺坡被俘,自殺未遂,一直被關押在元營,元將張弘范勸文天祥招降張世傑,但文天祥卻說:「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文天祥在兵馬司土牢被關押了四年時間,關押文天祥的兵馬司土牢就是如今的府學胡同,也才有了「指南樹」的說法。元世祖忽必烈曾多次派人勸降文天祥,但文丞相不為所動,在牢獄中寫了大量詩文,被後人所傳誦,其墨跡被視為珍寶。
-------------------------------------------
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遭囚禁和就義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現存大門、前殿、後殿。江心寺文天祥祠:位於浙江溫州江心嶼。祠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義200週年,佔地面積821平方米。信國公文天祥祠:位於深圳南山區南頭城現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古蹟,是南頭城中保存最為完整併規模最大的古建築。南通文天祥祠:位於南通市東華塔陵園東側。2008年,崇川區政府恢復重建了文天祥祠。
文丞相祠
文天祥,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1278年元兵進犯,奮力抗元,後兵敗被俘,擄至大都,囚禁在兵馬司土牢達四年。文天祥面對元統治者的軟硬兼施、恩威並用毫不動搖,誓死不降,在獄中寫下了千古不朽的正氣歌,凜然正氣表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
慕儀生按:從西府麵館出來後,按照原定計劃前往東城區探訪文天祥祠。小時候,總是喜歡《過零丁洋》裡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更仰慕《正氣歌》裡的仁人誌士,對於文文山先生總是滿懷崇敬。末世的狀元,憑藉一己之力,終未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可悲可嘆。《正氣歌》序言寫到“ 餘囚北庭,坐一土室。”所謂土室,即在今日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在文天祥就義後,於明洪武九年建祠奉祀。
 隨拍:尋訪文丞相祠未果
    坐13路公交車在寬街路口東下車後,穿過中剪子巷後左轉進入府學胡同,便能看見祠堂。雖然很多網友發過圖片,網上也說全年開放。不知為何,這里大門緊鎖,未能參觀,很是遺憾,遂在門口憑弔感懷。
隨拍:尋訪文丞相祠未果
    文丞相祠西側是明清時期的“順天府學”,府學胡同因此得名,現為府學胡同小學,也算是沒有改變教育功能。
隨拍:尋訪文丞相祠未果
    櫺星門,多建造在文廟中軸線上的牌樓,象徵孔子為星宿下凡。不過,最早知道這個名字還是在北京白雲觀,據說是因為道人觀星望氣之用。
隨拍:尋訪文丞相祠未果
    一直走到府學胡同西口,看見一間裝飾奇特的“崇力修車部”,周圍全是各種店主與中央領導、明星合影及所獲榮譽和各大報紙報導。網上說其是北京第一家個體工商戶,創辦於1977年。店主是一位殘疾人,曾經光環滿身的他如今已經難以繼續從事修車事業,只能賣些金魚小鳥及花卉字畫維持生計。名利只是過眼雲煙,令人唏噓不已。
--------------------
文丞相祠為紀念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建,在胡同西段北側,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佔地面積為600平方米,西鄰府學胡同小學,門牌是府學胡同63號府學胡同屬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是交道口南大街路東從南往北數的第二條胡同,自西向東溝通交道口南大街與東四北大街,長約680米。胡同南側與中剪子巷相通,北側自西向東分別與文丞相胡同、北剪子巷相通。1979年,“文丞相祠”被公佈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東城景點:文丞相祠有638人關注
北京文天祥祠坐落在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府學胡同屬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是交道口南大街路東從南往北數的第二條胡同,自西向東溝通交道口南大街與東四北大街,長約680米。胡同南側與中剪子巷相通,北側自西向東分別與文丞相胡同、北剪子巷相通。
文丞相祠是為紀念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文天祥而建的。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奮力抗元被俘至元大都(北京)後,囚禁於兵馬司土牢近4年時間,於1283年就義於柴市。
文天祥後被押解到大都兵馬司地牢所禁。此間天祥作《正氣歌》。忽必烈大汗親勸降不從,文天祥被困囚四年,於1283年在大都柴市被殺,年僅47歲。
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不雪靖康恥、不圖復中原,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直把杭州作汴州,君死實微不足惜。文天祥乃忠君國一體的正統,一生辛苦艱難,難為太平官。山河破碎,國裂家分,個人的命運也一定像水塘浮萍任風雨搖曳,國家的存亡與個人命運息息相結。文天祥第一次被扣,脫逃後不為苟且偷生,而是重振旗鼓,用磁針指南喻己驅胡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精神。人生自古,誰能不死?只要重於泰山,用拳拳之心映照史冊,雖死無憾。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詩句讀誦起來慷慨激昂,感人肺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四溢,在留有的《文山詩集》中也處處凸顯,為千古傳誦。
明洪武九年(1376年),由按察司副使建祠堂。明永樂六年(1408年)正式列入祭典。明宣德、萬曆、清嘉慶、道光,以至民國期間均有修葺。
祠堂坐北朝南,由大門、過廳、堂屋三部分組成,面積近600平方米。過廳內為文天祥生平展,堂屋中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遺物和文天祥手蹟等展品。院內尚有一株古棗樹,枝幹向南傾斜,傳說為文天祥手植。
1979年,文丞相祠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10月修繕後對外開放。1995年又主要由文氏後裔捐款修飾一新。
文丞相祠為紀念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建,在胡同西段北側,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佔地面積為600平方米,西鄰府學胡同小學。
-------------------------------
元代柴市土牢舊址,明代教忠坊遺存,府學胡同的文天祥祠
2016-12-19 由 犄角旮旯逛北京 發表于文化
從嘈雜喧鬧的南鑼鼓巷往東有一條東棉花胡同,順著胡同一直走穿過交道口南大街正對著的胡同叫府學胡同,這條胡同里不僅有市文物局大院,府學舊址,還有一座著名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祠堂--文丞相祠。
這座小院開放的很早,犄角君八十年代上學的時候就曾經來參觀過。文天祥抗元被俘後被關押在元大都兵馬司附近的土牢內,後在柴市英勇就義。其位置大致就在現在的府學胡同西口這一帶。
大明趕走蒙古人後,此片地區改叫教忠坊,洪武九年在此處的順天府學邊上建造了文天祥祠,以後祠堂位置雖有改動,但是每年明朝都會派官員舉行祭祀儀式。清代後也多有修繕,至今有碑為證。
一進大門後正對著過廳,過廳前立著一通石碑,上刻文天祥的半身畫像。此碑是順天府儒學訓導汪浩立的,但這塊碑是新仿的,原碑現在正房堂屋內存放。
在東側的牆壁上刻著著名的正氣歌,文公詩中所言的水氣火氣米氣穢氣正是當時土牢的真實寫照。在土牢舊址再讀一遍《正氣歌》感受迥然不同,不過現在牆上的刻字也不是原物了。
過廳內用文字照片介紹了文天祥的一些事跡,穿過過廳是二進院子,院內有一棵一級古樹。
看此樹粗細樹齡應該有幾百年了,相傳為文天祥被囚禁期間親手所植。現在很多名人故居內的古樹往往都喜歡說是主人當年手植,多為附會,不必當真。此樹向南歪斜,倒也應了文天祥那句著名詩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祠堂正殿內復按照民國時期照片進行了復原,包括塑像、神龕、以及屋內的楹聯匾額,不過這些匾額都已不是原物,找了一些當代書法大家重寫的,比如劉炳森、康殷等。
但是在神龕兩側保留的幾塊石碑均為原物,而兩側牆壁間鑲嵌著的幾塊石刻更為珍貴。
這就是明代立於胡同內的教忠坊坊芯石刻原物,原來安放在胡同東口的木枋上,清代拆除木枋後匾額放入祠中。
在東側牆壁上嵌有兩方唐碑,是唐代書法家李邕書的《雲麾將軍李秀碑》殘碑,看樣子是把原來的石碑改造為柱礎用後被後人發現又保存了起來,到了康熙年間也被嵌入祠內,關於此事旁邊還有說明刻石。
文丞相祠現在票價五元,面積雖不大,但是值得一看。出祠往東還有一條文丞相胡同,這條胡同名字是解放後改的,清代叫靶兒胡同,其實文丞相祠的大門是開在府學胡同里。
-----------------------------------------
一片丹心--文丞相祠_北京旅遊網 - https://goo.gl/oGhevA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遺墨[编辑]

家書[编辑]

文天祥遺墨:家書

正月書[编辑]

文天祥遺墨:正月書

讀杜詩[编辑]

文天祥遺墨:讀杜詩

平生蹤跡只奔波,偏是文章被折磨。
耳想杜鵑心事苦,眼看胡馬淚痕多。
千年夔峽有詩在,一夜耒江如酒何?
黃土一丘隨處是,故鄉歸骨任蹉跎。

雨雪[编辑]

《雨雪》

秋色金臺路,殷殷半馬蹄。
因風隨作雪,有雨便成泥。
過眼驚新夢,傷心憶舊題。
江雲愁萬疊,遺恨鷓鴣啼。

偶成[编辑]

《偶成》二首

(一)
燈影沉沉夜氣清,朔風吹夢度江城。
覺來知打明鐘未,忽聽鄰家叫佛聲。

(二)
烏兔東西不住天,平生奔走亦茫然。
向來鞅掌真堪笑,爛熳如今獨自眠。

與吉水永昌赤岸陳應乙[编辑]

與吉水永昌赤岸陳應乙

宋丞相信國文公遺像[编辑]

宋丞相信國文公遺像


為什麼說交友須交張千載
文/孫書香
一直走到小溪的盡頭,也沒有看見經常與我相對而視的青山。圖為明 唐寅《山水人物冊.臨溪眺覽》【撫典識慧】為什麼說交友須交張千載 | 文天祥 | 大紀元 http://bit.ly/39wYfU0
更新: 2019-12-31 3:11 AM    標籤: 撫典識慧, 張千載, 文天祥
朋友發達時,不攀權附貴,朋友遭難時,盡心鼎力相助,他籍籍無名,忠義貫千載不絕。
張千載是南宋人,字毅甫,號一鶚,出生於吉州廬陵,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富田鎮,與文天祥乃是同鄉好友,他們從小就在一起讀書,老師視他們為「雙璧」。
文天祥20歲時做了狀元,回家辦酒宴,張家還是座上嘉賓。但兩個人命運不同,張千載一直是個舉人,文天祥顯達後,知道張千載非常有才華,曾多次推舉他出來作官,但張千載不願「攀龍附鳳」,多次堅辭不受,繼續在家鄉種田讀書。
青苗法規定,地方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之前,可以到地方官衙借貸現金或糧食,以此作爲耕種的補助。圖為《耕織圖冊.插秧》,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張千載不願「攀龍附鳳」,繼續在家鄉種田讀書。圖為《耕織圖冊.插秧》,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1278年,文天祥抗元失敗,被俘後北上被押往大都。張千載聽說文天祥大難臨頭,變賣了所有家產,在文天祥的押解途中等他。
見了文天祥,張千載痛哭道:「我跟著您!」他跑去上下打點,請求一起去大都,以便照料文天祥。元軍統帥敬仰文天祥的忠義,就應允張千載跟隨。一路上,張千載天天服侍被縛的文天祥,給他餵飯,幫他洗漱,就像一個忠心的僕人。
張千載從江南一直跟到大都,文天祥入大牢後,張千載便在附近租房住下來,每天給文天祥送飲食。文天祥在獄中寫的一些詩文,也由他帶出收藏保管。如此盡心盡力,張千載服侍了文天祥三年多,直到文天祥臨刑。
文天祥在獄中寫的一些詩文,也由他帶出收藏保管。(羊妹/大紀元製圖)
張千載用木匣盛了文天祥的首級,將他的手稿書卷匯集在一起,背著木匣和包袱,千里迢迢,將朋友送回廬陵老家歸葬。
後世為紀念張千載,便將朋友間的至高情誼稱為「生死交情,千載一鶚」。朋友發達時不攀附,朋友遭難時,盡心鼎力相助,這種生死之交,其忠義貫千載不絕,所以就有了這句話:交友須交張千載。【撫典識慧】為什麼說交友須交張千載 | 文天祥 | 大紀元 http://bit.ly/39wYfU0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當你踏進城隍廟時是否有注意到高懸門上的大算盤呢?為什麼城隍廟裡總是會看到大算盤?大算盤意為要彰顯城隍爺的公正無私,以及告誡世人「千算萬算,不如天算」,所以到城隍爺面前再怎麼狡辯,只要城隍爺的大算盤一拿出來,功過賞罰例例分明,這就是掌管每人一生善惡紀錄的城隍爺。
身分大解密!橫跨陰陽的城隍爺 其實只是普通老百姓? https://bit.ly/2KSF5Am
信眾將城隍爺視為陰間的地方官,也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才被誤會成「陰神」。(圖/台北府城隍爺,記者連宜方攝)
信眾將城隍爺視為陰間的地方官,也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才被誤會成「陰神」。(圖/台北府城隍爺,記者連宜方攝)
城隍爺實屬為一種「官職」,並非某人的獨稱,而較類似於我們較熟悉的縣長、市長一職,特別的是,城隍爺這個職務也是有任期的,升官免職等大權則掌握在玉皇大帝手中。
那麼,又是誰可以來擔任城隍爺呢?選拔條件可大略分為三大類:
(一)在世的時候是忠良孝悌有德行的人。例如:《聊齋誌異》首篇〈考城隍〉裡的宋燾公
(二)生前有才學教養、正直無私或是個好官。例如:漢朝紀信、宋朝文天祥、明代楊椒山和周新
(三)其他。例如:鴨母王朱一貴變城隍、好心腸水鬼變城隍
「城隍」一詞原本的意思,指的即是保護人民身家安全的城牆和護城河。而城隍的宗教觀念源自道教,其後與儒教結合相互影響。
城隍爺兼管陰陽兩界,在陽間懲兇罰惡導正社會風氣,在陰間掌管人間善惡紀錄,且通報、審判、移送都是其職務範圍,似乎有點類似警察、檢察官、法官的綜合體。而城隍之下除了左右文武判官之外,還設有六司、六將爺,以及陰陽司公。也因為城隍爺特殊的神格和職務內容,導致許多人常會誤解城隍爺為「陰神」,那可是大錯特錯!(編輯:連宜方)身分大解密!橫跨陰陽的城隍爺 其實只是普通老百姓? https://bit.ly/2KSF5Am


正氣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https://bit.ly/31r1wSX
《正氣歌》是南宋末代宰相文天祥所作的詞,創作於元大都( 今北京)的監獄中。景炎三年(1279年)陰曆十月一日,文天祥絕食八日未死,被押送抵達大都,安置在館驛。十月初五日被關進兵馬司牢房,與宋右丞相賴旦臣同囚。文天祥在大都監獄中度過了三年,與賴旦臣常被忽必烈傳召上殿,就中華道統存續問題與忽必烈、喇嘛國師八思巴開始四人精彩激烈文化辯論近三年;終讓二人開始佩服中華道統文化之博大精深,遂改採行漢化政策。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其中《正氣歌》這首不朽名作是在獄中寫出的。開卷點出獄中有「水、土、日、火、米、人、穢」七氣,而文天祥說要「以一正氣而敵七氣」,歌中吟道:「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乃千古絕唱。
正氣歌 -文天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4uZ3bL
岳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aYzPnp
文天祥《正氣歌》原文及注釋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1rbbc7
正氣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4uZ3bL


正氣歌-宋/文天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2453387859386/permalink/5117418028362874/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文天祥等15位書法名家寫《陋室銘》,有龍則靈! - 每日頭條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文天祥等15位書法名家寫《陋室銘》,有龍則靈! - 每日頭條


 

台灣-忠孝節義/忠臣、孝子、義夫、節婦/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WM8qla

關羽/朱子刪定玉泉真本桃園明聖經/忠孝廉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RSZ3mC


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姜太公後裔-文天祥-正氣歌/「文天祥是『忠孝廉節』碑書法原作

新竹鄭氏家廟

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夫妻盡節,對朋友盡義。宋.洪邁《夷堅丙志.卷一四.忠孝節義判官》:「吾今為忠孝節義判官,所主人間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事也。」也作「忠孝節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https://bit.ly/45BhYxL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