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國家認同分歧,導致要有些總統參選人提「兩岸互不隸屬」好像有難度,顧立雄分析,要談台灣的國家認同分歧,可以先看「九二共識」在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或中國的詮釋是否相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自稱依據憲法提出「九二共識」,但中國的「九二共識」並沒有中華民國憲法存在的空間,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台灣不可能跟它談主體性或主權,甚至是所謂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光是這個中華民國憲法的前提,就已經跟中國不一樣。
顧立雄指出,香港經驗帶來對一國兩制的徹底絕望,一旦接受就會失去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批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會被抓,但我們不會因為批評蔡英文總統被抓,這是非常大的不同,中國用科技手段監控人民,這在台灣是無法想像的,台灣人民對幾十年來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已經產生認同感,逐漸意識到這才是唯一的選擇,無論對國籍的認同是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台灣等等,都是一樣的,這個地區就是要安身立命的地方。
顧立雄表示,很多人說「民進黨引戰」,但事實上是中國不放棄「武統台灣」,「我們從沒說過要反攻大陸,或以維持現狀以外的生活方式來應對中國的挑釁」,我們沒有成為挑釁的一方,不能說民進黨帶來戰爭,國民黨也面臨要不要接受、屈服一國兩制的質疑
引戰的是中國! 顧立雄:民進黨沒說過「反攻大陸」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6J2kRQ


張德欽:中國武統台灣師出無名
中國若要武統台灣,不僅「師出無名」亦將破壞台灣海峽的穩定與安全,國際社會勢必群起而攻之。(資料照,美聯社)
張德欽:中國武統台灣師出無名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1DoIA
2022/04/30 09:27
張德欽
張德欽:中國武統台灣師出無名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1DoIA
這次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理由之一是「烏克蘭自古以來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但是烏克蘭是一個國際社會承認的主權獨立國家,因此俄羅斯的主張毫無正當性,興兵後立即遭受多數民主國家嚴厲的譴責與制裁。
然而國際社會對於中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主張,大多數國家是默認的,這就是當下台灣最大的困境,因此盡速戳破虛構的「一中原則」,是我輩知識分子無可逃避的責任。
首先,就遠古來說,台灣的原住民在一萬年前就已經來到這塊土地上(這有醫學、考古證據),而所謂的「中國」可考歷史也只有3500年左右,台灣怎麼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其次就近代歷史來說,台灣的第一個正式統治者是 荷蘭(1624~1661) ,第二是西班牙(1626~1642台灣北部)。之後才有明鄭,清朝統治過234年(1661~1895),但其間鄭成功之子 鄭經1663年就說過【東寧與中國版圖渺不相涉】,而東寧就是台灣。清朝雍正皇帝1722年也說過【東番自古非我皇輿之地】,東番就是台灣。清朝到了1895年甲午戰爭敗給日本,已將台灣永久割讓,至今未見任何國際文件證明台灣是中國的領土。
只有國民黨政府告訴我們說,台灣是中華民國經過八年浴血抗戰,最後在1945年8月打敗日本,依據「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宣言」才光復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當時中國軍隊只是接受盟軍委託,暫時接管台灣而已,兩個宣言公報也只是盟國之間戰時的共識,毫無法律效力。之後由於1946~中國發生內戰,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逃台灣,1950年6月又逢韓戰爆發,國際情勢劇變,美國乃決心保住台灣,遂默許中華民國流亡政府繼續佔領台灣,因此1952年4月28日國際肯認的「舊金山對日和約」,日本只有宣布放棄台灣、澎湖的領土主權,並未言明交還中國(地位未定)。
再來,美國參議院1955年11月批准「中美協防條約」時,以但書聲明:本條約不得被解釋為【對所適用領土(台灣)之法律地位及主權有所變更】。意在防止國民黨政府對外宣稱台灣屬於中華民國。又1971年4月美國擔心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即將不保,於是再度聲明台灣法律地位未定,意在防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屆時對外宣稱代表台灣,同年10月25日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只有處理中國代表權的問題,並沒有處理台灣代表權的問題。這些關鍵歷史足以證明,二戰後台灣不再屬於「中國」。
然而中共,一方面沿用國民黨當年的片面主張,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省,欺騙兩岸人民。二方面藉著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以及過時的中美三公報,向全世界謊稱「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目的就在武統台灣。因此唯有戳破中共的「一中謊言」,才能使得中共「師出無名」。「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理所當然,「自己的歷史自己寫」責無旁貸。
台灣國際地位的轉捩點或於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1978.12)並制定「台灣關係法」(1979.1)之時,此後黨外人士積極發起台灣自決運動,旋於1979.12爆發美麗島事件,驚醒各界,於是海內外民主運動風起雲湧,前撲後繼,其間歷經林義雄宅血案(1980年),陳文成命案,民進黨成立,520農民運動,鄭南榕自焚,野百合運動,廢除刑法100條(1992年)---累積了跨世代終結舊體制的力量。
同時國民黨流亡政府也在1991年,宣布終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幾經修憲斬斷南京的法統臍帶,落地台灣,完成本土化。緊接著配合民進黨推動國會定期改選(1992),總統直選(1996),政權輪替(2000),如此等同經過有效的「住民自決」,依據聯合國憲章(地位已定),台灣已經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中國若要武統台灣,不僅「師出無名」亦將破壞台灣海峽的穩定與安全,國際社會勢必群起而攻之。
張德欽:中國武統台灣師出無名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1DoIA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

《大清一統志》(圖 8):「(臺灣)建置沿革: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藩。明天啟中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屬於日本。」[14]這裡甚至認為臺灣原是日本的。不清楚臺灣歷史的讀者可能會對此覺得不可思議。事實上日本人在臺灣的移民也確實較中國人為早。周元文的《重修臺灣府志》寫道:「天啟元年,顏思齊為東洋國甲螺,引倭屯聚於臺,鄭芝龍附之,始有居民」[15]。可見,在明末天啟年代之前,除了原住民之外,臺灣只是海盜的據點,並不存在定居的居民。《大清一統志》臺灣府
此書再次說明臺灣在明朝不屬中國。此圖複製自《文淵閣四庫全書》。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


【民報】【專欄】中國老祖宗說:「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9日, 2018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六月底接見來訪的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時說,「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至於誰是「中國的老祖宗」?以及「老祖宗留下的領土」是哪些?就全憑他們高興怎麼認定,就怎麼認定,因此不同種族、不同血緣的圖博(「西藏」)、東突(「新疆」)、南蒙古(「內蒙」)都成為他們「老祖宗留下的領土」。事實上是,「別人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被他們霸佔著,一寸也不還。
至於台灣,也是他們認定的「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習皇帝對馬蒂斯講的那句話,其實主要是針對台灣而言。但是回到真實的歷史,台灣果真是「中國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嗎?
我在拙著《台灣史101問》的第二問,就提出「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嗎?」,以下是解答:
如果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那麼台灣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統治政府,應該是中國政府,然則非也,而是荷蘭。而荷蘭進入台灣統治,卻又是當時的中國(明帝國)政權所同意的。先看這段史實:
十七世紀初,西方勢力東漸,荷蘭人曾於一六〇二及一六二三年,兩度佔領已隸屬明帝國的澎湖,第一次經沈有容交涉,荷蘭退出澎湖;第二度佔領時,明帝國當局再度要求荷蘭撤離澎湖,荷蘭則一邊提出通商要求,一邊派兵襲擊廈門沿海。明帝國官方在與荷蘭代表交涉當中,曾建議荷蘭不妨到台灣去,並表示會派遣商船前往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貿易。荷蘭遂於一六二三年十月派員先到大員觀察,並進行要塞工事,但仍未退出澎湖,明政府只好以武力解決。
雙方經過八個多月交戰,最後議和,在和約中達成三項協議:一、荷蘭退出澎湖;二、荷人退出澎湖後,去佔領台灣,明政府沒有異議;三、准許荷蘭人今後來明帝國通商,明帝國商船,也可以往台灣及爪哇與荷蘭人交易。這就是荷蘭人在一六二四年進入台灣,建立台灣史上的第一個統治政權的背景。
可見此時的明帝國,並沒有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十七世紀時代的中國政府,都不認為台灣是他的領土,則何來「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之說?
以下,我們還可以舉更多的史料,來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一】 
中國宋朝有一位趙汝适,在出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舉時,對外商進行查訪,於一二二五年寫成《諸蕃志》。書中有〈琉球〉、〈毗舍耶〉等篇。關於〈毗舍耶〉,他說:「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泉州府),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意思是說,這個叫做「毗舍耶」的地方距離澎湖很近,經常到澎湖劫掠,出沒無常。有些學者推斷,毗舍耶指的應該是台灣,如果屬實,則以上記載又證明這個「語言不通,商販不及」的台灣,當然自古不屬中國。
至於「琉球國」被認定為台灣,更無疑義。趙汝适對〈琉球〉的敘述說:「琉球國……無他奇貨,尤好剽掠,故商賈不通。」內容與前面近似,同樣證明當時台灣不屬中國。
【證據之二】 
完成於一三四九年的《島夷誌略》一書,是中國元朝南昌人汪大淵,出海遊歷「越數十國」的見聞錄。書中有〈琉球〉條,指的是台灣。汪大淵在敘述〈琉球〉的文字中,除了有大約二、三百字的敘述之外,在最後以這句話結尾——「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意思是說,海外的各國,是由台灣開始起算。可見此時的台灣,並不屬於中國。
【證據之三】 
中國元朝稱台灣為「瑠求」。明朝所修撰的《元史》,將「瑠求」列在〈外夷傳〉。在〈瑠求傳〉中,有這樣的敘述:「瑠求在外夷……漢唐以來,史所不載;近代諸蕃市舶不聞至其國。」又記載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年)有楊祥請求領兵前往瑠求招降一事,其詔書中說「海外諸蕃,罔不臣屬,惟瑠求邇閩境,未曾歸附」。意思是說,海外各國都向中國納貢稱臣,唯獨這個靠近福建的台灣,不曾來歸附。此次招降台灣,最後沒有成功,但正好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四】 
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頒發聖旨,指出台灣是一個島國,叫做小琉球國,位在中國東南方,與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國,都不屬於中國統治的國家。原文如下:「東北,朝鮮國。正東偏北,日本國。正南偏東,大琉球國、小琉球國。」這是記載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第一份文獻。
朱元璋又告誡子孫:「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小琉球國。」意思是說,不要以為可以在歷史上留名,就可以依賴中國富強,貪圖戰功,隨意討伐,這些週遭十五個國家,永遠不可入侵,其中包括當時被稱為小琉球國的台灣。
一三七一年,朱元璋又再頒發諭旨:「海外夷國,……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用兵。古人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窮乃易變之原。』」意思是說,海外這些包括台灣在內的島國,如果不危害中國,不可動輒用兵,古人說:土地廣闊不是長治久安之計,人民窮苦勞累,才是滋生變亂的源頭。所以朱元璋立下這道永久遵守的告示。
【證據之五】 
一六〇三年,明帝國的沈有容將軍,出兵台灣剿倭寇,當時台灣被稱為東番。有人就問沈有容:「賊往東番,非我版圖」,何必進剿?隨軍的連江縣人陳第在〈舟師客問〉一文中,幫沈有容這樣回答:「賊之所據,誠非版圖。如必局守信地而以遠洋藉口,則賊亦終無殄滅之期。」(詳見沈有容,《閩海贈言》)意思是說,倭寇所盤據的台灣,確實不是中國領土,但若受此侷限,以遠洋為藉口,而不出兵進剿,則倭寇永遠無消滅之時。這些話足夠證明此時台灣仍不屬中國。
【證據之六】 
前已述及,明朝沈有容為了剿滅倭寇,出兵來到「非其版圖」的東番(台灣)。跟隨而來的陳第,曾停泊在大員(今台南安平),回去之後寫了一篇〈東番記〉,這是早期記述台灣的一篇報導文學。當時一位泉州人陳學伊,隨後寫了一篇〈題東番記後〉,其中說:「假令不有沈將軍今日之巨功,吾泉人猶未知有所謂東番也。」(詳見沈有容,《閩海贈言》)陳學伊說得這麼明白,假設沒有沈有容出兵追剿海盜來到台灣,我們泉州人還不知道有台灣這個地方。那麼台灣怎麼會自古屬於中國?
【證據之七】 
一六六二年據守廈門、金門的鄭成功,準備攻佔台灣,驅逐荷蘭人。行前他發表文告說:「本藩矢志恢復,切念中興,恐孤島(指的是廈門、金門等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茍延安樂。」可見在鄭成功心目中,台灣是一個沒有接受中國政權統轄的「不服之區」,是屬「海外」,不是中國的領土。
【證據之八】 
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於一六六四年退入台灣,建立獨立自主的東寧王國。他於一六六七年在回應滿清政府的招撫時說:「東寧遠在海外,非居版圖之中,王侯之貴,吾自所有,衣冠之盛,不輸中土……」(詳見〈覆滿清官員孔元彰函〉);又於一六六九年謂:「建國東寧,別立乾坤。」(詳見〈覆滿清官員率泰函〉,收錄於川口長孺,《台灣鄭氏紀事》)。這個東寧王國,是台灣史上漢人建立的第一個獨立政權。所以到了此時的台灣,都還未被納入中國的版圖之中。
【證據之九】 
鄭經在台建立東寧政權,滿清帝國曾數度和他們談判。一六七九年(康熙十八年),清國向鄭經提出最後和談條件,清國代表致書鄭經說:「自海上用兵以來,朝廷屢下招撫之令,而議終不成,皆由封疆諸臣執泥削髮登岸,彼此齟齬。台灣本非中國版籍,足下父子自闢荊榛……」(詳見〈平南將軍貝子賴答致鄭經諭文〉)意思是說:「自從你們父子在台灣舉兵以來,朝廷數次向你們招撫,都無結果,這都是由於地方官員執意要你們薙髮結辮、登岸請降,結果都談不攏。台灣本來就不是中國領土,你們父子自行前往開闢……」話說到此,已夠明白,時間已到十七世紀下半葉了,清帝國承認台灣還不是中國的領土。
【證據之十】 
鄭經來台建立東寧政權時,明朝的貴族寧靖王(朱術桂)也跟著來到台灣。鄭氏政權到了第三代鄭克塽時投降清國,寧靖王傷心自殺,死前留下這樣的絕命詩:「艱辛避海外,總為數莖髮。於今事已畢,祖宗應容納。」這首詩雖然無啥文采,但它具有高度史料意義,讓我們知道,流亡到台灣二十年的明朝遺胄,到死之前還把台灣看成「海外」。
【證據之十一】 
一六八三年,鄭成功叛將施琅攻下澎湖,鄭克塽主政的東寧王國降清,清康熙皇帝對原就未統治過的台灣持棄留未決的態度,施琅居於家族之利與向康熙表功,乃上〈恭陳台灣棄留疏〉,影響康熙決定將台灣併入清帝國的版圖,在疏文中言及:「台灣一地,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台灣納入清國版圖後,施琅在〈壤地初闢疏〉中亦提及:「……此地自天地開闢以來,未入版圖;今人民既歸天朝,均屬赤子。」(詳見施琅,《靖海紀事》)這位被中共當局尊崇為「統一台灣大功臣」的施琅,卻是替我們證明了台灣自古就不是中國的領土。
【證據之十二】 
一六八三年八月,清帝國把台灣的東寧政權滅了,卻躊躇了八個月,才決定將台灣併入版圖。原來清廷內部還在考慮台灣要不要併入版圖,而有台灣「棄留之爭」。如果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應該立刻「光復國土」才是,其實不然。原先主張棄台的康熙皇帝認為:「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向)化,……」「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詳見《清聖祖實錄選輯》)康熙皇帝替我們證明,台灣自古就不是中國領土。
【證據之十三】 
一七二三年,康熙的兒子雍正皇帝也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詳見《清世宗實錄選輯》)用白話說,就是︰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我父親(康熙皇帝)深具謀略威望,把台灣納入版圖。
【證據之十四】 
一六八四年,清帝國將台灣編入版圖,歸福建省管轄,下置台灣府,清朝官員為奉承康熙皇帝,曾上書請康熙增加尊號以紀念其「威德之盛」,康熙以三藩之亂初定,已頒過詔而未應允,官員之上奏諭文提及:「台灣乃海洋島嶼,今雖蕩平,與閩省版圖原無關涉,……」;施琅之前的福建水師提督也曾說:「台灣乃外國荒遠之區。」(詳見清內閣檔案《清代官書記明台灣鄭氏亡事》,原書名《評定海寇方略》)
【證據之十五】 
一六九七年,郁永河來台灣採硫磺,路程從台南到北投。他回去之後,將他在台灣所觀察到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以流暢的文筆寫成《裨海紀遊》。天生喜好奇旅的他說道:「台灣遠在東海外,自洪荒迄今,未聞與中國通譯之貢者。」意思是說,台灣遠在東海之外,從原始的太古時代到現在,沒聽說透過通譯,派遣使者來中國朝貢的。這部十七世紀末最具代表性的台灣遊記,也清楚告訴世人,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十六】 
一七一二年完成的《重修台灣府誌》,其前言說得極明白:「台灣自古為荒服奧區,聲教所不及。」
【證據之十七】 
清帝國派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於一七二二年六月來台,巡視過程觸目所及多是平埔聚落,於是引發他將原住民風俗文化,分區記錄於《台海使槎錄》的動機。此部旅遊書寫的〈自序〉提到︰「台灣自康熙癸亥始入版圖,重洋絕島,職方不紀,初無文獻足以攷信。」意思是說,台灣自一六八三年(正式統領是一六八四年)始納入清帝國版圖,長久以來因海洋千里阻隔,掌地理輿圖等職務的官員,未曾細加記錄,致使清治初期缺乏信實的文獻足以參考。此話不僅透露古來以漢字詳述台灣的文獻,寥寥可數,更證明了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十八】 
一七五二年謝遂繪製的《皇清職貢圖》,是中國清代描繪「外藩」民族的畫冊,其中包括有描繪十八世紀台灣原住民的圖像,是了解台灣南島民族極重要的史料。《皇清職貢圖》(卷三)有這樣的記載:「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詳見《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頁二四)
【證據之十九】 
一七八六年,台灣發生震驚清廷的林爽文抗清事件。閩浙總督李侍堯邀請曾任廣州知府、貴西兵備道的趙翼研商對策。趙翼就是寫《廿二史劄記》出名的史學大師。林爽文事件歷時一年兩個月,才被清帝國鎮壓下來。事件後,趙翼撰寫〈平定台灣述略〉一文,除簡述台灣歷史,並敘述林案始末之外,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就說「台灣自古不隸中國」!
【證據之二十】 
清帝國治台中期,曾有姚瑩三度來台任官,最後之官職為台灣最高行政官的「道」,留有《東槎紀略》史料文集。在〈平定許、楊二逆〉(一八二四年的許尚、楊良斌反清事件)一文中敘明:「台灣入籍一百四十年,……」剛好是一六八四年清帝國併台設治後的一百四十年;另在〈埔里社紀略〉一文中亦言及:「……台灣本海外島夷,不賓中國。自鄭氏驅逐狉獉始闢,入籍時止三縣;半線以北,康熙之末,猶番土也。」(詳見《東槎紀略》)這兩段話呈現清康熙時才併台治台的史實,也反映到十九世紀初期清帝國真正治理的,也只有台灣西部彰化(半線)以南地區而已。
【證據之二十一】 
清嘉慶、道光年間以「為官不在多言,當官務持大體」見稱的閩浙總督趙慎畛,在〈平定台灣〉一文中說:「台灣自古不入版圖。聖祖仁皇帝(康熙)命靖海侯施琅等俘鄭克塽,而郡縣其地。……」(詳見趙慎畛,《榆巢雜識》);清朝皇族中相當著名的一位學者禮親王昭璉,也在〈台灣之役〉一文中說:「台灣自古不通中國。……」(詳見昭璉,《嘯亭雜錄》)(以上摘引自《台灣史101問》的第二問)
前引歷歷在目的史料,都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台灣直到一六八四年,才被滿洲人的政權併吞。此時所謂「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也已被滿洲人(同盟會所謂的「韃虜」)入侵,成為大清帝國。滿清不僅併吞「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又侵併蒙古、回疆、「西藏」。蒙、回、藏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被侵略之後,無法復國,今天卻變成習近平們所謂的「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好笑之至!


【民報】【專文】台灣不是習近平老祖宗留下的土地---【專文】台灣不是習近平老祖宗留下的土地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C3A8jo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4日, 2018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晤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時說「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都不能丟」。其實,台灣根本不是習近平所說「老祖宗留下的土地」。
中國人眼中的「領土」可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大江南北,就是「內地」,是「老祖宗留下的土地」。 
第二類,西藏、新疆和內蒙古等地,是「老祖宗搶來的土地」。 
第三類,大東北和新疆西部中亞地區是「老祖宗丟掉的土地」。 
第四類,南海的島礁和釣魚台,是「老祖宗沒聽說過的土地」。
台灣的情況比較特殊。在明清以前,台灣是「老祖宗沒聽說過的土地」。1684年4月,台灣納入大清版圖,便成為「老祖宗搶來的土地」。1895年大清帝國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自此成為「老祖宗丟掉的土地」。總之台灣從來就不是什麼「老祖宗留下的土地」。
1894年,習近平口中的「老祖宗」和大日本帝國打了一場戰,「老祖宗」慘敗,史稱 First Sino-Japanese War (第一次支那日本戰爭),中國稱為「甲午戰爭」。1895年,「老祖宗」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台灣自此確定不再是習近平口中「老祖宗留下的土地」。【維基百科】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自此不再是中國的一部份
1945年,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無條件投降。盟國委託蔣介石負責台灣地區的接收工作。不料蔣介石卻將台灣併吞成為中華民國的一個行省。蔣介石這種「侵吞託管物」的行為是典型的「監守自盜」。
日本在戰後與盟國簽署的《舊金山和約》與《台北和約》中,僅僅稱日本放棄對於台灣和澎湖群島的一切權利,並沒有說明它將台灣交給任何對象。蔣介石藉「託管」的機會將台灣併吞,從未獲得任何國際間認可。因此外間有所謂的「台灣地位未定論」說法,根據即在這裡。
再者,日本於1945年放棄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卻遲至4年後的1949年,才正式成立,而且直到1971年才在聯合國取得席位,而正式代表中國。台灣不屬於中國道理十分明顯,無法狡辯。習近平以「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之名,想要奪取台灣,是非常無知的說法,更是荒誕無稽之談。
台灣不是習近平的老祖宗留下來給子孫的土地。習近平的老祖宗早就把台灣敗掉了。
就像一個好賭敗家的老人,將「祖宅」賣了或轉讓以償還賭債。等老傢伙死後,忽然冒出來一個兒孫輩的,聲稱那座「祖宅」是「老祖宗」留給他的,堅持要無償取回。那不是笑話,那叫做不曉事,沒見過世面。
房子賣了就是別人的,老婆離了婚就跟別人睡,這是常識,習大大懂嗎?
有人說「強權就是公理」。中國若是有能耐稱霸世界,那麼它要「拿回」台灣,大家也沒有皮條。問題是,憑著「遼寧號」這種三腳貓等級的東西,想要對抗美日台三合一的武力,中國會不會有點像國台辦那個馬曉光說的「不自量力」?習大大在台灣的「親家公」柯文哲,最近也說過:「力量不夠,跟人家大聲小聲,只是會被人家笑而已。」這話很值得習大大參考,請大人三思。
其實,習大大也不用太自責,拿不下台灣絕不是您的過失。毛鄧江胡等人都做不到,這個要怪就怪自己的「老祖宗」不爭氣。人家日本只花了30年「明治維新」,就一躍成為現代化國家,如今更是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您的「老祖宗」卻沉迷抽鴉片、綁小腳,傳到今天還在崇拜馬克思,玩弄無限期領導式中國民主。既然不肯認同普世價值,國家稍微落後一些,也是很自然的,請用平常心看待這個結果就好了。
最後,習大大如果真的還不肯放棄,寇老建議習大大向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提出仲裁申請。菲律賓幾年前才為南海主權問題提出仲裁申請,結果非常成功。菲律賓能,中國為何不能?等中國得到海牙法庭裁決,確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習大大「老祖宗留下的土地」就可以「合法收回」了。 但如仲裁結果不是,習大大可不要學南海問題「堅決否認」,那就是「霸權」而非「正常國家」了。


【民報】台灣意外落入清國之手/「本非中國領土何來叛離省份」謬論?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3日, 2018
《美國公民護台灣》網站(American Citizens for Taiwan)6月17日刊登一篇邁克爾.特登(Michael Turton)專文,名為「美國、台灣與歷史的必然相遇」(America, Taiwan,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History),其內容指出,美國海軍船隻第一次訪問台灣,是艘單桅戰船馬其頓號(sloop-of-war Macedonian,為蒸汽動力船),於1854年首度中途停靠基隆。那是美國海軍軍官兼作家喬治.普雷布爾(Lt. George Henry Preble),第二次遠航日本的其中一段額外小航行。他的任務在於評估當地的煤礦蘊藏,以及基隆港灣碇泊的可行性。他在日記中如下寫道:
海軍船隻馬其頓號,在早晨10點鐘進港停靠,卻發現補給船沒有先行抵達,這讓我們相當訝異。在海上多日旅程,長期食物不足,如今在基隆靠岸,讓我們看到鳳梨、茄子、黃瓜、南瓜、豬隻、豬肉與蛋,精神為了大振;僅管,我們在基隆港停靠期間,並沒有遍嘗所有這些心儀食物。這個海岸鄉鎮擁擠而且髒亂,這個景象讓我聯想到,地中海10多個敘利亞聚落的彷彿經歷。
當時這艘美軍船的隨行人員,還有後來在美國南北戰爭聲名大噪的人物基德.里斯(Kidder Randolph Reese),他則記錄繁盛一時、讓人印深刻的基隆街景:
基隆有著接連相續,兩旁皆為商家的拱廊商業街,商家前面的路面上,也擁擠著賣水果的忙碌商販,以及賣飾物小東西的商人;另外,傳統市場上,蔬果魚肉一應俱全,而且都擺設得相當整齊。鳳梨數量可觀,芒果質量頗佳,蕃薯長得特別大;蛋方面,主要都是鴨蛋;香蕉量少,可能因為多山丘地形(以及北部緯度的關係);椰子也少;西瓜不大,卻味美外皮很薄。
美國海軍將領馬修·培理(Commodore Matthew Calbraith Perry,因曾率領黑船打開鎖國時期的日本國門而聞名於世),他是個先見之明者,當時他就建議美國應在福爾摩沙,建立影響力。美國50多年來,就知道清國只控制半個台灣,其餘東邊半部完全是原住民的勢力範圍。培理代表當時較有遠見的一批美國人,並認為美國應該善用台灣,藉以在亞洲擴展其影響力,否則將落於人後;這與如今美國在亞洲面臨的處境,頗為相似。
1850年代,清國發生太平天國動亂,導致從南方港口進入的米糧流通,遭到切斷阻礙,導致西方貿易商轉而尋求穩定的替代輸出途徑。這時福爾摩沙台灣成為首選。那時的美國商人湯森·哈里斯(Townsend Harris,其後為首任駐日公使。他在駐日公使任內期間,曾與日本德川幕府簽訂《安政條約》,他所開啟日本近代對外貿易、文化,至今仍受日本人民尊敬)。哈里斯曾建議美國應向清廷購買台灣,以鞏固美國在亞洲的商業利益。
當時的美商在南台灣展開貿易活動,後來則著重在北部發展商貿活動,並跟英國展開激烈競爭。當時的美商對於哈里斯的購買台灣議案大表歡迎,美國因此可以擺脫英國對於台灣的商貿利益競逐。美商團體還將這項提議,進一步向當時的駐華公使長官伯駕(Peter Parker,身為醫師的他,亦曾在清國從事傳教活動)建言。伯駕對於這項購台議案,大感興趣,將購買台灣想法向上級長官提報。他還秘密,私自下令,要求美國海軍指揮官,將船隻開到鳳山,升起美國國旗,主張台灣要有「文明力量」介入。
後來,當美國第15任總統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1857 -1861)在職期間,任命威廉.理得(William Reed)來替代伯駕(Peter Parker)駐華公使長官的位置,並強調美國在政策上絕不併購清國土地;此一轉折導致台灣成美國一州的可能性,成了夢幻泡影。
還相信台灣本屬中國領土的狂妄說詞?
歷史事實顯示,中國所主張的擁有台灣,只是許多可能性之一。19世紀德國、英國也曾考慮(雖然並非多麼認真)想要擁有台灣;日本則在19世紀末的動盪時期,成了唯一奪台的身體力行者。對於19世紀西方列強而言,多數國家知道台灣曾是荷蘭的殖民地,西班牙也曾在台灣北部派駐一支守備部隊,因此台灣成為西方屬地並非不可能,只是當時日本人眼光獨到,看到台灣的獨特戰略地位與寶島的豐沛潛力。
可笑的北京政權及其辯護者,揚言台灣與中國不可分割;此並非事實,台灣一度成為清國土地,只是個偶然,而非必然;事實上,台灣從未成為漢民族的一塊土地,恰恰好,曾經擁有台灣的滿洲人並非漢族政權。(譯註:狂妄自大的)漢人政權從來不把台灣放在眼裡,並認為中國領土已經夠大了,不必在乎海上邊陲土地。台灣也不必在乎中國,因為數千年來,台灣在國際貿易海域中,成為南島民族(Austronesian)在東南亞貿易網路的交易中心。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逃難者、貿易活動商,以及海盜聚集之外,中國人根本不想要台灣。17世紀的清國文獻如下寫道:
「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明天啟中(1621–27)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屬於日本」(譯註:翻成白話文為,台灣之地自古以來,衣服短缺,不屬於中國,人稱之為東方野蠻人地土,明天啟(1621–27)年間,荷蘭人據有台灣,該地本屬日本人所有。)
歷史的歷程顯示,日本人對於台灣的興趣,應源自於美國人想從清國手中併購台灣(後來並沒有進一行動)。事實上,當1895年日本人入主台灣之後,台灣在全球的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1945年日本戰敗放棄台灣主權之後,美國在國際和約(例如舊金山合約)故意讓台灣主權不屬於任何國家;美國當時也沒有讓台灣人舉辦「公投」,來自行決定未來的前途歸屬;此一台灣前途歷史懸案,未來仍有待國際形勢發展,以及台灣人獨立自強的決心與意願。
未來如果聽到北京吵鬧喧囂說道,台灣是中國不可分離的叛逃省分。這時,切記要予以反擊,台灣曾屬於清國(並非現在漢族中國政權),而且台灣遭納併只是個歷史偶然,台灣人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前途。
---------------------------
【民報】質疑中國圖謀台大 賀德芬:想攻下思想灘頭堡長驅直入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3日, 2018
台大校長遴選爭議日前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台大法律系名譽教授賀德芬認為,近來包括代理校長郭大維被派到中國當校長、教育部長新人選找到了等幾則假新聞,代表挺管人士按耐不住,而中國圖謀台大甚亟,想攻下台大這座「思想灘頭堡」。
日前有媒體報導台大代理校長郭大維因長期處於教育部與台大師生角力中,心力交瘁,將請辭或請假赴中國擔任大學校長,但台大隨後也出面澄清,表示此為媒體未經查證的錯誤報導,並非事實;同時也傳出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李文華今天被徵詢出任教育部長,但李文華極力否認,並表示沒這回事的新聞。
台大法律系名譽教授賀德芬今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這兩日有幾則管案相關的新聞,包括挺管的台大自主聯盟發文唱衰台大校長會議、郭大维將前往中國當校長、教育部長找到了等,但這些新聞的當事人都出面否認,澄清是誤傳。
賀德芬說,這些新聞真假難辨,但確定是挺管的人按耐不住了,藉中研院開會之際,暗潮洶湧,她表示,自己始終認為中國圖謀台大甚亟,只要攻下了台大這座思想灘頭堡,產生骨牌效應,加以惠台引誘,便可長驅直入,飛彈軍艦不過恐嚇助威而已。
賀德芬說,國民黨為了奪回政權,不惜引清兵入關;執政黨執政失敗,投鼠忌器;既得利益者挾著大學自主的高帽,吶喊助陣,竟也能造成個「五四管亂」,她說,執政黨進退失據,政策再行反覆的話,很可能在大選前就要面臨倒閣之憂。
-------------------
【民報】【專文】史紫忱談柏揚的『大力水手』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3日, 2018
【​拉希集】台北陽明山,我上了多次。但很多次都在『山仔后站』下車。我是到文化大學,拜訪史紫忱教授。他也是《陽明雜誌》的社長。我年輕時,除了在《人間世》、《自立晚報》寫稿,也常在《陽明雜誌》發表文章。所以,難得到台北,有時間會上陽明山拜訪他。
我還記得第一次,去拜訪史教授的情景,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很尷尬。因為我是彰化縣社頭鄉人,而社頭是全國聞名的襪子的家鄉。我無論到那裡去拜訪親友,伴手禮一定是家鄉榮譽產品─襪子。當然,那天我也千里迢迢的從社頭,帶一盒襪子做為伴手禮送他老人家,後來我好像才從王中原先生那兒知道:史教授是位斷腿將軍。
聽說史紫忱教授,以前是《軍聞社》社長,抗日戰爭時候,被日軍打斷一條腿,所以也有人稱呼他『獨腿將軍』。在文化大學當教授,彩色書法也是他首創的。1981年1月的某一天,我們聊天聊起柏楊出事,他說柏楊前幾天,因為《中華日報》『大力水手』的連環漫畫,被警總請去問話。
「後來怎樣?」
「沒事。柏楊說『大力水手』漫畫,是他在《中華日報》當編輯的太太所翻譯的。」史紫忱教授憂心忡忡的說:「柏楊應該要小心、謹慎,不要以為開玩笑,幽默好玩,人家警總正在找機會對他下手……。」
他的話還沒講完,一陣電話鈴聲響起來,是柏楊太太的來電,柏楊又被抓到警備總部去。本來留我一同吃午餐的史教授,匆匆忙忙的下山去了。
說起柏楊,雖然大家都知道他是位雜文名家,其實他的小說、舊詩詞、新詩、散文都是一級棒的。文壇少有人文筆勝過他。像以鄧克保發表的,描寫經雲南流落緬甸孤軍流離顛沛的《異域》,令人讀後會心酸,掩書長嘆!
中國文字在柏楊的手中,宛如手中握著一把滑溜溜的珍珠,隨心所欲的把玩捏揉。他還創造了很多新名詞,如:警察叫『三作牌』,中國迂腐文化叫『醬缸文化』……,多得不勝枚舉。至今大家還再運用他創造的許多名詞。難得的是柏楊,也是中外古今,一個人同時得罪兩個政權的唯一作家。這兩個政權,一個是中國共產黨,一個是中國國民黨。
史紫忱教授說柏楊把『大力水手』卜派父子的對話,翻譯成卜派父子的孤舟,發生海難漂流到孤島,一天風和日麗,兒子要請父親到島上走走看看。卜派告訴兒子:他要競選總統,正忙著寫『告全國軍民同胞書』,叫兒子自己出去走走。
兒子說:島上只有我們父子兩人,誰會看……?柏楊自告奮勇,加油加醋的改了卜派父子的這幾句對話,被以叛亂罪判處12年徒刑,獲得自1968年3月4日至1977年4月1日,計9年又26日的免費牢飯。乖乖,國民黨政府對柏楊這個糟老頭,未免太優渥了吧?
柏楊自中國大陸追隨政府流亡台灣後,長期住在新店花園新城,很少離開台北 ,1993年3月,我所創辦的『財團法人迪斯奈幼稚園』新建校舍落成,我邀請中央選委會主委黃石城、前政務委員陳其南、省議員張朝權、二二八事件二七部隊長鍾逸人、柏楊先生共同剪綵。承蒙柏楊先生慨允,偕詩人夫人張香華南下彰化縣社頭鄉,為迪斯奈幼稚園剪綵,留下難能可貴的歷史鏡頭。
我於中午餐會中,向柏楊求證,聽說中國政府要在進入他的故鄉河南省的交通大道上,為他建立一座銅像?真的有這回事?他又有何感想?
柏楊先生先是苦笑的點了點頭,旋即幽默的說;「任何偉大人物的銅像,最終都逃不過被打碎的命運。」
是耶非耶?
-----------------------------
【民報】大群館使用違規 文化大學:都發局前後矛盾,深表遺憾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3日, 2018
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的文化大學「大群館」爭議,台北市政府都發局今天認定大群館違規作寄宿住宅使用;文化大學則發表聲明稿指出,大群館的承租完全合乎教育部規定,對於都發局的前後矛盾深感遺憾,同時未來也將會再發函請都發局明示如何改善,以及改善後是否即屬合法。
北市都發局今早指出,大群館坐落之土地使用分區為「特定住宅區(二)」,文化大學以宿舍名義提供該校學生使用,應歸屬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第5條規定的「第三組:寄宿住宅」,非屬教育設施,同時要求文化大學及建築物所有權人(又昱實業有限公司)確保建築物合法使用,病呼籲應盡速改善並維護學生住宿權益。
文化大學校方發布聲明稿表示,對於都發局未依教育部之相關辦法認定大群館為教育設施,且相關決定亦與當初同意文大作公安申報、從未認定大群館違規之前例前後矛盾,文大深感遺憾。
文化大學說,依教育部規定,租用校區外提供學生宿舍使用、租賃合約至少4年以上且經法院公證證明者,即可視為該校校舍,屬於教育設施,而大群館的承租完全合乎教育部規定。
對於都發局呼籲使用人(文大)及所有權人(又昱實業)應盡速改善並維護學生住宿權益,卻並未作具體之行政指導指示如何改善,及未說明是否兩個月內即可完成改善,以及改善後是否即屬合法?對此函文模糊之地帶,校方將再發文都發局,請都發局明示。
文化大學指出,無論大群館將來能否繼續作為學校宿舍,校方將以維護學生住宿權益為最高處理原則,請學生及家長安心,並呼籲相關單位能慎重考量四百餘名學生之住宿問題、妥切處理。
----------------------
【民報】文大宿舍燒到北市府 柯P:想辦法把它弄合法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3日, 2018
面對文化大學校外宿舍「大群館」可能違反土地使用項目一事,台北市長柯文哲今(3)日於老人共餐活動前受訪表示,其實這個案子不會明顯違法,而是在法律邊緣,所以北市府的目標是想辦法把它「弄合法」,讓這棟宿舍在法令上的解釋可以過關、大家都講得過去就好。
目前由文化大學所承租作學生宿舍使用的校外建築「大群館」,其所有權屬「又昱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原為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的妻子任美鈴,後來改為侯友宜的女兒侯昱帆,近日被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王威中批評使用狀況不佳,經台北市都發局上週一(25日)現勘後,認定其將集合住宅作「寄宿」使用,不符合原申報的土地使用項目,今日已發函要求限期改善,藍營亦有立委柯志恩、台北市議員王鴻薇等出面呼籲,該建物應由教育部來認定為「教育設施」,便無違規使用的問題。
柯文哲今日受訪時表示,此棟建物的主要問題在於它所在的土地分區,應該用作集合住宅,而不是宿舍,但是細節都要問都發局,他只告訴都發局,要把文化大學、又昱公司兩方找來,看看怎麼在合法的範圍內把這問題解決,同時也不要損及學生權益。
柯文哲表示,集合住宅跟宿舍是近20幾年來一再修法,修到好像兩者的設定條件又可以混在一起,結果變成又昱直接租給學生是合法的,但是給文大再去租卻是不合法,結果完全是一樣,「我也覺得很奇怪」,修法修到最後亂亂的。
柯文哲坦言,其實他是要幫所有人解套,包括幫自己解套,這個案例不會明顯違法,就是都在法律邊緣,「所以我們就想辦法把它弄合法,讓大家都講得過去就可以了」,想辦法讓它在法令的解釋上可以過關。
柯文哲表示,對於馬英九、郝龍斌、陳水扁等過去的台北市長,他也沒有要批評的意思,自己上任3年半也沒有處理這個問題,「坦白講,沒有人檢舉,我們也不知道」,「政府也不可能去知道你家怎麼違規使用,所以通常是有人檢舉我們才知道」。
媒體關切,都發局已經發文要求又昱公司2個月內改善,是否來得及更改土地使用分區?柯文哲表示,改變土地分區沒這麼容易,「我倒是覺得又昱直接租給公司比較簡單」。
另,對於同樣是新北市長參選人,民進黨籍的蘇貞昌日前有向媒體提到,中國目前是用武器對著台灣,因此兩岸不是一家親一事,柯文哲今天也回應,他過去所說的「兩岸一家親」只是表達和善態度,但該準備還是要準備,沒有人把國家的前途壓在人家(中國)的善意上面,這是不可靠的。
--------------------------
【民報】文大宿舍延燒 藍議員透露:侯友宜本來想解約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2日, 2018
中國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王鴻薇今(3)日召開記者會,針對同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一家人持有產權的文化大學「大群館」宿舍被認定違規一事,強調該宿舍應屬「教育設施」,應無違規;王鴻薇也在記者會中透露,其實在這段時間的紛擾之中,侯友宜的態度早就希望解約算了,反正他只是房東,是因為文化大學顧及學生權益,才不願解約。
目前由文化大學所承租作學生宿舍使用的校外建築「大群館」,其所有權屬「又昱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原為侯友宜妻子任美鈴,後來改為侯友宜的女兒侯昱帆,近日被民進黨籍台北市議員王威中批評使用狀況不佳,經台北市都發局上週現勘後,認定其將集合住宅作「寄宿」使用,不符合原申報的土地使用項目,今日已發函要求限期改善。
王鴻薇今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本來侯友宜方面,因為這樣子選舉的紛紛擾擾,他想說解約就算了」,反正僅是作為房東啊,然而是文化大學為了照顧學生權益而不願意;王鴻薇進一步表示,但是現在文化大學的態度,也是被政治搞得煩透了,只要北市府要求解約,大概也會同意解約,「結果倒楣的是侯友宜嗎?他們沒差啦,倒楣的是學生,裡面可以住420位學生,下學期該怎麼辦?」
王鴻薇表示,台北市長柯文哲已經被民進黨「借刀殺人」,明明是民進黨要砍侯友宜,但是砍到文化大學的學生,北市府作為政府單位,應該窮盡一切力量,保護學生的權利,顯示綠營政治抹黑不擇手段,更完全不顧學生生活,文化大學周圍房價,幾乎一學期三萬多是基本價碼,如果真的是要幫學生,請都發局要一定要考量到學生。
--------------------------
【民報】​【專文】兩國一制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2日, 2018
台灣與中國乃是「兩國兩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也不是台灣的一部分,互不隸屬;中國是共產集權,台灣已從獨裁專制轉上自由民主,政制各異。
香港本是中國的領土,割讓與英國後再予收回,全世界概無異議。鄧小平有自知之明,共產主義業已窮途末路,不但在中國的壽命無多,更不可能實現於西化甚深的香港,才獨創「一國兩制」實施於香港,別無他法。從此中國奢想(wishful thinking)將之套用於鄰國台灣,喋喋不休地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以及「一國」兩制,不在乎兩制,非一國不可,詐取台灣的圖謀甚明,等於要鄰居平白交出家產,但允許其自由進出,這是何等荒唐的騙局!弔詭卻又不難理解的是,幾曾聽中國說過並一再聲明「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因為香港既是中國的領土,自然無須作任何聲明;倒是台灣絕不屬中國,才有必要作賊心虛地強加宣傳,千方百計地企圖積非成是,借說謊千次造成的訛言,以假作真,來蒙騙誤導世人。不管中國如何花言巧語、強詞奪理,終究不能改變「兩國兩制」的事實。
中國急欲躋身強國之林,不讓歐、美、日專美於前,卻在民主人權上敬陪末座,甚至名落孫山外,落後何止千里?與其連哄帶騙擠壓台灣,倒不如往民主大道急起直追,與台灣的民主並駕齊驅,形成「兩國一制」的兄弟之邦,就像同是民主體制的美、加兩國,自由民主,和平共榮,則不僅是台灣與中國之福,也是全人類之福,兩國一制,幸甚!幸甚!
------------------------
【民報】娘家就是我家?段宜康:又昱股東就是侯家三千金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2日, 2018
國民黨新北市長候選人侯友宜身陷文化大學宿舍風波,儘管日前侯友宜親自召開記者會澄清,但問題仍持續延燒,民進黨立委段宜康今(3)早在臉書上發文指出,「又昱公司」一開始由侯友宜太太出資,再逐步轉讓給三位女兒,現在三位女兒已成為大群館的實際股東,似乎打臉侯友宜對外宣稱與文化大學簽約的是又昱公司,與自己無關的說法。
立委段宜康昨晚先在臉書上發文質疑,侯友宜把「娘家股東」講得很順口,蓋房子的錢是「娘家」出的;籌組公司的錢是「娘家」出的;公司收租的獲利是「娘家股東」分走了,可是「娘家股東」到底在哪呀?
段宜康說,因為隱私問題,侯友宜不必講出股東姓名,只要告訴大家,除了侯太太和侯家三位千金之外,又昱公司還有沒有其他股東,「該不會搞了半天,娘家就是我家吧?」
段宜康今早再度發文,以「4歲的包租婆?」為題,引用鏡週刊獨家報導,表示謎底已經接露,一開始又昱公司由侯太太出資96%,後來變成100%,再逐步轉給侯家三位千金。
段宜康指出,「娘家股東」真相是1994年11月25日設立「友友投資公司」來向學生收租時,資本額2,500萬,當時侯太太出資2,400萬,佔96%。
2001年8月28日,公司名稱變更為「又昱實業有限公司」,資本總額2,500萬,侯太太出資1,600萬、侯家三千金出資850萬,共計2,450萬,侯家母女佔98%。
到了2004年,侯家母女就100%持有「又昱公司」,侯太太逐年減少出資額,轉到女兒名下,現在的又昱公司,資本額仍然是2,500萬;只有三位股東,就是侯家三千金,出資2,500萬。
從又昱公司一開始的申報資料來看,公司一設立,侯友宜妻子任美鈴便持有96%股權,且「又昱公司」的公司名稱又恰好又與侯友宜大女兒、小女兒兩人名字的第二字對上,與侯友宜日前召開記者會宣稱的「文化大學簽約的是又昱公司,跟我無關」、「又昱公司不是用我女兒名字成立的」似乎有出入。
段宜康臉書文章最末也寫道「哈哈哈!2001年三位侯小姐分別只有17歲、8歲、4歲。」
------------------------
【民報】【專文】施比受更有福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六月 22日, 2018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Time》時代雜誌年度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富士比》2010亞洲慈善英雄人物榜的台灣最具知名慈善家、賣菜阿嬤陳樹菊,16日晚間獲清華大學頒贈為榮譽校友,陳樹菊依舊是謙遜如昔,自謙只是在路邊攤的賣菜人,從沒想過會得到清華大學的肯定。
只有小學畢業的陳樹菊,能獲此殊榮,令人欽佩。目前社會上最欠缺的就是這樣的好人,施比受更有福就是指這樣的平凡偉人!相較於那些擁有高學歷,卻斤斤計較於自己利益、不顧別人死活的那些人,陳樹菊的人格更顯得難能可貴,所以有人說:「仗義常是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
除了陳樹菊外,還有高雄十元自助餐莊阿珠女士、觀音山揹水人蘇進雄先生,以及建立安安免費教學網站的沈芯菱小姐,他們大多沒有很高的學歷,也不擅談所謂「人生大道理」,卻長期努力行善不落人後,落實施比受更有福道理,其人格高節,舉世同欽,比那些自私自利的學者更受人尊敬,值得所有人見賢思齊。
愛因斯坦在其〈我心目中的世界〉一文中所說:「我只知道有一件事是千真萬確的:人是為其他的人活著–主要是為了我們所關心的人的笑靨而生活,此外也為一些並不相識的靈魂,因為同情的絲帶把我們與他們的命運繫在一起。我相信一個純樸而謙虛的生活,對每一個人身心都有益。」愛因斯坦的話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
陳樹菊、 莊阿珠、蘇進雄、沈芯菱與愛因斯坦等人,都真正體會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
【民報】【專文】可愛的台灣人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六月 26日, 2018
日籍男子長谷川謙於二〇一六年五月廿三日偕女友遊九份老街,遺失名牌皮夾,內有居留證及現金十萬日圓、二萬元台幣,他去派出所探詢,後來一位吳先生拾遺送來,現金物件一樣沒少,他失而復得,欣喜激動得跪地感恩,盛讚台灣人真了不起。
兩年前,我們闔家去台灣,讓孩子認識爸爸的祖國,遊淡水夜市時,小女的隨身小提包不見了,原以為留在車裡,逛完街已過十點,回到車發現不在車裡,細查沿路拍的照片,確定在馬偕銅像的小綠地拍照時,放在板凳上忘了帶走,回去已遍尋不著。她頓時著急心慌、沮喪欲哭,皮包裡有護照、駕照、信用卡、學生卡、銀行卡、美金現鈔及私物,遺失了該有多麻煩!先到四周商家探問無著,有人建議去附近的派出所看看,居然有著落,領回提包,裡面的東西原封不動,她這才驚喜破涕為笑,非常感謝那位無名的好心人士,對台灣人的善良折服得讚不絕口。她問說這種事可能發生在中國?菲律賓?甚至美國嗎?台灣之行,給她的觀感之好,真是刻骨銘心,她以自己有台灣血統為傲,我這台灣老爸與有榮焉。
早期漢人移民來台墾荒,蛇獸橫行,番匪出沒,走離村落便有危險,台人相見多問「佗去?」(到哪裡去?),表示關懷保重之意,並且囑託沿途朋友守望相助;當年披荊斬棘,胼手胝足,雖盡力耕種,猶常歉收,故以「食飽未?」(吃過飯沒有?)互相問候,關心對方是否挨餓,必要時接濟之。這種「佗去?食未?」的仁心,遂成為台灣人傳統的美德;繼之,原住民的天性和善樂天,漢原通婚混血,風俗習性融和;雖然明鄭、滿清的漢文化,牢牢鎮住台灣兩個半世紀,台灣人歷經海洋風物的薰陶洗禮,對外商貿的國際視野,來自荷、西、英、加的基督教文明,日據時代西化、現代化的衝擊。如此幾百年來的潛移默化,性向質變,養成溫和、古意、篤實、純樸、推己及人、開闊進取的心胸,從原先的漢文化脫胎換骨轉化為獨特的台灣民族性,有別於中國人。
近世數十年,外來的蔣政權,挾帶殘破沒落的中國文明,全方位對台灣人洗腦,雖心底明明認定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表面上卻刻意哄騙說我們都是中國人,灌輸封建禮教,縱容威權獨裁,並以心機詭詐的醬缸文化強加浸漬,毒害人心。台灣人被迫退回古舊中國,染上虛妄、貪婪、猜疑、嫉害的低劣心態,為非作歹不擇手段的惡形惡狀,對身處的台灣社會,不瞭解也不關心,泯滅了樸真的自我,模糊了國家的定位,也抹煞了溫柔敦厚的本土海洋文化。從電視連續劇,具體而微可見端倪,台灣的電視台操控於國民黨手中,當作黨化訓誨的工具,亦是中國化教育的一環。
就以黃金時段的古裝連續劇為例,不管秦皇、包公、乾隆、嘉慶、……等,撇開膚淺的娛樂不談,故事古老,不符史實,與現實脫節,對生活處世毫無意義;故事發生在中國,遙遠陌生,隔閡殊異,與台灣並不相關;使用的語言是骨董的北京話,既不合時也不合地,無形中壓抑母語;更可怕的是,劇情充斥勾心鬥角、計謀相害、城府陰險、權謀厚黑、笑裡藏刀、弄狗相咬、仗勢凌人、落井下石,……等,大肆闡示人性的惡端。實際上,不僅古裝劇,連時裝劇也是,幾乎全數脫不了這套「往下沉淪」的陳腔濫調,中國文化底子裡就是這副德性。在美國廣受歡迎的家庭時段電視劇,絕少散播人性的邪惡乖戾,多數幽默寫實、公正良善,雪中汲於送炭、錦上樂於添花,為引人和睦、「向上提升」的溫情健康之作。
如今外來政權不再,從此與中國漸行漸遠,台灣人起步當家作主,自己的國家好歹自己來掌理,朝「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邁進。可貴的是,台灣社會雖然遺毒未艾,烏煙瘴氣層出不窮,幸虧傳統的美德未泯不滅,依然保有一顆晶瑩的台灣心,日後據此滌除糟粕的醬缸文化,發揚優質的台灣文化。讓全世界都看到,在台灣的不是醜陋的中國人(柏楊語),而是可愛的台灣人。
2016年5月31日 檀香山
--------------------------
【民報】【專欄】我為什麼寫西藏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七月 1日, 2018
我雙手合十,默默地在覺仁波切(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跟前許了一個願。許願時,我空蕩蕩的心,成了飽滿的青稞粒。這樣的時刻,不能不讓我上癮。後來,每次走進祖拉康,即使看望朋友,也忍不住先到覺康,同樣的願望,不知重複了多少次。
覺仁波切的靈異是出了名的。拉薩人常告訴我,連那些不生小孩的女人,許了願後,都可以懷孕。當然,我不是為了生小孩,才去覺仁波切跟前許願的,儘管生命中我也有別的期許,可是,都沒有重要的煩請覺仁波切的幫助。
我許的那個願,不妨向大家公開,就是,好好地寫西藏。
西藏和中國是不一樣的:地貌、風俗、語言、服裝、建築……而最不一樣的,還是藏人的價值觀。中國人認為醜的,他們可能認為是美的,中國人認為假的,他們可能認為是真的,中國人認為目光短淺的,他們可能認為是目光遠大的……截然相反,很多領域的價值觀,在西藏人和中國人之間都是截然相反的。
最讓我吃驚的,是藏人對性的認識。那是與中國人完全不同的光明的、超前的、人性的認識。當然,這可不是說,我的小說在特別地寫性,不,儘管寫性,也可以展現生命的質量。應該說,我寫的是一種和乃至整個世界都不同的生存方式,一種從來也沒有真正公開,就被粗暴否定的生存方式。而這種生存方式,提醒著我們,人類社會不是僅有一種模式,它是廣闊的,色彩斑斕的。
這個發現,使多年迂迴在我心中的、對文學的迷戀,找到了一個決口。
我出生在中國東北,一個不通火車的小縣城。小時候,家裡有一片榆樹環繞的果園:黃海棠、紅海棠、香檳果、櫻桃、李子、蘋果……,應有盡有。果園的前面,杏樹掩映之間,有兩間專門藏書的土坯房,裡面十分簡陋,除了一個直抵房頂、沒有刷油漆的笨重書架以外,就什麼都沒有了。對了,還有一個木頭梯子,成年累月地豎在書架之間的橫樑上。我常上上下下地翻著書,有時,趴在地板上,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地讀著。那時,我基本上是個不聽話的孩子,連走路,也跳來蹦去的,如果有牆的話,當然,路邊時常出現一些破敗的矮牆,我會立刻爬上去,像走單槓一樣,一步三晃地挪著。「哎喲歪,你這閨女呀,像個假小子!」鄰居們就跟媽媽告狀。可是,一旦進了那個藏書室,我就安靜了。記憶中,每次出來時,眼睛都是睜不開的,要打起手罩,適應一會兒陽光。
有一回,我被一個文學課本的插圖吸引了。那是一個拄著拐杖的老人,前額佈滿了橫七豎八的皺紋,微張著突出的大嘴,驚恐地,無可奈何地看著這個世界。我就想知道為什麼,幸好標題並不複雜:《故鄉》。就讀了起來,到結束,也是懵懵懂懂的。不僅如此,以後的許多年,我都沒有讀懂魯迅。可那篇文章,在那個瞬間,給了我一種很溫暖的情懷,當時就想,我也要當作家。
然而,當作家可不像這個願望,來得這麼容易,那是必須承受一種比苦行僧還要苦的生活。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迷惘的,不管寫什麼,到頭來,總是聽不到明顯的呼吸。如同多年來,我一直朝著一個傾慕的美景奔跑,歷盡千辛萬苦,就在越來越近、伸手可以觸摸的時候,才發現,那不過是一個幻象,而真正的目的,已經消失了,我迷路了。
看見西藏時,我忘記了文學,只是寫,寫我驚濤駭浪般的內心,有種回到那片果園、我出生地般的滿足。儘管在形式上,兩者沒有相似之處,可是,氣質上是一樣的,都遠離庸俗和瑣屑。
可悲的是西藏正在消失,如同我家的那片果園,一夜之間,被共產黨員們理直氣壯地砍掉了大部分樹木,蓋起了一排又一排的房屋;聖潔的私有財產,莫名其妙地歸屬了黨和國家,這是七十年代初,割資本主義尾巴時發生的事。同樣,在中共政策的鼓勵下,無以數計的漢人移民西藏,理直氣壯地在貴族莊園、林卡、草場、濕地,蓋起了中國式的千篇一律的劣質樓房、住宅。他們不懂西藏文化,卻可以批判西藏文化為落後;不懂西藏宗教,卻可以說宗教是麻醉人的毒藥;不懂藏人的精神,卻可以說藏人是野蠻的,愚昧的。中共政權每控制一個地方,就製造一些框框,為搶劫他人的財富建構輿論優勢。
所謂的解放西藏,甚至建設西藏,都是對美和文明的破壞,如同維蘇威火山淹沒龐貝城一樣,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是人為的,一個是大自然的。想像不出,五十年代初,當那些共產黨人,穿著清一色的灰布制服,進入彩緞織成的錦繡拉薩時,是什麼感受?
「他們被西藏的華麗和文明震住了,是嫉妒!」一位研究西藏歷史的漢人總結道。
「不,如同土匪進入富麗堂皇的住宅一樣,除了急不可待地掠奪以外,還有冷漠。」我說。
是的,中共的官員們,尤其是那些入侵西藏的軍人們,如:譚冠三、王其美等人,不僅沒有文化,更沒有審美,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比十五、六世紀的西班牙殖民者,更粗暴和殘忍!而中國主流知識分子,居然挖空心思,為中共政權的侵略、擴張和掠奪辯護,沒有公正、沒有人道、沒有世界視野,僅僅滿足於擔任道具。
幾個世紀以來,數不盡的西方學者、旅行家、探險家等,不辭千辛萬苦,從遙遠的歐洲、美洲、大洋洲,越過茫茫大海、沙漠、群山,走向西藏。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地理的、人文的,還是宗教的原因,其最終目的,都是期待從西藏的文明中,汲取營養。而毗鄰的我們,卻利用了近水樓台的優勢,毫不猶豫地擊碎了那最柔美的月華,應該說,我們的墮落,為世界文明帶來了災難。
西藏佛教,完整地表述了人類精神的方方面面,尤其密宗,對人類精神,作出了最精細、深邃的分析,並指引人類,直接地挖掘出埋藏在個體生命中的智慧,讓精神顯現出本來的光明。某些方面,甚至走在了科學的前面,始終為第一流的西方科學家探尋的課題。毫無疑問,在中共所宣傳的黑暗和落後以外,西藏文化引導著我們的精神。


日本人與中國人差很大
2019-10-15 12:55
https://is.gd/LrnoGc
陳茂雄
陳茂雄/曾任:考試委員、中山大學教授兼總務長、台電公司核能工程師。學歷: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博士。學術著作、國際期刊四十多篇。著有:黑卒食過河、俯仰斯土、一個中國 兩個台灣...等10餘本著作。
[完整介紹]https://is.gd/LrnoGc
日本的關東地區經過強風暴雨帶來不小的災害,與台灣不同的是,沒有任何政治口水、任何以災害來互相攻擊的現象,這是品格也是文明。圖/取自日本國土交通省推特
日本的關東地區經過強風暴雨帶來不小的災害,與台灣不同的是,沒有任何政治口水、任何以災害來互相攻擊的現象,這是品格也是文明。圖/取自日本國土交通省推特
中國國民黨擁核,主張核四運轉,卻抵制日本福島附近食品進口,內行人都很清楚,核能電廠附近環境的污染乃百倍於福島食品,在專業人士的眼光中,福島食品已沒有問題,反而核能電廠有問題。對核能電廠附近的人來說,吃了福島附近的食品,就等於每天喝一瓶威士忌的人多喝一小杯啤酒而已。顯然的,依循中國人心態的中國國民黨,支持核能電廠卻反福島食品,完全是反日心結。中國與日本有宿仇,中國人反日,干台灣人底事?
近日收到日本朋友的Line,其內容:「日本的關東地區昨日經過一整天的強風暴雨,此次颱風帶來不小的災害,與台灣不同的是,沒有任何政治口水、任何以災害來互相攻擊的現象,這是品格也是文明」。回想以前高雄因暴雨而發生水災時,有中國國民黨權貴,竟然說「老天有眼」,他們痛恨民進黨,連心向民進黨的高雄人也仇視。講這句話的人雖然在台灣土生土長,但受到中國人習性的薰陶,已完全變成中國人了。
日本發生「311震災」,因海嘯造成福島核能災變,疏散時,要遠離福島的車輛當然壅塞,往福島的車道卻沒有車輛,遠離福島的車輛雖然壅塞,卻沒有任何車輛超越黃線到往福島方向的車道,更沒有任何喇叭聲,這種事情若發生在台灣,車輛必定因搶道而塞死。日本政府委託大賣場發放救濟物品,災民有秩序地排隊領取,沒有人多領,更沒有大賣場多報,真的是高水準的民族。筆者應邀到社團演講時,為這件事稱讚日本人,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回應,日治時代的台灣就是如此。
日本、台灣、中國三地人性差很多
看了日本人的水準,再回想台灣人,水準雖然不如日本人,但也有可取之處,當台灣發生災害時,不只多人奮勇到災區當志工,救災物品多得讓官方沒有能力處理。再看看中國,電視數度播出中國發生車禍時,沒有人去救助受傷者,反而有一群人急著搶車上物品,即使有記者攝影在,他們也不在乎。日本、台灣、中國三地的人性為何差那麼大?
柯文哲第一次當選台北市長時曾說過,日本殖民統治使台灣進步,他幾乎被罵死,事實上真的如此,日本統治台灣之後,積極在台灣推展教育、農業、林業、水利、交通、電力、戶政、地政,很多建設是拿日本的預算來建設台灣,使「鳥不叫、花不香」的台灣,水準遠超過中國的平均值。台灣人覺得中國人隨地大小便非常噁心,大家可能沒想到,日本人若不統治台灣,今日的台灣也跟中國人一樣。
接受日本統治以前的台灣,女人有「屎桶」在房間使用,男人則隨地大小便。直到日本統治台灣,在「部落改善」期間才強迫台灣人挖「便所」(廁所),若沒有日本人的殖民統治,台灣人還是與中國人一樣隨地大小便。日本統治台灣,促使台灣人像日本人,遠離中國人的習性。https://is.gd/LrnoGc


根據《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十紀載「臺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這是當時雍正對於平定了台灣的朱一貴事件的福建官兵所宣佈的詔書,白話一點解釋就是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雍正下這個聖旨說出這句「臺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   https://is.gd/i9KjuS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

原來搞台獨的第一個人是清朝的皇帝雍正!引發網友議論。
史書變證據!原來清朝皇帝雍正也搞台獨(圖/翻攝自鞑靼利亚臉書)
史書變證據!台獨第一人竟是雍正皇帝 -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https://bit.ly/3qZPivf
根據《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十紀載「臺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這是當時,雍正對於平定了台灣的朱一貴事件的福建官兵所宣佈的詔書。白話一點解釋就是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引發網友議論!紛紛表示「雍正是台獨份子,叫他出來道歉!」、「那個說兩岸一家親的,現在臉好腫好腫!」
不過也有網友說,重點是「後邊還有一句『皇考聖畧取入版圖』」、也有人表示「臺灣是他爸爸納入版圖的,本來就是從他們才開始屬於中國啊」、「此『中國』不同彼『中國』」、也有網友提出解析認為直到「明鄭之前,台灣都還是荷蘭屬地。」史書變證據!台獨第一人竟是雍正皇帝 - Yahoo奇摩汽車機車 https://bit.ly/3qZPivf


統一未必幸福,分裂未必痛苦--葛劍雄《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反分裂法》就是強詞奪理之惡法。/就台灣而言,據《隋書•東夷傳》記載,當時台灣的土著就已建立了政權,有了初期的國家形式。台灣與大陸中原王朝之間一直沒有歸屬關係,明代以前還找不到什麼史料記載。/“在中國的歷史上分裂的時間長於統一的時間”、“分裂不一定是壞事,統一不一定是好事”以及“所謂'某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葛劍雄仔細查驗中國的歷史進程,卻有驚人的發現:分裂是常態,統一反倒是異常/“從秦始皇開始的統一,都是統一於一人,統一於一家一姓,至多統一於一個由少數人組成的統治集團,卻從來沒有統一於人民”/讓人嚮往的分裂時代,是先秦和民國初年。葛劍雄指出:“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思想空前活躍、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一次是春秋戰國時期,一次是在二十世紀'五四'運動前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專欄】中國老祖宗說:「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s://bit.ly/3msQeVo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六月底接見來訪的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時說,「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至於誰是「中國的老祖宗」?以及「老祖宗留下的領土」是哪些?就全憑他們高興怎麼認定,就怎麼認定,因此不同種族、不同血緣的圖博(「西藏」)、東突(「新疆」)、南蒙古(「內蒙」)都成為他們「老祖宗留下的領土」。事實上是,「別人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被他們霸佔著,一寸也不還。
至於台灣,也是他們認定的「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習皇帝對馬蒂斯講的那句話,其實主要是針對台灣而言。但是回到真實的歷史,台灣果真是「中國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嗎?
我在拙著《台灣史101問》的第二問,就提出「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嗎?」,以下是解答:
如果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那麼台灣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統治政府,應該是中國政府,然則非也,而是荷蘭。而荷蘭進入台灣統治,卻又是當時的中國(明帝國)政權所同意的。先看這段史實:
十七世紀初,西方勢力東漸,荷蘭人曾於一六〇二及一六二三年,兩度佔領已隸屬明帝國的澎湖,第一次經沈有容交涉,荷蘭退出澎湖;第二度佔領時,明帝國當局再度要求荷蘭撤離澎湖,荷蘭則一邊提出通商要求,一邊派兵襲擊廈門沿海。明帝國官方在與荷蘭代表交涉當中,曾建議荷蘭不妨到台灣去,並表示會派遣商船前往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貿易。荷蘭遂於一六二三年十月派員先到大員觀察,並進行要塞工事,但仍未退出澎湖,明政府只好以武力解決。
雙方經過八個多月交戰,最後議和,在和約中達成三項協議:一、荷蘭退出澎湖;二、荷人退出澎湖後,去佔領台灣,明政府沒有異議;三、准許荷蘭人今後來明帝國通商,明帝國商船,也可以往台灣及爪哇與荷蘭人交易。這就是荷蘭人在一六二四年進入台灣,建立台灣史上的第一個統治政權的背景。
可見此時的明帝國,並沒有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十七世紀時代的中國政府,都不認為台灣是他的領土,則何來「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之說?
以下,我們還可以舉更多的史料,來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一】
中國宋朝有一位趙汝适,在出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舉時,對外商進行查訪,於一二二五年寫成《諸蕃志》。書中有〈琉球〉、〈毗舍耶〉等篇。關於〈毗舍耶〉,他說:「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泉州府),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意思是說,這個叫做「毗舍耶」的地方距離澎湖很近,經常到澎湖劫掠,出沒無常。有些學者推斷,毗舍耶指的應該是台灣,如果屬實,則以上記載又證明這個「語言不通,商販不及」的台灣,當然自古不屬中國。
至於「琉球國」被認定為台灣,更無疑義。趙汝适對〈琉球〉的敘述說:「琉球國……無他奇貨,尤好剽掠,故商賈不通。」內容與前面近似,同樣證明當時台灣不屬中國。
【證據之二】
完成於一三四九年的《島夷誌略》一書,是中國元朝南昌人汪大淵,出海遊歷「越數十國」的見聞錄。書中有〈琉球〉條,指的是台灣。汪大淵在敘述〈琉球〉的文字中,除了有大約二、三百字的敘述之外,在最後以這句話結尾——「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意思是說,海外的各國,是由台灣開始起算。可見此時的台灣,並不屬於中國。
【證據之三】
中國元朝稱台灣為「瑠求」。明朝所修撰的《元史》,將「瑠求」列在〈外夷傳〉。在〈瑠求傳〉中,有這樣的敘述:「瑠求在外夷……漢唐以來,史所不載;近代諸蕃市舶不聞至其國。」又記載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年)有楊祥請求領兵前往瑠求招降一事,其詔書中說「海外諸蕃,罔不臣屬,惟瑠求邇閩境,未曾歸附」。意思是說,海外各國都向中國納貢稱臣,唯獨這個靠近福建的台灣,不曾來歸附。此次招降台灣,最後沒有成功,但正好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四】
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頒發聖旨,指出台灣是一個島國,叫做小琉球國,位在中國東南方,與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國,都不屬於中國統治的國家。原文如下:「東北,朝鮮國。正東偏北,日本國。正南偏東,大琉球國、小琉球國。」這是記載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第一份文獻。
朱元璋又告誡子孫:「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小琉球國。」意思是說,不要以為可以在歷史上留名,就可以依賴中國富強,貪圖戰功,隨意討伐,這些週遭十五個國家,永遠不可入侵,其中包括當時被稱為小琉球國的台灣。
一三七一年,朱元璋又再頒發諭旨:「海外夷國,……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用兵。古人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窮乃易變之原。』」意思是說,海外這些包括台灣在內的島國,如果不危害中國,不可動輒用兵,古人說:土地廣闊不是長治久安之計,人民窮苦勞累,才是滋生變亂的源頭。所以朱元璋立下這道永久遵守的告示。
【證據之五】
一六〇三年,明帝國的沈有容將軍,出兵台灣剿倭寇,當時台灣被稱為東番。有人就問沈有容:「賊往東番,非我版圖」,何必進剿?隨軍的連江縣人陳第在〈舟師客問〉一文中,幫沈有容這樣回答:「賊之所據,誠非版圖。如必局守信地而以遠洋藉口,則賊亦終無殄滅之期。」(詳見沈有容,《閩海贈言》)意思是說,倭寇所盤據的台灣,確實不是中國領土,但若受此侷限,以遠洋為藉口,而不出兵進剿,則倭寇永遠無消滅之時。這些話足夠證明此時台灣仍不屬中國。
【證據之六】
前已述及,明朝沈有容為了剿滅倭寇,出兵來到「非其版圖」的東番(台灣)。跟隨而來的陳第,曾停泊在大員(今台南安平),回去之後寫了一篇〈東番記〉,這是早期記述台灣的一篇報導文學。當時一位泉州人陳學伊,隨後寫了一篇〈題東番記後〉,其中說:「假令不有沈將軍今日之巨功,吾泉人猶未知有所謂東番也。」(詳見沈有容,《閩海贈言》)陳學伊說得這麼明白,假設沒有沈有容出兵追剿海盜來到台灣,我們泉州人還不知道有台灣這個地方。那麼台灣怎麼會自古屬於中國?
【證據之七】
一六六二年據守廈門、金門的鄭成功,準備攻佔台灣,驅逐荷蘭人。行前他發表文告說:「本藩矢志恢復,切念中興,恐孤島(指的是廈門、金門等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茍延安樂。」可見在鄭成功心目中,台灣是一個沒有接受中國政權統轄的「不服之區」,是屬「海外」,不是中國的領土。
【證據之八】
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於一六六四年退入台灣,建立獨立自主的東寧王國。他於一六六七年在回應滿清政府的招撫時說:「東寧遠在海外,非居版圖之中,王侯之貴,吾自所有,衣冠之盛,不輸中土……」(詳見〈覆滿清官員孔元彰函〉);又於一六六九年謂:「建國東寧,別立乾坤。」(詳見〈覆滿清官員率泰函〉,收錄於川口長孺,《台灣鄭氏紀事》)。這個東寧王國,是台灣史上漢人建立的第一個獨立政權。所以到了此時的台灣,都還未被納入中國的版圖之中。
【證據之九】
鄭經在台建立東寧政權,滿清帝國曾數度和他們談判。一六七九年(康熙十八年),清國向鄭經提出最後和談條件,清國代表致書鄭經說:「自海上用兵以來,朝廷屢下招撫之令,而議終不成,皆由封疆諸臣執泥削髮登岸,彼此齟齬。台灣本非中國版籍,足下父子自闢荊榛……」(詳見〈平南將軍貝子賴答致鄭經諭文〉)意思是說:「自從你們父子在台灣舉兵以來,朝廷數次向你們招撫,都無結果,這都是由於地方官員執意要你們薙髮結辮、登岸請降,結果都談不攏。台灣本來就不是中國領土,你們父子自行前往開闢……」話說到此,已夠明白,時間已到十七世紀下半葉了,清帝國承認台灣還不是中國的領土。
【證據之十】
鄭經來台建立東寧政權時,明朝的貴族寧靖王(朱術桂)也跟著來到台灣。鄭氏政權到了第三代鄭克塽時投降清國,寧靖王傷心自殺,死前留下這樣的絕命詩:「艱辛避海外,總為數莖髮。於今事已畢,祖宗應容納。」這首詩雖然無啥文采,但它具有高度史料意義,讓我們知道,流亡到台灣二十年的明朝遺胄,到死之前還把台灣看成「海外」。
【證據之十一】
一六八三年,鄭成功叛將施琅攻下澎湖,鄭克塽主政的東寧王國降清,清康熙皇帝對原就未統治過的台灣持棄留未決的態度,施琅居於家族之利與向康熙表功,乃上〈恭陳台灣棄留疏〉,影響康熙決定將台灣併入清帝國的版圖,在疏文中言及:「台灣一地,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台灣納入清國版圖後,施琅在〈壤地初闢疏〉中亦提及:「……此地自天地開闢以來,未入版圖;今人民既歸天朝,均屬赤子。」(詳見施琅,《靖海紀事》)這位被中共當局尊崇為「統一台灣大功臣」的施琅,卻是替我們證明了台灣自古就不是中國的領土。
【證據之十二】
一六八三年八月,清帝國把台灣的東寧政權滅了,卻躊躇了八個月,才決定將台灣併入版圖。原來清廷內部還在考慮台灣要不要併入版圖,而有台灣「棄留之爭」。如果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應該立刻「光復國土」才是,其實不然。原先主張棄台的康熙皇帝認為:「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向)化,……」「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詳見《清聖祖實錄選輯》)康熙皇帝替我們證明,台灣自古就不是中國領土。
【證據之十三】
一七二三年,康熙的兒子雍正皇帝也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詳見《清世宗實錄選輯》)用白話說,就是︰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我父親(康熙皇帝)深具謀略威望,把台灣納入版圖。
【證據之十四】
一六八四年,清帝國將台灣編入版圖,歸福建省管轄,下置台灣府,清朝官員為奉承康熙皇帝,曾上書請康熙增加尊號以紀念其「威德之盛」,康熙以三藩之亂初定,已頒過詔而未應允,官員之上奏諭文提及:「台灣乃海洋島嶼,今雖蕩平,與閩省版圖原無關涉,……」;施琅之前的福建水師提督也曾說:「台灣乃外國荒遠之區。」(詳見清內閣檔案《清代官書記明台灣鄭氏亡事》,原書名《評定海寇方略》)
【證據之十五】
一六九七年,郁永河來台灣採硫磺,路程從台南到北投。他回去之後,將他在台灣所觀察到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以流暢的文筆寫成《裨海紀遊》。天生喜好奇旅的他說道:「台灣遠在東海外,自洪荒迄今,未聞與中國通譯之貢者。」意思是說,台灣遠在東海之外,從原始的太古時代到現在,沒聽說透過通譯,派遣使者來中國朝貢的。這部十七世紀末最具代表性的台灣遊記,也清楚告訴世人,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十六】
一七一二年完成的《重修台灣府誌》,其前言說得極明白:「台灣自古為荒服奧區,聲教所不及。」
【證據之十七】
清帝國派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於一七二二年六月來台,巡視過程觸目所及多是平埔聚落,於是引發他將原住民風俗文化,分區記錄於《台海使槎錄》的動機。此部旅遊書寫的〈自序〉提到︰「台灣自康熙癸亥始入版圖,重洋絕島,職方不紀,初無文獻足以攷信。」意思是說,台灣自一六八三年(正式統領是一六八四年)始納入清帝國版圖,長久以來因海洋千里阻隔,掌地理輿圖等職務的官員,未曾細加記錄,致使清治初期缺乏信實的文獻足以參考。此話不僅透露古來以漢字詳述台灣的文獻,寥寥可數,更證明了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十八】
一七五二年謝遂繪製的《皇清職貢圖》,是中國清代描繪「外藩」民族的畫冊,其中包括有描繪十八世紀台灣原住民的圖像,是了解台灣南島民族極重要的史料。《皇清職貢圖》(卷三)有這樣的記載:「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詳見《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頁二四)
【證據之十九】
一七八六年,台灣發生震驚清廷的林爽文抗清事件。閩浙總督李侍堯邀請曾任廣州知府、貴西兵備道的趙翼研商對策。趙翼就是寫《廿二史劄記》出名的史學大師。林爽文事件歷時一年兩個月,才被清帝國鎮壓下來。事件後,趙翼撰寫〈平定台灣述略〉一文,除簡述台灣歷史,並敘述林案始末之外,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就說「台灣自古不隸中國」!
【證據之二十】
清帝國治台中期,曾有姚瑩三度來台任官,最後之官職為台灣最高行政官的「道」,留有《東槎紀略》史料文集。在〈平定許、楊二逆〉(一八二四年的許尚、楊良斌反清事件)一文中敘明:「台灣入籍一百四十年,……」剛好是一六八四年清帝國併台設治後的一百四十年;另在〈埔里社紀略〉一文中亦言及:「……台灣本海外島夷,不賓中國。自鄭氏驅逐狉獉始闢,入籍時止三縣;半線以北,康熙之末,猶番土也。」(詳見《東槎紀略》)這兩段話呈現清康熙時才併台治台的史實,也反映到十九世紀初期清帝國真正治理的,也只有台灣西部彰化(半線)以南地區而已。
【證據之二十一】
清嘉慶、道光年間以「為官不在多言,當官務持大體」見稱的閩浙總督趙慎畛,在〈平定台灣〉一文中說:「台灣自古不入版圖。聖祖仁皇帝(康熙)命靖海侯施琅等俘鄭克塽,而郡縣其地。……」(詳見趙慎畛,《榆巢雜識》);清朝皇族中相當著名的一位學者禮親王昭璉,也在〈台灣之役〉一文中說:「台灣自古不通中國。……」(詳見昭璉,《嘯亭雜錄》)(以上摘引自《台灣史101問》的第二問)
前引歷歷在目的史料,都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台灣直到一六八四年,才被滿洲人的政權併吞。此時所謂「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也已被滿洲人(同盟會所謂的「韃虜」)入侵,成為大清帝國。滿清不僅併吞「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又侵併蒙古、回疆、「西藏」。蒙、回、藏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被侵略之後,無法復國,今天卻變成習近平們所謂的「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好笑之至!
【專欄】中國老祖宗說:「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s://bit.ly/3msQeVo


出處 http://www.taiwannation.com.tw/inside/inside028.htm
作者:沈建德
[統獨]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的證據 - 精華區 CrossStrait - 批踢踢實業坊 https://bit.ly/3gXxn3E
節錄於下
  最諷刺的是,儘管中國人為了併吞台灣,藉古籍假造台灣自古屬中國的証據,本人卻
從300本中國古書中,輕鬆的找出了135位古人,皇帝、文官、武將、作家都有,異口同
聲的說,自古台灣不入中國版圖!這些被找出來作證的多是中國人的老祖宗。面對他們
的證詞,江澤民等現代中國人,不知還有何話可說?讓中國歷史自己說話!
I.古人部分:
 鄭 經:(閩海紀要),1663年,復靖南王耿繼茂招降書:【東寧(台灣)偏隅,遠
          在海外,與中國版圖渺不相涉】。
          鄭成功之子。
黃宗羲:(鄭成功傳),明末遺臣:【台自破荒,不載版圖】。
 施 琅:(靖海紀事),康熙22年(1683),恭陳台灣棄
 留 疏:【台灣一地,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也】。
康熙皇帝:(清聖祖實錄選輯),康熙22年,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二:
          【九卿、詹事、科道以海寇底定,請加尊號。上曰:加上尊號,典禮
          甚大。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化,肆行騷擾,濱海居
     民迄無寧日, 故興師進剿。即台灣未順,亦不足為治道之缺……朕但
          願以平易之道, 圖久安長治, 不願煩擾多事】。大學士等奏:
     【諸臣言台灣雖在海外, 乃海賊歷年佔據, 憑恃其險, 侵擾沿海居民……
          非加上尊號,無以慰臣民仰戴之願】。上曰:【海賊乃疥癬之疾,台灣僅
          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若稱尊號、頒赦詔,即入於矜張粉
          飾;不必行】。
          大清帝王。
雍正皇帝:(東華錄選輯),雍正元年,兵部議敘福建官兵功得旨:【台灣地方,
          自古未屬中國;皇考聖 略神威,取入版圖。逆賊朱一貴等倡亂,占據
          台地;皇考籌劃周詳,指授地方官員遣調官兵,七日內剿除數萬賊眾,
          克復全台。皇考常春秋高邁,威揚海外,功德峻偉;官兵感戴皇考教養
          之恩,奮力攻取,甚屬可嘉】。
     大清帝王,康熙之子。
II.今人部分
孫文聲明支持台獨
孫文說:「在台灣的中國同胞被日本壓迫,我們必須鼓吹台灣獨立,和高麗的獨立運
動互相聯合」。見西元1925年「孫中山與台灣」書中轉述。
 據說這句話是孫文向戴季陶說的,當時孫文以為台灣人是中國人,在這種情形之下
都「鼓吹台灣獨立」了,現在發現,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更應該獨立。
毛澤東蔣介石也表示支持台獨
毛澤東說:
  「如果朝鮮人民希望掙脫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枷鎖,我們熱烈支持他們爭取獨立的
戰鬥,這點同樣適用於台灣」。
證據:「紅星照耀中國」1936年7月1日美國記者與毛澤東之談話。
蔣介石說:
  「總理以為,我們必須使高麗、台灣恢復獨立自由,才能鞏固中華民國的國防」。
證據:1938 年4月蔣介石「抗日戰爭與本黨前途」講話。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中引述,毛澤東在1936年7月1日,接見美國作家史諾時,
說出「熱烈支持台灣獨立的戰鬥」的話。現在這本書的再版,據說已經把它刪掉,看不
到這段話了。中國實在是作賊心虛欲蓋彌彰。
  蔣介石在1938 年4月,「抗日戰爭與本黨前途」的演講中說也引述孫文使台灣恢復
獨立自由的話,足見蔣介石也是以為台灣應該獨立的。
  毛澤東、蔣介石是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國民黨的老祖宗,面對他們當年的話語,高喊
併吞台灣是歷史使命的兩黨徒子徒孫,以及中國新黨,不知還有什麼話可說?
周恩來談「協助台灣獨立」
  周恩來:「我們同情民族國家的獨立解放運動,我們不只協助朝鮮與台灣,也同情印度與南亞諸國的
民族解放運動」。
證據:1941年1月5日周恩來發表的文章「民族至上與國家至上」。
證據:重慶大公報1943年5月15日周恩來,在1941年1月5日,發表了「民族至上與國家至
      上」的文章說:中國共產黨要協助台灣的獨立解放運動。可是,現在的中國共產
      黨說要解放台灣,台灣若宣佈獨立就要打,拖延不統一也要打,真是翻臉如翻書。
[統獨]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的證據 - 精華區 CrossStrait - 批踢踢實業坊 https://bit.ly/3gXxn3E

認識台灣 iFormosa


日本と台湾 Japan and Taiwan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2IYEqwv
(圖攝自《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 卷十》)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


台灣郡侯蔣公去思碑記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3o6JEVh
台灣郡侯蔣公去思碑記
資料類型
碑碣拓片
碑碣類別
廟宇
材質
花崗岩
形式
額刻碑題、雙龍拱珠紋飾,碑文遭後人鑿毀
出版地點
台北市
出版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輯稿/撰寫
何培夫
攝影者
晏錦文
出版時間
1999
原件與否
複製品
原件格式
立體資料-拓片
色彩
黑白
數量
1

233公分

84公分
作品語文
中文
系列名稱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時期
清康熙
中曆
康熙二十八年
西曆
1689
地區
亞洲
國家
臺灣
城市
台南市
地名
臺南市西區金華路四段44巷31號 海安宮
位置
廟右空地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拓片底片
備註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
藏品所有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原件典藏單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3o6JEVh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


海安宮古碑「台灣郡侯蔣公去思碑記」為證 台灣不屬中國
「台灣郡侯蔣公去思碑記」碑文提到「台灣,荒服土地也。自鴻濛初啟,至今四千餘年,未歸版圖」。(記者洪瑞琴攝)
海安宮古碑為證 台灣不屬中國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93Dh0G
2011/09/28 06:00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台灣第一任知府蔣毓英打了馬英九一巴掌?」市議員李文正與台灣國臨時政府總召集人沈建德昨指出,海安宮現存「台灣郡侯蔣公去思碑記」,碑文中即記載「台灣,荒服土地也。自鴻濛初啟,至今四千餘年,未歸版圖」,有石碑及古籍為證,自古台灣不屬中國。
沈建德表示,康熙年間的台灣郡侯蔣公去思碑記,係台灣第一任知府蔣毓英的弟子或地方仕紳所立,碑文證明台灣歷史未歸中國版圖。
沈建德表示,馬英九說「開羅宣言」已把台灣交給中華民國,而且美國國務院將之編入「美國條約暨其他國際協定彙編」,這些全部造假。沈建德指出,邱吉爾一九五五年二月一日在英國國會答詢,公開否定「開羅宣言」把台灣交給中華民國(見次日之紐約時報),「開羅宣言」是「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e)。
沈建德指出,馬英九所謂的美國國務院編入「一九四三第一次開羅會議」(1943 First Cairo Conference),美國國家檔案局以公函否定,它不是條約也不是協定,不管是馬提的或美國國務院編入的,標題都不叫「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都無人簽字,也都未同意把台灣交給中華民國。
他們籲請馬英九若要求蔡英文辯論,應到海安宮石碑前,讓古碑一起見證,將真正歷史攤在陽光下。
海安宮古碑為證 台灣不屬中國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93Dh0G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


黎蝸藤專欄:李仙得論證台灣不屬中國,改變台灣命運、牽動東亞大勢
黎蝸藤 + 追蹤 2021-09-05 黎蝸藤專欄:李仙得論證台灣不屬中國,改變台灣命運、牽動東亞大勢-風傳媒 https://bit.ly/3BBOqBs
李仙得藉敏銳的國際法意識,論證台灣原住民地不屬中國管轄,而改變了台灣命運,牽動了東亞大勢(圖/美國國會圖書館)
台灣歷史改編劇《斯卡羅》好評連連,劇中的關鍵人物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也成爲討論熱點。李仙得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原是法國人,後來去了美國加入美國籍,參加南北戰爭,戰後又向亞洲進發。他以私人身份、憑一己之力影響十九世紀後期的東亞局勢:他當過美國駐廈門領事,單槍匹馬地到台灣與原住民簽訂「南岬之盟」(即《斯卡羅》的主題);做過日本的顧問,力主日本攻打台灣,即牡丹社事件;後來還成爲朝鮮國王的顧問。
説來有意思,與李仙得幾乎同時,美國還有若干個經歷非常相像的人,都憑一己之力撬動世界各區域的進程。其中一個正與最近世界焦點相關──哈蘭(Josiah Harlan)。哈蘭在19世紀中期單人匹馬到阿富汗,游走於幾大勢力之間,最後幫助阿富汗國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汗(Dost Mohammad Khan)復辟和抗擊英軍,推遲了英國侵略阿富汗的日程,左右了英俄「大棋局」(The Great Game),最後因有功而被封爲「古爾王子」(Prince of Ghor Province)。這裡強調一己之力,就是説他們雖然都是美國人,有的甚至曾是美國駐外官員,但他們主要活動背後都沒有美國國家支持,甚至國家明確反對。比如李仙得在牡丹社事件中的角色,美國政府就相當反對並一再強調與己無關,他最終也辭去了外交官才為日本服務。這是當時美國在亞洲謹慎外交政策的反映。
宣稱台灣無主地,把台灣拉入大國競爭視野
李仙得所著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翻拍自網路)
李仙得所著《中國主權及於台灣番地嗎?》是研究台灣歷史和國際法不可忽視的著名文獻(翻拍自網路)
李仙得生涯的最得意的時光還是在牡丹社事件,正是他向日本力主台灣東部在國際法上是無主地,又向日本提供台灣東南部的資料,日本才發兵攻打牡丹社。這個事件是繼17世紀荷西中日競逐台灣之後,第二次把台灣拉入大國競爭的視野,成爲台灣近代史的開端。他在1874年撰寫的《中國主權及於台灣番地嗎?》(Is Aboriginal Formosa a Part of the Chinese Empire?),也成爲研究台灣歷史和國際法不可忽視的著名文獻。本文主要討論這個主題。(相關報導:黎蝸藤專欄:緬甸危機升高成中國燙手山芋|更多文章)
李仙得的獨到之處就是首先從國際法闡述了反面意見,寫出了《中國主權及於台灣番地嗎?》,認爲台灣中的「台灣番地」(Aboriginal Formosa)不屬中國。
台灣在東亞歷史中很獨特。台灣長時間是一塊在國際法意義上的無主地。這裡強調國際法意義,是要強調台灣不是沒有主人,台灣原住民是台灣最早的主人,只是在「國際法意義上」算不上主人:西方起源的國際法一開始就把「未開化民族」摒棄在「主人」之外。管現在中國說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但中國第一次佔領台灣還是17世紀末期清朝康熙年間的事。考慮到台灣是這麽大的島嶼,距離中日兩個大國並不遠,而且在鄰近的琉球群島上也早有國家──當時台灣被稱爲「小琉球」( Lequeo pequeno),儘管台灣島的面積遠遠大於琉球列島──此外,與台灣島不遠的澎湖列島上也曾有過建制,台灣長期處於無主地狀態的確非常獨特。黎蝸藤專欄:李仙得論證台灣不屬中國,改變台灣命運、牽動東亞大勢-風傳媒 https://bit.ly/3BBOqBs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FireShot Capture 083 - 黎蝸藤專欄:李仙得論證台灣不屬中國,改變台灣命運、牽動東亞大勢-風傳媒 - www.storm.mg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

(2) 【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台灣歷史、海洋神話、平埔族群、原住民傳說、舊社考古遺址、傳統民俗文化、口傳史詩故事等 | 歡迎您和您的台派朋友,加入台灣是母親 | Facebook

【專欄】中國老祖宗說:「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2018-07-09 17:10
【專欄】中國老祖宗說:「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s://bit.ly/3dy5xNT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完整介紹]
十七世紀時代的中國政府,都不認為台灣是他的領土,則何來「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之說?(台灣衛星空照圖。取自/Wikipedia/美國NASA)
十七世紀時代的中國政府,都不認為台灣是他的領土,則何來「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之說?(台灣衛星空照圖。取自/Wikipedia/美國NASA)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六月底接見來訪的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時說,「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至於誰是「中國的老祖宗」?以及「老祖宗留下的領土」是哪些?就全憑他們高興怎麼認定,就怎麼認定,因此不同種族、不同血緣的圖博(「西藏」)、東突(「新疆」)、南蒙古(「內蒙」)都成為他們「老祖宗留下的領土」。事實上是,「別人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被他們霸佔著,一寸也不還。
至於台灣,也是他們認定的「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習皇帝對馬蒂斯講的那句話,其實主要是針對台灣而言。但是回到真實的歷史,台灣果真是「中國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嗎?
我在拙著《台灣史101問》的第二問,就提出「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嗎?」,以下是解答:
如果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那麼台灣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統治政府,應該是中國政府,然則非也,而是荷蘭。而荷蘭進入台灣統治,卻又是當時的中國(明帝國)政權所同意的。先看這段史實:
十七世紀初,西方勢力東漸,荷蘭人曾於一六〇二及一六二三年,兩度佔領已隸屬明帝國的澎湖,第一次經沈有容交涉,荷蘭退出澎湖;第二度佔領時,明帝國當局再度要求荷蘭撤離澎湖,荷蘭則一邊提出通商要求,一邊派兵襲擊廈門沿海。明帝國官方在與荷蘭代表交涉當中,曾建議荷蘭不妨到台灣去,並表示會派遣商船前往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貿易。荷蘭遂於一六二三年十月派員先到大員觀察,並進行要塞工事,但仍未退出澎湖,明政府只好以武力解決。
雙方經過八個多月交戰,最後議和,在和約中達成三項協議:一、荷蘭退出澎湖;二、荷人退出澎湖後,去佔領台灣,明政府沒有異議;三、准許荷蘭人今後來明帝國通商,明帝國商船,也可以往台灣及爪哇與荷蘭人交易。這就是荷蘭人在一六二四年進入台灣,建立台灣史上的第一個統治政權的背景。
可見此時的明帝國,並沒有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十七世紀時代的中國政府,都不認為台灣是他的領土,則何來「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之說?
以下,我們還可以舉更多的史料,來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一】
中國宋朝有一位趙汝适,在出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舉時,對外商進行查訪,於一二二五年寫成《諸蕃志》。書中有〈琉球〉、〈毗舍耶〉等篇。關於〈毗舍耶〉,他說:「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泉州府),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意思是說,這個叫做「毗舍耶」的地方距離澎湖很近,經常到澎湖劫掠,出沒無常。有些學者推斷,毗舍耶指的應該是台灣,如果屬實,則以上記載又證明這個「語言不通,商販不及」的台灣,當然自古不屬中國。
至於「琉球國」被認定為台灣,更無疑義。趙汝适對〈琉球〉的敘述說:「琉球國……無他奇貨,尤好剽掠,故商賈不通。」內容與前面近似,同樣證明當時台灣不屬中國。
【證據之二】
完成於一三四九年的《島夷誌略》一書,是中國元朝南昌人汪大淵,出海遊歷「越數十國」的見聞錄。書中有〈琉球〉條,指的是台灣。汪大淵在敘述〈琉球〉的文字中,除了有大約二、三百字的敘述之外,在最後以這句話結尾——「海外諸國,蓋由此始」。意思是說,海外的各國,是由台灣開始起算。可見此時的台灣,並不屬於中國。
【證據之三】
中國元朝稱台灣為「瑠求」。明朝所修撰的《元史》,將「瑠求」列在〈外夷傳〉。在〈瑠求傳〉中,有這樣的敘述:「瑠求在外夷……漢唐以來,史所不載;近代諸蕃市舶不聞至其國。」又記載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年)有楊祥請求領兵前往瑠求招降一事,其詔書中說「海外諸蕃,罔不臣屬,惟瑠求邇閩境,未曾歸附」。意思是說,海外各國都向中國納貢稱臣,唯獨這個靠近福建的台灣,不曾來歸附。此次招降台灣,最後沒有成功,但正好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四】
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頒發聖旨,指出台灣是一個島國,叫做小琉球國,位在中國東南方,與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國,都不屬於中國統治的國家。原文如下:「東北,朝鮮國。正東偏北,日本國。正南偏東,大琉球國、小琉球國。」這是記載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第一份文獻。
朱元璋又告誡子孫:「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小琉球國。」意思是說,不要以為可以在歷史上留名,就可以依賴中國富強,貪圖戰功,隨意討伐,這些週遭十五個國家,永遠不可入侵,其中包括當時被稱為小琉球國的台灣。
一三七一年,朱元璋又再頒發諭旨:「海外夷國,……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用兵。古人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窮乃易變之原。』」意思是說,海外這些包括台灣在內的島國,如果不危害中國,不可動輒用兵,古人說:土地廣闊不是長治久安之計,人民窮苦勞累,才是滋生變亂的源頭。所以朱元璋立下這道永久遵守的告示。
【證據之五】
一六〇三年,明帝國的沈有容將軍,出兵台灣剿倭寇,當時台灣被稱為東番。有人就問沈有容:「賊往東番,非我版圖」,何必進剿?隨軍的連江縣人陳第在〈舟師客問〉一文中,幫沈有容這樣回答:「賊之所據,誠非版圖。如必局守信地而以遠洋藉口,則賊亦終無殄滅之期。」(詳見沈有容,《閩海贈言》)意思是說,倭寇所盤據的台灣,確實不是中國領土,但若受此侷限,以遠洋為藉口,而不出兵進剿,則倭寇永遠無消滅之時。這些話足夠證明此時台灣仍不屬中國。
【證據之六】
前已述及,明朝沈有容為了剿滅倭寇,出兵來到「非其版圖」的東番(台灣)。跟隨而來的陳第,曾停泊在大員(今台南安平),回去之後寫了一篇〈東番記〉,這是早期記述台灣的一篇報導文學。當時一位泉州人陳學伊,隨後寫了一篇〈題東番記後〉,其中說:「假令不有沈將軍今日之巨功,吾泉人猶未知有所謂東番也。」(詳見沈有容,《閩海贈言》)陳學伊說得這麼明白,假設沒有沈有容出兵追剿海盜來到台灣,我們泉州人還不知道有台灣這個地方。那麼台灣怎麼會自古屬於中國?
【證據之七】
一六六二年據守廈門、金門的鄭成功,準備攻佔台灣,驅逐荷蘭人。行前他發表文告說:「本藩矢志恢復,切念中興,恐孤島(指的是廈門、金門等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茍延安樂。」可見在鄭成功心目中,台灣是一個沒有接受中國政權統轄的「不服之區」,是屬「海外」,不是中國的領土。
【證據之八】
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於一六六四年退入台灣,建立獨立自主的東寧王國。他於一六六七年在回應滿清政府的招撫時說:「東寧遠在海外,非居版圖之中,王侯之貴,吾自所有,衣冠之盛,不輸中土……」(詳見〈覆滿清官員孔元彰函〉);又於一六六九年謂:「建國東寧,別立乾坤。」(詳見〈覆滿清官員率泰函〉,收錄於川口長孺,《台灣鄭氏紀事》)。這個東寧王國,是台灣史上漢人建立的第一個獨立政權。所以到了此時的台灣,都還未被納入中國的版圖之中。
【證據之九】
鄭經在台建立東寧政權,滿清帝國曾數度和他們談判。一六七九年(康熙十八年),清國向鄭經提出最後和談條件,清國代表致書鄭經說:「自海上用兵以來,朝廷屢下招撫之令,而議終不成,皆由封疆諸臣執泥削髮登岸,彼此齟齬。台灣本非中國版籍,足下父子自闢荊榛……」(詳見〈平南將軍貝子賴答致鄭經諭文〉)意思是說:「自從你們父子在台灣舉兵以來,朝廷數次向你們招撫,都無結果,這都是由於地方官員執意要你們薙髮結辮、登岸請降,結果都談不攏。台灣本來就不是中國領土,你們父子自行前往開闢……」話說到此,已夠明白,時間已到十七世紀下半葉了,清帝國承認台灣還不是中國的領土。
【證據之十】
鄭經來台建立東寧政權時,明朝的貴族寧靖王(朱術桂)也跟著來到台灣。鄭氏政權到了第三代鄭克塽時投降清國,寧靖王傷心自殺,死前留下這樣的絕命詩:「艱辛避海外,總為數莖髮。於今事已畢,祖宗應容納。」這首詩雖然無啥文采,但它具有高度史料意義,讓我們知道,流亡到台灣二十年的明朝遺胄,到死之前還把台灣看成「海外」。
【證據之十一】
一六八三年,鄭成功叛將施琅攻下澎湖,鄭克塽主政的東寧王國降清,清康熙皇帝對原就未統治過的台灣持棄留未決的態度,施琅居於家族之利與向康熙表功,乃上〈恭陳台灣棄留疏〉,影響康熙決定將台灣併入清帝國的版圖,在疏文中言及:「台灣一地,原屬化外,土番雜處,未入版圖……」台灣納入清國版圖後,施琅在〈壤地初闢疏〉中亦提及:「……此地自天地開闢以來,未入版圖;今人民既歸天朝,均屬赤子。」(詳見施琅,《靖海紀事》)這位被中共當局尊崇為「統一台灣大功臣」的施琅,卻是替我們證明了台灣自古就不是中國的領土。
【證據之十二】
一六八三年八月,清帝國把台灣的東寧政權滅了,卻躊躇了八個月,才決定將台灣併入版圖。原來清廷內部還在考慮台灣要不要併入版圖,而有台灣「棄留之爭」。如果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應該立刻「光復國土」才是,其實不然。原先主張棄台的康熙皇帝認為:「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向)化,……」「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詳見《清聖祖實錄選輯》)康熙皇帝替我們證明,台灣自古就不是中國領土。
【證據之十三】
一七二三年,康熙的兒子雍正皇帝也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詳見《清世宗實錄選輯》)用白話說,就是︰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我父親(康熙皇帝)深具謀略威望,把台灣納入版圖。
【證據之十四】
一六八四年,清帝國將台灣編入版圖,歸福建省管轄,下置台灣府,清朝官員為奉承康熙皇帝,曾上書請康熙增加尊號以紀念其「威德之盛」,康熙以三藩之亂初定,已頒過詔而未應允,官員之上奏諭文提及:「台灣乃海洋島嶼,今雖蕩平,與閩省版圖原無關涉,……」;施琅之前的福建水師提督也曾說:「台灣乃外國荒遠之區。」(詳見清內閣檔案《清代官書記明台灣鄭氏亡事》,原書名《評定海寇方略》)
【證據之十五】
一六九七年,郁永河來台灣採硫磺,路程從台南到北投。他回去之後,將他在台灣所觀察到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以流暢的文筆寫成《裨海紀遊》。天生喜好奇旅的他說道:「台灣遠在東海外,自洪荒迄今,未聞與中國通譯之貢者。」意思是說,台灣遠在東海之外,從原始的太古時代到現在,沒聽說透過通譯,派遣使者來中國朝貢的。這部十七世紀末最具代表性的台灣遊記,也清楚告訴世人,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十六】
一七一二年完成的《重修台灣府誌》,其前言說得極明白:「台灣自古為荒服奧區,聲教所不及。」
【證據之十七】
清帝國派首任巡台御史黃叔璥,於一七二二年六月來台,巡視過程觸目所及多是平埔聚落,於是引發他將原住民風俗文化,分區記錄於《台海使槎錄》的動機。此部旅遊書寫的〈自序〉提到︰「台灣自康熙癸亥始入版圖,重洋絕島,職方不紀,初無文獻足以攷信。」意思是說,台灣自一六八三年(正式統領是一六八四年)始納入清帝國版圖,長久以來因海洋千里阻隔,掌地理輿圖等職務的官員,未曾細加記錄,致使清治初期缺乏信實的文獻足以參考。此話不僅透露古來以漢字詳述台灣的文獻,寥寥可數,更證明了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證據之十八】
一七五二年謝遂繪製的《皇清職貢圖》,是中國清代描繪「外藩」民族的畫冊,其中包括有描繪十八世紀台灣原住民的圖像,是了解台灣南島民族極重要的史料。《皇清職貢圖》(卷三)有這樣的記載:「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詳見《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頁二四)
【證據之十九】
一七八六年,台灣發生震驚清廷的林爽文抗清事件。閩浙總督李侍堯邀請曾任廣州知府、貴西兵備道的趙翼研商對策。趙翼就是寫《廿二史劄記》出名的史學大師。林爽文事件歷時一年兩個月,才被清帝國鎮壓下來。事件後,趙翼撰寫〈平定台灣述略〉一文,除簡述台灣歷史,並敘述林案始末之外,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就說「台灣自古不隸中國」!
【證據之二十】
清帝國治台中期,曾有姚瑩三度來台任官,最後之官職為台灣最高行政官的「道」,留有《東槎紀略》史料文集。在〈平定許、楊二逆〉(一八二四年的許尚、楊良斌反清事件)一文中敘明:「台灣入籍一百四十年,……」剛好是一六八四年清帝國併台設治後的一百四十年;另在〈埔里社紀略〉一文中亦言及:「……台灣本海外島夷,不賓中國。自鄭氏驅逐狉獉始闢,入籍時止三縣;半線以北,康熙之末,猶番土也。」(詳見《東槎紀略》)這兩段話呈現清康熙時才併台治台的史實,也反映到十九世紀初期清帝國真正治理的,也只有台灣西部彰化(半線)以南地區而已。
【證據之二十一】
清嘉慶、道光年間以「為官不在多言,當官務持大體」見稱的閩浙總督趙慎畛,在〈平定台灣〉一文中說:「台灣自古不入版圖。聖祖仁皇帝(康熙)命靖海侯施琅等俘鄭克塽,而郡縣其地。……」(詳見趙慎畛,《榆巢雜識》);清朝皇族中相當著名的一位學者禮親王昭璉,也在〈台灣之役〉一文中說:「台灣自古不通中國。……」(詳見昭璉,《嘯亭雜錄》)(以上摘引自《台灣史101問》的第二問)
前引歷歷在目的史料,都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台灣直到一六八四年,才被滿洲人的政權併吞。此時所謂「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也已被滿洲人(同盟會所謂的「韃虜」)入侵,成為大清帝國。滿清不僅併吞「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又侵併蒙古、回疆、「西藏」。蒙、回、藏的老祖宗留下的領土,被侵略之後,無法復國,今天卻變成習近平們所謂的「中國老祖宗留下的領土」,好笑之至!
【專欄】中國老祖宗說:「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s://bit.ly/3dy5xNT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粗野、危險地區,基本上忽略其存在,因此除了

日治時期,清國發給住在清國台灣人返台的護照。
以下個人淺解:
1. 這是反駁習蝗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份說辭的具體證據。
2. 台灣雖當時屬日本國土,但日本國台灣與大清國間交流正常順暢。只是兩地域當時已不屬同一國,故需護照通行。
3. 顯然,大清殖民台灣的212年間,兩地域交流頻繁,有一些本土台灣人如道卡斯人,或因語言相通或經商就學等等因素,已陸續移居臨近的福建廈門等大清國本土。他們或因各種因素,在台灣被割讓時,並未選擇回歸母土台灣做日本國民,而是選擇繼續當大清國民。
4. 因此之故,不同以往回台之方便,他們在當時要返回自己的台灣故鄉,已成不同國境,所以需要清國護照,才可通行。
5. 又因清國殖民台灣212年之久,道卡斯人是苗栗平埔族,雖未必然放棄其本族道卡斯語,應多已習得當時的跨各族群的通用台語了。故前往清國定居發展,是可與泉州廈門區域清國人語言相通,發展無礙。
(3) Facebook https://bit.ly/3DfDlJS


《皇清職貢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番民有生、熟二種,聚居各社如內地之村落。不設土司,眾推一人約束。其大傑嶺等社熟番,編竹木為牆,屋蓋以茅茨;土基甚高,入室必以梯。男剪發,束以紅帛。衣用布二幅聯如半臂,垂尺許於肩肘;腰圍花布。寒衣曰「縵披」,其長覆足。婦衣亦然。俱以銅鐵環束兩腕,或迭至數十。各縣社番多有之。嚼米為酒,恆攜黃梨以佐食。男女相悅,即野合。「府志」稱:各社終身依婦以處,贅婿即為子孫。歲輸丁賦七十餘兩。其新港、卓猴二社舊屬諸羅,今改隸台灣縣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