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彰化孔廟

2014-10-16_073137

彰化孔子廟藏歷代皇帝所頒贈的古匾,分別有雍正「生民未有」,乾隆「與天地參」,嘉慶「聖集大成」,咸豐「德齊幬載」,同治「聖神天縱」等匾額。』 有康熙御書「萬世師表」、雍正御書「生民未有」、乾隆御書「與天地參」、嘉慶御書「聖集大成」、道光御書「聖協時中」、咸豐御書「德齊幬載」、同治御書「聖神天縱」與光緒御書「斯文在玆」,這些匾與中國大陸之孔廟是一樣的。戰後總統頒賜的則有蔣中正的「有教無類」、蔣經國的「道貫古今」、嚴家淦的「萬世師表」及李登輝之「德配天地」,至於新總統陳水扁則頒贈「中和位育」新扁+嘉慶御筆之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vDGJf6


下馬碑為古代帝王為尊崇孔子地位,諭令文武官員到此皆應下馬牽馬經過的石碑。台灣本島於清朝時期遺留的下馬碑,至今還有四方:分別是彰化孔廟 、台南孔廟 、台南萬壽宮(於日治時期己毀損,位於台南舊地方法院院長宿舍的位址)及左營舊孔廟等四處。
四方古碑中目前保存的最好「古文物」是台南孔廟 下馬碑。下馬碑碑文樣式各異 其中滿、漢文合刻下馬碑計有3件,即「台萬壽宮下馬碑」、台南孔子廟下馬碑」及、彰化孔廟 下馬碑」;高雄市左營舊城 國小校園內舊孔廟(鳳山縣孔廟)的則是漢文單刻。 彰化孔廟 、台南孔廟 及左營舊孔廟的碑文是陰刻(凹陷),台南萬壽宮的下馬碑則是少見的陽刻(凸起)石碑。
無意間聽到相關下馬碑的傳聞,始有一窺究竟的動機,台南孔廟 (國定一級古蹟)是祀典官廟,很容易取得路關圖及旅遊資訊;彰化孔廟 (國定一級古蹟)位中台灣的彰化縣,上網查詢相關資料,才能明瞭它在清朝時期於中台灣開發所扮演的角色及歷史地位。左營舊孔廟(國定三級古蹟)位於高雄市左營舊城 國小校園內,如非有心人刻意搜尋,真的不知道左營還有一座舊孔廟(一般人只知蓮池潭 畔的新孔廟)而且還是古蹟咧。台南萬壽宮於日治時期己毀損,其下馬碑由水萍塭文物館(現改為客家文化館)收藏。
幾經波折轉戰府城、彰化、鳳山舊城及萍塭文物館,除了參訪名苑古刹欣賞古代建築藝術之美,亦用相機紀錄走過的足跡。台南孔廟 、彰化孔廟 、左營舊孔廟如願取得「下馬碑」的照片,水萍塭文物館的台南萬壽宮下馬碑則無著落,詢問文物館的服務人員是否知道「下馬碑」藏於何處?或許他不是文物資產的專業人員,是故語其焉不詳的筨覆,沒有滿意的答案,就算不能接受又能如何處理!另於赤崁樓 就地向資深的文化導覽人員問個明白,他也沒有辦法說個明白!
關於台南萬壽宮下馬碑,有種聽到卻看不到的悵惘,有種失落的無奈,有待下回續往追查再做分曉。下馬碑 @ 舒懷手札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54aFPj

光陰的故事(二)--舊城國小與舊孔廟 @ 阿貝貝的木作慢活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Ep8NxE

 民國62年,高雄市政府擇定於左營蓮池潭北岸,新建孔子廟。新建孔子廟參照宋制山東曲阜孔子廟配置,包括萬仞宮牆、泮池與拱橋、明倫堂、禮門與義路坊、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而鄉賢祠、名宦祠等併入文昌祠。其中大成殿為孔廟主體建築,仿北京故宮太和殿之建制,採重檐宮殿式,氣魄雄偉,結構直率;殿前為崇基的露台,供祭孔釋奠,舉行佾舞之用;殿內供奉孔子暨四配(顏子、曾子、子思、孟子)、十二哲木主牌位,上有純為手工繪製的蟠龍彩鳳藻井,莊嚴華貴;屋頂則依照清朝體制,採金黃色琉璃瓦,屋脊上有飛禽走獸,代表孔子「有教無類」,連飛禽走獸都樂於從四處前來聽道,具有教育意義。而後又增建泮宮大門,使建制更為完備。每年 9月28日教師節有祭孔大典。左營舊城孔廟 @ 怡萱(小瓜呆)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tfbvCK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孔廟
 台南孔廟是全台灣第一座文廟,
興建於明永曆19年(清康熙4年,西元1665年),
由當時的鄭軍軍師陳永華建議鄭經而建立。
後來又增設明倫堂做為講學之用,
清代初期還一度做為全台童生入學 之所,
因此另有『全臺首學』之稱。
台南孔廟的格局是標準的『左學右廟,前殿後閣』,
也是全臺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
泮宮石坊位於府中街入口,
隔著南門路對望孔廟東大成門。
泮宮石坊原是清末孔廟最外面的出入口,
日據時期為了開闢南門路而把它東移,
造成與現今孔廟分開。
府中街近年來在社區發展協會的推動下,
已經成為台南數一數二的特色街道。
台南孔廟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色,
那就是『下馬碑』!
全台僅存的三塊下馬碑中,只有台南孔廟還完整保存;
其餘二塊(彰化孔廟和左營舊孔廟)皆已殘破。

台南孔廟的下馬碑是清康熙26年奉旨建立,
上頭滿漢文並列,
刻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12字。
清末,官員為了避開走孔廟前的文廟路,
多改走旁邊的開山路,
因此開山路又稱官員路。
現代人不騎馬,但這塊下馬碑卻一直屹立在孔廟門口,
繼續守著先民對孔夫子的敬意!
不過,近幾年台灣流行起自行車風潮,
愈來愈多人在這塊碑前下鐵馬,
然後讓〝坐騎〞與下馬碑合照,再傳到臉書去分享。
在台灣讀過書的學子,一定有不少人都討厭過孔子,
覺得他為何要說那麼多話,害得現在學生有背不完的『子曰』。
不過,長大後就發現孔子的學問真的高過牆,
小時候背的『子曰』,卻是現代人難以達到的理想。
台南孔廟的圍牆很高,
頗有『萬仞宮牆』的象徵意涵,
但踮起腳尖往圍牆內望,
也許也能窺得一些儒學之美吧!


台南萬壽宮下馬碑
萬壽宮石材構件 首度亮相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2016-12-22
文資協會認為萬壽宮下馬碑有「重要古物」價值,建議市府儘速提報。圖為漢滿文並列的石碑文。 (記者林雪娟攝)
 台南市文資協會於台南地方法院推出「公正廉明˙清代台灣告示碑特展」,其中特別的是,展示萬壽宮的螭陛、石鼓、柱珠等石材構件,是兩百多年來首度展出。
 協會指出,第一代地方法院(即清代萬壽宮與台灣縣學)構件,例如萬壽宮螭陛、石鼓、柱珠等石材遺構,因放置地點為目前台南地方法院院長宿舍內,一般人無緣親炙,從清代到日據之後,兩百多年來,外人不得而見,此次趁原台南地方法院整修開放,特地從宿舍將構件搬至原地院,讓民眾得以親見。
 協會指出,這些石材遺構,雕工精美講究,花草動物造型生動,更彰顯萬壽宮的重要價值。螭陛是位于宮殿中軸線上,台基與地坪以及兩側階梯間的坡道,雕有螭形的宮殿台階。螭是龍子,萬壽宮是在皇帝壽誕時海外官員祝壽用的建築,因此也有螭陛圖案。孔子曾受封為素王,所以台南孔子廟大成殿前的露台下也有螭陛。
 協會指出,萬壽宮還有下馬碑,目前存放於鄭成功文物館,該碑研判為台灣知府蔣元樞於西元一七七七年重修萬壽宮時所立,台灣目前現存四件「下馬碑」,萬壽宮的下馬碑是唯一採陽刻形式,具特殊性與稀有性;協會認為,其他縣市存放的下馬碑,都有重要古物身分,惟獨這件下馬碑卻無身分,建議文化局儘速提報。

這塊下馬碑就是立在萬壽宮前面,
萬壽宮係清代宣讀聖旨,
在臺文武官員要迎接聖旨的地方,
也是每逢歲時慶賀遙拜皇帝的場所,
是滿清皇帝在台灣的權力象徵,
原址位在臺南市府前路臺南地方法院宿舍,
日據時代日本為消滅滿清勢力,
藉都市計畫之名拆除掉萬壽宮,
這一塊碑拆下之後,
就在當時已經被台南市當作文物典藏了,
一般時候並不容易見到它。
這塊碑原立於萬壽宮門前,
左邊是滿文,右邊是漢文,漢滿文並列,
因為皇帝地位崇高,
諭令到此的文官要下轎,武官要下馬,
然後再步行進入。
台灣有五塊清代的下馬碑,
台南孔廟下馬碑(滿漢文並列)、
彰化孔廟下馬碑(滿漢文並列)、
鳳山縣下馬碑(僅刻漢文)、
屏東萬金天主教堂下馬碑(已不存)、
可是,
和台灣其他下馬碑採陰刻不同,
萬壽宮它代表人間權力最高的皇帝,
這塊下馬碑當然也是唯一採陽刻的,
拓起來之後就成了黑色的文字了。
這塊下馬碑長度140公分,寬度32公分,
文字線條雄偉肅穆,
氣勢相當磅礡。

萬壽宮下馬碑:台舉遠隔重洋,清乾隆30年(西元1765年)府治創建萬壽宮,內奉龍握以為歲時慶典,朝賀遙拜的處所。碑立宮前,至此必須下馬下轎,以示尊崇皇帝

厝邊頭尾兮故事 - https://goo.gl/t4pJF

下馬碑 @ 舒懷手札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54aFPj


只因墓碑刻有這20個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一律參拜,皇上也不例
2017-05-16 由 道史 發表于歷史
在古代官場,一般是見到比自己大的官或皇帝就要參拜,這是一種基本的官場禮儀。不過再大的官,也沒有皇帝大,因此見到皇上都得行參拜禮。但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人,他並非帝王也非王爺,可只要有官員經過他的墓,一律都得參拜,皇帝經過也不除外,只因墓碑上有這二十字!
此墓主就是何塘,何塘這人非常了得,不僅官場得意,而且在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成就很大。可以說在當時的明朝非常有名,而臨終留下的三個舉措,更是令萬世敬仰!
其一,何塘問倆兒子:我留下的遺產,你們打算怎麼用?倆兒子幾乎都說:用於書院的修繕建設,不留自己用,沒錢自己去賺。何塘一聽,非常的欣慰,終於可以安心的走了,就寫下遺言交付給兒子。荷塘認為,若自己後代比他有能耐,他的錢給她們也沒啥用;若後代混的比他差,留給他們錢也起不了啥作用!
其二,由於何塘是明朝文學大咖,作品、字畫當然不少。但他卻選擇全部燒毀,不給兒子遺留一件。其三,喪事不能搞隆重,一定要最簡單,堅決杜絕盛大奢侈。稍後,就撒手歸西了。
皇上知道何塘去世了,感到非常惋惜。念其為國貢獻很大,就派人專門去厚葬他。但何塘兒子將告訴欽差,父親臨終交代要求葬禮從簡,以及臨終最後遺言「子孫若勝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欽差回京匯報後,皇上很是感動,當即下旨賜何塘文定公。
同時將何塘臨終20字的遺言刻在墓上,並且昭告天下:明朝所有大小官員,經過何塘墓前,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一律參拜,連皇上也要行禮。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mamympg.html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下馬石前彰顯教育的尊嚴!

在北京國子監街的一旁,樹立著一塊石碑,俗稱“下馬石”。對現代人而言,這塊石碑與其他古建築前的石碑似乎沒有任何不同,它是那麼的不起眼,以至於很多人從它身邊走過時,絲毫不會多看一眼,更不用說駐足細看了。然而,同樣的一塊石碑,在古代卻有著不一一樣的意義。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下馬石前彰顯教育的尊嚴!
國子監(資料圖圖源網絡)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這是國子監前石碑上的八個大字,“下馬石”之名也由此而來。而今,下馬石與它所見證的那段歷史都已被埋葬在時間的記憶之中。歲月的滄桑剝蝕了石碑的肌膚,也積澱了民族的文化。
很多人也許會問,為什麼要立這樣一塊石碑?對於這樣一個問題,只要看一看不遠處的國子監和孔廟便知道了。眾所周知,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孔廟則是國家祭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的場所。毫無疑問,二者在古代是文化和教育的最高象徵,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所在。因此,為了表示對文化和教育的尊敬,對孔子偉大人格的景仰,古人便在此立下了這塊下馬石。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下馬石前彰顯教育的尊嚴!
“下馬石”(資料圖圖源網絡)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顧名思義,就是文武官員到此,一律得步行,否則將被視為大不敬。我們今天去國子監和孔廟參觀,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也許壓根想像不到自己所看到的這個像鬧市一般的地方,曾經是多麼的神聖和莊嚴吧!
其實,古代下馬石上的文字,除了“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外,還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文武官員至此下馬”、“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等多種形式。這些文字告訴我們,在知識的崇高尊嚴面前,在聖人的偉大人格面前,無論你的身份是官、是民,你都必須從馬背上下來,以敬畏和仰慕之心,去接近神聖。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下馬石前彰顯教育的尊嚴!
“文武官員至此下馬”(資料圖圖源網絡)
看到國子監前的下馬石,不禁讓人想起了今日的學校。八十多年前的一二·九運動中,學生們曾喊出這樣一個口號:“華北之大,已經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了。”那個時候的大學不得安寧是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而如今的大學得不到安靜,卻與我們自己有關。試問,有多少大學已經成為旅遊景點?又有多少大學已經被商業區包圍?我曾在我的母校中看到打打鬧鬧的遊客在教學樓前拍照,也曾聽到轟轟的跑車從校園中飛馳而過。外賣小哥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握著油門,從東門飛到西門;耍酷的非主流,嘴裡面叼著香煙,騎著戰神從南門飆到北門。所有的這一切,都讓人想像,若是大學門口也有一塊下馬石該多好啊!就算攔不住“神魔”,多少也能阻擋一些“鬼怪”吧!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下馬石前彰顯教育的尊嚴!
“下馬石”體現的是對知識和教育的尊重(資料圖圖源網絡)
當然,就算今天在每一所大學都立一塊“下馬石”,或許並不會改變什麼。畢竟,我們缺的並不僅僅是一塊石頭,而是一份對知識和教育的尊重,對精神和靈魂的敬畏。或者,更多!



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鐵路繞道 這墳背景有多強(圖)


2017-06-08 03:36
曹涵
提及祖墳,無人不知道,無人不通曉。許多人相信祖先的墳墓能蔭庇後代。如果葬到了風水寶地,可保子孫興旺發達、官運亨通,永世榮耀。如果葬到真龍天子穴,那就不得了了,要出皇帝了。古人相信祖墳風水好對子孫後代影響很大。
這座祖墳,可不是一般人家的祖墳。凡是經過此墳的人,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此墳位於天津武清區東馬圈鎮東馬圈村與安標垡村之間,當地人稱之為「曹墳」。
曹涵
曹涵(圖片來源:Kknews )
如果說起這個墓主人的由來,那還真的是不小,墓主是天津市武清名門曹氏。武清名門曹氏是名門望族,從明至清歷代為官,基本都是朝中的大臣。明朝的曹化雨就是朝廷的大都督,皇帝對其器重無比。清朝的曹涵,十五歲的時候便受到康熙諭旨到萬善殿去讀書。雍正對曹涵也是相當器重,在曹涵在世的時期,是曹氏家族最為鼎盛的時期。因此,自明代至清代,曹氏官續七代,侍奉兩朝,而且康熙南巡兩次駐蹕其家,在國內實屬罕見。
當年康熙在路過曹家的時候,給曹家留下了一塊親筆書寫的牌匾,這塊牌匾就被曹家挂在曹墳的大院之中。自從有了這塊牌匾,凡是經過曹墳的人,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光緒五年,開始修建京山鐵路,鐵路從北京經過天津到山海關,全程共計415公里。在北京到天津這一段鐵路時,原本鐵路從曹家斜穿過去的。
曹家聽說自己家墳地要被橫穿的鐵路經過,曹家便開始找關係讓鐵路繞行。最後找到慈禧處。曹家的理由那裡是康熙爺留的親筆牌匾的墳地,不能動。慈禧一聽,也認為這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還是不要亂動為好,便告訴了光緒,讓鐵路改道,光緒於是就下旨讓人將鐵路繞過曹墳。就這樣鐵路就這樣的避開了曹墳,曹墳因此也就不用搬了。
古人看重風水,也對信義忠誠特別看重!慈禧顯然屬於敗國之人,但其也是受到古文化禮儀的熏陶,從這個角度說,其繞道也在情理之中!而曹家當然不願意自己的祖墳被破壞,那樣不僅破壞了家族風水寶地,最主要的是對家族故人大不敬,從這個角度來說,曹家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都是對我國的易學和風水學沒有多深的研究,中國古代的許多文化內容不是我們能夠理解的!
網友表示天文地理,變換無窮,陰陽風水,運轉不止,中國的傳統文化,任何人也無法拿出推翻的證據耒,它的神秘色彩,以現有的科學,也是無法說清的。


釋奠大祭/釋奠禮/祭武聖及文聖/韓國政府指定為第85號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均館-韓國「明倫堂」 與「大成殿」一起被登錄為國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xHigaq

韓國成均館下馬碑


2010 年,地方法院舊宿舍的原址在進行景觀工程時,意外挖到一塊刻有「恭修萬壽宮碑記」的碑額,推測其應該原屬於碑記的一部分。
萬壽宮是每逢歲時慶賀,文武官員在此北向遙拜皇帝的場址,見石碑中的文字及圖像紀載,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恭修萬壽宮碑記暨圖碑,則是臺灣府知府蔣元樞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重修萬壽宮的紀錄。該石碑於 2019 年公告為古物。
日治時期,萬壽宮改為臺南地方法院,之後又因改建為院長官邸及宿舍而遭拆除。現在僅能憑藉少數圖像及碑記中想像了
文物所在位置|臺灣府城大南門(臺南市中西區聖前里南門路34巷邊)

117249618_2677071919197798_4619456357626651391_o

萬壽宮殘存物件在臺南司法博物館看得到

117444715_3560321180647838_5863845508236343938_o


下馬碑,別稱下馬牌,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傳統建築中常見的一種碑牌。多用漢白玉、花崗岩、大理石或木材等石木材料製成。豎立在寺廟、墓陵、宮殿等莊肅建築群的正門(即南門)左右兩側,提醒路過人員從馬騾上或轎子上下來步行通過,以表示對建築物中的人物或神靈的恭敬。下馬碑是一種諭令碑,即碑文等同於帝王口諭的命令,門前有看守兵卒監督,違令者甚至會被斬首懲罰。它也是一種封建社會等級禮儀的象徵,來源於儒家思想中的五倫觀念。
下馬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GdOzf
分布
下馬碑主要立於以下三種建築群前:各朝各代的皇家墓陵(如明十三陵、清西陵)、祭祀或供奉先君聖祖的廟宇(如孔廟、歷代帝王廟)(宗教聖地)、帝王宮殿(如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可知最早的下馬碑在山東省曲阜市孔廟的正門前,初立於金·明昌二年(1191年),而後又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重立,保留至今。中國歷史上的各朝各代均在其疆域上立過下馬碑,除中國大陸地區以外,在漢字文化圈影響到的周邊國家與地區亦有豎立下馬碑的習慣。各地下馬碑舉例有:中國大陸北京歷代帝王廟[參 1]、臺灣臺南孔廟[參 2]、朝鮮開城善竹橋[參 3]、韓國首爾宗廟[參 4]及東關王廟、琉球那霸崇元寺[參 5]、日本八幡石清水八幡宮[參 6]、越南河內文廟[參 7]、蒙古國巴倫布蘭慶寧寺[參 8]。香港與澳門歷史上雖然沒有建過孔廟或皇家陵寢,但一些傳統建築如宗祠等也有下馬碑,例如香港屏山鄧氏宗祠前就有下馬碑。
碑文
後金皇太極在位時期,建州女真人在中國東北地區使用過滿文或滿文漢文合璧的下馬碑。而後清朝康熙年間首先立滿文漢文蒙古文三文合璧的下馬碑。乾隆年間增加了藏文、察合台文和托忒文,使得現今所見文字最多的下馬碑為六文合璧的下馬碑,北京歷代帝王廟正門前左右側的兩幢下馬碑便是一例。北京歷代帝王廟正門(南門)前左右兩側各立一幢下馬碑,各刻三文。右側東下馬碑碑陽面由左向右分別刻著漢文、滿文、托忒文。左側西下馬碑碑陽面由左向右分別刻著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兩碑碑陰均有文字,各碑碑陽文字均是另碑碑陰文字。滿文別稱「清文」,即滿語書面語在清朝的書寫形式;托忒文即漠西蒙古文,今稱蒙古語西部方言,使用接近蒙古文字的托忒字母書寫;藏文別稱「番文」、「西番文」、「兩番文」,即藏語書面語在清朝的書寫形式;蒙古文簡稱「蒙文」,即蒙古語書面語在清朝的書寫形式;察合台文別稱「回文」、「回子文」、「回回文」,即今維吾爾語在清朝的書面語——察合台語的書寫形式[註 1]。歷代帝王廟前的景德街早在明·嘉靖年間因興建帝王廟改為步行街[參 9],是北京最早的步行街之一。
下馬碑碑文多為提醒路過人員下馬的言辭。其漢文碑文一律採用繁體字楷書縱排人工刻寫。滿文、蒙古文和托忒文同樣按照各自書寫習慣的楷體縱排人工刻寫。而藏文和察合台文則按照二語的書寫習慣橫排刻寫,各行一至三字,刻不下則按音節斷音改行刻寫。其中藏文由左向右刻寫,察合台文由右向左。滿、蒙、藏、托忒文句末有各自文字的傳統句號標點(᠈與 །),漢、察二文句末無標點。以下不完整的列出各地各文的下馬碑碑文
雖然下馬碑並不屬於石刻藝術,但由於其多為朝廷或地方衙門官方所制,石料質地以及雕刻的工匠水平都高於凡常。在古代,下馬碑的數量相對較多,因其平凡所以一直沒有引起文物保護單位的重視。經過數百年的周折,石碑數量大減,而且現存石碑多有風化、破損、斷裂等痕跡。北京歷代帝王廟的兩幢石碑在文革期間被紅衛兵以破四舊的名義從基石上搬下、砸斷並埋入地里,直至1999年10月文化部門在修繕歷代帝王廟時才被挖掘出來,移回正門兩側,恢復了原貌。現在中國各地的下馬碑都被列入保護文物名單,成為不可交易的國寶。瀋陽故宮東門外南北兩側各立一幢下馬碑,立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刻有漢、滿、蒙、回、藏五文。1999年6月21日凌晨2時許,福滿樓餐飲有限公司司機,盧志會,駕駛一輛奔馳轎車撞上北側的下馬碑,石碑倒裂,盧當場死亡。因為下馬碑不是售賣物品,所以屬於「無價之寶」,瀋陽故宮博物院方面參考鑑定小組的建議,確定被撞裂的北下馬碑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索取賠款2700萬元人民幣。2000年此案在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2005年送到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下馬碑最終以2000萬元人民幣為基數,車主賠償100萬元人民幣。2008年10月22日瀋陽故宮博物院將現代複製的一幢下馬石碑立於北碑原位置,將撞裂的原石碑放在館內保存
下馬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GdOzf

399px-서울_동관왕묘_01 (1)398px-曲阜孔廟下馬碑399px-서울_동관왕묘_012021-08-14_1010182021-08-14_1010042021-08-14_1009411580126364-6817601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