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1893-1853中國
上世紀二十年代留學法國和德國,徐悲鴻拒絕當時的藝術新潮:立體派和野獸派,反而熱衷於寫實手法和浪漫主義。回國後又融合了國畫的題材和道德內涵。
田橫五百壯士是描寫秦朝末年,劉邦滅諸候而稱漢高祖,齊王田橫被召上京加封,在途中自盡,留守海島五百壯士亦隨之殉身。知羞辱而田橫自盡,識忠貞而壯士殉身,此千古美談,是畫家留下的一張稀罕歷史作品。
一九二八年的濟南慘案開始到九一八事變,日本對中國侵略的野心更加表露無遺,畫家描寫古代壯烈犧牲的史實,和抗戰時期不斷地作畫在國內外展覽義賣,救濟難民。這些足以表現他的愛國無私的人道主義。
徐悲鴻曾經提倡過寫實主義,經過了社會寫實主義之後,今日風行的玩世寫實風格,已經不是大師能夢想到的藝術內容和形式。藝術不斷地創新確是真言。
田橫五百士 (《史記》中的歷史故事) 編輯
《田橫五百士》取材於《史記》。《史記·田儋列傳》原文這樣記載:"……乃復使使持節具告以詔商狀,曰:'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焉。'田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詣洛陽。……未至三十里,至屍鄉厩置,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止留,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而北面事之,其恥固已甚矣。……'遂自剄。……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則聞田橫死,亦皆自殺,於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 [1]
田橫(前250-年前202)是秦末齊國舊王族,齊王田氏的後裔,繼田儋之後為齊王。生於狄邑(山東高青縣高城鎮),是我國古代著名義士。陳勝、吳廣起義抗秦後,四方豪傑紛紛響應,田橫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隊之一。漢高祖消滅群雄,統一天下後,田橫不顧齊國的滅亡,同他的戰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個孤島上(連雲港市前云台田橫崗,一說在山東)。漢高祖聽說田橫很得人心,擔心日後為患,便下詔令說:如果田橫來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來,便派兵去把島上的人通通消滅掉。田橫為了保存島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帶了兩個部下,離開海島,向漢高祖的京城進發。但到了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橫便自刎而死,遺囑同行的兩個部下拿他的頭去見漢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島上五百人的生命。漢高祖用王禮葬他,並封那兩個部下做都尉,但那兩個部下在埋葬田橫時,也自殺在田橫的墓穴中。漢高祖派人去招降島上的五百人,但他們聽到田橫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馬遷感慨地寫道:“田橫之高節,賓客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
在父親司馬談死後,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馬遷接替其父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與天文學家唐都等人共訂“太初歷”。同年,開始動手編《史記》。
公元前99年(天漢二年),李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大怒。司馬遷為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獲罪被捕,被判宮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報任安書》)為了完成父親遺願(讓司馬遷寫一部像《春秋》一樣偉大的書,這是司馬遷寫作的主要動力),完成《史記》,留與後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又稱宮刑)”。
田橫是出身戰國齊國的王族。他和兄長田儋、田榮,都是狄縣(今山東省青高縣東南)的豪族。趁秦末大亂復興故國,田儋、田榮曾相繼自立為王。田氏三兄弟有很高的人望,秉承戰國養士之遺風,史稱“齊人賢者多附焉”。
後來田儋死於秦將章邯之手,田榮也被項羽擊敗後被殺。田橫聚集了數万齊國逃兵,繼續與楚戰鬥。項羽進不能勝,退又不甘心,兵力被陷在齊。後來田橫趁項羽與劉邦爭戰之際,奪回了大量齊國的城邑,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自己為相,獨攬國政,既不朝楚,也不附漢。
劉邦派著名的儒生酈食其去遊說齊歸漢。酈食其憑藉三寸不濫之舌,列舉了天下大勢和各種利害得失。酈食其的遊說很成功,田廣和田橫同意歸順劉邦,並撤去了守備。這時韓信聽說酈食其不費一兵一卒便為劉邦得到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非常不滿,立即出動大軍攻打已經準備投降的齊國。齊國君臣大怒,田橫以為劉邦不講信義,欺騙了自己,便烹殺了酈食其。兵敗於韓信後,田橫率眾向東逃到了梁國,投靠了彭越。
西漢統一後,田橫由於殺了劉邦的重臣酈食其,十分害怕劉邦的報復,就跑到了海州東海縣(今連雲港市前云台山
油畫:《田橫五百士》
油畫:《田橫五百士》
田橫崗)一島上據守,跟從者有五百餘人。劉邦知道田橫三兄弟早年起兵定齊,他們在齊人中的威信很高,齊賢能者多有歸附。劉邦擔心這些人長期留在海島中,會生後患,對漢不利,於是便下詔赦去田橫之罪,召他回朝。田橫不肯,他說:“我烹煮了陛下的使臣酈生,現在聽說酈生的兄弟酈商為漢將,我很恐懼他會報復,所以不敢奉詔。”他表示願為庶人,與眾人在海島上度過一生。
劉邦並沒有善罷甘休。他一面命令酈商不得為乃兄復仇,並下詔天下,如果有傷害田橫和他的從人的,夷族,一面又派使者繼續前往海島赦免招降,說:“田橫來,分封可以大至封王,小至封侯。不來,就派大兵誅滅!”
也許是為了讓部下免遭屠戮,田橫帶兩名從客隨同漢使西行去見劉邦。走到屍鄉驛站,洗沐完畢,他找了個機會對門客說:“我當初與漢王一起稱王道孤,如今他為天子,我成亡命之虜,還有比這更恥辱的嗎!天子現在要見我,不過想看一看我的面貌罷了。這裡離天子所居的洛陽僅三十里,你們趕快拿著我的頭去見天子,臉色還不會變,尚可一看。”說完就拔劍自刎了。
劉邦見到田橫的首級後,流下了眼淚,他說:“田橫自布衣起兵,兄弟三人相繼為王,都是大賢啊!”隨後派了二千兵卒,以諸侯的規格安葬了田橫,又拜田橫從客二人為都尉。不想兩個從客將田橫墓側鑿開,自刎在墓裡。劉邦聞之大驚,十分感慨,並由此認定田橫的門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賢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撫留居海島的五百人。五百壯士從漢使那裡得知田橫的死訊,也都相繼“蹈海”自殺了。這個海島後來就叫作田橫島。
事見《史記·田儋列傳》。
還有一說不同於《史記》,其云,五百壯士被騙出海島,走在半道得知田橫死訊,在拜祭田橫墓後,在墓前集體自殺。二說雖然有異,但對情深義重的五百壯士隨田橫而死的認識還是一致的。
近年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五百壯士當時並沒有集體自殺,理由如下:據《元和郡縣圖誌》記載,田橫的弟弟在田橫死後,一直隱居在離田橫島不遠的小鬲山里,這里三面絕壁皆百餘仞,只有東南一道能夠出人,是避世生活的理想環境,田橫之弟能在此生活至老,可以想見那五百壯士也不會盡數自殺。
田橫五百士墓
田橫與五百義士墓位於山東省即墨市東部的田橫島西峰之巔。墓呈漫圓形,直徑近10米,封土高2.5米,由石塊與砂土築成。田橫島座落於即墨市東部黃海的橫門灣中,現已闢為田橫島旅遊度假區。海島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寬約0.5公里,距陸地約3.5公里,因西漢初年齊王田橫曾率眾在此棲居而得名。
-----------------------------------------
讀《資治通鑑》十一:義不受辱——五百人的自刎與一個人的自殺
2017-06-13 由 東籬園丁 發表于歷史
公元前202年,對那個泗上亭長出身的劉邦來說,絕對是個好年景,這一年,他消滅了最強大的對手項羽,接受各諸侯王的請求,二月甲午(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在山東定陶汜水(今山東曹縣北)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
而這一年,不僅有兩位壯士守義不辱,先後自刎身亡;而且,又有五百賢士追隨其中的田橫自刎而去。令人感嘆不已。
熟悉秦漢歷史的讀者一定不會忘記西楚霸王自刎烏江的悲壯場景。那個曾經有拔山氣概的項羽,在垓下被團團包圍,看到大勢已去,面對烏江亭長的懇切邀請,項羽感嘆:「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他放棄了苟活的機會,也放棄了東山再起的奢望,以一種決絕的姿態,自刎而死,維護了他脆弱的尊嚴。
另一位,便是齊國貴族出身的田橫。在推翻暴秦時,田橫兄弟三人先後稱王。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項羽和劉邦都曾經拉攏過他。結果,田橫錯判形勢,烹殺了沛公劉邦的使者酈食其。在劉邦稱帝後,田橫害怕被秋後算帳,就帶著五百多追隨者逃到海島之中。
而稱帝後的劉邦為了穩固政權,先後誅殺了一大批追隨他打天下的功臣們,特別是那些異姓王。他首先要收拾的就是這個竄入海島的田橫。不過他沒有大兵壓境,而是採取柔中帶剛的策略,派使者帶著「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焉」的聖旨去召見田橫。為了給眾追隨者贏得生存的機會,田橫只帶了兩個隨從出發了。就在眾人都認為田橫是去長安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在距離長安三十里的地方,他以「人臣見天子,當洗沐」的理由,停下來,趁沐浴更衣的機會,對兩個追隨者說,自己當初和漢王都曾南面稱王,現在人家是天子,自己竟然成為一個逃亡的俘虜,不甘心向劉邦稱臣,認為「其恥固已甚矣」。田橫也決然自殺,讓那兩個追隨者把自己的人頭送給劉邦。劉邦稱他為「賢者」,以王者之禮厚葬了田橫。那兩個跟著田橫來到長安的追隨者竟然從墓穴旁邊鑿開一個洞,去殉葬了。漢高祖劉邦聽說大驚,認為田橫手下的門客都是賢人,就再次派使者到海島中召集。那五百多人來到京城長安,聽說了田橫的死訊,也都自殺了。
雖然我們知道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說法,但是,五百多人因一人的死而選擇集體自殺,還是令人震驚。他們的忠義之心,決絕的舉動一直被人傳唱,也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很好的註腳。
今日的中國人,在「一帶一路」的國際交流融合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寬廣的胸懷,笑迎天下客。想必,在利益的誘惑下,面對不同文化的衝擊,也會做到義不受辱。
------------------------
《田橫五百士》是畫家徐悲鴻 1930年完成的大型歷史題材布面油畫。該畫現藏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1]
畫面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訣別的場面,著重刻劃了不屈的激情,表現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鮮明主題。徐悲鴻創作此畫時,正值中國政局動盪,日寇開始在中國橫行,徐悲鴻意在通過田橫故事,歌頌寧死不屈的精神。 [2]
《田橫五百士》所描繪的是《史記·田丹列傳》中的農民起義領袖田橫在劉邦稱帝后,將到洛陽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戰士為他送行的情景。
畫面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訣別的場面,著重刻畫了不屈的激情。田橫身著紅袍,挺胸昂首,面容肅穆地拱手向島上的壯士們告別,他的眼睛裡閃著凝重、堅毅、自信和視死如歸的光芒。壯士中白髮老者沉默低首,垂髫者掩面而泣,憂傷無限;遠處更多的勇士在表示憤怒和反對他的離去。一瘸腿老者,右手拄杖,左手微伸,嘴角囁嚅,眼神中流露出依依不捨的神情,似再向田橫做最後的勸說。執劍的壯士,雙手似乎要將劍身攫折,無助和悲戚的目光射向畫面之外,他們彷彿已感覺到這已是最後的訣別。在田橫身側畫面的右下角,一個少婦和一個老嫗身擁著一個幼童昂首注視著田橫。 [3]
創作背景編輯
歷史背景
《田橫五百士》的故事出處是《史記》上的《田澹列傳》。田橫是秦代末年齊國的舊王族,繼田簷之後為齊王。漢高祖劉邦消滅群雄後,田橫和他的五百壯士逃亡到一個小島上(今稱田橫島),劉邦聽說田橫得人心,恐日後有患,所以派使者去說服田橫,赦他的罪,召他回來,欲封其王或侯,否則威脅將要誅滅他們。但田橫在走到“屍鄉”時,終因不肯屈服於劉邦的淫威而自殺。島上五百壯志得知後也隨其後而自殺,表現了田橫及其子民的“威武不屈”的“高節”,這也是千百年來,優秀中華民族的許多仁人誌士所擁有的、當民族處於外憂內患之危難之際表現出來的“高節”。所以《田橫五百士》的創作有其歷史性內容。 [4]
時代背景
1927年秋徐悲鴻回國後正值蔣介石叛變了大革命,祖國災難深重,他痛恨國民黨反動統治,痛感知識界不少人投靠國民黨反動派,喪失愛國者應有的氣節,所以時代召喚“威武不屈”的“高節”,《田橫五百士》就是在這種國內現實形勢下於1927-1930年間創作出來的。所以《田橫五百士》響應了時代的號召,具有時代性特色。 [4]
學術背景
徐悲鴻曾以“弟子禮”入康有為有為門室,徐悲鴻很贊同康有為對於繪畫的看法。
徐悲鴻早年的文字《中國畫改良之方法》一文的宗旨同康氏《萬木草堂藏畫記》中對於繪畫的看法一脈相承,徐悲鴻對康氏“合中西而為畫學新紀元”的主張幾乎完全接受。當然不能僅僅將康有為看成一個個體,他是新舊學說交互的文人階層的代表人物;既有紮實的傳統知識結構,同時又接受了國外新思潮的影響。不能否認,徐悲鴻的創作觀念及藝術思想與以康氏為代表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文人群體密切關聯。至少,徐悲鴻創作《田橫五百士》,正是這些思想所影響下的一種體現。
悲鴻在法留學期間所接觸的老師,最推崇的是法國學院寫實畫家達仰·布弗萊。徐悲鴻回國後大量的寫生及創作以及不遺餘力地提倡“寫實主義”表明,達仰在繪畫方面“超越簡單情節”、“深入到事物靈魂之中”的追求促使徐悲鴻運用寫實手法,通過大量的寫生與觀察,身體力行的對現實生活進行了寫實技巧與精神融為一體的創作實踐,《田橫五百士》便是在這種學術背景下產生的。
鞏固“寫實主義”學派的地位、實踐並貫徹自己的理想與追求也是他創作該畫的主要出發點之一。《田橫五百士》是他“為求真之運動”的開端之作。是“抨擊歐洲人惑人耳目之牟利主義”的實際行動。 [5]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憑藉軍事實力,在南京成立國民黨政府,決定了其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蔡元培倡議在國民政府轄區內建立高級的藝術院,成立了國立藝術院。同年又在國立中央大學創立藝術科,由剛剛回國的徐悲鴻主持工作。在不久後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期間,徐悲鴻與徐志摩展開了激烈的“二徐之爭”。徐悲鴻堅持學習中西方“寫實主義”觀念;並反復強調,要改變中國藝術頹敗的現象“絕非力倡寫實主義不為功”。然而,中國“歷史題材則甚豐富”;自然也可以繼承先人的“遺緒”,“規模良範”,建立現代藝術體系。由此可見《田橫五百士》乃是他希冀以自身實踐證明自己觀點的重要作品,或可為創作緣由的一種。 [5]
創作歷程
徐悲鴻在1928年1月1日應田漢之邀參與籌辦南國藝術學院,徐悲鴻主持繪畫科給田漢以極大的支持。3月任江蘇大學(後為中央大學)藝術教育專修美術教授,4月中旬赴任。根據吳作人及王臨乙的回憶推斷,這時應該已經開始至少籌備創作《田橫五百士》。
《徐悲鴻年譜長編》載:1929年5月,全家遷往南京,暫住於石婆婆巷,由於空間狹小,沒有足夠的條件繪製大幅作品,所以常常趴在地板作畫。並感慨說:“有時設備好,反而畫不出什麼東西,條件不好,為生活去克服困難,甚至可以畫出些作品。”當月還帶領學生到鎮江寫生。到了夏天,便搬到中大個人畫室繼續創作《田橫五百士》,並常叫學生徐風反復為他做模特兒。
從各種資料來看,徐悲鴻到南京以後似乎活動漸少,除教學、偶爾參加第一次美展籌備工作以及一些零星的事物佔用他一部分時間以外,其餘大多時間即投入在油畫創作中,以致“整天整晚的不在家”,可謂稗夜作晝。連國畫都很少涉及。雖然條件未必有上海的好,但“甚至可以畫出些作品”。1930年1月1日徐悲鴻在南京出席中央美術會畫展開幕典禮。這次展覽中的展品中正有剛剛完成的《田橫五百士》一畫。30年1月1日即能展出,那肯定在1929年就已基本完成。也就是說該畫的創作時間並不應該滯於“1828年——1930年”的簡單概括性描述了,真正的作畫時間沒有三年。 [5]
藝術鑑賞編輯
作品主題
徐悲鴻用寫實的油畫語言塑造出了眾多個性顯明的人物形象,特別是
對田橫這個人物形象的完美表達;由畫中臣民們的義憤填膺,到田橫的氣宇軒昂,最後形成整幅畫面的不畏強暴和視死如歸的主題,弘揚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偉大的人格力量和民族氣節。整幅畫面中由莊嚴、廣博、統一、飽滿、宏大到靈活多變而豐富多彩的構圖,到大膽、浪漫、富有激情且豐富而自然和諧的色彩運用,再到人物造型上的準確、生動和豐富的體態以及恰當的面部表情語言的自由表達,如人群中義憤填膺的劍客和揮臂疾呼的義士,特別是田橫的氣軒宇昂的風姿等。這一切無疑給人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理感受,一切因素共同服務於主題的表達,由視覺的衝擊引發人們對畫中歷史事件和人物命運的無比的痛苦、悲傷和同情,繼而又對他們威武不屈的高節和偉大精神力量以及頑強鬥爭、視死如歸的民族氣勢產生無比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就連畫中風景上的色彩和構圖都能給人以悲憤和呼號之感,例如畫面右上部雲層的複雜曲線及極具感情意義的豐富色彩的運用,顯然傳達出一種暴風雨來臨前夕的戰鬥信息,形成悲壯但偉大莊嚴的氣氛。
徐悲鴻用嫻熟的藝術手段,使人們得到一種莊嚴、宏偉的“崇高”美的審美享受的同時,又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了淨化,使人們的靈魂得到昇華,在當時是具有很強的時代感的,體現了以徐悲鴻為代表的仁人誌士,響應時代號召,諷刺反動派和反對黑暗統治的偉大的民族氣節和時代精神。
《田橫五百士》正是中國當時社會進步力量以及代表人民利益的鬥爭形式在藝術上的表現,從審美感受和美學意義上,不同於表現優美或壯美的作品,不僅僅能給人以表面的視覺感受和簡單的心理體驗以及美學上的優美感受或力量上的和諧的表達,而是除此外更能震撼人們的精神世界,在審美感受上除了能引起人們悲傷的痛感外,更能鼓舞人們的勇氣和鬥志,給人以偉大,莊嚴之感。所以《田橫五百士》除能給人以悲壯感外,還能給人以巨大的勇氣和自豪感,不僅能引起人們對田橫及其臣民的無比敬佩之情,還能引發觀者的莊重的歷史責任感,具有巨大的道德力量。 [4]
徐悲鴻創作《田橫五百士》的意義,不能僅僅局限於表達“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思想的簡單敘述。其更多的意義可能是希望鞏固社會地位,發揚自家學術主張的重要體現。徐悲鴻“所固執的形式”無非是終身所提倡的“寫實主義”,是徐悲鴻早期留學至歸國後一直貫以創作的思想內核。 [5]
藝術特色
整體
《田橫五百士》是以歷史為題材的繪畫,在中國傳統的繪畫裡面幾乎很難找模式借鑒。徐悲鴻運用其在歐學習的經驗,以光影素描為基礎,利用解剖學、透視學的方法,通過大量的寫生而後完成了創作。用古典主義的方式將畫面處理成“舞台式”的構圖。把人物安排在幾乎相同的基點之上,運用顏色的突出變化來隱喻畫面情節的起伏。借助人物姿態的變化來體現靜態中的運動感。人物的形體,嚴格按照科學解剖的方法加以描寫。
以畫面右側著絆袍的田橫為例。最引人注目的是寬大袖子上的幾塊陰影。明暗交接線非常明顯,暗部與投影融為一面,輕鬆透明之下是厚重的體量感。給人傳達的正是徐悲鴻一直追求的“真實”感。不僅區別於中國畫的“平面”意味,更加特別的是給人有強烈的燈光照射感,突出了畫面的戲劇性。當然,也符合海島陽光直射的合理因素。由此而擴大到所有的人物,無論鉅細,都是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處理的;但凡裸露在外的身體部分也大多與“田橫”的袍袖異曲同工。
《田橫五百士》中主要的人物都畫得非常充分,而畫面左右兩側的人物去顯得不夠完整甚至粗糙。尤其右側的馬夫後的兩人,明顯有後加上去的嫌疑。大概為了構圖的飽滿及氣氛的完整,徐悲鴻在成稿以後將一些空處都添加了人物,這些人物一方面要照顧“虛實”的空間處理,另一方面也是精力所不到。在此之前,徐悲鴻沒有創作過人數如此之多的畫作;沒有足夠可供參考的經驗。到1939年後自然已經相對熟練,所以將這一方法貢獻出來和馬駿分享也是可以想像到的。
如果仔細的觀察《田橫五百士》,會感覺到人物之間多少存在一點不協調,如果將它和倫勃朗《夜巡》相比較,則更加顯得“零散”。畫面雖然人多卻未必顯得宏大。人物群體的前景與他們身後的風景多少也有一些不太協調;集中而統一的光源像是舞台上的表演,而背景就像一張佈景畫一般。這些問題正是徐悲鴻實踐道路上所沒有顧及到的。 [5]
構圖
《田橫五百士》的最根本的構圖特色首先表現在其對古典傳統的恰當運用上,表現在畫中人群的相對集中排列和遠景處海岸線和海平面的平直都起到了平行穩重的效果,在構圖上體現了徐悲鴻對充分把握和吸收古典藝術中構圖的廣博、簡約、莊嚴以及永恆的特質,在此得到了靈活自然而恰當地運用。比如《田橫五百士》中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的穩定水平線條的應用就體現了簡約有力乃至莊嚴的古典主義精神
《田橫五百士》的構圖主要在於完整統一,畫面上的一切都“位置得宜”,各得其所,互相照應,服從大局,沒有讓人感覺突兀和不合時宜的地方。首先人物安排上與風景的安排有所區別,主次分明,人物主要佔了畫面的絕大部分,且佔據了中間的位置,突出了主體,人物主要聚集在畫面的左大半部分。由於人群中有揮臂高呼者和前排幾個稍稍疏散者使整個人群集中但不呆板,畫面右側稍空,但由於田橫在透視上稍靠前而顯得身高馬大,魁梧有力,反而使整幅畫面即便在單純人物構圖上也十分完整和平衡,《田橫五百士》的主動將田橫安排在稍靠前的位置的構圖特點,雖然極其微妙,但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使《田橫五百士》的構圖增加了一層最微妙的透視空間,再加上田橫與身後背景的溝壑、草地、海岸、海面、天空的景物的和諧統一和有機的結合,使整個的構圖完整統一,並且重點突出,使田橫毫無疑問地佔據了構圖的中心,把觀眾的目光引向了田橫;因為田橫並未佔據畫面的中心,而是佔據畫面的右側甚至離邊緣都已很近了,但在構圖上他仍毫無疑問地佔據了中心,而攫住了觀者的視線和心靈,顯然是得宜於徐悲鴻高超的構圖技巧和美學 修養,也是構圖完整統一的表現,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景物之間、景物與景物之間,構圖都佈局合理,相得益彰,各就其位,使整幅畫顯得沉穩、莊嚴,很好地適應了畫面沉重的歷史悲劇主題思想的表達,既突出了中心人物—田橫的高大形象和意義,又使他與士民之間仍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主次分明且親切自然,可謂在構圖上精彩的一筆。
另外除了人物和景物的構圖合理外,徐悲鴻還把他最喜歡的動物題材—馬填充進了他那原本已經十分飽滿的構圖之中,使整幅畫的構圖更加完整而豐富,特別是遠處的兩匹自由自在低頭吃草的馬的構圖安排可謂匠心獨運,不僅加強了整個構圖的透視效果,擴大了視覺上的空間感,更為這個即將“滅亡”的現世生活憑添了一份在主體思想的莊嚴色彩籠罩下的天然的生機,並且它們與前景中馬首或馬蹄的連線形成交彙的斜線,不僅能打破那屬於古典精神的典型的穩定水平線條的統轄,又使構圖富於變化而豐富多彩。
《田橫五百士》的構圖除了以上特點外還有在保持完整統一的前提下的靈活、多變而豐富多彩的特點:
1、從人物的構圖上看
從人物的構圖上看,雖然從整體上,整個人物構圖恰當的運用了古典主義的簡約、莊嚴以及永恆的特質,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穩定均衡的特點,構圖顯得完整統一而且宏大,但並不呆板,仍在局部用一些靈活多變的構圖形式,豐富了構圖,使之更加自然和諧,在畫面中間的人群大多數直立沉默而緊湊,是最穩定的部分;再靠左側由於部分人的騷動,特別是後排有一個揮舞手臂欲呼者和他前面一個雙臂前伸者使人群稍疏而鬆散,人群的疏密稍有變化和突破,手臂形成的斜線使原本穩定的水平的特質稍有突破,構圖上有所變化和豐富;再到畫面的左側最前面有三個人物突出了人群更是打破了以上平穩構圖的沉悶,使左側的人群大致形成了一個三角形,與畫面右側田橫與馬夫形成的矩形正好相異,整個構圖頓時變得豐富、靈活,更有生機,也更加自 和諧:左側人群的腳形成的一條斜線極大的衝破了佔統治地位的水平線;更難得的是蹲在地上的兩名婦女和她們中間的一個孩童,不但打破了大多數人物的站立的姿態,豐富了形態,更在於兩個婦人的輪廓線幾乎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形,並且與在持拐杖的老人臀後的坐在地上的一個人的輪廓形成的曲線相呼應,極大豐富了構圖形式,使整個構圖既完整統一,又復雜多樣,使畫面的主題得到了豐富和加強,畫幅也由此獲得了自由的生命力。
另外揮舞的手臂,前排持拐杖的老人的傾斜的人體本身,以及他手裡握住的支撐他身體並與他的身體傾斜方向相反的傾斜的拐杖,還有田橫腰間斜掛的寶劍都從不同的角度打破了海岸線、海平面和主要人群形成的大致呈水平狀態的頭部連線、包括與之成遙相呼應關係的己經怒不可遏的武士手中水平橫握的寶劍共同構成的穩定和莊嚴的關係。
再有持杖老人是唯一一位全側的並且處於運動中的人物,與之呼應的有遠景處在漫步中吃草的雙馬,可謂靜中有動,豐富多彩,就連遠景中的雙馬在構圖上也是力求豐富,其姿態一匹側對觀眾,另一匹則面對觀眾,並且與前景中戰馬形成一個縱深方向的三角形,構圖的豐富和靈活多變己經達到極盡精微的地步。
2、從景物的構圖看
如前所述,為了配合莊嚴、永恆而悲壯的主題思想的需要,在風景構圖上基本是採取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穩定水平線條的構圖形式,充分吸收了古典主義廣博、簡約、莊嚴以及永恆的特質,這也是古典主義精神中具有永久魅力和讓許多後代名家推崇的部分。所以遠景的海岸、海面都呈穩定的水平線狀態,只有中景的溝壑略呈斜線但仍趨向水平並未毀壞水平線的穩定構圖,畫面左部人群後面的樹林也盡量避免繁雜的刻畫,在深色和虛幻中連成一片,很好地符合了構圖的莊嚴、沉穩的主旨,不但不顯單調,反而更感覺畫面的厚實和穩重,假若設想這一部分也畫成同畫面右上部分連成一片的雲彩和天空的話,那整幅畫面定會頓時感覺單調和輕浮了許多,前景的人物也失去了沉穩而厚實的依托而顯的孤獨無力。
但徐悲鴻風景的構圖的簡約並不等於簡單,穩重莊嚴也非呆板和沈悶,而是在簡約中蘊藏著豐富,穩重莊嚴中孕育著勃勃的生機和體現著人類美好的情感的力量,與畫中人物的民族鬥爭精神既相符合又與其悲壯的未來命運形成反差,所以風景的構圖還有靈活多變、豐富生動的一面。具體表現在樹林邊緣的枝葉呈現出了“S”形,形成了枝葉婆嬰的豐富形態,畫面右上角的呈複雜曲線的雲的構圖,再有中景的呈斜線的溝壑,還有老婦人頭頂部位的遠景中一排植物的邊緣亦呈斜線,這些處於不同位置的S線、曲線、斜線,錯落有致,安排得當,很好地使大海與天空、樹林與天空、天空與陸地、海面與陸地完整地統一到了一起。最值的一提也許也是不太引人注意的一個地方是位於前景馬頭左緣部位的處於遠景中的一片樹木的處理,更是直接打破了海岸線甚至是海天一線的水平結構線條,極大地豐富了風景的構圖,使海岸與陸地包括天空與陸地自然和諧的統一到了整個畫面的有機的空間之中,再加上遠景和近景中的馬的恰當的搭配,加上馬在形體上獨特的構圖形式與人和景物的差異,使整幅畫的構圖更加豐富和統一,遠景的馬無人駕馭、自由自在,近景的馬是田橫的座騎,全幅武裝,馳騁疆場,已和人物融合到一起,所以一遠一近三匹馬的構圖正好加強了遠景與近景的關係,又起到了聯繫景物與人物的作用,且自然和諧,不留痕跡,妙趣天然,美不勝收。另外,畫面右側前景與遠景的馬在構圖上的透視變化,樹木房舍在構圖上的透視變化以及雲的複雜曲線在構圖上的透視變化,都恰到好處,豐富而統一,極大地營造了空間的廣闊感覺,這與畫面左側風景的簡約明了的特徵正好形成鮮明對照,使整幅畫面的構圖在豐富多彩中不失統一和簡約。
3、從人物與風景構圖的綜合角度看
從人物與風景構圖的綜合角度看二者亦是統一協調,自然而嚴謹,人物構圖中最緊湊、最統一和最穩定的人群正好與風景中最簡約最統一和最厚重的樹林部分同處畫面的左側,二者相輔相成,互為照應,形成了構圖中極為統一穩定的部分,但同時又絕不雷同,樹木的茂密、虛幻以及與人群中各色人物肢體及頭部上的向背、離合、舉手投足間的豐富的構圖形式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統一卻又不乏豐富的變化。
再看畫面的右側,相反人物顯的稀疏了許多,田橫那氣宇軒昂的拱手動作,加上戰馬的形態的變化以及田橫腰際間寶劍的斜線穿插,構圖上比左側人群更加靈活多變,更生動活潑,這也正與畫面右上側的更為豐富多彩和充滿生機的風景構圖形式形成相輔相成、互為加強、統一協調的關係,在畫面右側這一部分豐富而又統一的構圖中,很好地完成了人與海、人與陸地、人與天空、天空與陸地、天空與海、海與陸地的統一協調,形成一個統一完整的整體,由於這部分的面積僅佔全畫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並不能壓倒畫面左側乃至整體上顯現出來的簡約、沉穩的大勢,但卻形成了豐富的對比,極大豐富了構圖,使畫面充滿了活力和暗示了蓄含在人群中即將暴發的悲壯的力量:面積雖小,但在豐富構圖的“診釋”之下卻顯的無比深遠廣博,既表達了無限的 間,又像徵了田橫及其義士們的不屈精神的博大,這一構圖既突顯了田橫身材的魁梧以及意志的堅強和王者風範,又很好地預示了故事以後發展的方向,正顯示出了五百士在完成他們那永恆、莊嚴的悲壯義舉之前的不平靜的內在力量鬥爭和矛盾衝突,構圖上的多變與事態的發展變化不謀而合。最終在整幅構圖的完整統一中,在豐富多變的構圖因素的積極調配之下,終於使整個構圖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中心—那就是田橫的形象,由它統轄全局,構圖的內聚力量在此達到了頂峰。 [4]
用色
1、用色大膽富有激情,具有浪漫主義特色
以徐悲鴻的大部分的具有更多古典精神的寫實作品來看,《田橫五百士》在色彩上進入了另一個更具分析特性和追求更自由更大膽的色彩表達的階段,這種看似具有實驗性質的色彩追求較其它作品更具特色,表現的已是相當成熟和成功:這也是對新的宏大的創作和構圖以及表達與以往不同的歷史主體在色彩上的必然要求,由於畫面的陡然增大和畫中景物、人物的龐雜,這也會要求在色彩上作出相應的不同的安排和變化,比以前的要求更豐富多彩,也更要完整統一和協調,工作量和難度都非同一般。所以《田橫五百士》在色彩運用和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更注意色彩上的提煉和概括,也更注意色彩與形體的結合與統一,把重點放到了照顧色彩的大的佈局上,使色彩的運用表達更加粗曠和更加自由靈活,這也更適應了畫面那悲涼但又豪壯的主題表達,既兼顧了大體色調的沉穩、莊嚴,又具備了強烈而響亮的藝術特色;雖然《田橫五百士》在構圖上主要吸取了古典主義的精神,注重平穩的構圖結構和莊嚴永恆的整體效果,但是在色彩上由於更注重色彩的對比,加上其畫面上展現出的生動,色彩在對比中的明亮和躍動感,技法上的自由,筆法上的流暢和不拘小節,使整幅畫面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
2、色彩豐富、自然和諧統一
從整體上看:遠景有天空的湛藍,海水的深暗的藍,雲層的灰綠、灰紫褐色,作背景的茂密樹木的墨綠色間或映現著儲紫紅和褐蘭色,還有遠景草地上的藍綠色、黃綠色以及零星的橙黃和橙紅色的樹叢。
近景有人體的土黃色系的皮膚色,人群中有呈藍綠色、深紫色、深藍色的呈冷色的衣服的顏色,除中間青年壯士身上的黃色衣衫外,其餘大多是呈灰白色系列的衣服,有的灰白色略偏冷黃綠,有的則偏藍紫,不一而足,可謂豐富多彩;另外最暖的顏色要算田橫的紅袍,田橫的臉部也多呈現出暖儲紅色,與人群中大多數的人臉部的冷土黃色形成對比:再加上馬身上的呈微妙變化的灰藍綠和灰紫色,以及地面上班駁的儲土色和灰紫灰綠色等等,使整幅油畫在色彩上豐富多變,絢麗多姿。
從人物的面容刻畫上看亦是豐富多彩,和諧統一,田橫的面部是所有人中最暖的赭紅色,相比之下人群中大多數人面部則呈稍冷土黃色,形成了對比,然後人群中依據人物不同年齡和人物性格特徵又有冷暖上的差別,如有些膘悍暴烈的武士臉色在上黃的基礎上偏向於褐綠色,有的情緒看上去易怒的年輕人的臉則在土黃的基礎上偏黃綠,其中一人還伸出雙臂,顯然己義憤填膺;另外色彩的豐富還表現在性別的差異上,如蹲在地上的少婦的面部與人群中武士們相比則偏黃綠色,更充分顯示了她的肌膚細嫩輕柔和淒冷秀美的感覺。具體到細部的刻劃,色彩在表現大的體面關係的概括下,還是有許多精到的微妙的變化,如畫面中央著黃衣者的面部刻劃,受光部分呈冷土黃色,筆觸闊大,色調概括有力,明暗交界線轉向暗部一側的呈暖的棕褐色,在下巴底一筆棕綠色用的很有特點,即表現出了周圍的冷暖變化,又表現了反光,使其在棕褐色的暗部顯得格外有力和明確。而在少婦的面部更是表現微妙。
總之,整幅油畫的色彩極為豐富,但與此同時各色彩之間卻搭配和諧,自然而統一。比如,天空的藍與少婦的衣服的藍綠,持拐杖老人衣服的藍,以及橫握寶劍武士右後側的武士的衣服呈現出的翠藍,還有中景草地上的藍綠、黃綠色,樹蔭的墨綠等冷色遙相互應,再加上豐富的中間調子的過渡,使冷色與畫中暖色有機結合在了一起,人群中的衣服大多是偏藍綠、藍紫、黃綠的中間色,中間穿插冷色調的藍衣和棕紅色衣服使整體色調豐富但過渡自然,既增加了色彩的豐富性,又不失整體色調的統一。
3、大膽運用互補色,增強了色彩的動感卻恰到好處
畫面互補色的大膽運用,極大增強了色彩的動感和表現力,卻並沒有過分之感。畫面既有紅與綠的對比,又有黃與紫、藍與橙的互動,但錯落有致,搭配合理自然。
如畫面中藍色的天空、藍色的衣服、包括田橫腰際間藍色的劍鞘的悲涼、正好與前景中幾個憤怒的武士腿上及前景中地面上的部分橙色形成補色,一唱一合,泰然相處;還有畫面中央的青年人身上的稍稍偏橙色的黃衣服,正好與海水的略呈深藍色的紫色互為補色,遙相呼應卻心照不宣;還有背景中茂密樹林中和中景草地上的藍綠色與田橫身上的紅袍、以及遠景中零星的幾點橙紅色樹叢形成補色,使得畫面格外響亮又倍感和諧。
總之補色的大膽運用充分顯示了徐悲鴻的浪漫和感情奔放的一面,又顯示了他對色彩的成熟的駕御能力。
4、色彩具有裝飾性和象徵性,並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徵
徐悲鴻在畫面上用的最有特點的色彩是田橫身上紅袍的紅色,也是畫中最閃亮、最暖、最重要的顏色,畫面只有讓田橫穿上了顯眼的紅袍,而沒有讓任何一個其他人物以紅色著裝,這顯然是有用意的,首先這可以強調田橫這個中心人物,因為田橫是大家的首領,所以理應穿上最暖顏色,在它的補色綠色的襯托下也是最閃亮的顏色,這紅色本身在畫中就已佔據了重要的位置,象徵著和預示著田橫所具有的權威,加強了田橫的王者風範,所以這樣的用色本身已具有極強的象徵性。
另外田橫的紅袍還貴在是偏紫色的冷紅,所以這又與他的性格特徵相符合,紅色的色相本身符合他的曾有的發號施令以及騁馳疆場的好鬥性格和大將風度,但偏冷的紫的傾向又符合他有勇有謀,沉著冷靜的王者風範,在人物性格表達上的用色恰到好處。另外田橫袍子的冷紅的運用使其與整體色調更完整統一,和諧自然,沒有形成孤立。
再者,從整幅畫面上看,大膽運用了紅、黃、藍三種基本顏色,如田橫的紅袍,居於中央青年身上的黃衣服,藍色的天空,以及少婦身上的藍衣,三種基本顏色的運用使色彩顯明而毫不含糊,具有裝飾味道。再加上中景上草地的綠色,人體腿部及前景中陸地上的橙色,還有海水的藍紫色的搭配協調,再加上各基本顏色在人體或景物上隨形體的變化而產生色調的豐富層次,又使畫面在各種色彩的運用上豐富多彩,在整體色調上又不失和諧統一,形成美妙而自然的裝飾風格,最終使色彩的表現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
名家點評編輯
近現代油畫家艾中信:“這幅畫的創作思想主要是反映'威武不能屈'的'高節'是針劉當時有些人對國民黨的趨炎附勢,從正面加以貶斥。”
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廖靜文:“徐悲鴻要突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氣節,以此為主題思想,對那些趨附於國民黨和帝國主義的人給以無情的貶斥。”
英國學者蘇立文:《田橫五百士》是徐悲鴻最雄心勃勃的作品,但儘管這一主題是中國的,他的處理方式卻反映了19世紀晚期沙龍繪畫的典型特徵—傑出的構圖以及這一戲劇時刻真實情感的完全缺失。合乎規範的正確性所營造的同樣的氣氛,以及缺乏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雖,形成了他後來歷史題材作品的基調。” [6]
香港畫家任真漢《三論徐悲鴻藝術》:……《田橫五百士》圖上,我不滿意的是堂堂齊國王田橫竟被畫成衣冠不整的流氓,五百士也多是裸著上身的惡漢,而作為向田橫招降的漢王使者,則被畫成嚴峻高傲的大人物,紅袍白馬,十分威風。我說:這畫是把西方的裸體畫習慣來充中國歷史畫。西方文藝復興期到十九世紀古典派都愛用裸體群像來表現歷史場面,那是為了他們曾經有過希臘時代的裸體競技風俗,才造成那怪風氣而已,真實的歷史場面怎可以堆砌上成群裸體人呢。中華民族更是以衣冠為重的民族。田橫戰敗而率眾入海島,也決不是魯濱遜的漂流。齊國沿海的大島也應是有人民,有可作為根據地的條件的,他們不可能變成一群裸蟲。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林墉:“《田橫五百士》以文字作為畫的說明,失去了藝術的價值;看不出誰是田橫;有些人物的身體比例不對,工夫不足”。 [5]
作品影響編輯
1932年9月,徐悲鴻與顏文梁在南京舉行聯合畫展,參展作品中有《田橫五百士》,這幅油畫作品一經展出,就吸引了諸多美術界、文化界人士的側目。徐悲鴻將西歐古典傳統的構圖法與中國歷史人物相融合,在構圖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間,使得整個畫面充實、均衡、雄渾有力。更為重要的是,畫面中寓意著民族災難深重之時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深具現實意義。 [2]
徐悲鴻始終以通過古典題材來表達好古之人的內心激情為追求。油畫《田橫五百士》是取材於古典經籍一次重要實踐,由此開闢了徐悲鴻古典歷史題材繪畫的道路。
《田橫五百士》的誕生開啟了徐悲鴻歷史畫創作的道路,並一以繼之的進行寫實主義觀念的實踐。影響了中國的歷史畫創作。 [5]
《田橫五百士》不僅從構圖、色彩、造型上繼續沿用了歐洲古典油畫的傳統的表達方式,更可貴的是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實驗,不僅沒有拘泥於古典的傳統作法,還突破了歐洲古典油畫傳統的束縛,塑造了大量不同於他以前的、特別是留法期間已成熟的油畫作品中的形象,使畫面有了新的視覺感受,更加符合中國人的欣賞習慣,在油畫的民族化道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突破。 [4]
重要展覽編輯
1939年3月14日,《田橫五百士》在新加坡維多利亞紀念堂進行展覽,該畫在新加坡得到廣泛認同。 [5]
2014年11月第16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田橫五百士》在中華藝術宮進行展出。 [7]
作者簡介編輯
徐悲鴻(1895-1953),現代畫家、繪畫教育家。江蘇宜興人。曾留學法國,幾次去蘇聯、意、法、德等國展覽中國畫。抗日戰爭時,屢在國外舉辦畫展,將所得畫款救濟祖國難民,並參加民主運動。歷任北京大學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繪畫學院院長等職。1952年病中曾將自己的作品寄給抗美援朝的戰士,又將自己一生的創作和全部珍藏捐獻給國家。 [8]
--------------------------------------
楚漢河界,田橫此人可知?
2017/11/10 來源:小城通
讀史讀故事,盡在資治通鑑三十九之最後一役
編輯/劉昕
他背著手,站在廊下,看著空蕩蕩的院子,眼神竟然有些空洞。
一陣秋風掃過,地上的樹葉盤旋而起,但還來不及順風飄出一段舒展的舞姿,就打著旋再次摔到了地上。
時也?命也?
七年前,他隨叔叔項梁起兵吳中,渡江北上,趁此時陳勝已死,人心不穩的時候,殺景駒,立熊心,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成了天下義軍之領袖。然後南征北殺,屢破章邯,項氏之名,威震四方。
所有人都以為,在他叔叔的領導下,真的要應了那句箴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可惜,秦朝滅亡的時候,他叔叔已經死於敗軍之將章邯之手;更可惜的是,接收秦國降書的,是劉邦。
他怒斬宋義,破釜沉舟,九敗章邯,生擒王離,解圍邯鄲,然後率天下諸侯,進入函谷關。
可接受秦朝降書的,竟然是豎子劉邦!
他從來沒把劉邦放在眼裡。或者說,他從來沒把天下任何人放在眼裡。
鴻門宴上,他看著劉邦在他面前戰戰兢兢、唯唯諾諾,看著張良、樊噲等人為了保劉邦之命而費盡心機,可笑之餘,他竟然動了惻隱之心。
算了,這樣的人,我一根小拇指就能捏死他,何必非要殺了他呢。
這是他此生最大的悔恨!這一年來,他不至一次的期望時光能夠倒流,如果再回到鴻門宴上,他一定要先斬劉邦之頭。
三年前,劉邦兵出漢中,還定三秦。但在他看來,關中遠在千里之外,而齊國田榮與他有害叔之仇,又近在咫尺。於是,他放過了劉邦,攻入了齊境。
這是他做出的最大的戰略失誤。
劉邦趁機兵出函谷關,魏豹、申陽、司馬卬望風而降,劉邦長驅直入,竟然趁虛攻入了他的大本營彭城。
堅子爾敢!
他親率三萬鐵騎回援彭城,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被他如摧枯拉朽般一舉擊潰,就連劉邦自己,也差點成為他的俘虜。
然後,他被劉邦死死拖在滎陽城下,一直到現在。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劉邦屢戰屢敗;但就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劉邦說降了淮南英布,讓他失去了南部屏障;先後奪取了河北的魏國、趙國、齊國,逼降燕國;並派出大軍協助梁地的彭越,數次斷他糧道。
他並不是完全沒有戰略眼光,他也曾派人去河北阻擋韓信前進的腳步,但劉邦有韓信,有曹參,有灌嬰……而他,只有他自己。
當韓信平定齊地的消息傳來時,他就知道,大勢去矣!
果然,這兩個月來,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
灌嬰在魯北大敗楚將公杲;
灌嬰南下,攻取薛郡;
灌嬰持續南下,奪數城,渡淮河,盡取淮河南岸之地,並至廣陵;
灌嬰渡淮北上,下邳之戰,斬薛公,敗項聲;
英布率軍經略原來的九江封地,現在已取數城,劉邦與上個月,也就是公元前203年七月,封他為淮南王。
也就是說,他的楚地已盡處漢軍包圍之中。
彭越再取睢陽、外黃等地,徹底隔斷了前線與彭城的聯繫。
也就是說,從此之後,再無一顆糧食能從後方運到前線了。
北方貉族與燕國均派出大軍援助劉邦。
劉邦還頒令全軍,凡在戰場上戰死的,要用棺木壽衣裝殮,並且負責送回老家,不能像以前一樣,死哪扔哪。
青壯年聞聽此令者,投奔漢軍者眾多。
也就是說,現在的劉邦,已經實力大增,不能輕取了。
接二連三的壞消息,讓他有些懵,就在他還來不及做出反應的時候,又一條消息傳來:
灌嬰取彭城!
石破天驚!
這個消息如同炸雷一般,將他當場轟退了三步,腦袋裡嗡嗡聲響成一片。
但灌嬰仍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從彭城出發向西而來,連克數縣。而他派出去的大將周蘭,也在亳州被俘。
也就是說,他的大本營已經丟了,並且他將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局勢。
撤退,還是前進?
他生平第一次腦子裡浮現撤退兩個字,這兩個字重如千鈞,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仿佛洞曉了他的心思一般,就在這個念頭剛剛升起的時候,劉邦就派使者來見,說希望能接回父親和妻子呂氏。
他在羞辱於我!這是他的第一反應。所以,他拒絕了這個提議。
或許,我應該藉此機會提出議和。然後回兵迎戰灌嬰,收復彭城!他冷靜下來的時候,又開始後悔起來。為什麼沒人能在我身邊提醒我呢?
范增!他又想起了那個鬚髮皆白的老頭。他是真的在為我打算啊!
他抬頭看天,天上,一行北雁南飛。
難道,我項氏基業,就要盡喪於我手了嗎?
一絲悲涼的情緒隨之湧上胸口,心神激盪之下,使他連咳數聲。
驀然,身後的房內琴音漸起,琴音琤琤淙淙,讓他腦海一片空明,愁緒盡去,心中又升起了絲絲溫情。
啊,虞姬……
突然,瑣碎的腳步聲從廊下傳來,一個內侍輕輕走到他的身後,輕聲道:大王,漢王帳下侯公來使。
他默然,半晌,迴轉身來,冷冷地看了一眼內侍,沉聲道:請侯公堂下稍候。
公元前203年八月,劉邦與項羽達成和議:項羽放回劉太公與呂氏,楚漢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鴻溝以西歸劉幫,鴻溝以東歸項羽。
所謂鴻溝,正是當年魏惠王魏罃開闢的那條引黃入淮的大運河,
和議之後,項羽率軍後撤。
他現在手下還有數萬大軍,按照他的設想,他現在應該可以去迎擊灌嬰與彭越,陸續收復失地。如果有可能,最好儘快重新占領淮河以南為基礎,以圖東山再起。
可他沒有想到,在張良和陳平的建議之下,劉邦連議和條約都沒捂熱呢就給撕掉了。然後,率軍追擊,他只好在陽夏倉促回軍截擊。可陽夏一戰,他竟然大敗虧輸,損兵折將,僅被俘士卒就達到五千餘人。
公元前202年十月,項羽退至固陵(河南周口市太康縣一帶)休整,然後回擊漢軍,終於取得一次勝利,逼得劉邦駐營固守。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他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韓信、彭越兩支大軍失約未至。但之後,劉邦一方面到頤鄉與灌嬰會師;另一方面聽從張良的建議,將陳縣以東土地盡數封給韓信,將睢陽以北之地封給彭越。於是,韓信與彭越也分別派兵前來助漢。
更嚴重的是,他的令尹(相當於丞相)靈常竟然在此時降漢,並且率軍大敗鍾離眛。
到了這個時候,項羽驚駭地發現,他已經有了被合圍的趨勢。無奈之下,只好繼續後退,此時,他的戰略目標已經不是收復失地,而是希望能到達還在他手中的淮南諸城。
可是,劉邦連這個機會也不給他。派他的堂兄劉賈率軍渡過淮河,包圍壽春(安徽淮南壽縣),說降楚國大司馬周殷。然後,周殷率軍擊破六縣(安徽六安),迎接英布,然後再同劉賈會合,準備回擊項羽。
最後的時刻來臨了。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來到垓下(安徽省靈璧縣沱河南岸)。此時,他糧草已盡,軍心盡失。
而劉邦、韓信、彭越、英布等軍盡匯於此,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為主力,以周勃為後備,以劉邦坐鎮後方。
可笑的是,這是楚漢相爭三年多來,劉邦第一次在兩軍陣前享受到坐鎮後方的待遇。
初戰,漢軍佯敗,然後以左右兩翼迂迴包抄,正面大軍翻身再戰,三面夾擊之下,將楚軍逼入垓下。最後,對垓下實現了合圍。
夜已深,將軍未解甲。大營之中,王帳之內,燭光搖曳,將他高大的身影投射在帷幕之上。
她斜倚在琴案之後,看著他正專心地凝視著眼前的木刻地形圖,心中不由得一陣酸楚。
她不懂軍事,但她知道,楚軍大勢已去。
她相信,以他的勇武,當可親率江東子弟突圍而去。可突圍之後呢?又要回到當初他起兵之時,一戰一戰地拼殺,一城一城地攻取嗎?
站在地圖前的他,似乎想起了什麼,歪了歪頭。雖然燈光昏暗,可她還是看到了幾根白髮。
啊,他今年才三十一歲,但這數月來,他至少老了十歲。
難道,要讓他帶著我去拼殺出一條生路嗎?
她感到心臟似乎揪成了一團,疼得她喘不過氣來。不由得輕伏於琴案之上,琴弦震動,發出一聲琤鳴。
他驀然回首,冷竣的眼神瞬間變為萬千柔情。
可就在此聲,營中大嘩!
何人喧譁!他的眼神馬上又變化為可以攝人心魄的威嚴,扭頭向帳外喝問道。
有人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報大王,漢軍在唱楚歌!
什麼?他的眼神一陣散亂,不由得側耳凝聽,果然,遠處傳來陣陣楚音,並且聲音越來越大,逐漸匯成鋪天蓋地的浪濤一般,將整個楚營包覆了。
他踉蹌一下,扶住帳柱,張張嘴想說點什麼,卻又揮揮手,讓來人退下。這才喃喃自語道:難道楚地已經盡失?漢軍中楚人為何如此之多?
他雙目失神,緩緩蹲下他雄武的身軀,然後愴然而泣。
她輕輕走了過來,伏在他的背上,兩行清淚流下,卻一語不發。
他反手將她拉入懷中,四目凝視,萬千言語,盡在其中。
他懂了,她也懂了。
他狂笑,來人,拿酒來!
酒來,他痛飲數杯,慷慨悲歌。帳外隨從聞之,無不垂淚悲泣。
夜半,項羽提著帶血的寶劍從帳中出來,然後持戈上馬,點齊八百精騎,自南方悄然突圍而出。
但沒人注意,他的嘴唇已經咬出血來。
從虞姬頸中迸濺出的血花,紅的刺眼,在他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此時,天已大亮,他已渡過淮河,有人告訴他:漢軍追來了。
他扭頭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我們怎麼就只剩一百餘騎了。
眾將默然。
他長嘆一聲:繼續走吧!
到達陰陵(安徽定遠西北)時,他竟然發現自己迷路了。無奈之下,只好問路於農夫。
可農夫為他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走了半天,他竟然到了一片沼澤地。
而此時,漢軍的喊殺聲也已隱隱傳來。
他只好轉向東走,到達東城之時,身邊已只餘二十八騎。而身後,數千漢軍已然追至。
他止住坐騎,環顧左右道:我起兵至今已八年,歷經七十餘戰,未嘗一敗。今日被困於此,乃是天要亡我,非戰之罪!
他看眾將無言,便長笑道:你們不信?那看我為你們斬殺敵將,砍倒漢旗,連勝三次,突破重圍,以此為證。
說罷,他不待眾將答話,便分二十八騎為四隊,約定了會合地點,然後讓他們四面衝殺,各自為戰。
而他自己,則跨馬持戈,沖入漢軍陣中斬將一員,嚇退漢郎中騎將楊喜,然後在萬軍從中縱橫馳奔,再斬漢軍都尉一名,士卒百餘人。
再次聚攏他的騎兵,點數之後,不過損失兩人而已。
他大笑道:如何?
騎將馬上長揖道:大王真天神也!我等皆服。
此時,他已來到烏江之畔,烏江亭長駕船在此相候,勸他返回江東。
返回江東麼?
他舉目遠眺,烏江波光粼粼,往日種種,仿佛又在眼前浮現。
你不讀書,又不學劍,將來如何是好?
讀書,不過記人名姓,多讀何用?學劍,只得一人之敵,學之何用?
那你欲如何?
我欲萬人敵!
你可曾萬人敵乎?
八年來,我屢屢以少勝多,未嘗一敗,可稱萬人敵!
然今日還能萬人敵乎?
他打了個冷戰,回頭看去,黑壓壓的漢軍做勢欲上。看到他猛然回頭,嚇得紛紛後退。
他笑了,大笑聲中,他舉起手來,輕輕抹掉眼角的淚痕,然後對亭長說道:天要亡我,我還回江東做甚?就算我回去了,可隨我西征的江東八千子弟卻棄屍於外,我又有何臉面再見江東父老呢?
他拍拍自己的烏騅馬,又對亭長道:這是我的烏騅馬,它隨我南征北戰多年,不忍讓它也喪命於此,你把它帶走吧!
看著一葉扁舟載著心愛的烏騅漸漸消失在波頭浪尖,他回過頭來,長笑聲中,拔出長劍,沖向敵陣。
是役,項羽親斬漢軍數百人,身披數十傷。
終於,他看到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便長笑道:呂馬童?老朋友了啊!
呂馬童指著他,回身對中郎騎將王翳道:他……他就是項羽!
項羽以劍支地,繼續笑道:聽說劉邦懸賞千金、封萬戶侯來買我的頭顱,我既然要死了,那就賞你些恩德吧!
說罷,橫劍自刎。
王翳隨即取下他的頭顱,余者皆上將強搶項羽屍體,為此自相殘踏,死者數十人。最後,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各得項羽一肢。
事後,此五人皆為列侯,分割萬戶之封。
此役之後,楚地皆降,唯魯縣(山東曲阜)不降。漢軍雲集城下之時,城內仍有禮樂弦誦之聲,據說因為這個地方是聖人之鄉,要為自己的君主盡忠守節,所以不降。
於是,漢軍拿出項羽頭顱,然後,魯縣獻降。
劉邦以公禮安葬項羽,並親自為其舉哀,靈前通哭一場方才離去。並將項伯等人封為列侯,賜姓為劉。
劉邦回軍到達定陶,再次親自跑到韓信營中,奪取了他的兵符,接管了他的部隊。
臨江王共尉(共敖之子)不降,劉邦派出盧綰、劉賈兵發臨江,俘共尉。
公元前202年一月,改立齊王韓信為楚王,統轄淮河以北的地區,以下邳為都城。
封彭越為梁王,統轄魏國舊地,以定陶為都城。
劉邦大赦天下,凡判斬刑以下罪犯盡皆赦免。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定陶氾水南岸即皇帝位,更王后呂氏為皇后,更太子劉盈為皇太子,追尊先母為昭靈夫人。
詔令天下:原衡山王吳芮,令百粵之兵,協助諸侯,討伐暴秦,建有大功,故封為王。然項羽奪其封地,稱其為番君。現改封吳芮為長沙王。原粵王無諸,世代供奉粵國宗族,秦奪其地,使其絕祀。諸侯伐秦,無諸親率閩中之兵協助,立有大功,項羽卻將其廢黜,不予封立。現封無諸為閩粵王,統轄閩中之地。
之後,劉邦建都洛陽。
五月,大裁軍,讓立下軍功的士兵復員歸家,並下詔,凡七大夫及以上爵位者,可享相應封地的賦稅;七大夫以下者,均免除其家一年賦稅。
之後,劉邦召回流民,有爵的復爵,無爵的復地。讓百姓休養生息,開始了大治之世。
但在最後,他還要解決一個人。
當初,田橫被韓信擊敗,逃至彭越處。但現在彭越已受封為大漢的梁王,而他還是漢朝的通緝犯。所以,他總覺得彭越看他的眼神有點怪,終於,他感受到了其中的殺機,沒辦法,他只好帶著五百名部下逃到了海島之上。
但劉邦並無意殺他。在劉邦看來,田橫兄弟幾個當初能平定齊地,招攬齊地名士,還是很有能力的。當然,也怕田橫繼續率眾所亂,所以就派人去赦免田橫,並召他來京覲見。
田橫想了想,對使者說:我曾煮殺漢軍將領驪商的哥哥驪食其,所以不敢奉詔,只希望當個平民百姓就行了。
使者回報後,劉邦便詔令驪商,說我準備召田橫回來,誰敢動他和他的隨從一根手指頭,我就殺誰全家。
然後,讓使者再次去召見田橫。並且許諾說,如果你田橫來,高可為王,低可封侯。但如果不來,那我就不客氣了。
田橫點頭應詔,帶了兩個隨從跟著使者向洛陽而來。
離洛陽還有三十里的驛站之時,田橫說畢竟要見天子了,我得洗個澡,換身衣服。
使者說這是必須的,於是,就讓他住了下來,準備次日再行覲見。
但田橫壓根就沒打算見到劉邦,因為對他而言,除了王侯之位,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做:尊嚴!
田橫自殺,讓隨從捧著他的頭顱跟隨使者面見劉邦。
劉邦撥給田橫的兩位隨從兩千人馬,讓他們以王侯之儀埋葬田橫。
事畢,兩位隨從在田橫墓前自殺身亡。
劉邦派使者前去海島上招撫田橫手下的五百士,但五百士聽說田橫已死,皆自殺而亡。
我願意相信這是真的。
楚漢相爭三年來,我看到的是各路諸侯你來我往,無利不走,無功不貪。忠孝仁義無處安放,就連堂堂魯縣,也不過空有一群可笑的腐儒罷了。
只在最後,田橫用他和五百餘條鮮活的生命告訴世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尊嚴不容踐踏。
所謂尊嚴,才是民族之魂。
本文節選【資治通鑑中的那點歷史】,作者/輕舟。
張良厚道才成就了劉邦大業
只知背山面水,卻不知置之死地而後生
如何從小小亭長到一代帝王背後的秘密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4Da70L4.html
---------------------------------------
一陣秋風掃過,地上的樹葉盤旋而起,但還來不及順風飄出一段舒展的舞姿,就打著旋再次摔到了地上。
時也?命也?
七年前,他隨叔叔項梁起兵吳中,渡江北上,趁此時陳勝已死,人心不穩的時候,殺景駒,立熊心,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成了天下義軍之領袖。然後南征北殺,屢破章邯,項氏之名,威震四方。
所有人都以為,在他叔叔的領導下,真的要應了那句箴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可惜,秦朝滅亡的時候,他叔叔已經死於敗軍之將章邯之手;更可惜的是,接收秦國降書的,是劉邦。
他怒斬宋義,破釜沉舟,九敗章邯,生擒王離,解圍邯鄲,然後率天下諸侯,進入函谷關。
楚漢河界,田橫此人可知?
可接受秦朝降書的,竟然是豎子劉邦!
他從來沒把劉邦放在眼裡。或者說,他從來沒把天下任何人放在眼裡。
鴻門宴上,他看著劉邦在他面前戰戰兢兢、唯唯諾諾,看著張良、樊噲等人為了保劉邦之命而費盡心機,可笑之餘,他竟然動了惻隱之心。
算了,這樣的人,我一根小拇指就能捏死他,何必非要殺了他呢。
這是他此生最大的悔恨!這一年來,他不至一次的期望時光能夠倒流,如果再回到鴻門宴上,他一定要先斬劉邦之頭。
三年前,劉邦兵出漢中,還定三秦。但在他看來,關中遠在千里之外,而齊國田榮與他有害叔之仇,又近在咫尺。於是,他放過了劉邦,攻入了齊境。
這是他做出的最大的戰略失誤。
劉邦趁機兵出函谷關,魏豹、申陽、司馬卬望風而降,劉邦長驅直入,竟然趁虛攻入了他的大本營彭城。
堅子爾敢!
他親率三萬鐵騎回援彭城,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被他如摧枯拉朽般一舉擊潰,就連劉邦自己,也差點成為他的俘虜。
然後,他被劉邦死死拖在滎陽城下,一直到現在。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劉邦屢戰屢敗;但就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劉邦說降了淮南英布,讓他失去了南部屏障;先後奪取了河北的魏國、趙國、齊國,逼降燕國;並派出大軍協助梁地的彭越,數次斷他糧道。
他並不是完全沒有戰略眼光,他也曾派人去河北阻擋韓信前進的腳步,但劉邦有韓信,有曹參,有灌嬰……而他,只有他自己。
當韓信平定齊地的消息傳來時,他就知道,大勢去矣!
果然,這兩個月來,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
灌嬰在魯北大敗楚將公杲;
灌嬰南下,攻取薛郡;
灌嬰持續南下,奪數城,渡淮河,盡取淮河南岸之地,並至廣陵;
灌嬰渡淮北上,下邳之戰,斬薛公,敗項聲;
英布率軍經略原來的九江封地,現在已取數城,劉邦與上個月,也就是公元前203年七月,封他為淮南王。
也就是說,他的楚地已盡處漢軍包圍之中。
彭越再取睢陽、外黃等地,徹底隔斷了前線與彭城的聯繫。
也就是說,從此之後,再無一顆糧食能從後方運到前線了。
北方貉族與燕國均派出大軍援助劉邦。
劉邦還頒令全軍,凡在戰場上戰死的,要用棺木壽衣裝殮,並且負責送回老家,不能像以前一樣,死哪扔哪。
青壯年聞聽此令者,投奔漢軍者眾多。
也就是說,現在的劉邦,已經實力大增,不能輕取了。
接二連三的壞消息,讓他有些懵,就在他還來不及做出反應的時候,又一條消息傳來:
灌嬰取彭城!
石破天驚!
這個消息如同炸雷一般,將他當場轟退了三步,腦袋裡嗡嗡聲響成一片。
但灌嬰仍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從彭城出發向西而來,連克數縣。而他派出去的大將周蘭,也在亳州被俘。
也就是說,他的大本營已經丟了,並且他將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局勢。
撤退,還是前進?
他生平第一次腦子裡浮現撤退兩個字,這兩個字重如千鈞,壓得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彷彿洞曉了他的心思一般,就在這個念頭剛剛升起的時候,劉邦就派使者來見,說希望能接回父親和妻子呂氏。
他在羞辱於我!這是他的第一反應。所以,他拒絕了這個提議。
或許,我應該藉此機會提出議和。然後回兵迎戰灌嬰,收復彭城!他冷靜下來的時候,又開始後悔起來。為什麼沒人能在我身邊提醒我呢?
范增!他又想起了那個鬚髮皆白的老頭。他是真的在為我打算啊!
他抬頭看天,天上,一行北雁南飛。
難道,我項氏基業,就要盡喪於我手了嗎?
一絲悲涼的情緒隨之湧上胸口,心神激蕩之下,使他連咳數聲。
驀然,身後的房內琴音漸起,琴音琤琤淙淙,讓他腦海一片空明,愁緒盡去,心中又升起了絲絲溫情。
啊,虞姬……
突然,瑣碎的腳步聲從廊下傳來,一個內侍輕輕走到他的身後,輕聲道:大王,漢王帳下侯公來使。
他默然,半晌,迴轉身來,冷冷地看了一眼內侍,沉聲道:請侯公堂下稍候。
公元前203年八月,劉邦與項羽達成和議:項羽放回劉太公與呂氏,楚漢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鴻溝以西歸劉幫,鴻溝以東歸項羽。
所謂鴻溝,正是當年魏惠王魏罃開闢的那條引黃入淮的大運河,
和議之後,項羽率軍後撤。
他現在手下還有數万大軍,按照他的設想,他現在應該可以去迎擊灌嬰與彭越,陸續收復失地。如果有可能,最好盡快重新佔領淮河以南為基礎,以圖東山再起。
可他沒有想到,在張良和陳平的建議之下,劉邦連議和條約都沒捂熱呢就給撕掉了。然後,率軍追擊,他只好在陽夏倉促回軍截擊。可陽夏一戰,他竟然大敗虧輸,損兵折將,僅被俘士卒就達到五千餘人。
公元前202年十月,項羽退至固陵(河南周口市太康縣一帶)休整,然後回擊漢軍,終於取得一次勝利,逼得劉邦駐營固守。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他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為韓信、彭越兩支大軍失約未至。但之後,劉邦一方面到頤鄉與灌嬰會師;另一方面聽從張良的建議,將陳縣以東土地盡數封給韓信,將睢陽以北之地封給彭越。於是,韓信與彭越也分別派兵前來助漢。
更嚴重的是,他的令尹(相當於丞相)靈常竟然在此時降漢,並且率軍大敗鍾離眛。
到了這個時候,項羽驚駭地發現,他已經有了被合圍的趨勢。無奈之下,只好繼續後退,此時,他的戰略目標已經不是收復失地,而是希望能到達還在他手中的淮南諸城。
可是,劉邦連這個機會也不給他。派他的堂兄劉賈率軍渡過淮河,包圍壽春(安徽淮南壽縣),說降楚國大司馬周殷。然後,週殷率軍擊破六縣(安徽六安),迎接英布,然後再同劉賈會合,準備回擊項羽。
最後的時刻來臨了。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來到垓下(安徽省靈璧縣沱河南岸)。此時,他糧草已盡,軍心盡失。
而劉邦、韓信、彭越、英布等軍盡匯於此,韓信親率三十萬人為主力,以周勃為後備,以劉邦坐鎮後方。
可笑的是,這是楚漢相爭三年多來,劉邦第一次在兩軍陣前享受到坐鎮後方的待遇。
初戰,漢軍佯敗,然後以左右兩翼迂迴包抄,正面大軍翻身再戰,三面夾擊之下,將楚軍逼入垓下。最後,對垓下實現了合圍。
夜已深,將軍未解甲。大營之中,王賬之內,燭光搖曳,將他高大的身影投射在帷幕之上。
她斜倚在琴案之後,看著他正專心地凝視著眼前的木刻地形圖,心中不由得一陣酸楚。
她不懂軍事,但她知道,楚軍大勢已去。
她相信,以他的勇武,當可親率江東子弟突圍而去。可突圍之後呢?又要回到當初他起兵之時,一戰一戰地拼殺,一城一城地攻取嗎?
站在地圖前的他,似乎想起了什麼,歪了歪頭。雖然燈光昏暗,可她還是看到了幾根白髮。
啊,他今年才三十一歲,但這數月來,他至少老了十歲。
難道,要讓他帶著我去拼殺出一條生路嗎?
她感到心臟似乎揪成了一團,疼得她喘不過氣來。不由得輕伏於琴案之上,琴弦震動,發出一聲琤鳴。
他驀然回首,冷竣的眼神瞬間變為萬千柔情。
可就在此聲,營中大嘩!
何人喧嘩!他的眼神馬上又變化為可以攝人心魄的威嚴,扭頭向賬外喝問道。
有人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報大王,漢軍在唱楚歌!
什麼?他的眼神一陣散亂,不由得側耳凝聽,果然,遠處傳來陣陣楚音,並且聲音越來越大,逐漸匯成鋪天蓋地的浪濤一般,將整個楚營包覆了。
他踉蹌一下,扶住帳柱,張張嘴想說點什麼,卻又揮揮手,讓來人退下。這才喃喃自語道:難道楚地已經盡失?漢軍中楚人為何如此之多?
他雙目失神,緩緩蹲下他雄武的身軀,然後愴然而泣。
她輕輕走了過來,伏在他的背上,兩行清淚流下,卻一語不發。
他反手將她拉入懷中,四目凝視,萬千言語,盡在其中。
他懂了,她也懂了。
他狂笑,來人,拿酒來!
酒來,他痛飲數盃,慷慨悲歌。帳外隨從聞之,無不垂淚悲泣。
夜半,項羽提著帶血的寶劍從帳中出來,然後持戈上馬,點齊八百精騎,自南方悄然突圍而出。
但沒人注意,他的嘴唇已經咬出血來。
楚漢河界,田橫此人可知?
從虞姬頸中迸濺出的血花,紅的刺眼,在他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此時,天已大亮,他已渡過淮河,有人告訴他:漢軍追來了。
他扭頭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我們怎麼就只剩一百餘騎了。
眾將默然。
他長嘆一聲:繼續走吧!
到達陰陵(安徽定遠西北)時,他竟然發現自己迷路了。無奈之下,只好問路於農夫。
可農夫為他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走了半天,他竟然到了一片沼澤地。
而此時,漢軍的喊殺聲也已隱隱傳來。
他只好轉向東走,到達東城之時,身邊已只餘二十八騎。而身後,數千漢軍已然追至。
他止住坐騎,環顧左右道:我起兵至今已八年,歷經七十餘戰,未嚐一敗。今日被困於此,乃是天要亡我,非戰之罪!
他看眾將無言,便長笑道:你們不信?那看我為你們斬殺敵將,砍倒漢旗,連勝三次,突破重圍,以此為證。
說罷,他不待眾將答話,便分二十八騎為四隊,約定了會合地點,然後讓他們四面衝殺,各自為戰。
而他自己,則跨馬持戈,衝入漢軍陣中斬將一員,嚇退漢郎中騎將楊喜,然後在萬軍從中縱橫馳奔,再斬漢軍都尉一名,士卒百餘人。
再次聚攏他的騎兵,點數之後,不過損失兩人而已。
他大笑道:如何?
騎將馬上長揖道:大王真天神也!我等皆服。
此時,他已來到烏江之畔,烏江亭長駕船在此相候,勸他返回江東。
返回江東麼?
他舉目遠眺,烏江波光粼粼,往日種種,彷彿又在眼前浮現。
你不讀書,又不學劍,將來如何是好?
讀書,不過記人名姓,多讀何用?學劍,只得一人之敵,學之何用?
那你欲如何?
我欲萬人敵!
你可曾萬人敵乎?
八年來,我屢屢以少勝多,未嚐一敗,可稱萬人敵!
然今日還能萬人敵乎?
他打了個冷戰,回頭看去,黑壓壓的漢軍做勢欲上。看到他猛然回頭,嚇得紛紛後退。
他笑了,大笑聲中,他舉起手來,輕輕抹掉眼角的淚痕,然後對亭長說道:天要亡我,我還回江東做甚?就算我回去了,可隨我西征的江東八千子弟卻棄屍於外,我又有何臉面再見江東父老呢?
他拍拍自己的烏騅馬,又對亭長道:這是我的烏騅馬,它隨我南征北戰多年,不忍讓它也喪命於此,你把它帶走吧!
看著一葉扁舟載著心愛的烏騅漸漸消失在波頭浪尖,他回過頭來,長笑聲中,拔出長劍,沖向敵陣。
是役,項羽親斬漢軍數百人,身披數十傷。
終於,他看到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便長笑道:呂馬童?老朋友了啊!
呂馬童指著他,回身對中郎騎將王翳道:他……他就是項羽!
項羽以劍支地,繼續笑道:聽說劉邦懸賞千金、封萬戶侯來買我的頭顱,我既然要死了,那就賞你些恩德吧!
說罷,橫劍自刎。
王翳隨即取下他的頭顱,餘者皆上將強搶項羽屍體,為此自相殘踏,死者數十人。最後,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各得項羽一肢。
事後,此五人皆為列侯,分割萬戶之封。
此役之後,楚地皆降,唯魯縣(山東曲阜)不降。漢軍雲集城下之時,城內仍有禮樂弦誦之聲,據說因為這個地方是聖人之鄉,要為自己的君主盡忠守節,所以不降。
於是,漢軍拿出項羽頭顱,然後,魯縣獻降。
劉邦以公禮安葬項羽,並親自為其舉哀,靈前通哭一場方才離去。並將項伯等人封為列侯,賜姓為劉。
劉邦回軍到達定陶,再次親自跑到韓信營中,奪取了他的兵符,接管了他的部隊。
臨江王共尉(共敖之子)不降,劉邦派出盧綰、劉賈兵發臨江,俘共尉。
公元前202年一月,改立齊王韓信為楚王,統轄淮河以北的地區,以下邳為都城。
封彭越為梁王,統轄魏國舊地,以定陶為都城。
劉邦大赦天下,凡判斬刑以下罪犯盡皆赦免。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定陶氾水南岸即皇帝位,更王后呂氏為皇后,更太子劉盈為皇太子,追尊先母為昭靈夫人。
詔令天下:原衡山王吳芮,令百粵之兵,協助諸侯,討伐暴秦,建有大功,故封為王。然項羽奪其封地,稱其為番君。現改封吳芮為長沙王。原粵王無諸,世代供奉粵國宗族,秦奪其地,使其絕祀。諸侯伐秦,無諸親率閩中之兵協助,立有大功,項羽卻將其廢黜,不予封立。現封無諸為閩粵王,統轄閩中之地。
之後,劉邦建都洛陽。
五月,大裁軍,讓立下軍功的士兵復員歸家,並下詔,凡七大夫及以上爵位者,可享相應封地的賦稅;七大夫以下者,均免除其家一年賦稅。
之後,劉邦召回流民,有爵的複爵,無爵的複地。讓百姓休養生息,開始了大治之世。
但在最後,他還要解決一個人。
當初,田橫被韓信擊敗,逃至彭越處。但現在彭越已受封為大漢的梁王,而他還是漢朝的通緝犯。所以,他總覺得彭越看他的眼神有點怪,終於,他感受到了其中的殺機,沒辦法,他只好帶著五百名部下逃到了海島之上。
但劉邦並無意殺他。在劉邦看來,田橫兄弟幾個當初能平定齊地,招攬齊地名士,還是很有能力的。當然,也怕田橫繼續率眾所亂,所以就派人去赦免田橫,並召他來京覲見。
田橫想了想,對使者說:我曾煮殺漢軍將領驪商的哥哥驪食其,所以不敢奉詔,只希望當個平民百姓就行了。
使者回報後,劉邦便詔令驪商,說我準備召田橫回來,誰敢動他和他的隨從一根手指頭,我就殺誰全家。
然後,讓使者再次去召見田橫。並且許諾說,如果你田橫來,高可為王,低可封侯。但如果不來,那我就不客氣了。
田橫點頭應詔,帶了兩個隨從跟著使者向洛陽而來。
離洛陽還有三十里的驛站之時,田橫說畢竟要見天子了,我得洗個澡,換身衣服。
使者說這是必須的,於是,就讓他住了下來,準備次日再行覲見。
但田橫壓根就沒打算見到劉邦,因為對他而言,除了王侯之位,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做:尊嚴!
田橫自殺,讓隨從捧著他的頭顱跟隨使者面見劉邦。
劉邦撥給田橫的兩位隨從兩千人馬,讓他們以王侯之儀埋葬田橫。
事畢,兩位隨從在田橫墓前自殺身亡。
劉邦派使者前去海島上招撫田橫手下的五百士,但五百士聽說田橫已死,皆自殺而亡。
我願意相信這是真的。
楚漢相爭三年來,我看到的是各路諸侯你來我往,無利不走,無功不貪。忠孝仁義無處安放,就連堂堂魯縣,也不過空有一群可笑的腐儒罷了。
只在最後,田橫用他和五百餘條鮮活的生命告訴世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尊嚴不容踐踏。
楚漢河界,田橫此人可知?
所謂尊嚴,才是民族之魂。
-------------------------------------------
田橫五百士的典故
作者:古今文學網來源:古今文學網時間:2016/3/28 10:21:26閱讀: 56次
【釋義】:
指田橫的五百部屬聽到田橫已死,都自殺了。後以此典比喻士人義烈有節,以死相從。田橫(?——前202年),秦末狄縣(今山東高青東南)人。本是齊國貴族。秦末,從兄田儋起兵,重建齊國。楚、漢戰爭中自立為齊王,不久為漢軍所破,投奔彭越。漢劉邦消滅楚項羽,漢王劉邦立為漢朝皇帝,封彭越為梁王。田橫怕殺頭,就同他部下五百多人逃到海島上。高皇帝劉邦聽到這個消息,認為田橫兄弟本是平定齊地,齊地有德行才能之人大都歸附他,如今他們在海島中不招撫,以後怕出亂子,就派使者寬恕田橫罪過,召喚他進見。田橫就同他兩個賓客乘坐四匹馬拉的驛車前來洛陽(今河南洛陽),離洛陽三十里,到達屍鄉(今河南偃師縣西)驛站,田橫婉言對使者說:“人臣見天子應當洗澡沐浴。”住下不走了。又對他賓客說:“我起初與漢王劉邦都是南面稱孤之王,如今漢王劉邦當上天子,而我卻成為逃亡奴隸而北面伺候他,這個恥辱本來夠大。再說皇上想見我之原因,不過是想看看我的容貌。如今皇上在洛陽,現在割下我的頭,跑三十里地,容貌神態還不會改變,還可以看到。”於是田橫自己抹了脖子,讓賓客捧著他的頭,跟隨使者坐上快車報告皇帝劉邦。劉邦按諸侯王之禮儀安葬田橫。安葬完畢,兩位賓客在田橫的墳墓旁挖個坑,都自己抹脖子,倒進坑里陪葬田橫。高皇帝劉邦聽到這件事,竟然大驚,認為田橫的賓客都是有德行才能之人。我聽說其餘的還有五百人在海島上,派使者招安他們。使者到,他們聽到田橫已死,也都自殺了。從這裡就知道田橫兄弟是很得士人之心的。此典又作“壯田橫”、“田橫歌”、“為田橫俱死”、“田橫客”、“海島士”、“田橫海中客”、“哭田橫”、“田橫五百人”。
【出典】:
《史記》卷94《田儋列傳》2647、2648、2649頁:“漢滅項籍,漢王立為皇帝,以彭越為梁王。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高帝聞之,以為田橫兄弟本定齊,齊人賢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後恐為亂,乃使使赦田橫罪而召之。”“田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zhuàn賺,四匹馬拉的驛站傳車)詣(yì憶,到)雒(luò洛,通“洛”)陽。未至三十里,至屍鄉厩(jiù就,驛站馬房)置,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止留。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即稱王。古代宮殿建築座北朝南,王位座北朝南。孤是古代王侯謙稱),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而北面事之,其恥固已甚矣。……且陛下所以欲見我者,不過欲一見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陽,今斬吾頭,馳三十里間,形容尚未能敗,猶可觀也。'遂自剄,令客奉(通“捧”)其頭,從使者馳 奏之高帝。”“以王者禮葬田橫。既葬,二客穿其塚(zhǒng種,墳墓)旁孔(坑),皆自剄,下從之。高帝聞之,乃大驚,以田橫之客皆賢。吾聞其餘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則聞田橫死,亦皆自殺。於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
【例句】:
漢·蔡邕《述行賦》:“壯田橫之奉首兮,義二士之俠墳。” 北周·庾信《擬詠懷》之八:“空營衛青塚,徒聽田橫歌。 ” 庾信《周大將軍吳明徹墓誌銘》:“江東八千子弟,從項籍而不歸;海島五百軍人,為田橫而俱死焉。” 唐·杜甫《贈司空王公思禮》: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橫客。” 唐·孟郊《汴州離亂後憶韓愈》:“海島士皆直,夷門士非良。” 宋·蘇轍《秦穆公墓》:“豈如田橫海中客,中原皆漢無報所。” 元·馬致遠《漢宮秋》:“傷感似替昭君思漢主,哀怨似作薤露要田橫。” 清·龔自珍《詠史》: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楚漢相爭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時最光彩奪目的明星人物無非是項羽和劉邦了,前者親手埋葬了秦帝國,後者則建立了帝祚久長的漢帝國。 除了項羽劉邦這樣的帝王級歷史明星,蕭何、張良、韓信、英布、范贈等一干文臣武將也在歷史上留有一席之地。
然而司馬遷的《史記》除了為上述帝王將相樹碑立傳之外,並沒有忘記記錄一些雖無重大影響力,但其言行獲于當世並為後人稱道的人物。
在這些並無盛名的人物裡,有一個人和他的追隨者群體,象流星一樣悲壯,以他們殉道般的史詩般的行為,在歷史的浩緲夜空裡劃出了短暫微弱卻動人心魄的光芒。 這個人和他的追隨們就是田橫和他的五百壯士。
田橫是出身戰國齊國的王族。 他和兄長田儋、田榮,都是狄縣(今山東省青高縣東南)的豪族。 趁秦末大亂復興故國,田儋、田榮曾相繼自立為王。 田氏三兄弟有很高的人望,秉承戰國養士之遺風,史稱「齊人賢者多附焉」。
後來田儋死于秦將章邯之手,田榮也被項羽擊敗後被殺。 田橫聚集了數萬齊國逃兵,繼續與楚戰鬥。 項羽進不能勝,退又不甘心,兵力被陷在齊。 後來田橫趁項羽與劉邦爭戰之際,奪回了大量齊國的城邑,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自己為相,獨攬國政,既不朝楚,也不附漢。
劉邦派著名的儒生酈食其去遊說齊歸漢。 酈食其憑藉三寸不濫之舌,列舉了天下大勢和各種利害得失。 酈食其的遊說很成功,田廣和田橫同意歸順劉邦,並撤去了守備。 這時韓信聽說酈食其不費一兵一卒便為劉邦得到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非常不滿,立即出動大軍攻打已經準備投降的齊國。 齊國君臣大怒,田橫以為劉邦不講信義,欺騙了自己,便烹殺了酈食其。 兵敗于韓信後,田橫率眾向東逃到了梁國,投靠了彭越。
西漢統一後,田橫由於殺了劉邦的重臣酈食其,十分害怕劉邦的報復,就跑到了海州東海縣(今山東即墨縣東北)一島上據守,跟從者有五百余人。 劉邦知道田橫三兄弟早年起兵定齊,他們在齊人中的威信很高,齊賢能者多有歸附。 劉邦擔心這些人長期留在海島中,會生後患,對漢不利,於是便下詔赦去田橫之罪,召他回朝。 田橫不肯,他說:「我烹煮了陛下的使臣酈生,現在聽說酈生的兄弟酈商為漢將,我很恐懼他會報復,所以不敢奉詔。 」他表示願為庶人,與眾人在海島上度過一生。
劉邦並沒有善罷甘休。 他一面命令酈商不得為乃兄復仇,並下詔天下,如果有傷害田橫和他的從人的,夷族,一面又派使者繼續前往海島赦免招降,說:「田橫來,分封可以大至封王,小至封侯。 不來,就派大兵誅滅! 」
也許是為了讓部下免遭屠戮,田橫帶兩名從客隨同漢使西行去見劉邦。 走到屍鄉驛站,洗沐完畢,他找了個機會對門客說:「我當初與漢王一起稱王道孤,如今他為天子,我成亡命之虜,還有比這更恥辱的嗎! 天子現在要見我,不過想看一看我的面貌罷了。 這裡離天子所居的洛陽僅三十裡,你們趕快拿著我的頭去見天子,臉色還不會變,尚可一看。 」說完就拔劍自刎了。
劉邦見到田橫的首級後,流下了眼淚,他說:「田橫自布衣起兵,兄弟三人相繼為王,都是大賢啊! 」隨後派了二千兵卒,以諸侯的規格安葬了田橫,又拜田橫從客二人為都尉。 不想兩個從客將田橫墓側鑿開,自刎在墓裡。 劉邦聞之大驚,十分感慨,並由此認定田橫的門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賢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撫留居海島的五百人。 五百壯士從漢使那裡得知田橫的死訊,也都相繼「蹈海」自殺了。 這個海島後來就叫作田橫島。
田橫和他的部屬們不屈不撓的信念和行為不僅驚動了當時,而且成為後世文人墨客筆下的典故與主題。 自古齊魯多豪傑,田橫五百壯士的故事既傳奇又感人。 前秦至漢初是個令後人神往的時代,天下每每有捨生取義的故事發生。 然而,那個時代又是充滿義和不義的時代。
劉邦在逃難中三番五次把兒子和女兒推下馬車的時候,他不記得義為何物。 他心裡裝的也許只有「天下」兩個字。 項羽橫掃中原的時候,他早已把諸侯盟約拋在腦後,他心裡想的,也許只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豪邁。
自古以來肉食者們經常宣揚的一些所謂的倫理綱常和煌煌大義,往往只是用於約束芸芸眾生的行為和思想,他們自己,則享受著另一種規則。 正如經常為一些「XX精神」題字的領導們,他們熱衷於掀起學習這種精神的高潮,但在他們的身上絲毫看不到這種精神的影子的。
田橫雖是一方割據諸侯,但曾有功于劉邦。 楚漢相爭期間,田橫和彭越曾經是後方抗擊項羽的主力,他們使項羽在戰場上陷入被動的局面,使項羽始終無法全力對付漢王劉邦。 劉邦定天下後,彭越做為有功之臣受封梁王。 田橫雖從未歸附過劉邦,但憑藉其抗擊項羽的功勞,獲得侯爵以上的賞封完全是可能的。 況且劉邦急需安撫天下,不會因驪食其的死而一時加害田橫這個在齊地眾望所歸的人物。
所以擺在田橫面前的就是利與義、生與死的選擇。 如果擇生趨利,他和隨從門客們不但免受殺戮,而且衣食無憂,體體面面的做官。 況且田橫畢生的敵人並非劉邦,而是曾坑殺過大量齊人的項羽。 可是他最終做了慷慨赴死的選擇。 田橫的死,有捨身取義的意味。 似乎有寧死不屈、不願以臣者事劉邦的英雄氣概。 但根據其前後言行,情況並非完全如此。
田橫對歸順劉邦最大的顧慮就是他曾以酷刑殺害了驪食其。 驪食其堪稱張良第二,屢屢以奇謀良策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 田橫當然有理由懷疑品行並不好的劉邦會如何擯棄前嫌來「善待」自己,更別說將來同殿為臣時要面對驪商眼裡不斷投射過來的仇恨。 鳥盡弓藏的事情後來果然發生了,若干年後彭越竟被以謀反為由跺成肉醬分送給各地諸侯。 彭越後來的遭遇足以證明田橫的憂慮是正確的。
田橫臨死前的一番話至為悲壯,堪與伍子胥的「此頭須向國門懸」相提並論。 不管是什麼理由促使田橫做出了最後的抉擇,他的這種決心代表了那個時代人們推崇的一種生命價值取向的觀念。 那時人們也會認為生命誠可貴,但比生命價更高的,不是愛情,也不是自由,而是義。 孟軻曾經提出,當生與死、義與利二者不可得兼的時候,仁人志士的選擇應該是捨生取義。 然而真正的捨生取義,歷史上幾人能夠?
悲壯的序幕一經拉開,就無法停止。 兩個從未曾留下任何姓名的從客,儘管事先接受了劉邦的封賞,但他們還是毅然在田橫下葬的墓前自殺。 緊接著是島上眾人的集體自盡。 田橫的死,緣由是一種對義或氣節的堅持,也可能是一種無法面對故國灰飛煙滅的無奈和絕望。 而五百壯士的死則是因為田橫,這是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氣概。 五百壯士的死和田橫的死是不同的。
戰國時養士成風。 戰國的養士,形成了以「四公子」——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為代表的人才中心,大量的人才迅速地聚結起未。 據史書記載,「四公子」門下的食客都超過三千人。 這種傳統延續到了田橫的年代,這五百壯士應該就是田橫的門下食客。 田橫向來有「義高能得士」的美名,所以直到齊國為韓信所滅,田氏家族大勢已去,依然有眾多的門客願意跟隨田橫。
雖然向來門客的構成良莠不齊,但是,從孟嘗君門下的雞鳴狗盜之輩,到智伯的門客--士為知己者死的豫讓,再到慷慨悲歌的荊軻,這些門客們與他們的主人只見實際上結成了一種牢固的生死與共的關係。 士人對養士的權貴期望很高,要求他們必須能「知人得士」,不但要求他們在物質方面善待自己,而且要求權貴們能善於識人用人。 另一方面要求主人要尊重自己,「仁而下士」,絕不能「以其富貴驕士」。
這麼一來,基於這種禮遇,門客士人對主人的回報往往也是非常豐厚的,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這裡的知己,不是別人,正是指供養他們的權貴豪強。 士人中有的甚至不惜以生命的代價來完成這種回報。 不過象這種五百多壯士集體自殺的情形在歷史上倒是很少發生。
關於五百壯士的死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們被騙出海島,走在半道中得知田橫的死訊,在拜祭田橫墓後,在墓前集體自殺。 也有人考證說這些人後來和田橫的弟弟一道隱居於離田橫島不遠的小鬲山裡。 更有離奇的說法是,這批人駕舟渡過太平洋,逃到美洲,在那裡定居繁衍。 在美洲還發現了「田人墓」。 當然這種說法過於離奇,不足為信。
現在我們無法得知這五百壯士的社會成分,根據劉邦許以重諾的做法來看,這些人應該都是具有相當才能的人。 他們中也許有文人也會有遊俠,也可能有一些掌握某種特殊技術的人,當然也可能有一些沽名釣譽混口江湖飯的閑客。
在這個故事的大結局裡,人人都很悲憤,人人都很絕訣,人人都很超脫,悲壯的氣氛到處在縈繞、在彌漫,誰都無法拒絕這個集體決定,誰都無法徹底撇清自己,這不是一個個人抉擇,所有曾經活躍的個體思想立刻凝固冰封。 此時此刻,春秋戰國時期誕生的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豪俠精神在這個小島上轟然劃上了一個巨大的句號。 這種精神從此刻起悄然絕跡,後世不再。
太史公在《史記·田儋列傳》中稱讚道:「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 余因而列焉。 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 」 太史公從田橫和五百壯士的故事裡總結出高節與義氣,他進而感歎天下擅畫者,為何不以田橫與五百壯士的故事作為繪畫題材呢? 他的這個願望在兩千年後由繪畫大師徐悲鴻實現了。 徐悲鴻作《田橫五百壯士》,或許就是受了太史公的啟發,他借這一畫題表明一種亂世不屈的精神氣概。
田橫和五百壯士的故事對後世有著一定的激勵作用。 甚至象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在上中學時曾經為班級的《同學錄》作序,在序中寫下了「成則周武三千,敗則田橫五百」的字句。 當然葉劍英是個成功者,他後來成為「周武三千」中非常重要的一員。
然而,在對田橫和五百壯士故事感佩之余,現代人也許會多了一層疑問。 中國向來不缺乏慷慨悲壯的英雄。 高風亮節、視死如歸之士古來多有。 但中國一直缺乏另外兩類英雄,一類是為尋求真理和社會進步殉道的英雄,另外一類是平凡的堅韌如聖徒般的平民英雄。 這兩種英雄行為在歷史上既不為人稱頌,也不為人效仿。
正如顧准先生所言,中國「好像只有一個類型,文天祥、史可法之類,而這已是中國專制政治到了末日時候的從容就義。 不是社會上升進步中的殉道精神與自我實現了。 」而缺少「像布魯諾那樣寧肯燒死在火刑柱上也不願放棄太陽中心說。 」 的追求真理和自由的英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中國曾經有過那種聖徒般堅韌的平凡英雄,但現在的人們卻不怎麼記得他們了。 清末有這麼一位乞丐,他乞討一生,晚年用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數千貫銅錢在家鄉辦起了一所義學,他親自跪請有學問的進士、舉人任教,跪求貧寒人家送子弟上學,當年招收了50多個學生,不受任何學費。
山東巡撫張曜後來聞知他的義行,親自召見了他,並下令免征義學的各種賦稅,另賞銀200兩,同時奏請光緒帝頒以「樂善好施」匾額,清朝授以「義學正」名號終於認可了他的努力。 但他將所得賞賜悉數投入辦學事業,前後一共辦了三所義學,自己仍然靠乞討過活,過著簡樸得近于低賤的生活。 後來貧困中死去。 死時依然是個乞丐身份。
這個人就是武訓,他只是個小人物。 中國的歷史上從不缺乏頂天立地的英雄,但卻缺乏這種如聖徒般的小人物。 他們理應和田橫及其五百壯士一道,受到人們的敬意。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如果田橫他們當年選擇了活下去,他們最終會有怎樣的一個結局呢? 《田橫吟》有子有子曰田橫,遠禍避劉循海中。
齊之義者人五百,決然拋家競相從。
是時劉季坐金殿,懼名服威謀相見。
至則封侯言鑿鑿,否之天兵必來犯。
為全諸君遂就途,執手相訣淚模糊。
登舟但望眉月小,吞聲還顧葉島孤。
重重行行咸陽近,就中酸楚誰複問?
秦鹿逋亡豎子庭,英雄何堪北面認!
轉從二客細叮嚀,但將頭顱傳至京。
訣複訣兮畢複畢,我自凜凜萬古生。
言畢揮刀砉然落,竟將眼目撐欲破。
二客含悲斂金函,直入帝闥呈玉座。
當庭四目難凝持,恨不相逢未死時。
向使山東無項羽,縱義博仁複誰及?
詔賜侯爵賞二客,二客茫茫捧函下。
但將主人埋土中,竟從主人死墓外。
噩息一日傳海中,斯時翰海降悲風。
五百壯士殷殷拜,遮天巨浪滾滾傾。
田橫一死齊無士,願將此生隨君去。
數盡海島五百人,一併揮刀做一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