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

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

1916年珍妮穿泰雅族傳統服飾留影。

影想20-1-珍妮與泰雅小番刀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1日, 2018
歷史上的人類學家男性居多,事實上,男人總是占據著各種學科的高位,不獨人類學,而科學各門學科也總是展現男性權力,這一點,已經由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0.15~1984.6.25)證實了不是嗎?這一位是英國女性人類學家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Janet B. Montgomery McGovern),在90多年前以第一位女性人類學者的身分,探訪台灣原住民部落,撰寫《福爾摩沙的獵頭原住民》(Among the Headhunters of Formosa)一書,1922年在倫敦出版,為台灣原住民留下了珍貴的紀錄。
1995年我曾赴英國牛津,在牛津自然科學博物館見到的Lidux(泰雅小番刀)會不會就是珍妮帶過去的呢?我在〈牛津後記〉(《迷霧之旅》,布拉格文化,P:257)一文透過口傳紀錄寫著:「過了一個月,曾祖父帶著釀米酒、Sinu(大型動物的獸肉),也帶著腰間珍視的Lidux,果然,那位有著神奇藥丸的冒險家也來了,大家相談甚歡,最後曾祖父拿著Lidux送給了冒險家說:這支Lidux是代表恆久的友誼,但是我希望一百年後,你的孫子的孫子可以送回給我的孫子的孫子,來證明這一段情誼。」日後,它並沒有被送還到我的手上,依然躺在空調良好的University Museum(大學博物館)玻璃櫃內,也無法證實冒險家或許就是人類學家珍妮。
人類學家珍妮在日據大正5-7年間(1916.09~1918.09)走訪台灣原住民部落,應該是應台灣總督府理蕃課的邀請或是對東南亞南島民族的研究習向?其實珍妮特別對台灣總督府推行的「理蕃政策」造成原住民人口銳減(19世紀末葉原住民的數量占島上總人口的18%,不到50年就縮減為3%),疾呼總督府不要蹈澳洲塔斯馬尼亞原住民滅絕之路,是不是因為這樣的人文主義的呼告,使台灣總督府停止了她的研究?後來我們也不再看過有國外的人類學者受到台灣總督府的協同研究,進入到台灣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盡皆日人,除了人類學者,還有自然科學研究者、征服新高山(玉山)的學子、伴隨日軍警的攝影家,最多的自然是駐紮在部落駐在所的日警。
照片中的珍妮雖然也不例外地與兩位泰雅族少女合拍以示到此一遊(研),卻也顯示出珍妮面對科學(攝影)的老練自得以及被研究者畏懼科學的蠻荒屬性,儘管如此,相對於老人家對男性的日本人類學家印象普遍擾民,也許女性的人類學家如珍妮等人的人類學研究更近母性的溫柔,並且或將可以減少帝國的殺伐,而讓遇見新文明的原住民有更多的時間休養生息。但是,誰知道呢?珍妮早已遠去……


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  文/蒲琮文
珍妮(左一)和兩位泰雅族女孩於泰雅族房舍前留影。
英國女性人類學家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Janet B. Montgomery McGovern),在90多年前以第一位女性人類學者的身分,探訪臺灣原住民部落,撰寫《福爾摩沙的獵頭原住民》(Among the Headhunters of Formosa)一書,1922年在倫敦出版,為臺灣原住民留下珍貴的記錄。
珍妮於19世紀初受僱於日本政府,在東京和鹿兒島教授英文,本著對臺灣原住民的強烈興趣,大正5年(1916年)9月從日本請調臺北。大正5-7年間走訪原住民部落,記錄民情風俗與生活習慣。在日本官員的眼中,她熱愛冒險的個性讓人十分不解,尤其身為女性而要求入山探訪原住民部落,更是讓他們困擾不已。
20世紀初,臺灣總督府推行的「理蕃政策」造成原住民人口銳減,相較於中國在1895年前的統治,在日本的統治下,銳減的速度還要更快。19世紀末葉,福爾摩沙原住民的數量佔島上總人口的18%,但不到50年光景就銳減為3%。有鑑於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滅絕之後,並未收集詳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等資料,作者呼籲這種錯誤不該再度發生在福爾摩沙原住民身上,應該立刻收集臺灣原住民的人類學資料。書中除了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也記述許多引人入勝的臺灣趣聞。其中有一段記述臺灣名稱的由來,一說來自於日本作家石井真二(Shinji Ishii)的看法,他認為臺灣之名乃「排灣」這個原住民族的名稱,經過訛轉之後才用作為「臺灣」;另一說認為臺灣是由「海灣」所包圍的「臺地」組成,因此才有臺灣之名。作者親眼見過臺灣的山脈與臺地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所呈現出來的美景,因此在書中她傾向支持後者的說法。
1916年珍妮穿泰雅族傳統服飾留影。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一、福爾摩沙島及其島民的記述;二、原住民部落的民情風俗。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記述她對福爾摩沙島的第一印象,福爾摩沙獵頭原住民的傳聞,說明當時島上的客家人、漢人、日本人與原住民的人口狀況,以及和原住民接觸的經驗。作者在新年期間造訪東部原住民部落,受到泰雅族的款待,作者的西方臉孔,甚至被原住民奉為17世紀的荷蘭「祖先」轉世降臨。
第二部分記述原住民的種族起源、社會組織,作者特別將獵頭的儀式放在社會組織的類別下說明,因為以她的角度來看,獵頭儀式並非社會習俗,任何獵頭部落的成員都和自己的社會組織密不可分,獵頭決定男人在部落中的社會和政治地位,也和婚姻有直接的關係,若沒有成功獵頭,就不能娶妻。獵頭是一種「規定」,就好比文明社會的紳士必須遵守的規範一樣。此外還記錄原住民的宗教信仰和儀式;婚姻習俗;疾病與死亡相關的習俗;藝術工藝,如房屋、吊橋、糧倉、武器、紡織、竹籃、製陶、農業工具、魚網、鼻笛、弓琴、口簧琴等;刺青和身體毀飾,如穿耳與鑿齒,以及交通運輸方式、造船技術與航海術。書中還收錄豐富的圖片,例如福爾摩沙的人種分布圖;雅美族、泰雅族、布農族等原住民的衣著服飾照;山區的樟腦工廠;泰雅族的頭骨架以及排灣族榮耀祖先的石板紀念碑。
珍妮鏡頭下穿著傳統蘭嶼阿美族服飾的男子與女士。
珍妮的兒子威廉.蒙哥馬利.麥高文,生於1897年,曾任美國西北大學教授,是20世紀初公認美國的拉丁美洲和中亞史專家,他的經歷與故事,成為探險小說、好萊塢電影中的著名考古學者兼冒險家「印地安納瓊斯」的創作原型

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

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

各界犬友來信 - https://goo.gl/BMVFpr


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

女性類學家來台走訪荒山野嶺裝備單薄,在日本時代(原住民首時代),勇氣十足!


日本北海道阿伊努人的口簧琴與台灣泰雅族的口簧琴(吹奏對照,也都有文面的習俗,留言內有更多口簧琴影片)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左邊 也就是印尼的查亞省jayapura山區見過當地原住民表演 一模一樣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ldtwcolor/permalink/1369775550315647/?mibextid=xfxF2i

第一位探訪臺灣原住民的女性人類學者──珍妮.蒙哥馬利.麥高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