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每年領有俸銀。(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2024/2/24 
中國古代的官場上,擁有「正一品」官銜的官員無疑是權勢巔峰,一身朝服龍袍上的繡章,意味著他們立於帝國權力金字塔的最頂端。正一品官員地位僅次於皇帝是皇帝的心腹和左膀右臂,手握大權。不過他們的俸祿,卻讓人意想不到。
古代「薪水天花板」在哪裡?清朝正一品官員俸祿太驚人 | 新奇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49paK2h
清朝正一品官員每年俸銀約新台幣3萬9000元。(示意圖/翻攝自微博)
大清帝國兩百多年的統治史上,能位於正一品的官員極其稀少。除了是戰功卓著的邊將,也有世代頂級世家的後裔、敢於進諫的臣子等。正一品官員居住的官邸,都是皇帝親自分配的。房子多在20間以上,結構典雅、規模宏大、設計考究,宅第內部也是金碧輝煌。官邸坐落在京城的要地上,景致優美、環境幽靜,尤其方便往來政務。
不過,官員的俸祿卻是少得可憐。古代銀兩的價值數唐朝最高,一兩銀子約等於新台幣1.7萬元。可是到了清朝約等於新台幣1300元左右。到了清朝中晚期,價值逐漸貶低,大約只有新台幣750元至1100元。
清朝正一品官員每年能得到俸銀180兩白銀,折合成現在的幣值約新台幣3萬9000元。清朝二品官員則享有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兩、從九品及未入流只有31兩。除此之外,每正俸1兩,還有1石祿米。古代「薪水天花板」在哪裡?清朝正一品官員俸祿太驚人 | 新奇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49paK2h


王得祿一品官員榮祿大夫/誥封一品夫人/王得祿誥授建威將軍、晉加榮祿大夫,歷任福建浙江提督、二等子爵世襲,贈伯爵、太子太師,賜諡果毅,顯考王公塋」為清治時期官位最高的臺籍官員(再次為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霧峰林家成員)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GbDK5M


清朝官職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品官是古代時期最高級別的官職。自三國魏以後,官分九品,最高一品官是古代時期最高級別的官職。自三國魏以後,官分九品,最高一品官是古代時期最高級別的官職。自三國魏以後,官分九品,最高

清朝官職表列舉出清代乾隆以後的官職,分為文官、武官,官階高低由秩品來區分。本表所列官職限於中央和行省地區。蒙古各盟、旗之官制參見清代蒙古官制;新疆回部各地官制參見伯克制;西藏官制參見駐藏大臣及噶廈;青海地區官制參見西寧辦事大臣。
古代一品京官都有多大權利?為什麼一品官銜會是榮譽虛職呢
2017-03-27 由 看一書 發表于歷史
如今的古裝電視劇越來越多,在眾多的官員中一品官是古代時期最高級別的官職。自三國魏以後,官分九品,最高者為一品。從有一品官員起,大多數朝代的一品大臣都是京官,清代地方最大的總督也只有正二品官銜。古代宰相雖是百官之首,但宰相的的品級卻不是最高的正一品!隨著古代皇權加強,一品官員也逐漸成為一種虛職。在京官裡面有多少官職是一品呢,為什麼一品大臣卻沒有實權呢?
清代一品補服
秦漢時期實行三公九卿制,當時的官員並無官品。從西晉以後中央發展形成了三省六部制,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的一種政治制度,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但都是跪受筆錄,上傳下達!
三省六部制
唐朝的丞相是正三品的中書令,一、二品官基本都是虛職。明清時期的內閣或者中堂是二品。唐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少師、少傅、少保又稱「三孤」(從一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從一品),太子太師屬「東宮三師」為名義上的太子老師,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唐初秦王李世民為大唐建立了豐功偉業,唐高祖李淵就給其封天策上將(正一品)。天策上將雖是高於親王品級,但在唐朝也是榮譽官銜。
唐代大明宮
清代仿明制,也有九品十八級。其中正一品文職京官有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正一品銜。正一品武職京官有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武職外官無正一品銜。
從一品文職京官有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文職外官本無 從一品銜,然總督例加兵部尚書銜,故為從一品。從一品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有將軍、都統、提督。
清代官帽頂珠
像太師、太傅、太保……只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沒有實權,或死後所贈。明代首輔張居正八個虛銜中就有一個便是太子太師銜。古代《周禮》以為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漢武帝時,在經學的推動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合稱為三公。後來隨著朝代更替,對皇權的加強,三公便逐漸只用在加官或者追贈時,成為了一種尊貴的虛銜。
尤其是在明太祖朱元璋廢宰相不置,以尚書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本是正三品六部各尚書,直接變為正二品,到了清代六部尚書又變為從一品。明朝前期的內閣大學士才只有正五品官銜,後期內閣才逐漸提高。清朝軍機大臣也都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也並無品級和俸祿。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vmol4mq.html
----------------------------------
清朝有多少個一品大員?揭秘一品大員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2016/06/06 來源:閩都網
正一品,中國古代官品等級的最高級別。
清代的官吏等級制度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從(舊讀zòng)之別,如正一品、從一品。此外還有超品官員,宗室不入八分輔國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以上的,都視為超品。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一般來講,清代的官制體系分為兩大類,一是地域體系,分為京官和地方官兩大系統。二是職能體系,分為文官和武官兩大系統。兩大類相互交錯。其中,京官系統中以文職官員為主,地方官系統中則文武兼有。 正七品為縣長(差不多是處級),正六品也就是州局工作人員,正五品能當上國立大學的教務處主任,正四品就是封疆大吏,正三品就能當上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正二品就是各部尚書.正一品就有柱國,太師,太傅等虛銜.其實正一品在清朝什麼都不是,要加上其他官職才能和現在的官比較,比如清朝設軍機處一個四品官權利遠大於一品。
清朝有多少個一品大員? 太師,太傅,太保,光祿大夫,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鑾儀衛掌衛事大夫,建威將軍,子爵。 上面這些都是一品大員的名稱,至於具體的數量每朝都不一樣。 揭秘一品大員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正一品:【正國級】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又稱三公)【榮譽虛職,相當於人大委員長、政協主席之類】;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北京軍區司令】、掌鑾儀衛事大臣【中央機關事務局、安全局長】
武職外官:無 (注1:順治初年定侍衛處,領侍衛內大臣6人,即上三旗每旗2人。內大臣6人,散秩大臣無定員)
從一品:【正國級減】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又稱三孤);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又稱太子三師)【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副職主席】
協辦大學士【政治局委員】、各部院尚書【副總理兼部長】、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察長】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八旗軍大軍區司令】、都統【八旗軍首都及陪都軍區司令】、提督【綠營軍區司令】
正二品:【副國級】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3OO82O.html
--------------------------------------------

升官奇遇 質樸笨才竟然升到四品官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8日, 2018
感世風日下,不如行善於微行,種福田於未來。
攝像者: Fotolia
笨兒老父發愁
清朝時期,京城內一戶劉性人家,家裡有些資產,遺憾的是生了一個笨兒子。兒子叫劉玉書,生來愚笨、記憶力不好,每天只學十個字,背誦一整天都不能上口。到他青少年時期,劉玉書還是智慧未開。
發愁的劉父擔心笨兒子未來無法自立,就花錢為他捐了一個雜職,讓他到部裡候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補上出缺的職務,一輩子過日子不成問題。劉玉書轉眼到了成年,雖然還是沒開竅,然而舉止中規中矩,也不會大聲說話,看起來老成持重,有板有眼的樣子。
補上職缺 午門謝恩鬧「笑話」
劉玉書候選了二十年,終於補上廣東某巡檢的職務。按禮制,候選官員得到末等品級的職務不用進宮謝恩。以往有過在午門外謝恩的先例,後來也沒人這樣做了。劉玉書長期住在京城,聽說過午門謝恩的事,竟然也記得清清楚楚。
清朝末期的午門(公有領域)
他得到授職的隔天,天下著雨,然而一早曙光未亮,他就穿戴朝服朝冠,畢恭畢敬地在午門外三跪九叩,一絲不苟地行謝恩禮,唯恐不符合朝儀的規範。那時有位親王入值軍機處,乘轎子經過午門,看見雨中有人跪拜,感到詫異,就派僕人去詢問,原來是「新選廣東某司巡檢劉玉書叩謝天恩」。
這位親王進入朝房,剛好遇見了剛進京來晉見皇帝的兩廣總督,頓時剛才雨中跪拜那一幕浮上來了,就對兩廣總督說道:「貴屬下某縣某司劉玉書……」此時,腦中的「笑話」還來不及講出來,忽然太監呼叫,皇上召見,親王馬上打住話頭,匆匆進入內宮。回頭,兩人也沒再見著面了。
天造地設的轉機 傻人傻福
親王未出口的「笑話」,對劉玉書竟然是天造地設的轉機。劉玉書到了廣東省城,向兩廣總督報到。總督對他的態度特別和藹。劉玉書進見完畢退出時,總督對他說:「問王爺安好。我出京時來不及見到王爺。」劉玉書只是唯唯諾諾回應,他心裡頭也是渾渾然。
原來,兩廣總督回想起某親王在朝房中特別提到劉玉書,誤以為他是親王的親近之人。就這樣,不到一年,劉玉書忽然奉命兼管稅務局,收入特別好。
不久,總督對他說:「你的職務太小,何不捐資以便升官?」劉玉書唯唯諾諾就捐了。很快地他被升為知縣,後來,一些肥缺又找上他。不到幾年,捐資連著升官,他居然升為候補道員。這是個有品級的官,按規定要進京由吏部引導覲見皇帝。總督特地準備土特產及書信,令他帶到京城呈獻給那位親王。
一對粉彩老鷹,中國——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高16.5厘米。
攝像者: Jorge Welsh
當他晉見皇帝時,恰好某個道員的職務出缺。皇帝詢問親王誰可以勝任?那親王一時想不起其他人,就提出劉玉書的名字。於是候補道員的劉玉書才晉見就被授予正四品的道員實職。(注:道員是巡撫、總督與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清乾隆時,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
話說劉玉書上京後不知道要給門房禮物,碰了王府門房的釘子,門房讓他在清晨四鼓時分去王府求見。到了那時,恰好親王乘轎要去軍機處入值,劉玉書就在轎前求見,呈上總督的禮物和書信。總督的書函,誇讚劉玉書心地忠厚,才能優秀,已經推薦保舉為候補道員等等的話語,讓親王一頭霧水。多少年前的半句突發的「笑話」,親王自己早已忘了;而總督自以為是地還為了親王「做人情」。不過,「劉玉書」這名字再次敲進親王的腦袋,而這個升官奇遇,就讓笨才劉玉書碰上了。他的老父縱然聰明,應該也預想不到吧!
升官發財與德有關
世上有些人升官發財,是得之於投機迎合,而劉玉書獨獨得之於質樸笨拙,不是很奇蹟嗎?還真的是一個人能否升官發財,與他的才能無關,而與他命中的福德有關。他福大,縱然質樸笨拙,也能升官發財;反之,一個人命中德少,縱有天大本領,求一職也難覓。@*
資料來源:小橫香室主人撰:《清朝野史大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