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建廟360週年 台南南鯤鯓代天府整修廟前2支大旗杆
台南北門三寮灣東隆宮前也豎有大旗杆。(記者楊金城攝)
迎接建廟360週年 台南南鯤鯓代天府整修廟前2支大旗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Eipxx
2022/01/03 19:53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迎接建廟360週年,正整修拜亭前的2支檜木材質的大旗杆,吸引信眾注意,好奇大廟前豎立旗杆的用意,也不是每家宮廟都立旗杆。
今年正好是南鯤鯓廟建廟360週年,除了整修大旗杆,而用12根千年檜木當支柱的大山門牌樓已在3年前先整修完工,搭配新建的「台灣王爺總廟」紀念巨石碑,南鯤鯓廟入口意象氣派宏偉。
南鯤鯓廟總幹事侯賢遜說,廟前2支大旗杆是54年前在「戊申三百年醮」時所建,約20年前換新旗杆,這次是整修後重新上漆。
台灣現存的舉人杆,都是因家族中有人中舉後,在大宅前豎立旗杆以告慰祖先、光耀門楣,宮廟竟也立旗杆,也不是每家宮廟都有立旗杆,相當特別。
台南北門南鯤鯓廟、柳營代天院、學甲慈濟宮、北門三寮灣東隆宮等大廟就豎有旗杆;侯賢遜和東隆宮總幹事吳崑源說,立旗杆代表廟主神的神格位階高。三寮灣東隆宮前的大旗杆現也改為鋼鐵材質。
南鯤鯓廟說,台南地區廟宇旗杆最高的是中西區南廠保安宮的旗竿,高度六丈七尺(20.3公尺),其次是學甲區慈濟宮的長六丈三尺(19.1公尺),南鯤鯓廟的大旗竿高度為四丈九尺八(15.1公尺)。
「台灣王爺總廟」北門南鯤鯓代天府建廟360週年,新建的重達101公噸、價值超過千萬的「台灣王爺總廟」巨石碑成為入口新地標。(記者楊金城攝)
「台灣王爺總廟」北門南鯤鯓代天府建廟360週年,新建的重達101公噸、價值超過千萬的「台灣王爺總廟」巨石碑成為入口新地標。(記者楊金城攝)
台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整修拜亭前的2支檜木材質的大旗杆。(記者楊金城攝)
迎接建廟360週年 台南南鯤鯓代天府整修廟前2支大旗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Eipxx

2022-01-03_2014422022-01-03_2015082022-01-03_201451


宿怨真的存在?發飆的豬 相鬥的牛和狗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12日, 2018
天地間一切的怨都可以善解。圖為清線繡《梵方圓成.道高伏虎》,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在很多熱點視頻中,主角都是阿貓阿狗,這些動物的靈性和可愛的樣貌很能融化人的心,真的就應了那句話:萬物皆有靈。
動物不僅有靈性,動物和人之間,不同動物之間還可能存在宿緣呢!我們聽聽清朝乾隆時期的大學士紀曉嵐怎麼說。
靈豬發飆 老翁領悟善解宿怨
紀曉嵐認識一位曾經擔任御史的胡牧亭先生,胡御史曾跟他講過一個老翁和一頭豬的因果故事
在胡御史的家鄉有一戶人家養了一隻豬。這隻豬每次見到鄰居家的老翁,就會憤怒地瞪大豬眼,齜牙咧嘴地發飆,老翁每次見到這隻豬都趕緊繞道躲開,惟恐避之不及。
奇怪的是,這隻豬見到其他人都是一臉溫順的樣子,唯獨見到這名老翁就一反常態。
老翁一開始很生氣,氣得想把豬買來殺了吃,但有一天老翁忽然醒悟:「這是不是就是佛經中說的宿怨呢?佛說世上的冤怨都可以解開。」
於是老翁出了一個很好的價錢,將這頭豬買了下來送到附近的寺院中放生,以此供佛。
從此以後,這位老翁再去寺院碰到這頭豬,都發現牠變溫順了,不再怒目發飆了,反而在他的身邊低頭拱首,服貼貼地貼著老人,一副感激的模樣。
胡御史曾跟紀曉嵐講過一個老翁和一頭豬的因果故事。圖為清 張師誠《跋豳風十二月圖說.十月穫稻》局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高人騎猛虎 精誠化宿怨
孫重畫過一幅《伏虎應真圖》,圖上有巴蜀人李衍的題詞:「至人騎猛虎,馭之猶騏驥。豈伊本馴良,道力消其鷙。乃知天地間,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無為多畏忌。」
意思是說,道行高深的人騎著猛虎,如同駕御著駿馬一樣。並非老虎本來就馴服溫順, 而是道的力量化解了牠的凶殘。由此可知,天地間一切的怨都可以善解,只要能夠精誠相待,人人都可以消除猜忌成為好友。
李衍的題詞正好可以解讀紀曉嵐講的這個靈豬的故事呢!
牛和狗鬥不休 前世的宿怨?
紀曉嵐有一個家僕名叫劉琪,他養了一頭牛和一隻狗。每次牛見到狗就低下頭用角牴牠,狗見到牛就發瘋似地用牙咬牠。這對天生的冤家每次都鬥得雙雙掛彩,血流不止。
但這頭牛見到別隻狗都很友好;那隻狗見到別頭牛也像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淡定模樣,唯獨碰到對方時,歷史就要重演。也許前世牠倆之間有著難以調和的宿怨吧。
後來紀曉嵐的父親到戶部做官,紀曉嵐也跟著父親離開了家鄉,這頭牛和這隻狗的後續劇情是什麼,紀曉嵐也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紀大學士說,宿怨的說法是確定無疑的。禽獸雖然不會說話,卻有前生宿怨的記憶。「前世冤家,今朝相遇」,上述牛和狗的情況,或許就是屬於這類的吧。@#
明 戴進《太平樂事.耕罷》,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事據《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之《 灤陽消夏錄 》一)


唐太宗爲他罷朝3日 15名養子爲他守孝3年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11日, 2018
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圖為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公有領域)
李大亮,唐朝開國功臣。他出生在官宦之家,世代先祖在朝中擔任要職。出生於開皇六年(586年)的李大亮,從小就具有文武才略。
隋朝末年,李大亮在龐玉的行營擔任兵曹。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瓦崗軍李密進攻東都,打敗龐玉的軍隊,俘虜了上百人,包括李大亮在內。李密的大將張弼見到李大亮,被他身上的勇武之氣所深深吸引,於是悄悄解救李大亮,幫他逃生。二人長談一番後,彼此覺得相見甚晚,由此結爲至交。
心繫黎民 唐王嘉獎
李大亮歸附大唐後,起初擔任土門縣縣令。有一年,土門縣發生嚴重旱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加上盜賊常常出沒橫行鄉里,百姓紛紛逃荒。無人種地,田地就更加荒蕪。來年更沒有收成。
李大亮勸說鄉民耕種田地。次年,莊稼大豐收。
攝像者: Fotolia
李大亮就把自己的坐騎賣了,換來種子,勸說鄉民耕種田地。次年,莊稼大豐收。他還派人抓捕盜賊,有效地整治了地方的治安。當時尚未登基的太宗,巡撫北部邊境時,偶然聽說了此事,親自下書慰勞李大亮,賞賜他豐厚的禮物。
李大亮擔任安州刺史時,參與平定輔公祏之亂,立下大功,朝廷賞賜給他100名奴婢。大亮對奴婢說:「你們都是士族之家的子女。因爲國家破亡,才落到這種地步。我怎麽忍心讓你們做卑賤的奴婢呢?」就將他們全部送走了。唐高祖李淵聽說了此事,遷升他爲越州都督。
知恩圖報 不惜轉交官爵
唐太宗宴群臣於丹霄殿。圖為《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唐後周)冊 唐太宗八》,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李大亮官至尚書,富貴顯達後,常常感念張弼昔日的救命之恩,一心想要報答他,就派人四處尋找他的下落。此時,張弼擔任將作丞,他得知消息後,刻意隱藏自己的行踪,一直回避和李大亮相見。
真是天公作美。一天兩位故友在途中偶然相遇,李大亮緊緊地握著張弼的手,感動地痛哭流涕。李大亮將張弼請到家中,想把全部的財産都送給他,以回報他昔日的恩德。張弼堅持拒絕,不肯接受。
李大亮沒有辦法,上奏唐太宗,希望太宗能幫他解決報恩的難題。他說:「臣今日能够侍奉陛下,爲國效力盡忠,都是張弼的功勞,是他昔日救下臣的性命。臣願意將自己的官爵都轉交給他。」唐太宗很感動,就授予張弼「中郎將、代州都督」的官職。世人都敬重李大亮的知恩圖報,也讚賞張弼有功不居,不炫耀自己。
善待親族 撫養遺孤
李大亮爲官之路,沒有貶謫,一路高升。他擔任左衛大將軍,同時率領太子的右衛軍,並兼任工部尚書,一人擔任三個要職。李大亮曾經耗盡家産,安葬了30多名沒有後代子孫的族人,爲他們備辦隆重的葬禮,又收養了15名宗族中的孤兒,待他們視若己出。他的所作所爲,在當時廣爲人知,傳爲佳話。
李大亮官位顯赫,但在他去世後,家人爲他穿壽衣入棺,却拿不出一塊珠玉給他含在嘴裡,只在他的棺木放了五斛米、三十端布。他生前收養的15名孤兒都為他守孝三年。太宗聽聞他的死訊,悲痛大哭不能自已,廢朝三日爲他哀悼
。@
參考資料: 
1. 《舊唐書》卷六十二《列傳第十二》 
2. 李大亮、張弼,《歷史感應統紀‧厚德可風》

李大亮(586年-644年),雍州京兆郡涇陽縣(今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人,祖籍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出自隴西李氏武陽房,是北魏度支尚書李琰之的曾孫,西魏南歧州刺史、武陽郡公李綱的孫子,隋朝朔州總管、武陽郡公李充節的兒子,唐朝開國功臣。
生平
李大亮有文武才幹,隋朝末年為隋將龐玉部下行軍兵曹。李密率領瓦崗軍攻打東都洛陽,龐玉與瓦崗軍作戰,兵敗,李公被俘。瓦崗軍將領張弼釋放李公,與其結交。時任唐王的李淵兵進長安,李公投歸輔助高祖,授士門令。勸降胡人有功,唐高祖拜李公為金州總管司馬,旋擢遷安州(今湖北安陸)刺史[1]。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禪讓帝位予秦王李世民。世民即唐太宗,改元貞觀。在貞觀年間,李公出任過交州都督[2]、涼州都督、西北道安撫大使、劍南道巡省大使、左衛大將軍、工部尚書,晉封武陽縣公。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李公領兵征伐從吐谷渾進犯而來的番兵番將,貞觀十五年(641年)擊敗薛延陀番將,受封為行軍總管。
李公從金州總管晉升到行軍總管,對唐朝初年穩定政局貢獻極多。唐太宗征討高句麗時,命李公協助房玄齡留駐長安,不久去世,享壽五十九歲。
李公為大唐戎馬一生、功在社稷,終其一生清廉,家無餘資,甚是清貧,太宗慟哭不已、甚為李公罷朝三日。追贈兵部尚書、秦州都督,諡懿、陪葬昭陵。舊唐書的撰書史臣讚李公曰:「大亮有王陵、周勃之節,名下無虛士矣!」。
經歷
武德元年(618年),李公被授予土門縣令。境內饑荒,盜賊眾多,李公召集難民、賣掉自己的坐騎,資助難民開墾荒地,李公亦領軍打擊盜賊,境內逐漸安定,政績受到巡行視察的秦王讚賞。又因招降胡賊,李公升任金州(在今陝西安康市)總管府司馬。
王弘烈占據襄陽,唐朝派李公安撫樊、鄧(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及河南省鄧縣一帶),進而攻下十餘城。遷任安州刺史(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
出使廣州,至九江,會輔公祏反,用計擒拿住其將張善安。輔公祏領軍包圍猷州(在今安徽涇縣城西),猷州刺史左難當固守,李公率兵將輔公祏擊走。遷越州都督。
貞觀初年(627年),李公調任交州都督,封武陽縣男。
回長安任太府卿,不久又外任涼州都督。唐太宗擊滅突厥後,在河南之地安置投降的胡人,任李公為西北道安撫大使,而李公反對太宗優待胡人的政策,諫議停止招慰,讓邊塞漢人免去勞役,以專心務農。
貞觀八年(634年),為劍南道巡省大使。同年,唐軍討伐吐谷渾,李公為河東道行軍總管,與李靖一起入青海,在蜀渾山大破吐谷渾軍,俘虜其領軍名王,繳獲雜畜數萬,爵位進為武陽縣公,並拜為右衛大將軍。
貞觀十七年(643年),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李公兼任太子右衛率,又兼工部尚書,身兼三職,宿衛兩宮。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征討高句麗,下詔讓李公作為房玄齡的副手留守京城。不久患病不起,唐太宗親自為他配藥,讓人從驛站送到長安。但最終不治病逝。
傳說
台灣台南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大王李府千歲,據廟方沿革即為成神的李大亮。李公文武雙全,相傳與其結拜兄弟: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之中,李公為大哥,五人輔助唐高祖李淵、為大唐效力且立下赫赫戰功。
李公忠君愛國、體恤百姓,仙逝後飛昇靈霄,玉皇大帝讚其忠君愛國之忠義清廉情操,敕封為代天巡狩王爺神,駐守人間,擁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驅疫除瘟,聖稱為大王李府千歲,以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為李公聖壽。[來源請求]


台南市南鯤鯓代天府的羅天大醮/2017鯤鯓王平安鹽祭/「台灣王爺總廟」南鯤鯓代天府/北門南鯤鯓代天府遊客人次逾一○六九萬,高居全台第一/全台只有兩個景點破千萬南鯤鯓代天府+鯉魚潭爆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AIjEsp


-------------------------------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臺灣南部臺南市之西北方,位居槺榔山虎峰,俗稱南鯤鯓王爺廟(簡稱南鯤鯓廟、南廟)、南鯤鯓王爺宮,並與歸仁保西代天府、佳里金唐殿一同被稱為「南瀛三大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代天巡狩」五府千歲(民間尊稱為"鯤鯓王"),是台灣最古老的五府千歲的全國信仰中心,更有臺灣王爺總廟之尊稱
南鯤鯓代天府廟體曾被中華民國內政部核定為國家二級古蹟,屬臺灣省政府管轄;精省後則成為國定古蹟,屬內政部管轄。其亦是臺南縣政府選定的「八景八勝三園」之一、臺17線臺南段的重要旅遊景點。在廟的後方有一座萬善堂供奉萬善爺(囝仔公)。
南鯤鯓代天府正殿(古蹟本體)
凌霄寶殿
相傳於明朝末年,有王船漂流至臺南北門南鯤鯓沙汕附近,其中船內奉有傳說為跟隨唐高祖李淵討隋建唐的開國功臣(相傳其名諱為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其中已知僅有李王於新唐書、舊唐書之中有其列傳與史料記載)等五王神像及中軍府神像,被漁民迎接後而建草寮供奉。後因神蹟顯赫廣布流傳,被當地信徒倡議建廟,於明朝永曆十六年(1662年)初期創建落成,而稱為「南鯤鯓廟」,又稱為「開基廟」,風水上稱為「浮水金獅活穴」。後因南鯤鯓沙汕淹沒衝毀,居民信眾決定遷徙,再重建神廟。改擇於北門地區槺榔山建廟,該地據傳於風水學上稱為「虎穴」。
南鯤鯓代天府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gN9pUa
----------------------------------------------
貞觀大將李大亮:苦諫唐太宗不要再征討高句麗
2016年01月15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462 次
  李大亮(586年-644年),京兆涇陽人,唐朝開國功臣。北魏度支尚書李琰之曾孫。
  原為隋將龐玉部下行軍兵曹,與瓦崗軍作戰被俘,隨即獲釋,李淵兵進長安,李大亮投歸輔助李淵開國有功,被封為金州總管司馬,旋擢遷安州刺史。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禪讓帝位予秦王李世民,次年李世民即位是為太宗,改元貞觀。
  在貞觀年間,李大亮出任過交州都督 、涼州都督、西北道安撫大使、劍南道巡省大使、左衛大將軍、工部尚書,晉封武陽縣公。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李大亮領兵征伐從吐谷渾進犯而來的番兵番將,貞觀十五年(641年)擊敗薛延陀番將,受封為行軍總管。
  李大亮從金州總管晉陞到行軍總管,對唐朝初年穩定政局貢獻極多。唐太宗征討高句麗,留李大亮協助房玄齡駐守長安,不久去世,年五十九歲,家無餘資,甚是清貧,太宗慟哭不已。追贈兵部尚書、秦州都督,謚號懿,陪葬昭陵。
  出身官宦
  李大亮的先祖本是隴西狄道人,世代為當地有名的大姓。是北魏度支尚書李琰之的曾孫,北魏南岐州刺史李綱的孫子,隋朝朔州總管、武陽郡公李充節的兒子。李大亮本人於公元586年(開皇六年)出生,他從小就具有文武才略。隋朝末年,李大亮在龐玉的行營任兵曹。
  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當瓦崗軍李密進攻東都時,龐玉的軍隊被李密軍打敗,包括李大亮在內許多人被俘虜。李密的大將張弼見到李大亮「異之」,於是,張弼把與李大亮一起俘獲的一百多人全部就地斬殺,而唯獨留下李大亮不殺。在與李大亮長談之後,兩人成為至交,留在幕下。
  土門縣令
  李淵起兵進佔長安,建立唐朝以後,李大亮投奔了唐朝。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唐高祖授他為土門縣令。當時,正趕上當地鬧饑荒,縣境出現許多盜賊。作為縣令的李大亮對逃荒的老百姓,「招亡散,撫貧瘠」,甚至賣了自己乘坐的馬,幫助百姓,勸大家墾田,當年該縣糧食果然豐收,他又出擊平息了盜賊,秦王李世民到北境巡視時,下書獎勞,賜馬五乘(有說一匹),帛五十段。
  後來,突厥又來進犯,李大亮考慮自己一個小小的縣城沒有力量相拒,於是,他大膽地單騎出城赴敵營,說服其豪帥,突厥兵感服,李大亮又殺掉自己的馬與之宴樂,自己徒步返回土門,前後降者千餘人,縣境以清。唐高祖特別高興,升任李大亮為金州總管府司馬。後又奉命出兵荊襄一帶,當時,割據勢力王世充派其兄之子王弘烈佔據襄陽,唐高祖下詔李大亮前去安撫樊、鄧。李大亮率軍進擊,下十餘城,高祖下書安勉,升李大亮為安州刺史。在出使廣州巴東至九江時,遇上輔公祏反叛,李大亮設計生擒其將張善安,又被升為越州都督。在越州,曾寫書百卷,調任後,他都留給越州都督署。
  勸諫太宗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唐太宗任命李大亮為交州都督,封他為武陽縣男。後召回京城封為太府卿。之後,又任命其為涼州都督,在任期間,李大亮以惠政聞。有一次太宗派遣台使者去涼州,看見李大亮有一隻名鷹,這位台使就讓他獻給皇帝。
  李大亮秘密向唐太宗奏道:「陛下謝絕打獵已經很久了,而使者要獵鷹,如果是您的意思,我照辦;如果是使者擅自要求,我認為是使者不稱職。」唐太宗回書稱讚李大亮:「有臣子如此,朕還有什麼憂慮的呢?」於是賜胡酒一瓶,並賜荀悅《漢記》一部。[  當時,東突厥被攻滅,唐太宗就想安撫各地的胡人,投降的各部,每人賜一領袍、五匹帛,首領授予將軍、中郎將官職,位列五品官職的有百人。又把投降的胡人安置在黃河以南。太宗下令任命大亮為西北道安撫大使,出使安撫大度設、拓設、泥熟特勒及七姓種落未歸附的部族,在磧口準備好糧食救濟他們度過饑荒。李大亮上書說:「我聽說想安撫遠方的人一定要從安撫近旁的人開始。中原是天下這棵大樹的根,各地的胡人是枝葉。損害根本,優待枝葉,來求得國家安定,從來沒有過這種情況。我認為那些自願請求歸附的部族,應該牽制利用他們,讓他們留守塞外,敬畏您的威望,感懷您的恩德,永遠做守衛國家的邊臣。黃河以西的大片地區,多年來被胡人困擾,州縣蕭條,加上因為隋末的動亂,財力損耗得厲害。臣的愚見是停下安撫未歸附的部族的工作,減少勞役,使邊地的百姓能從事農業生產,這才是有利於國家的事。」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議。
  總管靈州
  公元634年(貞觀八年)李大亮被任命為劍南道巡省大使。同年十二月,吐谷渾侵犯涼州,唐太宗命尚書右僕射李靖為西海道大總管,統帥涼州都督李大亮等五位行軍總管,各率軍出擊吐谷渾。李大亮與李靖都出北路,「涉青海,觀河源」,與吐谷渾戰於蜀渾山,大敗吐谷渾,俘獲其名王二十人,斬殺數千,並獲雜畜二十萬。其首領伏允逃走,其妻被唐軍俘虜。吐谷渾的侵擾被平息,另以該部慕容順為西平郡王。但是,唐太宗怕慕容順不能服眾,於是,還派李大亮率數千兵為之聲援。此次戰爭之後,李大亮被晉爵為武陽縣公,拜右衛大將軍。
  公元641年(貞觀十五年)冬十月,北方的薛延陀以同羅、僕骨、回紇、靺鞨二十萬之眾(一說八萬),渡過大漠,屯兵白道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大舉南下。唐太宗任命營州都督張儉統所部壓薛延陀東境;任命兵部尚書李勣為朔州道行軍總管統兵六萬、騎千二百,屯羽方;任命右衛大將軍李大亮為靈州(治回樂縣,今寧夏吳忠市境內)道行軍總管統兵四萬、騎五千,屯靈武,分道以御薛延陀。
  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李大亮兼任太子右衛率,又兼工部尚書,身兼三職,宿衛兩宮。每次到李大亮值勤時,常常不脫衣帽只是坐著打盹。太宗慰勞他時說:「有你在,我能睡個安穩覺。」因為張弼曾經讓他免去一死,到他顯貴時,總想著如何報答張弼。當時張弼擔任將作丞,躲避不見大亮,大亮找不到張弼。有一天,大亮在路上認出了張弼,就拉著張弼哭起來。把自家的財產全都推讓給張弼,張弼拒不接受。大亮就對太宗說:「我能夠侍奉陛下您,全是張弼的力量啊,我願意把自己的官職爵位全讓給張弼。」唐太宗因此升任張弼為中郎將、代州都督。世人都稱讚大亮能知恩圖報,而且讚揚張弼能夠不誇耀自己。
  大將逝世
  公元644年(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御駕到洛陽時,下詔李大亮為房玄齡副手,房玄齡對李大亮非常稱讚,他對太宗說:「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的氣節,可以將大事托付給他。」這一年,唐太宗正準備征高麗,當時,李大亮患病,唐太宗前往探視,親自給李大亮藥物,十分關懷。臨終前,李大亮還上表給唐太宗,苦諫唐太宗不要再進行遠征高句麗的戰爭了,希望他重點把「京師宗廟所在」的關中經營好。但是,唐太宗沒有採納。李大亮不久就去世了,終年五十九歲。為他穿衣入棺時,家裡拿不出珠玉給他含在嘴裡,只能在棺中放了五斛米、三十端布。太宗悲痛大哭,賜予他謚號懿,並賜他在昭陵陪葬。


台南南鯤鯓代天府1/22抽國運籤 歷年結果有趣又玄奇
 台南南鯤鯓廟抽國運籤,先由抽籤官侯賢遜抽出籤詩再擲筊。(資料照,記者楊金城攝)
台南南鯤鯓代天府1/22抽國運籤 歷年結果有趣又玄奇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DWIDY
 2023/01/18 23:09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灣王爺總廟」台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新春抽國運籤是年度大事,過去已舉辦1輪12年,第13年抽國運籤依例在大年初一(1月22日)上午11點將在五王殿前舉辦抽國運籤,前2年的辛丑牛年、壬寅虎年都抽出中上籤,癸卯兔年國運籤籤運讓信眾關注。
 南鯤鯓廟抽國運籤,1月22日年初一將由總幹事侯賢遜擔任抽籤官,董事長陳浚鎰擔任擲筊官。
 南鯤鯓廟抽國運籤在2011年開始舉辦,細數歷年抽籤結果有趣又玄奇,讓信眾津津樂道,速度最快的是抽出的第1支籤詩就連3聖杯抽出國運籤,也曾60支籤詩都擲筊竟無聖杯。
 南鯤鯓廟2012年抽國運籤,第一支籤「大鵬鳥亂宋朝」就連續3聖筊抽出,籤詩竟然和2011年是同一支,實在很神奇。
 2015年國運籤「武則天坐天」被解讀台灣出女總統(指蔡英文)而爆紅,2019年抽國運籤,60支籤竟都博沒杯。
 2020年抽中國運籤丙子籤首「漢李廣父子陣亡」,又與2018年國運籤同一支;因南鯤鯓國運籤引起各方「政治解籤」爭論,2018年首次邀請民俗專家和學者現場解籤,後來又不解籤,讓信眾自己解讀,牛年、虎年再以南鯤鯓廟出版的籤詩集正解國運籤籤運,以正視聽;而壬寅虎年國運籤首度連擲8聖杯抽出,最多聖杯數。
 台南南鯤鯓廟抽國運籤,先由抽籤官抽出籤詩,再由董事長陳浚鎰擔任擲筊官。(資料照,記者楊金城攝)
 台南北門南鯤鯓代天府第13年抽國運籤,依例在大年初一(1月22日)上午11點將在五王殿前舉辦。(記者楊金城攝)
台南南鯤鯓代天府1/22抽國運籤 歷年結果有趣又玄奇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DWIDY

4189412_1_14189412_3_14189412_2_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