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鎮館之寶《龍藏經》大藏經1669年製作《龍藏經》全名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藏文龍藏經藏於慈寧宮佛堂多年,逢特別節日,由宮中高級喇嘛開書誦念,歷時三百年。對佛教徒來說,加持法力驚人。據說有緣親睹全套書的人,將可獲七世平安。藏文龍藏經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龍藏經奉清聖祖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之命修造,以藏文泥金書寫在特製的磁青箋上,上下經板彩繪七百五十六尊諸佛造像,飾以各式鑲嵌珠寶,再以黃、紅、綠、藍、白五色絲繡經簾保護。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twPLf5
據《象雄大藏經》記載:古象雄王子幸饒彌沃佛誕生於公元前16017年,由此而推算,象雄文化已有18000年的悠久歷史
《象雄大藏經》漢譯工作啟幕 古象雄文化亟待活起來
2014/04/16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提起充滿神秘色彩的象雄古國,也許很多人並不了解,甚至會感到陌生。古絲綢之路上的風沙穿越千年,將這段公元7世紀之前的歷史塵封於雪域高原之上。然而,作為西藏文化和雲南納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融合了中原、西亞和南亞三大文明精華的古象雄文明,時至今日卻還依舊閃耀著光輝。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對於古象雄文化來說,要使其「活起來」,無法繞過一部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書——《象雄大藏經》。然而長期以來,因其缺乏漢譯版本,致使我國對象雄文化的研究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相比之下,國外對象雄文化的研究和重視程度已走在前面,催促著我們去挖掘和梳理這一寶藏。
啟程 漫漫十年漢譯路
談到古象雄文化,中國佛教協會理事、西藏昌都地區政協常委丁真俄色仁波切的眼中總是閃爍著激動:「那是我們骨子裡無法割捨的東西,是經歷了幾千年興衰更替後被保存下來的精神。」
作為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丁真俄色說。正是這樣的根深蒂固,讓他對象雄文化產生了強烈的保護和繼承願望。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原始純凈呼喚」。
2013年7月,在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丁真俄色開始自費組織人員整理、翻譯《象雄大藏經》。一個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的《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就此展開。
據介紹,《象雄大藏經》內容原本篇幅浩大,歷經數千年歲月變遷,其中一些內容已軼失不存,現存178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白庚勝認為,《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不僅將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還將揭示古中國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
作為《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的主譯師,丁真俄色精通漢藏以及象雄文字,他希望通過漢譯讓更多的研究者能夠直接接觸文本,從而推動象雄文化研究,挖掘和發揮古象雄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
丁真俄色告訴筆者,目前翻譯工作進展順利,首部《雍仲業凈續》和第二部《集經珍寶續》已經翻譯完畢,第三部正在緊張的翻譯之中。翻譯工作以象雄文字的藏文翻譯版本為基礎,參考梵文譯成藏文的翻譯方式方法,並進行不同版本之間的反覆勘對,在語言表達風格、專有名詞、地名、典故出處等方面追求最大程度的還原。在首批10部左右翻譯完成後,再確定整個翻譯的風格基調,力求呈現出一部「原汁原味」的《象雄大藏經》漢譯版。
和諧 象雄文化的精髓
雖然名字叫「經」,但《象雄大藏經》並非單純的宗教經典,而是一部涵蓋了哲學、天文、地理、醫學、藝術、建築等領域的全景式反映象雄文明的百科全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
「很難想像,4000多年前的古象雄就有著這樣先進的手術方法。」丁真俄色在向筆者介紹《象雄大藏經》中記載有關藏醫學的內容時說,當時已經發明了外科手術術後癒合無需拆線的方法,即在手術中使用動物的筋作為縫合線。《象雄大藏經》中的《甘露寶藏四本目》,即《根本醫典藍本目》、《養生藥典白本目》、《療方花本目》、《治病黑本目》中記錄了大量的常見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法、藥用植物的性狀和療效等。據介紹,藏醫體系的形成與《象雄大藏經》中所展示的內容密不可分。至今,藏語中的warura(橄欖)、sletres(苦參)等藥名仍然沿用象雄詞語。
在藝術方面,《象雄大藏經》中記載了當時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形式。在丁真俄色看來,文獻的珍貴之處不僅在於記錄下了這些民間藝術的表演方式,更在於通過這些藝術表演所傳達出來的價值觀。如書中所記錄的雙人舞蹈《佛國與地獄》,演員一人著白衣,一人著黑衣,通過舞蹈動作具象化地表現出人的善惡兩面,教導觀眾與人為善,對他人多些理解、寬容和忍耐,摒棄惡念。
《象雄大藏經》中有關民俗風貌的記載,細緻入微。各個地方乃至各國度的百姓生活習慣如何,百姓之間的談話內容,王臣之間的交流內容,軍隊和敵人之間的互動等,都一一生動呈現於紙上,儼然是一部記載了古代西域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情況的「活字典」。
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院長才讓太表示,編譯好這部「活字典」,不僅能夠豐富我國的民族文化史,而且還將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了解、推動各民族文化和諧發展。
「象雄文化的形成過程就是一個融合的過程。可以說,和諧是象雄文化的精髓。這也是和當今中國相契合的。」丁真俄色說。
搶救 保護已迫在眉睫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藏文化的保護和挖掘,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這也使古象雄文化得以重現生機。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古象雄文獻分布零散、內容龐雜,給翻譯和整理它們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同時,優秀的翻譯人才也十分匱乏,除了要精通古象雄文和藏文、漢文,還必須了解古象雄的歷史。這些都導致我國對古象雄文化的研究一直處於滯後狀態。
談及國內外關於古象雄文化的研究現狀,白庚勝坦言:「雖然我們擁有古象雄文化的『所有權』,但其『話語權』卻長期落在外國人手裡。」資料顯示,國際上對《象雄大藏經》的翻譯乃至古象雄文化的挖掘已經走在中國前面:1922年,美國學者J.F.洛克在藏東尋找手抄本《象雄大藏經》;1928年,蘇聯象雄學家羅列赫在那曲的夏茹寺尋找《象雄大藏經》手抄本;一些國外研究機構和相關學者已啟動對《象雄大藏經》的編譯工作。在象雄文字研究方面,1966年,法國率先推出了象雄詞典;1968年,丹麥學者艾力克·哈爾於著《來自西藏苯教的預言:一個未經探索的預言——象雄語語法詞典》。日本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並已出版了若干研究著作。
在這種情況之下,對於古象雄文化的挖掘與保護已極為迫切地需要發出中國之聲。白庚勝表示,如果古象雄文明研究工作做好了,我們將對伊朗高原文明、中亞西亞文明、歐亞大陸橋文化獲得絕對性話語權,這對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乃至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都將大有裨益。
「正是因此,《象雄大藏經》的漢譯工作已經迫在眉睫。」丁真俄色說,「然而漢譯工作又僅僅只是第一步。」隨著漢譯工作的推進,關於古象雄語言文字、天文學、醫學、哲學、藝術等領域的研究都將陸續展開。
在問及目前古象雄文化挖掘與保護工作中最需要的是什麼時,丁真俄色說:「最重要的還是要給它一個『身份』。希望這個工程能得到國家足夠的重視和支持,能夠被列入國家重大社會科學項目。」
丁真俄色告訴筆者,下一步,在首批10部左右的文獻翻譯完畢後,希望能夠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舉辦論壇,共商古象雄文化挖掘與保護大計。「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我希望把後半生的精力、時間和財力都用在重現這個古老文明的光輝之上。」他說。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6BM2PG.html
--------------------------------
中國啟動《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工程
2015/06/2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西藏昌都孜珠寺
《古象雄大藏經》文獻
前期準備
古象雄文字
不久前落幕的第三屆中國—南亞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凸顯了雲南在中國與南亞、東南亞以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加強交流合作中的平台作用,也有力提升了國家的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在開幕式致辭中,國家副主席李源潮說:「天竺高僧竺法蘭等負笈東來,翻譯出的四十二章經成為中國最早的佛教譯著。中國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據此演繹的神話小說《西遊記》至今深受歡迎。南亞的歌舞、天文、歷算等傳入中國,中國造紙、瓷器、茶葉、音樂等傳入南亞,成為本地區包容互鑒的歷史佐證。」
在國家完善對外開放的戰略格局下,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更顯重要和珍貴。而近日國家啟動的《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工程,就是這種傳承和弘揚之中的重要一步。堪稱「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驛站」的象雄王朝,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特有的古象雄文化融合了中原、西亞和南亞三大文明精華,成為西藏文化和雲南納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象雄不僅是一個強大的時期,一種久遠的文化,也是一種影響至今、難以磨滅的精神氣質。
舉國之力
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世界舞台上曾不只一次以文明發展為主題發表公開演講。習近平總書記曾著重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時,他還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有關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演講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2014年6月,李克強總理訪問英國期間,《甘肅青海四川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作為國禮贈予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作為我國整理保護民族文化的標誌性成果,由國家領導人贈予國外。該文獻即出自《古象雄大藏經》,是迄今為止最原始、最完整的民間苯教文獻。
2014年11月14日,中宣部正式立項《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5年6月9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正式啟動。該項目由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西藏昌都孜珠寺聯合完成,預計歷時10年之久。這是繼玄奘譯經之後中華民族舉國之力的又一次譯經工程,是「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的薪火相傳。作為古象雄文明的重要載體,《古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的啟動不僅將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還將還原古象雄時期中華文明的深廣影響和象雄文化的開放包容。
任重道遠
早在2000多年之前,中國就探索出多條連接亞歐非幾大文明的貿易和人文交流通路,架起了中國與各國經貿、文化交流的橋樑。而古象雄王朝堪稱「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驛站」,範圍包括現在的四川、甘肅、青海、雲南,覆蓋整個西藏地區,其文化又滲透到印度北部、克什米爾以及拉達克一帶,後者曾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的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象雄成為古絲綢之路驛站的先發優勢。
如今,象雄王朝的輝煌已經逝去,只能從發現的各種遺蹟和經書中去猜想和尋覓那個繁盛一時的文明。然而,作為「活的遺蹟」和最大傳承地的孜珠寺及傳承象雄文化的丁真祖普俄色活佛,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四處收集、保護並集結完善資料,促使《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在當代能正式啟動,走向世界。
到目前為止,象雄文化專家共同確定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中,其中3部經典已經完成翻譯工作,6部即將完成漢譯初稿。《古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規模浩大,雖然從載體數量上看只有近200部,但一如各種古文獻所共同具有的「超濃縮」性,使得研讀其每一部經典所需要的精力百倍於一般的現代文獻。在譯經的過程中,不同於其他翻譯工作,《古象雄大藏經》當中的詞彙、觀念自成體系,僅靠以往其他領域的翻譯經驗是無法從容駕馭這項工作的。這就要求該項目不僅僅要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更要積極培養人才,並將培養人才作為重中之重,才能滿足項目的整體需求,才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
亟待支持
眾所周知,古象雄的鼎盛時期在公元7世紀以前。從公元7世紀至今的1000多年歲月中,古象雄文獻在人為和自然的各種力量長期碾壓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損瑕,如手抄本的字跡缺損、抄寫錯誤、一經多版等各種現象。近50年來,不斷有各方面的高僧、學者對存世的《古象雄大藏經》版本做過不同程度的勘誤、整理,已經使文獻的準確性極大提高。但不應諱言,當前人們所能看到的各種《大象雄藏經》版本依然需要進行細緻科學的還真和對勘。
漢譯與研究工程本著對歷史負責的科學態度,開創了「對勘表」式的對勘方法,能夠為後人和世界奉獻一部最為客觀、完整、精確的《古象雄大藏經》原文。這種方法能夠輸出迄今為止質量最高的原文,作為代價,其工作量也特別大,每個環節的要求都堪稱史上最嚴格。對勘表的製作至今還在進行中。積極探討如何利用現代化手段,通過流程優化,在確保最高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譯經效率是當前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象雄文化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含哲學、醫學、文學、藝術、歷史、天文曆法、地理等多學科知識,翻譯和研究者不僅要具備語言能力,還需要全面的學識修養。經典的翻譯和研究工作是一項既龐大又精微的工作,需要參與者具備嚴謹的態度和持久的耐心。項目必須擁有大批具有極高藏漢文能力、並對象雄的歷史文化有專業認識的翻譯專才。
國家首次啟動《古象雄大藏經》的漢譯與研究工程,是守護千載文明之舉。目前,國際上不少國家正在對《古象雄大藏經》進行翻譯,而中國尚缺少基礎研究。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白庚勝表示:「古象雄文明的所有權在我們這裡,但其話語權和解釋權卻長期落在外國人手裡,《古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將揭示古中國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翻譯經典只是第一步,還有更多的保護與傳播工作期待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為此工程齊心協力、共同參與,真正實現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項目首席專家
李景源
《古象雄大藏經》的漢譯與研究就是在新時代的條件下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前國際上對《古象雄大藏經》的翻譯以及古象雄文明的研究已經走在了我國的前面。在新的歷史機遇時期,文化發展成為國家發展重中之重的大背景下,《古象雄大藏經》的漢譯與研究工作意義深遠,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
項目主譯師、西藏昌都孜珠寺住持
丁真祖普俄色仁波切
希望一切派別間的、一切舊的觀念都在剎那間消除。希望純凈的真理永存在這個世界,願眾生都能當下融化自己堅固的執著和煩惱,從對別人的關愛與寬容中看到無我,從無我當中感受到喜悅與安詳。在喜悅和安詳的背後,真正感受到古象雄文化幾千年來一直提倡的智慧:開啟自己心中無盡的寶藏——覺悟和凈化。
項目專職秘書長益西
翻譯經典就是傳承文明,唐玄奘西行17載取經回國,在生命的最後20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譯經。東晉的鳩摩羅什也是將後半生投入到翻譯經典中,當時是奉了皇命,集合全國最優秀的人才參與其中,從口錄到記錄再到直譯與音譯,潤筆潤色,是個系統工程,這樣才產生了對後世影響至深的1000多卷譯本共計1000多萬字。此次,《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的啟動,難度不小於當年,由於歷史跨度長,文化背景不同,不同語系的相互轉換等原因,要負責任地開展這項工作,人才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尤為重要,邀請各領域的有識之士給予支持、共同參與!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xxgR3.html
----------------------------------
古象雄佛法大藏經
《象雄大藏經》並非單純的宗教經典,在經中有關民俗風貌的記載,細致入微。各個地方乃至各國度的百姓生活習慣如何,百姓之間的談話內容,王臣之間的交流內容,軍隊和敵人之間的互動等,都一一生動呈現于紙上,儼然是一部記載了古代西域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情況的"活字典"。
《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在京啓動
2013年7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重點課題"古象雄文明探源"暨古象雄佛法大藏經漢譯工程在北京啓動。有著西藏古代社會"百科全書"之稱的大藏經《甘珠爾》漢譯工程,將由該中心和西藏昌都孜珠寺聯合推進,孜珠寺住持丁真俄色活佛擔任主譯師,計畫十年完成。"它是幾千年古西藏文明的源頭活水,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活化石',是遠古各文化之間的親情鏈條。"大藏經《甘珠爾》的漢譯工程,不僅將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還將探源古中國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遠古象雄文明的勢力曾經波及到四川、甘肅、青海、雲南,覆蓋整個西藏地區。這些地區的文化又滲透到印度北部、克什米爾以及拉達克一帶,後者曾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的地區。
丁真俄色活佛
2014年7月2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發布公告,《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列入"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招標選題(第二批,第12項)研究方向"。
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副主任欒建章曾撰文評價象雄文明及本教的歷史意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傳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否則探究愈深,離真相可能愈遠。"
象雄大藏經
公元7世紀,松贊幹布兼並統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強盛的吐蕃王朝,西藏正史開始書寫。而近幾年考古發現紛紛證明:
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據漢文和藏文典籍記載,象雄古國(事實上是部落聯盟),史稱羌同、羊同;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記載,根據軍隊的比例,象雄人口應不低于1000萬。後來,吐蕃逐漸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紀,徹底征服象雄古國。此後,象雄文化漸漸消失。
象雄密碼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本教的文獻被專家稱為"象雄密碼"。《吐蕃王統世系明鑒》記載:"自聶赤贊普至墀傑脫贊之間凡二十六代,均以本教護持國政。"而當時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經書典籍的書寫。 據《西藏王統記》《朵堆》等典籍記載,象雄人辛饒彌沃佛祖對過去原始本教進行了許多變革,建立雍仲本教,被稱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饒彌沃祖師首先創造了象雄文字,並傳授了"五明學科":工巧明(工藝學)、聲論學(語言學)、醫學、外明學(天文學)和內明學(佛學)。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
《象雄大藏經》中記載有關藏醫學的內容時說,當時已經發明了外科手術術後愈合無需拆線的方法,即在手術中使用動物的筋作為縫合線。《象雄大藏經》中的《甘露寶藏四本目》,即《根本醫典藍本目》、《養生葯典白本目》、《療方花本目》、《治病黑本目》中記錄了大量的常見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法、葯用植物的性狀和療效等。據介紹,藏醫體系的形成與《象雄大藏經》中所展示的內容密不可分。至今,藏語中的warura(橄欖)、sletres(苦參)等葯名仍然沿用象雄詞語。
在藝術方面,《象雄大藏經》中記載了當時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形式。在丁真俄色看來,文獻的珍貴之處不僅在于記錄下了這些民間藝術的表演方式,更在于通過這些藝術表演所傳達出來的價值觀。如書中所記錄的雙人舞蹈《佛國與地獄》,演員一人著白衣,一人著黑衣,通過舞蹈動作具象化地表現出人的善惡兩面,教導觀眾與人為善,對他人多些理解、寬容和忍耐,摒棄惡念。
古象雄佛法八字箴言報身佛心咒
《象雄大藏經》內容原本篇幅浩大,歷經數千年歲月變遷,其中一些內容已軼失不存,現存178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不僅將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還將揭示古中國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
象雄大藏經
據資料顯示:國際上對《象雄大藏經》的翻譯乃至古象雄文化的挖掘已經走在中國前面:1922年,美國學者J.F.洛克在藏東尋找手抄本《象雄大藏經》;1928年,蘇聯象雄學家羅列赫在那曲的夏茹寺尋找《象雄大藏經》手抄本;一些國外研究機構和相關學者已啓動對《象雄大藏經》的編譯工作。
在象雄文字研究方面,1966年,法國率先推出了象雄詞典;1968年,丹麥學者艾力克·哈爾于著《來自西藏本教的預言:一個未經探索的預言--象雄語文法詞典》。日本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並已出版了若幹研究著作。在這種情況之下,對于古象雄文化的挖掘與保護已極為迫切地需要發出中國之聲。如果古象雄文明研究工作做好了,我們將對伊朗高原文明、中亞西亞文明、歐亞大陸橋文化獲得絕對性話語權,這對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乃至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都將大有裨益。
古象雄佛法 法身佛心咒
"正是因此,《象雄大藏經》的漢譯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2013年7月,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中國佛教協會理事、西藏昌都地區政協常委丁真俄色仁波切開始組織人員整理、翻譯《象雄大藏經》。一個計畫用10年時間完成的《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就此展開。,,,
象雄文明> 古經漢譯_孜珠寺網站 - https://goo.gl/XC3qYV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2013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強調:要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重點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把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係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本項目由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孜珠寺共同承擔,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批准認定為“ 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批准號14ZDB011號。項目名稱”《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
HW0B3658.JPG
願景:
世界與眾生超越隔閡、究竟圓滿
使命:
使象雄大藏經展現和融入於世界文化,利益眾生
原則:
專注象雄文明、追求文明共性、利益今天和未來
目標:
1) 2030 年完成《象雄大藏經-甘珠爾》現存178函經典漢譯
2) 發現和培養一大批象雄文化人才,通過千載難逢的漢譯《古象雄大藏經》項目,使人才學習、研修、與項目共同成長,成為獨一無二的、精通《古象雄大藏經》藏漢內容的頂級人才
3) 依托《古象雄大藏經》,填補古象雄文化詞彙漢語釋義的大量空白,使《古象雄大藏經》所載的所有藏文詞彙全部擁有漢語釋義
4) 持續開展《古象雄大藏經》各學科成果的研究挖掘,不斷向社會提供古經記載的學科知識,供學術各界開展進一步的研究推廣
5) 推動加深國內外中華社會與世界社會對古象雄文明的理解、認知、應用
-----------------------------------------------
象雄文化是西藏人民的傳統文化,亦被稱為西藏的根基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像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辛饒彌沃佛首先創造了象雄文字,並傳授了“五明學科”:工巧明(工藝學)、聲論學(語言學)、醫學、外明學(天文學)和內明學(佛學)。中像雄為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發祥地,雍仲本教是辛饒彌沃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父)為了救度眾生而慈悲傳教的大乘佛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一萬八千年前的古象雄王朝。遠在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前一萬多年,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早已在雪域高原廣泛傳播,是西藏民族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古象雄佛法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副主任欒建章曾撰文評價象雄文明及本教的歷史意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古象雄文明;要研究藏傳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 佛典上總講:中國有大乘根器,是佛法歸處。現今,藏區以及印度、尼泊爾、布丹、蒙古國、俄羅斯等地區仍然有很多像雄文明中產生的宗教文化的遺跡和寺廟、僧侶,從藏區到世界各地有很多的人信奉象雄文化中的象雄佛法。
象雄和吐蕃皆為古瑪桑赤面種族分支,同屬一族,而語各異。象雄王室姓“亭葛”,西藏古代一氏族名,傳說源出於天神。《唐會要》大羊同國條云,“其王姓'姜葛',其中'姜'字譯音有誤外,與藏文史料載王室姓'亭葛'音同。說明象雄族與吐蕃同出一派,並非像一些人所說,象雄為羌族,原是羌族的發祥地等等。”
並早於吐蕃與唐朝建立關係。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2、3世紀時,今阿里地區札達縣、普蘭縣即為像雄國中心轄區。據《世界地理概況》載:“在崗底斯山西面一天的路程之外,那裡有詹巴南誇的修煉地--穹隆銀城,這還是像雄國的都城。這片土地曾經為像雄十八國王統治。本教文化史上著名的四賢澤棲巴梅就誕生在這裡。這兒還有笨教後弘期的著名大師西饒堅參和其他賢哲們修練的岩洞。”象雄國曾在此中心地域築有四大城堡:穹隆銀城堡、普蘭猛虎城堡、門香老鼠城堡和麻邦波磨城堡。
發展協會
古象雄的壁畫
古象雄的壁畫
協會成立過程: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趨於豐富多彩,當代西藏各地出現了一批個人和協會,他們出於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根據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從事著許多有益於社會的活動。本協會自1972開始開展工作以來,為發展本民族的文化事業相繼完成並正在做著大量的工作。在閣龍丹增旺扎活佛親自倡導組建並擔任協會領導,以及由阿里地委、行署、地區民宗局等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政府和有關行政部門批准“象雄文化發展協會”於2005年4月份正式成立。
協會的宗旨:讓全社會關注和了解像雄文化獨特的人文理念和非同尋常的長處,使象雄文化更好地為社會進步、和諧,為民眾安樂服務,亦即“讓世界了解像雄,讓象雄文化走向世界”
協會的性質:本協會是由一批熱愛藏族文化事業的人士、學者、以及象雄文化研究領域的有關人員共同組成的集社會性、公益性、學術性為一體的社會團體。
象雄的地域
象雄大藏經
象雄大藏經
象雄乃古代青藏高原之大國,雍仲本教之發祥地。據漢文史料《通典》、《冊府元龜》、《唐會要》等載:“大羊同東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闐,東西千餘里,勝八九萬”。藏史《苯教源流》載:“象雄與上部(即西部)克什米爾相連,北接于闐雪山及松巴黃牛部之靜雪地區(青海西南地區),南抵印度和尼泊爾。”漢藏兩史所載象雄地域基本一致。然象雄東接吐蕃,以何地為界,漢史記載不明,藏史《佛法鐵注》補充這一疑難載道:“象雄與吐蕃,以後藏之卡日阿為界,藏西北大片地方皆為古象雄之轄區”。
古象雄佛法化身佛心咒
古象雄佛法化身佛心咒
按藏史記載,象雄分上中下三區,上區以瓊壟為中心,中區以日阿達郭為中心,下區為蘇毘(即松巴)靜雪六區,漢文史料則分象雄為大小羊同,將蘇毘靜雪六區列為獨立國。象雄本土即今日之阿里專區所轄全境公元十世紀初,吐蕃王室後裔尼瑪,避奴隸起義軍,逃竄象雄,佔其地,置為吐蕃王室分支屬民,故改稱為阿里(意為屬民)相沿至今。
語言文字
《漫話古西藏》一書說,“象雄”一詞,在像雄語中意為鵬地,即大鵬鳥之地。藏語稱鵬鳥為“架瓊”,與象雄語文完全不同。根據古象雄人以大鵬鳥為圖騰的情況來看,上述解釋,完全可信。
古象雄佛法法身佛心咒
古象雄佛法法身佛心咒
現代中外藏學家竭力研究象雄史,其中研究象雄語言文字,更為突出。僅象雄人名和地名而言,象雄在十世紀以前的眾多王臣名和象雄境內的六十個地名,均為像雄語,現代人藏文水平再高,也難解其意。阿里地區至今仍沿用古象雄時代的地名,若要了解其義,不懂象雄語,難以知曉。十世紀以後,吐蕃王室後裔統治象雄,傳播佛教,
通用藏語文,將像雄逐步同化。公元七世紀初,吐蕃王松贊乾布在未創造藏文之前,象雄的本教師們,用象雄文繕寫本教經,宣道於吐蕃天七赤王(公元前後)時代,就松贊乾布時代而言,在未造藏文之前,松贊乾布派人帶書信向尼泊爾和唐朝求婚,當時很可能用象雄文寫成這些書信。
現代在國外的一些藏族學者,認為藏文是在像雄文的基礎上,學習克什米爾和印度的聲明,進行了改造,這一設想,不無道理。據資料記載,有個別藏學家,將珍藏的與松贊乾布同一時代象雄王李迷夏的印文和部分象雄文字,出示為證,進一步證明了確有像雄文。
影響
象雄,漢族學者在歷史的後期稱之為“羊同”,也有寫成“象雄”的,是根據藏文“象雄”兩字的譯音寫成的漢字。在七世紀之前,藏地像雄地區的所有的天文學家、教育學家、翻譯師、醫師、掛師、算命師、風水師以及一切有文化的學者們都被尊稱為“本波”,當時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稱為“本教”。古象雄佛法不僅僅涉及到宗教,還涵蓋了民風民俗、天文、曆算、藏醫、哲學、因明學(邏輯)、辯論學、美術、舞蹈、音樂等方方面面,是西藏及其周邊地區人們重要的精神信仰,至今仍對西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古象雄佛法百字明箴言
古象雄佛法百字明箴言
由於本教文化在西藏的廣泛傳播,兩個古老民族——象雄族與吐蕃族的長期交往、融合,因此,象雄文明對於藏族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深遠的。
1.本教對藏傳佛教的影響。在漫長的歷史中,象雄佛教與印度佛教互相滲透、互相借鑒,又各自保持本身的信仰和特點。1000多年來,藏傳佛教在廣大藏族地區居於統治地位,但是本教的一些宗教儀式、教義和神祇仍然保持著原始的面貌流傳至今,如在信奉本教的地區,仍可到處看到“念”、“贊”、“巴色”、“豆拉”、“瑪居”等古老神祇的塑像和捲軸畫,善男信女們仍虔誠地念誦著這些神祇的禱文。而且有些本教的宗教儀式也已為佛教糅合、接受,如在今天廣大的佛教地區看到的“招福”、“福箭”和“俄博”等儀式都是從古老的本教儀式中沿襲而來。一些原是雍仲本教信奉的神祇後來也一直為印度佛教供奉著。
2.本教對藏族文化的影響。在燦爛豐富的藏族文化遺產中,本教文化是發端於象雄並以本教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的。由於這個宗教產生年代早、傳播地域廣,對藏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象雄,作為一個民族雖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像雄文化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滲透和糅合到豐富多彩的藏族文化中,成為廣大藏族人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國際雍仲本教聯合會
國際雍仲本教聯合會
3.本教對藏族語言的影響。在語言方面,經過長期的
歷史演變和社會的進步發展,要想從現代藏語中分出哪些是來自佛教的詞彙、哪些是外語藉詞、哪些是像雄語、哪些是原來的藏語,是一件非常艱鉅而細緻的工作。儘管如此,但我們仍然能從日常生活用語中發現一些原屬於象雄語的詞彙,如安多藏語中把火炕叫做hirtshe、客房叫做yushang,仍保持其原始的面目。美籍德人勞弗爾在他的《藏語的藉詞》一書中列出了34個波斯語藉詞,並從語言學的角度論證了這些字的原始字根、演變及其轉借到藏文中的歷史過程,其中有些就是經過象雄文轉借到藏文中的。從而說明藏語中不僅含有像雄語的詞彙,而且還含有通過象雄文轉借的古波斯語詞彙。
古老象雄文字的經書
古老象雄文字的經書
4.
本教對藏族古代醫學、星相學方面的影響。幸繞教誡中的四門:夏辛、朗辛、楚辛和斯辛,都各有著龐雜的內容,如夏辛一門就包括卦、佔、禳、星算和醫學等5個方面。其中星算就是青藏高原最初的天文學。醫學對藏醫亦有影響,如針灸,一般認為,針灸僅為漢族地區的中醫所獨有。可是,從敦煌出土的《藏醫針灸法殘卷》中,卻載有與中醫不同灸法的針灸內容,如腦穴學、主治適應症及手法等方面都有別於中醫的針灸術而獨具特色。在《藏醫針灸法殘卷》的最後一段有記載:“以上械治文書連王庫中也沒有,是集一切療法之大成,加之吸收了象雄深奧的療法寫成。”可見象雄醫學早已糅合到藏醫學中,只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又缺少翔實的史料不容易分辨罷了。其他如卦、佔、禳等方面的理論,後世著名的寧瑪派學者米龐南傑嘉措所著的《象雄吉頭》就有詳細的論述。
象雄大藏經/象雄文化
2013年7月,在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丁真俄色活佛開始自費組織人員整理、翻譯《象雄大藏經》。一個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的《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就此展開。
據介紹,《象雄大藏經》內容原本篇幅浩大,歷經數千年歲月變遷,其中一些內容已軼失不存,現存178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 26部,《庫》8部。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白庚勝認為,《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不僅將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還將揭示古中國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
作為《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的主譯師,孜珠.丁真俄色活佛精通漢藏以及象雄文字,他希望通過漢譯讓更多的研究者能夠直接接觸文本,從而推動象雄文化研究,挖掘和發揮古象雄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
在《象雄大藏經》的《甘珠爾》《經》部中,有關地球的起源,是這樣描述的:地球是風的速度所帶來的溫度、溫度所帶來的粘合度、粘合度所帶來的土壤、宇宙分子積澱其中組合而成的。在醫學方面,《甘珠爾》記載了人體陰陽結構、身體結構、病原的顯現和預防治療等;今天人們所說的“七分飽”,被《甘珠爾》描述為“胃的四分說”:兩分飯、一分水、一分消化空間。
----------------------------------
“象雄” 起源於中國西藏阿里地區的岡底斯神山一帶,世界上有多個宗教都將岡底斯神山尊為聖地,稱之為宇宙的中心,是被世界公認的神山,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就是指岡底斯神山。岡底斯神山是像雄的一個中心。據無數史料記載:象雄王朝的始祖幸饒彌沃佛,就誕生在岡底斯山。據《西藏王統記》《朵堆》等典籍記載:象雄祖師幸饒彌沃佛曾親自蒞臨岡底斯山,向象雄國王傳授大圓滿訣竅;無數象雄修行者曾經在此修行,並成為大成就者,因此象雄的歷代國王以及上師們,一直尊稱岡底斯山為神山,當時一個非常古老的人類文明--中國古象雄文明,就誕生在這裡。
早在遠古時期的青藏高原就已經有了人類生存的跡象,遠古的象雄人居犛牛帳篷和洞穴,以畜牧為業,以牛羊為食。後期在達然科和瓊宗等地發現有水渠和房屋田地等遺址,大概在七世紀以前象雄就已有農業。
象雄古國有著自己的文字--象雄文,也就是今天藏文的前身。今天藏語中的一些地名和詞彙仍然沿用著古象雄語。象雄古國除了擁有自己的文字之外,也創立了自己的宗教--象雄雍仲本教,並在宗教的基礎之上,衍生出了輝煌燦爛的象雄文化。當時青藏高原的本土文化主要由象雄文化構成,象雄文化是中國西藏的本土文化,它包括了醫學、建築學、聲明學、因明學、佛學、以及天文學、哲學等浩如煙海的文化體系,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祖文明智慧的結晶。象雄文化通過古象雄王國浩瀚的疆域同時也影響著廣大的中亞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其影響曾延伸到了今天的中亞、西亞,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文明都曾互相影響。
在吐蕃王朝崛起之前,“象雄”是橫跨中亞及青藏高原最強大的文明古國,她創造了雪域高原之上最輝煌鼎盛的遠古文明,史稱“古象雄文明”。“中國古象雄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曾輝煌一時。位於古絲綢之南路、天珠之路、黃金之路等交通要塞的象雄,堪稱“古絲綢之路驛站”和“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驛站”,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中國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乃至人類眾多文明的源頭!
象雄古國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羊同”,從西藏歷史的角度來說“象雄”幾乎就是古代整個西部的代名詞。在吐蕃王朝之前,象雄的歷史疆域曾囊括了拉達克和今天印度與尼泊爾北邊的一小部分,南邊的克什米爾、西部的巴基斯坦東段巴爾堤斯坦、北至那曲高原包括今青海省玉樹的一部分,東達今天那曲和昌都一帶的一個遼闊的區域。現今的西藏以及四川、甘肅、青海、雲南等藏地僅僅是中華古象雄王國的一部份,她以阿里為中心,通過十八個部落而覆蓋了整個中亞的大片疆域。據歷史學術研究資料記載:象雄地域分為三部分:裡象雄、中像雄、外象雄。象雄與印度喜馬拉雅接界,向西延伸到巴爾提斯坦(巴基斯坦)及和闐,並且把勢力擴展到羌塘高原。總之,包括了整個西藏的西部、北部和東部”。裡象雄是從岡底斯山往西三個月路程之外的波斯、巴達先和巴拉一帶;中像雄是從岡底斯山往西一天的路程之外;昌都地區屬於其中的外象雄。
根據著名學者尕桑坦貝見參所著的《世界地理概說》記載:象雄西至大小勃律,即今天的克什米爾,南至古印度和古尼泊爾,是東亞和南亞等地區民族遷徙的必經之地。裡象雄以阿里三圍為中心,中像雄以穹隆銀城為中心,外象雄則以孜珠山為中心。遠古象雄文明的勢力曾經波及到四川、甘肅、青海、雲南,覆蓋了整個西藏地區,這些地區的文化又滲透到印度北部、克什米爾以及拉達克一帶。無論象雄王朝有著多麼悠久的歷史,無論象雄王朝的疆域有過多麼大的變遷,象雄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始終都沒有離開過青藏高原。
大鵬金翅鳥是代表象雄文化的重要符號之一。大鵬金翅鳥在像雄文字中叫做“雄”,藏文叫做“瓊”。古往今來,在像雄、吐蕃、波斯、印度等流傳雍仲本教的地方,都對大鵬金翅鳥特別尊崇。象雄是西藏最古老佛法雍仲本波佛教的發祥地。“雍仲”是藏語對“卍”萬字佛號的稱呼。因為最早使用這個佛號的就是雍仲本波佛教。雍仲本教的主要標誌是由兩個雍仲萬字“卍”組成的“雍仲恰辛”。
“雍仲”萬字符是像雄雍仲本教的吉祥符號,在像雄語中,“雍仲”為永恆的太陽之意。“雍仲”圖案在西藏出現得比較早,在西藏日土岩畫中,雍仲畫表示的是太陽及其光芒。最初畫一個圓圈,邊上畫幾道光。以後逐漸減化,便演化為與“萬字符”一樣的符號。
人們從太空拍回來的照片發現;正面的銀河係有四條美麗的旋臂,與“卍”雍仲萬字符非常相似, 而且旋轉的方向也一致,“卍”左旋轉“逆時針方向”就是順應日月星辰的自然轉向。
我們不得不驚嘆古象雄先祖們的無量智慧!為了協調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關係,為了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教化世人,“雍仲本教”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自象雄時代有了文字之後,就將此符號稱作“雍仲”,其含義也逐漸演變引伸為堅固、永恆不變、避邪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徵。在雍仲本教中,幸饒佛陀手持嵌有雍仲紋樣的禪杖;所用的文字稱作“雍仲神文”;所處地方為九級雍仲山、雍仲聖地等等。
“本波”是過去藏地對所有的文化人和學者的尊稱。在七世紀之前,藏地像雄地區的所有天文學家、教育學家、譯師、醫師、卦師、算命師、風水師、以及有文化的學者等等都可稱為“本波”,當時青藏高原的所有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可稱為“本教”。“本教”實際上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宗教信仰,而是藏族同胞族的文化體系、哲學思想、文明禮儀、民風民俗、民族精神和社會教育。
雍仲本波佛教也被稱為“古象雄佛法”,是古象雄王子辛饒彌沃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之師)所傳教的如來正法,是以顯宗、密宗、大圓滿的理論為基礎,以皈依三寶為根本,濟世救人,導人向善,有著自己圓滿成佛竅訣的佛陀教育。“古象雄佛法”是像雄文化的精髓。“大圓滿”既是古象雄佛法的主要核心,也是西藏所有精神文明和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打開整個西藏精神文明和傳統文化寶庫的金鑰匙,更是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這塊神奇土地上的人們生生世世所積累的文明智慧和實修精髓。
據《象雄大藏經》記載:古象雄王子幸饒彌沃佛誕生於公元前16017年,由此而推算,象雄文化已有18000年的悠久歷史。雍仲本波佛教做為中國古象雄文化的主要載體與傳承者,象雄文化就是以“雍仲本教”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的。
幸饒彌沃佛陀創造了象雄文字後,又按照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而逐漸傳授了“五明”學科(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等等浩如煙海的理論學說。“五明”學科被稱為像雄文化的精粹,也是像雄王朝最主要的文化。在雍仲本教的五明學科之中包含了天文學、曆算學、哲學、語言學、醫藥學、工程學、技術學、宗教學、因明學、辯論學、地理學以及超度、占卜、夢兆、招財、沐浴、招福、石碑銘文、雕刻、美術、舞蹈、音樂乃至民風民俗,禮儀規範等等各個方面的知識。例如“醫方明”是幸饒佛祖為了醫好眾生的各種疾病及心病而傳講的,以《醫學四部十萬頌》為主體的醫學理論。根據藏族史學家的研究考證:《四部醫典》就是以《四部十萬頌》為根據編寫而成的,已經被稱為較國際化的藏醫學。
中國古象雄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源頭之一,象雄文化最早提出了萬物皆有靈性、六道輪迴,因果報應等理論,並且系統地闡述了涵蓋了天文地理,哲學醫學,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方方面面的理論學說。
就連我們大家所熟知的陰陽五行,風水八卦,十二生肖等等……都是源自於古老的象雄文化。
(圖片為俄羅斯人著作《缽與本》的內容。古老的雍仲本教八卦版本與十二生肖:
鼠、象、虎、兔、龍、蛇、馬、羊、猴、鵬、狗、豬)
《象雄大藏經》是青藏高原土生土長的雍仲本波佛教的經典,記載了雍仲本教的教義、儀軌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軌跡。與其他佛經不同的是:《象雄大藏經》是幸饒彌沃佛駐世時親自宣講由弟子們記述,並召集了所有的版本一起逐字逐句校對過彙編而成的。《象雄大藏經》的經書文獻資料多達幾千部之多,僅《甘珠爾》就有一百七十八部。
象雄大藏經
早在遠古的象雄時代,《象雄大藏經》是世世代代居住在雪域高原的民眾唯一信仰的佛教經典,它不僅是一部涵蓋了哲學、天文、地理、醫學、藝術、建築、佛學等領域的描繪古象雄文明的“活字典”,而且是藏民族一切歷史、宗教和文化的根源,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作為中國古象雄文明的重要載體,《古象雄大藏經》植根並產生於青藏高原,它全面記載了象雄時代的古老歷史、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天文地理、藝術科學等成就,體現了當時人們的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和行為規範,是一部全景式的中國象雄文化的百科全書。全面總匯了藏民族本土的文化知識,至今仍對西藏人民的信仰和生產、生活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目前,在國家和政府的關懷與大力支持下,象雄文化已經越來越得到了重視保護和挖掘,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將散落在各地的象雄大藏經《甘珠爾》陸續集結成冊。
2014年6月李克強總理訪問英國時,將《甘肅青海四川民間古藏文本教文獻》作為國禮贈予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作為我國整理保護民族文化的標誌性成果,由國家領導人做為國禮贈予國外。這部文獻就是出自《古象雄大藏經》,也是迄今為止最原始、最完整的民間雍仲本教文獻。
雍仲本教的《象雄大藏經》其實就是藏族一切歷史、宗教和文化的濫觴與源頭,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極其珍貴的資料,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無法繞過的一塊重要領域。
在漫長而悠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雪域高原的藏族先民們創造了博大精深的藏文化,藏文化的根源就是像雄文化,藏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搶救了象雄文化,就是搶救了中國西藏的文化!
保護了象雄文化,就是保護了中國的古代文化!
人民日報呼籲:古象雄文化亟待活起來!研究象雄文明亟待中國之聲!
2014年11月,我國中宣部正式立項《古象雄大藏經》漢譯與研究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並於2015年6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正式啟動。象雄大藏經的漢譯工程與西藏孜珠寺合作,將需要十年的時間來完成,作為古象雄文明的重要載體,這項具有深遠意義的人類文化工程不僅將解密雪域高原的中國古象雄文明,還將探源古中國與古印度、古波斯,甚至與古希臘之間文明及文化互相影響、融合的歷史;將還原古象雄時期中華文明的深廣影響和象雄文化的開放包容。這是中華民族舉國之力的守護千載文明之舉,體現了國家對發掘整理古象雄文化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中國古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源頭和根基文化,充滿神秘傳奇色彩的象雄王朝,作為西藏文化的源頭,在那片高聳在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上,它所展示出的燦爛文明之光直到現在也依然映照著整個藏區,由此而延伸出的種種傳統風俗文化也一直流傳至今。
我們現代人所熟知的轉神山、拜聖湖、磕長頭、撒隆達、掛五彩經幡、堆石供、火供、水供、會供、煨桑、朵瑪、酥油花、擦擦、金剛結;還有藏文、天珠、天鐵、以及跳鍋莊、宣舞、繪畫藝術等等也都源自於古老的象雄文化。
古老的象雄,無論是文化還是宗教都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打開古象雄厚重的歷史巨卷,象雄文化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經過了數千年的沉澱積累,承載著藏民族不朽的精神,代表著西藏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 。是雪域高原留給世人珍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象雄文化的精神和傳統已經滲透到了藏民族的骨髓裡,它完全統治著藏民族的心靈世界,左右著這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成為藏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象雄文化甚至影響了眾多其他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至今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宗教等領域依舊能夠找尋到這些來自遠古象雄的文明符號,至今依然能夠看到來自遠古象雄文明的遺存,無愧是藏族乃至世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目前在法國、德國、挪威、英國、意大利、俄羅斯、美國、墨西哥、加拿大、日本、泰國、印度、尼泊爾﹑不丹﹑泰國和南北美洲地區等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都已經有了象雄文化研究機構或像雄大圓滿禪修中心。由於“古象雄文明”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
象雄,作為一個民族雖已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但古老而悠久的象雄文化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已滲透和揉合到豐富多彩的藏族文化之中,成為中國在雪域高原上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古象雄文化就像一條綿延流長的大河,它源自中國西藏的岡底斯神山,源頭聖潔純淨,它流過歷史、流到了今天、還將繼續流向未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