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宗祠相簿 https://photos.app.goo.gl/2XjjdjhszPZyiyMY2


由於陳家人丁不旺,兄長昌興早年夭折,陳朝綱獨立維持繁衍,因此積極凝聚人力與一般家族祠堂只奉同宗不同:

按五分埔陳家自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為大墾戶,兼朝議大夫,四品貢生,
甚多平埔族及單身羅漢,因避清吏苛捐雜役,寄田陳朝綱名下,死後無嗣無後,其產遂為陳朝綱所有,
陳朝綱乃建祠已安其靈,故新埔陳家祠,又名「百姓陳家祠」,
其用意亦在保佑非陳姓者,其祠設有管理委員,組織龐大。


新埔宗祠文化觀光節-3街6巷9宗祠/縣定古蹟「新埔陳氏宗祠」修復工程總經費3765萬元+陳家來台230多年,宗祠捐給縣政府+陳氏子孫捐出宗祠,讓新埔的軟實力更具競爭力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tinyurl.com/y2oapjab


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

陳朝綱夫人姜氏(陳朝綱為北埔姜家姜榮華妹婿),陳家家族與當地墾首家族姜家,聯姻成為新埔領導家族

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

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

地方家族社會會階層的提升除了捐納監生..另外還有軍功,陳朝綱與北埔姜家等,協助平亂戴萬生得受五品候補都府、五品頂戴武都尉.......

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

陳朝綱透過捐納(捐知府、轉封典)由鄉紳取得士紳資格,由商人到士人身分,社會階層轉變取得鄉庄領導階層

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

陳朝綱透過捐納(捐監生、轉貢生)由鄉紳取得士紳資格,由商人到士人身分,社會階層轉變取得鄉庄領導階層



新莊武聖廟也曾是以客家人為主力的廟宇[7]。道光年間新莊閩客械鬥頻繁[4],當地客家移民因安全與經濟因素遷走,廣福宮因而乏人照料香火頓衰[1][4]。
後來,新竹仕紳陳朝綱因此廟在光緒八年(1882年)廟遭大火燒毀,用外地移民資金募捐重建[1]。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修[4]。1936年再度重修
新莊廣福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ztjxgH
新莊廣福宮/新北市新莊1780年客家廣福宮主神三山國王2015年整修完成/三山國王普遍為客家鄉親信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WYnrdv
新莊 廣福宮 (三山國王廟)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7ZHUqU
新莊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 米客相機日記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pcGazj
新莊 廣福宮 ( 三山國王廟) @ 中威壇顯 :: 痞客邦 :: - https://goo.gl/oQqs9B

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
------------------------------------------
五分埔 陳朝綱家族----清朝時曾為新埔首富
百大家族
據陳氏族譜記載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原為木匠的陳氏家族來臺祖陳任華,攜帶超纘、超貴二子,
自廣東省鎮平縣白馬鄉臨泉埧(即壩字)羅經圈渡台拓墾。陳氏父子在觀音紅崁頭白沙屯(今桃園縣觀音鄉)上岸,後遷
抵桃園南崁墾殖,三子陳超學在此時期誕生(乾隆五十年1785)。
日後陳氏三兄弟分家,陳超學在嘉慶十一年(1806)因避閩粵械鬥,從南崁移居新埔五分埔,
成為陳氏家族開基五分埔的始祖,也根植陳家在五分埔發展的契機。
陳超學在五分埔不僅致力耕墾而躍升為大墾戶;所生二子陳昌興、陳昌旺在日後更分別建立有上、下兩大陳屋規模。
陳超學生有兩子昌興、昌旺(即陳朝綱),
昌興年三旬早夭,陳家產業惟靠陳朝綱獨力維持並承祖先遺業、艱創擴長.......
也就是說:
陳家在新埔地方的發展奠基於陳超學,家族聲望和影響力的建立,則肇始於其子陳朝綱的崛起,
《台灣列紳傳》記載:「陳參事,名朝綱,竹北五份埔莊人,屬廣東籍,未詳其祖先。家世隱耕于野,居積雖已富,
未顯,及至於參事(陳朝綱)世即崛起」;
可知陳朝綱雖為陳氏次房,實為陳氏家族勢力擴展之關鍵人物也。
《台灣省新竹縣志》記載:
「陳朝綱字佐卿,新埔鎮五分埔人,祖籍廣東,遷台年代未詳。
父超學、別號勤創逸叟,累世業農,家富裕」,
如上記載可推知陳氏家族能擁有龐大的土地,非陳朝綱一人及身之功業,
乃是累積數代之功,才能擁有這麼龐大的土地與資產。
開墾與經商是陳氏家族發展的基礎,取得功名則是陳朝綱進入上層社會的關鍵,
陳朝綱於清咸豐元年(1851),二十歲時捐報監生,咸豐五年(1855)登貢生。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之亂,陳朝綱以客籍義首的身分領導客家義民參與了這次重大的戰役,
光緒二年(1876)受清政府授「四品同知」銜。
光緒八年(1882),擔任新埔廣安局職員,倡捐臺北城城工。
光緒十四年(1888)辦理鹹菜甕撫墾局解決「漢番」糾紛。 十五年(1889),協助劉銘傳辦理
清賦工作有功,原獲提報保加三品頂戴,未果。
光緒十六年(1890),劉銘傳開設鐵路局,鋪築基隆、新竹間鐵路。工事浩繁,非賴各地士紳協力,不
能濟事,竹塹城紳林汝梅邀陳朝綱合資幫辦築路用砂石採集助築鐵道,築成授「朝議大夫」。
光緒二十年(1894)乙未變革安撫人心有功;遂於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獲台灣總督府授配紳章。
明治三十三年(1900)登新竹縣參事,明治三十五年(1902)去世。
陳氏家祠,簡稱陳家祠,位居新埔正街。五分埔貢生陳朝綱建於同治七年,同治十年竣工。
當時許多單身羅漢腳,因避清廷苛稅,寄田陳朝綱名下,因死後無嗣,陳朝綱亦加以立牌祭祀,使享香火,
因非只祀陳氏祖先,故又稱為「百姓陳家祠」。 
咸豐9 年(1859)陳朝綱與新埔紳士蘇景文、潘來福、張雲龍等倡捐重建新埔國王宮(今廣和宮)。
光緒7 年(1881)陳朝綱又與潘來福等同倡重修新埔文昌祠。
新莊三山國王廟係乾隆四十五年(1780)粵人捐建,為北台灣最早興建屬客家人信仰的廟宇,
見證新莊早期移民墾拓有客家人參與。
光緒八年(1882)廟毀於大火後,也是由新竹潮州籍客民陳朝綱發起募資於光緒十四年重建.......
光緒二十一年,日軍火燒新埔,陳家祠焚毀大半。
三年後,陳朝綱與同宗又耗資一萬予以重建,明治三十四年竣工。
明治三十五年(1902),陳朝綱去世。
據日治初年台灣總督府調查,陳朝綱亡故時,遺產約達二十萬圓之多。
可見,陳朝綱憑著個人的才能與過人的識見,戮力於土地的經營投資,並擴及商業和樟腦製造,
在理番和助築鐵路的事功上,與清廷建立良好關係,
致使陳家成為新埔地區舉足輕重的重要家族


登錄類別: 縣定古蹟
公告日期: 2004-12-16
創建年代: 清同治七年 (1868年)
地  址: 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510號
開放訊息: 星期二~星期六,09:00~16:00
歷史沿革
陳家祠始建於西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完竣西元1871年清同治十年,毀於西元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日軍攻佔新埔火燒新埔街事件。家祠於西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重建,竣工西元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庚子秋月,為台灣僅存之五所磚雕建築(板橋林家.新竹鄭家.霧峰.大里林家)。
建築形式
陳氏宗祠主體建築為坐北朝南偏西的格局,平面呈現一座二堂二橫帶枕頭槓規模的祠廟建築,面寬五開間屋脊燕尾翹,從祠埕、前堂、正堂、左右橫屋與枕頭槓屋組構而成類似三堂二橫的格局。
整體空間配置為:第一進前堂是分劃宗祠裡外的主要空間,也是進出的門戶,中間的天井是各空間聚焦的室外空間,也是縱深建築通風採光與洩水的孔道;第二進由步口廊及正堂組成,為供奉歷代祖先牌位的神龕,正堂前設有捲棚拜殿步口廊,正中央有長方形砂岩拜占一塊,地坪全用紅磚鋪設但正堂與步口廊,明間與次間則用砂岩石條分劃,上懸【木本水源】【朝議大夫】兩方匾額記錄重建完成時間。正堂後方為ㄇ字形枕頭槓屋.形成牆廊式的半戶外空間.是祭典時臨時廚房與親宴場所。
陳氏宗祠建築極具特色,前天井為石板鋪地,庭內樹木與宗祠建築相得益彰,前堂中央三開間為步口廊,步口廊的外檐裝修是全建築裝飾精彩所在,砂岩牆檻、龍虎堵石雕、不同花式磚砌、整幅磚雕、灰泥彩繪、木質螭虎團爐窗、石雕麒麟堵、守門石獅對、三爪龍門神獻八寶、左右角間外牆砌磚、萬字砌(丁字砌、斜形砌)與金錢幣及砂岩堵丁順排列,代表著陳家財丁並茂,事事如意等,為竹縣少見的裝飾,左右兩間牆面為精緻的錢形磚組砌,水車堵上有作工細膩的泥塑裝飾,在歲月的流轉下更顯古趣。入門後為開敞的前堂,堂上木構架還保有百年來的韻味,十分難得。左右兩廊部分為廂房形式,亦為祭祀空間之一。正堂為祭祀陳氏祖先之空間,其建築空間高聳,具有嚴肅的氣氛,敞廳形式的空間與擺設,更顯官家之氣派。正堂之後方還有一個小天井,以開敞的廊連接,形成枕頭槓的形式,為準備祭祀用品及儲藏之空間。
陳氏宗祠以建築所呈現出的精緻與華麗,在在顯示出陳家豐厚財力與社會背景。整體而言,陳氏宗祠在格局上極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同時不論木雕、石雕、彩繪等建築工藝均極具特色與價值,特別是陳家後代維護得當,保留了百年的建築藝術與建築風格,相當難得。值得大家一探究竟!

。新竹縣新埔宗祠博物館--Welcome to XinPu - https://goo.gl/C5ND3X


公告資料
類別古蹟 級別縣(市)定古蹟 種類祠堂
新埔陳氏宗祠|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FznFBq
建築興建史、使用變遷史
新埔陳家祠是於1868年由陳朝綱所發起興建,為新埔地區最具代表性之祠堂建築,其規模為二堂二橫帶枕頭槓,面寬五開間,前堂中央三間為步口廊,中央天井兩側為三開間之橫屋,正堂後方為一枕頭槓屋,形成類似三堂二橫之格局,枕頭槓部分呈ㄇ字形單邊敞開式的通廊,為少見的格局。
前堂中央三開間為步口廊,步口廊兩側牆面有精采的磚雕,入門後為開敞的前堂,堂上木構架還保有百年來的韻味,十分難得。左右兩廊部分為廂房形式,亦為祭祀空間之一。正堂為祭祀陳氏祖先之空間,其建築空間高聳,具有嚴肅的氣氛,敞廳形式的空間與擺設,更顯官家之氣派。正堂之後方還有一個小天井,以開敞的廊連接,形成枕頭槓的形式,為準備祭祀用品及儲藏之空間。
1895年客籍人士抗日,日軍火燒新埔街,當時陳氏宗祠被焚,後於1898年重修,今日尚留下被火燻黑之窗扇,為當時歷史之見證。
建築相關之人物事件歷史
新埔陳氏族人之第十八世祖任華公於1780年,由原籍地廣東焦嶺縣白馬坪上攜三子超貴公、超讚公、超學公渡台疆,建基於桃園南崁。超學公於道光年間遷居於新埔五分嶺,育有二子,次子昌旺公於1858年恩賞貢生,更官名為朝綱,字佐卿。1863年,軍功欽賜花翎,選用分州加同知銜,為新埔仕紳。1868年,倡建陳家祠,奉祀陳氏歷代祖先。
1898年家族購買土地,將佃租收入作為子孫永久祭祀之經費,宗祠派下有祭祀公業陳家祠、陳宗祠、陳賓豐、怡隆嘗、華榮嘗、祭祀公業義渡等公業,歷年來均由超學公派下推舉管理人。
建築場所精神價值
陳氏宗祠位於新埔街之核心地區,以院門及樹木與街道區隔,是為中正路的地標之一,前天井為石板鋪地,庭內樹木與宗祠建築相得益彰。陳家祠建築物建築極具特色,不論格局、木雕、石雕、泥塑、彩繪等建築工藝均極具地方特色與藝術價值。宗祠亦彰顯著陳氏宗族在新埔開發歷史的發展與貢獻,也是客家宗族文化的表徵,同時亦是1895年客家族群抗日歷史的見證之一。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06-07-24府授文文字第0950095754號
公告公文府授文文字第0950095754號_公告_新埔陳氏宗祠.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理由具歷史文化藝術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百零二條,新竹縣文化局九十五年五月十八日召開之「新竹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會議」辦理。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縣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竹縣
新埔鎮
中正路510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3-5510201*605
聯絡地址:新竹縣竹北市 縣政九路146號
地籍資料新埔陳氏宗祠地籍圖.jpg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新竹縣 - 新埔鎮 - 成功段 - 423新竹縣 - 新埔鎮 - 成功段 - 461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新埔鎮成功段423、461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建築所有人公有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使用人
陳〇〇
外觀特徵新埔陳家祠為新埔地區最具代表性之祠堂建築,其規模為二堂二橫帶枕頭槓,面寬五開間,前堂中央三間為步口廊,中央天井兩側為三開間之橫屋,正堂後方為一枕頭槓屋,形成類似三堂二橫之格局,枕頭槓部分呈ㄇ字形單邊敞開式的通廊,為少見的格局。
陳家祠建築物極為精采,不論木雕、石雕、彩繪等建築工藝均極具特色與價值。
室內特徵陳氏宗祠建築極具特色,前天井為石板鋪地,庭內樹木與宗祠建築相得益彰,前堂中央三開間為步口廊,左右兩間牆面為精緻的錢形磚組砌,水車堵上有做工細膩的泥塑裝飾,在歲月的流轉下更顯古趣。
步口廊兩側牆面有精采的磚雕,為竹縣少見的裝飾,入門後為開敞的前堂,堂上木構架還保有百年來的韻味,十分難得。左右兩廊部分為廂房形式,亦為祭祀空間之一。正堂為祭祀陳氏祖先之空間,其建築空間高聳,具有嚴肅的氣氛,敞廳形式的空間與擺設,更顯官家之氣派。正堂之後方還有一個小天井,以開敞的廊連接,形成枕頭槓的形式,為準備祭祀用品及儲藏之空間。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結構安全及原有色彩形貌
相關網址新埔宗祠博物館
新埔陳氏宗祠|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FznFBq

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


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

新埔 陳氏家祠
176書院宗祠
DSC01693.JPG - 再訪 新埔陳家祠
陳氏家祠,簡稱陳家祠,位居新埔中正街。
五分埔貢生陳朝綱建於同治七年,同治十年竣工,費資六千餘元。
坪數約一百九十五坪,所屬田產地產無數。
DSC01692.JPG - 再訪 新埔陳家祠
五分埔陳家自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為大墾戶,兼朝議大夫,四品貢生,
甚多平埔族及單身羅漢,因避清吏苛捐雜役,寄田陳朝綱名下,死後無嗣無後,其產遂為陳朝綱所有,
陳朝綱乃建祠已安其靈,故新埔陳家祠,又名「百姓陳家祠」,
其用意亦在保佑非陳姓者,其祠設有管理委員,組織龐大
DSC01693.JPG - 再訪 新埔陳家祠
陳家祠為新埔極古之家祠。光緒二十一年,日軍火燒新埔,陳家祠焚毀大半。
三年後,陳朝綱與同宗又耗資一萬予以重建,明治三十四年竣工,又三年後,陳朝綱去世。
DSC01694.JPG - 再訪 新埔陳家祠
陳家祠矗立新埔街內,四周高樓之下,古色綠意盎然,且殿前有宮牆,天井、廣場。
陳家祠之結構空間,已在新埔街少有。該祠前殿內地版為六角形紅方磚,咸豐年間,運自大陸,古色古香。
捲軒棚抖拱,下飾木雕龍頭與三支彩色亮麗之吊筒,下飾木雕龍頭,細看大有內容。
DSC01695.JPG - 再訪 新埔陳家祠
全祠採二進落,與文昌祠、廣和宮、媽祖廟同。全祠主色為青灰色,無金碧輝煌,琉璃紅牆之飾。
陳家十八世祖任華公於乾隆四十五年,由廣東焦嶺縣白馬坪上攜三子超貴公、超讚公、超學公渡台,建基南崁。
超學公於道光年間遷居於新埔五分嶺,育有二子,
次子昌旺公於咸豐戌午年恩賞貢生,更官名為朝綱,字佐卿。
DSC01696.JPG - 再訪 新埔陳家祠
同治二年,軍功欽賜花翎,選用分州加同知銜,財貴並盛。同治七年,倡建陳家祠,奉祀陳氏歷代祖先
先緒二十一年罹于兵禍全毀,又于光緒二十四年重建,並購買土地。
將收入為子孫永久祭祀之經費,並登祀公業陳家祠、陳宗祠、陳賓豐、怡隆嘗、華榮嘗、祭祀公業義渡等公業,
歷年來均由超學公派下推舉管理人。
新埔陳家祠-2.jpg - 再訪 新埔陳家祠
新埔陳家祠規模為二堂二橫帶枕頭槓,面寬五開間,前堂中央三間為步口廊,中央天井兩側為三開間之橫屋,
正堂後方為一枕頭槓屋,形成類似三堂二橫之格局,枕頭槓部分呈ㄇ字形單邊敞開式的通廊,為少見的格局。
陳家祠建築物極為精采,不論木雕、石雕、彩繪等建築工藝均極具特色與價值。
新埔陳家祠-1.jpg - 再訪 新埔陳家祠
陳氏家祠建築極具特色,前天井為石板鋪地,庭內樹木與宗祠建築相得益彰,
前堂中央三開間為步口廊,左右兩間牆面為精緻的錢形磚組砌,水車堵上有做工細膩的泥塑裝飾。
步口廊兩側牆面有精采的磚雕,為少見的裝飾,入門後開敞的前堂,堂上木構架據說猶存韻味,十分難得。
DSC01698.JPG - 再訪 新埔陳家祠
左右兩廊部分為廂房形式,亦為祭祀空間之一。
正堂為祭祀陳氏祖先之空間,其建築空間高聳,具有嚴肅的氣氛,敞廳形式的空間與擺設,更顯氣派。
正堂之後方還有一個小天井,以開敞的廊連接,形成枕頭槓的形式,
為準備祭祀用品及儲藏之空間。
DSC01697.JPG - 再訪 新埔陳家祠
數度造訪, 陳家祠有已修繕完成,
可惜遲遲未對外開放, 鐵門依然深鎖 ......
再訪--- 新埔 陳氏家祠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D8jJma
--------------
住址 新埔鎮中正路510號
* 景點介紹:
新埔雖然家廟很多,陳氏宗祠算是很奇特的一間,倒不是建築本身怪異,而是既使不是陳家的人,也可以繳費入廟,因此,又稱百姓陳家祠,這種不同宗在同一家廟祭拜的現象,並不多見,但是這種方式,卻解決了當年在異鄉,沒有後代祭祀的人的煩惱。
新埔陳氏宗祠之第十九世祖超學公於道光年間遷居於新埔五分埔,其次子昌旺公於咸豐戌午年恩賞貢生,更官名為朝綱,字佐卿。同治二年,陳朝綱因軍功欽賜花翎,選用分州加同知銜,財貴並盛。
陳氏宗祠為陳朝綱於1871年興建,後來因為戰禍毀壞,又於1898年重建,整間廟蓋的美輪美奐,不管是石雕還是木刻,都相當精美,例如前殿梁上的大象,或是後殿四根柱子上的龍魚。只是年代久遠,廟本身也還是毀壞,雖然已經列為縣定古蹟,但是維護上,還是諸多困難。
新埔陳氏宗祠又稱為百姓陳家祠當時許多單身羅漢腳,因避清廷苛稅,寄田陳朝綱名下,因死後無嗣,陳朝綱亦加以立牌祭祀,使享香火,因非只祀陳氏祖先,故又稱為「百姓陳家祠」。
新埔陳家祠為其規模為二堂二橫,面寬五開間,前堂中央三間為步廊,中央內庭院兩側龍虎相襯之三開間之橫屋,類似一般二進三合院。
新埔陳家祠前內庭院為石板地板,不管是左右兩側牆面的錢形磚組的石雕或是木刻,都相當精緻,例如前院樑上的象圖騰或後院柱子上的龍魚都相當精美。庭廊兩側牆面有精美的磚雕,入門後為開敞的前堂庭院。另外屋外的屋脊上木雕龍頭與燕尾之造型更是當時屬於官家才能使用家廟格局。
--------------------------------
新竹縣縣定古蹟
位置:新竹縣新埔鎮中正路510號
特色:新埔鎮最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築
參觀方式:
平時謝絕參觀,
但可以把握每年農曆三月及八月開放拜拜時入內參觀。
新埔陳氏宗祠,俗稱陳家祠,位於新埔中正路上,於九十四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新埔陳氏宗祠之第十八世祖任華公於清乾隆四十五年,由原籍地廣東焦嶺縣白馬坪上攜三子超貴公、超讚公、超學公渡海來台,建基於桃園南崁。超學公於道光年間遷居於新埔五分埔 ,育有二子,次子昌旺公於咸豐戌午年恩賞貢生,更官名為朝綱,字佐卿。同治二年,陳朝綱因軍功欽賜花翎,選用分州加同知銜,財貴並盛。
  
同治七年,陳朝綱倡建陳氏宗祠,以奉祀陳氏歷代祖先,於同治十年( 1871)完工。可惜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毀於兵禍,又於光緒二十四年重建,並購買土地,將收入作為子孫永久祭祀之經費,並登記為祭祀公業陳家祠、陳宗祠、陳賓豐、怡隆嘗、修德嘗、華榮嘗、祭祀公業義渡等公業,歷年來均由超學公派下推選管理人。
  
新埔陳氏宗祠又稱為百姓陳家祠,當時許多單身羅漢腳,因避清廷苛稅,寄田陳朝綱名下,因死後無嗣,陳朝綱亦加以立牌祭祀,使享香火,因非只祀陳氏祖先,故又稱為「百姓陳家祠」。
新埔陳氏宗祠為新埔地區最具代表性之祠堂建築,其規模為二堂二橫帶枕頭槓,面寬五開間,前堂中央三間為步口廊,中央天井兩側為三開間之橫屋,正堂後方為一枕頭槓屋,形成類似三堂二橫之格局,枕頭槓部分呈ㄇ字形單邊敞開式的通廊,為少見的格局。
  
陳氏宗祠建築極具特色,前天井為石板鋪地,庭內樹木與宗祠建築相得益彰,前堂中央三開間為步口廊,左右兩間牆面為精緻的錢形磚組砌,水車堵上有作工細膩的泥塑裝飾,在歲月的流轉下更顯古趣。步口廊兩廁牆面有精彩的磚雕,為竹縣少見的裝飾,入門後為開敞的前堂,堂上木構架還保有百年來的韻味,十分難得。左右兩廊部分為廂房形式,亦為祭祀空間之一。正堂為祭祀陳氏祖先之空間,其建築空間高聳,具有嚴肅的氣氛,敞廳形式的空間與擺設,更顯官家之氣派。正堂之後方還有一個小天井,以開敞的廊連接,形成枕頭槓的形式,為準備祭祀用品及儲藏之空間。
  
整體而言,陳氏宗祠在格局上極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同時不論木雕、石雕、彩繪等建築工藝均極具特色與價值,特別是陳家後代維護得當,保留了百年的建築藝術與建築風格,相當難得。
▲位在新埔中正路上古色古香的陳氏宗祠,
你很難不注意到!
▲換個角度再看一次優美的陳氏宗祠


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

陳朝綱 2018-03-08.pdf


客家庄新埔鎮小紅「燈籠」 https://youtu.be/RXOC6NnSLw4?t=84
寒流冷風冷雨摧殘梨花,新竹縣新埔鎮91歲阿公劉仕李發揮數十年種梨的智慧,利用免洗碗、筷、加上束帶,替梨穗遮風擋雨


尹章義於該篇文章中,以對於新莊的廣福宮(又名三山國王廟)在乾隆時期之興盛到破落的疑問為出發點,來觀察台北平原的開發史中族群關係的分合因素以及今日桃竹苗多客家人的歷史原因。
    作者指出閩籍汀州客民以及粵東潮州、惠州、嘉應州客民都是在康熙四十年以後渡台開墾,並且開拓了台南府城以北的區域,使得康熙四十年以前在台墾民以漳泉為主的族群色彩又更加多元化。
    但是,康熙末年以後,先住民、閩粵移民雜處關係,並非移民的原鄉生存環境之移植,這種原鄉說法在作者看來是直接或間接地承自伊能嘉矩的觀點,加以膨漲和曲解的看法,既缺乏拓墾者重視水源的基本認知,又忽略十八世紀末期延綿至十九世紀中期,漢人移民長期械鬥所導致的社會整合現象。
    作者根據了他自己在台北地區蒐集的相關墾照、開墾合同等老字據的實徵研究,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觀點。作者認為在康熙末年客籍移民大量東渡來台以後,台南地區往北的新墾區是各籍移民雜處的局面,這種雜處局面之所以形成,主要是因為在早期的移墾社會中,血緣與地緣固然是一種凝聚力,相對於先住民來說,不同宗族與不同籍貫並不構成漢人之間拒斥之理由,而且,拓墾者對於利害關係之考量遠大於血緣與地緣,況且在身處番社與荒埔的新墾區,極度缺乏勞動人口,又不易見到漢人的處境下,勞動力成為優先考慮的對象,同為漢籍移民在早期的新墾區中形成一種凝聚力。作者對於這樣的觀點,他以客屬潮洲移民為領袖,即張達京,開發台中平原的六館業戶(包括了不同籍貫與不同職業的六股投資者、岸裡社番)為第一例;再以【張廣福文件】說明台北平原開發領導者林秀俊(漳州府浦縣人)聯合其他籍貫移民為第二例;最後,再以興直莊開墾領導者胡焯猷(客屬汀州貢生)為例,來作為該觀點的佐證。
    作者特別指出乾隆早期,興直莊在客屬汀州貢生胡焯猷的帶頭開墾過程,可以看出閩粵漳泉族群間是相互合作的關係,因為在客屬潮州人所捐建的明志書院,不乏有非客屬移民來作捐獻田產的動作。樹林大墾首張必榮的裔孫張福祿提供的【永泰租業淡水契總】之內容也說明乾隆十八年的客屬潮州人與泉州人之間的土地承瞨與轉賣關係,顯示乾隆初年客屬潮州人與閩南泉州人雜處共墾新莊平原的情形。
    那麼,乾隆四十五年在新莊平原上三山國王廟之建立所代表的意義,正是意味著北台灣史發展上,不同祖籍移民「群體意識」的高張。作者指出其實閩粵移民矛盾可追溯自乾隆初年,閩粵移民因為戶稅問題而產生矛盾,客屬潮州人力爭而得來的示禁碑因為缺少保護而遭毀損,極須奉祀原籍神祇與群體意識正在慢慢突顯。如乾隆十七年觀音山西麓西雲岩大士觀、乾隆二十五年潮州人所建之關帝廟、乾隆二十七年的明志書院以及乾隆四十五年建成的三山國王廟,都可見潮州人群體意識之增長,另一方面,也可突顯客屬潮州人在新莊地區勢力正不斷成長當中,此時也正是三山國王廟香火興盛之時代。
    這種群體意識之加強,又隨著劉和林父子自雍正年間取得北新莊平原開墾權後,於乾隆二十六年開鑿潮州系劉厝浚之開鑿而更加劇烈。劉厝浚在劉家父子率眾數百人壅水築浚,分享泉州系張厝浚之水源時,已呈現暴力傾向。迨自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事變起,粵人助官平亂,造就漳粵衝突;乾隆五十二年今土城與內湖一帶漳泉與粵人雜居之處「分莊互殺」;嘉慶四年到五年之間,因分地不均而引爆粵泉人械鬥;道光六年,今苗栗中港溪閩粵械鬥;道光十三年,桃園「閩粵各莊,造謠分類,互相殘殺」,隔一年蔓延至八里坌與新莊一帶,械鬥長達八年時間,道光二十一年,粵人變賣產業,遷到今日桃園、新竹與苗栗一帶之後才停止閩粵之間的械鬥。
    位於新莊的三山國王廟在粵人離去之後,香火立即衰頹,光緒八年毀於大火,直到六年後才由新埔潮籍士紳陳朝綱修復。
    綜合作者在該篇的主旨,試著從新莊三山國王廟興衰史之探討,再度檢驗渡台移民分佈現象構成的原因,以實地調查石碑與蒐集而來的地契與老字據等,駁斥了原鄉說,而提出不同籍貫墾民在清治初期雜居互助共墾到群體意識高張而互相械鬥的觀點,這種從互助到械鬥的演變,主要是不同籍貫墾民之間利益衝突而引起,而三山國王廟的出現可以代表客屬潮州人群體意識高張的象徵,它的香火興盛可代表雍正乾隆時期,客屬潮州人在新莊平原的勢力增長與龐大,它的香火衰頹,可以說明著客屬潮州人因不敵械鬥,而遷離新莊平原,定居到今日所謂客家區的桃竹苗一帶的歷史淵源
參考讀物
尹章義,〈台北平原拓墾史研究(1697~1772)〉,《台北文獻》,期53~54,民70年。
尹章義,〈北台拓墾初期通事所扮演之角色與功能〉,《台北文獻》,期59~60,民71年。
郁永河,《裨海記遊》(《台灣文獻叢刊》,第44種,方豪校訂本)。
藍鼎元,《東征集》(《台灣文獻叢刊》,第12種)。


小紅「燈籠」高掛梨花頭頂 91歲翁護花有妙招
2018/02/01 18:19分享小紅「燈籠」高掛梨花頭頂 91歲翁護花有妙招到Google+分享到Line
〔記者黃美珠/新埔報導〕擔心寒流冷風冷雨摧殘梨花,新竹縣新埔鎮91歲阿公劉仕李發揮數十年種梨的智慧,利用免洗碗、筷、加上束帶,替梨穗遮風擋雨,好像1盞盞紅色的小燈籠高掛在梨園內,成為新埔梨史上頭一遭出現的討喜景象,已經造成轟動,許多人爭相詢問哪裡得見這個有趣又可愛的景致。
劉仕李說,他從小跟著父親一起種高接梨,現在位於南平里9鄰的山區2甲多土地,有一半還在種水梨。他種了2、3個品種,其中挑戰度最高的豐水梨,最怕寒流帶來的冰冷雨水和霧氣,所以在1月中,梨穗開始要開花時,為免影響人工授粉和後續的收成,只能繼續用勞力跟天爭。
不過老人家說,農民收入有限,消費者都想要買到便宜又好品質的產品。所以可以盡量壓低生產成本,才有機會接近市場的期待。
他說,豐水梨不好照顧,傳統作法就是替這些梨穗「撐傘」做保護,以前他也是這樣做。
但是1把「小雨傘」成本至少要14元。他1甲多的高接梨園,300多棵梨樹中,就有60多棵的豐水梨需要這樣的保護,換算至少就要3500把小雨傘,成本實在太高。
所以跟兒子一起動腦想辦法,突然臨機一動,想到或許可以利用免洗碗筷來取代小雨傘,未來收納上面也很方便,可以年年反復回收使用。
劉仕李說,1包免洗筷有100雙筷子,要價只有25元,但能保護200枝梨穗。而1包25元的免洗碗共有50個小塑膠碗,可以「罩住」50枝梨穗。固定碗筷用的束帶1包、100根只要14元,3者相加,保護1枝梨穗的成本不到1塊錢台幣,遠低於1支小雨傘的成本。
他說,這個方法只是1個嘗試,初步看起來效果還不錯,但仍在試驗當中,沒想到意外引起話題和爆紅,他也很開心。


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新埔陳氏家祠具客家建築之代表性-陳朝綱之父始來台,其後陳朝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