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礐渡頭(礐,音ㄑㄩㄝˋ)日治時期是水肥集散中心,各地菜農會搭乘舢舨來此買水肥回去灌溉。現今已改為現代化公共廁所,位於金色水岸阿媽的酸梅湯旁的巷子,從中正路老街另一條來看則是在「淡水信用合作社」和「三協成糕餅舖」中間的防火巷之中,在此巷兩頭的出入口:淡水河岸邊與中正路老街,皆有立解說之公告或石碑。防火巷中還有一家修鞋攤位。
清代時此公廁所在地稱為公館碼頭,為來往唐山及台北內港船舶聚泊之處,對面有公館巷可通滬尾各街莊,可說是街民與貨品出入要津。在沖水馬桶未普及的時候,只有傳統式廁所(俗稱「屎礐」),必須由挑夫來清理,對於當時的農業社會,這些「黃金」正是最佳的水肥來源。日治時代航運日漸蕭條,「淡水街役場」(等於今天的淡水區公所)為了公共衛生,便指定這裡為水肥的集散中心,於是各地的菜農們便乘舢舨來這買水肥,載回上游的蘆洲等地去灌溉,所以才有「屎礐渡頭」(「屎礐仔渡頭」)稱呼。光復後家庭化糞池和化學肥料取而代之,此地改為公廁。民國86年(1997年),此一現代公廁竣工使用,沿用舊名以見證此一歷史。
這個公廁過去號稱淡水最大茅坑,多年來多次翻修成了歷史地標。當地耆老表示以前這邊很熱鬧,因為水肥都要從這裡運送,蔬菜也都載到這裡再送到市場販售,廁所也有100多年了。淡水區公所為保留百年歷史痕跡不磨滅,也掛上告示牌解說,讓民眾了解地名的歷史由來。
淡水河岸邊的淡水古蹟園區解說系統介紹屎礐渡頭。
位於中正路老街中2000年立的屎礐仔渡頭解說碑。
屎礐仔渡頭解說碑上刻的文字:
屎礐仔渡頭
此巷在清代稱公館碼頭,為來往唐山及台北內港船舶聚
泊之處,對面有公館巷可通滬尾各街庄,可說是街民與
貨品出入要津。日治時代航運日漸蕭條,淡水街役場遂
將此碼頭作為街內水肥置放地,以便售予淡水河沿岸菜
農施肥之用,因而得名「屎礐仔渡頭」,光復後家庭化
糞池和化學肥料取而代之,此地改為公廁。民國八十六
年,此一現代公廁竣工使用,沿用舊名以見證此一歷史
淡水鎮長 郭哲道 題
公元 2000年 7月屎礐渡頭 - 淡水維基館 - https://goo.gl/Jf8fZN
淡水翻新百年公廁 「屎礐」不再飄惡臭
By 高鈞麟,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22日, 2017
淡水屎礐渡頭有上百年歷史,早在日劇時期就是水肥集散中心,屎礐公廁也是當年淡水的最大茅坑,居民怕聞到惡臭,多半繞道而行。半年前,淡水區公所花費百萬重新改建,變得更通風、明亮,化糞池與排水系統也全部汰換,讓遊客不再聞到臭味,有舒適的如廁環境。
日劇時,台灣一般民房極少沖水馬桶,只有傳統式廁所(俗稱「屎礐」),必須由挑夫來清理。當年蘆洲是台北地區主要蔬菜產地,農友利用舟船之便,前來淡水購買水肥,將小船停靠淡水老街上的小碼頭,久而久之,就被稱作「屎礐渡頭」。
民房改建而成的屎礐公廁,當時作為儲存水肥之用,是淡水老街最有名的「屎」跡;光復後,雖歷經多次翻修,無奈設備老舊及遊客使用頻繁,經常飄出陣陣惡臭,附近居民「臭」不堪言。
淡水區長巫宗仁表示,淡水區公所參加環保署2016年營造友善城鄉環境計畫,獲選為「拔尖級」推動單位,獲得2000萬元補助經費。在友善公廁項目,半年前公所花費上百萬元翻新有百年歷史的屎礜公廁,還一併整修公明街及建設街公廁, 將原本又臭又暗、通風不良的公廁,改善成明亮、清新、通風良好的現代公廁。
工務課長陳衍派說,屎礜公廁外觀原是低矮的紅磚造型,改建後男女廁動線明確分流,地板鋪設防滑石英磚,牆壁貼上亮色系磁磚,還裝上 LED燈泡,讓廁所看起來明亮整潔。最重要的化糞池、排水及通風系統全部汰換,未來不再潮溼昏暗,也不會傳出噁心的臭味。
來去金門找廁所-金門小西門模範廁[縣定古蹟] @ 北雁南飛-金門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Qk8jz6
小西門模範廁位於金城鎮的小西門聚落,是該聚落僑民吳錦章購地興建新廁,約建於民國六年(1917年),民國九十六年9月26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台灣地區唯一以廁所指定為古蹟的建築。
這座由印尼華僑吳朝坪出資興建的模範廁。由富傳奇色彩的小西門人吳朝坪(1854~1936)出資興建。他年少時在金門以討海為生,卅多歲時前往印尼蘇門答臘盛產玻璃的海港「阿沙漢」(Tanjung Balai Asahan)充當苦力為生,積蓄錢財後又改行經營菸酒生意致富,後改名較文雅的「吳錦章」。近五十歲時返鄉興建三幢二落大厝。第一幢興建的位於三幢中最右邊,於德宗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落成),因新建的大厝之前,原有鄉民收集水肥,灌溉作物的公廁「屎礐坑」,不但有礙觀瞻,且臭氣衝天,吳朝坪因此說服鄉親,由他出資另于村西南購地興建公廁,一來解決自宅環境觀瞻,二來也讓小西門的公共衛生獲得改善,備受村民肯定。
小西門「模範廁」,興建於民國六年,由小西門人吳朝坪(西元1854~1936年)所出資興建,吳朝坪依照原本屎礐的使用的戶數,設置22間廁所,22座收集池,一戶分配一組,分別管理自己的廁所衛生與收集池的水肥。
採露天式建築的小西門「模範廁」,長十八點四一公尺,寬五點七五公尺,入口處有類似傳統門樓,具裝飾性的山頭建築,如今仍可在立面看到模糊的字跡『模範廁』。牆體為磚材砌築,外抹蚵殼灰粉刷,牆上有窗洞,點綴綠釉花格窗,頗為典雅。入口處之後,有各高約一百零七公分,夯土砌築的矮牆作為遮蔽,以阿拉伯數字「1」、「2」……磚雕畫分的「露天屎礐」共22坑,下方則為水肥收集池。這座曾是全島最受人矚目,已停用多年的公廁。
而吳朝坪則規劃有屋頂的為自用(編號1、2),早期水肥對農家耕作十分重要,當屎尿收集不夠時,還會將牛屎、豬糞、下雜魚等傾入收集池內發酵;另也有將海邊之爛土漿,混合鹽水倒入,當「克難肥」之用。
晚年吳朝坪寓居于廈門鼓浪嶼的兩幢洋樓,逝於民國廿五年,享年八十三歲,次年農曆四月運棺返回故里,去世後運棺歸葬小西門故里。吳朝坪的長子(吳廷金)曾冊封為印尼華人領袖「甲必丹」(kapitan),在僑界享有崇高之榮譽,目前孫子吳光佑住於興建的二落大厝中。
小西門模範廁所 - 金門部落 - 新浪部落 - https://goo.gl/FWaBEP
吳錦章本名吳朝坪,年少時討海為生,因當時海盜猖獗而謀生不易,三十多歲時到印尼蘇門答臘從事勞力工作,後經營菸酒生意有成,近五十歲時返回金門故里陸續興建三幢二落大厝。第一幢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落成,因覺得屋前幾座為了收集水肥而設的舊式「屎礐」,有礙觀瞻且影響衛生,便說服「屎礐」的主人將坑填平,他再另外在聚落西南購地興建新的公廁。
當初建造新模範廁時,是依照原有聚落「屎礐」的坑數,一共建了22個廁所坑位與屎礐池,分左右兩排,按單、雙數分列,而一進門後左右兩邊是1、2號,為吳錦章自家所有,兩邊牆壁加高並蓋有木構板瓦屋頂,其餘為露天坑位,供村民使用。
坑位基座使用花崗石條(長1.6公尺,寬25到30公分,中縫約20公分寬)作為腳踏,牆壁則是用夯土砌築(內添加碎瓦片)後外抹蚵殼灰修飾,而收集池則為磚砌,表面亦抹蚵殼灰。
一座近百年歷史的模範廁,象徵著過去小西門在公共衛生上的進步,完工後的公廁因受村民肯定,也因此被稱之為「模範廁」
尋秘金門: 【古意金門】小西門 模範廁 - https://goo.gl/j1SRTu
李金生在︽金門歷史建築的故事︾書籍中指出,小西門「模範廁」,興建於民國六年,由小西門人吳朝坪(西元1854~1936年)所出資興建。朝坪年少時在金門以討海為生,因海盜猖獗,生存不易,遂於30多歲至印尼蘇門答臘盛產玻璃的海港「阿沙漢」,以苦力賺取生計,後改行經營菸酒生意致富,近50歲時,返鄉興建三幢二落大厝(第一幢興建的位於三幢中最右邊,於德宗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落成),因屋前原有之「屎礐坑」(早期之公廁,將所收集之水肥,用於灌溉農作),有礙觀瞻、臭氣沖天,因此說服屎礐擁有人,另於村西南購地興建。一來解決自宅屋前視覺與氣味的問題;二來讓小西門的環境衛生獲得改善,備受村民肯定,因此提名「模範廁」,如今仍可在立面看到模糊的字跡。朝坪依照原本屎礐的使用的戶數,設置22間廁所,22座收集池,一戶分配一組,分別管理自己的廁所衛生與收集池的水肥,而朝坪則規劃有屋頂的為自用(編號1、2),早期水肥對農家耕作十分重要,當屎尿收集不夠時,還會將牛屎、豬糞、下雜魚等傾入收集池內發酵;另也有將海邊之爛土漿,混合鹽水倒入,當「克難肥」之用。吳朝坪自印尼發達後,改名「吳錦章」,不僅回鄉興建宅邸,晚年寓居於廈門鼓浪嶼的兩幢洋樓,逝於民國廿五年,享年八十三歲,次年農曆四月運棺返回故里,埋葬於今小西門聚落。吳朝坪的長子(吳廷金)曾冊封為印尼「甲必丹」(kapitan),在僑界享有崇高之榮譽,目前孫子吳光佑住於興建的二落大厝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