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五次遷徙/客家人並沒有來臺較晚,也不是主動選擇類似原鄉地形之丘陵地來居住,早期影響臺灣客家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為閩粵械鬥及樟腦採集/(1830年)台北盆地閩粵二族因爭地盤發生械鬥,客家人人數較少械鬥失敗,被迫遷至開墾較晚、較貧瘠的山麓與丘陵地帶。美濃平原,則是客家人在原漢衝突中,從平埔族手中得來的。新屋區位於沿海平原,原有平埔族及泉州人先後開墾,後因客家移民日增,成為客家地區,永安漁港亦成為臺灣唯一以客家籍為主體的漁港[8]。花蓮縣客家人多為日治時期樟腦業盛行時,自臺灣西部遷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uTFjK

我是Hak-ka-nie - https://goo.gl/oHCxIc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  https://goo.gl/maps/1UHvN5U3GbC2

2017-10-06_144052  


唐山市 https://goo.gl/maps/tRFHbHhg3Pm

2017-10-07_162036  


《長山縣志》 (圖書館)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https://goo.gl/xxK1pW

客家研究 - https://goo.gl/SEV7M9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占領除長山八島(即長山列島)外的山東省全境。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在8月11日晚發起長山列島戰役,至12日占領長島全境[3]。8月19日,駐守長山八島的海軍撤守該地,當地居民也跟隨國軍撤遷,來到左營落腳。自此,中華民國在山東省的行政機構徹底瓦解


客家人在移墾時期稱來自山東長山列島人為長山人。清代分為外來的不定居的漢人唐山人統治階級,與定居台灣而為台灣開發和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的漢人台灣本地人。

滿清據台時期台灣本地人與唐山人
原本台灣本地人也是從中國內地來的,與唐山人的血統相同,不應有所區別。但是在滿清的統治下硬是分化成為台灣本地人與唐山人
究其原因是滿清據台時期從中國本土到台灣的漢人,是分成兩個不同的管道來到,並且到了台灣之後,也分為兩個陣營,各做各的事。
唐山人就是滿清政府,為了統治殖民地,派來到台灣的漢人文武官員及其幫手爪牙。這群人形成為殖民地的統治階級,他們的任期短、不准攜眷、又眷屬是被視為人質扣押在中國,以防來台之後的變心,屬於統治陣營的人,不可能和台灣發生密切的關係。(請參閱p3統治台灣的政策),始終停留於統治著台灣的外來者的地位。
台灣本地人就是突破了台灣海峽的封鎖線,冒著生命危險渡過了黑水溝的農民。這群人也有為追尋更好的生活,也有在中國無立錐之地的人。這些新來移住者,到達台灣後沒有選擇就進入台灣本地人社會發展,從事開拓滿清政府所禁止開拓的土地。這樣只經數年後,就完全融入這個台灣本地人社會,也不需等到第二代才融入。只要定居在台灣認同台灣,又進行傳宗接代,就成為名正言順的一個台灣本地人。
就是這樣分為外來的不定居的漢人統治階級,與定居台灣而為台灣開發和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的漢人台灣本地人社會陣營,而相互對立抗爭,這個統治和被統治的政治性的對立抗爭,也就是「唐山」(中國)和「本地」(台灣)的地域性和社會性的對立抗爭,隨著時間擴大了相異性。今日的台灣不就看到滿清時的陰影。
同樣是渡海來台灣並成為統治者而和本地的開拓者社會發生仇敵關係的,並不是異族的滿州人,而是同族的漢人,這點極可能是滿人的高招,才使台灣本地人的對立抗爭不成為「排滿興漢」,而是以漢人統治者為對象的「反唐山」。這樣,開拓者代代的革命目標是「反唐山」。兩者相互的隔離,造成永久的傷痛,二百多年來任其發展,滿清政府根本不思如何解決。

滿清據台時期台灣本地人與唐山人 - https://goo.gl/tEKHoi


唐山人都是從哪來的?每個唐山人都應該知道
2016/04/13 來源:唐山那些事
2017-10-07_134214  
唐山那些事兒是唐山群眾喜愛的公眾平台,秉承實事求是、真實報導的態度為大家播報唐山街頭巷尾大小事。關註上方藍字每天免費收到唐山那些事兒的精彩信息。
如今的唐山與40年前相比,可謂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高樓林立,交通發達,更是成為了世界園藝博覽會和金雞百花電影節這樣的國內、國際盛會的主辦城市。除了街上越來越常見的大鼻子老外,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也把唐山列入了「宜居城市」的首選行列。不過,身為唐山人的你,知道咱唐山人都是從哪來的嗎?
移民
移民是唐山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移民就沒有唐山;沒有移民就沒有唐山今天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移民把陶瓷製作技術帶來並不斷發展,使唐山成為陶瓷之都;移民把水稻種植技術帶來並不斷發展,使唐山成為華北稻作之都;移民把冶煉技術帶來並不斷發展,使唐山成為鋼鐵之都;移民把曬鹽技術帶來並不斷發展,使唐山成為北方海鹽之都。唐山由邊陲荒蕪之地到京畿腹里之區的歷史滄桑,處處都有著移民的印記。
明代的兩次大移民,更對冀東地區村落形成、民族融合、經濟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唐山移民主要來自山西、山東,也有一部分來自南直隸、蘇州、浙江、江西等地。遷徙之民多數是農民,也有一些罪犯。有的定為民籍,有的定為軍籍
移民多數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
明朝初年,朱元璋舉師北伐,收復中原,由於水旱災害,中原地區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山西大部分地區則風調雨順,人丁相對興盛。當時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晉南,洪洞縣更是平陽一帶人口稠密之縣,加之地處交通要道,適合作為遷民的重點。明政府便在洪洞城北的廣勝寺,設局駐員,集中移民,編排隊伍,發放「憑照」。廣勝寺前大槐樹下,成了移民外遷的集中地。
據民間相傳,山西廣勝寺附近各縣的百姓,都要在大槐樹下集合,然後分發各遷徙地。從洪武到永樂年間曾多次從人口密集的山西往黃河流域移民。當時,官府採取欺騙的形式,張貼告示說,只遷徙男壯丁到燕地戍邊拓荒,除大槐樹底下的人不遷移,其他地方的人都要遷走。而當成千上萬民眾聚集在大槐樹下時,官兵四面合圍,不分男女老幼全部遷移
家怕移民遷徙途中逃跑,對不願遷徙的移民捆綁上路,晝行夜息向北遷徙。移民途中要大小便時,就要把捆綁的雙手解開,就有了「方便」稱為解手的說法,至今唐山一帶將大小便稱為解手仍保留了下來。還有被遷農民把自己剛出生子女的雙腳小腳趾指甲咬裂,為相認憑證。有關小腳趾指甲兩瓣還有一說法,大槐樹下移民登記時,為防止逃脫用刀斧將小腳趾指甲劈開作為記號。後來「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在冀東一帶至今有很多人認定自己的祖先是由山西大槐樹下遷來的,他們的根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不僅僅口耳相傳,還被鐫刻在墓碑和族譜中。
部分移民來自山東、江西、安徽
據《永平府志》記載,明朝永樂年間,除了大槐樹,還有大批移民來自山東棗林莊西瓦屑壩、安徽的桐城等地。冀東地區一部分移民是來自山東棗林莊。
山東是個移民遷出之地,山東兗州有個在淮河兩岸聲名遠播的村莊,此村原名「安邱府」。明魯王裔安邱王分封於此,始有此稱。清康熙初年又稱棗林莊,清末復稱安邱王府莊,簡稱安邱府至今。來自山東的棗林莊移民主要居住在原永平府的豐潤、灤縣、樂亭等地。據考證《豐潤縣誌》,現在豐潤的任各莊、韓城、左家塢和丰南的宋家營、大新莊、黃各莊等數百個村莊都有來自山東棗林莊的移民。在移民姓氏家譜中還延續著遷來多少世的記載。如丰南的宋家營孫姓原是叔侄兩從山東棗林莊遷徙過來,後來侄子又遷到唐海的孫唐莊一帶居住。經過幾百年的繁衍生息,如今仍有孫唐莊的孫姓比宋家營的孫姓小一輩之說。另外,還有一部分移民來自江西省鄱陽瓦屑壩、安徽桐城一帶,他們主要居住在灤縣、樂亭、灤南、唐海等地,現如今唐山沿海地區的水稻栽培仍沿襲南方移民帶來的水稻種植技術
現今唐山自然村落,大部分為明初形成。據《永平府志》記載,唐山南部沿海地帶,古時比較偏僻,遼金及元末戰事多,土地蕪廢,人煙稀少,現今唐山的自然村落,大部分為明初形成,移民村比比皆是。永平府所屬的昌黎、灤州、樂亭、盧龍、撫寧、臨榆、遷安等州縣村社和民屯,主要是在明初組建的。
據不完全統計,永樂年間僅灤州一地就編民社41個、屯村26個。現今唐山區(市)縣政府所在的187的鄉鎮中,明代建村、屯的占54%。如:今唐山豐潤區王官營鎮政府所在地王官營鎮,由永樂年間的蘇州王姓移民建村,因該人在「靖難之變」中,建立功勳,被封為「千戶侯」,故村名稱為王官營。
唐山冷僻姓氏多與少數民族有關唐山一帶多民族雜居共處,是我國民族融合頻發典型地區,曾有多次較大的民族融合。 清朝統治時期,隨著漢滿通化和融合,據統計有40多個民族都捨棄部落姓氏,而改用漢姓,在唐山一帶的主要有:愛新覺羅氏(漢姓金、肇、趙)、赫舍哩氏(漢姓赫、張、康)、完顏氏(漢姓汪、王)等,還有些蒙古旗人,也改用了漢姓,如:李雅拉氏(漢姓李)、薩拉氏(漢姓白、謝)、治良匡氏(漢姓張)等。
學者研究表明,唐山的冷僻姓氏,多與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有關。民族通化、融合從中可見一斑,今之古冶區卑家店的卑姓,祖上為蒙古國開國侯鮮卑仲吉;今之市區部家莊部姓,祖上原為匈奴人;今之丰南區東、西邸莊等地的邸姓,祖上是來自西域大月氏;今之開平區冶里的朴姓,祖上來自朝鮮半島,是朝鮮族;今之玉田縣的耶姓,祖上是契丹耶律氏;今之玉田縣的軒姓,遠祖應是軒轅氏;今之豐潤的老姓,祖上來自粵北的老莊子。唐山一帶冷僻、稀有的姓氏還有:赫連、肥、胖、公、母、劃南、劃安等上百個姓氏。由於長時期多民族融合,使這裡的文化傳承十分獨特:它能取長補短、互相尊重禮讓,不欺生、不保守。
看過之後,您是否對唐山人的來源有了更深的了解?您還知道哪些有關唐山的歷史趣聞,歡迎投稿,讓大家更加了解一個多姿多彩的唐山。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y2GzeD.html


唐山人都是從哪來的?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2016/02/08 來源:唐山晚報
移民是唐山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移民就沒有唐山;沒有移民就沒有唐山今天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移民把陶瓷製作技術帶來並不斷發展,使唐山成為陶瓷之都;移民把水稻種植技術帶來並不斷發展,使唐山成為華北稻作之都;移民把冶煉技術帶來並不斷發展,使唐山成為鋼鐵之都;移民把曬鹽技術帶來並不斷發展,使唐山成為北方海鹽之都唐山由邊陲荒蕪之地到京畿腹里之區的歷史滄桑,處處都有著移民的印記。明代的兩次大移民,更對冀東地區村落形成、民族融合、經濟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唐山移民主要來自山西、山東,也有一部分來自南直隸、蘇州、浙江、江西等地,遷徙之民多數是農民。
明朝初年,朱元璋舉師北伐,收復中原,由於水旱災害,中原地區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山西大部分地區則風調雨順,人丁相對興盛。當時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晉南,洪洞縣更是平陽一帶人口稠密之縣,加之地處交通要道,適合作為遷民的重點。明政府便在洪洞城北的廣勝寺,設局駐員,集中移民,編排隊伍,發放「憑照」。廣勝寺前大槐樹下,成了移民外遷的集中地。據民間相傳,山西廣勝寺附近各縣的百姓,都要在大槐樹下集合,然後分發各遷徙地。從洪武到永樂年間曾多次從人口密集的山西往黃河流域移民。當時,官府採取欺騙的形式,張貼告示說,只遷徙男壯丁到燕地戍邊拓荒,除大槐樹底下的人不遷移,其他地方的人都要遷走。而當成千上萬民眾聚集在大槐樹下時,官兵四面合圍,不分男女老幼全部遷移。官家怕移民遷徙途中逃跑,對不願遷徙的移民捆綁上路,晝行夜息向北遷徙。移民途中要大小便時,就要把捆綁的雙手解開,就有了「方便」稱為解手的說法,至今唐山一帶將大小便稱為解手仍保留了下來。還有被遷農民把自己剛出生子女的雙腳小腳趾指甲咬裂,為相認憑證。有關小腳趾指甲兩瓣還有一說法,大槐樹下移民登記時,為防止逃脫用刀斧將小腳趾指甲劈開作為記號。後來「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在冀東一帶至今有很多人認定自己的祖先是由山西大槐樹下遷來的,他們的根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不僅僅口耳相傳,還被鐫刻在墓碑和族譜中。
據《永平府志》記載,明朝永樂年間,除了大槐樹,還有大批移民來自山東棗林莊、江西瓦屑壩、安徽的桐城等地。冀東地區一部分移民是來自山東棗林莊。山東是個移民遷出之地,山東兗州有個在淮河兩岸聲名遠播的村莊,此村原名「安邱府」。明魯王裔安邱王分封於此,始有此稱。清康熙初年又稱棗林莊,清末復稱安邱王府莊,簡稱安邱府至今。來自山東的棗林莊移民主要居住在原永平府的豐潤、灤縣、樂亭等地。據考證《豐潤縣誌》,現在豐潤的任各莊、韓城、左家塢和丰南的宋家營、大新莊、黃各莊等數百個村莊都有來自山東棗林莊的移民。在移民姓氏家譜中還延續著遷來多少世的記載。如丰南的宋家營孫姓原是叔侄兩從山東棗林莊遷徙過來,後來侄子又遷到唐海的孫唐莊一帶居住。經過幾百年的繁衍生息,如今仍有孫唐莊的孫姓比宋家營的孫姓小一輩之說。另外,還有一部分移民來自江西省鄱陽瓦屑壩、安徽桐城一帶,他們主要居住在灤縣、樂亭、灤南、唐海等地,現如今唐山沿海地區的水稻栽培仍沿襲南方移民帶來的水稻種植技術。
據《永平府志》記載,唐山南部沿海地帶,古時比較偏僻,遼金及元末戰事多,土地蕪廢,人煙稀少,現今唐山的自然村落,大部分為明初形成,移民村比比皆是。永平府所屬的昌黎、灤州、樂亭、盧龍、撫寧、臨榆、遷安等州縣村社和民屯,主要是在明初組建的。據不完全統計,永樂年間僅灤州一地就編民社41個、屯村26個。現今唐山區(市)縣政府所在的187的鄉鎮中,明代建村、屯的占54%。如:今唐山豐潤區王官營鎮政府所在地王官營鎮,由永樂年間的蘇州王姓移民建村,因該人在「靖難之變」中,建立功勳,被封為「千戶侯」,故村名稱為王官營。
唐山一帶多民族雜居共處,是我國民族融合頻發典型地區,曾有多次較大的民族融合。 清朝統治時期,隨著漢滿通化和融合,據統計有40多個民族都捨棄部落姓氏,而改用漢姓,在唐山一帶的主要有:愛新覺羅氏(漢姓金、肇、趙)、赫舍哩氏(漢姓赫、張、康)、完顏氏(漢姓汪、王)等,還有些蒙古旗人,也改用了漢姓,如:李雅拉氏(漢姓李)、薩拉氏(漢姓白、謝)、治良匡氏(漢姓張)等。學者研究表明,唐山的冷僻姓氏,多與歷史上的少數民族有關。民族通化、融合從中可見一斑,今之古冶區卑家店的卑姓,祖上為蒙古國開國侯鮮卑仲吉;今之市區部家莊部姓,祖上原為匈奴人;今之丰南區東、西邸莊等地的邸姓,祖上是來自西域大月氏;今之開平區冶里的朴姓,祖上來自朝鮮半島,是朝鮮族;今之玉田縣的耶姓,祖上是契丹耶律氏;今之玉田縣的軒姓,遠祖應是軒轅氏;今之豐潤的老姓,祖上來自粵北的老莊子。唐山一帶冷僻、稀有的姓氏還有:赫連、肥、胖、公、母、劃南、劃安等上百個姓氏。由於長時期多民族融合,使這裡的文化傳承十分獨特:它能取長補短、互相尊重禮讓,不欺生、不保守。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OA8Ldz.html
唐山人都是從哪來的?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 壹讀 - https://goo.gl/eLYN2t
----------------------------------

台灣早期的移民,除了原住民外,都是從「唐山」渡海而來,在這裡我們所說的「唐山」,主要是指大陸的閩(福建)、粵(廣東)兩地。但是福建、廣東兩個省份的土地那麼大,開台祖的祖籍究竟是位於那些地方呢?根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所提供的資料,台灣人的祖籍,主要是來自清朝時期福建省的泉州、漳州、汀州、興化、龍巖、永春、福州等州府,以及廣東省的潮州、嘉應、惠州等州府,而這十個州府之下,又可再分為現今以下諸縣:
   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金門、廈門七縣。
   漳州:龍溪、漳浦、南靖、長泰、平和、詔安、海澄、雲霄、華安、東山十縣。
   汀州:長汀、寧化、上杭、明溪、清流、連城、永定、武平八縣。
   興化:浦田、仙遊二縣。
   龍巖:龍巖、寧洋、漳平三縣。
   永春:永春、德化、大田三縣。
   福州:閩縣、侯官、古田、屏南、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十縣。
   潮州:潮安、豐順、潮陽、揭陽、饒平、大埔、澄海、普寧、南澳十縣。
   嘉應:梅縣、蕉嶺、平遠、興寧、五華五縣。
   惠州:惠陽、博羅、新豐、紫金、海豐、陸豐、龍川、河源、和平、連平十縣。
--------------
唐山市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zAJ4fS
「唐山」,指的是今天的中國大陸,而非專指中國大陸的河北唐山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解釋:「唐山」,海外華僑對中國的稱呼。以前海外各地的中國人多來自背山面海的閩粵,愈向內地深入,山勢愈高,整個中國在印象中成了高不可測的大山,再與歷史上聲威遠播的唐朝相聯,遂有唐山一稱。臺灣光復前,因孤懸海外,又為外族占據,所以民間亦稱中國大陸為唐山。
唐山原指“大唐江山”。史載口傳,曠日持久,“大唐江山”簡化為“唐山”,成為華人對祖國或故鄉的一種習慣稱呼。在中原人歷代南遷中,發生在唐初與唐末的兩次向閩越的大移民,在遷民史上佔有突出而重要的位置。其規模聲勢之浩大,遷徙目標之集中,入居地區之廣闊、其後裔日後播遷臺灣和海外數量之龐大,影響之深遠,都是空前絕後的。
唐代盛時,聲譽遠播海外,所以他們移居臺灣以及東南亞和歐美各地的後裔,便以“唐人”自稱,並由此發展出一些帶有“唐人”的地名和關於“唐山”的故事傳說。像海外華人華僑聚居地因之被名以“唐人街”、“唐人町”,臺灣人稱大陸移民到臺灣開基為“唐山過臺灣”。
「臺灣」是孤懸在大陸東南海上的一座島嶼,兩者之間,隔著一條自古便是非常有名的天險──在澎湖附近的「黑水溝」,被稱為「落漈」的海域。「唐山過臺灣」便是指居住在中國大陸的漢人橫渡冒著臺灣海峽的風險,前來臺灣謀生、聚居的艱辛過程。
「三留、二死、五回頭」意謂著「唐山過臺灣」移民來台的艱險,十人之中只有三個
能到達,二個死亡,五個回頭。清季臺灣一位無名詩人,以其熟習的客家語作了一首長詩(後來被命名為「渡台悲歌」),勸告大陸親友千萬不要走上渡台之路:「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誰都難....」就可了解其慘狀。  
因為「唐山過臺灣」移民來台「冤死」的人很多,所以閩南移民便以怨嘆的語氣說:這是「埋冤(ㄉㄞ ㄨㄞ)的地方。〈臺灣通史〉作者連橫就說:「埋冤」其實就是閩南語「臺灣」的初譯。
-------------------------------------
唐山人,是台灣地區對中國大陸人的一種稱呼。“唐山”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對台灣人還有一種特別的意義。
在台灣,“唐山”是對大陸的代稱,很多台灣人的族譜上都記載著自己的祖先來自“唐山”。歷史上由祖國大陸到台灣開基創業的移民活動,被稱為“唐山過台灣”。眾所周知,台灣同胞大都是由福建移民過去的,而福建本土居民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唐朝時期由中原移民過去的。從明成化後的四五百年間,福建地區因人多地少及海禁、戰亂等原因,閩南人開始漂洋過海,向澎湖、台灣等地移民,形成“唐山過台灣”的高潮。台灣同胞因此習慣稱大陸為“唐山”,稱大陸人為“唐山人”。有人認為台灣同胞所稱的“唐山”可能是“大唐江山”的簡稱。“唐山”就像“唐人街”,成為台灣同胞心目中祖國大陸的象徵。故此唐山大地震,也就更能引發台灣人的情感。[1]
---------------------------------
前總統李登輝最近接受日本媒體採訪,他說:「台灣對日抗戰並非事實」,因而引發臺灣島內的本、外省人劇烈爭議,外省人氣憤之餘,甚至出現「要求取消李登輝元首禮遇」。馬總統更重批李登輝「出賣台灣、羞辱人民、作踐(賤)自己」,這種爭議每天在各媒體大幅報導,看起來,像是臺灣島內一場另類的「中日戰爭」。
其實,臺灣人反中國意識是來自千百年來的傳統,因為臺灣人的祖先多數遷徙自閩粵唐山地方。而所謂唐山人即是南蠻人自唐之後陸續被漢人漢化的族群,所以他們對漢人一直有敵意的心態,直到今天,閩粵人仍然拒絕講北方話(普通話),尤其廣東人最為明顯。
話說,南蠻人自唐總章年間被漢人陳元光征剿,唐末又被漢人王審知平定,他們雖然被冠漢姓而成為「像漢人」,但他們仍然排斥漢人而自稱是唐代被同化的唐人,他們所住的地方多山,故自稱唐山。
現在約有六千萬華僑遍居世界各地,這些人絕大多數在元代明初,大量漢人南遷後,逼使他們紛紛逃亡東南亞各地及後來的逃亡臺灣,我相信各位都有去過東南亞旅遊或經商的經驗,如果你見到老華僑(尤其老阿婆)問他哪裡人?他們都會告訴你,他們的祖先是來自唐山的唐山人,再問他唐山是否中國,他們多數搖頭說不知道
這些唐人遷徙海外,多數聚集而居,他們聚居的地方就叫唐人街,他們自稱唐人(tang),但是外國人不知道唐人是什麼人種,反正他們是來自中國,所以他們就被外國人稱為China tang,後來就演變成China town。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逃亡臺灣,老蔣同時帶來200萬中國各地的人,臺灣人不會分別唐山人或中國人,就一律稱呼他們為唐山人,唐山被臺灣人暱稱為「阿山」,所以那些老伯伯都被稱為「阿山兵仔」。
總之,臺灣人的意識形態跟閩粵人相類似,都自稱唐山人不同於中國人,七十年來外省人和本省人無法和諧相處,這是重要原因之一。
唐山是哪個省的? 已傳瘋,唐山人都頂起! - https://goo.gl/d6ZgVB
-----------------------------------

30437a326849303130437a326849303230434a77324e3032  


 

2017-10-06_142639  

山東省 (中華民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G71fFs

長山八島。即今山東省長島縣 https://goo.gl/T1vzyE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長山鎮范仲淹紀念館
兩歲的范仲淹隨母改嫁山東鄒平縣長山鎮范公村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在朱家長大成人。 一個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秘密。他發現自己原是望亭范家之子,這些年來,一直靠繼父的關照度日。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驚,愧憤交集之下,他決心脫離朱家,自樹門戶,待將來卓然立業,再接母歸養。於是他匆匆收拾了幾樣簡單的衣物,佩上琴劍,不顧朱家和母親的阻攔,流著眼淚,毅然辭別母親,離開長山,徒步求學去了。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長山鎮范仲淹紀念館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5QGbdC


 2017-10-06_175919  

金世成
(邪教惑眾)
金世成,長山(山東鄒平)人。素(一向)不檢(不檢點)。
[金世成]忽出家作頭陀(和尚),類顛(似瘋癲),啖(讀「旦」,吃)不潔(髒東西)以為美。犬羊遺穢(大小便)於前,輒伏啖之。自號為「佛」。
愚民婦異(驚訝)其所為,執弟子禮者以萬千計。金訶使(嚴詞命令)食矢(吃屎),無敢違者。
[金世成]創(建)殿閣,所費不貲(讀「不資」,不可估量),人咸樂輸(願意捐贈)之。
邑令(縣長)南公惡其怪,執(逮捕)而笞(讀「吃」,鞭打)之,使修聖廟(孔廟)。
門人(弟子)競相告曰:「佛遭難!」爭募(爭相捐款)救之。
宮殿旬月(十個月)而成,其金錢之集,尤捷(快)於酷吏之追呼(逼迫)也。
異史氏曰:「予聞金道人,人皆就其名而呼之,謂為『今世成佛』(「金世成佛」諧音)。品(人品)至啖穢(吃屎),極矣。
「笞之不足辱,罰之適有濟(有益),南令公(南縣長)處法(做法)何良(真好)也!
「然學宮(孔廟)圮(讀「匹」,坍塌)而煩(煩勞)妖道,亦士大夫之羞矣。」
(原為《聊齋》「卷二」第一篇,歸入「王本聊齋」之「人世集」)
老王感言:從金世成的所作所為,一看便知,他不是正經和尚,更與「佛」不沾邊,而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妖人」,或曰「邪教首領」。所謂「金世成佛」,褻瀆了「佛」的名聲。
然而,這世界很奇怪,偏有人喜歡這種極品怪人,對其言聽計從。比如,金*世成敢吃*屎,命令大家吃,信徒們就跟著吃,「無敢違者」。再比如,他要集資做什麼事,信徒們就踴躍捐款,比受酷吏催逼時動作還快。這說明,金世成在「精神控制」方面是很有一套的。
南縣長不信邪,把金世成抓起來,罰他修孔廟。老王為此舉點個讚!雖然南縣長這麼做於法無據,但畢竟是化害為利。無論如何,修孔廟比修那些邪教建築好得多。
「異史氏」說,修孔廟這種事,士大夫不去做,卻要一個「妖人」來做,真是丟盡了士大夫的臉面。
這事兒如果反過來看,則是:不是是非顛倒的年代,不會出顛倒是非的妖人!
(想讀「原味聊齋」又怕看不懂的朋友,請您讀「老王聊聊」。
「王本聊齋」將全套《聊齋》分成神、鬼、人、妖四大部分,又通過分段、分節、夾注、加主語、點評,幫您越過文本障礙,領略名著風采。
微信公號「老王聊聊」為「紅廟老王」個人所有,與所在單位與所任職務無關。主要聊《聊齋》,也聊別的文史話題。自2014年10月開通,基本做到每天一篇。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re6bzjo.html


「長山」與「唐山」,不論是以客家話或閩南話的發音都很接近,以訛傳訛口誤之故吧。
轉載_尋根探源話「唐山」_巫德箕 @ 轉載_巫氏總會三十週年特刊_巫氏宗親創作園地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Ve66GB


http://www.zdvs.chc.edu.tw/ezfiles/0/1000/attach/54/pta_2038_43050_29556.pdf

蒲松齡「聊齋誌異」之金世成---信者恆信,凡人成神佛
金世成,長山人。素不檢。忽出家作頭陀。類顛,啖不潔以為美。犬羊遺穢於前,輒伏啖之。自號為佛。
愚民婦異其所為,執弟子禮者以千萬計。金訶使食屎,無敢違者。創殿閣,所費不資,人咸樂輸之。
邑令南公惡其怪,執而笞之,使修聖廟。門人競相告曰︰「佛遭難!」爭募救之。宮殿旬月而成,其金錢之集,尤捷于酷吏之追呼也。
異史氏曰︰「予聞金道人,人皆就其名而呼之,謂為"金世成佛"。品至啖穢,極矣。笞之不足辱,罰之適有濟,南令公處法何良也!然學宮圮而煩妖道﹐亦士大夫之羞矣。」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卷二.金世成
-------------------------------
註:
1、頭陀:行腳乞食的出家人稱為「頭陀」。此僧人通常還保留有部分的頭髮。
2、類顛:裝癡作呆。
3、訶:ㄏㄜ,大聲斥責、怒罵。通「呵」。
4、邑令:縣令。
5、聖廟:孔廟。
6、追呼:酷吏追迫叫喊著逼繳稅費。
【譯文】
金世成,長山人,行為一向不檢點。有天忽然出家當了和尚,裝瘋賣傻著跟瘋子一樣,吃污穢的東西而以爲是美味。當狗羊在面前拉屎時,他就趴下去吃。自稱是修煉成佛了。
愚昧的鄉民婦人看見金世成的行爲怪異(以為他真的成佛了),自願做他的弟子的人成千上萬。金世成呵斥他們吃屎,他們從來就不敢違抗。他要建造佛殿樓閣,耗費大量錢財,人們也都樂意捐錢。
縣令南公厭惡他的怪異行爲,就把他抓來鞭打,勒令他必須去修建孔廟。金世成的信徒們奔走相告,說:「我們的佛遭難了!」(為了救金世成)爭先恐後地募集錢財救他。孔廟也就很快修建完成了,以這樣的方法來募集金錢,比嚴酷的官吏追迫催逼稅費快得多了。
異史氏說:「我聽說這個金道人,信徒都以他的名字諧音尊稱他是“今世(金世)成佛”。(為了引人注意)他的人品是為了引人注意,連髒東西都可以吃,真是低下到極點了。鞭打不足以羞辱他,而懲罰他卻正好有助於社會,縣令南公運用的辦法實在是很巧妙啊!只是如此神聖的孔廟修繕,(士大夫不出錢修),以這種方式,從騙子妖道取得修廟的經費,這也是士大夫的羞恥啊!」


【客家新釋】葉國居/轉長山賣鴨卵
2017/04/10 10:42:25 聯合報 葉國居
現在人流行減肥,母親認為此風不可長。在客家莊,只聽說過有瘦死的人,卻未聽聞有人因胖而死。這個論調如以現代眼光來看,確實驚世駭俗。她已經八十歲了,仍然經常單兵作戰,不遺餘力為衛生福利部的BMI身體質量指數做反宣傳。
我六歲那年,夏夜,母親要我一道去上屋,探望阿山伯,聽說他是被醫院送回來的。主治醫師預後不良,說阿山伯身體又瘦又虛,就快要做仙了。他坐在交椅上,像一隻白鶴那麼瘦。電扇在後方轆轆緩緩的轉著,我怯怯的躲在母親的後頭,心裡扯東扯西的亂想。突然間,我彷若看到扇葉變成阿山伯的翅膀,慢慢的就要飛上天了。那一陣子,盤踞在茄苳溪兩岸的烏鴉,噢噢的叫聲,硬是把天地叫得很蒼涼。我害怕那群不懷好意的烏鴉,會把阿山伯帶走。
莊裡的人都說,阿山伯這次沒藥醫了!母親卻比醫生還醫生,她往阿山伯身上,徹頭徹尾仔細看了又看,一抬起頭便開了藥方。她對阿山嬸說,阿山伯這一生太節儉了,反正現在人都要死了,再吃也吃不了多少。那後院竹林裡阿山伯從來只賣不吃的閹雞,一天清燉一隻給他吃。如果雞吃完了,阿山伯還繼續活著,茄苳溪畔竹籬內他養的大番鴨,兩天殺一隻。如果鴨也吃完了,還活著好好的,那豬圈的豬隻也該長大了,就一條一條輪流宰。那又如果豬吃完了……
母親開藥方,像誦勸世文,叨叨絮絮「落落長」。就在母親說要把豬殺完的剎那,原本低頭不語毫無元氣的阿山伯,登時打起了精神,拚命抬起頭來。他看起來心很痛,疾疾要阻止母親如此敗家的提議。阿山伯看了母親一眼,旋因體力不支,整個頭向前如石墜地似的。這個動作既被動又俐落,被在場的母親與阿山嬸,硬硬曲解成阿沙力的爽朗應諾。
母親走後,我偷偷向母親說,自己覺得阿山伯根本就是要搖頭說不的呀!她要我閉嘴,說我屙屎都不知道風向,人都要死了,還能吃多少,小孩子怎麼可以瞎說胡扯。
「肥起來,正有破病本。瘦下去,準備轉長山賣鴨卵。」母親對我這麼說。轉長山賣鴨卵,客家語,死掉的意思。轉,回也;長山,指的是唐山。老一輩客家人,認為肥胖就是福氣,體胖才有生病的本錢。設若一個瘦弱的人,當病來磨時,就跟捏陶一樣,越薄越容易破。
真的很神奇,在茄苳溪呷呷的鴨聲漸次稀落之際,阿山伯還沒準備要去長山呢!那些日子,他在做仙和做人之間拉拔,原被怒張鬍鬚侵占的臉頰,漸漸生肉上來。他又在天堂和地表之間拉拔,當他身體日肥,就不再這麼飄飄欲仙了。就在阿山嬸磨刀霍霍指向豬隻之際,阿山伯的病已經痊癒。
母親的一席話,為預後不良的阿山伯,開了一帖營養不良的藥方。看似敗家,其實不然。如果阿山伯真的轉去長山賣鴨卵,身體一無所有,更談不上什麼人生真正的擁有。節省是不能過頭的,阿山伯之後,客家莊類此案件屢見不鮮,節儉過度的莊人,於生命行將定格的時候,在這一帖良藥中破格重生 。
五十歲後,我的鮪魚肚日漸跋扈,看來多多少少是受到母親的影響。
----------------------------------
唐山過台灣
唐山......
這座山在哪呀?
唐山過台灣的「唐山」其實是
「長長遠遠的那條山脈」
也就是
「長山」
的閩南語發音,
指的是遙遠的中國大陸
-------------------------------------------
書名 長山縣志: 山東省 : [16卷, 卷首1卷], 第 2 卷
中國方志叢書: 華北地方
長山縣志: 山東省 : [16卷, 卷首1卷], 倪企望
著作人 鍾廷瑛, 倪企望
版本 重印
出版者 成文出版社, 1801
來源: 康乃爾大學
-----------------------------------

2017-10-06_1412392017-10-06_141404  
鄒平縣誌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rgACJZ
長山縣誌
詳註聊齋志異(下): 古典文學名著之神鬼傳奇 - 蒲松齡 - Google 圖書 - https://goo.gl/


 

2017-10-06_1335042017-10-06_133518  

金世成,長山人。素不檢。忽出家作頭陀。類顛,啗不潔以為美。
  犬羊遺穢於前,輒伏噉之。自號為佛。
  愚民婦異其所為,執弟子禮者以千萬計。金訶使食矢,無敢違者。
  創殿閣,所費不貲,人咸樂輸之。
  邑令南公惡其怪,執而笞之,使修聖廟。
  門人競相告曰:「佛遭難!」爭募救之。
  宮殿旬月而成,其金錢之集,尤捷于酷吏之追呼也。

  金世成,是長山這個地方的人,素來行為不檢。
  他忽然出家做了頭陀,總是瘋瘋顛顛的,吃不乾淨的東西,認為是美味。
  狗羊在面前排泄糞便,他就伏在地上吃掉。自稱是佛陀高僧。
  愚蠢的鄉民婦人驚異於他的行為,成千上萬的人向他執弟子之禮。
  金世成辱罵他們,叫他們吃糞便,沒有敢違抗他的。
  他為自己蓋了佛殿,花了數不清的金錢,都是人們自願樂捐的。
  縣令南公厭惡他的奇怪舉止,把他捉到縣衙責打,命他去修築孔廟。
  金世成的徒弟們到處急著互相告知,說:佛遭難了!
  都爭相募款要救他。
  宮殿歷經十個月就蓋好了,錢財的募集,還比酷吏的逼繳來得更快。

  頭陀,梵文音譯,意為「抖擻」,即去掉塵垢煩惱之意。

  異史氏曰:「予聞金道人,人皆就其名而呼之,謂為『今世成佛』。
  品至啗穢,極矣。笞之不足辱,罰之適有濟,南令公處法何良也!
  然學宮圮而煩妖道,亦士大夫之羞矣。」

  蒲松齡說:我聽說金世成這個和尚,人們都以他的名字來稱呼他,
  說他是「今世成佛」。他的人品到達了吃污穢不堪的東西,簡直是卑下到了極點。
  打他還不足以羞辱他,而懲罰他恰好可以濟助世事,南縣令用的處罰方式多麼好啊!
  然而,學舍頹圮了,卻要靠妖道來重建,這也是士大夫的恥辱啊!


父系的「來台祖」係清代中後期來自廣東嘉應州,筆者本身是「台生」第五代;若依父親的母方(祖母娘家),則少兩代,為「台生」第三代,來台第四代,因為父親的外公(我的外曾祖父)才從「長山」來台謀生(按:「長山」即「唐山」,係客語稱呼)。我記得小時候曾聽父親說過,他的表弟(先祖母胞弟之子,台生第二代)小時候還曾被新竹關西的鄰居稱為「長山子」,但長大後的日治後期,再也沒人稱他們為「長山人」了,可見只要落地生根兩三代,「土斷」(本土化)之後,絕對就是「台灣人」了  https://goo.gl/mhx3DV


SA9-248_final.pdf (mxeduc.org.tw)

台灣與唐山關係圖

2021-01-13_0934152021-01-13_0936432021-01-13_0935572021-01-13_0935382021-01-13_0935232021-01-13_093506

SA9-248_final.pdf (mxeduc.org.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