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過反攻的「國光計劃」,卻從未聽人說過這個「王師計劃」。也許,老蔣總統早在 1961年就已放棄「反攻大陸」的念頭,而非一般人以為更晚的1965年「八六海戰」失敗後。

大陸解放軍軍機近期頻頻擾台,也讓許多人好奇,國軍真有可能「反攻大陸」嗎?也許有些人曾聽過「國光計畫」,但其實還有一份名為「王師計畫」的反攻作戰計畫。現任台大校長、中研院院士管中閔今天就揭露,這被深鎖庫房厚重大保險櫃內的「重大計畫」。
大膽島上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牌匾,是大陸觀光客海上看金門的必到景點。(本報資料照,洪肇君攝)©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大膽島上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牌匾,是大陸觀光客海上看金門的必到景點。(本報資料照,洪肇君攝)
  管中閔今26日在臉書發文指出,當年1979年1月1日我方「中美斷交」後,與美簽訂長達25年之久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也在隔年宣告終止,當時他在外島東引服兵役時,國防部派了一批高階軍官來引,監督各單位清點並銷毀過去所有的軍事計劃,因為美軍曾參與制訂了這些計劃。
但就在清點時,當時的執行單位在辦公室後方找到一個厚重的大保險櫃,沒人知道裡面有什麼,也沒人知道怎麼打開。撬開保險櫃後,發現許多陳舊的卷宗,其中需要銷毀的一份計劃題為「王師計劃」。這計劃顧名思義是「反攻作戰計劃」,最後一次修定是在民國50或51年。
管中閔說,他竟然記得最後蓋章的救指部參謀長是蔣仲苓(後升至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以後的計劃都是防禦(而非進攻)計劃了。管中閔也解釋,他曾聽過反攻的「國光計劃」,卻從未聽人說過這個「王師計劃」。也許,老蔣總統早在 1961年就已放棄「反攻大陸」的念頭,而非一般人以為更晚的1965年「八六海戰」失敗後。
王師計畫。(圖/資料照)©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王師計畫。(圖/資料照)
而據了解,當年「王師計畫」,是由故總統蔣中正策畫,時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執行,1966年文化大革命掀起後,蔣經國密切關注大陸的政治、社會情勢。他研判:「現在這個時期,國內外整個世界局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這是我們18年以來,最重要的關頭,也是反攻大陸的最佳時機」,並擬定3套作戰計畫。
該方案稱為「王師」計畫。1967年初提出的《王師一號計畫》,國軍將對閩浙粵三省沿海地區和閩粵交界處實施「加強軍」空降,兩棲登陸作戰、3個空降營和1個炮兵營、1個空軍戰鬥機聯隊和1個運輸機聯隊,外加所需的海軍運輸、巡航艦隻。
《王師二號計畫》則準備用30架C119運輸機運送1個空降營和2個特種作戰大隊反攻大陸。《王師三號計畫》準備空降1個連和1個特種作戰大隊偷襲大陸。但因美國的反對,「王師」計畫最終夭折。而1965年爆發的「八六海戰」,我海軍吃了敗仗,扭轉原定的「反攻大陸」大戰略,甚至讓蔣的「反攻大陸」計畫走入歷史
國軍打算反攻大陸?台大校長爆「王師計劃」驚人內幕 https://bit.ly/332Bd6e

BB19rvPc2020-09-27_112121BB19rF7J


蔣經國造就了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懷念蔣經國」現象的社會與心理機制
By Sa,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15日, 2017
文:陳俊光
懷舊十月、懷舊台灣/中華台北
今年十月,台灣充滿了濃濃的懷舊情調。先是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杜聖聰懷念過去「國慶」觀禮台的「國旗」「國號」,痛斥今年的觀禮台少了這兩樣符號,甚至罵出「香蕉你個芭樂」;卻被文史工作者管仁健指出其錯誤「以前的觀禮台也不見得有這些東西」。再來是「懷舊達人」張哲生懷念過去滿佈街頭的「國旗」,藉此講了個小華與小英的故事,卻又被許多網友吐槽。又傳出有建中學生發起「把國旗插『回』去」活動,『回』這個字也說明了懷舊的心情。
這讓筆者聯想到:三年前,柯文哲也曾懷念蔣經國「功大於過」,還說「蔣經國時代對於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嚴格規範,應該成為台灣政治的典範。」卻被段宜康和管碧玲反駁:以蔣經國子嗣特權和白色恐怖說明柯的說法錯誤,指出其印象是「言論管制下、制度性腐化被包裝」的結果,直指柯文哲「可笑極了」「歷史課還沒上完」。
不只柯文哲如此,每當物價波動,就會有人說:「以前蔣經國時代,物價都很穩定,才不會像現在這樣、沒多久就漲兩三成。」但是,事實上,台灣的通貨膨脹率在1971~1975年平均13.3%(1974年的通貨膨脹率高達47.5%),1976~1980年10.1%,1981~1985年4.1%,而自1996年以來長期走低,2001~2005年平均通膨率為0.7%,其後也都在1.5%以下。顯然「蔣經國時代物價穩定」是極端背離事實的。
相信許多人有類似的經驗:年長者可能會對年輕人述說以前的辛苦「小時候連白飯都沒得吃,幾個月才吃到一次肉;哪像你們現在多幸福。」但轉個身可能就會說:「以前日子很好過;才不會像現在,連吃飽都有困難。」或者,同一個人在三十年前會叮嚀小孩:「那些賣枝仔冰的,都直接用自來水(或溝裡的水)做冰;千萬不要買這些冰來吃。」過三十年就說:「以前商人都很有良心,才不會有這些黑心食品。」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有些個案小時親友曾遇兇案、或小時家中被暴力討債、或少女時被賣到私娼寮、或在原生家庭和自身婚姻中都遭到家暴⋯,許多這樣的倖存者,卻會在某些新聞事件或周遭小變故後、對筆者說:「以前台灣社會很安定,才不會像現在這麼亂。」
另外,中年以上的讀者可能都曾對1949(或1937、1931)以前的中國有美好印象:在反共文學/抗日文學中,「共匪叛亂」/日本侵華前的中國都像天堂一般美好,無論是「長城謠」裡的「高梁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北大荒」裡純樸富足的中國東北農場、或是京華煙雲十里洋場、乃至菽麥華北魚米江南⋯無不幸福而令人嚮往。但是,在中國社會史或左派寫實小說(早年在台灣是禁書),卻又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回憶蔣經國、懷念蔣經國
學者吳乃德在2003年發表一篇論文「回憶蔣經國、懷念蔣經國」,部分解釋了上述的矛盾現象。他指出「懷念蔣經國」現象的幾個原因:
蔣經國的統治期間正是臺灣經濟最繁榮、成長最迅速的時期。然而,經濟繁榮、成長迅速其實是美援和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分工的結果。
另一個因素是Ronald Wintrobe指出的:壓迫性愈強的獨裁者、愈能受到人民愛戴,其主要原因是「所有不利於獨裁者和其施政的負面訊息都禁止公開傳播」。
第三個原因則是:曾經受蔣經國提攜的政治人物,如今都仍活躍於政壇。今日國民黨和親民黨的領導階層,以及主流媒體都可說是昔日威權體制的一員。因此,他們不可能呈現蔣經國威權獨裁的面向、也會掩蓋其他不光彩的資訊。畢竟,誰掌握了過去、誰就掌握了現在和未來。
然而,吳乃德的說法只能解釋前述懷舊現象的一部份。那些非關蔣經國的懷舊、那些記憶的扭曲與前後不一致、尤其是有悲慘過往的倖存者懷舊⋯都需要有其他的解釋。
懷舊即鄉愁、無知造就理想化
「懷舊」的英文是nostalgia,法文和德文都是nostalgie,來自兩個希臘字nostos歸家、algos痛苦,也有「鄉愁」的意義。第一段所舉的例子中,我們也看到:抗日文學/反共文學裡,懷舊、鄉愁是二合一的主題。而且,被懷念的「舊」,個意義上就是精神上的「故鄉」。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無知》(L'ignorance)一書中,描述了「鄉愁」與「無知」的矛盾關係:「鄉愁」建立在「事實上的無知」與「自以為是的知道/記憶」之上。他也曾在受訪時說過:「遺忘抹去過去,記憶改變過去。我們全都淹沒在無知之中,無知,⋯ 應該被視為人類境遇的一個根本特徵。」
美國精神科醫師Eugene B. Daniels在Nostalgia and Hidden Meaning (1985)一書中提到:「Nostalgia是受苦於幻覺、執著於追尋不可能被發現的事物。在尋回綺色佳(Ithaca)的歸途中,尤里西斯(Ulysses)以他謙卑的、現世的方式受苦;較少被注意到的,胡塞爾(Husserl)也在他追尋物自身時受苦。」這裡的「幻覺」「不可能被發現」正好呼應了Milan Kundera的「無知」。
在1996的一篇文章中 [1] ,精神分析師Salman Akhtar指出:以「將來哪天」(someday)和「如果當時」(if only)為核心的幻想(白日夢),是普遍可見於人類心靈的。「將來哪天」是對未來的理想化、可能促成樂觀主義,「如果當時」則是對過去的理想化、是鄉愁/懷舊的根源。在嚴重的人格病態中,這樣的幻想可能會顯得執拗、防衛性、乃至掏空自我。
在同一篇文章中,他又說明:這兩種幻想,源自於母嬰分離造成的自戀失衡、而伊底帕斯衝突也會強化它。這樣的幻想可能被用來防衛自體缺陷、與後來的自戀創傷、或伊底帕斯創傷。
根據以上幾位作家和精神分析師的討論,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前述的懷舊常會偏離事實、常會過於理想化?」正是因為:懷舊建立於(事實上的)無知,經常發生在現實中受挫(自戀創傷)時;爭因為受挫,所以會扭曲記憶、將過去理想化,才能安撫受傷的心靈。
但是,為什麼這些懷舊會圍繞著死去的國號或政治強人呢?
彷彿在君父的城邦
Salman Akhtar告訴我們:「鄉愁與母嬰分離有關。」而在「愛的神話」(Tales of Love, 1987)中, Julia Kristeva提到:
「(與母親的)分離導致空無,空無是象徵功能的前提,而自戀機制環繞在情感轉移的核心空無處,也就是再現主體的起點,主體透過語言尋找愛的對象。」
「『想像父親』則是一個等待被投注的形式(a form to be cathected),是一個已經內化的模式,內在需求的起點,使主體持續尋找想像的交換。」
於是我們知道:在自戀受創時、在鄉愁興起時,人們常會尋求想像的父親來保護自己、對抗粗礪的現實。而這想像的父親,往往就是國家、或是政治強人。即使國家已經滅亡、即使強人獨裁無能,那都沒有關係,因為鄉愁會將它們理想化(媒體也會幫忙),人們可以繼續欺騙自己,假裝中華民國還能保護我們、假裝蔣經國治下是黃金時代。
Eugene B. Daniels也告訴我們:「懷舊是普遍常見的幻想。」所以,它不必然是病態、也不必然造成傷害。只有,當它讓人看不清現實,甚至做出會傷害自己的選擇(認同中國、無論是PRC或ROC)時,這樣的懷舊才是需要檢討的。
以上所述,主要是針對(相對單純的)懷舊的心理機制作探討。至於那些因政商勾結而假裝懷鄉、或因特權受損而懷舊,因此死抱中國、反對解殖建國的既得利益者,似乎不需要這麼長篇大論地分析其動機。


 

【民報】【專文】反攻大陸:蔣介石的美夢,美國人的噩夢 (二)
2017-09-06_1455232017-09-06_145752  
第二次台海危機
1958年7月底赫魯雪夫訪問北京,由於中蘇有簽署友好條約,他擔心台海爭端蘇聯會被捲入美中戰爭,進而引發世界大戰。赫問毛,為何9年前不解放福建沿海小島?毛答,我們不希望蔣離我們太遠,讓蔣待在金馬,我們就可以用空軍和岸上大砲來打他,如果佔領金馬,就沒機會修理他了。
這位曾經在訪問華盛頓時,稱毛澤東是「好鬥的公雞」的蘇聯領導人離開北京不到1個月,毛澤東即下令對金門發動攻擊,8月23日共軍開始猛烈砲轟金門,持續了44天,總共發射了47萬多顆砲彈,史稱「八二三砲戰」。
8月27日蔣介石要求第七艦隊護航金門與台灣的航線,並對共軍展開還擊。艾森豪抱怨,蔣把大量的軍隊押在外島當人質,但也不得不營救,授權國務卿杜勒斯發表強硬的聲明,並下令航母戰鬥群駛往台灣海峽。參謀聯席會以極機密下達指示:若共軍無攻佔外島意圖,僅提供後勤支援;若共軍佔據外島,美軍直接協防;假如共軍進犯台澎,就動用核子武器。
砲戰發生後,蔣任命葉公超出任駐美大使,9月13日葉拜會杜勒斯,對美艦護航時謹守三海浬的國際規定,顯然沒把金門當作ROC的領土,感到不悅。他告訴杜,蔣對美國以共同防禦條約限制他的反擊行動,以及補給金門不力,相當不滿,要求美方提供八英吋巨砲。杜勒斯不客氣的回應,蔣把40趴的兵力佈署外島,軍人出身的艾森豪認為那是「愚蠢至極」之事!
參謀聯席會主席崔寧(N.F. Twinning)估計,金門補給可支撐2到3個月,並指示太平洋總部提供12門8英吋巨砲給金門,由駐琉球美軍緊急提撥3門,9月19日運抵金門,以便反擊中共的火力。第七艦隊9月8日與11日護航時,共軍似乎無意與美軍發生正面衝突,而美國則透過外交管道與中共展開外交談判,尋求和解停火,但蔣卻不樂見中美坐上談判桌。
從1955到1968年,美國與中國曾舉行134次非正式或祕密會談,八二三砲戰爆發後不到2個月,9月15日中國駐波蘭大使王炳南與美國駐波蘭大使畢恩(J.D. Bean)展開會談,王在聲明中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收復金馬及沿海諸島,並致力以和平方式解放台澎。稍後王又宣稱「台灣自古以來即中國領土」,畢恩嚴加駁斥,「沒有人能否認台灣曾受日本統治50年,能從日本統治下解放,主要是靠美國在遠東戰爭的事實。」
由於華沙會談毫無進展,杜勒斯預測,這樣拖延下去,台海危機勢必要交由聯合國處理,英國外相羅伊德(S. Lloyd)認為,杜勒斯不妨跟周恩來會談,甚至向艾森豪提議,能否讓台灣中立化?產生「獨立的台灣政府」?艾森豪回應,誰來保證台灣中立化?
在台北方面,9月20日陳誠與美駐華大使莊萊德(E. Drumright)會談,在蔣的授意下告訴莊,金門守軍在共軍猛烈砲擊下體力將消耗殆盡,必須採取報復行動,但不會要求美軍直接介入,他並且強調,絕不退出外島,反對「停火」、「中立化」、「非軍事區」等論調。
在華盛頓方面,儘管美方持續增援金門,設法安撫蔣介石,但對蔣頑固與好戰的心態頗有微詞,美國民眾普遍認為,為了那個遙遠的小島跟中共開戰,實在不值得,華盛頓的記者對蔣尤其反感。杜勒斯公開表示,華盛頓為了救蔣,府會關係緊繃到極點,美在台海的行動受到國內外輿論強烈的譴責,壓力很大,蔣卻一意孤行,想把美國拖入戰爭的泥沼,「因為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引爆世界大戰!」
根據美國外交解密檔案顯示,在這段期間,蔣最憂心的是,他怕外界笑他只不過是美國的傀儡;他怕美國逼他撤走外島駐軍,因為外島是他信誓旦旦要反攻大陸的「證據」;他怕美國與中共談判,他會被出賣。
就在蔣焦慮不安,美國焦頭爛額之際,10月6日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突然透過廣播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佈「居於人道考慮」,停止砲擊7天。彭呼籲國共合作,一同解決美帝佔領台澎之問題,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世界上並沒有兩個中國,只有一個中國。」
巧的是蔣經國9月下旬突然收到其舊屬曹聚仁從香港寄來的一封密函,顯係中共授意,曹預告中共將停止砲擊一週,只要美艦不護航,絕不阻擾金門運補作業。小蔣在美方施壓下,乖乖交出密函,老蔣則告訴美方,那是中共分化「中美」的伎倆,希望美國繼續護航,但在停火期間若要他撤出外島駐軍,他絕對無法接受。然而根據前中共人大委員長喬石1995年透露,蔣曾經透過祕密管道轉告北京,若持續砲擊金門,他將被迫從金馬撤軍,如此將造成「二中」的局面。
金門的砲聲逐漸沉寂後,杜勒斯10月10日向葉公超表達訪問台北的意願,蔣知道杜來意不善,並沒有立刻點頭,但在接見美國防部長麥依洛(N.H. McElroy)後,改變心意,表示歡迎杜勒斯來訪。
八二三砲戰爆發後,杜勒斯就台海危機與蔣舉行會談,會後發表聯合公報。
杜勒斯啟程前特地請教二戰時曾跟蔣打過交道的英國蒙巴頓將軍,蒙傳授「撇步」:逼蔣做不願意之事,但要給他面子有台階下。杜勒斯帶著說帖,10月21日與蔣舉行首輪會談,在座只有葉公超。杜坦白告訴蔣,的確有不少人認為「中華民國想把美國拖下水,以便反攻大陸」,蔣表示不同意但也沒否認,事實上,那一直是蔣的如意算盤,在韓戰時他曾經向麥克阿瑟提議派兵參戰,以便反攻大陸,杜魯門說 NO!
第二輪隔日上午舉行,美方加上莊萊德、羅勃森,中方則加入行政院長陳誠、外交部長黃少谷以及總統府祕書長張群,由葉公超翻譯。杜勒斯提出他的說帖:中華民國面臨的最大危險,不是軍事,而是「政治」,世界大部份的國家認為,兩個「中國」的關係危害和平,而中華民國則意圖讓美國捲入戰爭,破壞世界和平。
杜勒斯指出,中華民國的前途,不在於軍力或外島據點,在於6億中國人民祈求解放的心理,有鑑於此,中華民國應公開表明,「無意利用外島進行內戰,如封鎖廈門、福州港口,以及作為反攻的跳板。」
第三輪同日傍晚舉行,主題是金門防衛、使用核武器以及會後的聯合公報。杜將公報初稿交給黃少谷,由蔣先發言,蔣提及金門守軍寧可一路打下去,最怕「打打停停」,杜問蔣,如何壓制共軍砲火?蔣說,美方提供更多的火砲。杜告訴蔣,美軍將領沒有人相信傳統火砲足以摧毀共軍的地下砲陣地,只有核子砲彈夠威力,問蔣「要不要使用核子彈?」蔣聞之喜形於色,答曰,或許可行。杜說,美軍現有的核彈威力均遠超過長崎、廣島的原子彈,「如果在金門使用這種武器,將造成數百萬人死亡,而且有嚴重的輻射塵。」蔣趕緊澄清「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如果使用核彈會引發世界大戰,陷美國於不義,他就不贊成。杜勒斯這一著棋真是厲害,蔣介石果然中計,被將了一軍。
10月23日上午最後一輪,由杜勒斯與蔣介石單獨對談,仍由葉公超翻譯。杜一開始就說重話,「自由中國」的命運,不能繫於高度危險的那幾平方里土地,他無法認同失掉金門,整個自由中國就不保的說法。蔣回答,如果失去金門,他的政權「維持不到5個月」,不過在美方支援下,他「保證」可以守住金門,杜反駁道,沒有人能保證那塊地可以永久守住。
與蔣經過一番唇槍舌劍後,杜將重點轉向裁減金門駐軍的問題,蔣回應,如果砲戰停止,他將朝此方向做,請杜轉達他對艾森豪「完全忠誠」之意。杜勒斯乘勝追擊,表明他希望金門減少1萬5到2萬名駐軍,並曉以大義,自由世界的國家不應使用武力或冒然挑起戰爭以遂行其政治目的。
蔣杜聯合公報
會後蔣杜發表聯合公報,這份公報,蔣得了面子,美方得了裡子,重點在第六和第八段,「美國確認中華民國為自由中國之真正發言人」,「兩國政府重申其奉行聯合國憲章原則……所履行之條約乃防衛性質」、「中華民國政府認為恢復大陸人民之自由乃其神聖使命,並深信此使命之基礎乃在於中國民心,而達成此使命的主要途徑則為實行孫中山之三民主義,而非使用武力」,英文版的「自由的」中國,美方故意使用大寫,Free China隱含未受中共統治之台澎,從公報的前後文分析,美方暗指中華民國政府充當台灣的發言人(spokesman),並非中文版所譯之「中國」的「代表」。此外,中華民國政府要恢復大陸人民之自由,要靠三民主義,而非使用武力(not the use of force),形同蔣介石被美國廢了武功,武功被廢,何能反攻大陸?
杜勒斯大功告成,艾森豪隨即致電蔣介石,表達完全贊同公報,並重申公報所提之要點。聯合公報公諸於世後3天,中共宣佈外島「單打,雙不打」,外島砲聲逐漸沉寂,第二次台海危機解除。
艾森豪總統訪台,國民黨政府動員50萬民眾,夾道歡迎。圖/Public Domain​
1960年6月18日任期只剩半年的艾森豪總統訪問台北,受到蔣熱烈歡迎,蔣趁機推銷在敵後空投特種部隊,建立游擊基地,引發大陸人民起義的構想,而美國僅需提供運輸機及通訊設備,說得天花亂墜,艾森豪聽完後說,很好,回去後會好好研究。艾氏返回華府後,未曾把蔣的計劃當一回事。
反攻大陸:蔣介石的美夢,美國人的噩夢
民報
民報
獨傲村夫/自由業
2017年8月23日 下午6:30
10 則留言
【專文】反攻大陸:蔣介石的美夢,美國人的噩夢
更多
蔣介石被趕出中國,逃難來台後,年年喊「反攻大陸」,由於他沒有實力,反攻必須靠美國助他一臂之力,然而美國人只想保衛台灣,認為「反攻大陸」是「侵略中國」的行動,風險太大,也無勝算機會,美國總統始終避免被蔣拖下水,不同意他夢寐以求的計劃,因為他的美夢是美國人的噩夢。
1949年12月初,蔣介石在飛往台灣之前,他的專機特地先在南京上空盤旋了一圈,然後飛往溪口,揮淚告別故鄉,果真是「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此去,金陵只能夢裡尋。翌年3月1日,在中國下野的蔣先生,在台灣未經合法程序,宣稱復行視事,演出萬民擁戴、高呼萬歲的戲碼,又幹起了蔣總統。
3月13日,蔣召集黨政軍高級幹部訓話,沉痛地說,「我今天特別提醒大家,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年終,就隨大陸淪陷,已經滅亡了!」5月10日蔣透過廣播對民眾發表談話,誓言「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此後,「反攻大陸」成了蔣政權每逢節慶必呼的口號,台灣頭到台灣尾處處可見的標語。
韓戰意外救了蔣政權
現在讓我們造訪歷史,穿過時光隧道,回到1950年6月25日,這一天韓戰爆發,二天後,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防範國共軍交戰。杜魯門發表「台灣中立化宣言」,指出「台灣未來的地位,應待太平洋恢復安全,再以對日和約或基於聯合國考量來做決定。」
對蔣介石厭惡到極點的杜魯門,曾痛斥蔣宋家族貪污美援,一度考慮放棄蔣介石,有意扶持吳國楨或孫立人來治理台灣,然而韓戰使得國際局勢逆轉,救了風雨飄搖的蔣政權,美國不得不再度支持蔣介石。
韓戰使得美國朝野警覺共產主義對全球的威脅,在亞太地區,美國分別與日、韓、菲、澳、紐簽署共同防禦條約,卻獨獨漏掉了蔣政權佔領的台灣,讓蔣介石感到不安,因而主動向美國試探雙方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可能性。1953年3月19日蔣政權駐美大使顧維鈞會晤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F. Dulles),杜向顧表示,一旦美國與台灣簽署共同防禦條約,那麼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線將趨於完整。探得美方意願後,蔣政權最有才幹的外交部長葉公超遂向美國駐華大使藍欽(K.L. Ranking)提出共同防禦條約的草案,1954 年2月25日美國國務院原則上同意這項建議,但由於國軍佔領外島,與共軍處於交戰狀態,使得美方有點疑慮,因為美國不想介入國共內戰。
8月11日,周恩來發表「解放台灣宣言」,9月3日共軍猛烈砲轟金門,這起事件成了美國與台灣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催化劑。稍後杜勒斯訪台,就雙方簽署共同防禦條約一事與蔣交換意見,蔣卻不識時務,向杜推銷「反攻大陸」計劃,保證不須美國陸海空軍介入,只需提供後勤支援,國軍必能像諾曼地登陸一樣,長驅直入,消滅萬惡共匪,還都南京。國民黨敗退來台時,號稱陸軍有六十萬,軍機四百架,戰艦七十艘。沒有美援,要養這些兵和維護軍機戰艦都成問題,還能反攻大陸?聽在杜勒斯的耳裡,蔣簡直是在說夢話!
杜勒斯訪台後不久,美國主管遠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勃森(W.S. Robertson)飛抵台北,10月13日與蔣介石會談,告訴蔣,艾森豪原則上同意簽署共同防禦條約,但不包括外島,美國已委託紐西蘭向聯合國提議外島停火,蔣卻表示,停火影響軍心士氣甚大,不論有無第七艦隊協助,他已下令外島部隊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美國應該助他反攻大陸,此條約應將外島應列入。蔣得寸進尺,羅勃森聽了不勝其煩,告訴蔣,共軍若發動全面攻擊,導致外島淪陷,影響軍心士氣更大。
當時美國軍方高層認為,在外島沒交還給中共以前,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相當危險。艾森豪則強調,基於美國的安全利益,美國絕不容許台、澎落入中共之手,必須簽署此條約,但蔣不得藉此攻擊中國。
1954年11月2日葉公超與羅勃森以美、菲版本為範本,進行馬拉松談判,總共談了九次。美國與南韓的共同防禦條約,二天即敲定,美和蔣政權卻折騰了一個月。羅勃遜一開始即強調,未經美國同意,中華民國不得反攻大陸,或在未經同意下中華民國逕自採取行動讓美國被捲入與中共作戰。條約第六條,中華民國領土指的是台灣和澎湖,並限定國軍只能佈署於台灣,葉公超認為這樣的限制,實在沒道理,辯稱中華民國有責任防衛外島,要求美方對外島提供「完全的後勤支援」,羅對葉的討價還價,感到不耐煩,威脅談判不能拖太久,否則終止談判,最後雙方同意11月24日初簽,11月29日正式宣佈,這個關係台灣安全的條約,終於塵埃落定,葉公超功不可沒。12月2日,杜勒斯與葉公超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Mutual Defense Treaty between ROC and USA》,蔣視此條約為外交重大成就,天父賜其反攻大陸之機會,在簽約當天他在日記寫道:「此乃十年蒙恥忍辱,五年苦撐奮鬥之結果,從此我台灣反攻基地始得確定…天父賜我如此之厚,能不勉旃。」此條約持續了25年,直到1979年才畫下休止符。
第一次台海危機
共同防禦條約尚未經美國國會批准,中共在1955年1月10日發動攻擊大陳島,攻下大陳島附近的一江山島,藉此考驗美國的立場、測試美國的反應。葉公超1月19日會晤杜勒斯,杜表示,除金門較有防衛價值外,其他島嶼都該放棄,「守衛那幾塊石頭,實在沒道理」。不過,為了不影響台灣的軍心士氣,美國決定協防金馬,但不會公開聲明。蔣介石雖對美方公開聲明沒列入金馬,感到憤怒,但同意自大陳島撤退。1月29日美國國會通過《福爾摩莎決議案》,授權艾森豪必要時動用美軍保衛台澎以及附屬領土。2月11日,大陳島駐軍在美艦護航下撤退時,耐人尋味的是,共軍的魚雷艇也撤離大陳島水域,戰機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1955年2月9日美國參議院批准了共同防禦條約,隔日葉公超去見即將出國訪問的杜勒斯,杜坦率的批評,蔣年年喊「反攻大陸」是騙人的把戲,毛的兵員是蔣的十倍,如無外援,反攻無異於自殺。3月3日杜勒斯飛抵台北與蔣會談,雙方談得並不融洽。杜告訴蔣,聯合國視外島爭端為國際問題,不是國共內戰問題,同時力勸蔣別再喊「反攻大陸」,這樣會遭到世人恥笑,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蔣當然不可能接受杜勒斯的勸告。
隨後,羅勃森奉艾森豪之令,4月 24日與蔣會談,羅軟硬兼施,逼蔣「金馬撤軍」,蔣一口拒絕,讓艾森豪相當失望。在此之前,艾森豪曾致函邱吉爾徵求英方的意見,邱吉爾在回函說,英國認為金馬的地位與台澎不同,那些外島法律上是中國的一部分,台澎則非,美國為了防衛外島與中國戰爭並無正當性,他勸艾森豪,別讓蔣存有「反攻大陸」的幻想,「蔣值得你以盾保護,卻不值得你以劍去保護。」
經砲擊外島測試美國反應後,中共研判美國與國民黨政府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係「防衛」性質,同時為了營造和平的表象,爭取第三世界的友誼,4月23日,周恩來在印尼萬隆亞非會議公開表示,「中國人民不欲和美國交戰,為緩和台海緊張,中國希望與美國對話」,言外之意,中共雖打「蔣幫」,但無意去捋美帝的虎鬚,畢竟美帝可不是紙老虎。外島暫時歸於平靜,第一次台海危機解除。
延伸閱讀:【專文】反攻大陸:蔣介石的美夢,美國人的噩夢(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