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有錢的兩個家族都姓蔡-至於台灣則有兩大家族入榜,有趣的是這兩個大家族都姓蔡,分別是排名第13的富邦國泰蔡氏家族,共計資產規模達177億美元以及排名第34的旺旺集團蔡衍明家族,資產規模達到71億美元 https://goo.gl/j3xPa2


到底要有多少錢,才算富有?根據嘉信理財集團的2019《現代財富調查》,受訪者認為,個人身價達到230萬美元(新台幣6800萬),足以稱自己為「有錢人」。不過另一份市場研究機構YouGov調查顯示,年薪只要有超過10萬美元(約300萬台幣),就算有錢。你是有錢人嗎? https://bit.ly/2WUdP7p


財富自由還有多遠?財富分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
財富自由還有多遠?財富分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商周頭條|商周 https://bit.ly/3NWqsHo
商周頭條 2022.06.02
摘要
1. 財務狀況分為6階層,依序為財富依賴、償還、穩定、安全、自由、富足。在前期,滿足基本需求後,仍須減少開銷,可嘗試存下每年收入的25%。
2. 當邁入財富穩定後,代表短期生活無虞,可以提高生活品質。為了向更高階層前進,在此階段應開始做財務規劃,創造被動收入。
財務自由,可說是人人嚮往的目標。但剛步入職場、或收入較低時,這個願景,遠到難以想像,因此讓我們喪失動力!
國外理財投資網站建議,或許設下更簡單、可實現、具挑戰性的階段目標,能協助量化財務方向,更能激勵我們。
關於財富,有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還有,可以怎麼向上提升?
第一層:財富依賴
借錢過活,負擔債務
我們都是從依賴他人經濟開始,對方可能是家人、朋友、或第三方組織。為了維持基本日常生活,別無選擇向他人借錢,此時,擁有的資產小於負債,導致債務累累,而且滿腦子都在擔心錢的問題。
提升解方:滿足基本需求,同時精進技能
但這時,反而更需要保持冷靜、不要自責。例如,J.K.羅琳(J.K. Rowling)寫《哈利波特》時,靠的是國家救濟金;達利歐(Ray Dalio)創辦橋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之前,投資失利破產,也是仰賴父親的貸款過活。他們如今都成為富翁。
所以,此階段錢必須花在刀口上,另一方面,透過網路、或社區圖書館等免費管道,培養工作、學習上的新技能,尋求增加收入的機會。
第二層:財富償還
能還錢,仍無法承擔意外
雖然有能力支付帳單、達到收支平衡,但沒有足夠儲蓄來應對緊急狀況,也沒辦法承擔收入突然中斷的風險。度假等非必要支出,算是奢侈享受。
邁入這階段,代表不用再追著負債跑,有益舒緩心理壓力。但長期來看,財務狀況仍危險,為了設立安全網,除了增加收入,還要降低開銷與債務,才能增加儲蓄,否則任何小插曲,都可能把你拉回第一階段。
提升解方:降低開銷,增加儲蓄
《CNBC》報導,只有16%的美國人,會成功存下15%的年收入,但更理想的目標,是把該比例提高到20%至25%。
第三層:財富穩定
流動資產可支撐半年支出
此時,包含現金在內的流動資產,可以支撐你6個月的最低支出。這些應急資金和儲蓄,能負擔合理的意外開銷,也允許你提高生活品質,例如一年可度假2次以上。此外,有基本的生活和醫療保險,保障你突然失業、失能、死亡的風險。
提升解方:目光放遠,為半年後做財務規劃
因為有更多餘裕,所以要為未來半年至1年做財務規劃,而不是停留在當月份而已。
尋找增加收入的機會,可以在職場上追求更高薪水,或是藉由投資與開發新業務,來創造被動收入,同時不要忘記生活小習慣,例如記帳、存錢、消除信用卡債。
第四層:財富安全
沒正職也能應付基本開銷
當擁有6個月以上的現金緊急儲備金,也為將來投資了一大筆錢,恭喜你進入第四階段。
此時財務狀況大幅改善,不管是透過被動或主動收入,都能滿足每月開銷,甚至,就算暫停工作、只靠被動收入,也能支撐基本生活需求;而強大的財務狀況,可能使你改變對生活的想法,不僅限於養家糊口,你渴望事業上有所成就。
提升解方:不放縱,增加被動收入
所以在這一層要留意的是,你的財務是否允許你毫無保留地追求想做的事。這階段,即使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仍須維持支出管控,量入為出,並且增加被動收入來源。
第五層:財富獨立
財富自由,可以退休了
財富獨立階段,就是財富自由!當被動收入有辦法超過主動收入,代表就算馬上辭職退休,不減少開銷,也能維持目前的生活樣貌。不過因為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若對生活品質沒有太高的要求,可以在較少被動收入的前提下,實現財富自由。
要記住,財富自由是相對的概念。要謹慎計算,確保錢真的完全夠用,並且尋找提早退休的「目的」,而不只是急著離開職場。
提升解方:謹慎確認資產,釐清退休目的
如果不知道如何衡量資產,可參考理財暢銷書《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作者提出了有錢人參考指標,稱為財富方程式,供讀者自我評估,是否有成為富翁的潛力:個人應該有的淨資產=(年齡 X 稅前年所得)/10。
若實際資產大於該數字兩倍,屬於「超優理財族」,代表有望成為下個富翁。
第六層:財富富足
錢一輩子都花不完
此時,你賺的錢一輩子都花不完!光靠被動收入,就能過上越來越高品質的生活。一些人喜歡到鄉下享受純樸人生,也有人偏愛到豪宅享受奢華派對。
不過,更好的選擇,是把資源回饋社會。可以自問:你能做出什麼改變?你對世界的影響是什麼?因為這不只為你帶來物質上的富足,更帶來心靈上的滿足。
財富自由還有多遠?財富分6個層級,你在哪一層?-商周頭條|商周 https://bit.ly/3NWqsHo


【樂透人生】照著做,進階成為有錢人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賺錢好辛苦,想成為有錢人,有沒有方法可以複製?
「有錢人」是指淨資產至少百萬美元的富翁(millionaire),「億萬富豪」是指淨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翁(billionaire),而「鉅富」更是少數。日前英國《衛報》報導,美國最有錢的3名「鉅富」:微軟創辦人蓋茲、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和股神巴菲特,擁有資產總額達2,485億美元(約台幣7.5兆元),這3人的財富相當於美國經濟底層一半民眾所得。
要成為「億萬富豪」除需要運氣和努力外,還要有諸多條件配合才行。但成為「有錢人」,則親民多了,依據某些「發達軌跡」照著做就行了。以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的角度觀察,從「一般人」進階到「有錢人」的奮鬥階段,發達路徑是有跡可循的。當成為有錢人後,生活也會慢慢起變化。
要如何變成有錢人
說起來一點不戲劇化也很無聊,要成為有錢人,主要的財富來源還是工作收入。本業的收入夠高,才會有機會晉身成為有錢人。工作收入可分為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主動收入是勞務所得,一般白領、藍領的薪資所得;被動收入如企業主,有許多打工仔的貢獻和幫忙。當然,企業要經營成功,老闆才能享受被動收入。否則企業主一天到晚跑3點半,生活品質比打工仔還不如,若不幸破產了,更是生不如死。
統計資料顯示:「收入越高,薪資占比越低,投資占比越高」,投資收入也是被動收入的一種。在進階成為有錢人的過程中,會持續投資來擴增財富,或許要追逐10%或以上的高報酬率,所以承擔的風險也高。當有億萬富豪身價時,就會重視風險,將風險考量擺在第一位。因為財富等級不同,只要儲蓄險或部分保守型ETF的投資組合,達到3%,或許就可以滿足億萬富豪的需求。
一般人只想用投資的手法變有錢人,無可厚非,但成功機率微乎其微。如果把重心放在投資收益而非工作收入,這樣是「本末倒置」,除非夠有錢且投資績效良好。主因是在投資這條路上既不夠用功、用錯方法,又拜錯seafood,導致績效其爛無比。
複製有錢人的財富藍圖
蓋房子的時候必須先有藍圖、有計畫,然後才能破土動工。台北101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它經過數千年的演化才有可能。但是現在,只要有錢有地,法規允許,到處都可以出現超高摩天大廈。
就像蓋房子要先畫設計圖,一般人在開始累積財富時,會透過學習模仿有錢人,打造屬於自己的財富藍圖。這個藍圖可簡單分為3層:
第1層:財務安全,首重風險管理
即使是有錢人,大概也經不起大風險的降臨,這時要有完整的人身保險和產物保險防護網,來保全資產。壽險、醫療險、意外險、殘扶險、年金險、住宅火災及地震險、汽車險(強制險、第3人責任險、超額責任險)等,是基本配備。隨著人生階段和財力而調整,「保好保滿」是必要的。
舉一個水桶為例,目標是要將水注滿。水桶是存量(100萬美元),水管是流量(薪水或被動收入)。流量越大越好,可以越早注滿水桶。假設水桶有破洞(遇到風險)或水管有破洞(如亂花錢),如果流量夠大夠快,還可以彌補漏水達到滿水位的目標。反之,就必須抓漏(買保險和記帳),否則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第2層:財務獨立
子女教育金、購屋購車、退休規劃等等,都要存下大錢,這個階段很辛苦。如果要提早財富自由,更是要投資。投資有風險,賺錢很辛苦,但投資賠錢卻不難,可透過系統性學習和實際操作,中長期可以享受投資獲利的好結果。
第3層:財富自由
如果開始執行「稅務規劃和財富傳承」,恭喜你,至少是有錢人等級。了解相關法規和實務做法,避免因「不懂或一知半解」而將一輩子辛苦所得,大部分貢獻給國庫。
有錢人過的生活
有錢人或許會離開朝9晚5的職場環境,反而專注自己的「事業」。表象或許不容易辨識,但「穿短褲、藍白拖、開國產車」的人,可能都比「穿西裝、打領帶、開賓士」的人,更有錢。因為有錢人不需要外在這些物質來襯托來炫富,生活變得很簡單也很真實。
閱讀是最基本的事,據統計指出:「有錢人閱讀財經訊息的時間,是一般人的7倍以上」。他們也會去聽講座或進修:房地產趨勢、理財說明會、稅務講座、投資趨勢、信託節稅等等也不會錯過。關心的話題大概就是:美元匯率、樂活養生、品味人生、旅遊休閒、居家風水、時下新聞等等。喜歡聊天的有錢人,分享自身經驗容易親近互動。而不喜歡聊天的有錢人,也希望別人能主動獻上關懷。
有錢人的朋友圈
有錢人周邊會有許多學者專家、CFP、會計師、律師、醫師,還有更多的有錢人圍繞。學者專家含大學教授、保險業務員、地政士、銀行理專、證券期貨分析人員等,平時即可從這些人士獲取相當多的訊息。有時,免費的反而最貴,因為某些人真的不夠專業。
有錢人如果要執行一項大型或複雜的財務計畫,而無法判斷正確性或真偽時,就必須交由更專業的人員如:CFP、會計師、律師來幫他們把關。CFP可先做整體評估避免被騙、會計師可避免逃漏稅被罰、律師則是降低牢獄之災的風險。醫師除看病外,還要「喬病房」。大醫院的病房真的一床難求,當親人需要住院時,如果有夠力的醫師朋友幫忙,就很好。
當你的財富增加時,自會有許多人想要靠攏。有些人會有目的性的接近有錢人,當然有錢人也不是笨蛋。他們挑選「朋友」的面向:能匹配身分地位的、磁場和行事風格接近的、能委以重任的,和能關心鼓勵的。要與有錢人建立關係,需要「互動、利益和信賴」。
但是有時也會有特別狀況,例如「團購力量大」,有錢人會揪團買股票基金、房地產、汽車等。之前TRF大賣,讓醫師娘和中小企業主賺翻了,但之後卻下場悽慘。有錢人常會「好康逗相報」,「有福同享」但「有難不想同擔」。
洗自己的財富基因
出生在富貴家庭成為「富二代或繼承大筆遺產」或「中樂透」,都可以成為有錢人,但這些因素都非操之在我。如果沒有參與累積財富的過程,這種「不意之財」可以持續擁有多久?這就是問題。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觀察人性後納入理論,認為「這些人」,很容易將財產敗光,因為非自己辛苦所得。
沒有天生的財富血統,沒關係,自己的基因自己洗。有錢人的運氣都不錯,但好運氣可以透過不斷的學習和練習,而加以掌握。「天助自助者」,先觀察有錢人的習性,跟著做,把自己打造成有錢人,是確實可行的。


「貧窮人的台北」雨中遊行 陳建仁:貧窮是結構性壓迫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15日, 2017
A-A+
2017-10-15 11:48聯合報 記者魏莨伊╱即時報導
上午雨勢不小,參加「貧窮人的台北」遊行活動的民眾身穿輕便雨衣或打著傘,到大安森林公園參加植樹儀式。記者魏莨伊/攝影
分享
「我們今天聚集在這裡,表達堅持捍衛貧窮者人權和尊嚴的決心。」27個非政府組織本月6日至22日發起「貧窮人的台北」,透過講座、展覽、音樂會系列活動,要讓人們看見北市最無助的一面,希望正視貧窮,進而討論、理解貧窮;今上午發起貧窮人的台北大遊行,至大安森林公園植樹,種下代表貧窮者、民眾志工和政府單位的3棵希望之樹,見證團結。
昨夜主辦單位還將號召民眾身著灰色衣服,不少天主教學校師生都來響應,約200名參加者在愛國東路百人夜宿並遊行,一連17個小時為貧窮者發聲,體驗貧窮生活。
今上午進行遊行活動,從愛國東路開始,途經中山南路、信義路,沿街指認曾有貧窮者生活的都市狹縫,最後來到曾是台北最大的貧困眷村所在地—大安森林公園,舉行植樹儀式。連日因雨勢不小,工作團隊不僅多租了20頂雨棚提供給夜宿者,今日遊行全員身穿輕便雨衣。
共同發起這活動的,包括長期耕耘無家者、都市原住民、近貧家庭、勞工權益、第四世界運動、教會組織等27個團體,他們認為,現代貧窮成因多與個人努力無關,「貧窮人或許是一群到台北逐夢、夢碎的人,任何人都可能成為貧窮者」。
監察院人權保障委員會召集人孫大川,說明植樹與立碑儀式,引用30年前第一次世界拒絕赤貧日,若瑟‧赫忍斯基神父在巴黎自由人權廣場所做的宣告,「哪裡有人被迫生活在赤貧中,哪裡的人權就被忽視、剝奪,團結起來使人權受到尊重,是我們神聖的義務。」表示現今已有50個城市在立碑儀式上響應宣言,拒絕貧窮是普世人權志業。
孫大川表示,今天聚集在這裡,表達堅持捍衛貧窮者人權和尊嚴的決心,並向貧窮者學習,借助他們的經驗和知識改造社會,創造更符合人權價值的社會。
活水成員陳香菱說,她國中畢業前曾住在萬華違章小木屋,20多年前種下希望之樹,許願每人都應享有受教育、食物等基本人權,不再遭漠視。
副總統陳建仁致詞表示,過去認為貧窮是個人問題,是道德失敗、不努力所致,現在知道貧窮問題是結構性壓迫,如不了解赤貧百姓的生活體驗,如何跟他並肩奮鬥,這是今日活動很重要的部分,一起聆聽了解並拒絕赤貧。
植樹儀式後,由10位代表種下3棵樹,分別象徵貧窮者、民眾志工和政府單位,宣示不排斥任何人,見證不同出身背景的朋友團結關懷。
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表示,貧窮者無法掌握自己在城市裡的命運,主張台北不該只為經濟而排除多元的存在,任何人都應享有基本的生活尊嚴和發展機會,而當前國家對應貧窮的政策不足,從醫療、居住到就業,投注資源、致力消除歧視,期待政府以實際行動協助有志回歸正規經濟的貧困者。
監察院人權保障委員會召集人孫大川說明植樹與立碑儀式,引用30年前第一次世界拒絕赤貧日,若瑟‧赫忍斯基神父在巴黎自由人權廣場所做的宣告。記者魏莨伊/攝影


有錢真好?精神科醫師:有錢人操煩的事比窮人多
分享有錢真好?精神科醫師:有錢人操煩的事比窮人多到Facebook 分享有錢真好?精神科醫師:有錢人操煩的事比窮人多到Line 分享有錢真好?精神科醫師:有錢人操煩的事比窮人多到Google+
精神科醫師表示,其實比起窮人,有錢人要操煩的事更多。(美聯社)
2017-07-21 22:2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很多現代人常因為錢不夠而煩惱,不過一位精神科醫師卻表示,其實比起窮人,有錢人要操煩的事更多。
據《良醫健康網》報導,精神科醫師林耕新說,有錢人要操煩的事情其實比窮人多很多。窮人只擔心一件事,就是「沒錢怎麼辦?」,但有錢人除了要擔心有天錢花光,現階段當然還要煩惱「錢太多怎麼辦?」很多人因為賺太多,忙著找人頭、將錢轉到世界各地、思考要到哪置產、怎麼做帳。林耕新直言,這種壓力有多大,絕非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林耕新也說,一般人工作太累可以放假,但大老闆不能放假,因為有很多人要靠他吃飯,老闆再累也得做,這種痛苦絕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對於有錢人來說,快樂的答案永遠不在財富的多寡,而是用自己的財富去協助成就他人、讓別人更有價值


外國靈媒教學變有錢-立即「心中富有」…

先播放一些適合人沉思的音樂,例如海洋的聲音,放鬆心境。
取出一張白紙和一支筆,在「一無所有」的中間,畫一條直線。
在直線的左面,寫底無錢時會令你恐懼的事物;右面則相反,寫低富有時你想要的東西,例如中咗六合彩,想去邊度玩。
用一個字,去形容你富有時想要的東西或心境,例如「錢」,然後把字寫低。
是時候開始想像和感受,感受你有「錢」時的狀態,或者達到目標時的心情。
下一步,請想像地球的畫面,把自己抽離到地球的上空。
然後,開始直接想像金錢,吸一口氣。
呼一口氣,想像把金錢傳送到那個「地球」當中,像到銀行存款一樣。
持續透過呼吸,在腦海中營造金錢流動約10分鐘。
記住要結合呼吸與金錢想像,把錢顯現在「傳心」當中。
放下自己,現在你已擁有「金錢」了。


知識家替大家過濾了幾本值得一看的好書,每本都已經由我們看過,每本書下方都會寫知識家推薦的理由。

勵志類:

一、有錢人想得和你不一樣

本書作者所提出的17種致富思維值得詳加思考,尤其是作者所提出的思考藍圖,其實那就是每個人對錢的潛在價值觀,若不能從根本的思維模式改變,很難變成有錢人,而十七種致富思維更加引人深思。

二、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這本書藉由一個小故事來告訴大家,有時候改變是很需要的,必須盡快採取行動,否則很可能會失去原本所擁有的東西。我們往往被過去的習慣所牽制住,認為過去的現象會一直持續不變,在未來也會如此,但未來的情況永遠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這是一本很令人省思的書。

三、368°贏盡生命

這也是一本很棒的勵志書,作者是勵志大師安東尼羅賓的徒弟,這本書的作者還有另外一本好書價值轉乾坤,但是已經絕版了。

四、低谷

國際行銷大師賽斯高汀所出的書,這本書在告訴我們放棄有時候才是對的,就算再努力,若方向不正確仍是無用,碰到死胡同就應該趕快逃離,選一個可以讓自己一展長才的領域才是正確的決定。

五、富爸爸,窮爸爸

這本書藉由兩個爸爸對金錢的思維不同來告訴我們何謂才是正確的思考方式,唯有正確的思考方式,你才會變得有錢。作者出了一系列富爸爸窮爸爸的書,並提出所謂的ESBI四象限,告訴我們想獲得真正的財務自由就必須成為企業擁有者或投資家。

六、峰與谷:超越逆境、享受順境的人生禮物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作者的另一本勵志好書。相關文章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七、吸引力法則

很多人看完這本書都會有個誤解,認為我只要不斷的告訴自己想要什麼,最後就會得到那個東西,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世界就不會有這麼多問題了;最重要的還是採取行動!!並且深刻的不斷告訴自己想要的目標,當你真得很渴望得到某樣東西必且透過行動付諸實踐,最後就一定會達成目標。

八、引爆潛能

這本書也是勵志大師安東尼羅賓的書,跟激發心靈潛力與喚醒心中的巨人一樣都是很棒的書。

九、打造將才基因

聯強總裁杜書伍先生所出的書,本書提出了很多令人省思的觀點。並提出所謂的公車理論:

所有的機會都是給有實力的人,也只有實力堅強的人,才有機會成為最後的贏家。因此建立實力、培養實力,就成為所有事情的核心,也是任何人都應該要積極修習的課程。我經常用等公車來比喻實力和機會的關係。你一定要走到公車站,車子來了,才搭得上去。我們遇到的情況,大都是到了公車站,必得等候片刻,車子才會來;另一種幸運的情況是,到了公車站,車子隨即過來,這樣的機運相對微小;還有一種狀況是,離公車站只差6、7公尺,車子來了,你當下跑步追上公車;而如果你和公車差距20公尺,那班公車你是搭不上的。相關文章可以參考此篇。

十、丟掉50樣東西,我學會勇敢

這本書告訴我們:「當你開始丟,你會得到煥然一新的想法。有人意外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創業,而且比以前的老闆還行;有人終於走出喪父之痛;有人甩掉破碎的婚姻重新開始,也有人和大學時錯過的戀情重逢——在丟東西的過程中,總是會有許多意外的發現。但不管丟掉什麼,人生都因此更美好。」很多時候,我們都被一些不重要的事綁住了,這正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減法規則的原因,學會丟掉東西,人生可以更好,關於本書可以參考此篇。

十一、態度決定一切2:你的態度,決定你的成就大小。

這本書告訴我們:「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態度,而我們的工作態度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 的,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工作中的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他們與我們都做著同樣簡單的小事,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從不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簡單 說:決定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態度比能力更加重要」。成功往往取決於人們看一件事情的「態度」,有時越簡單越能成功,一個簡單的想法,一個簡單的理念,往往都會導致成功與否。

十二、1年計畫10年對話:預約10年後的自己,需要年年實踐與更新

這是褚士瑩先生出的書,他的書一向都很勵志,這本書也不例外。褚士瑩說:「不要羨慕別人,也不要因為外面的風風雨雨,關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他將他的人生智慧分享在這本書裡了,這本書一定可以給你人少人生啟示與收穫。

十三、不抱怨的世界

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這本書告訴我們:「抱怨就是在講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這本書告訴我們停止抱怨的重要性,對於有抱怨習慣的朋友一定要閱讀這本好書。

十四、Mr.6:力量系人類 ──讓人生逆轉勝的30個科學方法

作者為Mr.6網站創辦人,本書藉由許多科學方法來闡述一些道理。劉威麟在書中告訴我們:「我們要的並不是尋求真理。真理已經在那邊。我們需要的是不斷的被提醒:我們擁有可以讓我們發揮的力量。我們是可以「重生」的!我們有無窮的潛力,我們有絕對的能力完成驚天動地的逆轉勝!」這是一本滿勵志的書,一定可以給你帶來不少啟發。

十五、賽斯.高汀的戳盒子宣言:啟動未來的行動指南

國際知名行銷大斯賽斯.高汀所出的書,他出的書很少讓人失望,這本書告訴我們行動的重要性,書中以一個很有趣的比喻來形容這個世界:「萬事萬物都可以視為一個盒子,只要動手戳他,你就對這世界多了一份了解。」

投資理財類:

一、買基金為自己加薪

這本書的作者是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女士,她所提出的共同基金投資手法是非常實用的,是共同基金相關書籍的首選。

二、陰線陽線

股票市場初學者必看的入門聖經。

三、傑西.李佛摩股市操盤術

這是在1930年代左右的傳奇人物,他的操盤手法替他賺進了大量的財富,這本書提出了很多在當時很特別的操盤思考,這或許是所有股市書籍裡面最棒的一本書。

四、股票作手回憶錄

《股票作手回憶錄》是描述有史以來最出色投機客之一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精彩的股市操作生涯。對投資人深具啟發作用,這本書算是投資經典名著之一。

五、蕭碧燕教你靠基金,小錢也能變大錢

這本書告訴我們投資共同基金的正確方法以及應該要有的態度與觀念,投資共同基金人人都可以靠自己。蕭碧燕女士根據自己的投資經驗,淬煉出不敗基金投資法,投資共同基金定期定額從不賠錢,近5年,她演講超過1,400場,傾聽投資人的各種疑難雜症,她說:「沒有解決不了的投資難題,只有規畫失當的理財計畫。」「只要操作方法正確,明天遇到金融海嘯也不怕」。

管理類:

一、M型社會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所出的M型社會提出精闢的見解,他認為中產階級將逐漸消失,並且往富有與貧窮兩篇移動,長期下來將造成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情況。

二、80/20法則

80/20法則幾乎是所有唸管理的人一定要看過的一本管理書籍,所謂80/20法則,指的是:在原因和結果、努力和收穫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的關係,而典型的情況是:80%的收穫,來自於20%的付出;80%的結果,歸結於20%的原因。反過來說,在我們所做的全部努力之中,有80%的付出只能帶來20%的結果。

三、長尾理論 – 打破80/20法則,獲利無限延伸

這本書堪稱網路時代管理書籍的經典,提出長尾理論的作者認為:「在網路時代裡,即使是不起眼的產品,在網路世界裡仍能找到買家,並可以描繪出一條常常的尾巴,而且所有表現平平的商品的總銷售量不亞於最暢銷的商品的銷售量。」本書作者認為在網路時代裡,80/20法則將會被打破,關於長尾理論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行銷類:

一、定位:在眾聲喧嘩的市場裡,進駐消費者心靈的最佳方法

國際知名行銷大師艾爾賴茲跟傑克區特的著作,這兩位行銷大師是提出行銷裡的專有名詞『定位』的先驅。定位這個行銷裡面的專有名詞是由本書作者,艾爾賴茲跟傑克區特所提出的,這本書是所有行銷人都應該看的一本書。

二、 行銷戰爭

艾爾賴茲跟傑克區特這兩位行銷大師的另一行銷經典著作。提出了所謂的認知階梯,每個人的大腦中對某個品牌或產品都有一個先後順序的階梯,這本也是很棒的行銷書籍。

致富思考類:

一、有錢人想得和你不一樣

本書作者所提出的17種致富思維值得詳加思考,尤其是作者所提出的思考藍圖,其實那就是每個人對錢的潛在價值觀,若不能從根本的思維模式改變,很難變成有錢人,而十七種致富思維更加引人深思。

二、富爸爸,窮爸爸

這本書藉由兩個爸爸對金錢的思維不同來告訴我們何謂才是正確的思考方式,唯有正確的思考方式,你才會變得有錢。作者出了一系列富爸爸窮爸爸的書,並提出所謂的ESBI四象限,告訴我們想獲得真正的財務自由就必須成為企業擁有者或投資家。

三、川普、清崎點石成金

這本書解釋了很多窮人與與富人的差異,想成為有錢人就必須成為老闆或是投資家。其中富爸爸窮爸爸作者更解釋了所謂的ESBI象限,並解是為什麼大部分人都無法成為有錢人的原因。

四、讓錢自己流進來

這是由陳光先生所出的書,他是小蒙牛的創始人之一。他出的書總是令人省思,並且常常教導大眾如何讓自己脫離貧窮,成為富有的人。本書告訴我們:人生的財富分很多種,金錢、健康、愛情與快樂,你並不需要再花一輩子的精力只修一門財富功課,而是讓錢自己流進來,從容的面對M型社會的結構,輕鬆朝向極有錢的那端前進。

策略思考類:

一、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這本書提出未來人才需要具備的六種關鍵能力性能力: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三、 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六、 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說故事高手、看護者、諮商員、及宏觀人士,將成為下一波職場新貴,入主社會高報酬階級,坐享快意人生。

二、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這本書藉由一個小故事來告訴大家,有時候改變是很需要的,必須盡快採取行動,否則很可能會失去原本所擁有的東西。我們往往被過去的習慣所牽制住,認為過去的現象會一直持續不變,在未來也會如此,但未來的情況永遠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這是一本很令人省思的書。

三、低谷

國際行銷大師賽斯高汀所出的書,這本書在告訴我們放棄有時候才是對的,就算再努力,若方向不正確仍是無用,碰到死胡同就應該趕快逃離,選一個可以讓自己一展長才的領域才是正確的決定。

四、思考的原點:大前研一的麥肯錫思考術

大前研一告訴我們只有訓練自己的頭腦,才能改變思考模式,找到解決方案。沒有人是一開始就知道事情該如何解決的,圖書館和網路並不能培養你獨立思考的能力,正確解答是經由自己的頭腦所引導出來的。

五、異數

本書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提出所謂的一萬小時金律,他認為每個專家都是在某個領域上持續耕耘至少一萬個小時才成為專家的。成功和你想的不一樣,要成為專家就必須專注在某個領域練習、磨練一萬個小時。

健康養生類:

一、新腦內革命:春刪茂雄71歲,擁有28歲青春的不老奇蹟

本書提出許多令人震撼的觀念,顛覆了我們過去的思考,並提出許多醫生解決病患的方式便是開藥,但藥物幾乎都會產生副作用,本書提出許多易懂的觀點,絕對是一本實用的好書。

旅遊類:

一、比打工度假更重要的11件事:出國前先給自己這份人生問卷

褚士瑩先生出的書一向都很勵志,出國經驗豐富的他會告訴你出國前需要有什麼樣的心態以及應該準備什麼。如果出國只是玩,那麼回來還是得重新面對現實,出國應該是可以讓你人生獲得成長的一個過程,或是找尋你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正是告訴我們這些應該注意的事。

語言學習類:

一、英文,非學好不可

作者成寒17歲時,托福英文聽力從零分到滿分,在這本書裡面她告訴我們學英文最重要的是訓練一個英文耳,聽力增加了口說能力便跟著增加,在從聽的句子裡面挖出自己不會的字彙,弄懂那些字彙後閱讀能力便增加了。先訓練聽力才是正確學英文的方法,詳細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創業類:

一、精實創業:用小實驗玩出大事業

這本書告訴創業家如何用最短的時間測試你的MVP產品,快速推出產品、快速測試商業模式正是精實創業的精神。這本書透過一個系統告訴我們如何精實創業,這本書絕對是任何一個創業家都應該要拜讀過的一本好書。

二、公司賺錢有這麼難嗎:所有創業家相見恨晚的一本書

如果說《精實創業》是給創業家的武功秘笈,那麼《公司賺錢有這麼難嗎:所有創業家相見恨晚的一本書》可能就是內功心法,跟精實創業這本書不同的是,這本書透過一個創業家從讓自己忙到不可開交的創業過程到成功把公司賣出去而獲得成功告訴我們創業應該要有的Sense與概念。

三、以愛創業:即使一無所有也要堅持下去

作者是Mother house的創辦人,這本書講述了她的創業歷程,絕對是一本會令人感動到落淚的創業書。一個日本的小女生,從自己一個人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原來創業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開始!目前Mother house在台灣已經有分店。這不是一本教你創業心法的書,但是可以肯定你一定可以從中學到很多。

四、自慢3:以身相殉 ─何飛鵬的創業私房學

自慢3是商業周刊創辦人何飛鵬先生所有自慢系列著作裡面,唯一專講創業的書,裡面它詳述了他列出的創業十三戒,這是它認為創業裡應該遵循的戒律,這本書教了很多心法,與公司賺錢有這麼難嗎:所有創業家相見恨晚的一本書不同的是,這本書講述的心法是從內心深層面出發居多,而公司賺錢有這麼難嗎:所有創業家相見恨晚的一本書講的心法則強調創業的正確邏輯,亦即打造一家賣相良好的公司。

兩性關係類:

一、調情的藝術

本書揭露了男女性從不認識到認識到互相吸引的各種重要關鍵,並以大量心理學的知識來解釋各種現象,如果你想了解如何可以對你吸引異性有更大的加分與如何表現,這本書可以你學到很多。

二、愛自己:我愛你,但是我更愛我自己

女王說:『你可以愛任何人,但記得千萬要先愛自己。你可以做任何決定,但請記得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你可以用盡力氣去愛一個人,但請記得不要用愛情去毀滅你的人生。』這本書告訴我們:「愛別人之前先愛自己,唯有先愛自己別人才會真正愛妳。時時抱著感恩的心過每一天,女王:一個女人最重要的能力是「選擇權」,有能力、有條件、有智慧的女人擁有更多選擇權,而不是『被選擇』」。

三、謝謝你(不)愛我

女王認為:「經歷過那些不美好的事情,才能讓你的人生更深刻、更精彩,也更有深度。每個挫折都會讓我們變得更好,你可以倒地不起,也可以停滯不前,但你更可以因此跑得更快、爬得越高,看得更遠。」這本書絕對可以讓每個陷入在愛情裡的男女收穫不少,並以更成熟的想法來看待兩性關係。

人際關係類:

一、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巧妙破冰、打進團體核心,想認識誰就認識誰。

如果說卡內基人際關係溝通講的是人際關係交往的正確觀念,那麼這本書教的就是實踐那些觀念的方法,卡內基教了很多人際溝通的觀念,卻鮮少教人如何做、怎麼做。而這本書就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書中教了相大多如何有效實踐並增強人際關係的方法。

二、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大師卡內基說:『當你想要某人喜歡你,你就要對他的事情表現得備感興趣,要誠心讚美對方,並且表現出你最好的一面。』本書提出了人際關係溝通正確的觀念,多半以觀念為出發點,與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這本書不同的是,這本書觀念重於方法,但一定可以讓你獲得不少知識與人際溝通正確的觀念。

(本文轉載自 知識家,歡迎加入知識家臉書粉絲專頁)


腰纏萬貫死去是一種恥辱
鄧鴻源/大學教授 2017-11-15 15:30
全球首富比爾蓋茲從事公益事業不手軟,最新資訊指出,他又捐出價值46億美金(約1,400億台幣)的微軟股票做為公益之用。
報導中指出,這筆捐款也是比爾蓋茲自2000年後的最大筆捐款,61歲的他在1999、2000年分別捐贈了160億美(約4,875億台幣)和51億美元(約1,554億台幣),其生涯累積捐款額度超過500億美元(約1.5兆台幣),實在很驚人!
除了比爾蓋茲外,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與股神巴菲特也都是慈善家。現年32歲的祖克柏目前仍持有4.44億股、價值逾240億美元的臉書股票。他在7年前響應並簽署了「捐贈誓言」,這是由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以及股神巴菲特共同推廣的一項活動,旨在號召富豪做出莊嚴承諾,在有生之年把至少半數財富捐出作公益。祖克柏加入時曾说過:「人們直到事業后期才回饋社會,但是,有這麼多事情需要做,為何還要等待」?
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曾說:「腰纏萬貫死去是一種恥辱」。他生前將自己95%財富用於公益事業,與他同時代的富豪,如范德比爾特、洛克斐勒、福特、史丹佛等也紛紛跟進,因為聖經告訴他們:「富人上天堂比駱駝穿針眼還困難」,意思是富人如果吝嗇,想上天堂是很困難的。美國富豪多數不當守財奴,寧願遺愛人間,實在令人敬佩。這也是美國與其許多著名大學之所以偉大的地方,畢竟大學若只有會讀書的學生或做研究的教授群,是不夠的,更需要有悲天憫人的胸懷。
為何許多美國有錢人都是大慈善家,而台灣富豪多半是吝嗇鬼?國民黨連戰等高官最近還將幾戶上億豪宅過戶給其子女以避稅。以上兩相比較,格局相差為何如此巨大?美國富豪沒有讀過中國孔孟聖賢書,為何其人道精神遠非熟讀中國聖賢書的國民黨富豪所能望其項背?很值得我們省思。


 

「贈與誓言」(Giving Pledge)向富人募捐怎麼開口?蓋茲傳授祕訣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23日, 2017
A-A+
2017-09-23 23:23經濟日報 記者湯淑君╱即時報導
財經新聞網站CNBC報導,微軟共同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曾與不計其數的富豪共事,如今更以名下慈善基金會創辦人兼董事長身分,走遍世界各地力勸富豪捐錢行善,例如「股神」巴菲特就已承諾將把幾乎所有的錢捐出。究竟蓋茲是怎麼開口說服這些超級巨富的?
蓋茲21日上美國談話節目「每日秀」宣揚國際援助與慈善的重要性時,主持人諾亞(Trevor Noah)便趁機問他這個問題。
蓋茲首先強調,他是代表慈善基金會募捐,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募款
接著,蓋茲表示,向富豪募捐的祕訣在於,引導他們以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金錢。他說:「當你的成功已經達到那種程度,你不會只談個人財富的得失。」
蓋茲認為,富豪思考的是如何把財富傳給子孫。
「你必須決定,是否要建立起一個世襲王朝,把所有的財富留在自己家族裡。這當然是OK的,你有那麼做的自由。但我認為,當你已經那麼的成功,理想上,你會挑一種疾病對抗它,選擇從事某種志業,我認為你會得到更多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蓋茲說,讓別人的生活變得不一樣,這種感覺很棒,正是這種積極正向的感覺促使人們投入利他行動。他認為,美國人尤其大方,慈善家人數比其他國家都多。他希望中國、印度等國也能發展出同樣慷慨捐錢造福人群的傳統。
儘管提醒富豪生命有限可能是敏感話題,但蓋茲認為值得一試。
「有些人避諱思考死亡議題。但跟他們說『你得把財產捐出去,因為你帶不走』,這會迫使他們思考要留給子女多少財產,並面對自己不可能長生不死的事實。我不是說這是能輕鬆提起的話題,但我認為,促使人們深入思考是好事。」


一億中國人富起來
https://is.gd/yObGAa
中共建政70年、改革開放41年,一大成就是讓數以億計中國人脫貧,甚至成功實現「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幾富?根據瑞信(Credit Suisse)最新全球財富報告,中國「有錢人」(淨資產位列全球前10%)數量達到一億人,首次超越美國(9900萬人),成為世上最多有錢人的國家。不過,做有錢人的門檻不高,只需擁有11萬美元(約86萬港元)淨資產;若有94萬美元(約733萬港元)更屬全球前1%「超級有錢人」,按此尺度,香港很多揸住一個蚊型住宅單位的「窮中產」都輕易達標。
14億民眾僅7%屬有錢
據瑞銀統計,全球人類今年平均財富(淨資產)為70850美元(約55萬港元),按年微增1.2%,於近10年之間屬偏低增速,主要由於去年環球經濟放緩及金融市場動盪。在全球前10%有錢人當中,中國佔一億人(較去年增加1051萬人),此數字無疑很驚人,不過從另一角度看,放進全中國14億人,這意味只有7%算是有錢人,「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遠。鄧小平於1985年講過:「我們可以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人均資產仍遠遜美國
若論整體財富水平,3.3億人的美國仍然大幅拋離14億人的中國。統計數字顯示,美國人總財富達106萬億美元,成年人口平均財富為43萬美元,並擁有1861萬個百萬富翁(淨資產達100萬美元或以上)。
相比之下,中國人總財富為63.8萬億美元,成年人口平均財富5.8萬美元,有445萬個百萬富翁。
由此可見,中國只是在「淨資產排名全球前10%」此門檻上的人數多過美國,但花旗國身為No.1強國,其整體富裕程度早已遠超「入門水平」。這亦間接反映全球貧富不均有幾嚴重,不論從香港、內地或美國視角出發,都很難準確感受包括非洲、印度在內的世界整體貧富狀況。據瑞銀統計,全球前1%和前10%有錢人,分別掌握了世界47%和82%財富;換個講法,假若前1%有錢人移籍到火星,地球人財富立刻銳減近半。
怎樣才做到全球前1%「超級有錢人」?潮語話齋,「其實唔難」,只需擁有94萬美元(約733萬港元)淨資產,在本港求其手持一伙已供滿的蚊型樓便可達標。
港全球次富歸功「磚頭」
實際上,香港被瑞銀列為世界第二富裕經濟體,成年人口平均財富達49萬美元(約382萬港元),僅次於瑞士(56萬美元),相信很大程度歸功於「磚頭」。該份報告沒具體探討各經濟體有錢人的資產分配,但斷估,瑞士人應該不會像香港人般,絕大部分身家都來自自住物業,相反會持有較多債券、股票、黃金等不同種類資產。
反過來看,香港不少所謂「全球前1%有錢人」,扣除作為生活必需品的自住物業之後,別無太多財富可言,這還算是「富裕」嗎?實在有點耐人尋味。因此,有一些同類財富調查報告,計算的是「流動淨資產」,即剔除了自住物業等固定資產,可較為準確反映「有錢人」的生活享受及揮霍能力。
當然,「磚頭」也可變現為流動資產,例如近來不乏香港人有意移民,若把本港自住樓賣出,套現一筆可觀金額,轉移到一個樓價較低的地方,再買樓之後還剩下不少現金,某程度上令「富裕含金量」大增。不過,香港樓價高之餘,相對「搵錢容易」,倘移民到台灣、日本等地,須考慮如何維持收入;假設有充足資產產生回報,但人在異鄉每日無所事事,嘆世界很快會悶,隨時淪為廢人甚至抑鬱,總之移民不是一個容易的抉擇。https://is.gd/yObGA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