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十一段線類似的九段線無效/中國「九段線」,越南稱「牛舌線」,中華民國稱為11段線/南海白皮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79Iy0b
尋找祖先遷移路線 日製獨木舟將從台灣航向日本-尋找祖先遷移路線 日製獨木舟將從台灣航向日本 https://bit.ly/2WoUhsH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6日電)台日合作驗證日本祖先來自台灣,去年以竹筏挑戰海上遷徙路線失敗,今年改以獨木舟挑戰黑潮,將從台東長濱烏石鼻航向日本與那國島。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自2017年起合作「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證實日本人的祖先來源路徑由台灣跨越黑潮進入沖繩列島。
團隊從2017年開始由阿美族竹筏工藝家賴進龍(LAWAY)以傳統技藝製作竹筏IRAI號、IRAII號。2017年嘗試從台東大武航向綠島,發現「IRAI號」竹筏速度弱於黑潮。2018年再製改良版「IRAII號」竹筏,縮短船身減輕重量,並從長濱出發航向日本沖繩,發現竹筏不耐巨浪沖擊,竹管易受損滲水。
2次竹筏挑戰黑潮從台灣航向日本失敗,團隊改計畫使用獨木舟。史前館表示,最初獨木舟希望在台灣製作,可以嘗試參考阿美族傳統造獨木舟技法,但因海岸線林相改變取材不易,最後改在日本製作。
獨木舟採用日本能登所產的雪松,模擬舊石器工具製成,船身長7.6公尺、寬0.7公尺、高0.6公尺。由日本考古學家山田昌久監製、工藝家雨宮國廣製作,可乘坐5人,重約350公斤,在日本東京灣附近進行跨越黑潮性能測試,發現獨木舟之穩定性雖不若竹船,但其速度強於竹船1.5倍以上。
5月初獨木舟從日本運至台灣,昨天下午在南王高山舞集古代生活技藝體驗現場,展示模擬舊石器時代工藝技術做成的石斧,邀請日本獨木舟工藝家雨宮國廣現場進行古人砍木演示。今天下午將獨木舟運至長濱鄉烏石鼻港海灘,由阿美族長輩祈福,為正式航行集氣祝福。
史前館表示,5月28日起進行為期10天的出海划行訓練,預計6月24日至7月13日間正式啟航,從台東長濱鄉烏石鼻出發,航向日本與那國島。
航程直線距離為205km(111mi),航行時不會使用羅盤、時鐘、智慧型手機等現代化設備,將以星辰、風向等自然元素來決定航程方向。在不偏離主要航道的理想狀態下,預計需秏時1.6天至2.8天才能完成航程。(編輯:黃世雅)1080526
https://bit.ly/2WoUhsH
沖繩人祖先來自台灣? 3萬年竹筏解密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8-06-01 23:57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史前館用7根巨竹模擬史前人類從台灣駛往沖繩的古船。 圖/史前館提供
史前館用7根巨竹模擬史前人類從台灣駛往沖繩的古船。 圖/史前館提供
沖繩人的祖先來自台灣?為解開此一歷史之謎,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合作,重新打造三萬年前從台灣航向沖繩的竹筏「IRA2號」,九日將在東海岸啟動試航。日本NHK電視台將於七月八日播出這段「航向三萬年前」的歷史之旅紀錄片。
近年沖繩列島出土頗多兩萬多年前人類骨骸,日本國立科博館「人類史研究群長」海部陽介,根據動物分布、海流、以及舊石器時代人類遺跡、人骨的DNA及人類社會行為等因素推測,三萬年前居住在沖繩列島上的史前人類,可能是從台灣經海路遷徙而來。
然而,三萬年前的史前人類,有足夠的能力跨越黑潮,從台灣航海到沖繩?日本國立科博館因此找來史前館合作「三萬年前的航海—跨越黑潮實驗計畫」。經過一整年的數據研究、調整和修正,並參照划船手建議,打造模擬三萬年前航海工具的竹筏「IRA2號」。
史前館指出,去年打造的「IRA1號」,由十一根巨竹組成,重八百公斤。經過航行後,海部陽介與划手均認為船身太長太重,影響船隻轉向與速度。重新改良打造的「IRA2號」,由七根巨竹組成長度縮短、寬度增加、重量約五百公斤。
此次試航的划手,分別來自日本、台灣與紐西蘭。其中來自台灣的划手宋元開六十四歲,曾從花蓮划獨木舟到過日本與那國島。
史前館副館長林志興表示「IRA2號」九日於長濱鄉烏石鼻海灘舉行啟航儀式,接著在烏石鼻至宜蘭、花蓮外海等東海岸試航,終極目標是在明年跨國航行,由台東長濱航向日本與那國島,解開三萬年前史前人類的渡海之謎。
沖之鳥島(日語:沖ノ鳥島/おきのとりしま Okinotorishima),又稱沖之鳥礁、沖鳥礁,國際社會又稱之為Parece Vela,是位於西太平洋、菲律賓海附近公海海域的珊瑚礁,為日本最南端,也是唯一位處北回歸線以南的領土。由於其地面只有漲潮時會露於海面之上,因此無法供人居住。目前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東礁:面積7.86平方公尺。
北礁:位於礁群西面,面積1.58平方公尺。
南礁:人造礁。
日本認定沖之鳥為島嶼,並以此劃定專屬經濟區,但此主張並未完全獲得聯合國的認可[1],而鄰近的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國家均認為其只是礁石[2],因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對外發表有關專屬經濟區爭議的意見中均稱之為沖鳥礁。2008年起日本向聯合國大陸棚界限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CLCS)提出「認可日本擁有沖之鳥島海域等周邊7個海域的74萬平方公里的外大陸棚」之申請,但委員會將沖之鳥視為岩礁而不是島嶼,根據國際海洋法,岩礁不能算做大陸棚的定點,因此聯合國大陸棚委員會最終(2012年)只認可了日本不含沖之鳥的太平洋4個海域、總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的外大陸棚[3][4]。
歷史
1543年,西班牙人米格爾·洛佩斯·德萊加斯皮(Miguel López de Legazpi)首次發現,將它命名為「Parece Vela」(意思是「看起來像帆」)。1789年,英國人威廉·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到達該礁,將它重新命名為「道格拉斯礁」(Douglas Reef)。[5]
19世紀時,沖之鳥所屬區域為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從菲律賓到馬紹爾群島),在美西戰爭後,西班牙將包括沖之鳥在內的一系列島嶼售予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德宣戰,並攻佔德國在東亞和太平洋的屬地(包括中國山東和密克羅尼西亞),並在後來的凡爾賽條約中把以上土地主權委託給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及其領土和海外屬地被美國佔領,其後美國再將其連同琉球群島及小笠原群島等移交給日本,直到現在。[6]
1951年9月8日,日本與同盟國簽訂《舊金山和約》,當中第三條英文版將之稱為「Parece Vela」(...and Parece Vela and Marcus Island...),日文版將之稱為「沖の鳥島」(...並びに沖の鳥島及び南鳥島...)。[7]
2016年4月25日,日本海上保安廳扣押台灣漁船東聖吉16號並取得保證金。
行政管理
沖之鳥為東京都小笠原支廳小笠原村所轄,是日本的最南端。
地理位置
沖之鳥
位於西太平洋、菲律賓海海域。距沖繩東南約1,070公里、關島西北約1,200公里、馬尼拉以東約1,400公里、東京南偏西約1,730公里。
地質地形
沖之鳥是珊瑚環礁,四周為環形礁盤,中心低,周邊高,礁盤面積有8平方公里,外形像個大碗,整個珊瑚礁南北長1.7公里、東西寬4.5公里,退潮的時候,環礁四周有不少部分的礁塊露出;現時固定漲潮時露出水面的有兩塊岩礁,有美軍報告指在1947年,固定露出水面的有五塊岩礁,最高的更高達六尺[8]。
經濟及開發權爭議
沖之鳥是岩礁還是島嶼於本島/礁鄰近之各北太平洋國家間存在爭論。
日本
日本主張沖之鳥為一島嶼,並向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CLCS)提交了相關資料。如果聯合國判定沖之鳥為島嶼而非礁石,則日本將可能會擁有其周邊43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享有區內的一切自然資源,否則除了半徑12海里內屬日本領海外,其餘均屬公海,其他國家可以在該處開發自然資源和捕魚。委員會於2012年作出了建議,將日本列島、小笠原群島、沖之鳥、琉球群島所包圍「四國海盆海域」視為日本之大陸棚延伸,日本片面解讀為此即實質認同沖之鳥為一島嶼。[9][10]
日本方面認為沖之鳥不是一般的岩礁。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21條第1款,「島嶼是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同時日本政府採取了建設氣象站等措施,應對中國根據其第3款「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棚」的論點。日本官方描述沖之鳥島「高約1公尺,由直徑為數米的多塊岩石組成」,定為日本國版圖最南的一塊陸地。
以下為日本對沖之鳥採取的措施:
1987年,日本為了防止沖之鳥被風化和潮水腐蝕而淹沒,開始在沖之鳥島四周築成堤防設施,且設置了氣象觀測裝置。
2005年3月,日本開始救島計畫,在礁上設置郵政編碼和門牌號碼之後,日本政府撥款1,000萬日圓,架設氣象觀測設備,派人長期駐守,當時中國漁船經常在附近海域捕魚,遭到日本抗議,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還登沖之鳥宣示日本主權的意味相當濃厚。以明示其周圍200海里為日本專屬經濟區。石原並提案在此興建海水溫差發電實驗研究設施及燈塔,惟迄今尚未實現,僅被評估為重要且理想之據點。[11]
2006年,日本耗資755萬美元在礁石上展開珊瑚養殖計畫,將沖之鳥北方的珊瑚帶回沖繩的阿嘉島養殖,以宣示主權。日本海上保安廳在2006年財政年度預算概要中要求申請3,400萬日圓在沖之鳥上設置太陽能燈杆(light beacon),2007年3月設立完成。[12]
2007年,開始將沖繩的阿嘉島截枝後的珊瑚再帶回礁石上栽種,4月下旬將開始大規模的移植,總計到2009年為止將有多達5萬株珊瑚。
2009年,11月,日本向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申請審議南太平洋大陸棚延伸案。同時在其(距東京1740公里)架設港口與軍營,直升機停機坪等。[13]
2012年,根據日本媒體4月28日報導,日本關於延伸大陸棚的沖之鳥以北部分申請首次獲得聯合國批准,而沖之鳥以南約25萬平方公里範圍尚未得出結論,而申請的其餘部分被駁回[14]。
其他各國
中國大陸、南韓反對日本的主張,並曾向聯合國提出抗議。
中華民國(台灣)亦反對視之為島嶼,並定期派遣海巡署船隻在沖之鳥水域巡邏及保護台灣漁船。
北韓外務省發言人在一次回答記者提問中譴責並反對日本,但此前並無動作。[15][16][2]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沖之鳥為5塊岩石,乾潮時有5塊岩石露出水面,滿潮時有兩塊裸岩露于海面之上,因此宣稱該陸地是岩礁而不是島嶼,反對日本無限擴張領土至該岩礁[17]。
對於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CLCS)2012年所作成之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等國視為實質否定了日本的主張,並譴責日本是扭曲了委員會的意見。[10]
影響
臺灣各界有不同看法,如臺灣智庫賴怡忠曾在2012年一則報導中表示「沖之鳥島距離臺灣很遠」,認為判定對臺無直接影響。[9]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何思慎則指出,沖之鳥與太平島面積是天壤之別,如日本與菲律賓同調、挑戰太平島島嶼地位,則更無立場主張沖之鳥屬島嶼,將本案與南海爭端作出類比。[18]
新台灣國策智庫林廷輝則提出各島礁屬性不同,並提出永暑礁為例,如中國輕易援引對比可能自失立場。[19]
日本沖之島等8資產 入世遺之列
2017年07月11日 04:10 報導林承彥
日本沖之島等8資產 入世遺之列
位於福岡宗像市的宗像大社,也在此次沖之島遺產群內。(photo-ac網站)
日本沖之島等8資產 入世遺之列
沖之島是日本福岡縣宗像市的小島,位在距離九州本土約60公里的玄界灘之中。至今維持女性禁止登島的傳統,而男性只能在每年5月27日淨身全裸上島。(photo-ac網站)
近日日本九州灌下豪雨,北九州傳出不少災情,而前日(9日)總算有好消息傳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沖之島」等8項相關史跡構成的遺產群為「世界文化遺產」。此遺產群除沖之島與鄰近三個島礁外,本土的神社「宗像大社」(福岡縣宗像市)、新原奴山古墳群(福津市)也涵括在內。福岡縣宗像市的鄉土文化學習交流館,前日聚集約400名民眾一同收看轉播等待申遺結果。而在象徵通過的木槌落下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市民們情緒沸騰達到最高潮,紛紛高舉雙手大喊「萬歲」,不少人也流下感動的淚水。
福岡縣副知事大曲昭惠得知申遺過關後感慨地說:「在嚴峻的挑戰中,總算看到了希望。」而九州觀光策進部的專務理事渡邊太志表示:「由於之前的熊本地震加上此波豪雨,外界看九州幾乎就等於災難,這次沖之島申遺成功,對於能再次向世界誇耀九州,充滿期待。」
連日暴雨影響下,九州部分道路封閉,連接大分市及久留米市的JR久大本線服務亦全線暫停。雄獅旅行社今表示:「目前九州線皆正常出團,就算遇到道路與鐵路中斷也會繞道而行,整體來說九州仍是今夏最熱門的旅遊勝地。」而待此波豪雨遠去,加上沖之島遺產群名列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觀光新亮點,九州旅遊復甦指日可待。
太平島是「岩礁」不是「島」,究竟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太平島如果是島,台灣就可以劃出200浬專屬經濟海域;但如果不是島,就代表太平島僅能宣稱12浬領海,而菲律賓巴拉旺島則可獨享200浬專屬經濟海域,嚴重衝擊我國領土主權。
仲裁結果一出,網友們立刻掀起討論,不少網友整個火大,直喊開戰,還說「沖之鳥都能是島了,太平島怎麼會變岩礁」、「太平島比沖之鳥那幾顆石頭大多了」,也有網友毫不在意「台灣沒加入聯合國,國際判決干我鳥事」、「台灣在南海根本沒執法力,12浬都不見得有守」。
仲裁庭擴權 破解主權聲索主張
推文到plurk
2016-07-14 06:00
◎ 雲程
「菲律賓共和國訴中華人民共和國」案,仲裁庭「做出了一致裁決」,表示結論很明顯,沒有爭議。但實際上,爭議很大。
仲裁庭認為,中國對「九段線」內海洋區域的資源主張歷史性權利沒有法律依據。(法新社)
仲裁庭首先處理程序,檢視是否有管轄權—答案是有的。仲裁庭表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爭端解決機制不得被保留,等於打臉中國的保留主張,而且確認:中國的杯葛並不妨礙仲裁程序繼續。
在實質問題上,《公約》第121.1條僅定義:「島嶼『是』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日本即以此捍衛「沖之鳥」之島性。但仲裁庭卻以「法律解釋」擴張第121.1條為四項條件,以判斷島礁之屬性。此舉等於「法官造法」—雖言之成理,卻恐逾越授權。仲裁一出,東京恐將面對北京對沖之鳥與尖閣的「島性」質疑了。
菲律賓以「特稱命題」明示美濟礁、仁愛礁、渚碧礁等某些礁岩為訴之標的。但性質上應屬被動的仲裁庭,卻以「全稱命題」判斷:從「中國所主張的任一島嶼」,到「認為南沙群島的所有高潮時高於水面的島礁(例如包括太平島、中業島、西月島、南威島、北子島、南子島)在法律上均為…岩礁。」仲裁庭的擴權,可議。
仲裁雖稱不涉領土主權,卻準確擊中各聲索方主權主張的要害。仲裁庭檢視北京九段線主張後,斷定其為「資源的歷史權利」,且僅僅漁民的利用(非政府排他性管轄),恰為「是對公海自由而非歷史性權利的行使」。在現實上:若《公約》放任九段線主張成立,等於自毀海洋法體系;反過來說,此仲裁實質上拆解了中共從江澤民以來,煽動民族主義來鞏固政權的心思。北京在頓失自稱的二百一十萬平方公里「海洋領土」後,要如何對內自圓其說,值得關注。
比起菲、越、馬、印尼「不懷疑仲裁庭對這些程序的管轄權」,林全內閣「絕不接受」仲裁文的反應,無異砸「新南向政策」的腳。此事或還情有可原,但外交部長與北京口徑類似,加碼堅持U形線,等於呼應了仲裁原文第三十一頁起以新詞「中國的台灣當局」五度定義我方,那就無力回天。報載仲裁內容我國情蒐與國安判斷失準,小英政府,是該認真面對國安體系仍有過多懸缺的嚴酷狀況了。
(作者著有《放眼國際:領土地位變遷與台灣》,http://hoonting.blogspot.tw/)
【投書】施柏榮:帝國的島、東海的國──沖繩高江事件與「琉球處分」
By 作者: 施柏榮,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進入7月中旬後,似乎是因為暑假的緣故,那霸市即使入了夜,還是能夠感到喧囂。走在國際通、一銀通一帶,仍然可以聽見從店家傳來沖繩特有的「琉樂」,是由鼓樂敲擊聲,以及「三線」此種群島特有的樂器所組成的樂音。除了東方臉孔外,也還能不時看得見手拿了啤酒的白人臉孔在巷弄中穿梭著,從他們略顯拘謹的神情來看,應該是駐紮在沖繩的美軍。這個「國」的消失,正演繹著一片大洋的歷史,先是「東海」,再是「太平洋」。
▋這裡曾經是東海的「國」
西元1872年,歷經4年劇烈革新的日本明治政府,宣布將「琉球王國」改為「琉球藩」,並且冊封琉球國王──尚泰為藩王,將關於琉球的所有事務,納歸在內務省下管轄。這在歷史上稱為「第一次琉球處分」。
2年之後,與台灣有關的「牡丹社事件」發生,清國承認了日人出兵是保護琉球人的「義舉」,等同於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了與琉球的藩屬關係。在1874到1879年這段時間中,琉球王國雖多次派要員前往清朝尋求國際干預,但始終乏力,在1879年3月,日本廢除琉球藩,設置「沖繩縣」。史稱「第二次琉球處分」。
第二次大戰之後,美軍代表盟軍接管了琉球,並且在1946年成立了「沖繩民政府」;1949年在宮古、八重山地區則成立了「群島政府」。這段期間,美軍為了防止東亞全面受到共產勢力的「赤化」,因此在沖繩當地徵收了大量土地作為軍事基地;也正因為此舉,出現了沖繩「復歸」日本的輿論。加上日本政府的大力干預,1969年沖繩本島以及群島又復歸日本。而在日本本土,也有部分學術論述,將這次復歸稱為「第三次琉球處分」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第一次、第二次的琉球處分,是清國與日本在東海權力關係的重構;第三次的處分則較為特殊,可以從中看見另一種權力關係的鞏固或構成。也就是說,如果第一、二次是意味著清國、日本權力的消長,但第三次並未發生這樣的情況;以這個角度看來,沖繩復歸反而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美國、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政治或國族矛盾,而更加鞏固了以美國為首的西太平洋戰略格局。
所謂的「處分」,始終是富含著意義的──沖繩的處境並不是由生活在當地的人所決定,而委身於國際政策利益之下。
在黃昏的時候,經過一家賣著琉球手工藝品的店家,店內的牆壁上貼著一張過期的宣傳單,上頭用漢子寫著「高江」兩個字,也許是因為我看了許久,又看似在一旁拿著手機查了些什麼,店員走了過來,用簡單的英文對我說:「這個活動已經過期了。」
在短暫的交流之中,明確可以感覺到沖繩人對於美軍駐守在此的負面心情。有意思的是,她說:「美軍基地非常破壞這個地方的生態。」
▋高江事件──第四次琉球處分?
這張傳單所說的是發生在2016年秋末的「高江事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2016年底,要在高江地區完成直升機坪的興建,但受到高江當地居民的大力反彈。日本政府有鑑於當地警力不足,便從大阪府調動人員來高江地區,但在現場,少部分年輕的警員卻用「土人」、「支那人」來辱罵抗議的民眾。
瞭解這個事件之後,我一直在心裡回想,是不是曾經有相似的事件可以比擬?雖然在某些元素類似1966年「三里塚事件」(同樣與徵收民間土地、興建機場設施有關),但高江事件,似乎又多了許多「國族」的元素,尤其在這個帝國的邊緣。去年「土人事件」發生之後,高江地區成為了沖繩輿論關注的地方,然而美軍直升機的機坪工程,卻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持續興建著。
今年7月11日,大約上午11點,高江居民目睹一架美軍魚鷹直升機,首次在這個新設的機坪起降,直到下午3點左右才又飛離。但相關的各種輿論中,讓人感到最有「刺點」的文字卻是「第四次琉球處分」這個用語,隨著2016年秋末的「高江事件」,成為極富政治意涵的語彙。
▋所謂的和平?
與店員交談之後,走在那霸最熱鬧的街道之上,想起全球大概少有一個地方的道路,曾重複歷經右駕、左駕(美軍接管)再到右駕(沖繩復歸)。
辱罵的詞語中,「土人」反映的是日本國內長期存在的族群位階,直到如今,日本國內仍然藉由某些論述,來給予沖繩人一種「類他者」的形象,包括如今在日本學術上仍然興盛的「人種學」。而「支那人」則是更深層的矛盾。會以這樣的詞彙來指涉抗議的高江居民,則是因為日本本島認為此次的事件,背後是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與煽動,因此更被賦予了「不忠」、「背叛」的形象。
何以一個島如今會乘載東亞最深層的歷史情緒?這裡,曾經是東海上的國。
隔天步行到那霸市區東南的「与儀公園」,這裡被視為是那霸市最好的賞櫻之地,在盛夏的此時,則盛開著扶桑花。我在公園一隅看見一塊石碑,上頭寫著:「恆久平和」,並刻著日本憲法第9條: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突然之間,我明白了為何去年秋天發生的「高江事件」這種如此富含國際政治意涵的事件,反而會把「環境保育」視為論述的核心(高江地區沿海一帶,有大片未被破壞的原始林,而基坪新建地區則會將原始林相抹去)。也許,對於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來說,已然瞭解無論是何種方式,最後都可能導向某個「大國角力」的權力結果。
記敘到最後,當要從夏天的那霸離開了,才突然發現「帝國的島、東海的國」──這個為文章所下的主標,似乎也如此適合台灣。聽著遠遠的「琉樂」,我想,如果琉球王國還在,那她將會是如今離台灣最近的國家吧。
晚安,沖繩王國。
(作者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東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大文學獎、花蓮文學獎等。)
日本有兩個因素,可能為保衛台灣遭受中國攻擊,第一是日本會延續70年的美日安保條約,對共同危險採取行動,第二,是如果解放軍侵台,進行海上跟空中封鎖,那離台灣東岸只有110公里的與那國島,也會是封鎖區,如此一來,日本自衛隊就會展開行動。 習近平求連任將「強吞」台灣? 專家:日本或被逼參戰 https://bit.ly/2WBLqG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