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邦不入!美媒:外國人撤出中國 錢也帶走了
2024/03/19 07:15
危邦不入!美媒:外國人撤出中國 錢也帶走了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v8ioj1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為了擺脫多年來因疫情而陷入的孤立,中國政府正在發動魅力攻勢,吸引外國人回歸,卻難以奏效。在反間諜法施行後,西方對北京不信任感上升,一位上海顧問直言,想要開展事業不需要留在中國,可以去東南亞、印度等。美媒則披露,美英日韓等國在中國的公民人數大幅下滑,外國人跑了,錢也帶走了,去年流入中國的外國投資下滑8%至1570億美元,10年來首次下降,表明中國被視為風險來源。
中國實施反間諜法,嚇跑西方國家公民。(路透)
信心崩塌 美英日韓在中公民數銳減 
《華爾街日報》報導,近幾個月中國簡化商務旅客和遊客的簽證手續,降低簽證費用,甚至對一些國家實行免簽。這波魅力攻勢凸顯北京努力恢復與全球各國的聯繫,試圖重新吸引外國人回歸。卻礙於中國經濟放緩,又收緊對社會的控制及反間諜法施行,外國人對北京的不信任感揮之不去。
根據中國移民管理局的數據,去年中國對外國人簽發各類居留證件71.1萬人次,比2019年疫情前下降15%,包括商務旅客在內的短期遊客數量降幅更大,同期雪崩3分之2。
上海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曾聚集許多外國人,如今不同以往。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新增外國人來中工作許可數量從2020年約7萬份下降到5萬份。疫情封控迫使許多外國人離開近2年後,這座城市仍難以恢復昔日國際大都會風采。
在上海經營一家愛爾蘭式小酒館的愛爾蘭人Graeme Allen說,周末去餐館和商場時,通常只能看到我1個白人,疫情封控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根據政府數據也顯示,2023年在中國登記的韓國人較2019年減少30%至21.6萬人,韓國人一直是居住在中國的最大外國人群體之一。在中登記的日本公民同期減少13%,降至10.2萬人。
至於英美部分,根據英國商會估計,在中的英國人比疫情前減少一半以上,降至約1.6萬人。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則說,沒有追蹤在中公民人數,不過在中國的成人護照更新需求與疫情前相比大幅下降。
中國經濟低迷,外資投資興趣減弱。(示意圖,路透)
經濟不妙 外資連人帶錢大舉撤離 
外國人對中國的興趣明顯下滑,駐上海的供應鏈顧問詹森(Cameron Johnson)直言,如果你是一個有家庭的外國人,並希望發展自己的事業,不需要留在中國,因為現在目的地已經是東南亞、印度或中東。
報導指出,人走了,錢也跟著走了。中國商務部1月表示,去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8%,降至約1570億美元,這是10年來首次下降。這項數據表明中國漸漸被視為風險的一個源頭。
Covington & Burling's Public Policy Practice就監管和法律風險向企業提供諮詢,該公司高級顧問Sean Stein說,過去中國的機會很多,想要上進的高管都爭著來中國,現在「人們看不到來中國有什麼好處」。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的中國問題與政治學教授裴敏欣表示,中國可以透過穩定涉及該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減緩中西方關係的疏離,但考慮到最近的經濟脫鉤趨勢,這種人員外流的情況不太可能扭轉
危邦不入!美媒:外國人撤出中國 錢也帶走了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v8ioj1


大陸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在陸台灣居民計15萬7886人
2021/05/11 大陸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在陸台灣居民計15萬7886人 - 兩岸 - 旺報 https://bit.ly/3x40lLu
中國官方今日發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中國全國總人口為14億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增加7206萬人。其中報告顯示,接受普查登記的台灣為15萬7886人。
報告指出,數據為2020年11月1日零時居住在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並接受普查登記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不包括因差旅等原因短期停留者。
報告顯示,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37萬1380人、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5萬5732人、台灣居民15萬7886人、外籍人員84萬5697人。合計143萬0695人。
其中台灣居民,男性為10萬2897人,女性為5萬4989人。
報告表示,上述合計143萬0695人的港澳台以及外籍人員,按來大陸目的,以商務為目的7萬7008人;以就業為目的44萬4336人 ;以學習為目的21萬9761人;以定居為目的41萬9517人;以探親為目的7萬4735人;其他目的19萬5338人。
按人員居住地區分布,人數排在前十名省份依序為:廣東41萬8509人、雲南37萬9281人、上海16萬3954人、福建10萬6248人、北京6萬2812人、江蘇5萬8201人、浙江4萬6189人、廣西2萬6043人、山東2萬1829人、遼寧2萬0562人
大陸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在陸台灣居民計15萬7886人 - 兩岸 - 旺報 https://bit.ly/3x40lLu


打臉林毅夫!專家看中國:未富先老 難晉升高收入國家
2024/03/15 09:37打臉林毅夫!專家看中國:未富先老 難晉升高收入國家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aaWsCA
人口專家易富賢撰文指出,中國難以躋升高收入國家。(路透)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日前指出,中國經濟在今年到2035這12年內應該還有8%的成長潛力,能實現5%至6%的成長,並稱:「快則1、2年,慢則2、3年,中國就能成為高收入國家。」對此中國人口問題專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撰文反駁,認為中國人口問題,難以躋升高收入國家。
美國之音(VOA)14日刊登人口專家易富賢的評論,易富賢表示,2023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15%,但人均GDP只有高收入國家的4分之1,是典型的「未富先老」,中國未來將會更難跨越高收入國家的人均GDP門檻,難以躋升高收入國家。
前林毅夫預測,未來中國的人均GDP能達到美國的一半,因為現在一些高收入國家在進入高齡化之後,經濟增長速度仍較高
但是易富賢指出,去年數據顯示,中國65歲(含)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5.4%。而他國數據顯示,在老年人口超過15%的12年間,世界上沒有任何1國家年均GDP成長超過4%,其中高收入國家GDP成長平均只有1.8%。
他指出,經濟就跟人一樣,也有生老病死,高齡化會改變1個人的生理、心理、行為、生產影響、消費、創新,從而降低經濟活力。隨著中年、65歲以上老人比例越高,經濟成長也會呈現直線下降,反之兒童具有強大的消費力,且對提振經濟信心有非常大的影響。
文章指出,日本與德國是應對高齡化危機的優等生,然而在高齡人口突破15%後的12年間,日本GDP成長只有0.8%,德國也只有1.5%。
易富賢指出,去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約是整個高收入國家2010年的水準;50歲以上人口比例,是高收入國家2022年的水準;中年比例也與高收入國家去年的水準差不多,顯示中國人口結構與高收入國家很接近,但中國人均GDP只有高收入國家的4分之1,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至於中國在今年到2035年實現5%到6%的經濟成長的機率,比60歲婦女懷孕的機率還要低,且從人口結構來判斷,中國的GDP成長率將在2028年低於3%,在2031至2035年間開始低於美國。
而林毅夫指出「中國能成為高收入國家」,易富賢也以高收入國家的人均GDP門檻為例,指出為何中國恐無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2022年世界銀行界定的高收入國家門檻為人均GDP的1萬3845美元(約新台幣43萬元),但中國去年中國的人均GDP為1萬2681美元(約新台幣40萬元)。
易富賢表示,按照2002年至2022年高收入門檻年均提高2.1%的趨勢來看,2028年、2035年門檻分別為1萬5715美元(約新台幣49萬元)、1萬8219美元(約新台幣57萬元)。倘若中國2028年、2035年人均GDP成長率有到3%、1.5%,以中國去年人均GDP水準來算,2028年、2035年的人均GDP將分別為1萬5426美元(約新台幣48萬元)、1萬7893美元(約新台幣56萬元),也無法越過門檻,成為高收入國家。
因此文章最後指出,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克服的,是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占GDP的60%至70%水準,且要跨越高齡化的陷阱,但要實現這兩點,需要對政治、經濟、社會進行革命,不過難度和阻礙會比1978年的經濟改革時期還來的大。
打臉林毅夫!專家看中國:未富先老 難晉升高收入國家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aaWsCA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已甩開韓國!台灣2033年要超越日本?
2024/01/12 07:17
LTN經濟通》已甩開韓國!台灣2033年要超越日本?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8TVmKV
台灣2022年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為3萬2625美元。(歐新)
韓元貶值大 台灣人均GDP於2022已超韓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灣人均GDP於2003年被南韓超車後,自此落居亞洲四小龍之末。根據台灣主計處和韓國銀行的最新統計,台灣2022年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為3萬2625美元,正式超車南韓的3萬2410美元,為2003年來首見,而外媒最新報導,台灣有機會在2033年超過日本。
根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因通膨、日圓匯率波動,讓日本名目GDP大幅上修,而半導體市況調整影響台灣、南韓經濟,因此台灣、南韓人均GDP超越日本的時間,被大幅往後推延11年,8年。
預估認為,台灣、南韓人均名目GDP預估將分別在2033年、2031年超越日本,超越日本的時間較前次(2022年底)調查的2022年、2023年分別大幅推延11年、8年。
我國主計總處官員表示,近幾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較高,加上韓元貶值幅度較大,南韓人均GDP因此被台灣超車。
南韓人均GDP於2022年被台灣超車。(法新)
南韓貿易高度依賴中國 疫情時重創
南韓GDP之所以被台灣趕上,有一部分原因是匯率。和2021年相比,2022年韓元兌美元的平均匯率貶值了11.41%,而台灣對美元則只貶值5.89%,因此台灣在換算以美元計價的人均GDP時,占據了優勢。
台灣GDP超車南韓,不少台灣人卻「無感」。媒體文章分析,台灣平均薪資的增長幅度,難以跟上GDP的成長。
舉例來說,2022年南韓的平均月薪換算成新台幣,約為8萬1302元,但台灣同期的平均月薪資卻僅新台幣5萬7728元。2012年至2021年間,台灣人的年薪中位數只成長了14.48%,明顯落後GDP的成長率。
此外,貿易表現也是台灣人均GDP超越南韓的因素之一,自2019年起,南韓的貿易順差便低於台灣,甚至在2022年轉為鉅額的貿易赤字,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與中國有關。
南韓自2018年底以來,對中國的貿易順差不斷萎縮,甚至2022年第2季出現貿易赤字。2022年間,由於武漢肺炎,中國實施封控政策,影響全球經濟活動,南韓對中國的貿易表現出現急速衰退。
台、韓是半導體大國,電子零組件是兩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南韓政府近年大力扶植的車用鋰電池,但中國車用電池廠的市占率近年也同樣在上升,更重要的是,晶片作為南韓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其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在去年第4季大幅萎縮。
相較之下,台灣晶片對中國的順差不但沒有降低,反而還持續走高。
日本2022年人均GDP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8個成員國中排第21名,是從1980年有相關數據紀錄以來,排名最低的一次。(法新)
日本人均GDP 反映經濟長期成長低迷
日本2022年人均GDP為3萬4064美元,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8個成員國中排第21名,是從1980年有相關數據紀錄以來,排名最低的1次。但以總經濟體來看,日本2022年名目GDP為4.26兆美元,是全球第3大經濟體。
美國是世界經濟體排名第1,為25.439兆美元,第二大經濟體為中國的17.96兆美元。
日圓貶值造成明顯影響,雖然美元近年來強勢,導致新台幣、韓元、日圓今年以來都面臨貶值,但是日圓的跌幅最大。從2021年底到2022年11月,日幣貶值超過20%,跌幅甚於新台幣及韓元的約10%。再者,日本總體經濟正處於下滑狀態,這份日本人均GDP數據,反映出日本經濟長期成長低迷。
日本人口老化是造成日本GDP倒退的原因之一。(法新)
老年人口占比全球最高 對日本經濟造成壓力
此外,預測人均GDP的兩項重要參數分別是經濟成長率以及人口,日本智庫分析,勞工生產力、平均工時及就業率也是造成日本GDP倒退的原因,日本的勞工生產力無法提升,因為日本人口逐漸老化,年長人口占比為全球最高,已對經濟生產造成壓力。
分析指出,台韓在轉向科技的速度比該國快上許多,而科技人才短缺是日本面臨的問題之一,日本想要發展半導體,邀請台積電(2330)在熊本蓋廠,但人才不夠,又考量到薪水、企業文化、語言障礙等,使日本沒辦法成為一個對技術移民有吸引力的國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估,日本2023年可能會被德國超越,退到世界第4,2026年至2028年間下滑至世界第5。
雖然趕超日本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但美國雜誌以「購買力平價(PPP)」為基礎,計算出各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台灣2023年則以7萬3344美元排名全球第14名,大贏第30名的南韓、38名的日本、還海放排在第77的中國,儘管人均GDP不如日,但民眾實質購買力相對較強。
LTN經濟通》已甩開韓國!台灣2033年要超越日本?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8TVmKV


全球第一大市值企業+目前美國的GDP總額是20.9兆美元,中國14.72兆,日本5.04兆,德國3.803兆,之後就是蘋果,然後是英國的2.71兆,印度的2.708兆,再往下,微軟和法國差不多,Google和義大利相當,Amazon等於南韓,Tesla快追上西班牙,臉書和荷蘭差不多,這真的是企業富可敵國的時代。而台灣2300萬人不眠不休的努力,創造的經濟總量只有6685億美元,也差不多只有蘋果的五分之一  https://bit.ly/32Ka6Qb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47家中企上榜世界500強,一年價值大漲1萬億! 騰訊、阿里、台積電入圍前十_天天新聞,甜甜新聞

台積電躋身大陸「胡潤世界500強」榜單全球第十大企業之列。路透社
大陸胡潤研究院20日發布「胡潤世界500強」榜單,蘋果公司以市值人民幣15.8兆元蟬聯榜首。受惠於全球晶片短缺,推動股價大漲,台積電排名因此較去年上升一名,位居這份榜單的全球第十大企業之列。
這是胡潤研究院連續第二年發布「胡潤世界500強」榜單,今年排名前十名企業依序為:蘋果、微軟、亞馬遜、Alphabet、臉書、騰訊、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特斯拉、阿里巴巴、台積電。
進入今年「胡潤世界500強」的台灣企業除台積電,還有鴻海(284名)、聯發科(319名)兩家。
胡潤研究院表示,在全球晶片短缺之下,半導體行業總價值上漲21%,行業龍頭台積電市值也因此增長27%,達到將近人民幣3.7兆元,世界排名上升一位至第十名。今年全球前一百大企業中,名就有七家來自半導體行業。
胡潤研究院稱,這份榜單上市公司的市值是按2021年7月15日的收盤價計算,非上市公司則參考同行業上市公司或根據最新一輪融資情況進行估算。
「胡潤世界500強」上榜門檻較去年提升15%,達到366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2,368億元。上榜企業總價值增長17%,至58兆美元,相當於人民幣375兆元,平均市值約人民幣7,500億元。
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從這份榜單可以看出美國的經濟實力。今年新上榜企業,40%來自美國,總榜單更有近半數來自美國,上榜美國企業的總價值增長人民幣32兆元,達到人民幣228兆元,占「胡潤世界500強」總價值約60%。
今年「胡潤世界500強」榜單,進榜的美國企業家數增加1家,以243家位居第一;中國(胡潤研究院將台灣、香港企業都納入其中)減少4家,以47家排名第二;其次依序為日本30家,英國24家,德國20家。
金融服務仍是上榜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雖減少3家,仍有94家,市值最高的是Visa,達到人民幣3.4兆元。其次是醫療健康,增加4家,至58家。之後依序為:能源、軟體與服務以及零售業。這五大行業就占榜單企業家數的一半。
胡潤「世界500強」蘋果居冠 台積電首度躋身前十名 | 陸港經貿 | 兩岸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D6YALP


台人均GDP七年超日?研究:日本數位化進展太慢
 台人均GDP七年超日?研究:日本數位化進展太慢 https://bit.ly/327YlSV
MoneyDJ新聞 2021-12-15 13:00:12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 由 MoneyDJ理財網 提供
日本經濟研究所(Japan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JCER)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預料要等到2033年才能超越美國、而非先前預估的2029年。另外,自2027年起,南韓、台灣的人均GDP將陸續超越日本。
日經亞洲評論15日報導,JCER報告指出,北京當局對網路服務提供商等民間大型產業祭出監管措施(減緩勞動生產力)、努力減少碳排放,拖累了國家的成長潛力。不只如此,針對房地產信貸過度祭出的金融監管措施,衝擊投資活動,也對經濟造成打擊。
JCER預測,中國的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將在2033年超越美國。去(2020)年JCER曾預測,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比想像嚴重,則中國名目GDP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若疫情演變一如標準情境,那麼時間點將發生在2029年。
最新的預測報告,也將美國今(2021)年快速的經濟復甦趨勢計入考量。
在東亞的財富排名方面,JCER報告指出,日本2020年的名目人均GDP為39,890美元,比南韓的31,954美元多25%、台灣的28,054美元多42%。根據勞動生產力、平均工時、就業率這些指標來計算,JCER預測南韓的名目人均GDP將在2027年超越日本,台灣則會在2028年超越。(圖見此)
JCER預測顯示,至2025年,南韓人均GDP每年將成長6%,台灣將成長8.4%,日本僅將成長2%。這主要是受到日本政府及民間企業的數位化進度緩慢,拖累勞工生產力的影響
日企憂"共同富裕"政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力推「共同富裕」,希望減少貧富差距,並對富人施加嚴格限制。這引發日本企業憂心,直指將「重新思考投資策略」。
共同通訊社11月3日報導,北京當前政策方向可能扼殺中國富人的支出及投資,進而衝擊整個經濟的擴張狀況,在中國工作的日本商人都對北京政策感到失望。
日本一家在中國營運的電子機械製造商員工Takashi Watanabe警告「若富人不願消費,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恐難維持成長動能。」Watanabe說,雖然習近平承諾要以改革開放的政策推動市場經濟,但若他優先推廣共同富裕,日本企業將被迫尋找其他仍具吸引力的市場投資。
事實上,部分日企已開始積極撤出中國市場。北京一名房地產經紀人透露,「我最近聽說,日企想要儘快出售中國地產。他們似乎極度擔憂中國經濟未來發展。」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台人均GDP七年超日?研究:日本數位化進展太慢 https://bit.ly/327YlSV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愛去日本/日本47縣不可錯過的節慶活動/世界最美日落「關山夕照/全球最浪漫城市/日本最有名的貓,夏目漱石驚世之作的《我是貓》(原:吾輩は猫である,wagahai wa neko de aru)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j87ViH

台灣人哈日不減! 赴日旅遊年破千萬人次/每年平均每10個台灣人就有1個去日本旅遊/在日台灣人數超過5萬/台灣赴日觀光女性占58%,台灣赴日短期居留女性占70%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ihuNf


遠超日韓!台灣「人均GDP」達156萬 全球排名19
www.nownews.com查看原始檔遠超日韓!台灣「人均GDP」達156萬 全球排名19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2018/05/24 18:26
美國網路媒體《 BUSINESS INSIDER 》根據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國際貨幣基金)上( 4 )月發布的人均 GDP 數據,台灣高達 52304 美元(約 156.55 萬台幣),排名全球第 19 ,遠遠超越日本及南韓。
人均 GDP 計算方式是基於各國的購買力平價( PPP )而來,《 BUSINESS INSIDER 》列出全球前 29 個最富裕的經濟體。其中,台灣以 52304 美元排名全球第 19 名,遠遠超越日本、南韓等鄰近國家,日韓兩國連 29 名都擠不進去。
亞洲國家中,排名最高的是澳門,全球第 2 ,人均 GDP 為 122489 美元,次於卡達的 128702 美元。台灣排全球 19 名,擊敗澳洲( 20 名)、奧地利( 21 名)、丹麥( 22 名)、加拿大、比利時、芬蘭、英國以及法國等先進國家。


人氣爆表!10年暴增12倍 台灣成日本修學旅行首選... 
 分享人氣爆表!10年暴增12倍 台灣成日本修學旅行首選...到Facebook 分享人氣爆表!10年暴增12倍 台灣成日本修學旅行首選...到Line 分享人氣爆表!10年暴增12倍 台灣成日本修學旅行首選...到Google+
2016年共有262間學校、4萬1878人到台灣修學旅行,台灣首次在學校數及學生數,同時名列第一。(示意圖,美聯社)
2018-01-28 10:1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10年內人氣暴增12倍!日本「全國修學旅行研究協會」數據指出,和10年前相比,到台灣修學旅行的日本高中生人數成長近12倍,已成為日本高中修學旅行首選,鄰近的南韓、中國則是連年下滑。
 日本「全國修學旅行研究協會」數據指出,和10年前相比,到台灣修學旅行的日本高中生人數成長近12倍。(圖擷自每日新聞)
日本「全國修學旅行研究協會」數據指出,和10年前相比,到台灣修學旅行的日本高中生人數成長近12倍。(圖擷自每日新聞)
根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該數據指出,2016年共有262間學校、4萬1878人到台灣修學旅行,有254校、3萬6661人選擇美國(含夏威夷、關島、塞班島),台灣首次在學校數及學生數,同時名列第一。
數據也指出,到台灣修學旅行的人次與2006年時的3552人相比,成長約11.8倍。反觀到南韓修學旅行的人數,則從2006年的2萬3197人,減少為2016年的3246人,僅剩約七分之一;另外前往中國修學旅行的人數,也從2006年的1萬4031人,縮減為2016年的3398人,剩約四分之一。
報導指出,台灣人氣持續上升,魅力在於人民親日、治安良好,此外旅費便宜也是重要原因。另外台日航班大增,直航的城市已從10個增加為19個,每週航班也從225班次,增為592班次,同樣是吸引日本學生來台修業旅行的主因。
熊本縣教育委員會負責人表示,「台灣已成為海外修學旅行的主流」。廣島縣福山市的私立銀河學院高等學校也提到,2012年因為中國反日示威活動,有不少學生家長向學校表達憂心,校方因此把修學旅行從中國改為台灣,近年來每年都選擇到台灣修學旅行,也因為台灣親日,師生可以放心的旅行

2018-01-28_125413.jpg  2018-01-28_125421.jpg


南韓國宴「反日菜單」招待川普 日本跳腳
分享南韓國宴「反日菜單」招待川普 日本跳腳到Facebook 分享南韓國宴「反日菜單」招待川普 日本跳腳到Line 分享南韓國宴「反日菜單」招待川普 日本跳腳到Google+
南韓青瓦台發言人表示,晚宴的主菜是一道肋骨牛排,搭配韓國傳統醬汁,由一種「精緻、有360年歷史的醬油」製成,右上是來自獨島的大蝦。(法新社)
2017-11-08 07:0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韓總統文在寅昨晚國宴招待美國總統川普,但國宴上,不止反日領袖之一的慰安婦李容洙出席為座上賓,菜色當中還有日韓領土爭議象徵的「獨島蝦」,讓日本氣地跳腳表示「無法接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身邊人士更指此舉「可理解為抗議」。
綜合媒體報導,慰安婦李容洙是慰安婦人權運動代表性人物之一,反對日韓慰安婦協議,並周旋在美日韓各地,發表反日言論;且日韓領土爭議未解,雙方爭竹島(日方稱呼、南韓稱獨島),不過該島實際控制權在南韓手上。
南韓此舉被解讀是對正在謀求美日韓3國軍事合作的態度上,澆盆冷水,也安撫該國內強烈不滿日韓慰安婦協議的輿論。
因為人與菜展現南韓在外交上的態度,首先跳腳的是日本,日方在晚宴後即公開表達強烈不滿,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轟南韓,指此舉「不理智」,在日美韓3國加強謀求合作以因應北韓威脅的過程中,「需要避免帶來不良影響的舉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身邊人士指出,此舉「可理解為抗議」。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黨國信徒仇日心態的真相
2017 年 06 月 01 日 23:44:57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從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日治遺跡破壞事件,或是時常有某些人留言發表標準令人費解的仇日言論。這類現象,小編曾經認為是中華民國帶來延續日中戰爭仇恨的價值觀影響,但觀察這些立場仇日的留言者,卻時常有人使用日式名稱,或是頭像使用日本動漫、明星、名人的照片,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要解析這種現象,必須從中華民國還未來臺之前講起。附圖為1895-1945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圖,由圖可以看出日治初期臺灣居民收入水準僅略高於中國,到了1905之後隨著衛生設施、水、電、鐵道、風俗、土地、戶口調查等等各種近代化建設一一進行後,開始飛躍性的進展,一直到1937年戰爭全面開打之後受到影響才逐漸下降。而中國方面在1911年革命爆發清帝國瓦解後,軍閥割據內戰,人均收入不斷衰退,到了日治中後期,兩岸的人均收入水準已呈現巨大差異。而我們在大量日本時代的臺灣老照片,也不難觀察出當時街景美麗、文化素養令人驚訝,反觀現在無所不在的「中華民國美學」只能無奈嘆息。
後中華民國佔據臺灣,為了鞏固其統治基礎,長期以「帶來黃金解救臺灣」「保衛臺灣免受共匪併吞」的神話無孔不入催眠人民,在這類謊言之下,黨國信徒如何能夠承認戰後逃來臺灣的中華民國和前任統治者日本,不管從經濟、文化素養、治理能力是存在何等巨大的落差?
臺灣絕大多數人並不期望被日本統治,回顧歷史的意義在於找回真正的記憶,卻時常引來黨國信徒謾罵「皇民餘孽」「倭寇走狗」「慰安婦後代」,其真正目的在於遮掩其各方面嚴重落差下的自卑,或是謊言遭拆穿導致統治基礎動搖。
所以不難理解,為何有人可以哈日旅遊追日劇追明星,卻不能接受臺灣人去檢視過去的歷史
他們沒有辦法接受眼中只能當奴隸、吃蕃薯籤、靠他們解救的臺灣人,居然曾經過得比他們好更不能接受臺灣因中華民國到來陷入萬劫不復境地的真相。
當他們做出種種仇日行徑時,其實看不起的不是日本,而是臺灣。
這就是黨國信徒仇日心態的真相。
黨國信徒仇日心態的真相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Z8m7Qg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 – 教育篇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YDYZiM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 – 教育篇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中華民國政權統治臺灣後,基於滿足統治神話、自卑、歧視臺灣人、掩蓋自己執政能力與文化素養低落、轉移焦點等等原因,無所不用其極的醜化日本時代。但在中華民國染指臺灣前的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各地考察,回國後寫成《臺灣考察報告》,在沒有對臺愚民統治需求下記述的日治臺灣,和據臺後的講法存在巨大落差。本團就來一一探究陳儀團隊的《臺灣考察報告》中,日治臺灣到底是什麼模樣?

今天就來看看教育的部份吧。

《臺灣考察報告》教育的部份,從教育行政、學制、現況、社會教育、教育費等層面技術當時日治下的臺灣教育,並且把相當複雜的學制整理得意外的清楚(還畫了圖表)。在初等教育的部份,由於臺灣人母語並非日語難以與日人直接合班上課,因此教育分為給日本人讀的「小學校」及臺灣人就讀的「公學校」,報告內就記述了一件有趣的事,日本人讀的小學校竟然有臺語課(隨意科/選修)、臺灣人讀的公學校則有漢文課(隨意科/選修),在教材的部份,日本官方透過文教局編修確保「力求適合其地之風土習尚」。這些作法,和中華民國政權據臺後將語言、文化、歷史地理全部抹掉覆蓋為中國的行徑可以說截然不同,有誰能想像中華民國會讓戰後中國移民學臺語?連臺灣人講臺語都還要被罰錢罰站了。看到這裡,是否對日本時代的教育有了不一樣的想像?

當然在1937年日本醞釀與中國全面開戰的歷史背景下(陳儀訪臺後兩年),臺灣人的語言、信仰、文化等等自由遭到限縮,但那已是日治後期戰爭下的情境了,並非日本時代的全貌。日本治臺並非完美,要批判,必須基於客觀史實評述,才能得到有意義的結論,否則為了服務特定立場模糊了時代面貌,反而使得臺灣人真正值得思考自身處境的歷史失焦。

……..待續

圖右:日本時代臺灣人上課情境,正在教臺灣的高山。
圖左:《臺灣考察報告》教育內容節錄

延伸閱讀: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所描述的日治臺灣 – part 1
https://goo.gl/f9rfDZ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所描述的日治臺灣 – 林業篇
https://goo.gl/AZmeYc
由日本時代中國與臺灣的人均GDP比較,解析中華民國仇日心態的真相
https://goo.gl/SBJly4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E5MnJy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目前社會上存在一群標準令人費解的仇日份子,更精準的說這群人只針對「臺灣的日本時代」來醜化並仇恨,為數不少的人嘴上仇日卻用日劇/動漫頭像、追日追星哈日旅遊
之前本團以日本時代中國與臺灣的人均GDP比較(詳見:http://www.twmemory.org/?p=11251),解析這是在於長期處於落後狀態的中華民國,二戰後陰錯陽差以殖民統治者之姿來到相對進步許多的臺灣,為了平衡內心的自卑以及避免謊言被拆穿導致統治基礎動搖…等等因素所衍生出來的怪現象。

但這些都是中華民國寄生到臺灣之後,落後政權統治進步地區人民發生的事,在中華民國政權尚未染指臺灣之前,中國人看待臺灣的方式可就不一樣了。在許多記錄中,都可以發現中國人嚮往日治臺灣進步的生活、羨慕臺灣人擁有更好用的國籍,甚至冒充臺灣籍民。接下來就來看看,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各地考察,大為驚艷,回去之後寫成的「臺灣考察報告」裡面怎麼說的吧:

總論一節寫道:「臺灣之幅員只為福建四分之一強,其發達之區為五州之西部,面積不及吾閩興泉漳三屬各縣之大。氣候相若、土壤相似,而其生產能力竟超過吾閩六倍以上只米糖二項一年所產值價日金二萬五千圓,足抵吾閩全省三年生產而有餘。

….待續

圖左: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
圖右:總論內容節錄


1935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 – 林業篇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各地考察,回國後寫成《臺灣考察報告》,當中記述的日治臺灣,是什麼樣子呢?

黨國份子無所不用其極醜化日本時代,常聽到的話術之一就是「日本人盜採臺灣森林」、「日本人把臺灣的樹砍光了運往日本」、「日本經營臺灣都是為了榨取殖民地資源啦」。
奇怪,你們福建省主席陳儀率領的團隊,好像不是這麼說的耶?

《臺灣考察報告》林業的部份,介紹了日本在臺灣是怎麼經營林業的。從林業政策、什麼是視為保障國土安全的「保安林」、做過什麼調查研究、怎麼樣造林、祭出什麼獎勵、如何開採、….一直寫到如何實現林業教育。
而這部分的內容(p.127~p.169),大半內容都是在講如何落實造林、獎勵造林,除了避免森林資源持續開採耗竭的經濟林外,還有保育水土的保安林等等。裡面也附上不少圖表,如圖中條列了1928 ~ 1932的造林與伐木面積的數字,造林的面積都大於砍伐的面積。
如果陳儀率團如此記述的日治臺灣,還能被解讀為「盜採臺灣森林」「只是要榨乾殖民地」,那麼戰後不到30年就造成臺灣森林資源毀滅性浩劫的中華民國政權又算是什麼呢?這難道不是又一個「日治下臺灣人只能吃蕃薯籤」的歷史文盲笑柄嗎

本治臺並非完美,其中最具爭議的面向在於臺人無法與日人平起平坐的現實,要批判,必須基於客觀史實評述,才能得到有意義的結論,否則為了服務特定立場模糊了時代面貌,反而使得臺灣人真正值得思考自身處境的歷史失焦。而當時諸多施政,更是值得作為永續經營臺灣的借鏡,以及經營臺灣自我要求的標準。

……..待續

圖右: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於阿里山留影
圖左:《臺灣考察報告》林業內容節錄

延伸閱讀: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所描述的日治臺灣 – part 1
https://goo.gl/f9rfDZ
由日本時代中國與臺灣的人均GDP比較,解析中華民國仇日心態的真相
https://goo.gl/SBJly4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2) 台灣回憶探險團 - 貼文 - https://goo.gl/iQA6k3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 – 教育篇

仇日心態/日本時代的臺灣與中國的人均GDP比較/陳儀率團來臺

中華民國政權統治臺灣後,基於滿足統治神話、自卑、歧視臺灣人、掩蓋自己執政能力與文化素養低落、轉移焦點等等原因,無所不用其極的醜化日本時代。但在中華民國染指臺灣前的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各地考察,回國後寫成《臺灣考察報告》,在沒有對臺愚民統治需求下記述的日治臺灣,和據臺後的講法存在巨大落差。本團就來一一探究陳儀團隊的《臺灣考察報告》中,日治臺灣到底是什麼模樣?

今天就來看看教育的部份吧。

《臺灣考察報告》教育的部份,從教育行政、學制、現況、社會教育、教育費等層面技術當時日治下的臺灣教育,並且把相當複雜的學制整理得意外的清楚(還畫了圖表)。在初等教育的部份,由於臺灣人母語並非日語難以與日人直接合班上課,因此教育分為給日本人讀的「小學校」及臺灣人就讀的「公學校」,報告內就記述了一件有趣的事,日本人讀的小學校竟然有臺語課(隨意科/選修)、臺灣人讀的公學校則有漢文課(隨意科/選修),在教材的部份,日本官方透過文教局編修確保「力求適合其地之風土習尚」。這些作法,和中華民國政權據臺後將語言、文化、歷史地理全部抹掉覆蓋為中國的行徑可以說截然不同,有誰能想像中華民國會讓戰後中國移民學臺語?連臺灣人講臺語都還要被罰錢罰站了。看到這裡,是否對日本時代的教育有了不一樣的想像?

當然在1937年日本醞釀與中國全面開戰的歷史背景下(陳儀訪臺後兩年),臺灣人的語言、信仰、文化等等自由遭到限縮,但那已是日治後期戰爭下的情境了,並非日本時代的全貌。日本治臺並非完美,要批判,必須基於客觀史實評述,才能得到有意義的結論,否則為了服務特定立場模糊了時代面貌,反而使得臺灣人真正值得思考自身處境的歷史失焦。

……..待續

圖右:日本時代臺灣人上課情境,正在教臺灣的高山。
圖左:《臺灣考察報告》教育內容節錄

延伸閱讀: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所描述的日治臺灣 – part 1
https://goo.gl/f9rfDZ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所描述的日治臺灣 – 林業篇
https://goo.gl/AZmeYc
由日本時代中國與臺灣的人均GDP比較,解析中華民國仇日心態的真相
https://goo.gl/SBJly4


 

又割韭菜!中國突開放臨櫃投資債券 分析:用百姓的錢堵財政窟窿
2024/03/02 06:54又割韭菜!中國突開放臨櫃投資債券 分析:用百姓的錢堵財政窟窿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2XiTsx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突然發布通知 ,稱自5月1日起民眾可臨櫃投資國債、地方債等各式債券。有分析認為,此舉是債務壓頂的北京當局試圖用老百姓的錢堵窟窿。(路透檔案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低迷,外資持續流出,長期累積的府負債已接近失控狀態,為了籌措財源,北京當局把腦筋動到老百姓身上,準備開放民眾臨櫃投資各式債券。但有分析認為,此舉是債務壓頂的北京當局已經徹底沒招了,試圖引韭菜入場接盤,用老百姓的錢堵財政窟窿。
 綜合《香港電台》、《新華社》等中港媒體報導,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突然發布「關於銀行間債券市場櫃檯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自5月1日起,投資人可臨櫃投資國債、地方債、金融債、公司信用債等銀行間債券品種,聲稱目前中國居民直接持有的政府債券規模較小,與成熟債券市場相比,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透過臨櫃投資債券市場,可以將儲蓄轉化為債券投資,增加居民收入。
 但有分析指出,在這番冠冕堂皇的說辭背後,就是債務壓頂的北京當局已經徹底沒招了,試圖引韭菜入場接盤,用老百姓的錢堵財政窟窿。
 根據《彭博》最新數據,2023年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又名城投債)餘額至少68兆人民幣(下同,約299兆台幣),地方政府債務餘額41兆,中央政府債務餘額39兆,債務合計達148兆,相當於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17%。
 若中國GDP維持在每年5%的速度的成長,10年後GDP將達到200兆規模;而債務及財政赤字每年維持11.2%的成長,10年後將達到430兆規模,為GDP總量的210%。這個假設是建立在中國GDP成長率是真實的基礎上。國際投資銀行及研究機構判斷,中國2023年實際的GDP成長率很可能只有0至2.5%。
 「財經資料庫」分析指出,人口14億的中國,2034年前後政府債務規模將佔GDP的250%以上,日本歷經失落的30年後,2022年的政府債務佔GDP比重達263.9%,換句話說,中國用10年時間走就完日本30年的路,堪稱人類奇觀。
 如今中國土地財政崩潰,地方政府沒有收稅工具,最後不得不透過發新債還舊債來維持政府運作,但這些債都是無法償還的,未來即使不違約,也可能引發惡性通膨,近來中國國內的金價飆升,顯示中國民眾並不笨。
 資深財經人士老蠻2月29日在X平台發文分析指出,根據Wind的數據,1月發行的城投債規模達4763億,創近半年來最高,達到了3年前城投債最旺盛時期的發行水準。然而,這其中的4693億都用來償還舊債,借新還舊率達到了98.5%,跟3年前只有5成左右的借新還舊率,無法相提並論。
 老蠻寫道,也就是說,1年前中國地方政府發行的那些短期城投債,現在紛紛到期,必須借新債償還,債務滾雪球模式,在這樣的數據之下,已經走到尾聲了,因為中國整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不足以支撐新債的發行。文章總結,未來北京當局可能打破「以債為錨」的印鈔機制,無錨印鈔,政府發債借錢不用還。
又割韭菜!中國突開放臨櫃投資債券 分析:用百姓的錢堵財政窟窿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2XiTs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