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嘉邀中國談「二六共識」 卓榮泰:兩岸應就新局勢來討論
羅文嘉邀中國談「二六共識」 卓榮泰:兩岸應就新局勢來討論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8h99vM
行政院長卓榮泰備詢表示,現在兩岸及國際有新的局勢跟發展,應有新的機會,讓新的領導人及新的兩岸事務關係,雙方能夠進行討論。(記者王藝菘攝)
2024/10/22 17:31
〔記者李文馨/台北報導〕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今(22日)於立法院會質詢關切,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日前訪問馬祖拋出「二六共識」,其具體內容為何;行政院長卓榮泰答詢說,現在兩岸及國際有新的局勢跟發展,應有新的機會,讓新的領導人及新的兩岸事務關係,雙方能夠進行討論。
李彥秀質詢指出,根據TVBS最新民調,顯示4成9民眾滿意賴清德國慶演說,高達5成7民眾支持賴清德祖國說,但有4成7民眾不滿意賴政府處理兩岸關係表現。
卓榮泰說,他最有興趣的是了解不滿意的重點為何,想辦法團結台灣;他指出,賴清德身為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取得國家及人民的最大公約數,難免會有人對總統的談話有不同意見,若能取得最大公約數,跟不同意的人說明,把公約數愈集愈大,就是國家團結。
李彥秀續指,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羅文嘉近日到連江縣拋出「二六共識」,引發討論,並詢問卓榮泰心中的「二六共識」具體內容為何。
卓榮泰答詢說,二六是馬祖一個地點,而羅的意思是,九二共識是不存在的共識,這30年來兩岸及國際新局勢與發展,應有新的機會,讓新的領導人跟新的兩岸事務關係,雙方能夠來討論。
李彥秀追問,賴總統是新的領導人,但大家對於賴總統的兩岸關係越來越不滿意,根本的原因為何?羅文嘉提出的二六共識,是否有能力解決兩岸問題?
卓榮泰強調,總統一直堅持台灣的主權跟國家安全,這點應該沒有人反對,但總統拋出「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言論,有人反對,反對的理由倒是很奇怪;雖然他現在手上沒有數據,但他很有把握,並請李彥秀多看幾家民調數據,再來綜合,光看一家,難免偏失。羅文嘉邀中國談「二六共識」 卓榮泰:兩岸應就新局勢來討論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8h99vM


九二共識/美國堅持的還是「一中政策」不是「一中原則」/中國國

九二共識到底怎麼被塑造出來的?2015-11-26 12:30
【封面故事】九二共識到底怎麼被塑造出來的?
總統馬英九在新加坡馬習會公開說出,兩岸「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卻未公開提出「一中各表」或是「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只有在閉門會中提到「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此舉也引來國內眾多批評。到底「九二共識」怎麼來的?「一中各表」又是要「表」什麼?本文完整地重現九二共識這個名詞的起源、變化、爭議,以及它與台灣重要選舉的關係,讓讀者可以完全掌握這個被國共兩黨稱為「兩岸交流堅實基礎」的「共識」。
吳介民
「九二共識」的起源:北京一九九九年回應「兩國論」
從北京對「兩國論」的回應發現:第一,「一個中國原則」是其處理兩岸關係的底線;第二,這是「一九九二年兩會共識」或「一九九二年的共識」的說法首次出現;第三,中方對此問題已經「統一口徑」。
馬習會被認為再度確認了「九二共識」。在分析這項「結果」的可能影響之前,要先釐清何謂「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真的存在嗎?「九二共識」是誰「發明」的?需要處理幾個問題:「九二共識」被提出的時間點,「九二共識」的內容,以及「九二共識」與總統選舉周期呈現的關係。
「九二共識」廣為台灣新聞媒體報導,最早出現於二○○○年春季,但事件起源於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當時總統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國論」):
一九九一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1
「兩國論」一提出,隨即引起北京強烈反應。七月十一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正式回應: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不容分割。海峽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是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並沒有改變,中國擁有對台灣的主權也沒有改變。2
唐樹備提出「一九九二年共識」
七月十二日,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針對兩國論做出評論:
把兩岸說成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粗暴的破壞,海基會某些負責人把兩岸關係說成是國與國的關係,也是對一九九二年兩會共識的粗暴破壞。3
同一天,國台辦在北京邀集在中國大陸台資企業協會會長開會,討論「兩國論」後續情勢。與會台商指出:中共方面表示,兩岸一切都可以談,但是要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來…… 至少要回到一九九二年的共識。4
從以上北京的回應發現:第一,「一個中國原則」是其處理兩岸關係的底線;第二,這是「一九九二年兩會共識」或「一九九二年的共識」的說法首次出現;第三,中方對此問題已經「統一口徑」,並且試圖通過在中國的台商來傳遞訊息。
八月二日,台灣的大陸事務委員會發布《中華民國對特殊國與國關係的立場》說明書,陸委會發言人表示:「我們反對中共霸權式的『一個中國原則』,並呼籲兩岸應該回到『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5亦即,台灣政府以「一中各表」來回應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但並沒有對「一九九二年的共識」這個說法有任何回應。
蘇起稱兩國論是對「一中」必要防衛
二○○○年二月十七日,陸委會主委蘇起在國民黨大陸工作指導小組會議中報告指出,兩岸雖然在一九九二年針對所謂「一個中國」問題達成「各自表述」的共識;但自一九九五年六月以來,台灣在政策上一直尊重「各自表述」共識,而中共對「一個中國」的定義卻作出三個退縮。蘇起稱:
就是因為中共對一九九二年的共識一再退縮,才使近年兩岸關係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面對中共窄化「一個中國」定義,嚴重壓縮兩岸創造性模糊空間,為了維護中華民國的國家權益,李總統提出兩岸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說法,這是我方務實的定位,也是針對兩岸談判所做的必要性防衛措施。6
蘇起主張,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是針對北京「一個中國」定義所作出的防衛措施。蘇起使用「一九九二年的共識」這個詞彙,但認為此共識內容為「『一個中國』問題達成『各自表述』的共識」,也就是所稱「一中各表」。這與國民黨政府長期以來的政策主張吻合,但他將「一中各表」與「一九九二年的共識」連結,北京則對此持反對立場。
陳水扁:共同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
二○○○年,陳水扁在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出:「共同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他並提出「四不一沒有」,但民進黨政府並沒有提及任何有關「九二共識」的文字。
三月十日,在台灣總統選舉投票前八天,唐樹備表示:
假如台灣回到一九九二年共識的話,兩岸兩會就可以開始工作,但…… 九二年共識並非「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而是……「堅持一個中國,一個中國內涵可以不討論」。7
至於新總統上任後,兩岸是否能恢復談判、協商,唐樹備指出,假如台灣回到一九九二年的共識,兩會就可以開始工作。唐樹備的談話明顯反駁蘇起的說法,但他也表示在「堅持一個中國」前提下,可以(暫時)不討論「一個中國內涵」。
「一九九二年的共識」非「一中各表」
三月十八日,陳水扁當選總統。中國一名涉台學者認為,此選舉結果是「台灣內部嚴重的事態變化」;然而,如果陳水扁「明確表達願意回到兩岸兩會一九九二年的共識,即兩岸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一個中國』的內涵暫不討論。如果陳水扁堅持『兩國論』,或陸委會仍堅持兩岸兩會的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則兩岸局勢「將不可挽回」。8
至此,中方態度已很清楚,即「一個中國內涵」的討論可以暫時擱置,但中方不允許「一九九二年的共識」的內容被解釋為「一中各表」。三月二十日,在台北的一個記者會上,民進黨駐美代表邱義仁被詢及民進黨如何看待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時表示:
北京對「一個中國」的解釋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包括在內,但是根據國民黨政府的說法,兩岸在一九九三年(按:應為一九九二之誤)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只是北京政府現在片面拒絕承認此一共識,因此民進黨必須進一步瞭解中國的態度。9
邱義仁首次將北京與國民黨政府對「一個中國」的不同解釋做了清楚區分。至於民進黨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則沒有表態。
馮滬祥傳旨:沒「一中」就不「三通」
三月二十八日,新黨立法委員馮滬祥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共官方已統一口徑強調……如果陳水扁在演講中宣布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也就是回到兩岸兩會一九九二年共識,兩岸將順暢交流。」10四月七日,台北市長馬英九表示,雖然大陸否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他仍期盼陳水扁在就職演說時表示接受「一中各表」。 11
四月二十八日,蘇起建議陳水扁:「在五二○就職演說中提出要兩岸回到『一九九二年共識』,就可能打破目前的兩岸僵局。」12兩岸關係中的三個主要行動者——北京、國民黨政府、民進黨——這段期間對「一個中國」問題表達各自立場,並形成某種互動。
五月十二日,馮滬祥說:「中共在發表《對台政策白皮書》之後,就開始進行軍事準備,如果陳水扁規避九二共識,沒有『一個中國』就沒有『三通』,也沒有兩會解決問題,台灣甚至可能無法在中共之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3
馮滬祥傳達了北京對民進黨的警示。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第一次在新聞媒體上出現「九二共識」這四個字,做為一個政治符碼,從此在新聞媒體上確定下來。
五月二十日,陳水扁在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出:「我們相信雙方的領導人一定有足夠的智慧與創意,秉持民主對等的原則,在既有的基礎之上,以善意營造合作的條件,共同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他並提出「四不一沒有」: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保證「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14但民進黨政府並沒有提及任何有關「九二共識」的文字。
中國主導,蘇起拿香跟拜
五月二十一日,蘇起接受訪問時表示:
打破兩岸僵局最好的方式是兩岸兩會在一九九二年十一月達成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八個字的共識,但此一共識,中共不喜歡,民進黨也不喜歡,所以我才退而求其次提出「九二共識」,把八個字都拿掉,且內容模糊化,雙方可以對一九九二年的共識「各說各話」。15
追溯了「九二共識」出現的歷史時間後發現,是北京方面第一次提出「一九九二年的共識」這個說法,經過兩岸一番折衝交鋒之後,才慢慢沉澱簡化為「九二共識」四個字。至於對這個「共識」的內容,北京與國民黨(政府)之間提出各自的定義,重點不同。
蘇起表示「一九九二年共識」是他在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提出的新名詞,不知根據何在(見蘇起著《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頁一五○~一五四)16。根據以上分析,是中國方面主導了九二共識的說法,蘇起等人更像是拿香跟拜。
還原一九九二年海基海協香港會談
一九九二~九五年間,在雙方同意擱置爭議下,台北極力爭取的是「各自表述『一個中國』」,而北京則著力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各表vs.堅持,埋下了後來的爭議來源。
那麼,到底兩岸有沒有達成關於「一個中國」的任何「共識」?根據以上國民黨(政府)人士的說法,特別是蘇起,答案是肯定的,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但北京方面始終駁斥「一中各表」。讓我們先還原一九九二年十月海基會與海協會在香港舉行會談的相關報導:
香港會談時,海基會主談人許惠祐(法律服務處處長)認為,事務性的協商不應與政治性的問題牽扯在一起17:
海峽兩岸對「一個中國」的內涵有不同的看法與立場,所以不可能在這次海基會、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香港碰面時,把「一個中國」的表述方式寫入任何書面文件或協議中。……由於各自表述的方式有異,許惠祐說,雙方對此不可能有共識,……所以不會就這個問題形諸於書面文件說明。18
之後雙方持續就「表述方式」磋商。十一月四日中央社報導:
在此次香港進行的工作性商談中,海基會代表建議採用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十一月一日海基會又致函正式通知海協會,「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海協會」充分尊重並接受海基會的建議,由孫亞夫副秘書長電告陳榮傑秘書長,並建議就口頭聲明的具體內容,進行協商。19
台灣要「各表」,中國堅持「一中」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一日,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表示:「目前中共已接受海基會的建議,同意以口頭方式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原則。」20四月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雙方並簽署四項事務性協議。九二~九五年之間,台北與北京就在模糊化「一個中國」內涵,或擱置「一個中國」定義的情況下進行「事務性協商」。
根據中方參與協商人員的追述,當時達成的所謂「共識」內涵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九四年一月十二日,海協會理事會會務工作報告中,把九二年達成的「共識」歸納為:「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1
從以上分析整理中可觀察到:在雙方同意擱置爭議下,台北極力爭取的是「各自表述『一個中國』」,而北京則著力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各表vs.堅持」,埋下了後來的一個爭議來源。北京後來不斷反駁「一中各表」,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一中各表」會被台北表述為「兩個中國」。而馬英九此次在新加坡馬習會中,也特別強調,基於中華民國《憲法》,他不能把「一中各表」表述成到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者台灣獨立。馬英九的說法附和了中方對「一個中國」的定義。
擔心一中被表成「階段性兩個中國」
九五年六月,李登輝訪問美國引起北京激烈抗議,並發動兩次針對台灣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兩岸協商中斷。九五年七月,一篇新華社記者署名文章推翻「有關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我們目前不去討論它」的說法(唐樹備於九五年三月提出,當時李登輝尚未訪美),而是強調,台灣只有完全回到一個中國原則,兩會談判才可能恢復,而且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還必須堅持這一原則嚴格的內涵」,即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22
九六年二月,李登輝在中國軍事演習危機下當選首次全民直選總統。十二月,唐樹備說:
台灣方面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將海協會和海基會於一九九二年達成的「在兩會事務性商談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口頭共識,表述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並把一個中國解釋成歷史的中國、現在是「階段性兩個中國」,並企圖將這種解釋擴大到國際社會與政治領域。23
唐樹備這個談話直接駁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北京擔心台北「一中各表」的結果是「兩個中國」,並且讓這個說法擴散到國際領域。九八年二月,一位中國官員在美國表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台灣的發明,不是兩岸共識。24
賈慶林:「各表」是表「堅持一中」
北京反對「一中各表」的立場迄今未曾改變。二○○五年的國共「胡連會」後的「新聞公報」,之後○八年的「胡六點」強調「恪守一個中國」,以及近年來中共對台政策重要人士對「九二共識」的說法,都沒有出現過北京同意「一中各表」的說法。
二○一一年十二月,中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海協會成立二十周年大會的講話也指出,一九九二年,兩會獲得授權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也就是「九二共識」,奠定今後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25 
從以上的歷史回顧可得到這個結論:從當時國民黨政府的立場,若有「九二共識」存在,指得是「一中各表」;但北京卻從來沒有承認過「一中各表」,而且從九五年之後,不斷反駁「一中各表」。從北京的觀點,「九二共識」指得是「堅持一中」,不容許「兩個中國」或「階段性兩個中國」的說法。
五波「九二」高峰與台灣選舉周期
從「九二共識」這個語彙在二○○○年春季被「發明」,之後在新聞媒體開始傳播迄今,總共出現五波的報導的高峰周期,其中,後三個高峰周期與總統選舉重疊。
我們使用聯合知識庫26與中央通訊社27的資料庫,從二○○○年一月到一一年的十二月,以「九二共識」為關鍵字,搜尋的報導次數發現,兩個資料庫的資料所呈現的趨勢相當一致,我們在此只採用中央社的數據做說明。
從「九二共識」這個語彙在二○○○年春季被「發明」,之後在新聞媒體開始傳播迄今,總共出現五波的報導的高峰周期,高峰點分別發生在二○○一年第四季,○五年第二季,○八年第二季,一二年第一季,以及一五年第二季。其中,後三個高峰周期與總統選舉重疊。
國民黨下野,「九二」現高峰
第一個高峰周期,出現在二○○○年的第四季到○一年的第四季,這段期間是「九二共識」首度被台灣媒體大幅度報導。當時,國民黨在其歷史上首度成為反對黨,提出「九二共識」並施壓民進黨政府做出回應。當時,執政的民進黨與在野黨之間針鋒相對,民進黨主要回應包括:「九二共識」並不存在;承認「九二共識」即是「消滅中華民國」或「接受一國兩制」。
第二個高峰,由連戰於○五年四月應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之邀訪中的「破冰之旅」掀起。該年三月,北京針對台灣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四月下旬,胡連會談後發表的「新聞公報」明白列出,以「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兩黨共同體認到,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是兩黨的共同主張……在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促進恢復兩岸談判。」28
值得留意,在此公報並沒有界定「九二共識」內涵;兩黨是在模糊化九二共識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國共合作」。文件中,「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被並列。
扁以「九二精神」取代「九二共識」
民進黨對國共合作,當時台灣的國安會秘書長殷宗文表示:
台灣不接受九二共識,所以陳總統提出九二精神,但中國不接受;之後陳總統緊接著提「九二香港會談基礎」、「九二會談所獲成果基礎上」,守住底線後,展現彈性與誠意,化解兩岸問題。29
胡連發表「新聞公報」前後各一周期間(四月二十二日到五月六日),有關「九二共識」的報導,就高達一五四則;而○五年第二季,總計三三六則。
第三個高峰周期,浮現於○七年第四季,並在○八年第二季達到峰值,此高峰周期與台灣的總統選舉高度重疊,該屆選舉於○八年三月二十二日舉行。○七年第三季,有關「九二共識」的報導只有十六則,但到了第四季選戰開打,就跳升到九十七則。
○八年第一季七十五則,投票之後的第二季達到峰值一七七則,主要原因是這次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勝選,國、民兩黨針對「九二共識」又一波交鋒。新選出的馬英九政府在籌組期間,即準備與北京進行協商,這是國共兩黨從○五年宣布合作以來,國民黨首次掌握公權力可以執行合作內容。而中方也不斷重申「九二共識」,以下國台辦發言人的談話具有代表性: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在與美國總統布希通話中,明確闡述中國大陸對台立場,即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30
選舉期間發作,選後迅速退燒
令人矚目地,有關「九二共識」的報導,在馬英九就任之後的○八年第三季即趨於沉寂,只有三十一則。於是「九二共識」進入冬眠期,長達三年,直到下一次總統選舉。
第四個高峰周期,於一一年中揭開序幕。當年第二季有關「九二共識」報導五十七則,第三季增加為一五八則,預示了一二年一月十四日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投票前幾周,台灣數十個大企業財團負責人公開「挺九二共識」,造成新聞熱潮,單單從一月一日到十四日就有一○五則報導;大選後幾個月持續報導,第一季總計達二二三則,之後又快速降溫。
一二年十月,民進黨前黨主席謝長廷(○八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赴中國訪問;同月,國、共兩黨各自都針對「九二共識二十周年」舉辦研討活動或發表談話;十一月,中共十八大將「九二共識」寫入開幕政治報告之中。這些事件產生一波報導「九二共識」的小高峰,當年第四季的報導總數為一五四則,之後即逐漸沉寂下來,直到一四年第三季只有二十四則報導。
第四個高峰周期浮現於一四年第四季。十一月底台灣舉辦「九合一」地方選舉,當年第四季有一○三則「九二共識」報導;無黨籍身分的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之後,表達舉辦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並赴中國的意願,於是雙方之間開始一波有關「九二共識」的交鋒。
總統選舉熱季,再現動員高峰
這個論述交鋒延續到今。進入總統選舉熱季,「九二共識」再度呈現議題動員的高峰期。四月,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提出「維持現狀」,對照中國政府主張的「九二共識」。五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到北京與中共主席習近平會面,會面中,朱立倫提及「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定義有所不同的九二共識」,並強調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爭取台灣的國際空間;31習近平則說,否認九二共識,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兩岸就不可能有和平。32
隨著馬習會重新確認「九二共識」,加上總統投票日的逼近,「九二共識」也可能將被持續動員。
從○七年以來,有關「九二共識」的議題動員,幾乎「內化」為台灣選舉周期中的顯著事件,每逢總統大選前後便會「發作」,成為台灣政治周期的一部分,而大選後則快速「退燒」。一二年總統大選前,企業財團負責人競相出面挺九二共識的歷史畫面是否將會重現?值得密切觀察。(本文作者為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作者感謝廖卿樺、林政宇協助蒐集資料)
註:
1 「李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專訪全文」,中央社1999/7/9。底線強調為作者所加,下同。此節引用的新聞報導(除非另有說明)皆收集自「中央社中文新聞資料庫」,網址:http://search.cna.com.tw/ 每則並無單獨之網址標示。
2 「中共台辦評論李總統對兩岸關係定位」,中央社1999/7/11。
3 「唐樹備指『國與國關係』言論危害台灣安定」,中央社1999/07/12。中國方面對同一個講話的報導,見陶世安,「海協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在港舉行記者招待會說鼓吹「兩個中國」註定要失敗」,《人民日報》1999/07/13。
4 「中共對台商表示兩岸應回到九二年共識」,中央社1999/08/02。
5 「陸委會籲兩岸應該回到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中央社,1999/8/2。
6 「蘇起至盼兩岸恢復協商強調主體內涵將更開放」,中央社2000/02/17。
7 「唐樹備稱回到九二年共識兩會將可復談」,中央社2000/3/10。
8 「大陸學者對陳水扁勝選後的兩岸關係反應不一」,中央社2000/03/18。
9 「邱義仁說民進黨願以開放態度討論一個中國」,中央社2000/3/20。
10 「馮滬祥稱中共可能打經貿牌對付陳水扁」,中央社,2000/03/28。
11 「馬英九期盼陳水扁在就職演說接受一中各表」,中央社2000/04/07。
12 「蘇起建議陳水扁提一九九二年共識打破兩岸僵局」,中央社2000/4/28。
13 「新黨立委訪美尋求化解台海衝突危機」,中央社2000/05/12。
14 「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陳水扁就職演說全文」中央社2000/05/20。
15 「蘇起說兩國論使世界各國重視台灣存在」,中央社2000/5/21。
16 蘇起,2014,《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台北:遠見天下文化)頁150-154。
17 「海基會與海協會香港會商破裂」,中央社1992/10/29。
18 「海基會海協會對『一個中國』內涵有歧見,中央社1992/10/29。
19 「海協會建議海基會進一步商談並簽署協議」,中央社1992/11/04。
20 「辜振甫期望海基會主動積極推動兩岸交流」,中央社1993/03/11。
21 「九二共識20週年:從求同存異到聚同化異」,華夏經緯網2012/11/30(轉載自《人民日報》http://www.huaxia.com/thpl/sdfx/3108511.html(瀏覽日期 2015/9/16)。
22 「中共似乎未改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立場」,中央社1995/07/17。
23 「唐樹備談中共堅持一個中國的理由」,中央社1996/12/08。
24 「張金城在美宣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非兩岸共識」,中央社1998/02/25。
25 見聯合影音網:http://video.udn.com/video/Item/ItemPage.do?sno=344-233-2B4-233-2B3231313c344-233-2B343-2B30
26 搜尋的範圍包括「聯合報系」在台灣發行的三家報紙:《聯合報》、《經濟日報》、《聯合晚報》。《聯合知識庫》網址:http://www.lib.nthu.edu.tw/guide/cdrom/intro/udndata/ 
27 《中央社新聞資料庫》網址http://search.cna.com.tw/
28 「連胡會新聞公報:九二共識下推動五大工作」中央社2005/04/29。
29 「邱義仁:和解有基本底線,不是和稀泥」,中央社2005/05/06。
30 「中國台辦:推動兩岸金融旅遊合作」,中央社2008/04/03。
31 「朱立倫:兩岸同屬一中 內涵定義不同」,《經濟日報》2015年5月4日。
32 「習:沒92共識 兩岸就沒和平」,《蘋果日報》2015年5月5日。
新新聞-【封面故事】九二共識到底怎麼被塑造出來的? - https://goo.gl/JB2aNj


【民報】【專文】美國堅持的還是「一中政策」不是「一中原則」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近日來,看到台灣一些報章上,有關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於週前(5/3/2018)應美國史丹佛大學亞太研究中心邀請,對台、中、美三邊關係發表演說,都提到莫健重申美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是美國堅持「一中原則」。但是,筆者人在現場親耳聽到莫健親口說的卻是美國堅持的是「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而非「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
雖然報章上常把「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混用,而Policy(政策)與Principle(原則)也只是英文一字之差,但其間的內容與意涵之大異其趣,絕對不可小覷。為了避免又再以訛傳訛,導致被有心人利用因而誤了莫健的一世英名,筆者在此特別提醒:日前AIT主席莫健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演說所指美國堅持的是「一中政策」,並非台灣國內報章上所刊的「一中原則」。
其實,在莫健演講完畢,當場就曾有一位熱心同鄉堅持舉手提問,請莫健簡單說明「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的差別,然而莫健在回答了其他許多問題後,可惜在演講會結束前,沒能及時公開回覆這個問題,頗令關心者感到遺憾。
會後,筆者鍥而不捨,排隊等了十五分鐘,特別再請教莫健所謂的「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之不同。他微笑的先向筆者簡單解釋,中國所謂的「一中原則」乃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美國的「一中政策」則是除了三項「美中聯合公報」外再加上一個《台灣關係法》。
接著,他又特別向筆者指出其最大差別,就是美國與中國對台灣歸屬的看法與立場的不同,亦即,中國直接了當的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卻說:「我美國認知(acknowledge)到你中國說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筆者因此順勢又補上一問:「若是台灣海峽兩岸的台灣人,都認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呢? 」此時,莫健大笑而不答,只和筆者握手,不由得令人感到他的確是一位「務實」的高階外交官,讓人充滿了無限的想像空間與希望。
美國堅持的是「一中政策」不是「一中原則」,還會有真正的台灣人認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嗎??


2017年10月11日14:11
「九二共識」已不是中國考慮的選項?
國慶日甫過,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今在臉書有感發文,他提及中國對台辦發言人馬曉光針對蔡英文總統的演講回應「耐人尋味」,全文竟沒提及「九二共識」。
陳芳明分析,因為他們終於明白「九二共識」對台灣沒有任何影響力,也可能意識到國民黨,「很難再變成執政黨了」,他認為這代表著「九二共識」這項虛構的文件,「只是國民黨欺騙台灣人的謊言,而且是聯合共產黨來欺負台灣人」,他也認為這是「政黨輪替的最大效應」,因為「國民黨在民意的審判下鞠躬下台,國共兩黨之間的任何私下協議,都不能要求民進黨接受。
陳芳明表示「北京需要新的論述,也需要與民進黨建立新的對話。」,他認為「中國十九大的召開,是一個重要轉折點。」,等待習近平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之後,才會對蔡政府有正式的回應。(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翻攝自陳芳明臉書


僅139個境外NGO註冊 分析:中共新法充滿敵意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8日, 2017
【大紀元2017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易如採訪報導)外媒一項調查顯示,中共在實施有爭議的「境外非政府組織(NGO)管理法」半年後,不少在華的NGO暫停運營、取消活動或被贊助方撤資。評論指,該法律從條文及制度設計上,都對境外NGO充滿了敵意。
大陸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規定在中國的慈善及環保等海外非政府組織要向警方登記才可工作;警方有權調查這些機構,將所謂「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的NGO列入不受歡迎的名單,不准其設立代表機構。
路透社詢問了數十家外國NGO,其中大多數認為,該法律阻止了一些NGO從事他們之前可以從事的活動。不少NGO表示,該法律極盡官僚之能事,使這些組織在中國的運行難上加難。
做中歐交換專案的德國NGO組織(Stiftung Asienhaus)的中國負責人對路透社證實,這半年來自中國的NGO申請數量減半。
正在海外做訪問研究的中國NGO人士陸軍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中共推出這個法律已經達到了它的目的:「讓中共不喜歡的境外NGO退出中國,讓它們在中國沒有立足之地。」
《南華早報》說,倡導人權、維護勞工權益和推動法制的外國NGO在中國至今沒有成功註冊的案例。
陸軍認為,中共當初制定和頒布這部法律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嚴格管控境外的NGO,特別是人權類的NGO、權利倡導型NGO,「這些NGO在北京政府的眼裡都是反華勢力、海外敵對勢力」。
陸軍說:「在制定這個法律的過程當中,當局對境外人權類的NGO的敵意就已經滲透進字里行間。整個法律無論是從條文,還是從制度設計,對於境外NGO來說都充滿了敵意,尤其對於境外人權NGO。」
陸軍表示,NGO的活動領域非常寬,包括經濟、教育、扶貧、農村發展、公共衛生、文化交流等,但人權領域的NGO在中國的空間非常狹窄,環境非常險惡。
他說:「在中國開展人權工作的境外NGO,一不小心就觸碰到雷區,在過去這一年當中,可以說屢屢遭到打壓:有的是辦公室被查抄、有的是工作人員被驅逐出境,甚至會被拘捕。所以,人權領域的境外NGO在中國的比例和份額相當小。」
陸軍也表示,近幾年由於土壤污染、水污染,還有像陰霾等空氣污染問題備受外界關注,環保NGO經常會成為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維穩的對象,其活動空間也受到打壓。
「不管是國內的NGO,還是國外的NGO,在觸碰到這些話題的時候,就會涉及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部門的利益,還關乎到政府面子受損的問題,因此這些話題是不允許討論、不允許觸碰的。(政府)對開展和倡導法律維權的環保NGO更是充滿敵意。」陸軍說。
據相關資料,目前在中國長期活動的境外NGO有1,000個左右,再加上短期合作專案的組織,總數可能有7,000個左右。但中共公安部的資料顯示,只有139個境外NGO在華註冊在案。
香港《中國勞動透視》執委鄒幸彤向大紀元表示,註冊數量很少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可能與外國有聯繫的很多團體不願意把所有的工作資料都提供給公安;另外一個就是,外國NGO要在大陸真正地設立一個能夠註冊上的辦事點,也是很困難的事情。
鄒幸彤表示:「因為中共有一套特色的東西,不歡迎有西方思想的組織,怕他們跟政府爭奪民眾的話語權。所以,中共就通過法律把他們不喜歡的NGO擠走,不讓民眾受他們的影響去爭取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等等。」
陸軍指,中共當局在兩年中就倉促完成了起草、討論和實施境外NGO法,並且把NGO從民政部轉到公安部門管理,就是要對境外NGO管控、打壓並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
陸軍表示,很多NGO是出於幫助的目的來到中國,從來沒有想到他們會被中共視為所謂的公共安全威脅,也從來沒想到會成為警察管控的對象,(當局的打壓)讓很多境外NGO感到心寒,「這會迫使那些想幫助中國的NGO從中國撤資,投資到其它國家」 。#


 你看過小英穿裙子嗎?蔡英文裙裝珍貴照曝光!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aqrAxz

九二共識/美國堅持的還是「一中政策」不是「一中原則」/中國國  


 

九二共識/美國堅持的還是「一中政策」不是「一中原則」/中國國  


 

《中英聯合聲明》只是歷史文件,「九二共識」根本沒有文件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屆滿20年,當年中國的承諾,如今一一跳票。就連英中兩國在1984年針對香港問題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簡稱《中英聯合聲明》),保障香港50年不變的承諾都否認。2017年6月30日,中國外交部陸慷宣稱《中英聯合聲明》只是一份歷史文件,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當日,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發言人隨即駁斥中國,強調《中英聯合聲明》是一份有法律拘束力的條約,已經向聯合國登記繼續生效(登記編號23391);而且,英國身為締約方,英國政府有責任密切監督它的施行。
聯合聲明和協議,中國說毀就毀
其實,中國早就毀棄《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相關統治承諾一一跳票。例如中國曾經承諾過多次直選香港特首,迄今依然不願意實現,早就違反《中英聯合聲明》。根據《中英聯合聲明》第七條,兩國將附件規定付諸實施,這些附件包含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除外交和國防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立法機關由當地人組成;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等等。
香港的慘狀不僅在於政治權利被剝奪,連《香港基本法》保障的言論、新聞與出版等自由也都沒有。例如,近年來中共除了施壓香港商界以抽廣告方式修理「異議」媒體外,「黑勢力」更以暴力對付異議媒體;例如《蘋果日報》黎智英的宅門被毀、《am730》老闆施永青座車被砸、《陽光時務》創辦人陳平在街頭遇襲等等,接著又有《明報》前總編劉進圖血濺街頭重傷。2015年則是發生矚目的「銅鑼灣書店」成員連續失蹤案。
《中英聯合聲明》並不是第一個被中國公開毀棄的條約與協議。中國和西藏曾經在1951年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協議承諾西藏政治制度不變、西藏自治,以及中國與西藏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等。西藏與中國簽署協議後,換來卻是1959年中國血腥屠殺西藏,達賴喇嘛流亡海外迄今;就連僅6歲的班禪喇嘛(Gedhun Choekyi Nyima)也在1995年被中國綁架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1950年代,中國用《十七條協議》承諾西藏政治制度不變、西藏自治,結局就是中國血洗西藏、達賴流亡海外。1980年代,中國用《中英聯合聲明》承諾香港50年不變、港人高度自治,結果不僅沒有具體的政治權利,無法直選特首,就連新聞、言論等自由都不保。
九二共識連白紙黑字都沒,中國能不毀嗎?
昨日香港、西藏,明日就可能是台灣。如今,中國一直使用「九二共識」對付台灣,讓支持「九二共識」的台灣人在島內鼓吹「一中各表」麻醉台灣人。對中國政權而言,所謂的「一中各表」只是幌子,一個中國就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早已在1949年滅亡。更何況,所謂的「九二共識」根本是蘇起在2000年自創的名詞,1992年,台灣與中國的確在香港進行會談,但政治議題上的一個中國表述問題,根本沒有共識,而且不歡而散。馬英九在1992年11月5日還召開記者會痛批中共凸顯政治企圖,堅持要談「一個中國」原則是以事務性問題掩護其政治勒索,大陸海協會缺乏誠意,明知雙方就有關「一個中國」的「表述」問題並無交集,卻對外一再揚言,雙方已獲得共識。
倘若,台灣人自以為接受「九二共識」就可使中國不打壓台灣,那就是太天真了。中國連白紙黑字登載在聯合國的《中英聯合聲明》都可毀棄,聲稱只是歷史文件,沒有現實意義;他日,台灣接受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與中國簽署任何協議,自以為兩岸相安無事時,中國一旦要翻臉,中國就可以宣稱「九二共識」連個歷史文件都沒有。


 

「台灣總統」的戰略機遇

2017-07-05 06:00

推文到plurk

有解放軍少將透露,馬英九執政任內,曾有意派四位軍人到中國,北京方面也準備派出四名軍人到台灣進行交流,但遭到美國阻止才作罷。對此,馬辦稱「絕無此事」。而該解放軍少將更指出,在台灣問題上,美方的五條紅線包含:兩岸不能建立軍事互信、在南海問題不能聯合起來對付其他聲索國、在釣魚台問題不能聯合對付日本、兩岸不能就軍事技術交流、兩岸退役將領的交流不能機制化。顯然,國共的軍事拍拖非比政治拍拖,乃是美國的禁忌遊戲。

在此之前,美國國防部公布「中國軍力報告」,強調將持續協助台灣維持自衛能力,但不支持台獨。川普政府多次釋放訊息,美國致力於「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儘管北京持續反對,美國歷屆政府仍依據「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上週末,川普政府首次宣布十四.二億美元對台軍售,川習關係微妙轉變。川普不按習近平的牌理出牌,如果不是將台灣視為國務卿提勒森也認同的「實質獨立國家」,是不可理解的。而國共軍事交流遭到猜疑,原因恐怕是美國骨子裡將中國視為假想敵吧

於是,軍售台灣,不支持台獨,成為一種行動與話語的奇異混搭軍售台灣,防衛台灣,以確保兩岸歧見和平解決,這是美國公開所做的事。事實上,只要確保台海和平,不只是對美國有利,也對台灣有利。所謂的和平統一,只要和平是前提,台灣人民幾乎都會選擇獨立自主。剩下的只有武力統一,而美國向來透過太平洋司令言明,不准中國武力侵犯台灣,國防部、國會都支持加強台灣的防衛能力,美國總統也總在關鍵時刻實現協防台灣的戰略想定以行動推理動機,明助台灣防衛與暗助獨立自主,有其合理脈絡

川普應習近平要求,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其與「北京的一中原則」的異同,也在實踐中逐漸明朗化。兩者相同的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政府。兩者相異的是:北京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則有自己的想像。美國的想像,一直以來都保持模糊不道破一方面滿足北京的需要,一方面留下迴旋的伏筆。這個迴旋場域看似抽象,卻也經常透過對台軍售、軍事合作、以軍事行動警告北京不得武力侵犯台灣、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等,逼向某種清晰的圖案。

川普應習近平要求,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其與「北京的一中原則」的異同,也在實踐中逐漸明朗化。兩者相同的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唯一合法政府。兩者相異的是:北京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則有自己的想像(報社合成照/路透)

軍售台灣,不支持台獨,有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支持台灣獨立自主,然後再觀其變。這一點,北京顯然也是放心不下,總是藉機要求美國表態。從美國的行動來解讀,所謂不支持台獨,意謂不積極促成,而非刻意阻撓,迥異於北京不擇手段的「反獨」。歐巴馬執政後期,國會將「六項保證」通過文字決議再予確認;川普政府宣布對台軍售之前,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完成審議「二○一八國防授權法案」,允許美國軍艦停靠台灣港口。美國到底在「反」甚麼,經過歷任政府的「模糊前進」,豈不耐人尋味?

中國與台灣大小懸殊,但地緣政治縮短了對比。位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要衝,如果做為民主世界的夥伴,或許有些人還看不清台灣的重要性,反之若從民主世界失去台灣的角度來看,便很容易透視問題的嚴重性。六十多年前,麥克阿瑟便指出這個要害了。可以說,台灣是西太平洋均勢的鑰匙,鑰匙雖小,卻是打開幸福或災難之門的開關。現今,小英政府最能發揮的能量,就在這裡,台灣這位隊友展現無可置疑的防衛決心,將是決定民主團隊因應台灣可能變局的關鍵。

維持台灣獨立自主,是台灣與所有隊友的共同事業。上述解放軍少將所言,頗符馬英九傾中、反日、疏美的總路線,馬習會黑箱密謀到最後階段美日才得知,在在顯示台灣敵友關係遭到何等錯置。小英身為總體形勢轉變中的「台灣總統」,既要解決國民黨留下來的爛攤子,更要超越內部糾葛宏觀全局,凝視地緣政治的戰略機遇,撐開台灣的空間且予以正常化。地緣政治順風而行的一小步,往往成為催化正常國家的一大步。現在又是時來運轉了,歷史正在考驗小英是否前瞻到台灣的戰略機遇。


 

正常總統治理不正常國家
2017-05-28 06:00
推文到plurk
◎王景弘
台灣民主受美國啟發,安全靠美國保障,但也因為美國的態度,台灣還不是正常國家。諷刺的是,去年總統大選,台灣選出一個正常總統,來治理一個不正常國家;美國卻選出「非典」的「不正常總統」要治理一個正常國家。

去年總統大選,台灣選出一個正常總統,來治理一個不正常國家;美國卻選出「非典」的「不正常總統」要治理一個正常國家。(報社合成照/美聯社)
美選非典總統 治理正常國家
不正常的總統,在正常國家體制下,有正常法律與政治程序處理,川普集商人霸性、任性、賭性於一身,言行不顧法紀,仍帶反叛少年與玩家任性的驕狂,執政百日,已面對違法濫權的問題。
做為不正常國家的正常總統,蔡英文選擇改革過去幾十年不合民主的黨國體制殘餘,飽受挑戰,但批評者多半以「民調」低落作依據,反而更凸顯這個國家的不正常。
蔡英文要去除舊體制的不公義,必然得罪既得利益者;在凡事要求「神速」的時代,以民主程序改革,進度一定難符資訊時代人民的期待,民調「滿意度」不可能高。
民主國家領袖都面臨資訊快速流通、資金自由流動和速食文化的衝擊,這三個因素交互作用,使政治、社會運動者可以迅速傳播真假訊息和嚴苛批判,有利於動員;全球化與資金自由流通,讓企業家全力追求低成本高利潤,政府要處理經濟、勞資問題更加困難;網路時代,人民不但期望提高,單一議題多,而且要求「立等可取」的速效。
政黨只知反對 不甘心被淘汰
蔡英文政府不但要面對這些新因素,而且還要面對台灣國家不正常,威權體制殘餘興風作浪的險惡環境。台灣國家之不正常,最基本的是國家認同的分歧,黨國體制的所謂精英階級是既得利益者,認同中國,反對改革,對認同台灣者抱敵意。
不甘被淘汰的列寧政黨,不能適應民主的環境,更不能適應既得利益被改革。失去政權不知檢討自己,只知道反對新政府,反對制度改革與政策改變,這個政黨的支持者永遠不會對新政府表示滿意。
民團吝給掌聲 要求實現主張
相反的,民進黨支持者對改革的期望殷切,但潛意識仍受強人統治的影響,以為凡事可以一舉改弦更張,立竿見影,他們有標準台灣人性格,認為做好是應該的,吝於給掌聲,卻好人云亦云發牢騷,民進黨全面執政後,各種民團自以為是,什麼主張都要立即實現,否則就是滿口幹譙。
藍營不滿意受到改革,綠營不滿意改革不夠神速,或沒有把特定團體的主張放優先,各種紛擾與抗爭不斷,網上充斥各種鬼話,而一些別有用心,以誘導式問卷做的假民調盛行,執政「滿意度」不容易再過半。
用人成紛擾源 難脫黨派偏見
新政府最受批評的是用人。蔡英文宣示「不會整碗端去」,胸襟雖寬,卻是紛擾之源。特任官員額有限,僧多粥少,用藍就排擠綠,藍的不領情,綠的卻不爽;用學者常有專業無決斷,書讀多了,理論多,卻成糊塗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兩面派。文人相輕,政客也相輕,說用人唯才,但誰是才,實難脫黨派、恩怨的偏見。
全方位進行改革,又不能速戰速決,也是罪名,這種指責言之成理,卻是打錯靶。司法改革、年金改革、追索不當黨產等都是急務,同時進行並不相排斥。新政府未備腹案強勢主導,而用「國是會議」討論,徒增紛擾是事實,但既要求民主,讓各方有發言權,也有它的優點。
改革要有輕重 太急徒增怨懟
新政府改革要有輕重緩急,但自認助選有功的社團抱單一議題,要求列最高優先,立即實現,例如同婚平權、「特赦陳水扁」、公投修法「制憲建國」,這些問題有的爭議太大,有的客觀條件不足,徒增怨懟。
陳水扁喜歡強調國家領導人要具備「霸性、賭性和韌性」,那與黑道老大無異,兩蔣獨裁強人更是典範,但當年反對運動者要打倒的就是獨裁強人。
小英溫和理性 有改革的決心
正常民主不是強人政治,主政者要依法律與正當程序治理國家,個人條件在正直、判斷力與無私的奉獻。台灣選民並不是因為蔡英文是強人才選她,而是因為蔡英文「溫和理性」,有改革的決心與能力。
就此而言,蔡總統在就職週年所作「為台灣做事,不是為民調做事」,和「為改革不怕得罪人」的宣示,值得人民喊加油。改革會得罪既得利益者,民調會被別有用心者扭曲,溫和的蔡英文瞭然於胸,講這兩句霸氣的話,可見她無私與改革的決心!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毛骨悚然的中國國民待遇
2017-05-30 06:00
推文到plurk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近日在一個台企產品展銷會上「宣布」,雖然去年五二○之後,「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的概念沒有繼續被維護,但是給予台灣人民、特別是青年前往中國就學、就業、創業等「接近大陸人民的各種待遇」,今年就會實現。北京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再次釋放更明確的「類國民待遇」話題,相信不只是端午的過節效應而已。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近日「宣布」,將給予台灣人民「接近大陸人民的各種待遇」。(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給予台灣人中國的「國民待遇」,是今年一月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的重要議題,之後,並由中國國台辦研擬相關措施;當兩岸關係因台灣被阻擋於世界衛生大會、李明哲遭顛覆國家政權罪調查而凍結之際,海協會負責人這時對台企、台商、台青喊話,既是把台灣政府與台灣人民加以區隔的分化手段,也是企圖把雙方的主權衝突與經貿交流分別看待的平衡策略。這樣的思維慣性,維持近四十年,無視時空轉換,竟一成不變,注定台灣海峽之間的這條平行線,真正是: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中國處理台灣議題,從來就是棒子與胡蘿蔔政策,也就是所謂的惠台措施與國際打壓的恩威並濟。這是一九七九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將和平統一的工作方針,定義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後,一貫的對台假想。
在蔣經國「三不」時期,無法「寄希望於台灣政府」,於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之後的李登輝、陳水扁時代,長達二十年,皆繼而續之;唯獨在馬英九時代,有八年的時間有機會「寄希望於台灣政府」,卻一事無成;如今在蔡英文時代,又端出「類國民待遇」,顯然是重新回到了「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軌道。
從以上的歷史發展看來,不論是「寄希望於台灣政府」或「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政經分離都是通不過事實驗證的一廂情願,正視台灣的存在,是第一道繞不開的考題。其次,在民主制度下,台灣政府與台灣人民,必須是重疊的概念,台灣政府如果背離台灣人民,台灣人民會以選票更換政府,因此正視台灣的民主,是第二道繞不開的考題。
然而,這次陳德銘講話的場合,是上海「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出面舉辦的展銷會,過去這類的活動向來是由台灣外貿協會所主辦,在民進黨執政後,中國刻意排除了外貿協會的功能,一如海協會刻意排除海基會,國台辦刻意排除陸委會,換言之,依舊走的是「去台灣」、「去民主」的套路。
再從微觀的「類國民待遇」問題來看,北京的意思是台灣人民未來將擁有類似中國人民的待遇。這衍生出兩個疑問,一是,中國人民的待遇究竟如何?二是,所謂的國民待遇,同時也隱含著一個國家如果剝奪了其本國公民的權利,同樣也可比照剝奪外國人的權利,則若適用中國的準國民待遇,其風險又如何?
這兩個疑問,事實上在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任政府都有實證可供解答。若屬民主歧異,二○一二年的法輪功鍾鼎邦事件以及今年的NGO李明哲事件,都是「類國民待遇」的具體展示;這說明台灣人若在中國觸犯政治禁忌,要關要押,無須理由,待遇確實與中國人民差不多,這時的「類」是類似。
但若是在中國發生經貿糾紛,台商一律是被坑被殺,只有束手待宰的份。根據海基會的統計,承認「九二共識」的那幾年,涉及人身安全者,最高一年達三五三件(二○○九年),該年涉及財產法益者,台商投訴亦高達四二八件,這時的「類國民待遇」,「類」則成了不等於。向「一中」叩頭的時代尚且如此,這才是所有前往中國就學、就業、創業者最寫實的前車之鑑。
說到底,給予台灣人接近中國人民的各種待遇,怎不令人為之毛骨悚然


台灣(左邊紅線中)位於第一島鏈的心臟地帶,對美國而言,丟了台灣,可能意味著失去亞洲和整片太平洋。   圖:翻攝自維基網站
新頭殼newtalk引麥克阿瑟「丟了台灣縮回西岸」名言 美學者忠告拜登 https://bit.ly/3fatdog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尚未底定,但各界已經開始討論拜登(Joe Biden)入主白宮後的各種問題。曾經擔任美國外交官的孟迪斯(Patrick Mendis)教授稍早也投書《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提醒拜登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呼籲他效法前賢,向中國表達不惜一切代價,支持朋友確保自由的生存和成功的決心。
孟迪斯指出,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心臟地帶。如果中國成功地佔領台灣,就可以台灣為出發點,直接將其力量部署到西太平洋。這將使中國海軍和空軍的人民解放軍能夠更直接地挑戰美軍,並將美國和西方的影響力趕出亞洲。
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曾經藉由「亞洲人的亞洲」政策,以及自己的「日本門羅主義」,打造「大東亞共共榮圈」,試圖將西方人趕出亞洲。大戰期間,東京以台灣作為南進基地,對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發動侵略;為了將美國趕出太平洋,更發生慘烈的珍珠港事件以及後來的中途島戰役。
美軍高度重視台灣的戰略地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統帥曾稱台灣為「不沉的航空母艦」,並於1951年提醒美國國會:丟了台灣,不僅會威脅菲律賓和日本,而且很可能迫使美國的西邊疆界縮回美國西海岸。
孟迪斯提醒華府各界,習近平近來也重申亞洲問題應該由亞洲人來解決。如果中國成功地將美國趕出亞洲,北京將實現歷史上任何國家都無法實現的成就。
孟迪斯指出,拜登當年擔任歐巴馬的副總統時,對北京那套「中國門羅主義」讓步,放任北京興建南海人工島礁並將南海軍事化。一旦他入主白宮,就必須有所改變,清楚認知華府過去數十年採取的交往政策,只是讓中國在世界各地更有影響力,更嚴重的是,這也讓北京認真考慮以武力征服台灣。
孟迪斯指出,60年前的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就職演說中,向共黨勢力明白宣示:「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承擔任何負擔,承受任何艱辛,支持任何朋友,反對任何敵人,以確保自由的生存和成功。」他呼籲拜登,台灣和全球大多數國家/地區都希望,新的美國政治家能使世界更加民主,拜登應該保衛從「亞洲的心臟地帶」台灣開始。
曾經擔任美國外交官的孟迪斯(左)在臉書po出訪問台北期間,曾在電視影片「遇見」麥克阿瑟將軍(螢幕中右)。   圖:翻攝自孟迪斯臉書© 由 新頭殼 提供 曾經擔任美國外交官的孟迪斯(左)在臉書po出訪問台北期間,曾在電視影片「遇見」麥克阿瑟將軍(螢幕中右)引麥克阿瑟「丟了台灣縮回西岸」名言 美學者忠告拜登 https://bit.ly/3fatdog

九二共識/美國堅持的還是「一中政策」不是「一中原則」/中國國九二共識/美國堅持的還是「一中政策」不是「一中原則」/中國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