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9_143637  

台灣5,000大企業 兩退三弱
By 陳碧芬,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28日, 2017
台灣5,000大企業業績總覽
中華徵信所昨(28)日公布「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5,000大企業去(2016)年總體營運呈現營收總額衰退、稅後獲利衰退的「兩退」;以及營收成長家數弱,平均獲利率(純益率)弱以及平均報酬率弱的「三弱」現象。
尤其5,000大企業平均純益率去年下滑到5%以下,跌入空方指標,突顯台灣產業糾結在結構性問題,已不是個別企業獲利能力問題。
中華徵信所統計,2016年5,000大企業營收總額為34兆7,535億元,較前一年微幅衰退0.62%,且是第二年衰退;5,000大企業稅後純益總額為2兆5,718億元,也比前一年衰退0.73%。
值得注意的是,5,000大企業中的優等生,即前500大企業的稅後純益,占總體企業比重高達83.63%,並持續創新高。中華徵信所研究主管劉任指出,比較之後,顯然九成大型企業的稅後純益均呈現衰退,令人擔憂。
5,000大企業的「三弱」現象,中華徵信所指出,2016年有2,293家企業營收有成長,但營收衰退家數持續多於成長家數,而平均純益率、平均資產報酬率、平均淨值報酬率,分別下滑到4.11%、4.17%及7.12%,均為連續兩年下滑,反映出5,000大企業的獲利品質持續下降。
不同以往,調查單位此次針對政府的「五+2產業」,特別分析5,000大企業的狀況。其中,營收成長表現最好的產業,是以物聯網創新為代表的「亞洲矽谷」產業,營收總額達5,985億元,較2015年成長5.51%;其次是「循環經濟」產業,營收成長3.41%,達811億元,除首度突破800億元,且連續三年營收總額成長。
生技醫療產業、新農業、智慧機械產業部份,中華徵信所研究團隊指出,僅各較2015年衰退0.13%、0.20%及0.86%,表現相對抗跌。不過國防航太及綠能產業則各衰退4.18%及3.22%,表現遜於5,000大總體營收衰退0.62%。
五+2產業表現雖強弱有別,至少政策推動的方向明確」。劉任指出,這有助於新興產業整合的加速,如果能進一步集中資源,並運用政策鼓勵有效對外招商,3至5年或許可讓台灣產業脫胎換骨。
中華徵信所強調,未來十年,是全球產業創新和產業供應鏈洗牌的重要關鍵,淺碟經濟的台灣產業勢必面對嚴苛的發展考驗,需更致力在產業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上,不僅讓台灣供應鏈在全球更強大,同時也要提供足以養活整體產業存活的養分,這將是解決台灣產業結構性問題的良方。
(工商時報)


 

聯貸利率管制 幾名存實亡
2017年05月24日 04:10 朱漢崙/台北報導
direct (26)  
聯貸利率管制 幾名存實亡
大企業集團三種籌資方式
金融圈行之有年的1.7%聯貸利率下限,管制已快「名存實亡」!據不具名的銀行高層透露,不少大型企業集團為了將貸款利率拉低,已大幅減少透過聯貸途徑,改採「化整為零」自貸模式。影響所及,估計近半年,這類大企業聯貸轉自貸的金額,至少超過300億元,約占原聯貸案量四分之一比重。
湯森路透今年3月底發布的最新國銀聯貸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台灣區的聯貸總金額大約等值30億美元。若與每年首季數據相比,該金額是自2012年第一季,近5年最少的一次,創下近5年單季新低。
若與去年第4季相比,銀行主管分析,去年第4季台灣聯貸業務量單季還有約90億美元,但到今年首季銳減至30億美元,中間等於少掉60億美元,等值約新台幣1,800億元案量。然而,即使剔除所謂「季節性」因素,2017年首季聯貸金額也比2016年首季聯貸約70億美元規模,縮水40億美元,聯貸規模約當減少新台幣1,200億元。
外界原本以為是因為景氣不好,企業縮小籌資規模所致,但一位資深銀行主管坦言,其中也有相當部分是基於「利率」的考量,從聯貸案轉自貸案,導致今年首季聯貸案規模大衰退。保守估計,聯貸案轉作自貸案的金額,至少超過300億元,佔總量比重至少1/4以上。
這些自貸案的利率,普遍都在1.5%以下,這也使得所謂聯貸利率不得低於1.7%的「防線」,幾乎快要「名存實亡」。
主掌授信業務多年的主管表示,由於知名度夠高、財務強度夠強的大型企業集團,紛紛將「聯貸案」轉為「自貸案」,銀行放款利差再受壓縮。銀行高層對此指出,金管會不應只管聯貸案利率,「應該對於每家銀行的放款利率訂價策略,進行更全面的了解!」否則自貸案成為企業戶規避聯貸利率管制的門路,市場上殺價競爭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銀行主管表示,目前在放款業務上,金管會僅對聯貸利率有設定利率下限管制,雖未正式發文給銀行業者,但業者和主管機關都有「默契」,聯貸利率不得低於1.7%。但另一方面,除了聯貸案之外,銀行授信尚有超過一半以上來自於自貸案,但自貸案利率多年來一直不在主管機關的列管範圍,因此,現在已成為想要「降利」的企業集團的主要通道。


 

銀行放話 抵制企業發公司債
By 朱漢崙,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3日, 2017
企業戶除了將聯貸案改為自貸案,降低利率之外,更有辦法的企業戶,還採取另一種方式,即是發行CP(公司債)。一位主掌授信業務多年的大型行庫高層表示,這已成為另類新興的「借新還舊」模式,相較自貸案至少還能收到利息錢,只是利息變少,發行CP則直接把銀行的債權給「還掉」銀行不僅放款收入減少,而且利息錢一毛錢都收不到。
對此,銀行業者已有危機意識,必要時更開始發動「抵制」。舉例來說,倘若銀行業者知道該公司發行CP,是為了要「借新還舊」,此時就會「拒買」該公司發行的CP,或是拒絕當該公司所發行CP的保證銀行。
儘管大企業集團所發行的CP,除了銀行之外,壽險更是主力買家,但銀行業者指出,銀行也是有實力的買家,多少仍可發揮抵制效果;也有銀行業者嘆氣,市場僧多粥少,銀行對於企業而言形同「任人宰割」,國內領導型的品牌企業,貸款利率普遍低於1.5%,CP發行利率更是降到只有1.2%。
聯貸市場去年以來就「冷颼颼」,聯貸主管直呼市場真的很冷,外界原本以為是景氣不好所導致,但隨著一件件到期的聯貸案,企業主透過自貸案的方式借新還舊,甚至直接用發行CP的方式把銀行貸款清償,才發現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企業主想要降低籌資成本,所以決定對於50億以下的借款,儘可能不走傳統的聯貸案模式。
這些企業戶,尤以知名的大型企業集團最多,而且知名度越大、獲利或股價越好的,越有這樣的議價條件。若以聯貸案利率底限1.7%來看,企業發行CP的成本才1.2%,相較之下至少可節省約當2碼,這還不包括企業戶必須再付給聯貸銀行團的管理費,也因此,CP近來已成為聯貸轉自貸之外,另一竄起的「借新還舊」籌資模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