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祖鎮瀾宮是北港朝天宮分靈之說/台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遶境與謁祖不相同/遶境與謁祖(刈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oQlkW

阿里山受鎮宮神蛾朝拜祝壽/枯球籮紋蛾/受鎮宮主祀玄天上帝,每年「神明生」都有大型蛾飛來依附神像上,猶如為玄天上帝「祝壽」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QN0Mit

寧睡荒墳不睡破廟啊/福報,是「奉獻」而不是「索取」/「福」字在甲骨文中是 「兩手捧酒獻於祭臺之上」的會意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2YBWwj


廟的來源正統性及神的靈驗故事

9598695987  


 

靈驗傳奇篇-------https://goo.gl/GfXFxC
媽祖娘娘護忠貞
澎 湖民間,有幾個媽祖娘娘顯靈救危的故事,這是其中之一…
馬慶昌是明末的一位遺臣,他的家世,在徐州是顯赫一時的氏族。到明崇禎時,他的父親僅做一任徐州府知府,就因安丟了官,而此時清世祖已入關稱帝,天下大譁。馬慶昌既不願降服為官,亦不甘心為一儒生而終老,因他的體格很健壯,於是一面習武,一面讀兵書,以圖來日糾合天下義士,一舉推翻滿清異的皇朝。
這時候,明朝遺臣鄭成功已在褔州舉起反清復明的義旗。大量招募志士。馬慶昌聞悉大喜,乃準備束裝南渡,投效鄭軍,但馬慶昌為明朝遺臣,早為清軍所注意,他不能輕舉妄動,因為就在他的居處附近,清軍已佈下崗哨,正對他加以監視。
過了許久,當馬慶昌發覺對他的監視已較鬆懈時,他便化裝成一個老人,潛入了一家客棧,但客棧的主人眼明,一眼就看出了馬慶昌是逃難的人,便勸告他,此地不是他久留之地,因為清軍經常到此清查人口,希望他趕快離開此地,以免遭受殺身之禍。可是馬慶昌處此險惡環境,誰又能保證他逃出去不會被逮捕?於是這位好心的客棧主人便向他指示了一條逃亡之路。
馬慶昌脽開了客棧後,一路上仍遇到許多驚險,不過都能化險為夷。走了幾天的路,他在疲憊飢餓不堪中,來到了一處不知名的海岸,岸邊正停靠著一條帆船,遠遠的,船頭上一位少女已在招呼他。
顯得極其狼狽而又饑腸轆轆的馬慶昌,在船上獲得一頓豐盛的美餐。現在,他雖然是在一條陌生的船上,漂泊於浩瀚大海中,不知去處,但能夠脫離清軍的監視,應該說已是萬幸了。不料正在他慶幸能夠脫離魔掌的時候,突然海面上掀起了一陣風暴,這條帆船被打翻了,他也落海了,但當他睜開眼,發覺自己並沒有葬身海底,而是躺臥在一個荒島的沙灘上,一位樸素的漁翁把他扶了起來,並拿了一些食物讓他充飢。在談話中,他才知道自己已漂流到澎湖列島了。
他不知道澎湖列島究竟是誰所統治,但他知道離自己的家鄉已經很遙遠了,他的身分應是不會被發現的。不過,他仍然不敢暴露自己的行蹤,深怕仍然落在敵人手裡,或者被誤為是歹徒,他告訴那漁翁的遇難的船員。他現在是處在媽宮城外一所破屋裡。不久,有一批士兵走過,而後又有大批的士兵集中在此一區域,好像正在進行搜索,而且已逐漸的迫近了屋前。
馬慶昌躲在這一破屋坍倒的屋角一隅,那是最危險的地方,縱然外面的士兵不會進來,也有破牆倒壓斃之虞。而且,自己已經躲了很久,難免會有有發出聲音的可能,出了聲音,就會人發現。
他惶恐不安的躲藏著,天慢慢黑下來了,外面的士兵也已離去,這時候他才鬆了一口氣,不久以後,人聲遠去,他突然聽到了一個女人的聲音在叫他的名字。馬慶昌一陣驚悸,不敢應聲,只聽那女人又說:「馬郎,快出來了吧!我幫你到一個你所嚮往的地方去!」  馬慶昌自忖此處既然躲藏不易,乾脆大著膽子出來,於是他發現眼前站著的,竟是一位素服的女郎,他與她素昧平生,正想發問,但那女郎卻以手示意他,不讓他問,然後把他引到了一間破廟裡。
她告訴馬慶昌說,傳說夜間廟裡常鬧鬼,不會有人來的,不過也不必怕鬧鬼,鬼不會傷害他,等天亮後就可離開這裡,馬慶昌忙拜謝這位救命大恩人,然後女郎又取出了食物讓他充飢。
天已大亮,那女郎引導馬慶昌來到了一處沙灘,沙灘的遠處正停著一條與他從大陸潛逃出來的那條帆船一模一樣的船,他疑慮參半,但女郎不容許他講話,便催促他泅水上船,而當他上了船,想回過頭來向女郎道謝的時候,女郎已經不見了,留下來的只是一片迷惘。
經過了二天二夜的航行,馬慶昌安全的抵達台灣,於是他投奔到鄭成功的幕下,並獲得重用,但他時時刻刻不忘那兩度幫助他的女郎,後來,他回到澎湖,各處打聽總沒有女郎的蹤跡,直到有一天,他在天后宮膜拜中,無意之間,仔細的對照媽祖娘娘的神像,竟然與那女郎一模一樣,此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媽祖娘娘顯靈庇佑他。

1604「澎湖天后宮」有四百年以上歷史,堪稱台灣最古老的廟宇,而其保存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的歷史地位也不遑多讓,因為它是目前在台灣發掘出土的石碑中「年齡最大的石碑」。+一個強調「膽智兼具,折服敵人,諭退敵人」,一個是淡淡的述說:通商無望又受大批軍隊的威赫,不得已而放棄離開。這就是「歷史的弔詭」|各說各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GfXFxC


靈驗故事

伸港福安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7WhFMa
惡火吞彰化伸港福安宮 信眾驚見媽祖顯靈:替伸港擋災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東森新聞雲 - https://goo.gl/6Oo2z4
惡火吞彰化伸港福安宮 信眾驚見媽祖顯靈:替伸港擋災
▲伸港鎮信仰中心福安宮深夜驚傳惡火。(圖/翻攝「伸港小鎮」臉書社團)
地方中心/彰化報導
深夜惡火!主要供俸媽祖的彰化縣伸港鄉信仰中心福安宮,16日深夜11時許驚傳火警,大火吞沒千坪宮廟,不少民眾憂心圍觀,消防員緊急搶救,因廟中全是易燃的木頭梁柱與神龕,正殿隨即陷入一片火海,幾乎全毀。「伸港小鎮」臉書社團也有信眾PO文,稱在現場照中看到媽祖顯靈,「是媽祖在替伸港擋去災難」
►►►傳送第一手的新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火勢延燒了1個多小時,熊熊大火不斷從正殿大門竄出,消防員持續灌救,不過廟內部幾乎是木造梁柱,火勢蔓延很快,正殿及媽祖幾乎全部燒毀,火光讓當地居民看了十分難過,紛紛祈福「天佑伸港」。根據「伸港小鎮」社團網友轉發最新消息,17日凌晨零時許消防隊員控制住火勢。
一名陳姓網友也於凌晨在社團中發文,「不知是不是我眼花,圈圈處彷彿像是媽祖顯靈」,不捨地說「也許這場無情的大火是媽祖在替伸港擋去災難。」由於福安宮是當地信仰中心,許多信眾也紛紛表達遺憾,看到疑似媽祖顯靈照片更是直嘆「真的有像到,好想哭…」
福安宮臉書團晚間也在臉書緊急po文,「宮廟著火正殿已毀,人員平安,聖母替眾生消劫。」不少信眾在下面留言,有人說「心痛,好難過,感恩慈母犧牲自己,為眾生消災化劫,聖母慈悲,但真的好不捨」也有人說「媽祖慈悲靈感,護眾生!」
福安宮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根據伸港鄉公所介紹,伸港鄉以奉祀天上聖母媽祖的福安宮為信仰中心,廟宇建築巍峨雄偉,香火鼎盛,信徒遍佈全省,每年的3、4月媽祖進香期,常有進香、遶境活動,陣頭隊伍綿延,足見宗教盛況。廟宇後方設有福安公園,庭中有九龍池、健康步道、棋巷等多項設施,綠意盎然,吸引許多香遊客前往休憩。
▼網友意外發現媽祖顯靈,「媽祖在替伸港擋去災難」。(圖/翻攝「伸港小鎮」臉書社團)
2015年5月16日深夜起火,火勢延燒了1個多小時,熊熊大火不斷從正殿大門竄出,消防員持續灌救,不過廟內部幾乎是木造樑柱,火勢蔓延很快,正殿及媽祖幾乎全部燒毀,相關媒體新聞採訪如下:
惡火吞彰化伸港福安宮 信眾驚見媽祖顯靈:替伸港擋災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517/507660.htm 伸港福安宮 火災後續回復情形(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FwmOJ-7EE

彰化伸港福安宮創建於西元1677年大火 開基媽祖已經有300年歷史正殿全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x8wC3Y

靈驗故事

欽天太子傳說
欽天太子是伸港福安宮天上聖母(湄洲三媽)駕前的中壇元帥,其造型為:右手持方天畫戟,左手握金環,腳踏風火輪,有別於常見的中壇元帥「李哪吒-三太子」。
該廟址原為日本警察廳宿舍預定地,當時廟方透過保正前去協調「移廳建廟」事宜。媽祖便派出了太子出馬。每當日本婦人將飯菜備好時並蓋好桌罩,但當日本巡佐打開桌罩要食用時,所有的飯菜均蓋滿一層的砂土,日本巡佐大發雷霆卻抓布到犯人。在經過幾次「蓋砂」事件後,太子便顯現真身給日本婦人看見!而日本婦人卻不知「神蹟」,還將形象形容給日本巡佐,以便捉拿!
日本巡佐便召集了全村的孩童,一一給日本婦人比對。一旁的保正面對這般情形心中已篤定是「太子顯靈」,便又向日本巡佐提出「移廳建廟」,此時,日本巡佐內心已有動搖,但仍嘴硬並說:「除非讓他親眼看見。」
蓋砂事件仍然持續著,日本巡佐終於忍受不了這種寢食難安的情況,便在飯菜做好的同時,率眾圍住飯廳的外圍等候。只見有一孩童從門口走出,一見屋外的人群,便向眾人「微微一笑」,轉身往屋頂一躍而去。就當眾人以為「甕中捉鱉」「手到擒來」時,卻再也不見這孩童的行蹤。[來源請求]此後,日本警察廳遷至伸港鄉水尾[1]
而福安宮也順利修建廟宇,並於幾次翻修擴建後,成了現今莊嚴雄偉的廟宇。[2]

靈驗故事

2013年11月25日21:46      

【游芳男、章明德/綜合報導】難道真是媽祖婆顯靈?!擲筊竟然出現立杯!

前天晚上,1名40多歲的李姓男子,因隨台南玉佛寺媽祖廟進香團繞境,在宜蘭羅東聖安宮媽祖廟,為求財運,擲筊了10多次後,1隻3吋長的筊杯,竟然立起來成為「立杯」,在旁目擊的陳姓女信徒讚嘆是「媽祖顯靈」,還說「我人生第1次看到,太難得了」。

由於這個立杯,是聖安宮媽祖廟改建32年多來的第1次,廟方特別將珍貴難得一見的「立杯」圍起來保存。

聖安宮主委謝義光說,媽祖指示要普渡眾生,因此將在下月25日的建廟33週年慶舉辦冬令救濟,彰顯媽祖恩典。

相關圖片

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一八一巷三古蹟「總趕宮」,前晚七時三十分,有信徒上香求杯時,出現「立杯」神蹟,總趕宮廟方認為應是倪府聖公爺有指示,將搏公杯請示是否是要建醮大事。據了解,總趕宮三年前進行三級古蹟維修,但雖已完成,明年正逢建醮科事,惟市府認為廟內彩繪壁畫,因施工設計沒做防潮作業,導致彩繪脫落,台南市文資處勘查後說,明年將逐額編預算來修補,令廟方與信眾頗為無奈。(圖文/記者林東良)

「立 杯」的圖片搜尋結果

擲出立杯 旗津廣濟宮驚喜
旗津廣濟宮信徒昨天擲筊時意外出現立杯。(記者張忠義攝)
〔記者侯承旭/高雄報導〕旗津廣濟宮昨天有信徒
擲筊時,出現罕見的立杯,廟方認為是神明帶來的
好兆頭。
昨天適逢農曆3月29日,也是廣濟宮的神明生日,市
長陳菊上午9點即趕到廣濟宮參加慶典,10點時一名
葉姓女信徒在主殿擲筊,竟然擲出立杯,在場信徒
都驚呼,廟方立即以紅布條把地上的立杯圍住。這
是廣濟宮首次出現的立杯。
廣濟宮主委蔡富雄說,廣濟宮改建至今正好滿40
年,今年的佛祖生日慶典特別隆重,從昨天起一連舉辦3天。
旗津廣濟宮信徒昨天擲筊時意外出現立杯,令人嘖嘖稱奇。
(記者張忠義攝)
廣濟宮創始於1737年,直到1969年政府為了擴建高
雄港中興港區,把被徵收的寺廟神明集中合祀於廣
濟宮,主祀觀音及媽祖,是中洲地區民眾的信仰中
心。


 

正統之爭

遶境與謁祖不相同 鎮瀾宮易地辦祝壽29年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宗教上遶境與謁祖(刈火)有何不同?迄今各界仍談論紛紜,前者是廟神平輩合香、後者是晚輩見長輩。也是二十九年前大甲媽祖易廟辦活動的主因,一些祭典、神器也都有不同,改變了所有活動主題,流傳的神秘儀式變成透明化,神祗有平輩之分,但人卻爭一口氣而失和氣。

二十九年前,大甲媽祖原是到雲林縣北港朝天宮謁祖,進行謁祖儀式神秘非常,數萬名信徒於大典中參拜時,執事人員嚴格的防範,不非大甲五十三庄的信眾不得參與或窺視,朝天宮周圍家戶一定深鎖門窗。

深夜舉辦割火儀式(目前叫回鑾儀式),更是隆重,不但大甲媽祖信徒圍住朝天宮,廟裡的主持和尚亦在場等待燒幾個小時的金紙,直到兩爐火勢合在一起(又叫閤爐),和尚再刁起餘燼香灰入香爐,儀式中信眾一直叫婆阿(媽祖)回去哦!帶廟外的北港鎮人則會叫姑婆阿留下哦!真情流露,所得的香灰儘裝成擔(又稱香擔、如今已廢除不用),由專人一路往回挑,從頭至尾祗有執事人員及大甲重要人士才能廟內參拜,致使儀式顯得特別神秘。

也因大甲媽祖是北港朝天宮分靈之說,二十九年前鎮瀾董事長王金爐為消除輩份之差,要求把謁祖變更為遶境,搞得兩廟失和,致鎮瀾宮干冒規條,王金爐策劃全體董監渡海到湄洲祖廟進香、並迎回戰後第一尊媽祖及媽祖父母親神像,隨後即捨朝天宮,改到新港奉天宮做平輩的遶進香。不過雖然神駕未到朝天宮,但迄今仍有不少大甲信眾前往朝天宮拜北港媽。

更改為遶境進香後,大甲媽祖謁祖所用的香擔等神器全都收藏不用,祝壽大典也改在奉天宮廟埕舉行,執事人員在廟廣場祭拜,任何人士也可共同在場參與,一改往昔的神秘感,一目瞭然的看到儀式進行,人山人海參與,熱鬧萬分。


正統之爭
新港奉天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OAjmrZ
笨港正統之爭在北港新港兩地爭執已久,主要論點在於笨港天妃廟是否遭到沖毀:
一、笨港毀滅論 嘉慶四年(1799年)笨港溪(北港溪)暴漲,自古笨港街中將市街一分為二,沖毀大半市街及水仙宮、協天宮、天后宮三大廟,從此之後,笨港天后宮之「開台媽祖」及另外三尊媽祖神像之下落便無確切證據,現新港奉天宮宣稱該宮持有「開台媽祖」及原天后宮之「大媽」,但是亦無確實證據可供證明,僅為民間相傳,且北港方面亦不承認。形成兩宮相爭正統的情形,北港朝天宮因重建於原天后宮舊址以「笨港天后宮正統承繼」自居,而新港奉天宮則以「笨港天后宮開台媽祖」為號召,自稱為古天后宮香火之延續,兩宮相爭之風波至今未息,且在大甲鎮瀾宮因用詞問題而棄北港改來新港之後更為嚴重。於2009年與北港朝天宮於正月初十展開60年來首度會香的破冰之旅。
二、笨港天妃廟即北港朝天宮
根據1918年《台法月報》第12輯第8號 山本曾太郎〈朝天宮媽祖雜感〉文中描述,在朝天宮廟旁台階往下開挖可以再挖到12段台階,與近年來朝天宮旁的龍華富貴市大樓的考古發掘吻合,顯示朝天宮蓋在北港溪北岸之高處,較不易受洪水侵擾。文中尚記載作者當時還看過50年前在北港所拍攝之照片,當時戎克船林立,推論現在朝天宮與週邊地區已經沒有高度差距,是經過河川氾濫的結果。
朝天宮廟內觀音殿尚存一對落款於「乾隆乙未年(四十年)臘月敬立」之龍柱,為當時朝天宮重修時所刻。聖父母殿前則保有鐫刻於乾隆四十年之「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
---------------------------------------
2005.10.02  中國時報
媽祖廟爭正統 大鬥法
 北港朝天宮 、新港奉天宮 、鹿耳門聖母廟、鹿耳門天后宮 ,那座是台灣最早的媽祖廟?五、六十年來爭論不休。埔里恒吉宮更認為,各地的媽祖廟均是湄洲二媽、三媽、四媽、五媽分靈,只有他們是沿自湄洲大媽。
 媽祖是台灣最普遍的信仰,但是一樣的「媽祖」,卻有著多樣的神格,衍生彼此間輩分的關係。媽祖廟爭正統,反映了人事與地域間複雜的起落、互動的糾結,而深入民心的「分靈觀念」在中間也扮演著微妙的作用。
朝天宮 史蹟文物佐證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 與嘉義縣新港奉天宮 ,在民國四十四年前,均無所謂「天妃廟正統」之爭。而後為了各自廟宇香火,才皆以天妃廟正統自居,朝天宮提出歷代僧侶系統與史蹟文物佐證。奉天宮則提出笨港、天妃廟皆已毀,一切文物悉遷奉天宮,且廟堂高掛著「開台媽祖」四字,強調是來台第一尊媽祖,各有各的論點。
奉天宮 高掛開台媽祖
 北港朝天宮 說,新港奉天宮 在民國四十四年所印簡介中,自述為清乾隆間的「船仔媽」或「五媽」;五十六年推出「笨港毀滅論」,以笨港媽祖自居;五十八年更演進到自稱「開台媽祖」。
 而台南市安南區土城子 的「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與媽祖宮庄的「鹿耳門天后宮 」孰為正朔論戰也歷經五十年。他們所爭的是鄭成功來台,所設的第一尊媽祖。
 埔里的恒吉宮指出,該宮供奉的媽祖是清道光四年由廈門人向湄洲天后宮 恭請大媽神像,背面由天后宮 主持賜刻「舊祖宮分爐恒吉宮天上聖母」十二字。所以他們才是正統大媽分靈,其餘均是二媽、三媽、四媽、五媽分靈。
 台中縣鎮瀾宮 不是開台最古老的媽祖廟,但知名度卻數一、數二。尤其十萬信徒,八天七夜的南下進香,不僅轟動了全台,連國際也知名。這迢迢的進香之旅,卻也是屢經變遷,才逐步跨出了今日的格局。其中最大的轉變,便是一改與北港朝天宮 的「交香刈火」,繞道新港奉天改成「祝壽大典」,創下新的歷史傳統,也為大甲媽祖闖出新格局,還紅回了大陸。
 這中間的轉折,「分靈」的觀念,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在北港進香的年代裡,進香「香擔」中的一爐「火」,既代表媽祖的神靈,也代表著延續湄洲祖廟的香火。台灣光復以後,信徒參與進香的人龍,越來越壯觀,鎮瀾宮 越來越有名,同時也越來越不滿進香活動,屢屢被外界定位「回娘家」,簡直是矮了輩分。
鎮瀾宮 迎回湄洲媽祖
 為擺脫是北港媽祖廟分靈陰影,爭取正統地位,鎮瀾宮 在民國七十六年突破政府禁令,繞道日本秘密前往湄洲進香,迎回湄洲媽祖,並在鎮瀾宮 闢室興建「聖父母殿」。隔年並發動「大甲媽是否為北港媽分靈」的爭論,要求北港朝天宮 公開聲明「大甲媽祖不是朝天宮分靈的」。
 朝天宮卻認為分靈應就歷史學者考據定論,朝天宮不宜澄清或聲明。鎮瀾宮 攤了牌,這年改道新港奉天宮 進香,取消「交香刈火」,另設「回駕典禮」取代。
 其實媽祖為何自己鬥法爭正統?爭的均是人,均是自我,更不用說複製匾額想要證明自己才是「正港」。媽祖的信仰源自對岸,又紅回去,「正統」很可能只是到湄洲天后宮 花大錢而已。
2005.10.02  中國時報 趙家麟/台南報導
聖母廟、天后宮 論戰半世紀
 台南市安南區土城子 的「土城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與媽祖宮庄的「鹿耳門天后宮 」,孰為正朔的論戰,已歷半個世紀,而且全台知名。
 媽祖廟與鹿耳門的關係緣自於鄭成功登台擊退荷蘭軍的歷史。民間信仰說法是,當時為感念軍船上的媽祖大顯神靈,「助我潮水」順利登陸,而在登陸地點附近興建「媽祖宮」,奉拜請自湄洲的隨艦媽祖。
 但究竟登陸地點何在?「媽祖宮」又在哪裡?台江在兩、三百年來,內海陸化、河川改道,原廟已被洪水沖毀。
 鹿耳門附近的地理形勢迭有變化,後世重建的媽祖廟,究竟孰為「正統」,是地理位置的正統?隨艦媽祖本尊何在?誰奉祀的媽祖年代最久?村人相爭、史家相辯,半世紀前的一次學術考古研究是導火線。
 兩廟「迎祀之源」的考證紛爭,係於民國四十五年間。有學者認為若能找出媽祖廟的位置,那鄭成功登陸鹿耳門的位置應該就能水落石出;自此也開啟了文獻考據、遺物出土及史家辯論之戰,數十年未休。
 如今,取名為正統的土城正統鹿身門聖母廟,宣稱有黑面媽祖、旗杆郊碑等舊廟遺物;而媽祖宮庄的天后宮 則稱保有「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及「重建天后宮 碑記」等古石碑。
 信眾只問信仰不問正統,但對兩媽祖廟而言,「正名」的堅持,仍是不容動搖的信念。
2005.10.02  中國時報 楊淑芬/台南報導
為證明是台灣最早官廟 大天后宮 仿製歷代御匾
 一級古蹟台南大天后宮 ,最近將廟中兩塊匾額取下整修,驚動各界。雖然廟方立即將匾額重新掛上,但經此一事件,各界赫然發現,大天后宮 最近勤跑對岸,將所謂的歷代御匾一一仿製回來,讓過去曾經擁有的,一個都跑不掉,目的無他,要證明祂是台灣最早官廟地位。
 大天后宮 副主委曾吉連說,大天后宮 匾額實在太多,清朝時代的匾額就有五十六塊,日治時代有廿多塊,民國光復以來更多。如果全數懸掛,所有樑柱都還不夠,因此有時會更換更換,取下不重要的匾額。
 但是廟方近年來卻極力考證,翻遍兩岸有關大天后宮 記錄,將清代以來,皇帝御匾,一一還原。據考證,當時皇帝御筆所寫的共有六塊。
 但是七十三年間,成大歷史系何培夫調查時僅存咸豐年間的「德侔厚載」、和光緒的「與天同功」兩匾額。
 八十年間,廟方複製康熙的「輝煌海澨」、雍正的「神昭海表」,在大天后宮 第一期整修工程完成後,依年代,將這兩塊仿匾置放正殿媽祖神像正上方,同時也複製乾隆的「佑濟靈昭」,放在旁邊。何培夫批評,偽品擺中央,正品擺兩旁的做法不可取,後代會混淆,分不清何者為真何者為假。後來廟方在第二期整修工程之後,將「德侔厚載」和「與天同功」,改換位置,放到正殿中央;同時增加仿製的乾隆御匾「錫福安瀾」
-----------------------------------
臺灣日日新報報導:
(1909年3月2日明治42年)北港街天上聖母。為南部所崇奉,例年三月十三。來南進香......
(1911年2月19日明治44年)媽祖又來 曩者北港媽祖。決定陰曆三月十四來郡進香......
小編覺得在台灣日日新報當中有許多關於北港媽與祀典媽的報導都直指北港媽祖是來臺南「進香」,而非駐蹕會香,而使得有些臺南人以為祀典媽是北港朝天宮 祖廟但是若要說北港廟媽祖的確是由湄洲分靈沒錯,況且北港朝天宮 官網上也記載著這麼一段:康熙三十三年(1694),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僧樹璧奉湄洲天后宮 神像來台,在諸羅海口笨港登入。
在歷史上關於樹壁和尚的記載雖然不是很多但可以確定的是,北港朝天宮 的開基祖媽的確是由湄洲祖廟分靈而來,而通常一間廟在草創時期如果要雕神像都是會到較大間祀同神靈的廟(或祖廟)進行開光,而入神香火也是會去較大間廟宇取香火來入神(例如苗栗白沙屯拱天宮 非分靈於北港而是分靈於湄洲卻到北港進香),由此可推測北港朝天宮 的定位應該是分靈於湄洲祖廟而非大天后宮 ,而為何三媽要到臺南進香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就當時(清朝康熙年間)的情況要回湄洲祖廟進香開光實屬不容易,因而有可能在雕塑神像時取大天后宮 香火入神,又在大天后宮 進行開光,所以結論是臺南大天后宮 是北港三媽單一神靈的祖廟而非北港朝天宮 所有媽祖祖廟!
--------------------------
笨港媽祖廟的正統之爭
(一) 爭論的過程
笨港天后宮正統爭論是因為在一九五九年北港朝天宮與新港奉天宮印行的廟宇簡介所引起的。首先發行的奉天宮在簡介中說明奉天宮是繼承古代當地﹝笨港﹞的天妃宮而來,並指出位於北港鎮的朝天宮與奉天宮的關係是大媽與二媽的關係[15]。由於這一點的說明開啟這二廟長期的爭論,不過,這時後二廟所爭執的重點並不在於是否為「正統」。
後來在一九六三年嘉義縣文獻委員會發行的嘉義縣志稿中,記載著雍正九年笨港縣丞署舊地笨港,就是現今雲林縣北港鎮,針對這一點,奉天宮頗有微詞,認為嘉義縣志稿有誤,因而請縣文獻委員會再詳加調查。嘉義縣文獻委員會因而函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代為考証調查[16]。而在省文獻會派員勘察的同時,奉天宮與朝天宮針對「笨港是不是等於北港」的這問題也展開了一段時間的筆戰,這時雙方的爭論重點則逐漸轉向誰是天妃廟真正的繼承者,也就是正統的問題[17]。
到了一九六七年, 李獻璋 先生發表〈笨港聚落的成立及其媽祖祠祀的發展與信仰實態〉[18],是局外人以學術研究來探討笨港地區媽祖信仰的情況,只是這一篇論文並沒有引起雙方的爭戰,直到一九九○年北港朝天宮才對此論文做一系統的指正,雖是如此這一篇文章在當時仍具有相當的意義,因為它是笨港史的研究走向學術化的開端[19]。
一九九○年以後雙方的爭論又起,只是已由毫無系統矛盾百出的狀態轉變為有系統的整理、論證、反駁的態勢。不過,即使如此,正統的問題至今仍未落幕,對北港朝天宮及新港奉天宮而言,這問題還有討論的空間。
(二) 爭論的要點
長達數十年的爭執,它們爭執的中心要點隨著系統化的辯駁漸漸凝聚成關鍵問題,也就是如果把這個問題解開了就真相大白了。
他們的爭執關鍵問題是:康熙五十六年周鍾瑄所纂修的《諸羅縣志》所記的天妃廟,在嘉慶二年的颱風中到底有沒有被洪水沖毀?基於這點,在考證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爭論的問題,諸如:一在康熙年間,笨港是南北兩岸同時發展呢?還是南岸首先開始,後北岸才跟上?林德政認為如果是兩岸同時發展的話,為何北岸的房子只有兩間,且為何記載者不把「笨港街」寫在北岸呢?而蔡相煇則認為一河港的發展怎麼可能一岸發達而另一岸是荒蕪之地呢?更何況那地圖上北岸至少有兩間房子,表示最起碼那一地有一定的開發[20]。 二嘉慶二年的水災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林德政認為這次的水災沖毀了「笨港」主體的「笨港南街」,嚴重到遠在福建的撫臺,下令免賦並撥巨款糶賑,而笨港天后宮確實在這次的水災中毀了[21]。而蔡相煇則是認為這次的水災的確是很嚴重,但在福建通志及台灣通史都沒有說到笨港被毀滅,且「重修笨南港水仙宮碑記」中的「橫溢」、「浸壞」並不等同於「毀滅」,所以笨港天后宮並未在這次的水災中毀了[22]。
除了這些關鍵的問題外,還有其它沒有交集的次要問題也在這些爭論裡存在著,如大媽、二媽之說,或者建廟的確切年代—奉天宮是嘉慶十六年建的還是嘉慶二十三年建的,朝天宮是康熙三十三年建的還是道光年間才建的等等。
(三) 爭論至今仍沒有答案的原因
笨港天后宮如何演變到新港奉天宮或笨港天后宮如何演變到北港朝天宮,沒有直接文獻可供參考,只能依各個地方志來尋找正確的歷史軌跡,而其爭論之所以沒有最後的定論,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
第一,康熙五十六年的《諸羅縣志》雖然有繪出笨港的概況,但其中有一點是沒辦法去下定論:笨港天妃宮到底在那裡,因為在這地圖中只在一堆房子的上方標示著笨港街,這是相當於一個鄉鎮的範圍標示,至於那天妃廟精確的位置在那裡,是左岸?還是右岸?這是個大問號。而且在《諸羅縣志》中也沒有明確的文字說明,只有在卷十二〈雜記志‧寺廟〉的天妃廟條,有如下的記載:「天妃廟一在城南縣署之左,康熙五十六年知縣周鍾瑄鳩眾建。一在外九莊笨港街,三十九年居民合建。一在鹹水港街,五十五年居民合建。一在淡水干豆門,五十一年通事賴科鳩眾建,五十四年重重建,易茅以瓦,知縣周鍾瑄顏其廟曰靈山。[23]」簡短的介紹,卻留下了很大的猜測空間。
第二,在《諸羅縣志》上僅記載天妃廟的存在,且要從後來乾隆二十九年(1764)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卷二之〈規制志橋梁條〉的記載:「在笨港街,在縣西三十里。雍正二年,知縣孫魯批允本街天后宮僧人設渡濟人,年收渡稅充為本宮香燈。[24]」的記載,我們才知道這間廟是由住持僧在管理,其它相關的資訊,如其由來沒有詳細記載,或它周遭有著什麼樣的建築物,可以讓我們從相對位置來找出它的大概位置,所以單憑諸羅縣志的記載是不可能知道誰是真正的繼承者。
第三,繼《續修臺灣府志》後一百多年出現的《雲林采訪冊》對天后宮有如下的記載「天后宮,在街中,雍正庚戌年建。乾隆辛未年,笨港縣丞薛肇廣與貢生陳瑞玉等捐資重修,兼擴堂宇,咸豐十一年訓導蔡如璋倡捐再修,擴廟庭為四進:前為拜亭,兼建東西兩室;二進祀天后;三進祀觀音大士;後進祀聖父母。廟貌香火之盛,冠於全臺。神亦屢著靈異,前後蒙頒御書匾額二方,現今鉤摹,敬謹懸掛。每歲春,南北居民赴廟進香絡繹不絕。他如捍災、禦患、水旱、疾役,求禱立應。官紳匾額,多不勝書。宮內住持僧人供奉香火,亦皆恪守清規。[25]」,雖也是名為笨港天后宮,但是不是與先前的文獻《續修臺灣府志》所載一致,是個必須存疑的問題,在地方志的記載對於不具有規模或影響力的建築是不會有列入記載的可能,而這天后宮的建廟年代與先前的文獻有些微的出入,所以,是有可能出現兩本文獻所記載的「天后宮」是兩個不同地的媽祖廟。而嘉慶年間的大水到底有沒有沖毀這家廟是沒有記載,因此從這文獻上無法得到定論。
至於其它不關方志的記載,例如文物,卻有著難以理解的錯誤,像「景端碑記」立於嘉慶十七年,當時王得祿還沒有“太子少保”這官銜,那是到了道光十三年王得祿才獲得的官銜[26];「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據《雲林縣采訪冊》的記載,它的正確名稱應該是「重修諸羅縣笨港天后宮碑記」。而建廟的由來傳說,因為沒有條理連貫的因果關係可當做有力的疑慮說明,且因為「傳說」,每每都會被質疑傳說的正確及可信程度,對所爭論的要點沒有澄清的幫助,所以這些非書面輔助資料本身的問題也是導致爭論沒有結果的因素之一。
三、史學研究者如何看待「正統」問題
(一) 正統的定義與意義
所謂的正統若是依照字面上的解釋就是一脈相承的繼位。而在寺廟的正統爭裡,所謂的正統有以下三種類型:一依建廟年代的先後,這是說,在一地區奉祀主神一樣的廟宇其建廟最早的就稱其為正統;二依神像的來源,我們都知道,媽祖信仰起自於福建莆田,早期先期自福建、廣東移民來臺時多半會有人攜帶媽祖的神像以祈求一路平安到達目的地,而到了臺灣定居後,人民自然而然就會建廟以奉祀,而所謂的正統就是指最初的神像是從那裡—福建湄州來的,如果是從大陸的其它地方請來的,就會被指為非正統;三祖廟繼承,這類型的廟宇通常是指最早建造的廟宇因故而毀而後來的廟宇是為繼承過去的那間廟宇而成立[27]。
笨港天后宮的正統爭就是屬於第三類型的爭論,北港朝天宮與新港奉天宮都認為自己就是過去的笨港天后宮的繼承者,但他們所謂的繼承者有一些不同的意義,北港朝天宮認為自己就是以前的天妃廟,奉天宮則是認為以前的天妃廟已不存在,自己是重建後的真正繼承者。
寺廟之爭的「正統」是這樣的定義,而其它方面的正統,則有著不一樣的定義,如國家的政權的正統問題,政權的正統沒有可以依據的固象可用來作唯一的判定標準,它主要的判定或依縱向的繼承是否具有延續性,或橫向的相對比較同存政權或者政權統治的地點、範圍與過去的政權的關係等等所得到的一個認定
------------------------------------
聖母廟&天后宮在台灣的媽祖廟裡,安南區的「鹿耳門天后宮」和「土城聖母廟」鼎鼎有名。數十年來,兩廟因相爭「正統」鹿耳門媽祖廟的地位,而名間遐邇;加上鹿耳門媽祖神靈顯赫,長久以來,一直受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信徒的矚目和尊仰。安南區的導覽就在這兩座巍峨壯闊的殿堂前劃下句點。「正統」之爭:鄭成功於明永曆15年(1661),率領大軍攻台,在全軍順利進入鹿耳門,繼而收復「熱蘭遮城」後,為感念軍船上的媽祖即時大顯神靈,「助我潮水、行找舟師」,就在當時的北線尾島登陸地附近,興建「媽祖宮」,奉拜請自湄州的隨艦媽祖。到永曆22年,其部屬又在安平另建一媽相廟(今安平天后宮),做為民耒信仰的中心。康熙58年(1719),官員與商民鳩資,大規模重建鹿耳門媽祖宮,改名為「天后宮」;並在廟的兩側建有左右文武館與僧舍數間,以供信泉往來住宿之用;從此,香客絡繹不絕,香火達於鼎盛。到了同治年間,因曾文溪改道,洪水成災,全廟被水沖毀。此後,因鹿耳門附近地理形勢迭有變化寸「上當年廟中的遺物陸續在「鹿耳門天后宮」和「土城聖母廟」附近被發現,因而引發了兩廟長達數十年的「正統」鹿耳門媽祖廟之爭,迄今未休。
天后宮「鹿耳門天后宮」的建築雄偉壯觀、金碧輝煌,是民國66年起陸續擴建成的;而廟內所奉的媽祖神像,雕塑精湛且歷史悠久.彌足珍貴。鹿耳門媽:正殿所祀的一尊小的媽祖神像。當地人士咸信,這尊媽祖神像就是當年顯靈,幫助鄭成功大軍順利玫進鹿耳門的隨艦媽祖;但是,也有人說.「安平天后宮」的3尊媽祖.才是當年的隨艦媽砠。
鹿耳門媽的材質十分特殊珍貴,據說,是取大陸極罕見的萱芝材科雕造而成,已具近千年的歷史。雕刻手法脫俗勁健.應是出自名家之手:古相嫻慈莊嚴,圓潤靜謐,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去,都帶著慈善的笑意,顯得g兄雍容 ]又規切。[/\獅座」和「蟒龍身j.則是雕刻上的另一特色:座椅的前後基腳上,共刻8隻神態互昊的獅子抉守,而媽祖神體的雙手、胸腹和裙倨等處則有蟒龍盤繞,靈動活現,十分獨特而少見。
聖母廟位於安南區北側城北路的「土城聖母廟」,主祀五府千歲與媽祖,估地極共遠廣,號稱是東南亞規樸最大的廟宇之一。土城聖巒廟:又稱「鹿拜門聖母廟」,現廟的前身原是[保安官j」共奉五府千歲;民國49牛,才改名為「鹿拜門聖母廟」,民國64丰遷至現址,大貝土木,廟貌煥然,新。目前全廟共分3大殿:前殿是「武王殿j,主祀五府千歲,殿的左側擺有一艘五府王爺船。中間一殿是「媽祖殿」」共奉黑面軟身媽祖;最後一殿則為「大雄寶殿」,主神為釋迦牟尼。三殿間的廟程極為寬廣遠闊。廟前左側,有兩塊清朝時府城浹「所立的「鹿斗門聖母廟界」碑:自鄭成功收復合灣後,鹿斗門 度是合灣、大陸間貿易的主要港口,三郊的貨物大多由此進出.並在當時的媽祖宮設有辦事處,統籌貨物、,稅收等事吋馬祖宮附近一時極為繁華興盛.三郊因而立碑紀念。王船邊境:聖母廟每3年舉辦.次祈安香醮,廟內巳有百年歷史的王船出廟遵境供信徙參拜,其中最特別的地方是:王船所經之處」言徒會做好各式各檬的點心吃貪叫共遊境人馬取用.這檬的傳統現在巳愈末愈少見了。
--------------------------------------
天上聖母
臺灣最普遍信仰的神祇之一,也是臺灣的第一女神。又稱媽祖,神號是天上聖母,或稱天后、天妃、聖母,信徒常暱稱為媽祖婆。林姓信徒有時直呼為「祖姑婆」、「姑婆祖」。傳統漢人社會是父系社會,媽祖之信仰彰顯出女性在父系社會中所扮演的連結作用。
媽祖本名林默,因是女性,所以稱為默娘。父林愿,母王氏,出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嶼,應是漁村之女,但傳說生前就有法術,因此也有媽祖是巫女的說法;在生前便有海上救難的靈驗事蹟,死後鄉民崇祀。自1123年(宋宣和5年)以來,歷朝敕封不下30次,最後一次封號是1857年(咸豐7年)所封,封號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祐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
媽祖香火傳到臺灣,應肇始於明萬曆年間創建的澎湖天后宮,其後月港(今鹽水)護庇宮(1623年)、魍港(今布袋)太聖宮(1644年)、鹿港天后宮(1647年)、新竹天后宮(1661年)、臺南大天后宮(1669年)陸續創建於明末。清初創建的廟宇有東石港港口宮(1684年)、朴子配天宮(1684年)、麥寮拱範宮(1685年)、新莊慈祐宮(1686年)、旗津天后宮(1691年)、笨港天后宮(1694年)等陸續創建。現今蔚為媽祖進香中心者有北投關渡宮、彰化南瑤宮、大甲鎮(註 1)瀾宮、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土城聖母廟等,各地前來進香不絕於途。各大廟之間,由於香火競爭關係而產生的正統之爭,也非常明顯。
媽祖的分身有時是三尊,稱為大媽、二媽、三媽,有時一分為六,在臺灣也有八媽的分法,不過仍以三媽和六媽的系統居多。媽祖廟稱為天后宮者,昔日多為官建之官廟;清朝瓦解後,今已成民廟,但仍不改其稱;民廟性質的媽祖廟仍居大多數,也有許多有神無廟的媽祖祭祀組織,如雲林地區的六房媽、新社地區的九庄媽、東保十八庄媽祖、林姓廿四庄私媽祖會等存在於民間。
移民渡海之初需要媽祖保佑海上航行安全,但渡海後隨著農業生活的開展與向山區拓墾,媽祖也因應人們生活的需要而有「掃溪路」(水災時水順著插香路徑引至村外)、趕稻蟲的靈驗事蹟。所以媽祖除早期的港口媽外,也出現內山媽,顯示媽祖已由海神信仰轉為農業神和水利神的性格。
撰稿者:林美容
--------------------------------------

正統之爭


 

 靈驗故事

「枯球籮紋蛾」的圖片搜尋結果 相關圖片

玄!阿里山受鎮宮 神蛾朝拜祝壽

2017-03-31

〔記者曾迺強/阿里山報導〕昨天農曆三月三日是玄天上帝誕辰,嘉義縣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受鎮宮主祀玄天上帝,每年「神明生」都有大型蛾飛來依附神像上,猶如為玄天上帝「祝壽」,本週飛進八隻,嘉義林管處正辦理花季活動,不少賞櫻遊客看到直呼神奇。

  • 玄天上帝左右護法神尊上,也有神蛾停駐。(民眾吳太普提供)

    玄天上帝左右護法神尊上,也有神蛾停駐。(民眾吳太普提供)

  • 嘉義縣阿里山鄉受鎮宮的神尊鬍鬚上,本週飛進八隻蛾類停駐,因適逢玄天上帝誕辰,信徒認為是「神蛾」為玄天上帝「祝壽」,直呼神奇。(民眾吳太普提供)

    嘉義縣阿里山鄉受鎮宮的神尊鬍鬚上,本週飛進八隻蛾類停駐,因適逢玄天上帝誕辰,信徒認為是「神蛾」為玄天上帝「祝壽」,直呼神奇。(民眾吳太普提供)

  • 玄天上帝左右護法神尊上,也有神蛾停駐。(民眾吳太普提供)

    玄天上帝左右護法神尊上,也有神蛾停駐。(民眾吳太普提供)

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宋一鑫說,民眾所稱的「神蛾」為分布在台灣海拔一千公尺以上高山的枯球籮紋蛾,蛾翅長約十五公分,分布於嘉縣阿里山、桃園市東眼山區,屬瀕臨滅絕蛾類,目前是羽化為成蛾期,加上天氣溫暖,有趨光性的蛾類夜間才會飛入廟內、白天休息,被信徒解釋為祝壽,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台南市民吳太普前天首度到受鎮宮參拜,赫見八隻蛾分別停在玄天上帝神像的鬍子與左右護法神尊上,好奇詢問廟方,得知玄天上帝誕辰前後一週,「神蛾」會張翅停在神像或金紙休息,早期有人誤認為蝴蝶,因此又有「神蝶朝拜」的說法。

受鎮宮公關組長李健成說,受鎮宮於西元一九六九年改建以來,每年此時總會飛來「神蛾」停駐廟內,最高紀錄二十多隻,近年已無此盛況,民眾在清明連假入廟參拜還能看到「蛾蹤」,呼籲遊客勿近距離拍照、驚擾神蛾。

------------------------------------------------------------------------------------

 靈驗故事


 

2016090810571342820141128095012873  

入神開斧/命書/台中市龍井「天波府」的神尊「楊家將楊六使」,80年離奇失竊,事隔22年,卻被南投的佛像達人林裕海,無意間在彰化購得,冥冥中似有股力量驅使他,動手打開神尊背後的「腹臟孔」,發現內藏一張紅布書寫的「命書」(類似神像身分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mPwa8a


新港奉天宮開臺媽祖開臺媽祖來台已有三百九十三年,這是第二次前往中國湄洲謁祖進香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gf0AOm
自行車進香團/徒步進香作為媽祖信仰的實踐或流行?2000年後臺灣社會開始出現步行進香的風潮-白沙屯媽祖遶境活動+大甲媽步行進香活動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Y0Eft
北港朝天宮舉辦「世界媽祖會北港」+朝天宮分靈世界的4000多尊媽祖台灣超過300家宮廟,還有中國湄州媽祖祖廟、天津天后宮等世界各友廟共襄盛舉,總神尊數可望突破1萬尊,創下傲人的世界紀錄。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QWmXs
北港朝天宮-至今保有全國媽祖廟唯一以佛教進行祭祀儀典的傳統+1694年臨濟正宗第三十四世僧樹璧奉媽祖神像蒞笨港+北港朝天宮的享于克誠匾!(佐久間左馬太)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wxqHF0
台灣10大熱門最靈驗廟宇/「禁香禁供」「台北行天宮」獲選為10大網友推薦最靈驗廟宇冠軍。前三名分別是「台北行天宮」、「艋舺龍山寺」、「台北霞海城隍廟」第4至10名,依序為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竹山紫南宮、烘爐地福德宮、鹿港天后宮、台北長春路四面佛、屏東慈鳳宮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SV7E57


大甲媽鎮瀾宮於福建舉辦「湄洲島媽祖廟萬人齊拜進香活動」後,進一步與台灣彩藝合作,共同推出限量商品「2014年甲午大甲鎮瀾宮媽祖紀念酒珍藏套組」,供兩岸信徒和想了解媽祖文化的民眾珍藏。「媽祖紀念酒」是選用台灣菸酒屏東酒廠精釀的「玉山八年陳高」,並以大甲媽祖神像做為設計,且上市前皆經過鎮瀾宮莊嚴過火加持;此外,這次推出紀念酒特地採「發發發發」的諧音,總計限量8888組。 鎮瀾宮強調,期待透過紀念酒這樣的文創商品,將台灣特有的宗教文化信仰推廣至大陸和世界各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EtYuwz

大甲媽鎮瀾宮於福建舉辦「湄洲島媽祖廟萬人齊拜進香活動」後,進一步與台灣彩藝合作,共同推出限量商品「2014年甲午大甲鎮瀾宮媽祖紀念酒珍藏套組」,供兩岸信徒和想了解媽祖文化的民眾珍藏。「媽祖紀念酒」是選用台灣菸酒屏東酒廠精釀的「玉山八年陳高」,並以大甲媽祖神像做為設計,且上市前皆經過鎮瀾宮莊嚴過火加持;此外,這次推出紀念酒特地採「發發發發」的諧音,總計限量8888組。 鎮瀾宮強調,期待透過紀念酒這樣的文創商品,將台灣特有的宗教文化信仰推廣至大陸和世界各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EtYuwz

大甲媽祖鎮瀾宮是北港朝天宮分靈之說/台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遶境與謁祖不相同/遶境與謁祖(刈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oQlkW

台灣媽祖信仰文化與探討-台灣民間信仰文化探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C8SbMf

十九公廟首創 寵物也有平安燈/嘉義市200多年歷史的忠義十九公廟今天入火安座,現場有10多隻頸繫紅綾的狗,代表對具嘉義人忠義精神的廟宇表達敬意。十九公廟奉祀忠義十九公,於清乾隆年間,力抗林爽文之亂的諸羅東門18位義民與義犬公,在台南府烏山頭匪寨不幸受困,靈犬雖狂奔求援,然援軍抵達時,18位義民已不幸殉難。屍首運回故里諸羅時,靈犬撞頭自盡,與主人同生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Xr5mm


 

下營2廟宇 分別擲出立杯

600_294  「立 杯」的圖片搜尋結果

2016-03-29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南下營上帝廟與相距不遠的宅內角三省堂,前天下午先後出現立杯,其中,三省堂擲出的一個筊杯還「黏」在供桌的桌裙上,不少民眾聞訊前往觀看,直呼「真神奇!」三省堂主委曾清貴也說,「接觸廟事廿五年來,第一次看到。」因下營上帝廟三年一科的「下營香」即將到來,也有民眾猜測「可能是神明想要指示什麼事情。」

每年接近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誕辰,下營上帝廟都會湧進來自全國各地的進香團,前天下午二時許,一名進香團女性成員在拜拜後向玄天上帝擲筊請求指示,其中一個筊杯以兩點觸地的方式,立在地面,當時在廟內幫忙的陳暘元、曾品豫及上香的民眾見狀,紛紛拿出手機拍下難得的「立杯」,但該名女信眾不久又重新擲筊,並未由廟方保存。

而同樣是在前天,下營宅內角三省堂在舉行賀壽活動後,依照傳統開放信眾以擲筊方式祈取頭彩,由獲得允筊數最多者獲得,住在廟旁的曾精陽已是第二年前往求取,當天下午六時卅分左右,連續擲出四個允筊的他,第五次將筊杯擲出後,卻只見一個筊杯落地,原以為另一個筊杯掉落供桌下,掀起供桌的桌裙又遍尋不著,直到放下桌裙,旁人才驚呼「筊杯黏在桌裙上」,因顏色相近,眾人才未在第一時間發現。

廟方得知後立即以金紙圍起,許多民眾圍觀,對於桌裙被掀起又放下,筊杯卻一直未掉落嘖嘖稱奇。

 下營上帝廟一名進香團女性成員在擲筊時,出現立杯情形。

(曾品豫提供)

下營上帝廟一名進香團女性成員在擲筊時,出現立杯情形。 (曾品豫提供)

 下營宅內角三省堂擲出「黏」在供桌桌裙的立杯。

(記者劉婉君攝)

下營宅內角三省堂擲出「黏」在供桌桌裙的立杯。 (記者劉婉君攝)


 

※淺述立杯(站杯)實例※ @ 承恩小棧..感謝你光臨!請坐片刻!探人間榮華富貴,研山川龍虎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s://goo.gl/2tjnkz

擲茭,這個動作在民俗信仰裡,是一個很平常、卻很重要的動作。它的作用是向神明請求指示、解決疑惑的依據。它分為「聖杯或允杯」、「笑杯」、「恕杯」三種現象。其分別有不同之解釋與作用。

(立杯或站杯)則屬較為不常發生的一種(杯象)。其意:有各種說法,最常被人所解釋的是『神明』展現其「神威顯赫」的一種真接展現。另一個則是對其請示事項,有特別意義或指示。

在筆者接觸宗教參香中或工作執事中,有幾次的親身經歷見證(非筆者親身擲出,而是,在筆者在工作執事指引,由當事者所擲出)中,願提出供看倌分享,並對(立杯)提出點個人淺見及看法,與各位看倌、前輩們,共同探討並請不吝指正。

       第一次發生擲出(立杯)是在民國95年5月(本格95.7.17發表《畜牧場福德正神顯聖靈一文》詳述記錄。

       第二次在98年7月,由鹿港王師姐在台南市「開基玉皇宮(天公廟)樓下三官殿」,擲出,可惜那次沒拍下相片(當日香客眾多有很多有留下見證。)

       第三次在99年11月,由岡山林師兄在台南南化葫蘆山「驪山老母宮」擲出。這次拍攝是用手機,所以影像並不太清析。在此不得不簡單介紹一下(林師兄),林師兄是花蓮吉安鄉阿美族原住民,家族成員都基督徒自幼篤信基督,就在偶然機緣下接觸「佛、道」教,現在是一位三修的修持者(佛、道、基督)。(其實,心存善念是不分宗教及形式)。

     第四次在100年11月18日,於屏東楓港「紫竹林龍峰寺」正殿由桃園李師姐所擲出,由於,李師姐是位宗教的新鮮人,當親身擲出(立杯)時,的確是非常震憾的,一時間使她完全㮙住雙手停住於半空上,嘴張開不知如何是好,又加上眾多圍觀香客、拍照、七嘴八舌討論,使得這位宗教菜鳥一時無法回魂,此時筆者輕拍她,才一臉茫然的慢慢回醒,叩拜神恩、拍照,留下這終生難忘的經歷。筆者有了幾次經驗,在工作中都隨身攜帶一台輕便相機,所以,這次特用相機拍下。

     這次101年4月29日,因工作關係利用時間,應李師姐及其友人要求,特別轉往「鹿港天后宮 」參拜,如同往常持香祝禱,,適逢假日香火鼎盛的「鹿港天后宮 」参拜香客加上各地進香團、陣頭、藝閤把天后宮 擠得水洩不通。因李師姐有事請示「媽祖婆」,所以,特選在靠柱旁的角落進行(擲杯)請示,想不到在一(聖杯)後,第二次就出現(立杯)【相片】,雖李師姐有過一次的經驗,但仍免不了再一次的震憾,此時有很多香客聞訊搶拍這(立杯聖蹟),由於廟方執事師兄、師姐們指示,別動它,時間到它會自動倒下,暫時用紅布條圍住,(經測試數百次仍無法擲出(立杯),因趕時間,只好率隨同人員再行上香祝禱,告別這次驚奇的行程離開【鹿港】。

        依筆者這幾次的經驗,提出幾點淺見,供各位看倌們參攷研究。

一、出現於請示重要事情。

二、出現於當事者對宗教產生半信半疑時。

三、出現在於參香眾很多時刻。(五次中其中四次皆如此,一次在住家出現。)。

四、幾次的經歷都出現於(午時至未時頭,上午11點至下午2點中),這是否意味(聖杯)材質和天氣的温度是否有關係(因擲出立杯的聖杯都是木頭材質,未發生在塑膠模形聖杯上)。

五、擲出立杯高度都在跪地以擲者胸部平形。

六、「機率」是最為可能也較為被接受的說法。但、如以機率來計算又是多少呢?筆者就以實事求是的心態,在李師姐擲出(立杯)後,另選另付同樣材質、大小(聖杯)以同樣姿勢、力道、高度連續擲出數百次,但,就無法再度擲出(立杯)。

       綜合以上幾點,筆者至為疑惑且無法去理解。在無法解開疑惑之前,只能以(神威顯赫)來解釋。也願與各位前輩、看倌共同探討。


 

擲筊乃是人與神佛構通請示的方式,必竟我們一般無法用語言和神佛構通,所以習俗上皆以擲筊來決定神佛的意思。擲筊之前先在神佛之前說明自己姓名、生辰、地址、請示事情,請神佛給您作主或指示可否或行否,如可以、可行即請連三筊表示,請示說明完後隨即將筊往地上擲下即知結果。 

「筊」是一對以竹根或木做成的彎月形卜具,凸面為陰,平面為陽,把它們輕拋到地上,一陰一陽叫做「聖筊」,代表好現象;二陽叫做「笑筊」,表示不好不壞;二陰為「怒筊」,表示不好。 

擲筊的區分 

一聖筊:為一平一凸[一陰一陽],表示請示之事表示可以、可行、同意。 

二笑筊:為二平面者[二陽面],表示說明不清、神佛主意未定,再請示。 

三怒筊:為二凸面者[二陰面],表示不可、不行、神佛不准,再次請示。 

ps.擲筊一般為求慎重準確,都以連三次聖筊為準,如無連三次則再次詮釋請示,直至連三筊為止。 

擲出了立筊因為正常情況下「擲杯」時是不可能會發生「立杯」,也有可能是它有事情要交代,你可以再擲抔問神明有沒有事看看,應該會給你滿意的答案才是!!! 


臺灣人為何瘋媽祖?媽祖文化隱含的母親意
媽祖是臺灣民間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神祇,也是最受關注,獲得全世界關注的女神,每年春季龐大的進香熱潮,牽動全臺各地,固有三月肖媽祖之稱,但是你知道為何臺灣人特別風靡媽祖嗎?透過媽祖信仰背後隱含的母親意象,讓我們一起來重新認識媽祖這位驚動全臺的神靈吧!
民俗亂彈
2017-04-07 14:40
推文到plurk
林茂賢
臺灣媽祖信仰盛行自清代,從原本只是移民原鄉信仰,隨著清帝國發展的推波助瀾,來臺官員常託藉媽祖之名以忌避高功,再加上媽祖常為文人雅士所尊崇,故而在臺灣漸漸形成為全島信仰風潮,甚至在媽祖還未被冊封為「天后」前,臺灣官民就已經先稱媽祖為「天后」,甚至衍伸「天上聖母」的稱謂。但媽祖之所以成為臺灣民間重要信仰,更關鍵因素,其實是媽祖的「慈母意象」。從臺灣媽祖的稱謂、造型及民間傳說的神蹟觀之,媽祖早已由海神信仰轉化為母親之神,質言之,媽祖因具有母親的特質、慈母的形象,信徒會將對母親依賴感投射到媽祖信仰,使媽祖成為「母親之神」,而普受百姓愛戴。
媽祖的母親意象,並非宗教的「創世主」、「造物主」概念,媽祖並無創造宇宙萬物、宰御萬物的傳說,而是以「慈母的形象」,守護百姓庇佑信徒。每當人們焦慮不安、痛苦無助時,總是尋求母親慰藉,媽祖意象正如同慈母般,溫和、慈祥、包容、關懷,可以撫慰每一個受創、不安的心靈。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曾提出人類集體無意識的原型,或原始意象(the archtype/primor-dial image)理論,其中「母親原型」神話中的女神是其主要的形象表現。榮格的學生,德國心理學家埃利希‧諾伊曼(Erich Neumann)則提出「大母神原型」詮釋(Archetypal Great mother)是人類心理原始意象
母親之神(大母神)是許多宗教共同的現象,諸如: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度母(tara)、道教的王母娘娘、天主教的聖母瑪利亞,都是代表「母親」的意象,這些母親之神也都是各宗教的重要信仰,無論任何族群、地域、宗教,慈祥的母親之神都是信徒心靈依賴的對象。媽祖即是民間信仰中,代表母親意象的神祇,是臺灣人原始心靈的母親象徵,是信徒在「天上」的聖母,永遠眷顧著人世間的孩子。
從媽祖稱號看人神關係
無論歷朝對媽祖封號為何,民間顯然並未以官方正式「封號」,如天妃、天后來稱呼祂,而是以「家人」般的稱謂,比如暱稱「娘媽」、「媽祖」、「媽祖婆」、「婆仔」、「聖母」、「姑婆祖」等,意圖讓人神關係從神靈與凡人的對應,轉化為「親情倫理」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正是媽祖信仰常民化的表徵,民眾顯然未將媽祖視為高高在上的「天后」,而是將媽祖當作家人般親密。
南投縣竹山鎮連興宮二媽相傳為當地社寮地區陳姓女子飛昇就任
媽祖是臺灣民間最普遍的稱呼,將兩字分拆來看,即意指媽媽、祖母、祖先,在清趙翼〈陔餘叢考〉裡有段極有趣的記錄:「土人呼神為媽祖,倘遇風浪危急,呼媽祖則神披髮而來,其效立應;若呼天妃則神必冠帔,恐稽時刻。媽祖云者,蓋閩人在母家之稱也。」,顯然,稱「媽祖」不僅是基於一種親近性,在遇到危急事情,呼叫媽祖與呼請天妃的救助效果截然不同。
也常有人謂「媽祖婆」、「婆仔」,婆是對年長婦女的稱呼,並非平輩或晚輩,對較為陌生者會稱「阿婆」。當然,婆也有婆婆之意,婆婆是女子婚後對夫婿母親之稱謂,亦為婦女在夫家最親密的女性長輩,稱媽祖為「婆仔」而非「阿婆」,是將媽祖看成自家母親、祖母、婆婆,人神之間比較像是家人,而非神聖、高貴的神明。
除了「婆」的稱呼,也有人稱媽祖為「姑婆」、「姑婆祖」。姑婆是祖父之姐妹,姑婆祖則指曾祖父之姐妹,皆屬女性長輩。臺灣各地林氏家廟、宗祠多有配祀媽祖,稱媽祖為姑、姑婆、姑婆姐,是基於媽祖也姓林,將媽祖視為「本家人」奉祀。有趣是,媽祖是林氏宗親、女兒,並非林氏始祖,再偉大也不能僭越林姓祖先,因此許多林氏宗祠裡,媽祖經常被供奉在左右偏位。對林氏宗親而言,也常有謂「姓林的媽祖顧子孫」之俗諺,意謂著媽祖將會特別照顧林姓子孫,強調林姓與媽祖同宗之血緣關係,當然就比一般信徒與媽祖更為親密。
聖母、天上聖母是信徒對媽祖較尊崇的稱呼,意指神聖的母親、在天界的母親。正如天主教的「聖母」,基督教的「天父」,是「神聖」、「超越」的媽媽。凡人在人世間有生母,生我、養我、教我,在天界則有另一位聖潔的母親,永遠護佑她在人間的孩子,故曰「天上聖母」。
「天上」有別於世俗、人間;「聖母」則強調其神聖性。人間的母親是凡人,能力有限,天上的母親則具有神力,可以庇佑兒女。信徒將媽祖當作在天上、神界的母親,彼此關係更加密切,母親愛子女是出自天性,媽祖庇佑子女也是自然之事。對媽祖信徒而言,天上的聖母就如同人間的母親般,永遠眷顧著她的兒女。
臺灣媽祖的母親造型
普遍對媽祖的認識,皆依明末昭乘和尚《天妃顯聖錄》之說法,宋代文獻其實並未載明媽祖誕辰及飛昇年代,關於媽祖壽命,明元兩代文獻則言其「未三十」、「三十餘」、「室處幾三十載而卒」,意即媽祖飛昇時大約30歲。《天妃顯聖錄》則言明媽祖生於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並於987年(宋雍熙4年)飛昇,由此推斷媽祖昇化時,年約28歲
媽祖未婚且在28歲、農曆9月9日時,由玉帝來迎接飛昇,這是民間普遍的傳說,因此中國大陸所塑造的媽祖金身都是年輕姑娘的造型,呼應媽祖「未三十」的形象。中國大陸的媽祖造型,也大多為年輕貌美瓜子臉,且體型纖瘦、身材高挑,是20多歲未婚女子造型
湄洲島上媽祖飛昇地之神像
在臺灣,縱使各媽祖廟均有差異,大致上都是以雍容華貴的中年婦女形象呈現,媽祖早就隨土著化漢人的重新想像、重新發展一套信仰系統。臺灣媽祖造型,大多為體態豐腴、身材矮小,年齡目看多像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面部慈祥、和藹,雙眼微闔,呈仔細聆聽狀,就像慈母正在傾聽兒女述苦;體型微胖代表福相、穩重,帶給信眾安全感、信賴感。中年婦女與母親的年紀相仿,身材矮小則符合一般臺灣人體型。
臺灣媽祖廟之金身,除了鎮殿媽之外,鮮少為巨大雄偉的神像,因為媽祖並非高高在上、偉大神聖、不可侵犯的神,而是如同家中母親般親切、慈祥,因此臺灣人是根據媽媽的形象塑造媽祖,媽祖的造型就是母親的造型,媽祖所象徵的就是母親的意象。
臺灣媽祖的母親職務
媽祖原屬海神信仰,目前臺灣媽祖已不僅是航海守護神。從臺灣各地媽祖的神蹟觀之,移民初期,媽祖有助戰、平亂、除瘟疫、病蟲害、降雨、治病、救災等多重功能,現今媽祖又兼具婚姻、生育、護幼等母性職務,媽祖已由海上救難神轉化成溫柔、慈愛的母親之神。
媽祖是女神,具有母親特質,因此信徒每逢私密之心事,常會尋求媽祖作主,諸如交友、戀愛、婚姻之事,不宜向其他神明祈求,就會轉向媽祖求助。專司婚姻之神月下老人,早期在臺灣並不普及,由於國人對婚姻觀念保守,多數月老都屬配祀神明(如臺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臺灣民間祈求婚姻通常是向媽祖、觀世音菩薩、七星娘娘等女神祈求
濁水福興宮媽祖具有臺灣媽祖造像之典型
雲林麥寮拱範宮的二媽,更是專職信徒婚姻大事,因此拱範宮媽祖「大媽鎮殿、二媽姻緣、三媽外獻、四媽出戰」之諺語。意謂拱範宮二媽是專職負責保佑信徒的姻緣。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過程中,都有許多民眾爭相向「報馬仔」索求「紅絲線」,綁在手腕用以祈求姻緣。紅絲線的概念源自月下老人的故事,卻因媽祖信仰的普遍,使媽祖也須兼管戀愛婚姻,加持在報馬仔的紅絲線上
此外,女性信徒如有家庭婚姻問題就會向媽祖祈求庇佑,因為媽祖是女神,較能體會女性的心思,且媽祖也兼職家庭、婚姻業務。例如筆者父母的婚事,當年就是在宜蘭利澤簡媽祖廟,徵求媽祖意見,在連擲七個聖杯之後,祖父母才同意親事。
有婚配,當然也就有生育之事。臺灣民間執掌生育之神原為註生娘娘、臨水夫人,但因媽祖同為女神之便,女性信徒無論求子、懷孕、生產都會向媽祖祈求。
白沙屯媽祖進香途中,常見婦女捧鮮花跪在路上,與媽祖交換神轎上的花束,稱之「換花」,據傳可祈求生男、生女,「花」在臺灣民俗概念中,象徵「胎兒」。臺灣民間常以「栽花換肚」祈求生子,「探花欉」則是請道士探視胎兒性別。女信徒藉由「換花」向白沙屯媽祖祈求生子或生女,亦成為媽祖的新職務
白沙屯媽祖的換花儀式
臺灣俗諺「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枋」,意指婦女生產之危險性,許多女性信徒從懷孕開始,就會求媽祖的庇佑,在生產之時更會向媽祖祈求生產平安、順利,因為媽祖是女性,且如同媽媽、婆婆一樣,自會護佑生育平安,男性神明則「不方便」參與。
生子以後為怕小孩難養,通常會認神明為義父母,為祈求兒女平安長大,透過認契方式,強化孩子與神明的關係,以求得到神明特別照顧。媽祖的慈母意象,使許多民眾讓子女認媽祖為「乾媽」,建立信仰上的親子關係,每年在媽祖誕辰前夕,媽祖的契子、義女,都要回到廟裡「換絭」,以更新神力並確認關係
認契習俗使人神之間建立母子、母女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使媽祖擁有眾多子女,媽祖也理所當然成為母親之神
臺灣許多媽祖廟都有由契子、義女們所組織的「契子會」、「義女會」,為媽祖提供服務,義務擔任清潔、烹飪、接待等工作,他們都以媽祖的兒女自居,而不稱志工、義工,代表他們與媽祖的特殊關係,兒女為母親服務則更是理所當然之事。神明認契子、義女並非媽祖專有民俗,但因媽祖的「母親」意象,使認媽祖為義母的數量眾多,媽祖也成為許多臺灣百姓的「神明媽媽」。
時代演進,媽祖信仰在移墾初期的護航、助戰、救災、除瘟、治病、求雨等功能都已淡化,這些職務已由人間的國軍、消防局、醫院、氣象局所取代,不再由媽祖主導,反而信徒個人的家事、心事、工作等私事,都會向媽祖祈求,因為媽祖代表母親,會關心子女的一切,媽祖正如家庭主婦般,時時關注張羅子女的生活。
有大量女性參與的大甲媽祖進香,圖為繡旗隊
媽祖如同臺灣人共同的母親
從移民初期臺灣媽祖神蹟中可觀察,媽祖神蹟傳說主要涵蓋在農、漁、養殖業,其中又以降霖助農最為普遍,許多媽祖都有雨水媽、過水媽、潛水媽之稱;其次,消除瘟疫、病蟲害;拯救颱風、洪水、震災;為信徒醫病、護童的神蹟也比比皆是。甚至於清代,媽祖還有為官兵助戰、平亂、驅逐盜匪之傳說,二次大戰期間,臺灣各地媽祖也都傳出「接炸彈」、「救軍伕」等傳說。但,媽祖在臺灣不只表現在海神信仰上,隨著漢人土著化與落地生根,早已發展為多職務、多功能神祇,信徒幾乎凡事都會向媽祖祈求庇佑,臺灣媽祖可謂全能之神。
臺灣原住民族多為母系社會,在漢人強勢入侵,融入臺灣生活過程當中,社會型態發生相當大的轉移,父系社會的崛起取代原有母系社會型態,因此,過去也曾有學者認為,媽祖是漢人父系社會對女性的肯認,或許正是一種隱藏在象徵儀式背後,對母系社會消隱的彌補、心理補償。這使得媽祖信仰一直扮演著提升女性位置的角色,比如女性透過媽祖信仰得以取得社會參與的身分位置。
媽祖就如同臺灣人共同的母親,承擔子女苦難,也傾聽信徒心事,每當人們遭受挫折、困頓之際,就會向「母親之神」媽祖祈求庇佑,就像孩子求助母親,媽祖所象徵的母親意象,使信徒對祂產生依賴性、安全感。媽祖信仰在臺灣民間的盛行,除了反應漢族移民開墾過程的歷史、政治、社會背景之外,媽祖所象徵的母親意象,更是媽祖信仰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媽媽是至親,對信徒而言,正好可以向她訴說心中的焦慮、委屈、希望,而媽祖也都會像媽媽般傾聽子女的心事,當然也就使臺灣人對媽祖產生強烈親密的熱愛與情感了

 


 

「立 杯」的圖片搜尋結果

(神跡顯靈)

 

92年首次徒步進香,微笑的神明 

*
媽祖婆轉頭微笑
*
微笑的媽祖婆
*
微笑的將軍爺1
*
微笑的將軍爺2
*
微笑的將軍爺3
*
微笑的將軍爺4
*
微笑的將軍爺5
*
微笑的將軍爺6

 


其他

 

*
筊杯被桌綵吸住

(大圖)
*
中壇元帥降駕

(大圖)
*
虎爺立杯-1.jpg
*
虎爺立杯-2.jpg
*
虎爺轎放光-1.jpg
*
虎爺轎放光-2.jpg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livetaiwan2019%2Fposts%2F693684408083443&width=500

2020-06-12_105426


東石港口宮將大修 文史人士讚嘆:裡面是藝術寶庫
東石港口宮將大修 文史人士讚嘆:裡面是藝術寶庫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dUe0WR
文史工作者姚其中講解東石港口宮的交趾陶。(記者林宜樟攝)
2020-06-13 20:39:55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嘉義縣東石港口宮是國內重要媽祖信仰中心,全台分靈逾3000座,因現有建築體超過60餘年,廟方向媽祖請示後採大整修方案;港口宮泥塑、交趾陶等為嘉義新港林萬有、台南安平周老全等早期名匠師所做,廟內更珍藏多件清代文物,讓許多文史人士讚嘆「是藝術寶庫」;大整修消息引起文史界重視,文史工作者姚其中等人今天到港口宮欣賞宗教藝術之美,建議廟方整修時尊重「原尺寸、原技法及原材料」原則,或設文物館保留。
港口宮主委張萬傳說,本月27日將召開會議討論大整修事宜,目前細節、工期、經費等未定案,各方意見將納入參考,原則上石雕、木雕、彩繪、交趾陶會各找專業匠師進行整修,並保留文物,可能會組整修委員會進行。
港口宮於清康熙23年(1684年)由先民林楷自中國湄洲奉請媽祖金身渡臺,由笨港口登陸至蚶仔寮,相傳此地為「鯉魚吉穴」,因此擇為開基之地,至今已有336年歷史,目前建築體為1948年興建,歷經10年完工。
姚其中說,國民政府初來台時,政局動亂,百姓因擔憂溫飽而少興建大型建物,港口宮是戰後初期傳統宗教建築工法少有的見證;他說,新港林萬有、安平周老全是台灣早期知名匠師,港口宮廟門兩側有林萬有製作的泥塑彩繪,保存非常完整,現今罕見;周老全的作品台灣僅台南碧雲寺、港口宮等保留,更顯珍貴,港口宮內作品有不少已風化,但仍具韻味;廟內重要文物還有康熙23年的令旗架、光緒13年的石香爐及多件清代匾額。
朴子日新文化協會理事長陳俊哲說,港口宮有部分交趾陶、彩繪等因年代已久,加上煙燻而難以辨認,建議廟方這次大整修時一併進行調查研究,記錄各時期作品的作者、工法及源由。
東石港口宮將大修 文史人士讚嘆:裡面是藝術寶庫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dUe0WR


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一八一巷三古蹟「總趕宮」,前晚七時三十分,有信徒上香求杯時,出現「立杯」神蹟,總趕宮廟方認為應是倪府聖公爺有指示,將搏公杯請示是否是要建醮大事。據了解,總趕宮三年前進行三級古蹟維修,但雖已完成,明年正逢建醮科事,惟市府認為廟內彩繪壁畫,因施工設計沒做防潮作業,導致彩繪脫落,台南市文資處勘查後說,明年將逐額編預算來修補,令廟方與信眾頗為無奈。(圖文/記者林東良)


笨港天后宮正統之爭!朝天宮與奉天宮爭議始末
笨港天后宮正統之爭!朝天宮與奉天宮爭議始末 https://bit.ly/3uopDxE
白沙屯媽祖到北港朝天宮進香,因為北港朝天宮有「聖父母殿」。(圖/記者黃彥昇攝) © 由 NOWnews 提供 白沙屯媽祖到北港朝天宮進香,因為北港朝天宮有「聖父母殿」。(圖/記者黃彥昇攝)
新港奉天宮在北港朝天宮一年一度的迎媽祖時,未經北壇碧水寺的同意,擅自掛上以碧水寺總幹事名義恭迎奉天宮媽祖的布條之事引起爭議,奉天宮此舉被視為「拔樁腳」,目前碧水寺廟方已經報警。熟悉台灣媽祖信仰生態的人都知道,台灣媽祖信仰中向來有所謂「正統之爭」,其中又以北港朝天宮與新港奉天宮之間的爭論最引人注目。
北港朝天宮。(圖/記者黃彥昇攝)© 由 NOWnews 提供 北港朝天宮。(圖/記者黃彥昇攝)
北港朝天宮與新港奉天宮之間相距不過6公里,但雙方的管理階層往來卻不甚熱絡,僅有少數幾次在公開場合見面,而這次的「碧水寺掛布條事件」只是一個火花,背後是延續了數十年的笨港天后宮正統之爭。
北壇碧水寺在5月1日夜裡被掛上「恭迎新港奉天宮媽祖聖駕」的布條。(圖/北壇碧水寺提供)© 由 NOWnews 提供 北壇碧水寺在5月1日夜裡被掛上「恭迎新港奉天宮媽祖聖駕」的布條。(圖/北壇碧水寺提供)
笨港天后宮正統之爭,其實是在爭論哪一間廟才是清朝時建立的笨港天后宮,因為在許多文獻中,笨港天后宮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媽祖廟,所以只要能證明自家廟宇是笨港天后宮,其歷史地位便不可撼動。
新港奉天宮掛著開臺媽祖的字樣。(圖/保庇NOW資料照)© 由 NOWnews 提供 新港奉天宮掛著開臺媽祖的字樣。(圖/保庇NOW資料照)
在民國50年代之前,笨港天后宮等於北港朝天宮的說法是沒有爭議的,但50年代某年,有學者提出了「笨港毀滅論」,正式掀起這場論戰,「碧水寺掛布條事件」亦可視為「笨港毀滅論」的後續發展。
「笨港毀滅論」認為清嘉慶4年(1799)笨港溪暴漲,沖毀笨港天后宮,部分信眾將笨港天后宮大媽神像與文物帶走,之後重建街市稱為新南港,並於嘉慶16年(1811)由王得祿提倡建廟,並由皇帝賜名奉天宮,因此奉天宮繼承笨港天后宮。古笨港天后宮的二媽留在北港、三媽則在溪北。這個「笨港毀滅論」就是近半世紀的爭論開端。
但雙方對「笨港毀滅論」爭論的點不太一樣,新港認為自己是古笨港天后宮的精神繼承者,北港方面並不在意開台與否,而是笨港發展史的真相。對於「笨港毀滅論」是否真實存在,北港與新港都有各自的文獻與文物佐證,各家學者也都有各自的研究看法,時至今日,「笨港毀滅論」仍是一個「各自表述」的狀態笨港天后宮正統之爭!朝天宮與奉天宮爭議始末 https://bit.ly/3uopDx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