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升值是全球現象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6日, 2018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強勢上漲,創下2013年11月以來,50個月的新高價,市場評論家多稱這是彭淮南總裁即將結束任期,待退倒數計時,而繼任人選至今尚未確認所造成的空窗期,吸引投機客炒作升值。
「家裡沒大人」是一個有趣的說法,但是外匯市場的實際狀況卻不能如此簡單的概述,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升值是全世界資金挪移的集體現象,如果拿台灣往來密切的鄰國相比較,新台幣兌日圓過去一年上下幅度僅7%,1元新台幣兌換0.26至0.28日圓的區間遊走,過去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的升貶幅度都在1%上下。韓元兌新台幣也維持在36、37韓元兌新台幣1元上下。
與台灣經貿往來最密切的大陸,新台幣兌人民幣匯率過去一年持平,過去九個月則從去年四月底的4.34,貶值到本周的4.59,新台幣兌人民幣的貶值幅度達到5.7%。最近幾周人民幣的中間價不斷大幅度上調,大陸人民銀行顯然想要藉由美元貶值的大趨勢,爭取人民幣匯率波動的空間。
如果我們再加上英鎊升值到脫歐公投之後的新高點、歐元兌美元升值來到三年新高,就可以確認這一波升值不是新台幣獨有的現象,而是全球各主要貨幣同時對美元升值的一環,因素不在彭淮南卸任,而是川普稅改法案通過之後,市場算出美國聯邦債務將因此巨幅增長,在已經非常沉重的還本付息負擔的情況下,聯準會無力拉升美元利率的事實。
原本市場預期美國是結束QE、引導全球升息的領頭羊,但是在稅改方案通過之後,金融市場赫然發現,在沉重的聯邦債務負擔之下,美國能夠升息的空間明顯被壓縮,反而是歐洲、日本、以及已經進行一年多宏觀審慎政策的中國,升息的速度可能超越美國。現任聯準會主席葉倫設定的升息目標,有可能在新任聯準會主席鮑爾在二月接任之後被微調,甚至放緩。
美國聯邦債務餘額在去年九月突破20兆美元,而且以驚人的速度上揚,元月中旬,美國財政部公布去年第四季的財政赤字,單季竟然高達2,250億美元,年增幅度高達7%,雖然經濟復甦讓政府收入增加了4%,但是國防、退休金等福利支出、以及災難補助等,讓單季支出來到9,945億美元,三個月就花掉將近一兆美元,川普的共和黨政府堪稱史上最會花錢的政府。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原本估算今年的財政赤字增加6,890億美元,但是在計算川普慷慨支出,以及降稅法案造成的財政缺口之後,今年的財政赤字將會突破1兆美元。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算是,原本6,890億元的聯邦預算赤字,加上元月份共和民主兩黨為了避免政府關門,所達成的1,000億美元新增支出協議,加上稅改效應(計算經濟成長刺激增加的稅收、以及降稅的稅損後的淨額)增加的赤字2,450億美元,今年的聯邦財政赤字將會新增1.034兆美元。這不僅是史無前例的赤字餘額,而且未來九年、一直到2027年,每年新增債務都會在一兆美元以上。
紐約聯準會總裁杜德利(William Dudley)擔憂債務暴增的警訊,說大減企業與個人所得稅,短期刺激經濟成長,但是「畢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降稅法案會造成長期沉重的財政負擔,特別是在大量的戰後嬰兒潮退休帶來龐大的福利支出壓力之下,政府稅收大減,是對經濟穩定發展的嚴重威脅。
杜德利的警語,跟兩個月前葉倫的說法相近,葉倫說聯邦債務「會使我們夜不成眠」(should keep people awake at night),不過,葉倫即將在二月卸任,杜德利也將在六月退休,他們的警語,淹沒在股市狂歡的音樂中。
金融市場在計算美國聯邦政府沉重的債務負擔之後,了解到一個簡單的事實,只要通貨膨脹不失控,鮑爾接任之後的聯準會可能會放緩升息的速度,相對上,德國在兩年前達到財政盈餘,整個歐元區結束QE的政策空間比美國還大,歐洲央行官員已經宣稱可以在今年九月之後一步到位結束QE;中國人民銀行持續緊盯金融系統風險,宏觀審慎的調控力度高;而日本央行也開始減緩購債的速度,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與美國方向相反,這才是美元疲弱的基本面因素。
雖然是全球一致的大勢,但是新台幣升值帶來的衝擊仍然是央行不可輕忽的課題,電子業與機械業每次遇到大幅升值都會出現匯損,每次都會出現幾家受到重創的公司;金融業雖然理論上是匯率升值的受益者,但是我們保險業這幾年大量投資海外債券,去年前11個月壽險業的淨匯兌損失已經超過1,600億元,十一月底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僅剩下259億元,如果央行不給予特別的調控,光是壽險業為了避險所造成的匯率波動,就難以想像。
面對全球貨幣兌美元升值的集體趨勢,央行、各金融機構與上市公司都不能等閒視之,更不能期待央行總裁一人可以扭轉全球的趨勢,大家必須步步緊盯國際資金流動的趨勢,央行仍需出手緩和升值的速度,各上市公司也必須強化因應匯率波動的保護措施,強化與國際市場連結,精準估算美元波動的可能狀況,都是不可輕忽的工作。


保險業去年匯損1700億 顧立雄:這數字很驚人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6日, 2018
A-A+
2018-01-16 23:17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去年保險業實際匯損高達1700億元,「這是很驚人的數字」。 記者杜建重/攝影
分享
銀行業去年踩到慶富案地雷,保險業全年籠罩匯損,不過,金融業去年獲利仍有機會挑戰歷史新高。金管會昨天發布,去年全體銀行和證券期貨投信稅前獲利已達四○七八點三億元,再加上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天預估保險業去年可望賺一六○○億元,去年銀、保、證三業總獲利將達五六七八億元,超越二○一五年的五六一四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金管會昨天發布,去年全年銀行業稅前獲利三五二六點三億元,較前年的三三六九點九億元,增加一五六點七億元、成長百分之四點七。去年台股大好,證券業獲利大增,若再加計期貨和投信業,去年稅前獲利五五二億元,較前年的三二三億元增加二二九億元、大幅成長百分之七十一。保險業去年全年獲利還未出爐,但前十一月稅前獲利已有一三三二億元。
顧立雄昨天上午出席投資台灣高峰論壇時指出,去年全年保險業稅前獲利可望達到一六○○億元。若再加上銀行及證券業獲利,去年全體金融業稅前獲利有望高達五六七八點三億元,超越二○一五年的五六一四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去年十二月前幾大壽險公司單月獲利表現只能算「差強人意」,保險業十二月獲利究竟能否衝上二六八億元,要等最後答案揭曉。
公股銀行去年踩到慶富案地雷,銀行獲利竟然無損?銀行局副局長王立群說,銀行局掌握,公股銀行針對慶富案該提列的準備,去年底幾乎都已提足了。
不過,金融業去年整體表現雖不錯,但保險業卻有高額匯損。顧立雄說,保險業去年雖然賺一六○○億元,但前十一月匯損卻有一七○○億元,「這是很驚人的數字」。顧立雄說,金管會會關注部分投資海外比重已超過七成的壽險公司,希望業者能引導資金「配置在國內」,金管會也會盡量鬆綁投資法規。
顧立雄說,金管會將放寬外銀在台分行可發行新台幣債券,以彌補外銀中長期資金缺口,但為支持實體產業,發債募得資金須用在重大公共建設、離岸風電及綠能產業;市場廿七家外銀全都符合發債資格,發債上限為淨值八倍,也就是五二七二億元。


匯損罩頂 中小企業3%毛利全被吃掉
By 朱漢崙,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26日, 2017
新台幣強升,出口導向的中小企業成苦主,一位金融業主管私下指出,近來已聽聞往來的中小企業由於毛利率僅3%,因不堪新台幣強升5%衝擊,已開始放員工「無薪假」。
銀行主管分析,新台幣過去一年對美元的平均升貶幅度,大致在1元左右,合計大約3個百分點上下,但此次竟在2個月之內便升值5%,不僅投資戶、存款戶受不了,更慘的是中小企業主。
銀行業者坦言,許多中小企業主由於毛利本身就微薄,為了節省開銷,一般不太避險,再者頂多以一年總支出1~2%作匯率避險,所以新台幣匯率強升,很多企業主完全招架不住
中小企業的營業平均毛利率大約在3%,如今,2個月之內升值5%,「等於中小企業接單生產到交貨,就現賠2%」作一筆、賠一筆,才會有中小企業主因為不願作賠本生意,開始放員工「無薪假」。
金融業者指出,雖然新台幣升值對進口商有利,但並未看到有廠商將匯差「回饋」給消費者,包括自去年以來,新台幣升值的受惠族群,包括大家熟悉的終端消費品,像汽車、化妝保養品、奶粉、葵花油、橄欖油和椰子油等,均未降價。
至於有外幣資產的投資人或存款戶,金融業者建議,已有一定部位者,只能「以拖待變」,不要急著出場,或是從現在開始,若手中還有資金,可考慮用分批進場方式,把先前匯損慢慢攤平,即使是銀行以高利優存進行號召,銀行主管也建議,儘管美元長期看漲,但投資人也最好視資金調度需要分批進場:「以免進去了,短期出不來」。


匯損吃掉獲利,中華郵政臉綠
tw.rd.yahoo.com查看原始檔
【時報-台北電】新台幣匯率狂升,拖累金融業今年前2月獲利。金管會28日公布,整體銀行業前2月稅前獲利620.7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7%,其中最主要是去年前2月獲利21.5億元的中華郵政,因為壽險資金海外投資出現匯兌損失,造成今年前2月稅前虧損25.7億元。
 若扣除中華郵政,則國銀今年前2月稅前獲利540.7億元,是比去年同期成長1.5%,獲利稍有回溫。
 但壽險業同樣受到升值衝擊,今年1月稅前虧損達67億元,2月因為股債回升,不少公司大幅實現資本利得,2月單月稅前大賺60億元,因此累計前2月壽險業稅前虧損7億元;至於產險業前2月稅前獲利2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0%,與壽險業的獲利兩樣情。
 受惠台股今年首季要挑戰萬點,且日均交易量回升,國內券商及期貨商前2月稅前獲利59.28億元,較去年同期稅前賺17.6億元,大幅成長236.8%,獲利金額甚至超越保險業。
 保險局表示,壽險業主要是受到新台幣升值,前兩月出現較大額匯兌損失,但2月已有顯著改善,單月也出現稅前獲利60億元;壽險業前兩月匯兌損失進入損益表估計500多億元,但因有實現股債獲利,加上外匯準備金沖抵,因此大部分大型壽險並未出現大額虧損。
 銀行局昨日也公布國銀去年在菲律賓的獲利狀況,其中,以中信銀菲律賓子行獲利2.27億元最好、其次是合庫的7,300萬元、元大銀的200萬元,不過,有三家仍處於虧損,包括:國泰世華、兆豐以及一銀,其中,國泰虧損8,400萬元最多,另外兆豐銀行虧損2,100萬元、一銀虧損3,800萬元。
 銀行局副局長莊琇媛表示,國銀在菲律賓市場虧損可能與才剛開業有關,轉虧為盈需要1~2年,另外則是匯率問題,美元兌回新台幣即有匯兌,如國泰世華銀菲律賓分行即主要是匯兌損失高達6,000萬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魏喬怡/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