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等英國部分博物館,已不再使用「木乃伊」一詞來形容古埃及人的遺骸。(法新社檔案照)
為表尊重 英國博物館停用木乃伊稱呼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R1YJHN
2023/01/23 08:3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為了表示「尊重」(respect),包括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在內的部分英國博物館,已不再使用「木乃伊」(mummy)一詞來形容古埃及人的遺骸,因為這個詞是「非人化的」(dehumanising),會讓人聯想到「可怕的怪物」,對古埃及人不尊重,而且帶有英國殖民歷史的痕跡。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21日報導,目前這些博物館傾向於採用「木乃伊化的人」(mummified person)或「木乃伊化的遺骸」(mummified remains)這兩個字,做為更為政治正確的替代選項。
 大英博物館表示,他們希望藉此向訪客強調,他們看到的展品是曾經真實生活過的人,「木乃伊」這個字對3000多年前的死者「不尊重」。
 位於紐卡索(Newcastle)的大北方博物館(Great North Museum)也表示,他們已經對館內收藏的西元前600年的女性木乃伊里托魯(Irtyru)使用新稱呼,藉此承認英國過去殖民剝削的歷史,並給予她應有的尊重。
 愛丁堡的蘇格蘭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s Scotland)也從古埃及人遺骸的標籤上刪除「木乃伊」一詞。該館發言人說,如果知道遺骸的名字,就用那個名字,否則就用「木乃伊化的男人、女人、男孩、女孩或人」(mummified man, woman, boy, girl or person),因為「我們指的是人,而不是物體。」(we are referring to people, not objects.)。
 此外,拜各類恐怖影片所賜,博物館還擔心,「木乃伊」已經與「可怕的怪物」(terrifying monsters)聯想在一起,例如1932年的電影「木乃伊」(The Mummy)。大北方博物館的安德森(Jo Anderson)指出,關於木乃伊詛咒的傳說和描述超自然怪物的電影,「侵蝕他們做為人的屬性」。
 據報導,「木乃伊」一詞至少從1615年開始在英語中使用,被某些人認為帶有英國殖民歷史的痕跡,因為這個詞起源於阿拉伯文的「mummiya」,意指有防腐作用的「瀝青」(bitumen)。英國博物館收藏的許多木乃伊,都是在其殖民擴張時期被運到英國本土,尤其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當時開箱甚至成為一種流行。
為表尊重 英國博物館停用木乃伊稱呼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R1YJHN


如何造一具木乃伊 | 即時新聞 | 20170919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CYS8qS


2018年01月14日 04:09 中國時報 張朝欣/雲林報導
百年國寶「柯象木乃伊」大埤鄉北極殿帝爺公肉體金身「柯象」,指示信眾使用壽金泥塑金尊,經1萬1071名信眾募集壽金簽名,13日舉行泥塑金尊開光大典,供信眾參拜,見證帝爺公的傳奇。
「柯象」為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人,1879年34歲時坐缸化為金身木乃伊,被視為「肉身菩薩」,安座於村內北極殿供奉。1912年抗日事件中,因有人以「柯象」金身名義號召抗日,金身被日方以「犯罪證據」扣押,從此消失百餘年。
2011年「柯象木乃伊」被發現藏身台灣博物館倉庫內,在各界協助下,「柯象」多次返回北極殿供信眾瞻仰,創下台博館國家級漢人文物資產返鄉首例,最後在信眾爭取下,於2011年安座北極殿。
「柯象」返鄉後指示廟方以壽金泥塑高2尺9寸金尊,歷經2年多籌備,由工藝師耗時7個月塑型彫製,13日舉辦開光大典,由北極殿主任委員吳茂崧等人共同主持,上千民信眾到場參拜共襄盛舉。
台博館記錄,「柯象」木乃伊含椅座寬78公分、高130公分、深度87公分,肉身已成乾燥的棕色外皮,血管、胸骨、肋骨清晰可見,北極殿為了永久保存金尊,特別打造恆溫恆溼空間供奉。
吳茂崧表示,帝爺肉身「柯象」是台灣現存最早的肉體金身,已有130餘年歷史。早年金尊多次往返北極殿與台博館,信眾擔心造成損毀,請雲林縣政府及中央民代共同協助,終於讓金尊回北極殿定居,開創台灣歷史文物歸還廟方的紀錄。


木乃伊考古又有重大發現,考古學家在埃及南部古城挖出30具,近3000年前、內含木乃伊的古老木棺,這批木棺在地底長眠數千年,出土後竟然依舊保存完好,連彩繪都清晰可見。 「神鬼傳奇」電影片段:「木乃伊嘛啊。」 人類對木乃伊的想像,不僅僅出現在電影裡,埃及古物管理當局近日更發表,近年來的重量級考古成果。 埃及文物部部長阿納尼:「一座墓群裡有30個密封木棺,23具成年男性,5具成年女性,2具孩童。」 埃及南部古城盧克索的帝王谷,出土30具密封木棺,上面的圖文清晰、近乎完好,裡面還有木乃伊,當局特地在媒體前打開其中兩具。 CNN主播vs.埃及考古學家哈瓦斯:「你對於出土文物保存的程度,感到驚訝嗎,我是我非常驚訝,這是一名女子的棺木,所以上面畫的是阿蒙神畫像,她正在卡納神廟裡,為阿蒙神歌唱。」 埃及考古學家哈瓦斯:「我想就如同你剛才所說,這是最重大的發現,出土地點就是,古埃及人生活的地方,18個棺木,埋在12個棺木下。」 埃及近年來,儼然上演了木乃伊的出土競賽,10月中同一個地點挖出用品。 今年5月,埃及吉薩平原發現兩名祭司的墓室木棺。 2018年,開羅以南的撒卡拉大型墓地,挖出4400年前王室祭司瓦提耶的墓室。 埃及文物部部長阿納尼:「這墓地色彩依舊鮮豔,保存了部分獨特場景,以及女性祭司的頭銜(雕刻),(我們確信)她跟皇室宮殿有強烈連結。」 埃及文物委員會希望透過不斷出土的祭司、高官墓室,能振興一蹶不振的旅遊業,成為埃及觀光的搖錢樹,而埃及為何要製作木乃伊? 美國大學開羅分校教授伊卡蘭:「古老埃及人相信,人死後靈魂會繼續存活,因此需要肉體能保存下來,不管是你肉體的型態或雕像,這就是為何木乃伊如此重要。」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埃及人相信:人死後能夠復活,但復活的靈魂需要原先的肉體,經過多道手法,逐一處理,70天就完成一具木乃伊。 木乃伊不只為埃及古文化妝點了更多神秘色彩,連製作過程都相當獵奇。埃及又挖出30具木乃伊 塵封3千年幾近完好│TVBS新聞網 http://bit.ly/2qBtpYe

 


木乃伊特展 探索古埃及生活
By 許文貞,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7日, 2017
「來自哈瓦拉的兒童木乃伊」是羅馬時期的埃及木乃伊,有金色面具,手上則握著花朵。(時藝多媒體提供)
「來自哈瓦拉的兒童木乃伊」,是一尊兩歲男孩的木乃伊。(時藝多媒體提供)
代表「完整無缺」的古埃及護身符「荷魯斯之眼」。(時藝多媒體提供)
木乃伊魅力無法擋!由時藝多媒體策畫的「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特展,11月14日起將於故宮圖書文獻大樓展出。特展將展出6具不同背景身分的木乃伊和陪葬品,包含一尊少見的兩歲兒童木乃伊、古埃及護身符「荷魯斯之眼」,以及協助逝者獲得永生的「心臟聖甲蟲」等超過200件經典文物,預售票11日起開賣。
預售票 11日開賣
古埃及人留下許多文字紀錄,如今透過新科技,用電腦斷層掃描木乃伊,了解木乃伊生前的性別、年紀、健康狀況與生理疾病,更能幫助現代人深入研究古埃及文明。
這次所展出的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大約在西元前900年至西元180年間。有四具是古埃及時期的木乃伊,兩具木乃伊則來自羅馬時期。
其中一尊是在羅馬時期之前十分罕見的兒童木乃伊,在1888年出土。木乃伊容器面具塗金,手部則握著一束雅緻的玫瑰與桃金孃,裝飾精美,足見是出身於上層家庭。當時考古學家認定這是一具兩歲女孩的木乃伊,近年經過電腦斷層掃描,才得知其實是男孩
荷魯斯之眼 受注目
代表「完整無缺」的古埃及護身符「荷魯斯之眼」,在古埃及語中也稱作「華狄特」(Wedjat)。在神話故事中,荷魯斯神的右眼在一場戰爭中受創,但後來神奇地復原了。「荷魯斯之眼」後來成為完整的象徵,可以保護配戴者,讓他不受傷害。
「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將是大英博物館埃及館2018年亞洲巡迴最終站,特展將於11月14日至2018年2月18日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展出。預售票將於10月11日起至11月13日,於全台統一超商ibon、博客來、YAHOO!超級商城、GOMAJI與UDN售票網開始販售,預售票售價為280元(原價350元)。更多展覽資訊請搜尋Facebook粉絲團「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
生活」。

direct (85)2017-10-08_2153132017-10-08_215343  


託夢告知藏在台博館 台灣最早木乃伊「柯象」特展揭謎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台灣現存最久木乃伊「柯象」已經在台博館正式展出,除了探究「柯象」的歷史與過去,還將揭開肉身不壞的謎題。策展人台博館研究組組長李子寧表示,一般的木乃伊多半長眠墓中,很少有像「柯象」一樣,成為木乃伊以後還有這麼曲折而傳奇的「生命史」,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死亡代表結束,但對「柯象」而言,死亡只是另一個開始。
台博館的展覽主題分為「肉身成聖:柯象木乃伊的誕生」、「木乃伊抗日:柯象與土庫事件」、「審判木乃伊:柯象在司法與警務機構的歲月」、「展示木乃伊:作為博物館藏品的柯象」、「帝爺返駕:柯象重返雲林大埤鄉北極殿」、「檢測木乃伊:柯象木乃伊的科學鑑定」等,除展出「柯象」過去的故事外,也展出近年來對「柯象」最新的科學鑑定結果,透過X光與電腦斷層掃瞄,企圖揭開文獻傳說,以及柯象木乃伊的真實身份、年紀、死因與為何「肉身不壞」等謎題。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蕭宗煌表示,台博館與其他博物館不同,談的不是歷朝歷代的豐功偉績,典藏的也不是宮廷內的珍寶或是偉大的藝術作品,而是台灣這塊土地上人民的故事,特別的是先人的「金身」成為博物館內重要的典藏,他希望這項展覽能更扣合臺灣這塊土地上人民的感情。
李子寧表示,「柯象」是台灣現存最久木乃,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信仰背景的人曾以「肉身佛」、「木乃伊」、「乾屍」到「帝爺」等不同的名稱來稱呼他,也反映了人們心目中如何看待「柯象」的態度,他認為「柯象」的故事是一個關於台灣的故事,有關我們如何去想像死亡之後的生命存在。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因各地先後發生多次武裝抗日事件,1912年6月雲林土庫地方鄉民黃朝、黃老鉗即藉由「柯象」木乃伊為號召起事抗日,但尚未行動就遭日方逮捕殺害,史稱「土庫事件」。在黃朝起義事敗之後,該件木乃伊就以「犯罪證據」遭日本殖民政府沒收、扣押,其後又輾轉保存在警務機構,並歷經從日本殖民時期,至戰後、1949國民政府遷台,1994年警察學校決定將其轉送台博館典藏至今。
據傳,「柯象」曾託夢說他被藏在台博館,信眾也宣稱連續發生以「柯象」之名現身或託夢表示要回家鄉的靈異事件,2009年該館與相關學者重啟調查研究,「柯象」木乃伊的身世與下落乃重為外界所知;去年9月在信眾奔走下,「柯象」終於歸返他離開近百年的「故居」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北極殿,對外公開展示至2012年5月,時距1912年的「土庫事件」正好屆滿百年。
立法委員劉建國、吳育仁、張嘉郡委員辦公室副主任高郁如、雲林縣文化處處長洪仁聲、師大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范燕秋、慈濟醫院蕭仲凱主治醫師、警察專科學校劉仁傑教官等人在18日都出席開幕典禮祝賀展覽順利成功。

「土庫事件」的圖片搜尋結果「土庫事件」的圖片搜尋結果

1912 土庫事件
「柯象木乃伊」傳奇
居住在嘉義廳大埤頭庄(雲林縣大埤鄉)的31歲的黃朝,以最低層的苦力勞動為生。與他同樣是苦力的53歲的黃老鉗,二人常因受日本人在工作中的欺壓,心存不滿而常與日本人起衝突。
柯象,是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人,為玄天上帝乩童,因日警通緝,匿隱山中,有一天,下山歸來,自稱其信奉玄天上帝,1879年臨終前,交代信眾將其身體置於土角厝內,並以束材靜燻百日便能成佛,百日後柯象成為一具乾屍(木乃伊),信眾將其放置在廟內奉祀,玄天上帝廟因此香火鼎盛。
又有一個張老鐵,亦藉神佛傳法,信徒甚眾,黃朝認可以柯、張之「法」,收攬人心,以宗教信仰精神,從事革命事業。
1912 年今日,黃朝開門向眾宣告:他的誠意已感動上天,玄天上帝已敕令他,百日後當成為「台灣國王」。
聚集平時不滿日本人的同伴們,又因受到中國辛亥革命的影響決定號召民眾奮勇起來驅逐日本人。
並預定在6月27日起義武裝抗日。
抗日的計畫被區長張兵、保正張加高、甲長張龍等台奸幫兇所獲知並密告日本警察。
日警圓崎群治可能認為這僅是一場兒戲,遣台籍巡查補陳讀,往搜黃老鉗宅,命令解散信徒,當時黃朝躲匿。警察走後,黃朝又復集會,討論起義事宜。
日警不等到黃朝有所行動前,依據告密的消息,搜捕黃朝、黃老鉗等16人,並帶黃朝至派出所訊問,乃乘間入廚,取得菜刀,黃朝以死相抗,持菜刀殺傷日警圓崎群治後,被眾警壓制。
e0040579_0264338.jpg黃朝於6月30 日,暴死於看守所。朝起義事失敗後,日方即以「犯罪證據」的名義扣押「柯象木乃伊」。
1912年9月3日,台南地方法院依「匪徒刑罰令」對本案 16 名宣判,主事者死刑外,無期徒刑 2 人,有期徒刑 12 人,行政處分一人,台灣史稱為「土庫事件」。
歷史長達130年的木乃伊柯象,原本是雲林縣埤鄉北極殿的肉身帝爺,失蹤整整100年,去年在諸多巧合機緣下,才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庫房裡找到。 
柯象木乃伊採坐姿,含椅座寬約78公分、高139公分、深度87公分,肉身已成為極乾燥棕色外皮,外表的血管、胸骨及肋骨清晰可見。
為了迎接柯象木乃伊,北極殿廟方特地斥資二百三十萬元建構一個和台博館庫房相同的恆溫、恆溼、無塵及無光害的安全展示環境安置,讓柯象能夠永遠留在自己的家鄉。(來源:自由時報、台灣人的台灣史)

|台北市區|台灣也有木乃伊,台博館看柯象的生死之謎 @ SweetFeena,Sweet LOVE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nfpha


台灣百年木乃伊想返鄉 年年花20萬南北奔波
木乃伊柯象雖然返鄉,但名義上仍屬於台博館,每年必須返回台博館3個月「保養」。圖為他去年回到台博館庫房。圖/台博館提供
木乃伊柯象雖然返鄉,但名義上仍屬於台博館,每年必須返回台博館3個月「保養」。圖為他去年回到台博館庫房。圖/台博館提供
台博館收藏的百年木乃伊「柯象」,原是雲林縣大埤鄉人,日據時代遭日人「扣押」送至台博館典藏。柯象5年前以「借展」名義返回故鄉雲林北極殿,每年仍得定期送回台博館檢測保養,等於9個月「住」雲林、3個月住台北。
柯象每次往返,耗費台幣20萬,也令人擔心搬運造成耗損。北極殿一直想爭回柯象所有權,主委吳茂崧質疑「這是我們的祖先,為什麼所有權屬台博館?」
對許多民族來說,祖先遺骸神聖無比,還有必須「歸葬」的終極意義。博物館收藏遺骸歸屬問題,隨政府提出「原住民轉型正義」後,成為博物館必須面對的「轉型正義」。比方,南科遺址挖出的兩千具史前人類骸骨,該歸屬後裔西拉雅族或博物館?台灣各博物館收藏的原民遺骸,該不該送回後裔部落?
將收藏的人類遺骸送還後裔,是國際博物館界重要趨勢。台大原民中心與台博館近期合作舉辦系列座談,探討原民遺骸/文物返還問題。台博館副研究員李子寧指出,與會的原民聽眾大多希望返還,但又擔心返回部落後如何典藏。
台灣原住民政策協會執行長陳旻園指出,許多原民文物/遺骸,是在日據時代以不正當方式遭研究者據為己有,站在「轉型正義」角度,應尊重族群意願送返部落。他認為不必擔心典藏問題,原民向來崇奉祖先遺物,多數領袖家屋都有典藏設施。
在台灣各博物館收藏的人類遺骸中,柯象是首個得以「返鄉」的「遊子」。吳茂崧表示,北極殿花了300萬,打造台博館要求的典藏設施,但柯象所有權仍屬台博館,每年得按規定返回台北「報到」、檢測保養。吳茂透露,柯象多次託夢「不想再回台北」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陳登欽表示,關於遺骸/文物返還的法令,「台灣還沒準備好」,但博物館已釋出善意。他認為,現階段不需談法律,而是透過雙方的溝通合作,讓文物返回地方文化脈絡,從而創造新的意義。以柯象為例,其在雲林可視為台博館「分館」,柯象返鄉後吸引大批觀眾、創造更多文化層次的對話,對博物館和地方都是加分。

 

 

相關圖片

「土庫事件」的圖片搜尋結果「土庫事件」的圖片搜尋結果「土庫事件」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台百年木乃伊“柯象”重新展出
2012-12-21 10:59:05 廈門晚報admin 查看次數:2621
檢測發現,其“死因不單純”,生前或受到傷害
  據台媒報導,台灣博物館前天推出展覽“死亡只是另一個開始”,現場展示台灣現存最久的木乃伊“柯象”(見圖)。台灣博物館也與“中國醫藥學院”及慈濟醫院組成醫學團隊,進行科學檢測,意外發現柯象“死因不單純”,並非民間傳說的“肉身成聖”。
  這柯象充滿傳奇色彩,民間有不少繪聲繪色的傳說。台灣博物館研究組組長李子寧說,這具台灣最古老、有130多年曆史的木乃伊,就是住在雲林大埤鄉的男子柯象。但柯像是何許人?為什麼變成木乃伊?目前答案並不完整。也有另一說,木乃伊是柯象的弟弟柯麒麟,是柯象把柯麒麟做成木乃伊的。但無論哪種說法才對,1878年這木乃伊就已進入雲林大埤鄉大德村(舊名土庫)的玄天上帝廟,成為被供奉的“帝爺”。
  柯像被視為玄天上帝化身,相對於佛教有“肉身菩薩”和“肉身佛”傳統,玄天上帝屬於道教,“肉身成聖”的案例絕無僅有。而柯象為什麼會被做成木乃伊,目前還沒有肯定的答案。
  這次展覽,台灣博物館邀請醫學團隊檢測,有了驚人的發現。李子寧指著現場展出的X光片說,柯象的右下顎骨有非自​​然產生的斷裂,可能是生前受到傷害,“也許是打鬥或重擊造成的”。另外,他研判是肉身經過烘乾、脫水乾燥的過程,才做成了木乃伊。
  柯象現今的面貌是大量“加工”的結果。李子寧表示,柯象的臉部有上漆,眼睛是畫上去,鬍子是貼上去,內臟和腦組織被掏空,鼻子、脖子、關節和手指等都有石膏填充或固定,讓柯象的骸骨不會散開。
  他表示,從骨骼的細緻度、沒有骨刺等細節研判,柯象死時應是個三四十歲的成年人,並且不是勞動者,推測他的職業是乩童。
  1912年,信徒黃朝等人以柯象為名號,號召地方人士抗日,但還沒起義就被日警逮捕,史稱“土庫事件”。事件中柯像被當成“犯罪證物”扣押,此後就留在警務機關當“人體科學教具”達81年之久。
  1993年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將柯象移轉給台灣博物館,台灣博物館後來曾兩次展出。時逢殭屍電影《暫時停止呼吸》當紅,媒體以乾屍、靈異角度渲染。1997年後,柯象就沒在博物館展出過,直到2009年學界重啟研究,才又為外界所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