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37位奇女子,個個絕代風華/《梨花仕女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bBXq6l

《柳如是》江南名妓,陳寅恪所著的《柳如是別傳》/「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1628年,柳如是十歲時為江南名伎徐佛收養/柳如是感其徜徉於湖光山水,詩酒作伴深情,願嫁此時早已年過半百的錢謙益。錢謙益大喜過望,於次年迎娶柳如是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sbYgX1

仕女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k4k8W


 

李香君,又名李香(1624年-1654年)明代蘇州人。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艷之一,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女主角。現南京秦淮景區建有李香君故居紀念館。
File:Portrait of Li Xiangjun (李香君) by Cui He.jpg
南京李香君紀念館(媚香樓),原鈔庫街河房
明天啟四年(1624),生於蘇州閶門楓橋吳宅,有兄妹三人。父親原為一位朝廷武官,因成為東林黨員,被魏忠賢誣陷治罪,李家自此敗落。
崇禎四年(1631),隨養母李貞麗改吳姓為李。自幼與人學習藝家諸藝,音律詩詞、絲竹琵琶,尤擅南曲,歌聲甜潤,深得四方遊士追慕。因李貞麗仗義豪爽且知風雅,因此媚香樓善結正直俠義之士。
崇禎十二年(1639),結識復社領袖侯方域,與之交往,並為妾室。阮大鋮得知方域經濟拮据,暗送妝奩,以拉攏侯方域,結交復社。香君識破阮大鋮的圈套,堅決退還妝奩。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京師淪陷,五月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起用阮大鋮,趁機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自侯去後,結束了媚香樓的生活。
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攻下揚州,五月南京淪陷,弘光帝被部將劫持獻給了清軍。南京城破時,李香君隨著一些宮人趁夜逃出,市街烽煙一片,清兵到處燒殺搶掠,難民四處逃竄。李香君在南京受盡苦難,後躲進棲霞山葆真庵,與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為尼。秋八月侯方域在棲霞山尋到李香君。經過商議,二人攜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歸德(今商丘),住在翡翠樓上。因出身娼妓,為公婆歧視,趕到侯氏莊園(今李姬園)居住
順治十一年(1654),鬱鬱而亡,侯方域為香君立一石碑,上書「李香君之墓」五個大字,下有「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的小字。
傳奇
孔尚任的《桃花扇》裡扇面上的桃花,並非染料所畫,而是楊龍友以李香君的鮮血寫成。[1][2][3]
詩歌
李香君小像 其一(淸•陸學欽)
一腔恨血歕桃花,點染生綃妙筆誇。
為問元規塵十丈,攜將此扇可能遮。
李香君小像 其二(淸•陸學欽)
丰姿寒玉自稜稜,阮老田郎喚不應。
笑殺孟津王學士,烏絲細楷寫春鐙。
香君題詩(林語堂)
香君一個娘子,血染桃花扇子。
氣義照耀千古,羞殺鬚眉漢子。
香君一個娘子,性格是個蠻子。
懸在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
如今天下男子,誰複是個蠻子。
大家朝秦暮楚,成個什麽樣子。
當今這個天下,都是騙子販子。
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亂子。


 

秦淮八艷又稱金陵八艷,是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八位色藝才氣俱佳名妓的合稱。即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
明末時南京舊院(高級煙花巷)名妓輩出,盛極一時。當時許多文人在筆記小說和詩歌記錄了大量名妓的容貌和風采。譬如萬曆年間出版的《金陵百媚》品題當時秦淮河諸妓並排定名次;錢謙益與愛妾柳如是作詩無數互相唱和,也為寇白門、顧橫波、董小宛等名妓作詩、為文記錄;張岱在《陶庵夢憶》中有〈王月生〉條;余懷的《板橋雜記》中記載了包括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十數位名妓的生平、個性與才藝;冒襄《影梅庵憶語》詳述其與董小宛相識、結縭以至小宛病歿的過程。
清人張景祁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編纂出版的《秦淮八艷圖》中,憑藉著秦淮河的歷史選出八名最出色的妓女,是為「秦淮八艷」名稱之始。此八人為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青蓮(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和陳圓圓。其實當中柳如是出身吳江,董小宛和陳圓圓主要在蘇州半塘發展,此三人與秦淮河關係不深,但仍因其美貌及傳奇性而入選。


 

 李香君又名李香,爲秣陵教坊名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於1699年問世後,遂聞名於世。李香君確有其人,據說其父原是明末“忠臣武將”,後被奸臣陷害。
  李香君與複社領袖侯方域交往,嫁與侯作妾。侯曾應允爲被複社名士揭露和攻擊而窘困的閹黨阮大铖排解,香君嚴辭讓侯公子拒絕。阮又強逼香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爭,此時正值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等被捕入獄,香君也被阮選送入宮。清軍南下之後,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之下落,眾說紛紜。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李香君
李香君
  李香君是清初著名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着力描寫的一位愛國女性。李香君確有其人,據說其父原是明末“忠臣武將”,後被奸臣陷害。她被當時的秦淮名妓李貞麗收爲養女。13歲那年,師以吳人周如松學習歌舞,能演唱“臨川四夢”傳奇,她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南明小朝廷建立後,弘光帝不顧國事,沉湎酒色,清軍攻城略地,朝廷一味求和,這激起了愛國人士的義憤。
  李香君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她16歲那年,經複社領袖之一的張溥介紹,認識了侯方域,兩人一見傾心。這時,侯公子應試落第,又無法籌措與香君結親的費用。阮大铖得知此事後,指使手下暗中送給侯方域三百金,想以此請侯幫他解圍。定情之日,侯方域以題詩宮扇贈給李香君。當香君發覺妝奩是奸臣阮大铖所送,當即大義凛然拒絕,並嚴詞勸告侯不得與阮來往。這時,阮大铖下令逮捕侯方域,又派人來搶李香君。李誓死相抗,以頭撞地,額血濺於侯方域送她的宮扇上。有人在扇上依着李香君的血蹟畫出幾枝桃花,添上枝葉,這就是桃花扇的由來。不久,清兵南下,颺州屠城,南京陷落,侯方域降清,參加科考中了擧人,訪得李香君在棲霞山葆貞觀,就趕去相見。香君見他投降變節,滿懷悲憤撕毁了桃花扇。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深明大義、嫉惡如仇,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李香君最終選擇了隱循的道路,並非出於對道家的虔誠和對紅塵的看破,而是憤慨於社會現實的黑暗,是理想破滅的悲痛歸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人們修複了李香君故居———媚香樓。
  這是一座精致的明清建築風格紅樓,爲二進二院二層民居。從西首邊門進入,穿過走廊,便來到二進的客堂,此處曾是李香君和其母接待客人的地方,現改爲陳列室,一隻大玻璃櫃里面陳放着李香君的生平經歷及各種《桃花扇》的版本。前院西首,幾枝疏竹掩映下的假山石旁,斜倚着一尊李香君的白玉雕像,她手執團扇,神態安詳,眼望前方,引人浮想聯翩。二樓是起居室,東首書房,西頭琴房,中間是侯、李臥室,羅帳流蘇、錦被香枕,使人想起郎才女貌的美好時光。這真是“和風吹拂夫子廟,朝日映紅媚香樓。
  “何謂“媚香樓”?這就是當年名士楊龍友根據《左傳》中的“蘭有國香,人服媚之”而題名。(《江南時報》 2005年11月13日 第十六版)
編輯本段香飄秦淮
李香君
李香君
  崇禎末年,風雲變化,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然而,朝廷内外忠奸混雜,結黨營私。就在這個内外憂患的年代,秦淮河畔出了八個驚豔的女子,李香君,顧横波、馬湘蘭、柳如是、董小宛、卞玉京、寇白門和鄭妥娘,人稱“秦淮八豔”。
  秦淮八豔以美貌、才氣、俠義聞名於世,但是,她們内心世界的孤獨,迷茫,絕望卻很少爲世人所知。
  秦淮八豔中以柳如是,李香君最爲著名,史學大師陳寅恪有《柳如是别傳》,戲劇家孔尚任有《桃花扇》,都是嘔心瀝血之作,見地深厚,更使她們流芳千古。
  香飄秦淮——李香君
  李香君自幼居於秦淮河畔媚香樓,此樓臨水而立,精巧别致,站在樓上憑欄而望,煙水澄碧、彩舫交織,一江秀色盡收眼底。媚香樓的主人是李香君的養母李貞麗,人稱李大娘。
  李大娘素有俠氣,侯方域《李姬傳》中記載,“貞麗有俠氣,嚐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傑,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可見一斑。媚香樓是李大娘用自己多年的積蓄建造的,同時,她收養了幾個幹女兒,以詩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里頗有些名氣。而給媚香樓撑臉面的就是李香君。
  李香君自幼在媚香樓長大,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性情上也有着養母的豪爽和俠氣,其相貌更是驚豔,身材嬌小玲瓏,眉眼兒俏麗生輝,小嘴唇微微上翹,顯出幾分俏皮,整個一個可人兒的模樣,因她嬌小而香豔,名字里又帶個香字,所以客人都戲稱她是“香扇墜”,也真合她的那種韻味。
  李香君幼時便善於辯别忠奸善惡,時常爲張溥、夏允彝等人所稱讚。李香君十三歲時,風度爽朗,韻致超群,跟隨蘇州藝人周如松學唱湯顯祖《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四大傳奇,能將曲調音節的細微變化盡情地表達出來。並且十分擅長《琵琶記》,但從不輕易唱給别人聽。
  都說,“女爲悦者容,士爲知己者死”,但是,李香君不是,她從小在青樓中長大,看慣了薄情薄性的人,她要尋求自己的知己,就在這個被視爲過客之地的青樓,她毅然地等待着,她要爲自己的知心而容,爲自己的知心而死。然而,等待的孤獨漸漸地侵入她的内心,一個青樓女子寄人籬下,雖有養母的照顧,姐妹的疼愛,但在這茫茫的人世,隻能空對一川風月。
  李香君十六歲那年,有一日,她坐在繡簾掛落的花格窗前,遙望着秦淮河,夢想着一個知心人兒,不禁潸然淚下。此時,養母走進她的房間,說是有個年輕人要見她。片刻之後,隻見一個風度翩翩的年輕人走了進來,他就是侯方域。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邱人,祖父侯執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親侯恂做過戶部尚書,都是剛直不阿的忠臣。侯方域自幼隨家鄉名士倪元路學習詩書,敏慧多才,長進極快,崇禎十六年,二十二歲的侯方域來到南京參加禮部的會試。侯方域自恃才學俊秀,年少氣盛,並沒有把應試當成一回事。在這燈紅酒綠、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不免要涉足一番。這天,經友人介紹,他慕名來到媚香樓,一睹李香君的風采。
李香君
李香君
  他走進李香君的屋子,見室内書畫古玩陳設有致,别有一番清新氣息,與一般青樓迥異。李香君暗暗地擦去臉上的淚水,嬌笑盈盈地請客人落了座,立即有侍婢送來清茶果品,此時,侯方域正爲掛在牆上的一幅大型横幅所吸引。這是一幅“寒江曉泛圖”,寒雪彌漫的清江之上,一葉孤舟盪於江心,天蒼蒼,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種悠遠淡泊的意境,畫上還題有一首詩:
  瑟瑟西風淨遠天,江山如畫鏡中懸。
  不知何處涸波叟,日出呼兒泛釣船。
  畫上沒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然而,侯方域凝視了很久,漸漸地出了神。李香君見他如此關注,略帶羞澀地說道:“這是小女子塗鴉之作,不足爲道。” 侯方域簡直不敢相信,這麼一個嬌小稚嫩的青樓女子,竟然作出這般神韻的詩畫,真令人刮目相看。從這幅畫開始,兩人越談越投機,彼此引爲知已。臨走前,李香君坐在妝奩邊爲侯方域唱了一曲《琵琶記》,而侯方域索要了詩筆,作詩一首,送於李香君,詩雲:
  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瑤池一枝蓮。
  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
  臨行嬌無語,阿母在旁邊。
  一種欣賞傾慕的情懷已在詩中顯露,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翩翩少年,一個是嬌柔多情、蕙質蘭心的青樓女子,在接連幾次交往之後,雙雙墜入了愛河,纏綿難分。
  當時,有個“梳攏”的習俗,如果哪位客人中情於一位女子,隻要出資擧辦一場隆重的儀式,再給妓館一筆重金,該女子便可以專門爲這位客人服務,而梳攏所需的金費,因梳攏對象的不同而不同,像李香君這樣一位名妓,梳攏時必須邀請大批有頭有臉的風流雅士,宴會的級别自然要高,還要付一筆豐厚的禮金,才不至於失面子。而此時的侯方域是出來趕考的,身邊當然沒帶太多的銀子,有心想梳攏李香君,卻又無能爲力。
  正當侯方域爲難之時,友人王將軍雪中送炭,爲他辦了梳攏之事,那夜,侯方域將一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送給李香君作爲定情之物,同時系着侯家祖傳的琥珀扇墜。李香君深識情郎的真情摯意,從此便留他在媚香樓中。
  此後,李香君度過了人生最美的歲月,她總以爲一切都將美好,但是,在這個蒼茫的人世,有許多事並不是一個小女子可以預料的。一日,李香君想到王將軍,她轉身對侯郎說道:“王將軍家境貧寒,何來一筆重金替你梳攏?你何不問問明白。”
  侯朝宗當時微微地思忖了一會兒,顯然在回憶梳攏的事,當天夜里,正巧王將軍來訪,經過一番追問,才知道那筆資助並不是王將軍的,而是阮大鉞通過王將軍贈與侯方域的。在明思宗崇禎元年宦官魏忠賢被誅,阮大鉞作爲逆贼同僚被朝廷削籍免官,現居南京。然而,阮大鉞並不甘心隱退,他在南京廣交江湖人士,暗中謀劃,伺機東山再起。有識之士陳貞慧、吳應箕等人有所察覺,作了一篇“都防亂揭”,結果,阮大鉞的陰謀被察覺,他當時既惱又怕,隻因手中無權,隻好閉門謝客,深居簡出,隻與馬士英暗中往來。
  當時,侯方域,方以智、陳貞慧、冒辟疆合稱明複社四公子。阮大鉞得知侯方域在南京資費不足,一心想買通這個關節,於是,讓王將軍將錢財送與侯方域,爲防止侯方域拒絕,暫作隱瞞。阮大鉞的目的在於拉攏侯方域而緩和與陳貞慧等人的關係,伺機再起。
  侯方域回到媚香樓,把實情告訴李香君,李香君嚴厲地說道:“陳貞慧爲人高潔,而吳應箕更是忠貞之士。公子素來與他們交好,不可因錢財而廢故友,何況公子出身於世家,頗負名望,怎能與阮大鉞交結”。
  其實,這時的李香君是十分爲難的,一面侯方域科場失意,另一面時局動盪,眼看着自己的情郎壯志未酬,日益消磨鬥志,李香君心中實不是滋味。
  然而,此後的侯方域整日裝醉不出,李香君到處變賣自己的首飾,四處借資籌款,湊足了費用,交還王將軍,王將軍怏然離去,不複往來。阮大鉞望着王將軍帶回的重金,心中懊惱,暗生報複之心。
  不久,時局變動,李自成攻破北京,崇偵皇帝自縊殉國,福王朱由崧在舊臣擁護下,來到南京建立弘光皇朝,馬士英成了執政大臣,隨即啟用阮大鉞爲兵部侍郎,繼而又升爲兵部尚書。阮大鉞重權在手,陳貞慧、吳應箕等人先後入獄。侯方域得知消息之後,惟有趁夜逃離。
  那夜,明月無光,微風拂動,媚香樓里燭影搖逸,微光隱着兩個難舍難分的人兒,殘漏一點一滴的催促。李香君爲侯郎彈了一曲,她放下手中的琵琶,偎依在侯郎的懷里。侯方域顯然舍不得離去,一臉默然,淚水濕潤了臉頰。
  李香君強忍着奪眶而出的淚水,安慰情郎說道:“悲歡離合人之常情,男兒志在四方,原不該在媚香樓里消磨豪情壯志。況且你我離合,在於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共枕,猶如相隔萬里,若是你我一心,雖隔千山萬水,猶如一處。”
  就這樣,李香君依依不舍地將情郎送至桃葉渡,並預置了酒席,爲情郎唱了最後一曲琵琶詞,臨别時囑咐:“公子有才,文章詞采也好,和蔡中郎不相上下。然而,蔡邕學問雖好,卻難補品行上的過失,而今《琵琶記》雖虛妄,但蔡中郎曾附董卓卻不假。望君勿要效仿。”說完,淚水直下,幽咽難語。等情郎上船後,李香君望着侯方域遠去的背影,她忽然想到,情郎這一走,可能再也見不到了。她痛哭地喊道:“從此一别,相會之期實在難料,但願公子始終自愛,勿辜負我,今後,《琵琶記》隻爲公子唱。”
  李香君的話使侯方域多了一份辛酸,也多了一份安慰。然而,她的侯郎終於揮淚離開了南京城,渡江北上,投奔到正督師颺州的史可法麾下。
  史可法是侯恂的門生,爲人忠貞耿直,在颺州加緊操練兵馬,准備抵擋清軍的南下。侯方域被安排在史可法身邊做文書工作,爲抗清報國效力。他與南京的李香君頻頻有書信往來,傾訴相思之情,暢談人生報負,彼此雖在天涯海角,可心卻緊緊地連在一起。
  自侯方域走後,李香君征得李大娘的同意,洗盡鉛華,閉門謝客,天天凝視着那把訂情的絹扇,一心等待着侯公子歸來,同時,許多獵奇好豔的達官顯貴偏偏不肯死心,紛紛上門打她的主意,無奈此女吃了秤砣鐵了心,以堅決的態度予以回絕,客人們隻好望樓興歎。
  不久,來了一個難以對付的人,此人就是僉都御史田仰,他督運漕糧由颺州來到南京,幫了弘光皇帝一個大忙,成了朝中的重臣。以馬士英和與阮大鉞爲首的弘光臣子擧行盛大的酒筵爲田仰接風洗塵。席間,田仰表示久聞秦淮名妓李香君的豔名,此行欲收李香君爲妾。伺機報複的阮大鉞終於逮住了一個機會,可惜侯方域聞風遠走,他無從下手;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給田仰,一面可以討好田仰,一面可以拆散那對鴛鴦,聊泄心中積憤,可謂一箭雙雕!
  翌日,阮大鉞派人擕帶重金前往媚香樓行聘,李香君毫無商量餘地地一口回絕了,她說,侯公子雖然在外漂泊,但是,總有一天會回來的,我要等他。可是,誰知這里還在勸來推去,那邊迎娶的花轎已經吹吹打打地來到媚香樓。
  娶親隊伍人多勢眾,李大娘阻攔不住,人已沖進樓里,大有不抬走人決不罷休的勁頭。而這時,李香君的心里卻隻有她的情郎,他一走數月,轉眼間已是落也紛飛,她望着片片枯葉伴着孤舟,横在寒江之上,她想起了與侯方域的往事,但是,這一切已經物是人非了。
  樓下,娶親的隊伍依然糾纏不休,李香君被逼得走投無路,隻好佯裝答應。聲言先回屋打扮,妝成立即上轎。迎親的人在樓下等待,猛聽“呯”的一聲,接着傳來侍婢的驚叫,樓下的人猛吃一驚,連忙跳起跑到樓上詳看,隻見盛妝華服的李香君横臥在樓板上,一動不動,一股鮮血從頭上流出,染紅她的面頰和衣襟。懷里還抱着那把侯方域贈送的白絹扇,上面也濺上了斑斑血蹟。迎親的人見鬧出了人命,嚇得不敢再糾纏,一聲不吭地抬着花轎走了。
  李大娘與媚香樓的姐妹將李香君抬到床上,又急忙發人去找醫生。住在附近的楊龍友聞訊趕來,他看到那把帶血的絹扇孤零零地落在地上。楊龍友拾起絹扇,端視良久,深爲李香君的貞烈感慨噓啼,一個奇妙的構思在他腦海中形成。進屋探視過昏迷不醒的李香君後,楊龍友帶着絹扇離開媚香樓,回到家中,立刻在書房坐下,取出一枝不曾用過的羊毫筆,就着扇面上的血蹟稍作點染,血蹟便成了一朵朵鮮豔欲滴的桃花,再以墨色略襯枝葉,一副灼灼動人的桃花圖便完成了。楊龍友對着絹扇沉吟良久,又在扇面上題下三個小字——桃花扇,准備等李香君傷愈後送還。
  日子漸漸地流逝,李香君經過多日的調養,傷勢漸漸痊愈,這時田仰已經離開南京,娶妾之事不了了之。 但是,李香君深深等待的侯公子一直沒有出現,望着眼前的千山萬水,李香君漸漸地憔悴。
  然而,阮大鉞並未罷休,當時,弘光皇帝在國難當頭,不思治軍理國,反而日夜沉醉在聲色之中。阮大鉞親自爲弘光皇帝執筆撰寫豔詞歌曲,再到秦淮河畔挑選出色的歌妓,送入宮中供弘光皇帝取樂。李香君傷愈後,阮大鉞立即打着皇上聖諭的幌子,將她征入宮中充當歌姬。
  這次,李香君着實無法抵擋,一個青樓女子,怎敢違抗聖命?可是,宮門一入深似海,何時才能見到日夜思念的侯郎?她多麼想捎信給遠方的情郎,多麼想見他一面,但是,遠方戰事正緊,交通全斷,音信全無。帶着無限的眷念和遺憾,李香君進了皇宮,懷里緊緊抱着的是那把鮮血染成的桃花扇。
  不久,清兵南下,颺州失陷,直逼南京,弘光皇帝望風而逃,終究被部將劫持獻了清軍,南京城不攻自破。
  南京城破之時,李香君隨着一些宮人趁夜色逃出皇宮,市街上一片混亂,清兵燒殺搶掠,難民四處逃竄。
  李香君高一腳、低一腳地向秦淮河畔走去,隻見四處火光沖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紅。好不容易來到長板橋上,站在橋頭,發現媚香樓已是一片火海。李香君心里一沉,腳下發軟,一下子跌坐在橋面上,腦子里一片空白。
  正巧,當年爲李香君授曲的師傅蘇昆生路過長板橋,無意中發現坐在地上發傻的李香君,連忙將她扶起,才知她已無處可去,便帶着她隨着逃難的人群,來到蘇州。
  其實,這天夜里侯方域也在南京城,他是在颺州兵敗後脱身返回南京的。到達時正逢清兵肆虐屠城,他心系着李香君的安危,火燒火燎地趕到秦淮河邊,卻看到媚香樓燃成一團烈焰,熟悉的人一個也沒有。他在媚香樓附近徘徊了整整一夜,始終沒有見到李香君的影子;而那時李香君就坐在離媚香樓僅有一箭之遙的長板橋上,盼望着自己的情郎。
  此後,關於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結局,說法眾多,有的說,李香君和侯方域連最後一面都沒有見着,李香君就留下一柄桃花扇病懨懨地死去。臨逝之前留下一句話:“公子當爲大明守節,勿事異族,妾於九泉之下銘記公子厚愛。”可惜,她的侯公子在顺治八年終究耐不住寂寞,參加了鄉試,試中副榜,白白玷污了李香君的名聲。
  有的說,清兵南下之後,侯方域投降了清廷,山河破碎,李香君的理想徹底幻滅了,出家當了尼姑,與棲霞山滿山烈火般的紅葉長相廝守,她的香塚至今仍留在那里。從此,人們再也聽不到被視作秦淮一絕的李香君那傳神的唱腔。
  有的說,南京被清兵攻占後,李香君與侯方域脱難,回到歸德城侯府。李香君更名換姓住在了翡翠樓,相親相愛如壯悔堂内今日的塑像。數年後,侯方域再游江南,獨自在家的李香君歌妓身份暴露,不爲官宦世家所容,她被趕到城南侯氏莊園(今李姬園),不久鬱悶而死,年約30歲。相傳侯方域回家後,爲香君修墓立碑:“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那年,侯方域35歲,憶起自己坎坷遭遇,感歎平生可悔者多,於是把自己的書齋更名爲“壯悔堂”。兩年後,侯方域因鬱鬱寡歡、心情鬱悶而病逝。
  試想,青樓女子皆有義氣,英雄盡是狗輩。歌妓用性命來維持自己的貞節和道德大義,士大夫倒是放棄原則,隨時准備改換門庭。入清以後,陳貞慧隱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爲僧,楊文聰抗清殉國,陳子龍自沉明志,而李香君的情郎卻投了清廷,山河破碎,一切皆成幻滅。但是,《桃花扇》依在,李香君的香魂依舊香飄秦淮。
編輯本段人物傳記
  秦淮八大豔伎之一李香君的個人形象和淒美愛情故事被清代文人孔尚任所著的《桃花扇》公之於世後,經過曆代文人雅士的小說、戲曲、電視劇、電影等的藝術再加工,李香君的名字已被傳唱了300多年,成爲不朽的豐碑。不同意義上的一座碑,隱藏在河南商丘古城西南角的一片桐樹林間。有關李香君身世、晚年、後世一系列多年來爲學者苦苦追尋的謎底等待揭開。到底哪一種說法符合歷史真相?李香君到底有沒有後人?桃花寶扇現在到底在何人之手?
  寂寞·緣起
  公元1639年2月,河南商丘才子侯方域遠赴南京,以備江南貢院科擧考試。其時明朝崇禎末年,時局動盪,戰火繚繞。侯方域寄身夫子廟,每日與複社(明末抗清文學團體)朋友陳定生、吳次尾等賦詩飲酒,常撫卷自歎“讀書異地,功名未就,家鄉遠通,況是佳人難覓,良緣未締”。
  夫子廟對面爲秦淮河。十里秦淮,古時南京城繁華之地,明清兩代達到鼎盛。岸南有一個小巧紅樓叫做媚香樓。這一日,侯方域與好友楊龍友來至此處,恰青樓姊妹們正擧行盒子會(明代南京妓業風俗,於每年清明前後擧行,色藝俱優者比賽吹拉彈唱一連數日),席間一名女子李香君出類拔萃,侯方域一見鍾情。
  楊龍友看出端倪,極力撮合。
  那時,侯方域年方二十一歲,其父侯恂爲戶部尚書,此時雖身陷囹圄,但爲東林黨領袖之一,很受士人尊崇。侯方域自己亦爲複社骨幹,其詩文已名冠天下。
  美人·身世
  李香君那時十六歲,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形容她“溫柔纖小、宛轉嬌羞”。清代餘懷所著的《板橋雜記》記載她“身軀短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侯方域的回憶文章《李姬傳》中說她“亦俠而慧”。清代不署撰人版本的《桃花扇》中讚她“容可落雁,貌能羞花”。
  被後人列爲秦淮八豔之一的李香君其實在認識侯方域之前已經名動秦淮兩岸,因其色藝雙絕、氣質出眾,見她需“納千金”。
  李香君賣藝“是否賣身”成爲後世議論焦點。按照史料所記,李香君在媚香樓屬於“歌伎”,而非“歌妓”,“伎者,樂工也”,也就是以歌舞爲業的人。《桃花扇》也有記載說,李香君“未入芙蓉之帳。雖在青樓,尚未破瓜,而且素性貞良,從不輕易會客”。後侯方域曾對其父侯恂說起“香君賣藝不賣身”的話亦爲佐證。
  李香君原不叫香君。她十六歲那年的一天,畫家楊龍友爲她作畫,才得知其“年幼無號”,便根據《左傳》“蘭有國香,人服媚之”一語將她取名爲“香君”。李香君原也不姓李,八歲時被親戚送到媚香樓之後,她就認了老鴇李貞麗爲養母,亦隨了她的姓,始喚“李香”,綽號“香扇墜兒”。她到底姓什麼,身世如何,曆來學者有不同猜疑。
  對《桃花扇》及“李香君”研究傾注了幾十年心血的商丘學者尚起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尚起興認爲,李香君姓“吳”。明朝天啟四年甲子即1624年生於蘇州閶門楓橋鎮,且至少有兩個哥哥,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因系東林黨成員,被魏忠賢一夥閹黨治罪後家道敗落。
  姻緣·亂世
  才子佳人,千里姻緣一線牽。
  1639年3月的一天,楊龍友帶侯方域到秦淮八大名豔之一卞玉京主會的盒子會現場——暖翠樓,李香君在樓上坐。此前楊龍友已將侯方域要娶李香君爲妾的消息告訴了李貞麗,這位被侯方域認爲“有俠氣”的香君養母欣然同意。
  據《桃花扇》記載,香君正吹簫,簫音猶如風鳴雲端。侯方域動情地解下自己隨身佩戴的扇墜兒向上一抛,正落香君懷中,香君滿面通紅,含羞微笑。李貞麗隨即取香君冰紗汗巾,包上櫻桃,抛至樓下。
  就這樣定了姻緣、佳期。成親那日在媚香樓。飲酒之間,侯方域拿出一把扇子送給香君,以爲“結盟之物”。並在上面題贈七言絕句一首:“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初禦富平車。青溪盡是辛夷樹,不及東風桃李花。”
  原本這扇子就不平凡,是崇禎皇帝的宮廷禦扇,在侯恂升任太僕寺少卿時,崇禎皇帝把它贈給了侯恂,侯恂在升任了戶部尚書時又把它送給了侯方域。
  一邊是小扇定情,一邊是天下大亂。清軍連破數城,所向披靡。1644年3月,李自成進北京,崇禎帝朱由檢自縊。馬士英、阮大铖等内結宦官外約總兵,擁立福王朱由崧於南京爲監國之主。
  這期間,岌岌可危的明王朝恐屯兵襄陽的左良玉叛變南下,愛國才人侯方域受司馬熊明遇所托修書勸阻。阮大铖竟生暗害侯方域之心,放言侯將私放城門,引左良玉帶兵入城。馬士英遂急匆匆遣兵到媚香樓捉拿侯方域。侯逃至史可法處,又奉史可法之命,同總兵高傑到睢州防河。後高傑被殺,侯買舟南渡,路遇蘇昆生、李貞麗,兵荒馬亂,惦念香君生死,便星夜往南京而來。
  濺血·迷蹤
  侯方域往南京尋找香君之時,時至隆冬,李香君正站在馬士英的面前唱曲兒,諷刺這一幫昏君佞臣面臨家破人亡卻隻知貪圖享樂,一時氣惱,索性破口大罵,被阮大铖一腳踹在雪窩里。
  此前,阮大铖爲巴結漕撫田仰,以便進一步討好馬士英,看田仰懼妻無妾,使銀1800兩讓楊龍友率家丁逼娶李香君。李香君哭訴:“我隻知侯郎是我終生之依,這定情詩扇,便抵過萬兩雪花!”揮舞着扇子拍打前來抓他的家丁。眼看着抵擋不過,據《桃花扇》所載,香君向“樓板”上一頭撞去,鮮血亂噴,不省人事。
  事實上,早在侯方域剛娶李香君時,她的這種個性已經凸顯,便是那樁有名的“卻奩”事件。也就是這件事,李香君與阮大铖結下仇怨,這也是阮大铖一再加害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原因之一。據史料記載,侯方域娶李香君時囊中羞澀,楊龍友借花獻佛,資助侯方域實爲阮大铖之意。原因是阮大铖曾依附閹官魏忠賢,事敗後被罷官,被士大夫唾罵,阮大铖想借侯方域名氣和候恂的地位,爲自己洗刷罪名。這一情由被李香君識破後,退還阮大铖資助的所有財物。
  翌日,楊龍友見扇面上血蹟斑斑,猶如桃花,便筆蘸樹葉汁液,添上枝幹。這就成了名動三四百年、無數人苦苦追尋而終究不得的桃花扇。
  後世不但對這把桃花扇的下落難以定奪,就連李香君最終的去向亦覺撲朔迷離。直至今日,仍有三種說法:一說1644年之後,李香君與侯方域逃至南京棲霞山,兩人被道人棒喝,最終“南山向南,北山向北”,都出了家;一說兩人最終也沒有見面,李香君寂寥而死;一說兩人到了侯方域商丘老家,都活到了八十歲,還生下三個兒子。
  墓碑·平墳
  2008年4月13日上午,商丘古城西南12公里外的路河鄉李姬園村。村東頭一戶人家的圍牆外,一棵棵碗口粗的桐樹環抱着一座沉寂的墳丘。墳被一圈石板圍攔,前豎立一石碑,上刻:“李香君之墓”。村民老喬倚在石碑前的一棵桐樹上說:“這是前不久剛剛修起來的。”
  幾天前,商丘古城研究專家、商丘市政協委員尚起興陪同山東職業學院教授史揮戈及安徽作家吳騰凰來到此處,朝李香君墓深深鞠躬。他們經過多年的實地追尋和史料研究發現,這個墳墓的所在地正是秦淮名妓李香君真正下葬之處。
  據該村多名老人回憶,解放前夕的墓碑前還擺着一個石桌,桌前立一個圓形石礅,上面鐫刻着“愧石礅”三個大字。
  村民崔學禮今年79歲,被認爲是全村“最了解歷史的人”,4月13日上午他坐在馬紮上正調農藥,說起李香君的墓連連歎息:“那時的人不懂珍惜文物,無知,給毁了。”
  崔學禮從頭講起,最早日本人曾經挖過李香君的墓,據傳國共内戰期間土匪也挖過一次,1958年到1959年期間成立大食堂要平墓也給挖開了。這第三次平墓時,崔學禮剛從部隊轉業回來,任生產隊隊長,他清晰記得當時挖出了一支金簪子、一個金耳環。
  故居·甜蜜
  誰也沒有想到李香君死後300年會面臨屍骨抛野的慘痛。不堪回首的研究者在新修建的香君墓前獻上鮮花,唯能鞠躬默哀。
  三位研究者尚起興、史揮戈、吳騰凰從不同角度追溯李香君最後的時光,一半是短暫的幸福,一半是無盡的淒涼。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秋,侯方域在棲霞山尋找到李香君。經過商議,二人擕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侯府。
  侯府即當時的歸德府,現位於河南商丘古城内。古城劉隅首東一街25號,即爲侯方域故居,正對着曾顯赫一時的“尚書府”。侯方域故居爲一四合院,主樓“壯悔堂”坐北朝南、明三暗五,上下兩層。院内東西樓室風格大體如是,西樓原名翡翠樓,自香君住進去之後俗稱“香君樓”。二樓爲香君臥室,如今依原樣而修,床上擺有被褥,床下一雙小巧玲瓏的繡花鞋。李香君隱瞞歌伎身份,以吳氏女子、侯方域妾的身份住在這里的8年時光,她與公婆和睦相處,與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賓,與侯方域琴瑟和諧。
  “壯悔堂”内現有侯李二人塑像,李香君坐在那里彈琴,花容月貌,平靜甜蜜。
  郊外·孤淒
  好景匆匆。
  被隱瞞的歌伎身份暴露之後,公公侯恂一怒之下將已懷有身孕的李香君掃地出門。當時,侯方域還不知道李香君已有身孕,還在去南京爲她求子、尋親的漫漫長路上。
  離城12公里的李姬園村在當時是侯府在郊外買的一片地,所謂侯府南園,又稱侯氏柴草園,亦稱打雞園,在當時其實就是一個荒涼之所,前不着村,後不着店。侯方域在江南尋親求子回到商丘之後,發現李香君被趕到城郊,多次在父親面前長跪認錯,替香君辯解,說明她賣藝不賣身,請求父親收回成命,但顯然沒有見效。
  1653年春,李香君生下一個兒子,孩子不到滿月,李香君便含恨離開了人世,終年29歲。
  香君死後被葬於村東頭的空地上,侯方域爲她立碑,“李香君之墓”五個字下還刻有兩行小字:“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一年後的冬天,侯方域去世,時僅36歲。(鄭州晚報)
編輯本段李香君故居
  李香君故居陳列館位於南京王導謝安故居西一百米,這一帶是古時南京的紅燈區,舊時秦淮河兩岸妓院林立,那些舊妓院當然早已複不存在,但遺留下來的建築,還依稀保留了一些當年的風韻。而李香君故居被淹沒在一片仿古民居内,一點也不起眼。李香君是晚明所謂“秦淮八豔”的名妓之一,但據說李香君卻是個賣藝不賣身的名妓,她那些出污泥而不染、憤世嫉俗、堅貞節烈的故事,被寫進了《桃花扇》里,讓後人傳誦。 這個故居占地不太大,是目前唯一幸存的河廳河房建築,背依秦淮河,靠河邊還有一個小小的私家碼頭,當年李香君就是從那里出入畫舫,門上掛着一個“媚香樓”的大匾,是一棟兩層的木質結構樓房,與以前看過的安徽民居的格局有點相似,樓上樓下各有四五間房,還有一個天井。有一個李香君的塑像,在李香君故居的展廳里,陳列着李香君的事蹟,放置着幾把扇面和琵琶之類的展品,在房柱、牆壁上掛着一些後世文人所寫的歌頌李香君的詩和對聯,這棟樓的二樓據說是當年李香君的生活場所,有一間臥室,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新房,他們成婚後在這里度過了一年多的幸福時光。置身此境,仿佛覺得這些歷史人物都複活過來了,處處可以找到他們當年生活的痕蹟和印記。
編輯本段李香君墓考證
“棲霞山說”
  《桃花扇》振振有詞
  《桃花扇》里是這麼提到李香君歸宿的:清軍攻下南京後,李香君避難到南京東郊的棲霞山中。曾和她海誓山盟的侯朝宗卻投降了清軍,拖着一條長長的辮子前來尋找李香君。
  和李香君住得不遠的白雲庵明朝遺老張瑤星道士見到這情景,大聲斥罵兩人:“啊呸,兩個癡蟲,你看國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它不斷嗎?”李香君如夢初醒,從此與侯朝宗決裂。當時,李香君還口占一詩:“眼空蓄淚淚空流,苦苦相思卻爲誰?自詡豪情今變節,轉恨無目更添悲。”此後,李香君就在棲霞山葆貞觀出家爲尼。
  《桃花扇》沒有對李香君最後的結局和歸宿作出說明,但引人遐想的是,李香君應終老棲霞山,在那個皇朝更疊的亂世,她的葬身之地也應該是在棲霞山。
  南京地方歷史學者嚴中先生說,《桃花扇》更像是“紀實文學”,其中涉及到一些真實人物的情節其實是可信的。爲寫成《桃花扇》,孔尚任曾三易其稿,並且多次到《桃花扇》故事發生地南京、颺州等城市實地探訪。孔尚任甚至到過棲霞山采訪過張瑤星道士,書中李香君在棲霞山出家的情節,應該就是聽張瑤星道士說的。
  孔尚任說過,《桃花扇》所寫到的“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確考其地,全無假借。至於兒女鍾情,賓客解嘲,雖稍有點染,亦非烏有子虛之比”,他還說,《桃花扇》就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實事實人,有憑有據!”
  由此可見,孔尚任多次強調《桃花扇》中情節的真實性,後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將《桃花扇》作爲真實的歷史來看。
  清代文人的多種筆記中,如餘懷《板橋雜記》、葉衍蘭《秦淮八豔圖詠》中,也有李香君和侯朝宗重逢於棲霞山,李香君在棲霞山出家的記載。據記者了解,現在棲霞山的確有一個景點——李香君墓,其地點位於葆貞觀遺址的東側,桃花澗附近的一片樹林中。
  此墓發現的年代並不久遠,但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出土文物能印證棲霞山李香君墓中葬的就是那位明末奇女子。
“蘇州說”
  難民李香君死於流落
  其實,關於李香君最終歸宿,說法有多種。
  有一種說法:南明弘光朝定都南京時,李香君曾被選入皇宮中當歌姬。在宮中,她無時無刻不想着侯朝宗,曾寫下了《在南都後宮私寄侯公子書》。這是一封信劄,信中有:“未裁素紙,若有千言;及拂紅箋,竟無一字。回轉柔腸,寸寸欲摺”、“桃花豔褪,血痕豈化胭脂;豆蔻香銷,手澤尚含蘭麝。妾之志固如玉玦,未蔔公子之志,能似金鈿否也?”等語,表達了她身處深宮,依然想念侯朝宗之情。
  這種觀點還指出,李香君入宮之後,偏安南京的南明小朝廷覆滅,兵荒馬亂中,李香君逃到了蘇州,投奔了原來也是秦淮名妓的卞玉京。清顺治九年(1653年),李香君在蘇州去世,年僅28歲,她埋葬於蘇州何處,就沒有人講得清楚了。
“商丘說”
  嚴中先生說,關於李香君歸宿的多種說法中,最讓人感到神祕的,是李香君墓在河南商丘,原安徽滁州文聯主席吳騰凰等幾位學者就堅持着這個觀點。
  這一說法最初出自清代文人顧采的傳奇《南桃花扇》,書中說,李香君和侯朝宗在南京成婚後,在南京生活了四年,此後兩人回到侯朝宗的故鄉——河南商丘。夫婦倆先在“壯悔堂”住了一年,後來又搬到“李姬園”住了七年。李香君紅顏薄命,比侯朝宗早死兩年,死的時候大概爲30歲。由於李香君系歌妓出身,懾於封建家族的威權,夫婦二人未能合葬在一起,墳墓彼此相隔三里地。
  在商丘侯氏家族家譜中,記載着一座距離侯家祖墳不遠的無名墓,後世子孫推測,這就是李香君墓。
  《商丘文史大觀》一書則說,侯朝宗的女婿陳舜肅說過,他小時候聽祖父說過,侯朝宗爲李香君立過墳墓,碑文上有“李香君之墓”五個大字,旁邊有兩行小字: “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另外,當地人還說,商丘“李香君墓”曾多次被盜,上世紀50年代,李香君墓最後一次被盜的時候,棺材里的李香君“頭髮烏黑、牙齒潔白、頭骨小而圓,骨骼尚全”。更有意思的是,前幾年還有媒體報道,河南商丘有300多名李香君後裔。
  不過,據記者了解,商丘的“李香君墓”和“李香君後裔”也受到了廣泛質疑,甚至有人指出,當地的李香君墓是近幾十年來新修的,有可能是“周老虎”。
  嚴中告訴記者,和全國各地很多存在爭議的名人墓一樣,目前,還沒有任何出土文物能夠證明李香君墓到底在何方,南京和商丘的李香君墓,到底誰真誰假。在可靠的文物出現之前,這個謎團還將繼續困擾我們。
編輯本段相關詩詞
  林語堂爲香君題詩
  香君一個娘子 血染桃花扇子
  氣義照耀千古 羞殺鬚眉漢子
  香君一個娘子 性格是個蠻子
  懸在齋中壁上 教我知所管制
  如今天下男子 誰複是個蠻子
  大家朝秦暮楚 成個什麼樣子
  當今這個天下 都是騙子販子
  我思古代美人 不至出甚亂子
  《李姬傳》
     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嚐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傑,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爲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别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少風調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
  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嚐邀侯生爲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屏居金陵,爲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爲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於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複通。
  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嚐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複歌矣!”
  侯生去後,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歎曰:“田公豈異於阮公乎?吾向之所讚於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李香君-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女主角/孔尚任的《桃花扇》於1699年問世後,遂聞名於世。李香君確有其人,據說其父原是明末“忠臣武將”,後被奸臣陷害。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YNNEFr


傳奇劇本《桃花扇》女主原型李香君 入夢薦卷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8日, 2018
《桃花扇》劇本。(公有領域)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在四川邛州當太守的楊潮觀,來到老友袁枚修建的隨園。
袁枚是清朝名士,二十四歲中進士,不到三十八歲就辭官回家,因投資地產有道,坐擁萬貫家財。他修建隨園後,蒐集書籍,專心創作。若論袁枚的文筆,其聲譽和大學士紀曉嵐齊名,被稱為「南袁北紀」。
暌違多年,二人相見後無話不談。其間,楊潮觀講述了一件親身經歷之事,袁枚將其收錄在自己的著作《子不語》中。
袁枚二十四歲中進士,不到三十八歲辭官回家。因其投資地產有道,坐擁萬貫家財,隨園就是他修建的。圖為清 葉衍蘭摹繪《清代學者像傳》之《袁枚像》。(公有領域)
事情發生在乾隆壬申年(1752年)。時年41歲的楊潮觀是河南固始縣知縣,擔任河南鄉試同考官。當時,所有的考卷都已經被考官閱畢,就等著發榜了。
一天,楊潮觀翻閱一些落選的卷子,要為文章加批註。連日閱卷太過勞累,他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夢中,他看到一名女子,大約三十歲左右,畫著淡妝,容貌清秀,身材嬌小玲瓏。她穿著一條青紺色的裙子,烏巾束額,如江南女子的模樣。
這名女子掀起帷帳,輕聲輕語地對楊潮觀說:「拜託使君,有一份『桂花香』的卷子,請您千萬留心相助。」
夢中,他看到一名女子,掀起帷帳,輕聲輕語的說:「拜託使君,有一份『桂花香』的卷子,請您千萬留心相助。」圖為清 陳清遠《李香君小像》畫軸。(公有領域)
楊潮觀從夢中驚醒,將夢境說給其他同考官聽,其他考官們都笑著說:「這是噩夢吧。很快就要發榜了,怎麼還能再推薦卷子呢?」楊潮觀也覺得有道理。
但就在他再次偶然翻閱落選卷子時,發現有一張卷子上面寫著「杏花時節桂花香」的句子。他大吃一驚,就留心閱讀,發現卷子答得很好,尤其是那五道策論問題,所答極為詳細明瞭,只有飽學之士才能寫成。只是其八股文寫得不夠好,所以名落孫山。
楊潮觀有感夢境所示,但又不能以夢為憑據向主考官推薦這份卷子,左右為難。正在猶豫,主考官錢汝誠覺得推薦上來的卷子,所答策論都不是很好,下令同考官從落選的卷子中,找出更合適的作為替補。
楊潮觀很高興,就把寫有「桂花香」的那份考卷推薦上去。錢汝誠看了也很滿意,取中此卷。到拆卷填榜時,楊潮觀才知道,卷子的主人是商丘老貢生侯元標,他的祖父正是侯方域。
侯方域幼時聰慧,飽讀詩書,曾在童子試的考試中獲得第一名。圖為侯方域(選自《清代學者像傳》)。(公有領域)
侯方域,字朝宗,是明朝戶部尚書侯恂的兒子。他和方以智、冒襄、陳貞慧是「南明四公子」。侯方域幼時聰慧,飽讀詩書,曾在童子試的考試中獲得第一名。明朝末年有一個崇尚學術、砥礪品行的社團,以「興復古學」為號,所以稱為「復社」。早期主創由張溥和張采率領。在張溥介紹下,侯方域認識了秦淮著名歌妓李香君,二人相知相愛,在當時傳為佳話。
康熙年間,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根據侯方域、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藍本,創作了一個傳奇劇本《桃花扇》。由於故事引人入勝,刊行後盛行於世,使侯、李二人的故事人盡皆知。
侯方域、李香君的愛情故事,被創作成一個傳奇劇本《桃花扇》。圖為李香君圖。(公有領域)
楊潮觀認為,夢中薦卷的女子正是李香君。這段故事,經名士之手流傳於世,別致中又多了幾分奇趣。@*#
(據《子不語》卷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