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1du9kj.imgBB1dtXyJ.img

根據中國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度中國全國姓名報告顯示,2020年出生並已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男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依序為:奕辰、宇軒、浩宇、亦辰、宇辰、子墨、宇航、浩然、梓豪、亦宸。女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依序為:一諾、依諾、欣怡、梓涵、語桐、欣妍、可欣、語汐、雨桐、夢瑤。其中「一諾」已是第二年蟬聯第一名。
中國去年新生兒最夯名字 男女分別是「奕辰」、「一諾」 https://bit.ly/3cSH5nJ
▲中國2020年新生兒名字,男女最多分別是「奕辰」和「一諾」。(圖/翻攝澎湃新聞)
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2019年全國姓名報告則顯示,男寶寶最常使用的10個名字依序是:浩宇、浩然、宇軒、宇航、銘澤、子墨、梓豪、子睿、子軒、梓睿;與2018年相比,銘澤、子墨、子睿、梓睿進入前10。
另外,女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依次為:一諾、依諾、欣怡、梓涵、詩涵、欣妍、雨桐、佳怡、佳琪、梓萱。與2018年相比,佳琪進入前10。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中國2020年新生兒名字,男女最多分別是「奕辰」和「一諾」。(圖/翻攝澎湃新聞)
對於這幾年的中國新生兒取名走向,中國網友認為,新生兒的命名趨勢充滿了風花雪月的濃濃古風,言情小說和偶像劇做出了傑出貢獻。網友說,「這批父母看偶像劇與言情小說看多了」「都很有詩意」「瓊瑤影響力」「再過20年,浩然把磚搬一下,一諾把盤子刷了!」
中國去年新生兒最夯名字 男女分別是「奕辰」、「一諾」 https://bit.ly/3cSH5nJ


開不了口的中文名字: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撕名牌事件」談起
crossing.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在國外過的農曆新年,總有種殘缺的美感,在舌尖上流轉的家鄉味,只能從不甚道地的台灣小吃中找尋慰藉,走在波士頓中國城街道,路上妝點的大紅燈籠,提醒著遊子們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又會是在海外飄泊的日子嗎?
特殊的時節,總會格外想跟國外朋友分享農曆新年的傳統,讓他們能夠感受我們的思鄉情懷,遙想遠在太平洋另一端小島上的盛宴。
但是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哥倫比亞大學卻發生了帶有中文名字特徵的名牌,在宿舍的門上遭到撕毀的事件,哥大校方在第一時間便做出處置,譴責這種帶有歧視意義的行為,在校方寄出的信上寫道:
「我們非常抱歉在這樣的情形下寫信給你們,近期我們接獲通知,許多同學的名牌在數間宿舍遭到撕毀,就我們目前所知判斷,這些被撕毀的名牌都是非西方的名字,特別是來自東亞的學生,有鑑於近期仇外主義的影響,想必會加深這些同學心中的焦慮。」
(I am sorry to reach out in these circumstance. Recently, we have received reports in several residence halls that doortags have been taken down on multiple students doors. From what we know and can access at this time, it is primarily doortags of students with non-Western names, particularly East Asian names. As you can imagine, the growing climate of xenophobia furthers the impact of this action and the anxiety felt by many of our students. )
負笈西行、留美深造、常春藤名校,這些看似奪目的光環,讓我們更加戰戰兢兢地背負著期待,旅行大半個地球落腳到世界的另一端,遇到新朋友第一件事就是介紹自己的名字,以及所來自的地方。但試想,當你發現代表自己名字的名牌遭到撕毀,原因只是因為名字帶有中文拼音,你會有什麼反應?
Xenophobia and polarization:高漲的仇外與極化主義
Dictionary.com 是全球通用的線上英文字典,每天處理將近兩千萬比的單字查詢,年度查詢量更是高達約 55 億次,Dictionary.com 每年都會公布當年度查詢次數最為頻繁的單字,作為當年度的指標。
而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歷經英國脫歐、美國大選、敘利亞難民處置,到近期的川普簽署暫定穆斯林禁令,無不加深人們心中的恐懼,xenophobia 也因此被選為 2016 年的代表字,根據 Dictionary.com 的定義,xenophobia 被解釋成:
1. fear or hatred of foreigners,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or strangers.(害怕或憎恨外國人、來自外來文化的人,甚至是陌生人)
2. fear or dislike of the customs, dress, etc. of people who are culturally different from oneself.(害怕或討厭不同文化的人,以及他們的傳統或衣著)
隨著全球政治、社會上的對立越來越極化,面對衝突的意識形態,我們究竟要如何自處?美國,這個看似包容多元文化的大熔爐,真的是實質上追求放諸四海皆準的自由和平等嗎?而從哥大的事件中所反映的,也許不僅是對於亞洲文化的歧視,讓我不禁深思的,是我們多久沒有好好的向別人介紹我們的中文名字了?中文名字所塑造的那個自己,究竟是否還存在?
Identity Dilemma:我從台灣來,我的名字叫作......
時間回到去年的 9 月,當我初次來到波士頓,正準備開始迎接在國外的第一個學期,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印製一張有自己名字的卡片,必須放在課堂桌上方便教授點名。我拿著通知單走到學校的影印室,忙碌的印表機在一旁勤奮的轉動著,拿起筆正準備寫下 Alice,這個我從有記憶以來就跟隨著我的英文名字,卻頓時感到躊躇。
擦去寫好的英文名字,下意識的寫下了我鮮少向別人介紹的中文名字,怔怔的瞪著這兩個字發愣,像是乍見數十年不見的老朋友般,那種既熟悉又陌生的複雜情緒,像是針尖似的刺探著我,「我到底是誰?我該如何向別人介紹自己?我又應該要用哪個名字代表我這個人?」
如果你問起台灣學生,他的英文名字怎麼來的,大概有九成的人會回答「學校或是補習班英文老師取的」,我也曾經坐在講台下,被老師隨意的指派「你叫 Alice、他叫 Michael、他叫 John」,不知不覺間就背負這個英文名字數十年,理所當然的就像是中文名字不存在似的,忘了它背後的含義,和家人取名時候的期待。
「你可能有所不知,你的名字呀,是你爺爺花了很長時間翻字典取的,名字裡面帶有玉,是希望妳能夠像玉一樣,有高貴不凡的氣質,另一方面能夠長存信念,不受外界批評而改變自己。」
像是從塵封已久的記憶中被翻攪出來,我的中文名字,曾經氣宇軒昂的出現在學校制服的胸口,媽媽一針一線緊密的繡著我的名字,一邊像是回憶往日情懷般,絮絮叨叨跟剛上小學的我,說著我名字的由來。
但是曾幾何時,我的中文名字變成只在考卷和護照上出現,擁有中文名字的我,那個不同意識型態的我,似乎像是隱形般不存在我的生命中,即使在台灣,我們也習慣彼此以英文名字互相稱呼,當遇到新朋友向我們自我介紹他的中文名字,我們甚至會感到驚訝的回應「原來你沒有英文名字!」
當我們來到美國,向別人說起自己的名字,總是在講出自己的中文名字之後,迅速地補上一句"You can call me by my English name",原因為何?是因為我們怕外國人無法正確地發音出我的名字而感到尷尬?還是因為我們希望以英文名字來融入西方社會體系?
名字對一個人的影響事關重大,不僅在文化、認知上會造成不同的觀感,甚至在學術或是職場都會影響個人形象。從一篇名為"Welcome to the U.S." but "change your name"?Adopting Anglo names and discrimination 的文章中觀察發現,當學生用中文拼音名字,不管是寄信給白人教授要求見面,或是面對白人學生做簡報時,得到正面回應的比率遠低於使用英文名字。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為了更多的機會,被迫不得不使用英文名字?只好選擇做個隱姓埋名的自己?
Say My Name:說出我的中文名字
我不禁回想起最近在課堂上發生的事。這個學期在哈佛上了一堂名為"Design Survivor"的設計課,其中一週的作業是要求大家設計海報來宣傳一個活動。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兩個意識形態相左的團體,參加完活動之後能夠增進對彼此的尊重,進而接納雙方的不同、認同雙方共同有的價值。
班上的美國同學大多選擇製作跟川普有關的海報,來體現美國政治立場的兩極化,乍聽到設計要求的我,因為對於這個議題的把握度遠低於美國同學,而感到非常緊張,怯生生的我詢問了教授:「我來自台灣,我希望能夠針對台灣或是亞洲相關的議題設計。」於是我設計了一張海報,上面大大的寫了一個「好」字,在對全班同學發表的時候,我是這麼說的:
「這張海報是希望能夠提升台灣男女雙方對於女性權益的尊重,我來自台灣,台灣在國際各項性別平等的調查評比數值上,都顯示出高度的性別平等,根據 2010 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計算,台灣最新一期的指數為全球第五佳,位居亞洲之冠。但是在現實社會,不論是在家庭、職場或是學術領域,依然存在不平等的現象,我的海報設計理念來自於聯合國於 2014 年推出的 He for She 計劃。」
「我希望能夠用中文的美感來體現,你可以看到這個文字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女,代表女性,右邊的子,代表男性,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是『好』這個字,好在中文的意思就是完美、和諧,也象徵著尊重女性權益的行為,需要男性和女性共同的參與,才能達成目標。」
當我在講解的時候,台下的美國同學不停的點頭,流露出十分好奇的表情,教授也評價我的作品能夠反映自己的背景,同時結合文化因素,在他個人看來是非常具有創意的呈現。下課之後,坐在我身旁的美國同學,名叫 Sarah 的哈佛大學部二年級學生,轉向我說:
"Hey, I really enjoyed your presentation and it also showed me the meaning of Chinese words. But how come I don' t see you use Chinese name? Does your name have different meaning as well? "
(我非常欣賞你的發表,讓我知道原來中文字還有這層含義,但是...怎麼沒看你用你的中文名字?你的中文名字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
「我的名字裡面有一個玉,就是英文的 jade,我家人替我取這個名字的原因,是希望我擁有像玉一樣的氣度風範。」跟他說明的同時,我在紙上寫下 Yu 的發音,一面跟她說:「這個字對美國人來說很難發音唷!」
"Y..O? Y...O? Y...O? "美國同學試了幾次都沒辦法正確的發音,她訕訕地笑說:
"Oh well! I will practice it. I hope I can hear more sharing from you about your country. I liked the way when you presented."(我會好好練習的!真希望之後再聽到你分享更多關於你國家的事,我很欣賞你在講解這段故事的眼神。)
揮了揮手向她道別不久之後,我收到她寄來的一封 email,上面簡短地打了兩個字「謝謝!」,加上一行"PS. I will try how to properly pronounce it. "
哥大事件發生之後,中國留學生們錄製了一段影片,在影片裡說了自己中文名字的故事。
對我而言,Alice 這個英文名字跟隨了我很久,是我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英文名字,我認同我的英文名字,也很能接受外國朋友稱呼我為 Alice。不過也許下次有機會自我介紹的時候,我希望我能夠有自信的跟其他人說我來自台灣,同時也跟他們分享我中文名字背後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