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2月05日訊】美國馬里蘭州日耳曼敦(Germantown)有一隻19個月大、叫做「賈咕」(Jokgu)的花母雞,幾乎可以精確地用嘴演奏歌曲〈美麗的美利堅〉(America The Beautiful)。這段視頻上傳Youtube後,5天就有逾56萬人次點閱。

據赫芬頓郵報報導,通常,雞只是隨機地啄食樂器的鍵盤,但「賈咕」的所有者麥爾斯(Shannon Myers)最近決定讓其做一些更值得人注意的事,訓練它彈奏一首真正的歌曲。

麥爾斯通過電子郵件表示:「花了大約兩個星期的時間,『賈咕』通過點擊培訓才達到這個水平。 最初要花大約10分鐘,才能讓它啄鍵盤。

點擊訓練是一種動物訓練形式,利用正面回應的方式塑造動物的行為。麥爾斯表示,先完成點擊行爲,然後可獲得獎勵。

「美麗的美利堅」是一首比較簡單的歌曲,這是麥爾斯選擇這首歌的原因之一。她還表示,希望「賈咕」(Jokgu為韓文,是足球的意思)能演奏有誠摯信念的歌曲。

賈咕還是由一群會彈琴和打鼓的雞組成的樂團「Flockstars」成員。

去年,一名網民意外發現家中的貴賓狗塔克(Tucker)跳上鋼琴椅「彈琴」,還拉長脖子「高歌」一曲,視頻上傳後也廣爲傳播。

======================= 


世界萬象/聞雞起舞杏花天 漫話有關雞造型的中國文物

 
丁酉話雞。

雄雞報曉,四海升平。丁酉年至,生肖雞的形象越來越多地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中。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內涵再次被重溫——

根據人民日報報導,牠是『五德之禽』: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雞鳴,也成為召喚光明、催人奮進的勵志之聲。

牠是民俗中的神物:雞王鎮宅、祠鬼神皆以雄雞……古老的自然崇拜中,雞具有無上的神力和闢邪致吉的功能,從而透過祭祀、禳祝、釁禮作用於民眾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

牠是禮樂制度的一羽:『巽為雞,亦為號令』。樹金雞於長竿,成為頒布赦詔時的儀仗、帝王發號施令的象徵。『金雞忽放赦,大闢得寬賒』。從此,雞在文人墨客的筆下,不再單單是身披華彩、瞋目含火的鬥士,作為光明的使者,亦帶來了無數人生的柳暗花明……

為迎接丁酉年的到來,本刊特約請學者分別圍繞中西藝術中與雞相關的藝術創造撰文,以期於生肖文化之外為讀者打開另一扇窗口——在中外迥然不同的藝術圖景中,激醒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度與鑑別力,於人類文化創造的共通性和差異性中,更加清楚地洞悉中國文化的特質。

2017丁酉年,正值雞年。談到雞,人們總會想起『聞雞起舞』這個古代比喻志士奮發之情的典故。

古人所以清晨聞雞鳴而早起,是因為古代農業社會一般人缺乏可用的計時器,便習以雄雞報曉的啼鳴,作為一天開始的標誌。先秦時期,連開啟城門,也是以雞鳴為依據。雄雞除了每天黎明即高聲啼鳴,還有一個習性就是當一雞先鳴,立即群起效仿,諸家眾雞齊鳴。這又引出『雞鳴狗盜』的故事。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先秦時,齊孟嘗君由秦逃回,夜半至函谷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幸而孟嘗君的門客中有一人會學雞鳴,那位門客大聲學雞鳴,時雖夜半,但群雞仍隨之。守關人聽到群雞齊鳴,依規開門出客,孟嘗君得以在追兵到達前逃離秦國。

也是因為一雞先鳴、眾雞隨鳴,古人衍生出關於『天雞』的神話——認為天將破曉時第一個啼叫的是神奇的天雞,牠生活在桃都山上。據《太平御覽》引《玄中記》曰,『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鳴』。在漢代文物中,便可以看到桃都樹的形貌。河南濟源泗澗溝西漢晚期墓中,曾出土有一株釉陶樹,主幹修直,側旁橫生九枝,枝端有上翹的花葉,並分別塑有飛鳥、猴子和蟬等。主幹頂端塑一立雞,高冠,長頸斂翅,挺胸傲立,似引頸欲鳴。郭沫若先生曾據《玄中記》,將該樹定為『桃都』,而傲立樹端的雄雞,正是世間眾雞隨其朝鳴的『天雞』

對聯由蘇士澍書、潘衍習撰。

『雞鳴將旦,為人起居』。古人不但認為雞鳴為一天之首,還認為『雞日』是一年之首,將大年正月初一定為『雞日』。據《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臊惡鬼。貼畫雞,或斲鏤五採及土雞於戶上。』雞的形象,在這裡是被用於吉祥祈福及闢除不祥的。

除神奇的『天雞』以外,在古代封建社會有些人還盼望『金雞』的出現,那是牢獄裡的囚犯和他們的家屬。因為唐宋時皇帝大赦時要樹立『雞竿』。『金雞赦禮』約始於後涼時期,是古代帝王大赦天下的一種形式。據《新唐書•百官志》記述,大赦之日所樹金雞,『竿長七丈,有雞高四尺,黃金飾首,銜絳幡長七尺,承以彩盤』。故李白有『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的詩句。

在中國古代,還取雞的形貌製成祭祀時用的盛酒『禮器』,稱『雞彞』(亦可寫為『雞夷』)。但是在考古發掘獲得的商周青銅禮器中,雖多鳥獸形尊,卻未見作雄雞形貌的。不過考古學者鄒衡認為,史前時期遺址中出土的陶鬶,就是最早的『雞彞』。史前陶鬶質地多紅陶或黑陶,在山東地區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存中出土數量較多。鬶體下部是鼎立的三隻豐滿的袋足,上承帶直頸的鬶口,頸後有鋬,口前伸出尖形的長流。整體看來,其造型正似一隻伸喙引頸仰天長鳴的雄雞,或即夏商時『雞彞』的前身。

此後,經過眾多世紀,在中國古代文物中才又出現了以雄雞造型製作的器物,就是六朝時期流行於世的『雞首壺』或稱『天雞壺』。六朝時期,江南青瓷製作日趨繁盛,釉色瑩碧,受人喜愛。其中盛酒漿的瓷壺,開始採用雄雞造型。如出土于南京象山東晉王氏墓的『青瓷雞首壺』,壺流塑成高冠的雞首,雞嘴處開圓孔即為流口。與之對應,北方的北朝墓葬中,也隨葬雞首壺,但裝飾繁縟,壺鋬上飾有螭首,且有的雞首僅是裝飾,有的連口都沒有。

其中最華美的一件,當屬出自太原北齊東安王婁睿墓的『青釉龍柄雞首壺』。陶瓷質的雞首壺,一直沿用到隋朝統一全國以後,在陝西西安發掘的隋大業四年(西元608年)埋葬的九歲小女孩李靜訓墓中出土過一件『白瓷雞首壺』,釉色潔白,雙系螭柄,雞首高冠圓目,張口欲鳴,全壺僅高26.5公分,造型小巧清秀,是這類文物中的佳品。而這個小女孩墓中能夠隨葬大量精美的遺物,是因為她的身分特殊——她是隋文帝楊堅的女兒(北周宣帝的皇后)的外孫女。

在中國古代,人們如此喜好關於雞的傳說和以雞造型的藝術品,原因應是人類進入農業社會以後,雞成為農家畜養的最重要的家禽。中國古代養雞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例如河北武安磁山遺址、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等處,都有雞的遺骸出土,表明家雞在黃河流域馴化的年代,可以早到西元前6000年左右。這也是目前已知的國內外最早的養雞的紀錄。

稍後,在中原地區的仰紹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遺址中,大都有家雞遺骸出土,表明家雞的飼養日趨普遍。在江南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中,雖然少見雞骨,但是出現有最早的表現家雞體態的雕塑作品。湖北天門石河鎮鄧家壪遺址出土的小型動物陶塑中,以雞的造型多見,形體雖小,但輪廓鮮明,突出了家雞高冠短喙的特徵,頗具神採。到了青銅時代,商周時期已將雞列為『六畜』之一,反映出這種家禽與人們日常生活日趨緊密的聯繫。

古人還利用雄雞好鬥的習性,開展『鬥雞』遊戲。帶有博彩性質的『鬥雞』,在中國古代頗為盛行,從先秦直到唐宋,從帝王到庶民,都極受喜愛。曹魏時期,鬥雞盛行。據《鄴都故事》記載,魏明帝太和年間曾專門築有『鬥雞台』。許多文人如劉楨、應瑒等都寫有鬥雞詩。曹植所寫《鬥雞》詩,還被收入《曹植集》,並列為全書第一卷首篇,詩中生動描述了鬥雞的雄姿:『群雄正翕赫,雙翹自飛揚。揮羽邀清風,悍目發朱光。觜落輕毛散,嚴距往往傷。長鳴入青雲,扇翼獨翱翔。願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場。』因此在古代的圖像文物中,也可以尋到鬥雞的身影。

在四川省德陽黃滸鎮蔣家坪出土的一件漢代畫像磚上,畫面下方左側有一高冠長尾的雄雞,挺胸翹尾,趾爪銳利,描繪的應是專供博戲的『鬥雞』。在唐章懷太子李賢墓的壁畫中,有一位黃衫綠裙的高髻侍女,懷抱一隻高冠修尾的雄雞,牠也是一隻『鬥雞』,可算是一幅生動的風俗畫。

更多的以雞為題材的古代文物,是在墓葬中出土的模擬家雞的陶制或木雕模型,從漢至唐,這種在墓內隨葬俑群中放置家雞模型的習俗經久不衰。漢墓中的家雞模型造型寫實,肖形而生動,以陶質為主,也常見木雕作品,還可以看到家雞模型與雞塒和雞桀(棲雞的木架)結合放置的例子。到六朝時期,江南青瓷生產繁榮,墓內隨葬的家雞模型隨之改以青瓷製作,更常常製成雞塒的模型。隋唐墓中,仍保持隨葬家雞模型的習俗,質料以陶瓷為主,有時採取群雞造型。同時在隋唐墓中還有另一種以雞造型的藝術品,就是十二時俑中的酉雞,塑成雄雞首人身的造型,身著袍服,或坐或立。昂首伸頸的雄雞,與同列的猴、兔等生肖相比,顯得傲然脫俗,與眾不同。

除了在墓葬的隨葬俑群中放置家雞模型外,在墓室的壁畫中也常可以看到雞的形影。特別是漢魏時期的墓室壁畫,常有描繪莊園的畫面,在莊園畜養的家畜家禽中,自然少不了家雞。特別是在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的畫磚中,有許多描繪家雞的生動畫面:有的是描繪豐收揚場的畫面,常可見到圍繞穀堆啄食散落穀粒的雞群;也有專門描繪雞群的畫面,在一隻趾高氣揚的雄雞引領下,成群的雌雞隨之行進,組成一個歡樂的大家庭。這些被畜養的家雞,最終的命運是成為莊園主人盤中的佳餚,所以畫磚中也有表現女侍殺雞退毛的場景,頗具生活情趣。

『一唱雄雞天下白』。雞給人們帶來的是晨光般的希望。又由於『雞』『吉』諧音,故大陸民俗視雞為『吉』。在此,謹祝雞年大吉。而為了中國夢,我們更須『聞雞起舞』,奮發前行。

湖北天門石河鎮鄧家灣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雞』。

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唐墓出土的『泥型施彩酉雞俑』。

河南濟源四澗溝漢墓出土的釉陶『桃都』樹。

山東出土的陶鬹(雞彞)。

太原北齊婁睿墓出土的『青釉龍柄雞首壺』。

清末『雞王鎮宅圖』年畫。

法國雷尼·拉利克設計的《簪子》。

法國喬治·德·拉圖爾油畫《聖彼得的眼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