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啡店文化/1744年德國女傭Jean,身穿樸素的女傭服裝/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化vol.5】日治到現代:台灣咖啡館的女給與女僕/相對於過去階級社會中的奴婢、僕役,而常採用比較中性的詞雇傭、傭工(受僱用的工人),女性的傭工簡稱為女傭。在中國大陸女傭稱為保姆,現在也叫做家政服務員。在香港因應女傭在本地居住或國外居住,又分本地傭工和外傭,而當地作家務工作的女傭多稱呼為家務助理。在台灣女傭亦稱監護工。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FtYneS

「喫茶店」的圖片搜尋結果

“喫茶店”開業時需要申請「喫茶店營業許可」,只提供咖啡,紅茶,輕食,不允許提供酒類

「喫茶店」的圖片搜尋結果

【臺北中山】賞味喫茶店|和食套餐 ♥ 咖啡 ♥ 花茶 ♥ 養生膳。- 台灣美食 - 1111職涯論壇 - https://goo.gl/HiA5dr

「喫茶店」的圖片搜尋結果

[食記] 台南KADOYA喫茶店(日系洋菓子好店,安達充風格實現) @ 跟著左豪吃不胖♡吃喝玩樂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q4OjvS

【台南】KODOYA喫茶店 カドヤ コーヒー和風洋食甜點 @ 捲捲和土豆拿鐵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uTrvwe

「喫茶店」的圖片搜尋結果

為什麼名古屋會有這麼多間喫茶店? - Nippon Café - https://goo.gl/d9IAy7

==============================

味之素-----只需在炒菜或煮湯時放入些許,立刻能使菜蔬或湯頭,變得更加美味可口了。他還說啥麼「清水變雞湯」「味之素」是日本產品,它也是最早輸入中國的調味料。「味之素」於1908年問世,在當時轟動全球。「味精」是中國人發明的,它於1923年上市。甫一推出立即轟動,而且還成為「味之素」的勁敵呢。

台灣「味精王國」蘇遠志/味素或味精1908年稱MSG(Mono-sodium-L-Glatamate)味の素。 台灣翻譯為味素或味精-麩胺酸鈉被分類在安全的食品添加物中/自然界中動物蛋白質、蔬菜蛋白質皆含有麩胺酸鈉,而且添加適合的量(微量)能使各種食品更加的美味,另外添加味精料理的食物能讓味覺功能下降的老人,願意食用更多的食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yKRSnN

譚敦慈:我不爆香,但我用味精|健康關係|2016-07-08|康健雜誌|天下雜誌 - https://goo.gl/XXDf3f

「味之素」的圖片搜尋結果相關圖片czo2NDoiZ2FZbDl0a2FLcGRjdWtERmZxeXdXbDVQQm82eEdIa1N5OWVmWjRoaG56b29ocmpSMUZhbmROYUd2cS8vRHZmSCI7  

相關圖片

【雅昌專稿】被包裝出的“腔調” Made in上海的東西你認識哪些?-新聞-華東站-雅昌藝術網 - https://goo.gl/oMpOVH

“佛手”牌味精
1930年代,天廚味精製造廠使用的“佛手”牌味精包裝鐵盒。
  “佛手牌”味精是中國第一大味精生產商,早在1926~1927年,“佛手牌”味精創始人吳蘊初便將配方、生產技術等,向英、美、法等化學工業發達國家申請專利,並獲批准。這也是歷史上,中國的化學產品第一次在國外申請專利。

 ft的相簿 - ftliu的相簿 - ftliu的相簿 - PChome 相簿 - https://goo.gl/pNFR5d

『味精與味之素的印象』
  早年鄉下人之烹調十分簡單,廚房裏常見的調味料只有油鹽醬醋,辛香料只有胡椒粉、五香粉、或者蔥蒜薑罷了。記憶中母親煮出來的菜,端上桌來大家只有鹹或不鹹之評語而已。待至大姑掌除開始,她喜歡在菜中加糖。甜甜的滋味還算受到歡迎。二姑煮菜喜歡用米酒調味,煮出來的滋味還算被大夥接受。可是掌廚輪到小姑之時,因她有秘密武器之幫忙,做出來的料理頗受歡迎。
  母親覺得事有底細,於是派我前去臥底詳察。然而小姑也不是省油之燈,她知道我的任務,因此,她嚴格把關限制我靠近廚房。如此諜對諜之戰,足足磨蹭半年之久,但我半點端倪也沒找到。之後,被日軍征調前往海南島當軍伕的么叔回來。他自行囊中拿出果乾,以及一小瓶粉末狀的東西交給家母。當時我識字不多不知它是啥麼?後來么叔告訴我說,那就是有名的「味之素」調味粉。
  還記得當時么叔扛回兩大袋的軍用鈔票,因為老祖母捨不得拿去銀行兌換,結果兌換期限超過而變成廢紙。痛惜之餘,這些廢值之鈔票,卻成為我玩摺紙船飛機的用紙啦。我傻傻的問么叔,「味之素」有何用?他耐心的告訴我說:味之素煮菜用的調味品,只需在炒菜或煮湯時放入些許,立刻能使菜蔬或湯頭,變得更加美味可口了。他還說啥麼「清水變雞湯」,當時年紀小不知這話啥麼意思咧。
  當天晚餐母親主廚,么叔便在廚房灶頭上,教導母親如何使用味之素調味。從此母親煮出來的菜或湯,與小姑所煮的一樣味美,並獲得大夥之認同而吃得精光。「味之素」是日本產品,它也是最早輸入中國的調味料。「味之素」於1908年問世,在當時轟動全球,就差沒得到諾貝爾大獎罷了。「味精」是中國人發明的,它於1923年上市。甫一推出立即轟動,而且還成為「味之素」的勁敵呢。
  「味精」之發明人,他是江蘇省嘉定縣籍之吳蘊初先生。吳氏頗有生意頭腦,產品上市立刻以佛手作商標,並迅速的向政府機關取得商標主權之註冊。有了佛手商標之推波助瀾,味精很快的便佔有中國市場。「味之素」地盤受到威脅,遂向當局提出偷竊偽造之控訴。日本人說中國味精是剽竊他們的技術,可是經過徹底調查之後發現,兩者之原料大相逕庭,於是「味之素」敗訴而羞愧走人。
  「味精」與「味之素」大戰落幕,「味精」之市場佔有率急速飆升,迫使「味之素」且戰且退,最後只好放棄這塊大肉市場,轉向其他地區之市場求發展了。中國人喜愛「味精」是因它的濃甜,它與「味之素」的淡甜各異其趣。復因官司在國內打,所以,味精佔有天時地利人和之條件而大獲全勝。之後,味精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中獲得金獎,於是它的調味料地位更加屹立不搖矣。
  我家最早使用味精的是小姑,最早使用味之素的是母親。味精濃甜味之素淡甜,每每更換主廚家人就會有多日不習慣。後來全家改用味精以求統一,可是小姑用的是「津津」家母用「味全」。二者之良劣很難區分,直到我家分枝外移,這場調味料之爭遂告落幕。此事屈指一算,味精在我家使用至少有四十多個年頭。不過我娶妻另立之後,內人住張天然條味,因此味精便很少使用了。 【完】

味精與味之素的印象@北北草堂|PChome 個人新聞台 - https://goo.gl/M7Jsnu

--------------------------

2017-01-07_121734  

味之素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9Pwf14

味之素株式會社是日本一家食品製造商,在日本多稱為「味之素KK」[1],以發明味精及製造各式增味劑著稱。「味之素」(日語:味の素)也是其出產之味精的註冊商標。
雖然是以食品製造商的身分而被廣為人知,也進行諸如化妝品品牌「Jino」的製造販賣、使用胺基酸技術的化學事業以及醫藥事業等活動。
食品事業
味之素、「ほんだし」、「家樂牌」「Cook Do」等商品的市場佔有率居日本首位。
調味料:味之素、アジシオ、ほんだし等
加工食品:クノール(康寶)[2]、Cook Do、ピュアセレクトマヨネーズ等
外食デリカ
冷凍食品(由全資子公司味之素冷凍食品製造)
海外食品:うま味調味料、風味調味料、メニュー用調味料、飲料、即席麺、スープ、レトルトカレー等
關聯事業:油脂(J-オイルミルズ)、コーヒー(味之素綜合食品)、飲料(カルピス)、麺類(島田屋)、香辛料(ギャバン)、鰹節(雅媽吉)
胺基酸事業
由穀氨醯胺開始,使用發酵法製造胺基酸的技術評價相當高,由此奠定了世界的領導公司的地位。(市場市占率:賴胺酸35%、蘇胺酸70%、色胺酸70~80%)
胺基酸事業
營養食品事業:アミノバイタル
甜調味料事業:阿斯巴甜
化成品事業:化妝品事業(品牌「Jino」)、化學事業(電材)。以前在川崎工廠進行化學藥品(氫氧化鈉、氯、鹽酸、次氯酸鈉)和肥料的事業,不過現在已經撤出該處。
醫薬中間體事業
飼料用胺基酸事業
醫藥事業
著重於下述3個範疇:
輸液營養透析
消化器官疾病:Elental(克隆氏症之營養治療藥)等。
生活習慣疾病:Fastic(治療糖尿病)、Atelec(降血壓)、Actonel(骨質疏鬆症用藥)等。
沿革[3]
1907年 - 成立合資會社鈴木製薬所
1908年 - 池田菊苗博士取得谷氨酸鈉的製造法專利
1909年5月20日 - 「味之素」(中瓶30g的價格為50錢)的一般販賣開始(創業之日)
1912年 - 更名為合資會社鈴木商店(和雙日的前身鈴木商店並無関係)
1917年6月17日 - 設立株式會社鈴木商店(創立之日)
1917年7月 - 成立紐約事務所、進軍海外
1925年12月17日 - 株式會社鈴木商店與合資會社鈴木商店合併成立株式會社鈴木商店(設立之日)
1932年 - 更名為味之素本舗株式會社鈴木商店
1946年 - 更名為味之素株式會社
2006年4月12日味之素以18.45億港元收購淘大食品
交易同時還購入了在華的中式醬油合資企業——上海淘大食品集團60%的股份。
2009年5月20日 - 味之素慶祝創立100周年。

==============================

商工祭

商工祭 中之条町商工会|群馬県 - https://goo.gl/hB8H6h


大正10年(1921)台南用肥皂保持衛生廣告

186488038_4008930529144481_7873984678884236992_n

「石鹼」有兩種,一種是日文用語的「肥皂」,所以「肥皂」=「石鹼」。另一種「石鹼」是中藥方,又稱「花鹼」、「灰鹼」、「干餅藥」,分子式:Na2CO3.10H2O,讀作:十水合碳酸鈉,無法直接用來製作肥皂,可做肥皂的添加物,但無此普遍性與必要性。
肥皂最常見的誤解。就是「肥皂含皂鹼」,所以對皮膚不好?
肥皂要添加氫氧化鈉,所以...
肥皂的形成稱為皂化作用,指的是氫氧化納+水+油=甘油+肥皂。也就是,全世界的肥皂都需要油脂+鹼水來形成,讓肥皂形成天然的介面活性能力,才可以洗淨皮膚油脂與分泌物,又可以完全溶於水中,在大自然中輕易被生物分解,而不污染環境。
肥皂雖然製程中要用氫氧化鈉(通常由海鹽所解析出來),但形成肥皂後已不含氫氧化鈉,所以它是對人體肌膚有益的弱鹼狀態,因此不用擔心有任何副作用。
肥皂本身並不含皂鹼,皂鹼是指皂化過程中因品質或技術問題導致可能殘留的過強鹼性物質,通常在熱製法的分離技術之下,與冷製法的適當油水鹼比例,加上一個月以上的肥皂熟成皂化過程,肥皂已經是完全弱鹼性的天然好物了!
為什麼肥皂天然呢?
1.因為肥皂是固態,水分含量低,不易變質,通常不用添加防腐劑;相對於洗髮精、沐浴乳等液態清潔用品,若不添加防腐劑,會非常容易變質。
2.肥皂是固態的天然界面活性物,呈弱鹼性,對酸性油脂的皮膚分泌物,反而有很好的平衡作用,同時易於清潔沖洗,不殘留在肌膚。
3.肥皂溶於水,帶走油脂與汙垢,流入河水中在24小時之內,即可被生物將解,完全不汙染環境,對地球最健康。
所以,肥皂已存在世界有幾千年的歷史,請放心愛用品質好的肥皂
最近有不少人被「石鹼」這兩個字搞迷惑了.... @ 農耕隊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S2Tfly


石鹼

從1928年就開始販售的牛乳石鹼分紅盒與藍盒,紅盒是玫瑰保濕型,而藍盒是茉莉清爽型

【特企】日本@cosme評比第一洗顏皂 台灣就可買到! | 即時新聞 | 20160701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pz33I2

2016年07月01日00:01
【廣編特輯】
日本美妝、清潔小物一向是台灣人赴日最愛瘋狂掃貨的重點之一。
夏季即將來到,〝洗顏料〞就是現在最夯的日貨討論話題。蘋果小編今天就要分享日本@cosme最新公開的評比第一名洗顏皂,不僅如此,更發現這款洗臉神物竟然在台灣就可以買到!?洗臉神物到底是誰!?到底要去哪裡買!?快快往下看下去...
日本秒賣3.09盒 @cosme排名第一的超強人氣皂
喜歡日本藥妝小物、常常去日本掃貨的朋友一定非常熟悉@cosme這個網站。這個日本最大的化妝品和保養品網站提供全日本消費者為商品投票評分的資訊,相當具有公信力;而品牌每年公布的@cosme大賞地位幾乎可以說是日本美妝界的奧斯卡喔!從開架品牌到國際精品都以得獎為榮。而在這個競爭超高的平台中,長踞洗顏料排名第一的就是來自有百年品牌歷史的牛乳石鹼旗下的經典藍盒皂。
從1928年就開始販售的牛乳石鹼分紅盒與藍盒,紅盒是玫瑰保濕型,而藍盒是茉莉清爽型。滋潤的牛奶成分化成細緻濃厚的泡沫,可以帶走毛孔內的髒汙,並溫和清除肌膚角質,因此兩款皂都相當適合洗臉使用喔!雖然在@cosme得到優勝的是藍盒皂,蘋果小編私人想要特別推薦這個時節使用看看紅盒皂洗臉,原因是夏季處在冷氣空調環境內,肌膚其實更容易有乾燥、癢的小問題;而紅盒皂添加了角鯊烯(滋潤成分)配方,和豐厚的乳脂泡沫呵護,在辦公室吹一整天冷氣的OL也不用怕肌膚乾癢囉!
百年釜炊製法 日本最大規模香皂工廠
日本產品之所以大受全世界的歡迎,最大的關鍵來自他們對品質的堅持、精緻的工藝技術與職人精神。而牛乳石鹼也不負made in Japan的名號,由無法被機器取代的職人技術,透過超過百年歷史的釜炊製法所製成。在繁複的手工技術中,將天然油脂良質成分注入香皂中,成為可以潤澤肌膚、保護肌膚的保濕因子。在日本牛乳石鹼安田工廠中,就有專門為了釜炊製法所建的11座直徑四公尺,容量達60噸的大型鍋爐座,是全日本最大規模的香皂工廠。年銷量超過一億個的牛乳石鹼香皂,可愛的乳牛圖案便是全日本消費者想到〝香皂〞時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印象!
想要嘗試人氣第一的牛乳石鹼香皂?自6/8-8/2,憑折價券至康是美購買紅盒皂,即再贈送一個紅盒皂(紅盒皂原價45元買一送一,不能與其他優惠活動合併計算),快快手刀出發吧!

【好市多】日本牛乳石鹼-牛乳香皂(薔薇保濕型) @ 小花的生活記事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eV08aQ

相關圖片「石鹼」的圖片搜尋結果「石鹼」的圖片搜尋結果「牛乳石鹼分紅盒與藍盒」的圖片搜尋結果

♡日本婆婆強力推薦~美肌就交給被日本人愛戴超過100年的《牛奶石鹼》! @ 田中麻麻&Tanakamama In日本育嬰馴夫生存頻道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ndXwAw

「牛乳石鹼分紅盒與藍盒」的圖片搜尋結果「牛乳石鹼分紅盒與藍盒」的圖片搜尋結果

================================

最著名的是今津化學研究所開發出來的ィマジ蠅取粉及ィマジ芳香油。今津化學研究所的負責人是今津佛國博士,他所開設的這間研究所專門研發對付害蟲的藥物,像是蒼蠅、蚊子、跳蚤、蟑螂,其中又特別強調對南京蟲的效力

「今津佛國」的圖片搜尋結果「今津佛國」的圖片搜尋結果「今津佛國」的圖片搜尋結果「今津佛國」的圖片搜尋結果Untitled1 (1)Untitled2Untitled7  

蟲蟲危機:消滅「南京蟲」大作戰 | 故事 - https://goo.gl/SV3jGP

現在應該少有人聽過「南京蟲」這名詞吧,但他可是日治臺灣社會人人喊打的害蟲之一。這個詞怎麼來的,現今已不可考,據說是十九世紀末明治維新以來,在日本與中國經由神戶港密切的貿易往來下,由商船從中國將這種害蟲帶入日本。這是日本單方面的解釋,也是他們對這種小蟲的刻板印象,就如同「南京豆」、「南京雞」一樣,日本社會對於許多來自傳統中國的物品都會冠上「南京」二字,因而有了「南京蟲」這玩意。在《日本語動物名辭典》中,「南京蟲」なんきんむし(nankinmushi bedbug)又名臭蟲(圖1)。

這種小蟲所造成的日治臺灣人的生活困擾,讓我想到芥川龍之介的《江南游記》。1921年,著名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以記者身份在中國採訪新聞兼遊歷,途經蘇州時,某日夜宿一間客棧,就描述到這房間比想像的乾淨許多,可能是因為撒了很多消滅跳蚤的藥粉,因而很慶幸自己沒有被南京蟲所咬。可見,對日本人而言,不管在日本、臺灣或中國,這種在房間內會咬人的小蟲子就叫「南京蟲」。
1900年的10月,臺北國語學校的宿舍及圖書館出現了大量的南京蟲,當時經由臺北監獄醫生的協助下,特地仿效監獄的作法,採取了在兩三日間集中驅蟲的方式。臺灣民眾和南京蟲「作戰」而引起火災的事情時有所聞。1909年,艋舺夏新街一帶就因此發生火警,原因是有位林勉婦人因用燃油火燒南京蟲,不慎引燃附近的蚊帳、浦團及衣物,導致房子失火。
南京蟲咬人是六親不認的,不僅是一般民眾,就連臺灣總督也難倖免。1898年4月的《臺灣新報》「街談巷說」版就提到,總督樺山資紀剛從日本搭橫濱丸來台途中就曾因被南京蟲咬傷而發燒,之後又在官邸遭南京蟲咬傷,看來跟這個蟲子還挺有緣的。
南京蟲帶來的困擾也曾引起鐵道部進而改善火車車廂的座椅設備。由於日治臺灣的火車車廂分為三級,三等車廂坐的多為台人,有鑑於台人旅客大多有赤腳的習慣,不太注意整潔,並常攜帶折疊及藤製的物品,很容易成為南京蟲的傳染的溫床。鐵道部遂將布的座椅改換成磨造皮包覆的座椅,如此不僅方便用消毒水清潔,也易於打掃,較能降低南京蟲的繁殖及咬傷。
一直要到1930年代,台灣社會才有了比較有效的防治方式。除了改善環境衛生之外,面對南京蟲的威脅,最有效的則是除蟲化學藥品的發明。
當時最著名的是今津化學研究所開發出來的ィマジ蠅取粉及ィマジ芳香油。今津化學研究所的負責人是今津佛國博士,他所開設的這間研究所專門研發對付害蟲的藥物,像是蒼蠅、蚊子、跳蚤、蟑螂,其中又特別強調對南京蟲的效力。這些除蟲藥劑的發明大大改善當時臺灣社會的生活環境,漫畫反映了這樣的現象。圖2左邊一位躺在席子上的男子,舒適地拿著扇子在扇風,絲毫不怕周遭的飛舞的蚊蟲,右邊則是一位研究者在開發新藥劑,其中一瓶試管就是針對著南京蟲。左上方文字還強調有了這些混合藥劑的發明,從此可不再掛蚊帳。
圖2
今津佛國曾把蒼蠅形容成「大可畏之殺人魔王」。在1930年7月的《臺灣日日新報》,他教導民眾認識蒼蠅會傳染各種可怕的疾病。無論日本或臺灣,我們很容易在1930年代的報紙見到這位博士的衛生學說,他所談論的重點多是在呼籲民眾要注意該如何殲滅這些害蟲、該如何做好家庭衛生,及該如何有效使用今津蠅取粉。
今津佛國是位商社主管、發明者、衛教者,更是一位商人。他常在各級學校宣導蒼蠅與環境衛生的關係,打著就是販賣他們自家商品的主意。我們從圖3及圖4所見到的ィマジ蠅取粉及ィマジ芳香油就是當時最為普遍的消除害蟲的主要利器。今津佛國博士是這樣宣傳他在大阪所開設的害蟲驅除研究所:「余所經營今津化學研究所,專研究家庭害蟲,及植木農作物害蟲之驅除。乃本邦唯一研究所。」
ィマジ蠅取粉及ィマジ芳香油要如何使用,1930年代的報紙到處可見既是衛生宣導又像是商品廣告的文宣。譬如報紙會有標題寫道:「全市一齊(自三日至十日止)南京蟲退治日」。內容強調要消滅南京蟲,就得全市一起全面舉行,一次是七天,如此才能有所成效。若僅是少數家庭實行,則難免會造成南京蟲移往他處繼續繁殖的後遺症。他們還會搬出官方的調查報告,像是根據衛生實驗所的實驗結果,來說服民眾對付南京蟲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使用ィマジ芳香油。
這種油性的除蟲劑是裝在深色的玻璃瓶中,通常瓶身會寫著除了可用於廁所的除臭外,用來驅蟲及消毒的功效更大。透過報紙廣告,我們可以見到商家會強調這是特許專賣的商品(圖5)。在使用時,得先將芳香油裝在ヒ—ロ—牌噴霧器中,然後對著地面噴灑,僅三十秒就可以見到成效。文宣中還會特別強調對床單、衣物不會污染。使用後,還須再另外搭配使用ィマジ蠅取粉,特別是紅色盒包裝的,灑在床席邊及角落,如此才能根絕南京蟲的繁殖。若是大面積的地方像是公共場所、工廠及食堂,這些文宣也教導要改用新出品且效果較佳的水龍式灑粉器(圖6)。
隨著ィマジ蠅取粉及ィマジ芳香油在居家及公共場所防蟲的普及使用,其影響力更擴及到戰場上。在1937年中日戰爭開打後,日本部隊會發給士兵一些「慰勞袋」(圖7)。當時的一些海報上,還會特別強調,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這個攜帶方便的綠色小圓盒ィマジ蠅取粉。這是提供給日軍士兵,在中國江南一帶夜宿時,得以對付南京蟲的良方。
有了這樣除蟲化學武器,大大提高了士兵的士氣,難怪當時的《臺灣日日新報》會這樣下標題:「支那兵には恐れぬが,南京蟲には閉口」,它解決了這些日本兵在中國野外夜宿的最大夢魘。

 

蟲蟲危機:消滅「南京蟲」大作戰

 

作者: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現在應該少有人聽過「南京蟲」這名詞吧,但他可是日治臺灣社會人人喊打的害蟲之一。這個詞怎麼來的,現今已不可考,據說是十九世紀末明治維新以來,在日本與中國經由神戶港密切的貿易往來下,由商船從中國將這種害蟲帶入日本。這是日本單方面的解釋,也是他們對這種小蟲的刻板印象,就如同「南京豆」、「南京雞」一樣,日本社會對於許多來自傳統中國的物品都會冠上「南京」二字,因而有了「南京蟲」這玩意。在《日本語動物名辭典》中,「南京蟲」(なんきんむし)又名臭蟲(圖1)。

圖1圖1

這種小蟲所造成的日治臺灣人的生活困擾,讓我想到芥川龍之介的《江南游記》。1921年,著名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以記者身份在中國採訪新聞兼遊歷,途經蘇州時,某日夜宿一間客棧,就描述到這房間比想像的乾淨許多,可能是因為撒了很多消滅跳蚤的藥粉,因而很慶幸自己沒有被南京蟲所咬。可見,對日本人而言,不管在日本、臺灣或中國,這種在房間內會咬人的小蟲子就叫「南京蟲」。

1900年的10月,臺北國語學校的宿舍及圖書館出現了大量的南京蟲,當時經由臺北監獄醫生的協助下,特地仿效監獄的作法,採取了在兩三日間集中驅蟲的方式。臺灣民眾和南京蟲「作戰」而引起火災的事情時有所聞。1909年,艋舺夏新街一帶就因此發生火警,原因是有位林勉婦人因用燃油火燒南京蟲,不慎引燃附近的蚊帳、浦團及衣物,導致房子失火。

南京蟲咬人是六親不認的,不僅是一般民眾,就連臺灣總督也難倖免。1898年4月的《臺灣新報》「街談巷說」版就提到,總督樺山資紀剛從日本搭橫濱丸來台途中就曾因被南京蟲咬傷而發燒,之後又在官邸遭南京蟲咬傷,看來跟這個蟲子還挺有緣的。

南京蟲帶來的困擾也曾引起鐵道部進而改善火車車廂的座椅設備。由於日治臺灣的火車車廂分為三級,三等車廂坐的多為台人,有鑑於台人旅客大多有赤腳的習慣,不太注意整潔,並常攜帶折疊及藤製的物品,很容易成為南京蟲的傳染的溫床。鐵道部遂將布的座椅改換成磨造皮包覆的座椅,如此不僅方便用消毒水清潔,也易於打掃,較能降低南京蟲的繁殖及咬傷。

一直要到1930年代,台灣社會才有了比較有效的防治方式。除了改善環境衛生之外,面對南京蟲的威脅,最有效的則是除蟲化學藥品的發明。

當時最著名的是今津化學研究所開發出來的イマヅ蠅取粉及イマヅ芳香油。

今津化學研究所的負責人是今津佛國博士,他所開設的這間研究所專門研發對付害蟲的藥物,像是蒼蠅、蚊子、跳蚤、蟑螂,其中又特別強調對南京蟲的效力。這些除蟲藥劑的發明大大改善當時臺灣社會的生活環境,漫畫反映了這樣的現象。圖2左邊一位躺在席子上的男子,舒適地拿著扇子在扇風,絲毫不怕周遭的飛舞的蚊蟲,右邊則是一位研究者在開發新藥劑,其中一瓶試管就是針對著南京蟲。左上方文字還強調有了這些混合藥劑的發明,從此可不再掛蚊帳。

圖2圖2

今津佛國曾把蒼蠅形容成「大可畏之殺人魔王」。在1930年7月的《臺灣日日新報》,他教導民眾認識蒼蠅會傳染各種可怕的疾病。無論日本或臺灣,我們很容易在1930年代的報紙見到這位博士的衛生學說,他所談論的重點多是在呼籲民眾要注意該如何殲滅這些害蟲、該如何做好家庭衛生,及該如何有效使用今津蠅取粉。

今津佛國是位商社主管、發明者、衛教者,更是一位商人。他常在各級學校宣導蒼蠅與環境衛生的關係,打著就是販賣他們自家商品的主意。我們從圖3及圖4所見到的イマヅ蠅取粉及イマヅ芳香油就是當時最為普遍的消除害蟲的主要利器。今津佛國博士是這樣宣傳他在大阪所開設的害蟲驅除研究所:「余所經營今津化學研究所,專研究家庭害蟲,及植木農作物害蟲之驅除。乃本邦唯一研究所。」

イマヅ蠅取粉及イマヅ芳香油要如何使用,1930年代的報紙到處可見既是衛生宣導又像是商品廣告的文宣。譬如報紙會有標題寫道:「全市一齊(自三日至十日止)南京蟲退治日」。內容強調要消滅南京蟲,就得全市一起全面舉行,一次是七天,如此才能有所成效。若僅是少數家庭實行,則難免會造成南京蟲移往他處繼續繁殖的後遺症。他們還會搬出官方的調查報告,像是根據衛生實驗所的實驗結果,來說服民眾對付南京蟲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使用イマヅ芳香油。

圖3 イマヅ蠅取粉圖3 イマヅ蠅取粉圖(4)イマヅ芳香油。圖(4)イマヅ芳香油。

這種油性的除蟲劑是裝在深色的玻璃瓶中,通常瓶身會寫著除了可用於廁所的除臭外,用來驅蟲及消毒的功效更大。透過報紙廣告,我們可以見到商家會強調這是特許專賣的商品(圖5)。在使用時,得先將芳香油裝在ヒ—ロ—牌噴霧器中,然後對著地面噴灑,僅三十秒就可以見到成效。文宣中還會特別強調對床單、衣物不會污染。使用後,還須再另外搭配使用イマヅ蠅取粉,特別是紅色盒包裝的,灑在床席邊及角落,如此才能根絕南京蟲的繁殖。若是大面積的地方像是公共場所、工廠及食堂,這些文宣也教導要改用新出品且效果較佳的水龍式灑粉器(圖6)。

圖5圖5圖6

隨著イマヅ蠅取粉及イマヅ芳香油在居家及公共場所防蟲的普及使用,其影響力更擴及到戰場上。在1937年中日戰爭開打後,日本部隊會發給士兵一些「慰勞袋」(圖7)。當時的一些海報上,還會特別強調,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這個攜帶方便的綠色小圓盒イマヅ蠅取粉。這是提供給日軍士兵,在中國江南一帶夜宿時,得以對付南京蟲的良方。

有了這樣除蟲化學武器,大大提高了士兵的士氣,難怪當時的《臺灣日日新報》會這樣下標題:「支那兵には恐れぬが,南京蟲には閉口」,它解決了這些日本兵在中國野外夜宿的最大夢魘。

圖7圖7

吃完味精覺得不舒服?在正常情況下,人體是有能力代謝麩胺酸鹽的(圖/wikipedia)「好像味精加太多,吃了口好渴…」別再錯怪味精了,其實讓人口乾舌燥的是「它」-風傳媒 http://bit.ly/35uDSDX
在現代,很多人都認為味精吃太多會有口渴、頭痛等過敏現象,或許有人會認為真的是味精對於人體不好的情況所造成的。味精其實非常的單純,是一種麩胺酸的鈉鹽,屬於自然形成的最豐富的非必需胺基酸之一,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是有能力代謝麩胺酸鹽,麩胺酸鹽僅具含量非常低的急性毒性
在臨床試驗中的大老鼠和小老鼠測試,50%受試驗的動物的口服致死劑量在每千克體重15至18g之間,比鹽的組別(大老鼠為3 g/kg)多5倍,因此作為食品添加劑食用的味精以及食物中具有天然水準的麩胺酸不會對人類構成毒物學方面的問題。甚至有幾位為了證實味精確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還請相關科學家大數量的進行研究,毒理學家認為MSG(味精)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種無害的成分,即使大量使用時也是如此
由來
1
1908年,池田菊苗教授採用水提取和結晶的方法,從海帶中分離出麩胺酸,一種新型的調味品,他也注意到這種味道與柴魚片和海帶的魚湯均具是相同一種的滋味,當時的他並無法對這種味道進行任何科學描述,因為這種味道與甜味、鹹味、酸味和苦味截然不同,也相當難去判別,因此將其味道命名為「鮮味」(umami)。
味精過敏症「中國餐館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其實許多食物中都可提煉出來麩胺酸鈉,從香菇、昆布等食物中都可提煉胺基酸或者是甘蔗、木薯、肉類等這些蛋白質高的食物,也都能水解提煉出胺基酸。
現在多半利用澱粉、蔗糖或甜菜糖等發酵製成。而味精裡主要的化學成分是「麩胺酸鈉」,麩胺酸是一種胺基酸,鈉則是一種電解質,兩者都是人體中本來就有的成份,由此看來,味精中並沒有含對人體有害的成份,因此,麩胺酸鈉對人體無害,但為什麼有人會對味精產生過敏?
其實目前仍未有個真正的研究能證明,味精過敏的症狀,包括臉部充血、頭痛、昏眩、舌頭腫脹、心跳加速、頸部僵硬、上肢出現麻痺刺痛等,也被稱為是「中國餐館症候群」
這些症狀常只維持1至2小時就緩解,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因為過敏而引發氣喘。
解決辦法
如果具有過敏症的人,真的不小心吃到味精,在此也提出個暫緩方式:
1.塔塔粉 (Cream of Tartar):家中要備有塔塔粉,加入水就可以立即中和味精中毒的情況,創造鹼性環境,減輕大部分的症狀。
2.飲水:吃下含有味精的食物後,可以透過大量飲水沖洗體內系統解毒。
不過,建議還是快點找醫生治療,才是最正確的!
特別提醒,因為大家對於味精的觀感並不佳,因此有許多替代名稱,像是酵母營養素、人造蛋白、酵母提取物、水解玉米黃粉、角菜膠、麥芽糖糊精、麥芽調味料、天然雞肉調味料、麥京、乳清蛋白脢、檸檬酸、果膠、大豆蛋白等等,實際上裡面卻含有味精,真的防不勝防,因此,除非產品明確寫上「不含味精」,否則吃下都有讓你味精中毒的危險。
2
使用味精有妙方
添加味精的時機不對,或加太多,都會直接破壞食物原有的風味。所以使用味精有五點要掌握:
◆烹調完成再放味精
烹調過程中,先讓食物的原味充分發揮,等食物熟了,再加調味料,而不要一邊煮,一邊放調味料。如炒蔬菜時,要等菜變色全熟,在起鍋之前,才加鹽及味精,再稍微翻炒幾下即可。
◆原味鮮明的食物不加味精
「原味夠的時候,何需提味?」任何調味料都是紅花一旁的綠葉,不應該搶了食物本身的風采,尤其料理原本風味很鮮明的食物,如肉類、魚蝦貝類等料理,調味愈少愈好。
◆醃料、涼拌菜裡不放味精
因為一放了味精,它容易包覆在食物表面,阻礙其他的調味滲透到食物裡面,所以吃起來,只有味精呈現的單一、呆板的味道,鄭衍基解釋。
◆味精只適合和鹽一起配用
任何以酸、甜調味為主的菜餚裡都不宜放味精,味道會顯得不搭調。
◆少量味精就足以提味
其實一般烹調時,只需要很少量的味精,就能達到提味效果。
3
鈉含量過高
一般料理中,常使用味精,一般人使用味精時,都是和鹽一起使用,同時吃進鹽和味精,很有可能造成攝取的鈉含量過高,因而許多人吃完味精會口乾舌燥,其實是因為鈉攝取過多的緣故。
因為味精含鈉,因此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尿酸高、肝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吃味精太多就會比較危險,危險的原因卻是鈉含量攝取過高了,所以大家千萬別再誤會味素了!「好像味精加太多,吃了口好渴…」別再錯怪味精了,其實讓人口乾舌燥的是「它」-鹽-風傳媒 http://bit.ly/35uDSD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