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美術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共同辦理「寶島長春」特展,以慶祝南美館的盛大開館。《寶島長春圖卷》是現存臺灣最長的集體創作的長卷,長近66公尺,呈現出臺灣的自然山川與人文風景,可說是臺灣的《清明上河圖》山水版。
1981年,國立歷史博物館何浩天館長及姚夢谷顧問發起創作一幅巨幅山水,以呈現臺灣壯麗河山、進步建設及風土民情的構想,邀集時居臺灣的水墨名家黃君璧、張大千、張穀年、胡克敏、李奇茂、范伯洪、羅芳、蘇峰男、羅振賢、蔡友等老中青三代10位水墨畫家,歷經數次環島寫生,並參考向軍方特別取得的空拍照片,合力分段繪製而成《寶島長春圖卷》。完成之後,曾陸續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歐洲、香港等盛大展出,並巡展於國內新竹、臺南、高雄、澎湖各地,深獲肯定。
該圖卷以書畫長卷方式,多視點構圖連接臺灣各地變換的風貌,在層疊與交錯中,融合時間與空間,讓觀者欣賞時,猶如隨目光遊歷畫境的體驗。而因為巨幅畫作表達莊嚴偉大和華麗的感覺,讓此幅山水長卷更顯其宣示性與感染力。畫中筆墨技巧包含抽象筆墨與具象景物寫生,更有聚落虛實相間於層峰之間。山體高大密實、雲海縈繞其間,山谷低處,房舍聚集充滿生機。頭尾有壯闊的海濱浪濤、礁岩奇石,至金黃田野、農人牛車,加以隨島上地理山勢起伏錯落的現代化建設,全卷面貌豐富、卓然可觀。觀看此作,可以玩賞其中山水之美,詠嘆水墨筆法設色豐富,更可回顧前人辛勤為此土地耕耘的情事。
   國立歷史博物館秉持「修館不休館•服務不打烊」的服務理念,特與臺南市美術館共同辦理此項展覽,除在嶄新現代美術館空間中,觀看作品本身的藝術性與歷史意義之餘,本次展出配合文獻資料、地景辨識、聽覺聯想、文化色彩等多感聯覺展示手法,使原就可居可遊的巨幅長卷作品,在展示時更加貼近觀眾經驗。相信此次在具深厚歷史與文化底蘊的臺南市舉行展覽,更可讓此具時代意義的水墨藝術鉅作,體現臺灣風土在藝術上的獨特形貌。
「寶島長春」特展
2019年5月25日至9月24日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一館2樓 展間E-H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週三休館)週五、六延長開放至晚間9點


睽違近25年 寶島長春圖卷再現南美館 https://bit.ly/2Mkago2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2019-05-25
全台現存最長的集體創作《寶島長春圖卷》,昨於南美館1館盛大展出。 (記者趙傳安攝)
《寶島長春圖卷》畫作細膩精緻,畫中可以看到億載金城(上圖)和安平古堡(下圖)(畫面中下方)。(記者趙傳安攝)
當年參與《寶島長春圖卷》作者蔡友(左一)、羅振賢(左二)蒞臨展場,與美術館榮譽董事長陳輝東(右一)、館長潘襎(右二)合影留念。 (記者趙傳安攝)
 睽違近四分之一世紀的〈寶島長春圖卷〉二十五日起於台南市美術館一館,再現世人眼前!這幅總長六十六公尺的巨作,由近四十年前的台灣十位頂尖水墨藝術家,歷經多次環島寫生,耗費近半年時間完成,是全台現存最長的集體創作畫卷,由國立歷史博物館珍藏多年後,終於在南美館盛大開展。
 昨日的圖卷開展儀式,由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台南市副市長許育典、南美館榮譽董事長陳輝東、館長潘襎及史博館長廖新田等人主持。為歡慶建國七十週年,由當時史博館長何浩天發起,邀集張大千、黃君璧、張榖年、胡克敏、李奇茂、范伯洪、羅芳、蘇峰男、羅振賢、蔡友等十位水墨畫家,合力創作完成。
 老成凋零,原訂出席高齡九十四歲的畫家李奇茂,前日驟逝,讓與會者深感遺憾,現場為其默哀三十秒;十位畫家中,現存四位,羅振賢、蔡友親自出席分享當年創作歷程,兩人看到塵封多年的作品再展風華,相當感動,表示當年每個人繪畫風格迥異,中後期則相互融合,而當年並非分段作畫,而是採各擅勝場,合作而成,事隔多年,也無法回憶到底何處是自己的下筆處。
 李連權表示,〈寶島長春圖卷〉當年為創舉,畫家們也獲得國家文藝獎肯定,台南目前包括台文館、台史博和南科考古館三個國立館舍,希望南美館可以跨域合作,並加入文化部正推動的「數位典藏庫」行列。潘襎指出,這是南美館第一次進行館際合作;廖新田也和當年的館員及裱畫師一起見證這難得一刻。
 該幅作品北起基隆嶼,南至屏東墾丁,以北、中、南為主,台南的安平古堡、億載金城等古蹟也都入畫。卷首「寶島長春」由張大千題字,當年雖已體衰,特地向醫院告假,並畫下基隆嶼。
 除展現經典水墨藝術,南美館此次也結合科技,邀請聲音藝術家吳燦政運用於台灣各地採集而來的聲音重新編輯,以聲音連接台灣各地風貌,讓民眾在另一處欣賞畫境時,能更身歷其境,享受這場視覺和聽覺結合的感官盛宴。 https://bit.ly/2Mkago2


寶島長春圖卷 暌違24年再現
 分享寶島長春圖卷 暌違24年再現到Facebook 分享寶島長春圖卷 暌違24年再現
2019-05-26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寶島長春圖卷」昨日在台南市美術館一館開展,這幅畫卷於1981年由歷史博物館前館長何浩天發起,當年召集黃君璧、張大千、張穀年、胡克敏、李奇茂、范伯洪、羅芳、蘇峰男、羅振賢、蔡友等10位水墨畫家,花費近半年完成。
「寶島長春圖卷」在南美館開展,吸引民眾參觀。(記者洪瑞琴攝)
作品全長66公尺,是台灣現存最長的集體創作作品,北起基隆嶼、南至屏東墾丁,包括台灣當年都市、機場、港口、阿里山神木全都融入其中。畫卷上次展出是1995年在高雄文化中心,距今已有24年。 http://tinyw.in/Gux0


張大千的畫作「密積金剛」以高出估價4倍的3491萬港幣落槌-亞洲拍賣市場 - https://goo.gl/R1jqRD

direct  


2017年10月11日09:09
藝術無價!販售的成交金額是部分面向,反映藝術市場其中之一的指標,去年度藝術家成交總金額最高為張大千。
今日出版的《工商時報》報導,據Artprice與雅昌藝術網今年發布的「2016全球藝術市場年度報告」,張大千畫作去年拍出885件,總成交金額3.55億美元(約台幣107.82億);排名第2是畢卡索,總成交額3.24億美元。
2016年若以單件藝術品交易最高金額,為法國藝術家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的「乾草堆」(La Meule),拍賣價8150萬美元。​(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17-10-11_153343  


 

【睇真迹】過大海睇張大千畫過的女神們 | 即時新聞 | 果籽 | 20170526 - https://goo.gl/PN0HQL

國畫大師張大千《寶島長春圖卷》,長達215尺,氣勢非凡。 _中國傳統文化社區_才府 - https://goo.gl/PRkdJm

1981年7月,張大千先生應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在該館二樓“國家畫廊”為《寶島長春圖》長卷作開筆式,文藝界及新聞界多人前來觀禮。《寶島長春圖》是由張大千開第一筆,若干畫家共同努力完成的。此卷高約2 尺,長達215 尺,全圖從構思、構圖到繪製、完成,張大千都參與其中。畫卷從基隆北海岸野柳、金山的海浪山水開始,經雲蒸霞蔚的大霸尖山、山氣氤氳的奇萊山和橫貫公路,到梨山和太魯閣,寶島秀麗的風光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

「橫貫公路通屏」的圖片搜尋結果

張大千1978年作“台灣橫貫公路合歡山鳥瞰金碧潑彩山水圖”名畫

尺寸︰高92 cm X寬170 cm(約14.11平尺)橫幅設色紙本

題識簽名︰六十七於摩耶精舍 八十叟爰。
三鈐印︰張爰私印、大千、大千毫髮。

雖然此幅張大千1978年作“台灣橫貫公路合歡山鳥瞰金碧潑彩山水圖”名畫,畫的是台灣橫貫公路於1970年代的風景圖,但是此圖之左下方,卻還是張大千一貫的中國古裝高仕小船釣魚造型,因為張大千認為西裝不入畫,所以他的點景人物總是中國的古裝高仕。此種畫風亦出現在張大千1953年作《納嘉納福大瀑布》圖名畫〔尺寸︰高52 cm X寬38 cm(約1.78平尺)絹本水墨設色日本仙板〕。

合歡山位於台灣中部橫貫公路谷關至德基間,合歡山地帶是台灣冬季賞雪勝地,可由台中抵達草屯鎮再經埔里鎮、霧社風景區、沿途亦可輕鬆地觀賞到綻放豔紅的櫻花和雪白的梅花,令人心懭神怡,繞著翠峰、昆陽,再經海拔3275公尺的武嶺時,您會發現春夏時分綠野平疇,冬季時則老松樹枝均佈滿銀色雪花,剎是美麗,這個時候您可以放下平時疲憊之身心,懷著童年時刻心情徒步邁向松雪樓開始尋找那一望無的雪花和懸掛房簷下之冰柱,是多麼的清新又覺得無比舒服,因為合歡山嶺隨處均容易見到深谷和溪澗晶瑩剔透之冰柱,真是美極了。

素有「雪鄉」之稱的合歡山位於台灣花蓮縣與南投縣的交界,是台灣主要河流大甲溪、濁水溪與立霧溪的分水嶺。合歡群峰共由七座山所串連:主峰標高3,416公尺、東峰3,421公尺、北峰3,422公尺、西峰3,144公尺、石門山3,236公尺、合歡尖山3,217公尺、石門北峰3,278公尺(前五座更是名列「台灣百岳」名單中)。

在台灣百岳中,這個原本需要至少3天3夜才能攀登至頂的巨山,由於台灣中部橫貫公路的開通與霧社支線的連接,公路從群峰山肩處蜿蜒切過,如今一般人均可以開車或走路方式輕鬆上山。

台灣之省14甲公路(大禹嶺到武嶺路段)為亞洲海拔最高的公路,計有大禹嶺與霧社兩個入口,由大禹嶺入山,可欣賞到中橫公路景觀,若自霧社進入,一線直達廬山、一線則經清境農場、梅峰、翠峰、鳶峰、昆陽、武嶺至大禹嶺。沿途盡是高山鐵杉、白枯木與箭竹林大草原等特有的高山景觀。

張大千以台灣合歡山的鳥瞰美景圖入畫,畫功一流,「金碧」與「潑彩」兼施,堪稱此圖亦為「世上最美山水圖」之一。

張大千的創世紀「潑墨」及「潑彩」畫法,經過數百幅真跡原作名畫的分析與比對,大致可歸納為四大類如下︰

〔1〕 開創於早期的「畫龍點睛(點景)式」「潑墨」及「潑彩」畫法︰仍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主,偶而在畫景之一角以「潑墨」及「潑彩」畫法點景之,如張大千1962年作《青城山通景屏》(潑墨)、張大千1983年作《廬山圖》(潑彩)等。
〔2〕 開創於中期的「粗潑細筆(寫意)式」「潑墨」及「潑彩」畫法︰改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輔,反而在大部份的畫紙上,以「潑墨」及「潑彩」畫法粗潑以成之。「以墨(彩)潑紙素,腳蹴手抹,隨其形狀為石、為云、為水,應手隨意,圖出云霞,染成風雨,宛若伸巧,俯觀不見其墨污之跡(見《唐朝名畫錄》)」。故「粗潑畫法」係隨「畫紙上的水流形狀之意」作成,並非是畫家之「筆意」所能確實控制自如。如張大千1968年作《瑞士奇峰》(潑墨)、張大千1966年作《瑞士紀遊》(潑彩)、張大千1966年作《愛痕湖》(潑彩)、張大千1976年作《山高水長》(潑墨)、張大千1977年作《秋山獨往》(潑墨潑彩)等。
〔3〕 開創於中晚期的「粗潑抽象式」「潑墨」及「潑彩」畫法︰雖然有些仍是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輔,但卻已經「惜筆如金」。畫紙上的絕大部分作畫內容,都是以「潑墨」及「潑彩」畫法粗潑以成之,已有西方抽象式畫派的作風。其「粗潑畫法」也是隨「畫紙上的水流形狀之意」而成,並非是畫家之「筆意」所能確實控制自如。如張大千1965年作《幽谷圖》(潑墨潑彩)、張大千1965年作《瑞士冰壑》(潑彩)、張大千1967年作《瑞士雪山》(潑彩)、張大千1972年作《春山積雪》(潑墨潑彩)等。
〔4〕 開創於晚期的「細潑細筆式」「潑彩」畫法︰雖然有些仍是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輔,但卻已經「惜筆如金」。畫紙上的絕大部分作畫內容,都是以「潑彩」畫法細潑細筆以成之。這種畫法之困難度極高,因為畫家必須控制「潑彩渲染度」就如同手握「細筆」一般,不論是色彩之調合度與筆意,皆必須是「意到即筆到(潑到)」恰到好處,絲毫不容許有任何差錯,連作畫用紙之渲染度皆必須拿捏精準,完全無法「既然粗略潑之,即大概以成之。」。因為此種畫法相當耗時又耗工,沒有數十年的「潑墨」及「潑彩」畫功及足夠經驗,他人根本就是無法臨摹仿潑之,否則只是糟蹋浪費自己的畫紙與顏料而已。因此成品並不多,見世作品也不多,因為張大千大都是以此種畫作成品贈送予國民黨黨國元老們欣賞居多,而被鎖入深宮。如張大千1978年(80歲)作“台灣橫貫公路合歡山鳥瞰金碧潑彩山水圖”(潑彩)、張大千1981年(83歲)作“夢入靑城天下幽人間仙境圖”(潑彩)、張大千1982年(84歲)作《人家在仙堂潑彩山水圖》(潑彩)等。

此幅作品即是張大千開創於晚期的「細潑細筆式」「潑彩」畫法,而此類畫法成品並不多,見世作品也不多。假如名畫欣賞者不怕閑錢過多,可以買一堆14 - 15平尺的超大尺寸上等作畫用紙,再聘請全國最佳的「仿畫者」,購買「百年不脫色」的「高級礦石顏料」,藉此潑潑看,實際體驗一下所謂的「細潑細筆式」「潑彩」畫法的畫功,就知道其超級困難度了,因為「光是由嘴巴說的」要比「實際上用畫的」的確簡單太多了!

張大千1966年作《山居圖》2010-06-03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1年的5周年春季春賣會「中國近現代、當代書畫夜場及北堂舊藏齊白石篆刻稀珍(二)」Lot. 2676 拍賣成交價︰RMB 12﹐880﹐000元。一年後,2011-06-02北京歌德拍賣有限公司2011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藝海求真–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Lot. 0060 拍賣成交價︰RMB 41﹐400﹐000元。張大千1966年作《山居圖》於一年內創造了中國書畫 221% 的高額投資報酬率。

=====================================

非大境界不能為 張大千《寶島長春圖卷》
1981年7月,張大千先生應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在該館二樓「國家畫廊」為《寶島長春圖》長卷作開筆式,文藝界及新聞界多人前來觀禮。《寶島長春圖》是由張大千開第一筆,若干畫家共同努力完成的。此卷高約2 尺,長達215 尺,全圖從構思、構圖到繪製、完成,張大千都參與其中。畫卷從基隆北海岸野柳、金山的海浪山水開始,經雲蒸霞蔚的大霸尖山、山氣氤氳的奇萊山和橫貫公路,到梨山和太魯閣,寶島秀麗的風光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北投埔林炳炎 » Taiwan E.W. Cross-Island Highway橫貫台灣東西公路 - https://goo.gl/o8ZBuQ
張大千28幅拍賣作品 看價格後 驚呆了! - 壹讀 - https://goo.gl/gu1Ymk
張大千28幅拍賣作品 看價格後 驚呆了!
 2016-04-29 17:19:03
張大千的《蜀山春曉》 香港蘇富比2011春拍 成交價6450萬港元
張大千,一位受到華夏文學藝術薰陶,後來卻遠離華夏本土的、世界馳名的國畫大師,他不僅擅長中國山水、花鳥、人物畫,兼能書法、篆刻,對詩詞、鑑賞、畫史、畫論等亦有深厚修養和精湛研究。他的繪畫以山水成就最高,他以摹古入手,在臨摹上花費了一生大部分的時間和心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進而到作偽。他的畫風30歲以前可謂「清新俊逸」,50歲「瑰麗雄奇」,60歲以後達「蒼深淵穆」之境,80歲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
ADVERTISEMENT
張大千《荷塘野趣》四屏通景 香港佳士得2013春拍 成交價8051萬港元
ADVERTISEMENT
作於1947年之四屏通景《荷塘野趣》乃張大千同類題材與格式中之新發現。張氏對荷花情有獨鍾,愛荷並畫荷、詠荷無數,但當中通景荷花數量稀少。先有1945年畫的《巨荷》,此巨幅於同年在成都展覽,現藏於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後有1959年為知己恩人張群所作的《風荷》,此畫於1999年11月1日香港隹士得中國近現代及當代畫拍賣中釋出
ADVERTISEMENT
張大千《天女散花》北京保利2010秋拍 成交價7448萬元
上海書畫出版社《名作抉微 張大千設色人物》封面
張大千 鳳簫圖 香港蘇富比2013拍賣會 成交價7404萬港元
ADVERTISEMENT
張大千 峨嵋接引殿 設色紙本 保利2010秋拍 成交價5488萬元
《峨嵋接引殿》最早歸屬於北京文物商店,1995年瀚海秋拍,為了吸引買家特別從北京文物商店大庫房裡提取了多件重要作品上拍,這就是其中一件。這件作品後來被亞洲重要藏家收藏至今。
此圖描繪的峨眉山接引殿,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境內,宋代稱新殿,明時擴建為寺,稱接引殿。亦稱朝陽閣。明末殿宇朽敗垮陷。清順治年間僧聞達和尚重建。1917年毀於火,僅存羅漢堂。後聖欽和尚擴建,築殿三重,成為山中主要寺廟之一。1952年,又被大火焚燒,1999年重建。
張大千 招隱圖 潑墨潑彩紙本 香港蘇富比2013拍賣會 成交價7180萬港元
《招隱圖》創作於1966年,這件作品不僅是張大千晚年重要作品之一,同時也見證了其和「梅雲堂」主人高嶺梅深厚的友誼。
張大千 晴靄仙閣 設色紙本 保利2011春拍 成交價5405萬元
此幅作於1947年,大千的仿古寫生山水在此間進入了一個高峰期
張大千 《瑞士雪山》北京匡時2009 成交價5264萬元 173×344cm 1965年作
張大千 驚才絕艷 香港蘇富比2013秋拍 成交價6620萬港元
張大千 紅拂女 設色灑金箋 嘉德2013春拍 成交價7130萬元
張大千 雲山古寺 香港蘇富比2011 成交價6786萬港元 172×89.5cm
張大千 橫貫公路一景 設色紙本 香港佳士得2011春拍 成交價5218萬港元
張大千 看山須看故山青 設色紙本 香港佳士得2009秋拍 成交價542萬元 103×50.7cm
張大千 擬唐人秋郊攬轡圖 設色紙本 香港蘇富比2015春拍 成交價5116萬港元 100.2×54.3cm 1950年作
張大千 文會圖 設色紙本 成交價3480萬元 139×82.5cm 1947年作
張大千 青山綠水 絹本設色 成交價3696萬元 1938年作 98.5×49.5cm
張大千 策杖獨步 紙本水墨 成交價4025萬元 1948年作154×73cm
張大千 仿王蒙林泉清集圖 紙本 成交價4025萬元 丙戌(1946年)作 141×56cm
張大千 蛾眉華岩頂 設色紙本 香港佳士得2013 成交價4803萬港元
張大千 紅樹青山 香港佳士得2011春拍 成交價5106萬港元 1967年作 84×129cm
張大千 番女掣厖圖 設色紙本 成交價3993萬元
張大千 趙大年湖山清夏圖 成交價4600萬元
張大千 長生殿 立軸 設色紙本 保利2011 成交價4140萬元
張大千 山居圖 鏡心 紙本 成交價4140萬元
張大千 自畫像與黑虎 設色金箋 嘉德2011秋拍 成交價4536萬元 177.5×96.3cm
張大千 黃山自畫像 設色紙本 香港蘇富比2011秋拍 成交價4568萬港元 192×102cm 1961年作
張大千 金璧雙輝 巫峽清秋 保利2011春拍 成交價4370萬元
張大千 仿宋人山寺圖 設色絹本 嘉德2011秋拍 成交價4025萬元
張大千 仿宋人山寺圖 局部
張大千 仿宋人山寺圖 局部
張大千 仿宋人山寺圖 局部
張大千28幅拍賣作品 看價格後 驚呆了! - 壹讀 - https://goo.gl/gu1Ym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