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頻道─史前館國寶故事系列1:喇叭形玉環與雙凸領環的世界 - https://goo.gl/SZKlW9
台灣中華郵政8月21日發行《台灣史前文物郵票》
台灣中華郵政公司定於8月21日發行《台灣史前文物郵票》一套4枚,圖案名稱及面值分別為:蛙形玉飾(面值5元),玉管(面值7元),喇叭形玉環(面值9元),鈴形玉串飾(面值12元)。同時推出小全張一枚,圖案為人獸形玉玦(面值20元)。
此套郵票規格為40 × 32(毫米),小全張規格為110 × 80 (毫米),齒孔度數12.5。郵票圖案由曾凱智設計,卡登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釆用防偽纖維紙,以彩色平版印刷。郵票全張枚數20 (5 × 4),發行量76萬套。
據台灣中華郵政公司介紹,"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位於台灣東海岸,是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範疇的國家級博物館,典藏出土文物甚為豐富。為宣揚台灣史前文物之美,本公司特以該館珍藏之距今4,000年前至2,300年前台東縣卑南遺址及花蓮縣鹽寮遺址出土5件國寶玉器為題材,規劃郵票1組4枚及小全張1張。圖案簡介如下:
一、郵票圖案:
(1) 蛙形玉飾:佩戴之裝飾品。類似蛙形動物,背面雕刻一雙大眼及分岔雙肢,腹面頭部有近似口部凹刻,玉質佳,由後方的洞孔中穿繩。
(2) 玉管:戴在胸前的裝飾品。5件成組的玉管,規格均一,長達29公分,是目前所知同類玉器中最長者。以台灣玉材修磨成圓柱體後,自兩端鑽鑿貫通而成,穿串成組。
(3) 喇叭形玉環:戴在手臂上的裝飾品。斷面略呈「L」形,一面擴張如喇叭口部,擴張處弧度圓轉,玉質綠而通透,為極少見的立體玉器。
(4) 鈴形玉串飾:推測可能是頭飾。由152顆體積微小的鈴形玉器串成,其頂部縮小呈扁平狀且有一個小穿孔。玉質通透。
二、小全張圖案:人獸形玉玦,耳飾。雙人頂一獸,獸形為豎耳、拱背、翹尾;人形為雙人並立,圓顱、雙手扶腰、兩腿開立,膝部有線條修飾,各站立於橫棒上。玉質晶瑩剔透。
台灣出土2500年前國寶級「人獸形玉玦」 | 正見新聞網 - https://goo.gl/Bcfmx4
長耳垂是卑南文化人的明顯特徵,他們配帶玉質耳飾,手戴玉環圈飾,頸戴長玉管。他們對於配件的講究,是因為製作精良的玉器正是卑南文化的標記
公共電視台_台灣人民的歷史 - https://goo.gl/q63KOj
玉見台灣 見證4000年前寶島文化
- www.chinatimes.com
- 查看原始檔
- 十二月 7日, 2016
「玉」常見於古今中外人類文明之中,它是礦物,也是文物,見證歷朝歷代的文明變遷,台灣也有「台灣玉」,它的故事也橫跨數千年,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的「玉見台灣:史前與當代之交會特展」,首次從館內典藏庫移出701件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公開展示,12月14日起在史前館第3特展室開展。
這些玉器多數屬於台東卑南遺址出土,包含被列為「台灣國寶」的《人獸形玉玦》、《鈴形玉串飾》、《喇叭型玉環》及《玉管》4件文物,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因顯現特殊之時代技術及流派,表現傳統、族群文化特色,被列為國寶。除此還有1994年花蓮縣鹽寮遺址出土的《蛙形玉飾》,屬距今2800至2300年前新石器時代花崗山文化時期文物,以台灣特有的閃玉製作,為當時日常生活及儀禮使用之器物,被列為國寶,也將在「玉見台灣」一併展出。
史前館館長張善楠表示,史前館第一次從典藏庫大規模移出701件卑南遺址出土玉器公開展示,「玉見台灣」包含借展的玉器共737件,讓民眾不只看台灣玉,也從玉來認識台灣。
策展人盧梅芬表示,台灣玉屬於閃玉,含「鉻」成分多是其特色,也因這項特質容易被鑑識出來,依此比對東南亞的玉飾考古研究可發現,早在史前時代,台灣與東南亞之間的玉貿易已頗為發達,「我們在東南亞發現一些玉工藝,它的玉料來自台灣豐田。此外,台灣製作好的玉工藝在海外發現,這些玉器的年代距今約3000年前。」
台灣玉在不同的年代都曾有它的價值與地位,如1960年代,台灣玉曾是加工玉產業的主角,一度名揚國際,直到1970年代末期漸趨蕭條。1980年代隨著卑南遺址等文物出土,台灣考古學家揭開4000年前台灣玉文化的鼎盛風華。2007年之後,國內外考古學家又發現史前台灣玉與東南亞間的交流,這些前世今生都在「玉見台灣」一一爬梳,見證璀璨的台灣史前史與台灣玉產業的發展。
本展還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大人類學系暨人類學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經濟部礦務局等官方、民間及產業界共同合作,完整呈現史前到當代、島內到海外的台灣玉的故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