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憂鬱症纏身!荷蘭正妹決心接受安樂死 男友陪伴到最後 https://bit.ly/3POcz0W
荷蘭有名女子深受嚴重憂鬱症、自閉症和邊緣性人格障礙所苦,奮鬥多年後決定以不一樣的方式放棄,她選擇在今年5月接受「安樂死」,並計畫在自己家中的沙發上注射藥物、在男友的陪伴下離開這個世界,此事經由媒體披露後引起討論。
《紐約郵報》報導,現年28歲的荷蘭女子特爾貝克(Zoraya ter Beek)住在荷蘭靠近德國邊境的1個小村莊,儘管她深愛自己40歲的男友與2隻貓,但曾經立志成為精神科醫生的特爾貝克「一生都在與心理健康問題對抗」,不過隨著多年的治療未見好轉,醫生也告訴她「我們無能為力」,最終特爾貝克決定在今年5月接受合法安樂死。
據悉,特爾貝克計劃在自家客廳的沙發上接受安樂死,她透露「醫生會先為我注射鎮定劑,接著才注射讓我心跳停止的藥物」,而特爾貝克的男友會全程陪在她身邊、直到最後,特爾貝克強調「醫生真的很細心,他們並不會直接走進來然後說『躺下』,他們會試圖營造出柔和的氛圍,接著才詢問我是否已經準備好,後續才會實施安樂死並祝我『旅途愉快』」。
此外,特爾貝克不會舉行葬禮,因為她的親人不多,並補充說「我男友會將我的骨灰撒在我們一起挑選的『好地方』」,不過特爾貝克坦言「我有點害怕死亡,因為這是終極的未知,我們真的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或者根本什麼都不會發生?這就是可怕的部分」。
荷蘭早在2001年便將安樂死合法化,直到2022年,荷蘭共有8720人以安樂死方式死亡、約佔全國總死亡人數的5%。根據《自由報》(The Free Press)報導,荷蘭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遭受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主因除了常見的憂鬱症和焦慮症外,就連經濟不確定性、氣候變遷、社群媒體等是原因。
嚴重憂鬱症纏身!荷蘭正妹決心接受安樂死 男友陪伴到最後 https://bit.ly/3POcz0W

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延命治療決定法》又被稱《善終法》/《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延命治療決定法》又被稱《善終法》/《


「畢竟台灣現在沒有安樂死這個選項,所以說經由斷食來選擇善終,就是個人意願的一個執行,那其實會建議大家不妨跟你的醫師,做一個諮詢,或者是您的家人的醫師去做一個諮詢,病人適不適合選擇這樣子的一個善終方式,因為就像過往我們大概可能跟家屬的心是一樣的,不忍心他受苦,可是是不是這位家屬,就適合這樣子的一個善終法,其實要列入考慮的。」病人生命末期,有可能出現厭食現象,也不代表病人不想進食,而是病人的身體狀況,讓他沒有食慾,醫療團隊應適當調整病人,攝取營養目標,遇到是否插鼻胃管等重大醫療決策時,可詢問病人當下的意見或病人清醒時,曾清楚表達的意見等,站在病人角度做出最好的決定。斷食善終 https://bit.ly/3ZtlrwN


荷蘭93歲前首相 和結褵70年妻子手牽手一起安樂死
荷蘭93歲前首相范阿赫特(右),和結褵70年的同齡妻子尤金妮(左)一起接受安樂死。(圖擷自@KtoUmarl「X」帳號)
荷蘭93歲前首相 和結褵70年妻子手牽手一起安樂死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TMShH
2024/02/11 10:48
涂鉅旻/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荷蘭高齡93歲的前首相范阿赫特(Dries van Agt),5日和結褵70年的同齡妻子尤金妮(Eugenie)手牽手一起接受安樂死,這種「伴侶安樂死」在荷蘭的實施次數已逐年增加。
據《衛報》報導,1977年至1982年,身為荷蘭基督教民主黨領導人的范阿赫特擔任首相一職,他可能有宗教信仰但沒有死守教義。知情人士透露,范阿赫特2019年腦溢血後從未痊癒,和妻子在接受安樂死前,都病得很重。
荷蘭從2002年開始推出安樂死制度,條件和審查過程相當嚴格,包括難以忍受且無法治癒的痛苦等等,荷蘭安樂死中心Expertisecentrum Euthanasie發言人史瓦特(Elke Swart)表示,國內每年約有1000人接受安樂死,所有「伴侶安樂死」的申請都會分開審核。
據了解,荷蘭從2020年開始有「伴侶安樂死」紀錄,當年一共有13對攜手面對死亡,2021年增為16對,2022年為29對。
荷蘭93歲前首相 和結褵70年妻子手牽手一起安樂死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TMShH

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延命治療決定法》又被稱《善終法》/《


歐洲第6國 奧地利有條件「安樂死」新法開跑
歐洲第6國 奧地利有條件「安樂死」新法開跑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RrY9V
奧地利今(1)日起實施新法,准許年滿18歲臨終或患有永久性衰弱性疾病者,可申請人工安樂死(assisted death)。奧地利病患示意圖。(法新社)
2022/01/01 23:2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奧地利今(1)日起實施新法,准許年滿18歲臨終或患有永久性衰弱性疾病者,可申請人工安樂死(assisted death)。
據《BBC》報導,奧地利去年底在憲法法庭宣判合憲後通過新法,准許人民有條件申請安樂死,今(1)日起正式實施。
報導指出,這項新安樂死措施將會在嚴格的審核下實施,即日起凡年滿18歲,臨終前或患有永久性、衰弱性病症者,可提出申請,並將由2名醫師進行專業評估,其中1位必須為安寧緩和醫療(palliative medicine)專家。
獲得醫師同意後,病患必須經過12週的思考和等待期,若屆時仍要求繼續執行,則可在律師或公證人見證之下,向特定藥局領取致命性藥物。為免系統遭濫用,只有指定的律師或公證人知道哪些藥局存有此類藥物。
對此,奧地利政府強調,已經劃分預算,將強力發展安寧緩和醫療,以確保病患不會在有其他選項的情況下選擇死亡。
據悉,人工安樂死是將死亡的方法交付在事主手中,目前全球有條件合法的國家除奧地利外,還包括瑞士、比利時、加拿大、盧森堡、荷蘭、紐西蘭、西班牙,以及美國、澳洲的部分州
此外,哥倫比亞、德國、義大利的憲法法庭已核准人工安樂死,但其政府尚未完成立法
歐洲第6國 奧地利有條件「安樂死」新法開跑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RrY9V


倡議安樂死的澳洲醫生尼奇克(Philip Nitschke)及荷蘭設計師班尼克(AlexanderBannink)研發出這台名叫Sarco的3D列印死亡機器,Sarco是「石棺」(sarcophagus)的縮寫。這台機器配備一個分離式膠囊艙,內有儲存氮氣的容器。
尼奇克說:「想要結束性命的人只要按下按鈕,膠囊艙裡就會充滿氮氣。他或她會感到有些暈眩,但很快就會失去意識並且死亡。」長年推動安樂死的尼奇克被稱作「死亡博士」。
尼奇克告訴法新社,Sarco是為「想結束生命的人提供死亡」的裝置。他希望提供有需要的人一個走得安詳、優雅的選擇。
尼奇克醫生(Philip Nitschke)於TEDxDarwin談論他對安樂死的主張。(圖/取自YouTube)
被稱作「死亡醫生」的尼奇克(Philip Nitschke),於TEDxDarwin談論他對安樂死的主張。(圖/截自YouTube)
不是所有人都能隨意使用自殺膠囊
使用Sarco需要經過一系列安全驗證,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執行安樂死。想透過自殺膠囊執行安樂死的人,必須先通過一份尼奇克設計的線上問卷,得到一組「開艙密碼」後,還需經過聲音、眼球辨識才能解鎖Sarco。
而在安樂死進行後,膠囊拆下來就可作為往生者的棺材,膠囊下的底座則可以重複使用。
一鍵無痛上西天!澳洲名醫研發「自殺膠囊艙」:3萬6就能自己造一台,走得舒適有尊嚴-風傳媒 http://bit.ly/2GMIlYo

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延命治療決定法》又被稱《善終法》/《


針對《尊嚴善終法》草案日前經立法院一讀通過,筆者指出,安樂死與協助自殺是複雜的倫理議題,不應以「善終」美名草率推動。圖為病患示意圖。(資料照,取自rawpixel@Pixabay)孫效智觀點:從善終大旗背後的倫理爭議論「尊嚴善終法」草案-風傳媒 http://bit.ly/2qG31fU
安樂死與協助自殺是複雜的倫理議題,一篇文章的篇幅大概很難進行完整的討論。本文主要目的是針對日前立法院一讀通過的《尊嚴善終法》草案提出不同觀點。該草案有兩大類問題,其一是提出時機;其二則是草案的立法說明。茲簡述如下:
草案提出時機不恰當
2019年1月6日《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甫上路,該法允許病人在賴活不如好死的時候行使特殊拒絕醫療權,使病人不必以人工方式勉強延長生命,而能達到自然死的目的。《尊嚴善終法》草案所追求的則不是自然死,而是在病人自然死亡之前,以人工方式縮短或結束病人的生命。草案允許的安樂死涉及他殺,協助自殺則是提供藥物讓病人自殺。
草案的立法說明主張,無論《病人自主權利法》或先前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簡稱安寧條例)都有成效不彰的問題,前者只有幾千人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後者即使已推動了19年,卻仍只有不到0.03%的極少數人簽署意願書,由此可見,兩部透過拒絕醫療來保障自然死的法律均「未能滿足國人之需求」,而需要一部新的法律——《尊嚴善終法》,來將安樂死與醫師協助自殺合法化。安樂死與協助自殺「有合法化之必要」。
這個觀點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時代倒錯(anachronism),錯誤地解讀了安寧條例與病主法「成效不彰」的原因。首先,病主法正式施行不到一年,論成效恐怕言之過早,更何況還有不少行政配套不足以及諮商收費等問題。至於安寧條例,推動近二十年確實只有極少數人簽署。不過,箇中原因恐怕並不是因為國人需要更激進的自主死亡方式,而是因為就連較保守的自主拒絕人工干預、回歸自然死亡的法律,大部分國人都不一定知道,或者,即使知道,也不一定能夠接受。
國人對於病人自主意識的薄弱或甚至陌生的原因很多,病人本身需要別人照顧以及病弱之後無力主張自己權利的雙重弱勢等是原因之一,傳統的醫療威權主義或病方家屬的大家長主義等,也都使得病人很難自主。此外,文化上的死亡禁忌以及工商業社會的務實主義讓大部分人專注於處理人生各階段的挑戰,討生活猶且不及,哪有閒暇或餘裕去思考生死課題?即使因緣際會有機會思考相關問題,很多人在面對自己或家人生死時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面對家人生死時恐怕很難那麼灑脫,因為會擔心別人指責不孝或輿論的社會壓力等,特別是那些平常沒有負責照顧爸媽的「天邊孝子」,他們往往希望盡力搶救父母生命,否則難以面對別人想法,自己心裡也不容易平衡。至於面對自己的死亡,真的就這麼灑脫嗎?社會上固然有像《尊嚴善終法》的支持者那樣,想要積極掌控自己死亡、具高度自主意識的人,但大部分人有關生死的自主意識是模糊的。
死亡 往生 葬禮 殯儀館(示意圖非本人/ joaph@pixabay)
筆者認為,安寧條例與病主法成效不彰,並非國人需要更激進的自主死亡方式,而是大多數人民對生死的自主意識相當模糊。(資料照,取自joaph@pixabay)
人很多時候「不見棺材不掉淚」,死亡距離太過遙遠,而且,一旦發生了就一死百了,又何必再花時間去思考?比起生活中所必須面對的各種愛恨情仇與掙錢吃飯,生死抉擇似乎很難具有優先性,因此,即使政府及民間熱心人士投注相當心力在安寧條例及病主法的社會宣傳上,但大部分人是充耳不聞的,不太理會相關訊息。在人生中,人們所關心的主要就是如何活下去,而不是如何去死。即使真的病了,由於求生的慣性,人在心態上也不容易接受拒絕醫療或自然死,因為想要繼續活下去的渴望是那麼根深蒂固。總之,安寧條例或病主法「成效不彰」的原因恐怕並不是因為它們在自主死亡上不夠激進,而是整體社會對於生死的自主意識還沒有準備好。《尊嚴善終法》的推動者如何能說,既然拒絕醫療的自然死法律成效不彰,就讓縮短或殺死生命的《尊嚴善終法》以更有效的方式來保障尊嚴善終吧!?
草案立法說明的問題
一、扭曲世界醫學會的主張:
世界醫學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於2017年修訂〈日內瓦宣言〉,將醫師誓詞進行部分調整為:「病人的健康與福祉將是我的首要顧念;我將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尊嚴」。草案立法說明卻據此主張,醫師之考量將「不再僅限於病人之健康,」因為「病人之福祉、自主權與尊嚴,亦為醫師應考量之原則。」這個看法無異扭曲了世界醫學會視健康為醫師「首要顧念」的看法。此外,世界醫學會甫於2019年10月在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召開大會,重新發表反對安樂死與醫師協助自殺的宣言。大會廢止了以往的相關決議,提出新的宣言,宣言內容以同樣強烈口吻反對安樂死及醫師協助自殺,堅定主張這兩類行為不符合倫理。 此外,世界醫學會雖然注意到某些國家已將安樂死合法化,但清楚指出,這與醫學倫理之基本原則衝突,它呼籲各國醫學會及醫師不應捲入安樂死個案中,即使國家已將之合法化或除罪化。 由於病人自主權在許多國家日益受到重視,此次大會在相關議題上有相當熱烈的討論。大會主席Frank Ulrich Montgomery指出,發布新宣言前曾諮商全球各洲醫學會意見,新宣言符合全球大部分醫師之觀點。
20191108-世界醫學會主席10月在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召開大會,圖為大會主席Frank Ulrich Montgomery。(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世界醫學會10月召開大會提出新宣言,強調安樂死及醫師協助自殺違反倫理。圖為大會主席Frank Ulrich Montgomery。(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二、要透過解決人來解決問題?
《尊嚴善終法》草案總說明開宗明義談到國民平均需要依賴他人照顧的年數高達8.8年,而「超高齡社會」的老年人口又使得需要照顧的人口急遽增加,這兩項因素加乘起來使得「善終議題迫在眉睫」。問題是,以這樣的論述方式來支持《尊嚴善終法》,背後的潛台詞似乎是說,要解決長照問題最好的作法就是讓人早點善終,而要善終最有效的作法就是不要等到自然死亡,而是趁早自我了斷(協助自殺)或請人幫忙了斷(安樂死),免得自己受苦,還拖累家庭與社會。
長照問題確實令各國政府頭痛,不過,問題並非無法解決,世界各國亦不乏解決問題的先例與典範,例如德國。德國的長照保險制度及配套的健康促進、人力資源與用在刀口上的照顧資源分配機制等,都很值得參考。依此,能否解決長照問題,端看國會或政府是否有心端出完整規劃並提供充分資源。而國會或政府是否有心,講到底就是政治有怎樣的願景或理念的問題。領導者如果能意識到,所有人都會老去,所有人在人生過程中也都需要別人照顧,一個有溫度而讓人民感到有尊嚴與安全的社會,應該是像禮運大同篇所說的那樣,「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或者,如同孔子所說的:「少者懷之」、「老者安之」。若然,領導者自然就會有決心來集結社會力量,建立一套完善而人性化的長照體制與資源體系。
《尊嚴善終法》草案總說明想的不是「有所養」或「安之」,開宗明義前三段給人的感覺是,解決超高齡社會照顧問題的方式就是要解決「善終」問題,而要解決善終問題則是要透過安樂死或協助自殺來把人解決掉,如此自然就能解決照顧問題?
最後談一下「善終」這兩個字。《病人自主權利法》第一條談立法目的時提到要保障病人善終權益,《尊嚴善終法》草案也認為它的目的是要保障尊嚴善終。然而,在保障病人善終上,拒絕醫療、協助自殺與安樂死是一樣的嗎?事實上恐怕並非如此,三種作法的倫理爭議有極大差別,不能等量齊觀。以世界醫學會來說,它就只接受拒絕醫療而拒絕後兩者。拒絕醫療即使會導致病人死亡,只要確實出於病人之自主意願,以當前國際主流趨勢來看,是不具爭議性的。至於協助自殺或安樂死則因為涉及加工自殺或受囑託殺人而備受爭議,其中又以安樂死為最。觀諸全球發展,通過安樂死的國家只有五個,美國公共政策則根本還沒有討論安樂死的空間,即使醫師協助自殺亦僅在少數州合法。至於德國則於2015年修訂刑法第217條,明訂醫師或自殺協助機構所從事的自殺協助業務(geschäftsmäßige Förderung der Selbsttötung)為違法。英國屢次推動協助自殺法案均未能通過。凡此種種,均可見安樂死或協助自殺之爭議於一斑。立法者豈能忽視這些爭議,率爾以善終之名擅加美化?(相關報導:思沙龍》安樂死、自主善終在台灣行得通嗎?楊志良:醫生、家屬觀念都要改,痛苦地延長生命要幹嘛?|更多文章)
孫效智觀點:從善終大旗背後的倫理爭議論「尊嚴善終法」草案-風傳媒 http://bit.ly/2qG31fU
*作者為台大哲學系教授


「安樂死之前應先求自然死」/傅達仁求死信的世代啟示/台灣醫療把臨終病人折磨得多慘/紀錄片《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擇》(How to Die: Simon's Choice)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gq189B
遺囑/遺言/DNR/健保卡註記DNR放棄急救/安寧維生/75歲後不作任何預防醫療,不作檢查,不服抗生素,不打預防針,不開刀,不作真治療,只作舒緩治標的處理(palliative)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7pIqku
DNR/健保卡註記放棄急救/善終/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有26萬人、約1.4%的成年國人,將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DNR)的意願註記到健保卡中/在健保卡註記DNR的人數,其中,女性17.5萬人多於男性的8.5萬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OEoajD
一位只想活到75歲的醫生-到75歲時,子女已經成年,進入人生最豐富的壯年,孫子也已經出生,接受過自己的祝福,他相信自己已經過了一個完滿的人生+75歲後不作任何預防醫療,不作檢查,不服抗生素,不打預防針,不開刀,不作真治療,只作舒緩治標的處理(palliative),類似末期疾病的安寧治療,讓第一個生的病帶他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mx0Fv3
病患到末期身體功能無法維持呼吸、心跳等,一般家屬會希望急救,但此時病症其實都無法好了,急救只會讓病人生心理都痛苦。美國數據顯示病患有沒有插鼻胃管,對存活時間並無差別,插上鼻胃管對病患會帶來更多不適;國外病患只有10%插鼻胃管,但台灣相反,只有10%病患沒插鼻胃管。在病人有意識時,先請病人及家屬思考「如果無意識了,你會想插鼻胃管嗎?」多數民眾原本認為簽下「為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簡稱DNR)等同放棄治療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Y7JwxW
瓊瑤「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10項要求,無論最後生了什麼樣的重病,都拒絕任何大手術、插管、急救措施,因為不想承受一點點的痛苦,「讓我死得快最重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lZQVr0


安樂死≠尊嚴死 相信您的醫師吧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20日, 2017
A-A+
2017-11-20 23:40聯合報 李源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台北市)
資深媒體人傅達仁在臉書中PO上他與兒子相擁的照片,感嘆雖然獲得安樂死綠燈通關,但「捨也難、不捨也難」。 圖/擷取自傅達仁臉書
分享
「生死事大」不可等閒視之,傅達仁先生在我國大聲疾呼「尊嚴死亡」,不得其門,於是偕同家人遠赴瑞士求「死」,尤其他的「要回家了」影像更是震撼。各種言論思想在自由文明的國家應該高度尊重,但傅先生在正確觀念的行止表達,事關重大,值得討論。
每個人天賦平等,一生僅有一次生死,沒有例外。也因是絕無僅有的一次,追求「尊嚴的死亡」,理所當然,應予高度尊重。
「安樂死」是尊嚴死亡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求仁得仁,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日本人切腹自殺、屈原投江自盡、李白水中撈月死亡,我都認定是另類的尊嚴死亡
「安樂死」萌生多時,由醫師協助自盡,在一九九○年末葉才逐漸成形二○○二年荷蘭首先立法通過,迄今僅四個歐洲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哥倫比亞和美國五個州可合法執行。
所謂「安樂死」是指當事人意圖終結自己的生命,請准後假他人行使死亡的醫療法律規範。「安樂死」必須具備下述條件,包括病人主動、深思熟慮後的自願請求;無可救藥的「不能忍受的痛苦」(Unbearable suffering);醫師應該告知病人真情及後果,並已無任何其他袪痛措施可資代替;現在療法已無能為力等等;再者,尚需至少一名醫師獨立的判斷意見佐證,審核過程完全透明,不可不謂嚴謹。尋求 「安樂死」不能單憑當事人的意願,中間層層考量都要完備。也因此精神神經病患及幼兒的意圖死亡更棘手,尤其低收入者求死甚切的情況,後來衍生許多審核難度。
在安樂死立法前,比利時符合醫師協助自決生命終結有一.三%,醫師終結有三.二%,而醫師停止任何治療方式生命終結有五.八%。荷蘭立法後,安樂死在二○一○年占二.八%(四七五╱六八六一),比二○○五年的一.七%(二九四╱九九六五)有些微的增加,僅與「安樂死」立法前相近,沒有幅度的改變。 最近荷蘭醫師從事持續深度鎮靜治療直到死亡,其比例從二○○五年的八.二%(五二一╱九九六五)到二○一○年的十二.三%(七八九╱六八六一)顯著增加,十多年來的實務歷練,似有轉折,臨床醫師也就更著重於病人痛苦袪除的選擇。
今日醫藥進步,採行積極重度鎮靜藥物袪除疼痛;醫師認定無可救藥病人,可依據病程判斷,不採無效療法,或拒用無謂的維生療法,都是當今合乎醫學倫理的作法。
「安樂死」不只當事人,尚有其周遭親友、社會、醫學及法律相關。從荷、比兩國的經驗,沒有快速進展甚至停滯不前,在在表示這種「善終」之舉,仍有待更多層次的思考,才能存歿無憾。
傅先生主張的「安樂死」不等同尊嚴死,我相信我國的醫療院所的醫師有能力,也有智慧為病人盡份心力,相信您的醫師吧!


 

葉家興:高齡社會,造成醫療負擔加重?
By 作者: 葉家興,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2004年底,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以82歲盛齡迎娶28歲的翁帆,人生的第二春才開始。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教職員宿舍區,筆者還不時看到他們鶼鰈情深的散步身影。
2016年底,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籌辦「生前追思會」,上書總統蔡英文呼籲立法院通過安樂死法案, 83歲的他願以自身當台灣合法安樂死首例。筆者看著年輕時陪伴過許多美好轉播的傅主播飽受病痛折磨,心中很是不捨。
傅主播是即知即行的生命鬥士,在得知台灣短期內不可能通過安樂死法律後,他和家人11月初遠赴瑞士,為自己的臨終尊嚴人權而努力。胰臟癌纏身的他「經過很大的痛苦與掙扎」,雖然在瑞士安樂善終的費用不算高,但加上差旅費也要超過百萬台幣的支出。
兩位一樣年過8旬的前輩,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生命光景。雖然是個案,不過也說明年齡與醫療支出的關係未必一定呈直線。
▍不論年長年少,真正昂貴的其實是死前那段時間
一般人普遍認為:醫療費用會隨著年齡遞增,高齡化是醫療開支增加的主要驅動力,因此認定人口老化將直接加重醫療費用上漲的壓力。然而多位國際醫療經濟學者的研究發現,年齡的增加與醫療開支的增加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年齡和平均醫療開支之間的正相關,反映的只是高死亡成本和高齡人口高死亡率的作用。實際上,疾病身故者的醫療支出是存活者的6到7倍。
換言之,正當盛年的30歲健康白領和60歲的健康退休人士,兩者間的醫療開支並不會有顯著的差異。唯有當重大疾病發生時,醫療開支才會急劇增加。並且,不管年輕年長,由於醫療費用的高峰集中在死亡前的一段時間,因此「死亡距離」(Time to Death),而非年齡,才是醫療費用上升的關鍵因素。因此,即使是兩個高齡化程度相當的地區,相對較佳的長者健康水平,也將會帶來較低的總體醫療開支。
哈佛大學醫學院發布的「人類發展調查」(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也曾提供類似的證據。調查以三個追蹤樣本(包括1940年代畢業的哈佛大學畢業生、一群才華洋溢的傑出女性、一批在貧窮社區成長的基層男性)長達70餘年的資料數據,分析這些年近八旬長者身心狀態。研究把長者們分為三組:「健康快樂組」、「疾病憂愁組」、「不在人世組」,然後回溯從前,探討什麼因素最可能預測未來的命運?
追蹤調查的研究結果頗為出人意料:因為童年快樂與否、教育水準、所得水準,都不是預測未來的重要因素。我們想像中的名利雙收、快樂童年都不是關鍵,那麼到底什麼可以幫助我們在古稀之年進入「健康快樂組」呢?研究發現的幾個秘訣其實很簡單:不吸煙、不酗酒、不過重、少許運動、穩定婚姻。一言以蔽之,生活方式是長者們健康與否的關鍵,自我保健的良好生活習慣,讓高齡者即使百年也能安詳離世。
▍別把錢花在錯誤估算,拿來做真正的預防吧!
三位學者曾利用台灣豐富詳實的健保資料,得出相仿的結論:死亡距離比年齡影響健保支出的作用更大。在這篇〈人口老化與全民健保支出:死亡距離取向的分析〉論文中,作者們特別提到,如果僅用年齡模型預測,而不考慮死亡距離的影響,將大幅高估未來的總體醫療開支。
例如在2050年,純粹僅用年齡模型推估的台灣健保支出總額為1.47兆新台幣,但在死亡距離模型下,總醫療費用的成長趨勢較為和緩,僅為1.17兆元。換言之,過於簡單的人口老化推估模型,可能高估未來醫療費用2成5以上。
當然,楊振寧教授的例子以及上述研究的結論,並不意味政府可以輕忽高齡化社會未來的醫療負擔,但至少說明年齡不應成為醫療成本上揚的代罪羔羊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但幫助自己進入健康勝利組,也減輕整體社會的醫療負擔。老天爺是公平的,不論貧富,每人每年都同樣增加一歲,不多也不少。然而,健康快樂的高齡生活,卻操之在自己手上,關鍵在於生活方式的選擇。
對政府而言,面對人口老化的發展趨勢,政府理應增加在醫療保障方面的開支,但卻不必動輒以高齡者為醫療負擔的代罪羔羊。更重要的是,政府應在「節流」方面多做文章。例如推廣全民健身,提高全民健康水準;對脂肪與糖課稅、提倡健康飲食作息,甚至使用牙線的習慣,降低「老人病」的發病率;健全社會醫療福利,為長者提供免費的定期體檢,對重大疾病防範於未然等等。如此,高齡化社會才是福音而非詛咒,老年人口雖然增加,但是因重大疾病率降低,而能使社會總體醫療開支保持平穩。
此外,許多醫療、公共衛生、保險、經濟學的研究也發現,疾病的治療並非如人們想像的是標準的、確定的。相同的疾病在各地的醫療處理差異頗大,治療成果與費用也不同。保險支付制度以及醫療決策共享對醫療行為及成本的影響都很大。政府有責任研究浪費及無效率的醫療措施,讓寶貴的醫療資源用於更有價值之處。再者,充分知情的病患所做的醫療決策往往能避免無謂的痛苦,同時降低無意義的醫療成本。因此,普及健康常識與醫學知識,是政府當仁不讓的義務
港有全球最長壽的人口,中國大陸有未富先老的隱憂,台灣則介於二者之間。三地華人社會不同的醫療體系,正是研究高齡化、醫療制度與開支的良好樣本。高齡化固然是必須重視的人口動態,然而醫療開支的增加未必百分之百源於高齡人口的增加,提高全民健康水準、普及身心保健認識,摒除醫療浪費、發展高效能的醫療科技、甚至尊重醫療自主臨終尊嚴,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延命治療決定法》又被稱《善終法》/《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延命治療決定法》又被稱《善終法》/《  

傅達仁一心求安樂死 拒體育貢獻獎
2017/09/10 09:02
傅達仁近來受病痛所苦,一心求安樂死。(翻攝自傅達仁臉書)
〔記者林南谷/台北報導〕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體育節」,有體育從業者欲推資深體育球評傅達仁拿「體育貢獻獎」,卻被他一口回絕。
傅達仁今年84歲,去年9月因膽管阻塞不但切除膽囊,胃也切了一半,體重自74公斤瘦到62公斤,整個人暴瘦12公斤,進出醫院超過10餘次,開刀6回,當時他受訪透露已作最壞打算,更一心求安樂死,令許多喜愛他的粉絲難過不已。
傅達仁當過國手,轉播無數比賽,擁有無數支持他的觀眾。(翻攝自傅達仁臉書)
昨適逢九九體育節,有人提議頒「體育貢獻獎」給傅達仁,但被他拒絕,「我太老了,留給年輕人吧」,傅達仁說,他得過亞運銀牌籃球國手,當過國家隊教練,也拿過廣播和電視雙料金鐘獎,「我也轉播7屆奧運,以及亞洲盃、世界盃、瓊斯盃等大小比賽上萬場」,也難怪傅達仁擁有無數忠實的電視觀眾。
為何要拒拿「體育貢獻獎」?傅達仁感慨說,50年前,他就該得這個奬了,很多好事都是等到你凋零、枯萎、死去,「現在給我太晚了,去鼓勵真正有才華的年輕人,才是我們國家社會所需要的。」


 

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 晚期重症可放棄延命治療
分享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 晚期重症可放棄延命治療到Facebook 分享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 晚期重症可放棄延命治療到Line 分享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 晚期重症可放棄延命治療到Google+
2017-07-19 22:1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韓保健福祉部昨(18)日宣布,《延命治療決定法》預計8月4日正式上路。該法案准許,被醫師判定無法痊癒的重症晚期病患,在本人或家屬的同意下可放棄延命治療。換言之,消極安樂死在南韓正式合法化。
南韓《延命治療決定法》預計8月4日正式上路。圖為安寧病房。(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南韓《延命治療決定法》預計8月4日正式上路。圖為安寧病房。(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據《風傳媒》報導,《延命治療決定法》又被稱《善終法》,原本僅針對癌症晚期患者的安寧服務,也將隨著《延命治療決定法》通過,擴大適用對象於其他疾病的晚期患者。
為避免增加病患生命末期的痛苦,台灣也在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患可在健保卡上註記拒絕心肺復甦或接上維生器,避免搶救增加病患生命末期的痛苦。而去年公布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則是將範圍擴大到昏迷者、嚴重失智者、不可治癒的疾病等人,《病人自主權利法》預計在2019年實施。


 

南韓消極安樂死正式合法《延命治療決定法》又被稱《善終法》/《  

是急救還是折磨 加護病房護理師的告白
發稿:2017/06/17 10:18 更新:2017/06/17 12:30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急救及急救副作用,台北慈濟醫院外
科加護病房護理師林佳嬡結合攝影專長,拍攝一系列「
DNR」(拒絕心肺復甦術)照片,逐一解釋急救過程,
包含壓胸、輸血、插氣管內管、強心針等藥物注射、心
臟電擊等。
(林佳嬡提供)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傳真 106年6月17日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急救及急救副作用,台北慈濟醫院外 科加護病房護理師林佳嬡結合攝影專長,拍攝一系列「 DNR」(拒絕心肺復甦術)照片,逐一解釋急救過程, 包含壓胸、輸血、插氣管內管、強心針等藥物注射、心 臟電擊等。 (林佳嬡提供)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傳真 106年6月17日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7日電)「是不是真的要急救?」問題看似很簡單,但對末期患者,急救可能壓斷肋骨、口鼻流血、電擊時胸部一片焦黑,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林佳嬡的病房實錄,可能會讓人有更多反思。
李爺爺病重、多重器官衰竭,心跳漸趨停止。一旁太太哭喊,「不管,求求你們救」,醫護輪番跳上去幫爺爺急救,胸部一壓就壓斷瘦弱肋骨,血從口鼻不斷湧出來。
這樣的場景在醫院屢見不鮮,當急重症患者面臨生死交關,家屬常懷抱「不放棄最後一絲希望」、「我放不下他」;對車禍或是急性損傷病人,急救或許是生命延續環節,但對重症末期患者,急救可能是無效醫療,也常造成極大痛苦,無法安詳、有尊嚴離開。
台北慈濟醫院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林佳嬡每天都會接觸到需要急救的病人,也常問家屬「如果患者狀況不好了,你們要不要急救」?慌了手腳的家屬可能根本不知什麼是「急救」,但太突然、還無法接受家人將離開,都希望窮盡一切方法爭取病人存活機會。
延伸閱讀》不當急診室爆滿幫凶 你應該知道的3件事
延伸閱讀》她在胸口刺青「no CPR treatment」 笑看生死的大體老師留下典範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急救及急救副作用,台北慈濟醫院外
科加護病房護理師林佳嬡結合攝影專長,拍攝一系列「
DNR」(拒絕心肺復甦術)照片,逐一解釋急救過程,
包含壓胸、輸血、插氣管內管、強心針等藥物注射、心
臟電擊等。
(林佳嬡提供)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傳真 106年6月17日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急救及急救副作用,台北慈濟醫院外 科加護病房護理師林佳嬡結合攝影專長,拍攝一系列「 DNR」(拒絕心肺復甦術)照片,逐一解釋急救過程, 包含壓胸、輸血、插氣管內管、強心針等藥物注射、心 臟電擊等。 (林佳嬡提供)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傳真 106年6月17日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急救及急救副作用,林佳嬡結合攝影專長,拍攝一系列「DNR」(拒絕心肺復甦術)照片,逐一解釋急救過程,包含壓胸、輸血、插氣管內管、強心針等藥物注射、心臟電擊等。
「我常常覺得,如果家屬知道急救過程有多折磨、多辛苦,他們就會慎重考慮要不要做」;林佳嬡說,壓胸標準動作是雙手要下壓胸部5公分深度,如果是瘦弱病人,可能壓幾下就聽到「喀喀」骨頭斷掉聲。
氣管內管達30公分,會從鼻腔經由口腔深入肺,不僅放置過程不舒服,插管後無法講話、吃東西,一定得再插上鼻胃管;電擊常被電到胸前一片焦黑;為救回病人虛弱生命,需在頸部打上中央靜脈導管加入針劑藥物,幾分鐘可能就需要打一支強心針、升壓劑,患者心臟負荷不了、心跳爆衝、雙手雙腳可能都會變黑。
林佳嬡分享加護病房實錄,曾有80餘歲爺爺狀況很不好,已快離世,醫護人員一再向配偶確認,「是不是真的要急救?」,奶奶不捨常伴左右老伴要走,直嚷「如果他走了,我也要跟著去死」。醫護人員只好盡全力急救,但所有醫療處置都做了,爺爺身上插滿管路,壓胸也壓了半小時,奶奶還是堅持「幫我繼續壓」。
另一對老夫妻,奶奶同樣不捨先生將走,堅持醫護救到底,醫生壓胸壓超過30分鐘,奶奶仍不願放手;直到她不小心從病床旁看到老伴被壓胸時,因肋骨斷裂,加上插管,鮮血不斷從氣管內管流出,還有骨頭被壓碎聲,奶奶才甘願放棄,甚至在病床邊暈厥。
急救中的壓胸是為讓心臟的血打到身體其他部位,但效率不佳,非常耗費人力,壓5到10分鐘一定要換人。林佳嬡說,有些家屬為「留一口氣」、「等兒子/女兒來見最後一面」,硬是拜託醫護一定要繼續壓胸,往往超過半小時還繼續壓。
林佳嬡說,如果醫護人力不足,可能會使用自動心肺復甦器,設備架在患者胸部上方,設定好壓多久、押的頻率,把原是救命的處置變成儀式性拖延。
裝上自動壓胸器後,醫療人員慢慢退出急救區,整個空間只剩下機器、監視器、患者身上數條管路,還有自動壓胸器規律打出壓胸聲,陪伴不再有意識和呼吸患者。「那樣的場景很冰冷,也沒有人性」,林佳嬡回想起來,語氣仍有滿滿不捨。1060617


 

插管之爭 瓊瑤、平鑫濤子女決裂

2017-05-03

雙方互槓 踢爆50多年家族恩怨

〔記者易慧慈、楊媛婷/台北報導〕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因失智住院,為了要不要讓平鑫濤插管,平鑫濤的兒子平雲、二女平珩與作家妻子瓊瑤公開槓上,也踢爆了五十多年的家族恩怨。

  • 針對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左)插鼻胃管爭議,瓊瑤(右)與平鑫濤的兒女公開槓上,也踢爆了五十多年的家族恩怨。(資料照)

    針對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平鑫濤(左)插鼻胃管爭議,瓊瑤(右)與平鑫濤的兒女公開槓上,也踢爆了五十多年的家族恩怨。(資料照)

瓊瑤前天先在臉書貼文,宣稱因醫生好友侯文詠的一句話,無奈妥協讓丈夫插管,深覺自己背叛了另一半,被那根管子撕裂與擊碎了。不過,平鑫濤的兒女平雲、平珩昨天先以公開信反駁,再接受專訪,宣稱平鑫濤只是失智、並非病危,在醫師指示下,選擇插鼻胃管續命,瓊瑤只是不能接受父親失智,只因平鑫濤無法再對她說愛,就是「沒有靈魂的肉體」,不值得活下去。

瓊瑤隨後亦接受專訪駁斥說,平鑫濤不是失智,是大面積中風,醫生說是不可逆的,裝鼻胃管也許可以撐好幾年,不裝,很快就走了,雖然平家子女對外說爸爸狀況好,但很多醫師建議她放手了,她說:「有生必有死,愛到極致就是放手。」

平雲公開信 指父親失智非病危

瓊瑤是平鑫濤一手捧紅的作家,當初為了追她娶她,不惜與髮妻離婚,多年來,髮妻所生的二女一子都以「瓊瑤阿姨」稱呼她。平雲說:「我對每個字都負責。我們做子女有個最後的底線,就是關於父親的生命,平常生活照料我都尊重瓊瑤阿姨的安排,但這是父親生死的問題,這也是每個子女必須面臨的掙扎。」他無法理解瓊瑤將父親健康私事公諸於眾,「父親向來注重隱私」。

平雲說瓊瑤有濃厚的主見,旁人很難扭轉她的想法,「瓊瑤阿姨認為父親失智忘了她時,父親就再也不是父親,就該選擇安樂死。但身為子女,即使父親忘記我們也沒關係,只要我們記得父親就夠了。」

平雲強調:「父親有清楚的意識,雖然很少講話,但仍會回答簡單的單字,父親不是沒有靈魂的肉體,也不是重度昏迷。」

強調愛無差別 只是做不同決定

平雲說,看到一堆不相干的網友宣判父親死刑,甚至指責子女選擇讓父親繼續活下去就是不孝,「我有很深的荒謬感」。

平雲與平珩都強調,父親裝置鼻胃管是多方諮詢醫界專業建議後的決定,沒想到最後卻讓侯文詠受到流彈波及,「我們對侯文詠非常抱歉」。

平雲請瓊瑤別再將「她對丈夫的愛」與「子女對父親的愛」放在天秤比較,「她曾說她對父親的愛,比我們三個子女加起來更多,但愛並沒有差別,也無法比較,我們只是做了不同選擇與決定」。

瓊瑤稱已心死 不再探望平鑫濤

瓊瑤看到平雲的公開信後,表示已經心死,決定將平鑫濤交給平雲等人照顧,未來不再探望平鑫濤。平雲表示:「身為子女責無旁貸,我們很願意照顧自己的父親,也歡迎瓊瑤阿姨隨時探望。請瓊瑤阿姨停止自責,也停止責備我們,這件事沒有是非對錯,爭執也不會解決事情。」

安樂死(希臘語:Ευθανασία;英語:euthanasia;eu意為「好」,thanatos衍生自死神塔那托斯),有「好的死亡」或者「無痛苦的死亡」的含意;但此名稱與實際作法不斷地受到爭議。這是一種給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無痛楚、或更嚴謹而言「盡其量減小痛楚地」致死的行為或措施,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顯性病症,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對病人造成極大的負擔,不願再受病痛折磨而採取的了結生命的措施,經過醫生和病人雙方同意後進行,為減輕痛苦而進行的提前死亡。批評者認為此行為有「殺人」或「協助自殺」的嫌疑。被安樂死是指在未經病人自身同意的情況下,由其親屬向醫生申請或醫生主觀判斷實行安樂死。
醫學界
目前醫學界對「安樂死」無統一的定義,不過在操作層面,主要可分為[1]:
主動安樂死(Active Euthanasia)
主動為病人結束生命(例如透過注射方式)。
被動安樂死(Passive Euthanasia)
被動安樂死是停止療程(例如除去病人的維生系統或讓病人停止服藥),使其自然死亡。
執行與否
以荷蘭為例,目前在荷蘭要執行安樂死,須出自病人意願,且有醫生證明病人正處於「不能減輕」和「不能忍受」的痛苦中,醫生和病人之間也得先達成共識,確認安樂死已經是他們的唯一選擇[2]。
安樂死在許多國家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例如美國的特麗·夏沃案)。
目前已立法容許安樂死國家
歐洲: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
北美洲:安樂死 (美國)(部分州)
南美洲:哥倫比亞
德國禁止主動安樂死,允許被動安樂死。重症病人可以以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要求被動安樂死。當病人因病重無法表達意願時,其親屬可以代替他做出決定。
比利時眾議院2014年2月13日通過安樂死合法範圍擴及未成年人一案,將成為繼荷蘭之後全球第2個在嚴格條件下許可孩童安樂死的國家。[3][4]
接受或尋求安樂死的著名個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奧地利出生、英國接受自願主動安樂死)
特麗·夏沃(1963-2005年,美國、非自願被動安樂死)
鄧紹斌(1969-2012年,香港出生、頸以下癱瘓、因敗血病離世)
東海大學安樂死事件(日本)
克里斯汀·德·迪夫,諾貝爾醫學獎得主,2013年5月4日,採取安樂死離世,享年95歲。
雨果·克勞斯,比利時作家,2008年離世,享年78歲。

===================================

你知道台灣醫療把臨終病人折磨得多慘嗎?罕病天使:等時間到了 我想自然善終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當初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時受到極大阻力,就是因為有一大批人認為此法是安樂死,因此堅決反對;又有一批人認為此法不是安樂死,無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所以也反對。」有「罕病天使」之稱的前國民黨籍立委楊玉欣表示,無論如何,此法對於生命已邁向盡頭,且拒絕「加工醫療延長生命」折磨的民眾來說,仍是一個好的開始、一種進步。

42歲楊玉欣在將滿雙年華的那一年,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她的肌肉從腳趾、腳掌、腳踝、小腿…,一路向上逐漸萎縮,外顯症狀也很快地從經常跌倒,惡化到必須仰賴輪椅行動。但命運並未擊倒楊玉欣對生命的熱情,她從不自怨自哀,人前人後總不忘展露甜美的笑容,且長期熱心公益,因此贏得了「罕病天使」的封號,2012年更當選全國不分區立委。

何輕言放棄生命?「沒生病的人永遠無法瞭解」

不諱言自己的疾病從發病那一刻起,就在持續不可逆的惡化中,加上曾擔任立委,楊玉欣對「安樂死」這樣的想法,自是瞭若指掌。她說,或許有些人會覺得病人怎麼那麼「狠心」,明明還有機會就想輕言放棄生命,但試想:是怎樣的痛苦才會讓病人有安樂死的盼望?沒有身在疾病中的人,恐怕永遠無法瞭解。

她說,基於台灣社會長期根深蒂固的父權心態,即使《病人自主權利法》並非安樂死,推動過程亦困難重重,關鍵在於「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民眾有能力為自己生命的『結局』,做出最好的選擇。」然而正如有「台灣安寧舵手」之稱的陳榮基教授所言:「沒有幫助病人善終,才是醫療的失敗。」這樣的信念支持著楊玉欣不斷努力,直到法條終於三讀通過。

濫用延命醫療 台灣在國際有惡名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加護病房主任陳秀丹更分享了她切身的經驗說,台灣醫療技術舉世聞名,但對於延命醫療的濫用,以及對生命尊嚴的漠視,國際上也時有所聞。數年前她至紐西蘭參加一場醫學講座,在介紹台灣醫療現況時,就曾被一群英國、澳洲、紐西蘭醫師公開質疑:「妳雖然是好醫師,但台灣醫師為什麼這麼壞,把臨終病人折磨得這麼慘?」

為什麼這些外國醫師會這麼說?陳秀丹說,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在上述這些全球死亡品質指數排名前段班的國家,是絕對不會幫末期病人進行鼻胃管或胃造口灌食的,而這些醫療手段在國內重症病房,卻早已是司空見慣的景象。殊不知醫學臨床研究早已證實,插鼻胃管及胃造口既無法增加末期病人存活率,也無助降低患者罹患吸入性肺炎的機率,換言之,病人遭受的痛苦是毫無意義的!

「安樂死之前應先求自然死」

既然《病人自主權利法》不是安樂死,那台灣需要另外立法嗎?陳秀丹強調,「安樂死」之前應先求「自然死」!首先,健保應對末期病人的無效醫療進行限制,不要再假醫療之名,行增加病人痛苦之實;其次,醫療去刑責化亦應加速立法,才能讓更多仁醫不畏家屬壓力,以病人最高利益為考量執行業務;最後,家長應改變避談生死的觀念,畢竟,生命教育是須從小紮根的工作。

人生匆匆數十年,時間到了,再不捨都須說再見;但人活著不只是為了維持一口氣,能感受生命的美好,才是真正的活著。9年前與台大哲學系教授孫效智結婚後,瞬間兒女成群的楊玉欣說,婚後多了很多角色與責任,也或許因為她還是一個重症病人,沒什麼事值得抱怨或計較,所以一切都很美好,「等時間到了,我想自然善終,不要任何的加工醫療,然後海葬,讓所有會想到我的人,只要走到任何海邊,就能感覺到我正融在大自然中,祝福著我所愛的人。

========================

選擇尊嚴離去,「阿信」作者求安樂死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示意圖)

安樂死一直是極其敏感的話題,不過對於許多長年受病痛折磨,或是親人都提早離世,留自己一人獨活的人來說,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使他們變得更憂鬱、更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

根據《聯合新聞網》,曾寫出「阿信」、「冷暖人間」等長青劇集的劇作家橋田壽賀子今年已高齡91歲,而隨著年事漸高,她今年推出新書後,投稿給知名月刊「文藝春秋」,提到自己想要安樂死。

她的丈夫27年前過世,兩人膝下無子,所以漸漸遠離都會塵囂,因為不確定自己何時會開始罹患失智症、老年癡呆症,也不想在不認識親友的狀態下活著,所以才會開始接觸安樂死。

橋田壽賀子曾在投稿的文章中分析「有許多人雖然躺在床上,但已經喪失求生意願」,在病床上鬱鬱寡歡,那倒不如處理好身後事,讓自己選擇離開的方式。

之前一部由BBC所拍攝的紀錄片《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擇》(How to Die: Simon's Choice)引起全世界的討論,也讓大家重新檢視「安樂死」的意義,紀錄片的主角西蒙被宣布只剩下半年到兩年的壽命,面對身體日益虛弱,不想再被病魔控制的他,選擇用安樂死來面對死亡,看了紀錄片後,很多人認為「選擇死亡」似乎不一定絕對代表負面,西蒙的選擇讓人感到他很勇敢,而安樂死也被賦予了某種程度的正向價值

之前荷蘭政府擬定新法,要擴大對安樂死的適用範圍,只要經過周詳的考量,認為「人生足矣」、「此生無憾」,即使沒有罹患絕症,也能選擇用安樂死結束生命,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有尊嚴的死亡

=================================

傅達仁上書小英盼准安樂死 願成法案首例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現年84歲的資深媒體人、台灣籃球選手出身傅達仁,6日上書總統蔡英文,陳情台灣通過「安樂死」法案。傅達仁更表示願「以身為例」,當台灣安樂死合法後的首例。

傅達仁已達84歲高齡,身體也日漸消瘦,上周六台視老同事聚會中,許多人看到他消瘦的身形也相當訝異。日前他把膽囊全部摘取,成為「無膽之人」,再加上早年胃被切除一半,消化系統嚴重失靈,整個人暴瘦8公斤,當年籃球國手及主播英挺的霸氣已不復見。

傅達仁表示,最近實在看到太多超過75歲的植物人和不能自主生活的老病者躺在病床上動也不動,這樣不但會連累家人和自己,更會動用到巨額的社會及國家資源,所以他以病者、老者的身分上書給蔡總統懇請通過安樂死法案,並願意以自身為安樂死首例,造就全民福祉。

傅達仁表示,正因為跟病魔纏鬥,更加強他必須挺身而出的動念,為台灣推動「安樂死」法案請命,決定上書蔡英文總統。傅達仁說,歐美先進國家安樂死都已行之有年,他以自己、一位病魔纏身的84歲老人身份為例,強調自願「安樂死」可以免除自身及家人的痛苦,同時減少因高齡社會配套長照政策所造成的國家資源浪費。

傅達仁在信裡講到,歐美等國家施行安樂死已有多年的經驗,高齡84歲的他每天都和病魔纏鬥,為了免除自身和家人的痛苦,並減少高齡社會配套長照政策造成的國家資源浪費,他百般強調自願安樂死,除了以自身為首例之外,他奉獻台灣一甲子的時光肯定能留下難忘的光榮聲音。

傅達仁全文

蔡總統英文鈞鑒:

一、 資深媒體人傳達仁特為全民請命,仿效歐美先進國家,通過「安樂死」法案,以因應高齡社會配套長照政策所造成國家資源之浪費,及老人及其家人之痛苦。

二、 達仁現年84歲,奉獻台灣一甲子,曾是籃球國手,代表台灣榮獲亞運銀牌,並任國家教練;榮獲廣播和電視金鐘獎,轉播少棒、青少棒,青棒「三冠王」;直到現在,主播七屆奧運,大小比賽萬餘場,留下難忘的台灣光榮的聲音。現已年老多病,懇請總統恩准,達仁以身為例,做「安樂死」合法之首例。

上書盼覆,無任感禱

政躬康泰,國運昌隆

無黨無派終生媒體人傳達仁敬呈

傅達仁請求安樂死 暴瘦上書蔡英文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現年84歲的資深媒體人傅達仁,6日上書蔡英文總統,陳請希望通過安樂死法案,讓他自己成為台灣安樂死合法的首例。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傅達仁認為現在台灣超過75歲的植物人,以及無法自理生活的老年病患,其實非常多,連累自己也連累家人,耗費極大的社會資源,因此,他想以病者、長者的身份,上書蔡英文,陳請實行「自願安樂死法案」,以利全民福祉。

事實上,傅達仁近年因患病早就將膽囊全部摘除,再加上早年已把胃部切除一半,消化系統嚴重失靈,整個人暴瘦8公斤,上周六台視老同事聚會,許多人看到他消瘦身形,已不復見當年籃球選手及主播的「霸氣」,都相當訝異。

傳達仁表示,自己目前正跟病魔纏鬥,因此更加強他挺身而出,推動台灣安樂死法案的念頭,他並強調自願安樂死,可免除自身及家人的痛苦,同時減少因高齡社會配套長照政策,所造成的社會資源浪費。

====================

傅達仁求死信的世代啟示
2016-12-11 06:00
推文到plurk

◎ 林建志
一九三三年出生的前籃球國手跟體育播報員傅達仁,身為國民革命軍早期戰死的抗日將領傅忠貴之遺孤。又跟高志航、羅福星、李友邦的後代,共同召開記者會,嗆過前總統李登輝。
傅達仁,正是個典型老藍男。
這樣的他,日前一封請求蔡英文總統政府,儘速通過制定安樂死法律之親筆信,透露了幾件事。
一來是不管藍綠,不分族群,人都會一死。如何能走得盡量少有痛苦以及有尊嚴,又減少家族負擔跟社會照顧成本,的確是急速老年化的台灣亟需面對的當務之急。
再來是老藍男如傅老,也必須承認政黨輪替的民主體制以及男女平權等思維,已然在台灣生根!
是以在信末強調,無黨無派的他,也遵循這個體制,以謙和的態度寫信給民選女性總統蔡英文;信中不見大男人沙文主義、及藍營黨國至上心態。
第三,在電郵跟LINE等通訊方式已有大半人口在使用的情況下,手寫信漸稀、集郵社倒一堆的年代,傅達仁的老人親筆信,本身就是書寫文化逐漸凋零的見證。
最後,此信的標記日期是用西元,而非用民國幾年。代表著即使如將領遺孤這般之傅老,不知不覺也習慣用西元取代民國
不管台灣還要多久才會通過安樂死法案、傅先生病軀是否等得到通過的那天。
這封信本身,就代表了好幾個時代跟世代、文化習慣跟思維的開始與結束,也該算是個當代台灣的象徵跟里程碑吧。
(作者業翻譯、美語教師,高雄市民)
安樂死 確實有考慮必要
◎ 劉秀芳
看到昔日播起體育新聞既生動又有氣勢的傅達仁先生,如今再現螢光幕前,已是個疾病纏身,垂垂老矣的八旬老人,令人不勝欷歔。
傅先生會再現身,是因為他於日前上書蔡總統,希望通過安樂死的法案,讓人能夠有尊嚴的離世,不拖累家人,也可以減少社會成本的支出,以及對家庭經濟的衝擊。
也許這個法案對執政者來說並不迫切,但是想想看,之前有多少因不耐照顧失智且失能的家人,而發生的人倫慘劇,真的都是其情可憫。照顧這樣的患者,其中的的苦處,又有誰知道呢?對這些家庭來說,「安樂死」也許可以說是唯一解套的方式,政府若是苦民所苦,就應該認真考慮安樂死是否有通過的必要。
人若老了,就失去對生命的熱情;人若病了,就會失去生命的尊嚴若又失能失智,那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是不是「歸去來兮」比較好呢?(作者為高中教師,高雄市民)

===========================

推安樂死合法 退休教師發連署

中央社
11月2日 週三 下午2:56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2日電)有鑑於癌末病患及家屬所受的折磨與煎熬,國立嘉義高工退休教師賴台生在網路發起「安樂死合法」連署,希望理性冷靜討論生死大事。
賴台生今天表示,當國人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推出長照2.0版上路後,另一個議題「安樂死合法」卻始終不受重視,因此他在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發起連署。
搶先暢玩!這裡有一隻靈寵待您領取!
Sponsored 英雄領主
他說,目前網路連署人數已有3000多人,由於距連署結束日期還有7天,因此他籲請關心這個議題的民眾踴躍上網連署,喚起有關單位重視。
賴台生表示,他因目睹許多癌末患者接受無效醫療,導致「病人受苦、親人受累」的案例,讓患者在生命末期充滿無奈、折磨與苦痛,因而關心此議題。
他說,基於尊重生命個體、減少當事人苦痛及家屬的負擔,希望立法通過安樂死作為一個選項,讓國民有另一種選擇。
賴台生指出,台灣沒有向法院爭取死亡權的案例,又缺乏支持安樂死的團體和立法委員,雖然安樂死合法化在台灣是一條崎嶇蜿蜒又漫長的道路,但他將繼續推動安樂死合法。
他說,法國電影「最後一堂課」描述法國人權鬥士蜜海兒爭取善終權的故事,也帶領觀眾探討人們面對「學習死亡」的議題,希望台灣也能理性冷靜面對,有機會討論這樁生死大事。1051102

=====================

愛我請讓我好死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賴台生 63歲  嘉義縣 退休教師

媽媽走後一段時間,我回想醫生的話,越想越不對勁。媽媽生病期間,除了看到孫子會開心,其他時間都是不快樂的表情,她原本話很多,那一年半卻幾乎不說話,有時做化療痛不欲生,還會嚷著死了算了。

媽媽最後一次過年,或許是知道無法再進廚房了,她教我蒸年糕。對於一輩子待在廚房的人來說,廚房是她的舞台、她的生命,她生命裡最能掌控的東西沒有了,你說她活著有什麼樂趣。後來我才明白,醫生說「太孝順」,是暗示我們讓媽媽拖那麼久,只是讓媽媽多受苦。每次治療後我們覺得媽媽有好一點,只是在麻醉自己。有一次看到一部拍攝癌末病十人的影片,我看了幾分鐘就哭著奪門而出,影片中家屬就是做了跟我們一樣的事。

多年後我岳母中風,更是辛苦,我太太負責照顧,每天忙得昏天暗地,還因為太急而出了二次車禍。我岳母也難受,她後來靠氣切呼吸,氣切口每天要清理,很受罪,她也插鼻胃管,所以不能講話、不能吃,有時她看到我們吃好吃的,會伸手來拿,我們只好說媽你不能吃,她就好痛苦的神情。

說起來,人生病,就是上天告訴你時間到了,我們一心想跟死神拔河,但千百年來沒有人贏,只是徒增過程中的痛苦。所以我早就簽了放棄急救的安寧緩和醫療,還跟太太說,以後我如果病得只能坐輪椅,要把我載到蘇花公路,一推,就可以掉到太平洋,做一個漂亮的結束。可是她說不要。

今年三月,岳母還是病逝,她在床上躺了七年。我開始在自己的車子貼上「安樂死合法」幾個大字,開著這台車到處走,還發起網路連署。有幾次路人還鼓勵我,例如有一次去買饅頭,有個路人特地說:「我贊成。」也有路人對我豎起大拇指比讚,我想,他們一定有經驗。

==========================

全球領頭羊:荷蘭
2002年荷蘭安樂死合法化,條件是病人承受無法忍受的痛苦且「無治癒可能」才能申請;近日擬擴大安樂死範圍,自覺人生圓滿的長者也適用。

活著的勇氣:安樂死,可以嗎? | Yahoo懶人卡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s://goo.gl/OZkE0Q

===================================

----------------------


歐洲第6國 奧地利有條件「安樂死」新法開跑
歐洲第6國 奧地利有條件「安樂死」新法開跑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RrY9V
奧地利今(1)日起實施新法,准許年滿18歲臨終或患有永久性衰弱性疾病者,可申請人工安樂死(assisted death)。奧地利病患示意圖。(法新社)
2022/01/01 23:2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奧地利今(1)日起實施新法,准許年滿18歲臨終或患有永久性衰弱性疾病者,可申請人工安樂死(assisted death)。
據《BBC》報導,奧地利去年底在憲法法庭宣判合憲後通過新法,准許人民有條件申請安樂死,今(1)日起正式實施。
報導指出,這項新安樂死措施將會在嚴格的審核下實施,即日起凡年滿18歲,臨終前或患有永久性、衰弱性病症者,可提出申請,並將由2名醫師進行專業評估,其中1位必須為安寧緩和醫療(palliative medicine)專家。
獲得醫師同意後,病患必須經過12週的思考和等待期,若屆時仍要求繼續執行,則可在律師或公證人見證之下,向特定藥局領取致命性藥物。為免系統遭濫用,只有指定的律師或公證人知道哪些藥局存有此類藥物。
對此,奧地利政府強調,已經劃分預算,將強力發展安寧緩和醫療,以確保病患不會在有其他選項的情況下選擇死亡。
據悉,人工安樂死是將死亡的方法交付在事主手中,目前全球有條件合法的國家除奧地利外,還包括瑞士、比利時、加拿大、盧森堡、荷蘭、紐西蘭、西班牙,以及美國、澳洲的部分州
此外,哥倫比亞、德國、義大利的憲法法庭已核准人工安樂死,但其政府尚未完成立法
歐洲第6國 奧地利有條件「安樂死」新法開跑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RrY9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