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姜埂-李清照/清代女作家陳端生《再生緣》/創造自我不朽的清代女性文人-明清女作家的寫作都在為自己創造「不朽」的可能性。此語源自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yoJ43h


李清照與《漁家傲》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14日, 2017

w704 (19)  「姜埂」的圖片搜尋結果
姜埂〈李清照小像〉局部。(公有領域)
李清照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被公認為在宋詞的創作上成就不俗,有文集傳世。她早期的作品如《如夢令》,描寫天真爛漫的少女情懷,活發生動,感人心肺。及至成家之後,由於朝廷黨爭之禍延及家庭、乃至政治動蕩的南下漂泊,李清照的詞大多言愁,「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之前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盡興之詞,轉為「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既而成為「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李清照的一生,一半似為情所愁,一半似為情所誤。李清照南渡思鄉情苦,又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其《題八詠樓》詩云,「江山留與後人愁」。 李清照大概是寫愁抒情最多的文人,其愁也濃重,其情也深邃。
李清照曾獨自載金石文物南下,以免遭戰火毀壞。歷經國破家亡之舛,李清照詩詞亦有豪傑之情,如「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絕句》)、「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上樞密韓肖胄詩》)。
宋 趙黻《江山萬里圖》紙本水墨。(公有領域)
一般認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活潑秀麗、清雋明快,而後期則充滿了淒涼、低沉之音。但是,在李清照詞集中卻有一首風格獨特、內容奇特的詞,那就是《漁家傲》。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於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這一年,李清照追隨帝蹤流徒浙東一帶,曾在海上航行 ,歷盡風濤之險。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這首詞中,似現實的場景,又似夢境。詞中記載了李清照來到了天帝的宮宅,聽到了天帝的聲音,天帝殷切熱情地問她:欲歸何處?
李清照回報天帝,人生路途漫長又嘆日暮時不早。學作詩,枉有妙句人稱道,卻是空無用。李清照十分謙遜,雖然有所成仍稱自己是在「學詩」;時局艱難,其對人世路漫,人生苦短也有深刻體會。天帝鼓勵她說:「九萬里風鵬正舉。」此句讓人聯繫到當時抗金保宋名將岳飛,字鵬舉。天帝以岳飛的事跡激勵她。岳飛力保中原,誓雪靖康之恥。李清照與岳飛正是同時代的人,一個身為武將在戰場上保家衛國,一個委身在文學與金石世界裡開創文化、保護文物。
李清照不禁虔誠祈禱:風啊!請千萬別停息,將這一葉蓬舟,載著我直送往蓬萊三仙島。史傳渤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蓬萊是仙山聖境,表明李清照有成仙得道之心志。
清 袁耀〈蓬萊仙境圖〉。(公有領域)
早年蔡京專權趙家蒙難,李清照、趙明誠屏居青州,李清照25歲時,命其室曰「歸來堂」,自號「易安居士」。李清照應是心在道中之人,所以遇到奇妙、超常的景象並不足為怪。此詞中的記載,理當確有其事,也是其心境的真實體現。
其後,李清照又歷劫書畫被盜,所有圖書文物大部散失。紹興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錄後序》的寫作,並於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2016-12-06_171051

「儋耳」得名由來:

據《漢書》記載:「儋耳者,大耳種也。」《山海經·海內南經》注:「鎪離其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正德瓊台志》引《異物志》說:「儋耳之曰,鏤其皮,上連耳匡,分為數支,狀似雞腸,累耳下垂。」《儋縣考》說:「其人耳長及肩。」這些人並非天生長耳,而是長期戴著沉重的飾物使然。

=========================================================

4b90f603738da97759b5160ab251f8198618e37d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個側面,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天真、愛美情和好勝的脾性,顯示了她放縱恣肆的獨特個性。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詞句註釋
⑴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⑵一枝春欲放:此指買得一支將要開放的梅花。
⑶淚:指形似眼淚的晶瑩露珠。
⑷奴:作者自稱。
⑸雲鬢:形容鬢髮多而美。
⑹“徒要”一句:意謂自己比花更好看。徒:只、但。郎:在古代既是婦女對丈夫的稱呼,也是對她所愛男子的稱呼。這里當指前者。比並:對比。[3-4]
白話譯文
在賣花人的擔子上,買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跡,讓花顯得更楚楚動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後犯猜疑,認為我的容顏不如花的漂亮。我這就將梅花插在雲鬢間,讓花與我的臉龐並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個比較漂亮。[5]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101年(建中靖國元年),其時詞人與夫君趙明誠新婚燕爾,心中充滿對愛情的熱情執著。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1年,(李清照)18歲,適趙明誠。是年,李格非(李清照父)為禮部員外郎,趙挺之(趙明誠父)為吏部侍郎。趙李兩家均居汴京。《減字木蘭花》《慶清朝》諸闋當作於是年前後。” [2] [6]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上片主旨是買花。宋朝都市常有賣花擔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進千家萬戶,詞人買下一枝最滿意的鮮花。整個上片便是截取了買花過程中最後一個畫面,所寫的便是女主人公手執鮮花,滿懷深情地進行欣賞。一開頭寫在賣花擔上買得一枝花,但不說買得一枝花,卻說“買得一枝春欲放”,就寫得有含意。“春欲放”三字,表達了她對花兒的由衷喜愛,其中“春”字用得特別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藉指花兒本身。“春”字境大,能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聯想。用個“欲”字,有將要的意思,說明春意還沒有蓬勃。從沒有蓬勃中看到春意的將要蓬勃,這正是詞人的敏感。接下來筆鋒一轉,轉到另一方面。下面“淚染輕勻”二句,寫花的容態。這花兒被人折下,似乎為自己命運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時還淚痕點點,愁容滿面。著一“淚”字,就把花擬人化了,再綴以“輕勻”二字,便顯得哀而不傷,嬌而不艷,其中似乎滲透著女主人對它的同情與愛撫。前一句為虛,出自詞人的想像;後一句屬實,摹寫了花上的露珠。“猶帶彤霞曉露痕”,花朵上披著彤紅的朝霞,帶著晶瑩的露珠,露水像珠,正好同美好的花朵結合。不僅顯出了花之色彩新鮮,而且點明時間是清晨,整個背景寫得清新絢麗,透露了詞人的愛花感情,恰到好處地烘託了新婚的歡樂與甜蜜。“淚染”的“染”,四印齋本《漱玉詞》作“點”,“點”不如“染”。因為“猶帶彤霞曉露痕”,把露水寫成帶著紅霞的痕跡,好像帶著紅色,所以稱“染”。作“點”,就把這個含意忽略了。露水是無色的,看作有紅霞色,染在花上,又染得輕勻,說明這枝花是紅的是輕勻的,所以說成“淚染輕勻”了。把“曉露”同“彤霞”聯繫,顯出詞人的富有想像力。這個想像,不是空想,是跟花的紅色相結合的。由花的紅色想到淚染,由淚染想到淚帶紅色,想到給紅霞染紅,這個想像就這樣自然形成了。
下片主旨寫戴花。首先,作者從自己一方說起,側重於內心刻畫。“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這樣說,好像與上文無關,其實是暗中相關的。上面已經用擬人化手法把花說成有淚,這裡用花面比奴面,正是擬人化寫法的自然發展。此句活活畫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勝甚至帶有幾分妒忌的心理。她在青年婦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相比,似乎還不夠嬌美,因此懷疑新郎是否愛她。這裡表面上是說郎猜疑,實際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筆表達,輕靈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擬人,這裡是以人比花,角度雖不同,但所描寫的焦點都是新娘自己。如此寫的原因是要在平淡的作品中引起一個波瀾。這樣設想,就引起一個微波,產生比美的想法。通過這個想法,引出她和郎心靈的美好,透露出兩人的愛美,透露出兩人相愛的感情來。藉這個插花的事,來寫出兩人的愛情來,這首詞就有了意義了。接著二句,是從人物的思想寫到人物的行動。為了爭取新郎的歡愛,詞人就把花兒簪鬢髮上,讓新郎看看哪一個更美。然卻終未說出誰強,含蓄蘊藉,留有餘味。“雲髻斜簪”,豐神如畫。這裡李清照,寫出了一點閨房的樂趣。
全篇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地表現了年輕詞人天真、愛美的心情和好勝的脾性。可謂達到了“樂而不淫”的藝術境界,全詞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一首獨特的閨情詞。[2] [4] [7]
名家評價
趙萬里輯《漱玉詞》:“案汲古閣未刻本《漱玉詞》收之,'染'作'點',詞意淺顯,亦不似他作。”
《李清照集》附錄案:“此詞汲古閣未刻本《漱玉詞》及《花草粹編》收之,然詞意淺顯,疑非易安作。”(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2年9月出版)
王學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以詞意判斷真偽,恐不甚妥,茲仍作清照詞,不列入存疑詞內。”(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劉長賀《宋代詩詞典選》:“語言活潑生動,並不是李清照大部分作品的特點,但情感仍十分動人,是一首很好的閨房詞。” [3]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校注》。[4] [8]

========================

李清照的故事24-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2008/08/26 13:25瀏覽4,115迴響3推薦63引用0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隻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語譯:
晚春三月在賣花擔上,買得一含苞欲放的鮮花。似清淚均勻洗染過,如紅霞般艷麗的花瓣上還帶著曉露的痕跡。
生怕郎君說道,奴家之面容不如鮮花那般嬌好。故在濃黑柔美的秀髮上將鮮花斜插,只是要郎君將鮮花與奴家相比誰更好看。
賞析:
此乃一首洋溢著青春氣息之詞,反映了李清照新婚後之歡欣、愉悅心情。
詞的上片描寫買花情景。宋朝都市春天常有賣花擔子,串街走巷,叫賣各色春花,將春的生機帶給千家萬戶。宋代蔣捷的<昭君怨>詞云:「擔子桃春雖小,白白紅紅都好。賣過巷東家,巷西家。 簾外一聲聲叫,窗裡ㄚ環入報。問道買梅花,買杏花?」「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正反映了當時這一習俗。你看那一枝含苞欲放的鮮花,生意盎然。「春欲放」三字,表現出詞人對花之喜愛,也寫出了春光明媚的季節,給人一派生氣勃勃的印象。「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將鮮花擬人化,那帶著晶瑩晨露的鮮花,如含淚的美人,越發顯得嬌媚,讓人憐愛。
下片寫戴花。詞人從內心的感受著筆,活靈活現地寫出了一個新婚不久的少婦自衿、自得而又頗帶幾分嫉妒的心理。「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本來,詞人對自己的容貌是非常自信的,但與「猶帶彤霞曉露痕」的鮮花相比,又有些不自信,生怕郎君嫌她不及鮮花美艷。「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經過一番精心打扮,她將鮮花斜插在鬢角,緩緩走來,要新郎做個評比:究竟是花美還是我美?她相信,愛她的丈夫一定會說她比花美。寥寥幾句,真切地刻劃出一個秀美而略帶嬌嗔的少婦形象。
這首詞,通過買花、賞花、戴花、比花,生動刻畫了詞人天真、充滿生命活力的形象與愛美、自信的性格。用語生動活潑,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注釋:
1. 減字木蘭花:此詞曾有爭議,以為非李清照作。但多數認為是李清照詞,反映的是她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1101年)新婚時的生活。
2. 賣花擔上:宋代在春季有挑擔賣花的風俗。宋孟元老《東京孟華露》卷七:「是月季春,萬花爛熳,牡丹芍藥,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
3. 一枝春:即一枝花。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折花逢驛使,寄與攏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4. 彤霞:紅色的朝霞。
5. 雲鬢:形容女子濃黑而柔美的鬢髮。
6. 簪:插;戴。南朝宋鮑照<代白紵舞歌詞>之四:「命逢福世丁溢恩,簪金藉綺昇曲筵。」
7. 比並:唐宋時俗語,猶相比。敦煌詞<蘇幕遮>:「莫把潘安,才貌相比並。」
註:本文參考新編”李清照集”,三民書局
註音樂來源: 純屬欣賞 如有侵權 敬請告知

重要參考資料:

1. 台北三民書局之「李清照集」

2. 中華古籍-李清照全集

3. 歷代名家新編輯評價篇 李清照詞 新編輯

4. 李清照集校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本李清照之故事乃集合各家學說與網路資訊,共賞之,非本部落格主之創作,惟共賞之

==============================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亦稱《減蘭》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闋各兩仄韻,兩平韻。
異名
《梅苑》李子正詞,名《減蘭》;徐介軒詞,名《木蘭香》;《高麗史·樂志》,名《天下樂令》。
詞牌格式
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換韻方式「甲乙丙丁」。 註:平表示平聲,仄表示仄聲,仄表示本仄可平,平表示本平可仄,粗體表示韻腳。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詞:
歐陽修
歌檀斂袂,繚繞雕樑塵暗起。柔潤清圓,百琲明珠一線穿。
櫻唇玉齒,天上仙音心下事。留住行雲,滿座迷魂酒半醺。
周邦彥
風鬟霧鬢。便覺蓬萊三島近。水秀山明。縹緲仙姿畫不成。
廣寒丹桂。豈是夭桃塵俗世。只恐乘風。飛上瓊樓玉宇中。
蘇東坡
神閑意定。萬籟收聲天地靜。玉指冰弦。未動宮商意已傳。
悲風流水。寫處寥寥千古意。歸去無眠。一夜餘音在耳邊。
李清照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秦觀
天涯舊恨,獨自淒涼人不問,欲見迴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任是東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

蘇軾《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賞析 (山中札記) - https://goo.gl/KBpvPs

蘇軾《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賞析

【原文】

春牛春杖(1),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2),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捲)起楊花似雪花。


Picture
蘇軾天際烏雲帖(局部)

【詞牌簡介】

《木蘭花令》,始於韋莊,五十五字,全用韻。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鍾商」,《樂章集 》入「仙呂調」。 雙調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後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五十字,只兩片,並於第三句各減三字,平仄韻互換,與《減字木蘭花》相同。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1],與辛幼安並稱「濟南二安」;又因其詞有「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三句,故人稱「李三瘦」。
生平
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鎮(2004年,徐北文教授經過考證,撰文稱:李清照籍貫應該是齊州歷下人,即今濟南市歷城區人,但是其一生並未在濟南定居過)。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時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外曾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善文學(《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2]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
南渡後,詞人的生活困頓。建炎三年,趙明誠獨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3]1129年丈夫於農曆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4]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後,感情基調轉為悽愴沉鬱,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5]
李清照晚景頗為淒涼,一說曾改嫁張汝舟,但不久隨即離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6]約卒於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陸游《夫人孫氏墓志銘》「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餘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孫氏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當卒於1151年之後。
根據《宋史·藝文志》中說,李清照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7],皆佚散。現有《漱玉詞》的輯本,存其作約五十首。
文學
詞風
李清照像,清代崔錯繪
李清照前後期作品風格迥異。宋室南渡前,李清照生活美滿,作品熱情活潑,明快天真,多寫少女生活的無憂無慮,以及婚後的離別相思,充分表現女性閨閣的感情。宋室南渡之後,丈夫病死,又逢國家破亡,都一一映入詞作之中,李清照多寫顛沛流離之苦,孤獨無依之悲,纏綿淒苦,而入於深沉的傷感。
李清照前期詞風婉約,委婉含蓄。後期因歷經國破家亡、喪夫等之痛,詞風轉為孤寂淒苦。作詞特點為音律和諧,善於白描,刻畫細膩,形象生動,比喻貼切,用典妥貼,善用疊字、疊句和對句,喜以淺白之字和尋常之語入詞,淺近自然。
李清照對詩詞的分界看的很嚴格,她在《詞論》中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主張詞必須尚文雅,協音律,鋪敘,典重,故實。李清照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通過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反映出兩宋之交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悲劇,創造了「易安體」風格特點:以尋常語入詞;格調淒婉悲愴;倜儻有丈夫氣。
同為宋代人的朱熹說:「本朝婦人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而後世對李清照的成就評價則更進一步,例如楊慎就明確提出:「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8]。沈曾植將李詞的藝術魅力描述為:「墮情者醉其芳馨,飛想者賞其神駿」[9]。鄭振鐸亦極力稱讚李清照,但將其稱為「詩人」:「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像她那樣的詞,在意境一方面,在風格一方面,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10]。因其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出類拔萃,亦被後世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代表作
詞:《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翦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憶秦娥·臨高閣》、《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清平樂·年年雪裡》、《鳳凰臺上憶吹蕭・香冷金猊》、《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等
詩:《浯溪中興碑詩》、《夏日絕句》、《皇帝閣春帖子》、《釣台》、《八詠樓》、《上樞密韓肖胄詩》[11]等。
文:《金石錄後序》、《詞論》、《打馬圖序》、《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等[12]。
名句
《聲聲慢》開首七聯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守定(編者註:此非筆誤,確是「定」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有此文筆,殆間氣也。(張瑞義《貴耳集》卷上)
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於閨閣也。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其詞云……山谷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楊慎《詞品》卷二)
予少時和唐宋詞三百闕,獨不敢次「尋尋覓覓」一篇,恐為婦人所笑。(沈謙《東江集鈔》)
元伊士珍《琅嬛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
《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末三句:「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這是一厥悼亡丈夫趙明誠之詞,梅花本是貫穿從戀愛到婚姻的意象,此三句道出了丈夫離世後的茫然與無助。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清代著名詞學家黃蓼園在《寥園詞選》中說:「『綠肥紅瘦』,無限淒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
《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清代詞學家陳廷焯評價為:「婉轉曲折,煞是妙絕」;當代詞學大師唐圭璋稱此三句:「申言別苦。較病酒悲秋為尤苦。」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一翦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後世紀念
濟南市李清照紀念堂
濟南李清照舊居漱玉堂
山東省濟南市李清照紀念堂
李清照紀念堂在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側,1959年建成,2001年擴建,占地四千餘平方米李清照紀念堂擴建工程竣工。紀念堂大門有郭沫若手書「李清照紀念堂」額匾。紀念堂正中立李清照雕像。李清照舊居漱玉堂在紀念堂側,郭沫若手書額匾「易安舊居」。
山東省章丘市明水鎮清照園
位於百脈泉公園內,1997年建成。
山東省青州市李清照紀念館
范公亭公園內,洋溪湖畔,建於1993年。
浙江省金華市李清照紀念堂
位於八詠樓內,紹興四年(1134年)李清照流落到金華,登樓作《題八詠樓》詩。1994年將八詠樓正廳改為李清照紀念堂。
浙江省杭州市清照亭
西湖環湖南線景區柳浪聞鶯公園內,2002年落成。
山東省濟南市清照亭
蟠龍山森林公園內,2004年建成。
因李清照曾被稱為「藕花神」,故在濟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有她的供像。
山東省章丘市明水鎮一條道路名作清照路。
山東省濟南市泉城廣場、河南省開封市濱河路有李清照的全身雕像。
197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水星上一座撞擊坑以她的名字命名,稱為李清照撞擊坑,直徑61千米。[13][14]
金星上也有一個環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李清照(英語:Li Qingzhao )直徑22.8千米。[15]
李清照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qxJf5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