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服/台灣一直沒有自己的「國服」-客家衫/「巴拿馬衫」與「票選國服」/總統蔡英文出訪巴拿馬,外交部特別準備巴拿馬織造的巴拿馬衫,給隨行官員立委穿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WSiVCD
客家婚紗/客家傳統服飾+客家婦女的髮髻+客家女性嫁衣/18位超人氣的高通通公仔首度換上客家藍衫/高雄市新客家文化園區/高雄市客委會歡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fW898v
後藤新平 身穿臺灣衫
少見的後藤新平身穿「臺灣衫」肖像
後藤新平以科學的方法治理新領地
可說是臺灣現代化的規劃者
他未曾説過
「臺灣人貪財、怕死、愛作官」這種失言的話
這番話是社會主義者黃旺成在1927年為了
「激發」臺灣人的「反總督府階級意識」
在《臺灣民報》撰文硬塞到後藤頭上的
「假訊息」
同様坊間説「林獻堂一生不説日語、不著和服」也非事實這也是社會運動者刻意加諸
在林獻堂身上的政治宣傳。
圖文出處/百年戰役(好書推薦)帝國の臺灣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8DWaJW
台灣客家與閩南婦女服裝
穿越古今 三大傳統服飾旅遊大熱門 - MOOK景點家 - 墨刻出版 華文最大旅遊資訊平台 - https://goo.gl/qEgQ3r
日治時期屏東蕭家客家婦女於潮州勝進寫真館合影
照片中的客家婦女,除了一人身著和服,其他六人上身著大襟衫,下身著褲且不纏足,髮型則為纏毛辮,顯現了日治時期屏東地區客家婦女身著和式與傳統服飾,兩種不同的風貌。
檔案來源:屏東佳冬蕭家照片
典藏單位: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佳冬蕭家祖屋管理委員會
流轉年華 - 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 - 線上展示 - https://goo.gl/RqLQNo
----------------------------
傳統的客家婦女頭梳髮鬃仔,身穿藍衫,未婚婦女又有花樣條紋,左邊單藍黑相間條紋,在日據時代日本人強迫把髮鬃仔改為閩南造型,服裝改為叭哈衫。
藍衫是客家人傳統的服飾,現今仍有人在製作藍衫衣,傳統的客家婦女長穿著藍衫,故又稱藍衫婦女 ,他們通常是身穿藍衫、頭梳髮鬃仔
藍衫是客家傳統服飾,剪裁寬鬆舒適,領口開斜襟;以扣子或別針扣緊袖口摺起,年輕人的袖口黃邊或繡花,老年人袖口藍邊,現在除了傳統祭典外已不多見。
高雄縣自然史教育館 - https://goo.gl/KdLwZo
====================================
百年偕老(一)—從圖像資料看婚禮服飾的演變
臺北市愛國東路、中山北路、臺中市三民路,以及高雄市中山路,都是全臺著名的婚紗街。走在婚紗街上,就像觀賞當季婚紗大展一般,櫥窗內的各式婚紗琳瑯滿目,每到假日更時常有穿著婚紗的展售小姐在街道上發送氣球、宣傳單,整條街就像舉辦嘉年華會一樣熱鬧非凡。
然而,現代婚禮蔚為流行的白紗禮服,其實原先是天主教徒舉行隆重祭典時所穿的典禮服,後來才逐漸演變為結婚禮服。透過日治初期的老照片等圖像資料來看,臺灣在不同政權與時代風氣的影響下,婚禮服飾呈現出臺灣多元文化融合的過程。而臺灣的婚禮服飾從傳統中國婚禮象徵喜氣的大紅色禮服,轉變成西方表示聖潔的白色婚紗,要到1910年代以後才開始出現,而且是從頭紗開始改變。
1912年4月27日林祖壽與蔡嬌霞結婚照
1912年4月27日林祖壽與蔡嬌霞結婚照(圖像來源:蔡蓮舫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以下稱為本館)收藏由清水蔡家後人所捐贈的一系列蔡蓮舫文書,其中包含珍貴的臺灣早期嫁娶行列系列照片。1912年4月27日,板橋林家林祖壽與清水蔡蓮舫女兒蔡嬌霞結婚時拍攝的照片中顯示,蔡嬌霞身穿傳統中國嫁衣及霞披、頭戴鑲有珠簾的鳳冠,林祖壽穿戴清代長袍馬褂官服。一般說來,兩人的服飾裝束其實是九品命官、命婦的穿著,命婦禮服上的線穗顏色、刺繡圖案、霞披的圖案、鳳冠鑲飾的珠寶材質,以及命官長袍上的繡線顏色等等,各個品級皆有詳細規定,是具有官位的人才能穿戴。但自明代以後,庶民結婚時可假借九品官服為結婚禮服,有品級之人則需依照品級穿著。這個習慣延續到清代,甚至到了臺灣的日治初期,從板橋林家與清水蔡家的聯姻照片中,仍可看見中國傳統婚禮習俗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1910年代左右,拍照技術才逐漸傳入臺灣,當時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隨意拍照留念。因此,早期老照片等圖像資料呈現的大多是社會上層階級的生活樣貌。林蔡兩家皆是臺灣當時有名的地方大族,才有辦法穿戴如此華麗的結婚禮服,一般家境並不富裕的平民百姓,大多自行縫製嫁衣,以紅色的大襟衫、裙及蓋頭來替代。
1910至1920年代之間,是臺灣婚禮服飾的過渡時期,受到日治時期的西化風氣影響,中西混搭的服飾風格充分表現在婚禮的禮服上,從當時的老照片中可見一斑。約與林蔡兩家聯姻同時期,林蔡聯姻選擇以中國古禮為婚禮進行的方式,而臺灣第一代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高長的四男高再祝醫生,與許翰民醫生長女許美的聯姻,其婚禮卻已開始融入西方色彩。
從1910年4月21日兩人結婚時所拍攝的結婚照來看,新郎身著福鏤庫(Frock coat)禮服、山高帽(Bowler hat)搭配黑色皮鞋,新娘却穿著臺灣衫,顯示此時期西式作風已在臺灣社會中出現,身著西服是時髦的象徵,遂出現「西服配臺灣衫」的特殊景象。
1911年,高再祝與高許美的結婚週年紀念照片中,高再祝依舊身著福鏤庫禮服搭配黑色皮鞋,高許美則從臺灣衫改穿改良式禮服,頭戴白紗、手持百合捧花。又從本館收藏之另一張結婚照中,亦可呈現出當時服飾的過渡風格。
1910年4月21日,高再祝、高許美結婚照。
1910年4月21日,高再祝、高許美結婚照。
(圖像來源:臺北大安高慈美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1920年代,霧峰林家林烈堂的長子林垂拱,與前清進士陳望曾之女陳瓊珍的結婚照中,看見林垂拱並未穿著時髦的西裝,而穿著中國傳統的長袍,陳瓊珍也並未穿著完全西式的長裙擺禮服,卻是以短版的鳳仙裝搭配長度及地的白色頭紗,且穿著有刺繡圖案的布質高跟鞋。藉由過渡時期的兩張老照片,看出臺灣當時已將一般喜事視為禁忌的白紗,轉化成為聖潔的象徵,而西方婚禮服飾也逐漸傳入臺灣社會。
左圖:1911年高再祝、高許美結婚週年補拍婚紗照。 右圖:1920年代林垂拱、陳瓊珍結婚照
左圖:1911年高再祝、高許美結婚週年補拍婚紗照。 右圖:1920年代林垂拱、陳瓊珍結婚照。
(圖像來源:臺北大安高慈美文書、蔡蓮舫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經過時代的變遷,臺灣的婚禮服飾風格演變到了1930年代,呈現出完全西式的特色。1937年,高再祝的次女高慈美,也是臺灣第一位鋼琴女教授,與臺北富商李春生之曾孫李超然的結婚照,以及蔡蓮舫的三子蔡伯淙與莊素鶖的結婚照,便可看出此時已跳脫中西混搭的服裝型態,完全呈現西式的禮服風格。
左圖:1937年李超然、高慈美結婚照。 右圖:1937年蔡伯淙、莊素鶖結婚照。
左圖:1937年李超然、高慈美結婚照。 右圖:1937年蔡伯淙、莊素鶖結婚照。
( 圖像來源:臺北大安高慈美文書、蔡蓮舫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本館收藏的兩張1937年結婚照中,李超然與蔡伯淙皆身著摩令古(Morning coat)、手持高呢帽並搭配黑色皮鞋,高慈美身著西式長裙禮服(Wedding dress),莊素鶖則難以辨識是否穿著連身禮服,但裙擺明顯看出並未及地,但兩位新娘皆手持百合捧花,頭戴曳地的白色頭紗。特別提出一點,此時照片中的四位新人與之前的結婚照最大的不同,在於四人雙手皆戴有白色手套。而結婚必須戴手套的含意多有不同,西方認為手套是象徵愛情的信物,臺灣老一輩人家的說法則認為,結婚當天新娘不要做事,日後會比較好命,所以新娘才會戴手套。
時代演變至今,拍照技術日新月異,拍攝照片不再是個昂貴的活動,結婚禮服也轉變以西裝搭配婚紗為主的風格。傳統西方婚禮中象徵聖潔的白色,結合每年不同的時尚趨勢,亦走向各式各色的婚紗款式。傳統中國長袍搭配霞披或旗袍的服飾,反而僅成為部分新人拍攝結婚照時的選擇之一。回顧本館收藏的一系列結婚照片,展現出百年來結婚服飾風格流轉的歷史記憶。
流轉年華 - 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 - 百年偕老(一)—從圖像資料看婚禮服飾的演變 - https://goo.gl/CjBu3s
=================================
羅南尋常小学校・倉吉中学・松江高校と学徒動員の鳥飼欣一 大正14年から昭和20年 鳥飼行博研究室 - https://goo.gl/bf6gce
=======================
=============================
台灣衫‧台灣稻香衫-生活資訊-新浪休閒生活 - https://goo.gl/Qyllat
蔓蔓媽咪 童旗袍 多款花色 中國服 禮服 節日服裝 唐裝 春秋款 中國風 連身衣 洋裝 多花色 - https://goo.gl/q6aGZj
舒適與創新兼具的『左秋禪』,傳承中國服飾的優雅風格!《高雄,手染服飾,中國服,棉麻》,大台灣電子商圈:原大高雄電子商圈、巨蛋商圈:網站架設,網路行銷,置入行銷,創業加盟服務台北市、高雄市 - https://goo.gl/MtKmMl
http://www.van698.com/thread-151023-1-1.html
中國服-維尼服飾有限公司於台灣製造並以 製造, 批發, 合作銷售 - https://goo.gl/I3W289
=================================
團體服 | 工作服 | 制服 | 團體制服 | 中國服 | T恤 | POLO衫 | 一山成衣廠 - https://goo.gl/6uwh9v
男長中國服(台灣製)-AKPE904-20A-衣蘿筐團體制服 - https://goo.gl/sn4ih0
=====================
團體服 | 工作服 | 制服 | 團體制服 | 中國服 | T恤 | POLO衫 | 一山成衣廠 - https://goo.gl/6uwh9v
==========================
[ 新臺風 FormosaFashion ] - 樂多日誌 - https://goo.gl/3OwQpB
============
儒士制服
========================
重讀高中歷史課本-戰後初期的台灣(-):台灣光復與二二八事件(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566篇) - https://goo.gl/6Kunkt
====================================
百年来的婚纱照变迁 | 博谈网 - https://goo.gl/Dhede3
一九三○年代的臺北時尚(第 1頁)-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入口網 - https://goo.gl/26XIbh
1933年三位年輕男子的穿著是當時常見的裝扮,有穿對襟衫,有頭戴禮帽,還有皮鞋穿,這應是富家子弟。
臺灣人女學生1919 廣松良臣《帝國最初の植民地臺灣の現況》女學生下半身穿著的服裝為日本明治大正年間女學生的制服 - 「袴」上半身改以中式大襟衫代替和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vRc26p
Learning Western-style manners to Japanese... - Nippon-Graph - https://goo.gl/5yAVju
Paul Poiret受「一千零一夜」影響,設計一系列充滿東方氣息的服飾
再現Art Deco 重回美好年代 | evoke - https://goo.gl/tYB0Ua
======================
枋寮義民廟前合影
吳金淼 攝影
日昭和10至20年(1935-1945)
此照片屬於日治時期之照片,至於攝影確切時間,試由義民廟的文獻史料分析如下:
清代興建之義民廟於1895年乙未抗日戰爭中淪為戰場,不幸毀於兵燹,日明治32年(1899)徐景雲、傅萬福、張昆和等號召十四大庄重建,於日明治37年(1904)重建落成。
文史工作者黃卓權先生保存一張日大正5年(1916)的義民廟照片,離重建落成12年,廟貌為前殿三開間,兩旁橫屋比前殿低很多,且廟前石階為卵石砌成。又新竹縣政府禮俗文獻科科長范振鑫先生保存有一張日昭和9年(1934)五開間的義民廟照片。義民廟由三開間變為五開間,期間應經過修建。
傳統建築興建之廟宇,通常30年左右要修建一次。雖然根據義民廟文獻記錄,日明治37年(1904)重建落成後,直至民國54年(1965)才有修建記錄,已過60年。推測日昭和9年(1934)左右應有一次修建。按義民廟文獻記錄,日昭和4年(1929)義民廟前廟坪鋪設混凝土。又按日昭和9年(1934)義民廟協議會公決【註1】:枋寮庄敬獻之石馬,遷移至廟前第三階下段安置【註2】。
綜合以上所述,由照片中義民廟五開間廟貌、合影人物腳下之水泥地(階),以及廟前兩匹石馬已不復見,可以推測此照片拍攝時間,應於日昭和9年(1934)之後。 (撰稿/范明煥)
【註1】公決為義民廟大事記用語,指義民廟協議會協議員共同的議決。
【註2】日人顧忌義民廟雄牛睏地風水,故於廟前橫向開一參拜道路以破壞風水,象徵以牛繩制牛。枋寮庄民則以敬
獻兩匹石馬反制參拜道路。
========================================
2008/11/14/ 1895 in Formosa 一八九五 @ Eye Love Movie 愛影城癡俱樂部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iesyq5
==========================
=======================================
客家傳統婦女服飾之所以稱之為「大襟衫」,主要因其裁製方式。上衣右掩前胸的部份叫做「大襟」。被掩蓋在裡頭的稱為「小襟」。
藍衫,又名「長衫」、「大襟衫」、「士林衫」,是南部客家婦女的日常衣著,因為布料顏色大多為藍色;稱「長衫」,因為其長度過膝,與一般短及臀部的內衣有別;稱「大襟衫」,因為其衣服開襟的方式,衣襟彎曲向右開口,一直延伸至腋下,順著脇邊與小襟重疊扣合;稱「士林衫」,則指布料為陰丹士林布。要深入了解請參考鄭惠美老師著作:【藍衫ㄧ襲】
==============================================
客家藝術嘉年華 活力文化熱情登場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4日, 2016
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Hakka carnival客家嘉年華」活動中,來自台中陽明客家文化藝術團的客家團員。(鄧玫玲/大紀元)
【大紀元2016年1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鄧玫玲台灣台中報導)為展現中部縣市豐碩的客家表演藝術,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4日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Hakka carnival客家嘉年華」活動,邀請中彰投苗4縣市客家社團、學校與專業藝術表演團隊等30隊,展現活力踩街嘉年華與音樂饗宴,現場還有客家文化趣味闖關活動及創意市集。副市長林依瑩也到場與民眾同樂,歡度悠閒假日時光。
林依瑩副市長表示,很開心中彰投苗的團隊一起響應客家嘉年華活動,歡迎幼稚園、青少年及阿公、阿嬤的表演團體都來參加,市府將持續推廣客家文化,讓客家文化能繼續承傳與發揚光大。市府客委會劉宏基主委則表示,今日客家嘉年華有音樂、語言學習、DIY體驗、產品展售等多元活動,希望帶給民眾美好的假日回憶,更感謝30組表演團隊來此共襄盛舉。
台中陽明客家協會總幹事吳武斌表示,他帶領著客家千歲舞蹈團與客家歌謠班來參與此次活動,千歲舞蹈團的團員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家,15個團員的歲數加總起來共1038歲,她們年歲雖然大一些,但對客家舞蹈仍充滿熱情,一周能維持5天的練習時間,相當勤奮。豐原地區的客家歌謠團體有3個班,參與的團員對傳統歌謠都非常喜歡,但是團員的歲數都在50歲以上,吳武斌認為要承傳客家文化必須讓這些客家社團有年輕的成員加入,客家文化的延續才不會出現斷層
閩南婦女服飾
1902年閩南人衣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