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3年 新竹市長和宮文物館正式啟用-新竹新樂軒北管
耗時3年 新竹市長和宮文物館正式啟用 - 客家電視台 https://bit.ly/2OwKcER
新竹市三級古蹟寺廟長和宮,耗費3年籌畫文物館,11日終於完成啟用,展出清朝乾隆7年建廟以來重要碑刻,媽祖信仰文化以及新竹市第一批具文資身分的「新竹新樂軒北管四點睛」等近百件文物,為竹塹傳統文化留下重要物證。
在北管音樂聲中,耗費3年籌畫的文物館正式啟用,館內展出各樣深具歷史意義文物,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眼前這幾樣北管最受矚目的用具,不但刻工精細,還雕刻了許多歷史人物。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孫致文:「過去居民組成了一個北管業餘團體叫新樂軒,我們有一個展廳就展出他們非常精緻的鼓架、彩牌,以及各種繡品,然後我們也設計一個戲台能夠讓參觀者藉由這個展廳,了解一下北管以及與北管有關的各種活動。
文史工作者 林仁政:「諺語啦叫作竹雕,鹿畫跟南嵌,所以新竹就是它最重要的就是它的雕刻,所以透過我幾年前的調查它這裡的木作雕刻應該是全台灣最美的。」
長和宮主委指出,這次能讓這一批珍貴文物能在保存良好下再次與大家見面,過程中實在不容易。
長和宮主委 楊金土:「文物館非常重要的就是,除了媽祖百年文物之外,也有新樂軒的「四點睛」木雕,非常的美,很精細。」
除了北管文物外,館內還展出當初媽祖來台所乘坐的鑾轎以及開基龍印,清朝時期留下來的石碑等歷史文物,讓民眾能從中更了解寺廟歷史。耗時3年 新竹市長和宮文物館正式啟用 - 客家電視台 https://bit.ly/2OwKcER


廟會

File:Chinese Wedding Procession 1908.jpg

廟會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X8NLFj


 

振樂軒

振樂軒
「新竹市振樂軒」,為業餘性北管劇團,位於新竹,於咸豐八年(1857年)創立,由客雅庄青年莊貞點、莊厝、張厝、詹厝、王厝等親十幾人共同組成,負責人稱為頭人或頭兄。學員大多從事建築或為泥水匠,故稱為「土水軒」。
「新竹市振樂軒」前後場人員眾多且完整,對戲服也很重視、講究,戲碼相當的多,每年都有非常多的演出機會。足跡遍及台北、花蓮玉里、桃園、竹南、基隆、台南、宜蘭等地,其中以台北公開表演的次數最為頻繁。
「新竹市振樂軒」早期由葉金海教授武場,黃金良教授動作,張坤敎唱。1965年曾加入「全省北管聯誼會」成為會員。曾培植出著名的子弟團「竹南振樂軒」。往來較為密切的子弟團,包括有花蓮的「聚集社」、「得意堂」、台北的「金海利」、「拱樂軒」、「靈安社」、「共樂社」等。

====================================

林丙丁,大正元(1912)年出生於新竹客雅庄,早年生活相當困苦,私塾唸了四年後,入香山公學校就讀四年之後,開始擔任苦力、粗工、拉板車生涯。二十多歲時曾組過戲班,做草帽,後來轉業經營旅館。 1929年,加入振樂軒學子弟戲,曾當過小生。兩年後因為經營「生理」,擔任「辛勞」因而退出,一直到五十多歲生活安定,再度加入振樂軒,並被推為第五任軒長。 振樂軒內有所謂「南神(最愛出風神:林丙丁)、三八(莊三八)、崁仔(什麼都不怕-崁崁:石錦池)」,這三人對振樂軒有相當大的貢獻,1952年十一月,振樂軒公演「天官賜福」所穿著的第一套新戲服,即由三人奔走完成的。1965年,丙丁帶領振樂軒加入「台灣省國樂研究會」,並擔任一至七屆的常務理事。任內振樂軒常參加各地的廟會遊行,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帶領全體軒員至松山永樂軒參加遊行,1971年宜蘭協天宮做醮,參加遊行及放水燈。1972年領隊到台北法主宮表演,次年七月到桃園參加城隍廟的遊行。藉由這些活動,傳揚了振樂軒在全台各地北管界間的名號。 丙丁對軒內大小業務均不假人手,甚至連分送紅白帖之類瑣事,都親自送到每位軒員手中,出錢出力,一心一意只想將子弟團辦得更好。1992年去世,享年八十一歲。 參考資料 1. 張德南,1980、12.08採訪林丙丁。 2.蘇玲瑤:《聲震竹塹城》,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8。

==========================

Weiling - https://goo.gl/LLQGpp

2016-12-03_215146  

子弟與子弟團概述

傳統社會裡的台灣民眾,常以地方聚落為基礎,組織成業餘社團,學習各種曲藝或武藝,這樣的團體就叫做子弟團。戲曲是傳統農業社會裡的主要娛樂活動,無論是寺廟祭典、婚喪喜慶、民間集會等,皆以戲者為先。因此,許多民眾在閒暇之餘,加入曲館或武館,一方面可以學習技藝、聯繫情感,另一方面作為宗教性慶典時的主要活動。而這些曲館與武館,傳統上慣稱為『子弟團』,『子弟』一詞,指的便是這些參與各類子弟團的良家子弟或富家子弟。子弟團依所學技藝的不同,有好幾種類別,在各式的武館、曲館中,北管子弟團是台灣為數最多的子弟團,因此現在談到子弟,大部分都是指北管子弟。台灣過去的北管劇團可分為職業的亂彈戲班與業餘的北管劇團兩種性質,而一般所指稱的北管『子弟』,便是業餘性的北管子弟團。

歷史上,台灣的北管子弟團,大部分是基於地緣關係或血緣關係組織起來的,因此同一團的子弟,往往也是同一村莊的居民,或者彼此有親戚關係。在市鎮或是城市,除了基於地緣特色組成弟子團外,還有以同業集社的情況,由同一職業的人來組成子弟團。新竹市過去諸多的弟子團,便有以同業組成的取向,例如『同文軒』即因當時成員皆為鐵路部的員工、雜役而有『鐵路軒』之稱,而『和樂軒』則因組成的成員中,有多位是染布匠,因故又被稱為『染布軒』。此外,『集樂社』因成員多為做幼木的雕刻木匠,而被稱為『木匠軒』。其他幾個老的子弟團,如『同樂軒』由來向以城隍廟附近一帶從事勞力工作的民眾為組成份子,而由北門商家為主的『新樂軒』則被冠以『紳士軒』之稱。『振樂軒』則亦有『土水軒』的稱號,概因早期的軒員以從事水土行業居多之故。

由於大部分的北管弟子團皆為隸屬地方、以廟宇為中心的社團組織,宗教色彩濃厚,因此具有祀神的義務與權利,每逢廟會祭祀時,皆會加入神祉遊行的行列,或是搭台演唱,用以酬神。由於是業餘性質,因此,除了演出時來自觀眾或廟宇的賞金外,子弟團內各項大大小小的開銷,均由子弟們共同籌措出資,也因為這樣為演出而出錢出力的性格,北管子弟傳統上被戲稱為『憨子弟』,而北管也多以身為憨子弟為榮。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

傳統藝術節 南北管迎神踩街
By 吳敏菁,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3日, 2016

彰化縣文化局舉辦「藝曲同工~2016彰化傳統藝術節」,昨天安排南北管迎神踩街。(吳敏菁攝)
彰化縣保留最多南、北管古韻樂音!文化局3日起舉辦「藝曲同工~2016彰化傳統藝術節」,將傳統戲曲帶到戶外走入人群。昨天南、北管迎神踩街,吸引大家近距離欣賞傳統戲曲。

縣長魏明谷說,彰化有全國唯一南北管音樂戲曲館,透過傳統藝術節保存南北管的傳統戲曲,邀請歌仔戲團與農村武裝青年新銳樂團參與;結合傳統戲曲與現代音樂象徵薪火相傳。

昨天南北管迎神踩街!文化局南管和北管實驗樂團兩團隊帶領,鹿港玉渠宮田都元帥神尊、南北管戲曲館孟府郎君、西秦王爺等隨館閣遶行;在彰化縣立美術館戶外廣場大會師。

周末日除在彰化藝術館戶外廣場安排「南管整絃大會」,彰化美術館戶外有「北管排場大會」,9日至11日也安排「戲劇大匯演」,集結七子戲、高甲戲等;10日至11日彰化美術館戶外廣場安排南管戲、9至11日員林演藝廳安排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新和興總團等演出,好戲連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