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一出娘胎,醫生接生的動作要快,用剪刀把臍帶趕快剪斷,拿線一扎;他的手馬上進嬰兒嘴裡,很努力地把所有臟東西挖出來。 如果有一點留下,等他開口一哭嚥下去了,中醫叫胎毒。 據我的研究,現在西醫認為癌症一類是遺傳來的,另一類是完全因為胎毒沒有挖乾淨,很容易變癌症腫瘤。

南怀瑾老师讲“胎毒”_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2dsfi.html

正文:
嬰兒生下來,現在醫學很昌明,助產士把臍帶一剪斷,立即用帶著手套的手,把嬰兒嘴裡的穢物先挖出來。 那個東西叫做胎毒,泥巴一樣的氣味不好,要全部挖乾淨,否則嬰兒哇一聲哭出來,這團東西就吞下去了。
許多人身體生來就不好,就是因為口中沒有挖乾淨的關係,這是在胎兒時累積起來的毒垢。 我的研究也有很多看法,許多中年人罹患癌症等疾病,與這個胎毒有些關係。 這是順便談到一點養生的常識。
有許多人打坐做工夫,會覺得某一部分難過,又檢查不出病源來。 其實沒有什麼,只是這一點胎毒在裡面作祟。 做工夫想把胎毒完全排除乾淨是很難的,所以說,脫胎換骨很不容易。
《老子他說》
----------------------------
譬如幾十年前有個醫生,一看病常說是胎毒,嚇死人。 他說每個人生下來都有胎毒,這個印像我很深刻,非常有理。 嬰兒臍帶一剪,馬上要靠口鼻呼吸,嘴裡一堆黑色的胎毒,沒有挖乾淨,開口一哭就嚥下去了。 到了中年以後,胎毒走到哪一部分,哪一部分就有病。 現在我問婦產科的護士,有些很注意挖了,有些馬馬虎虎,特別是年輕的護士,不注意的時候,摳了一點點,大部分吞下去,這就是胎毒的形成。
《列子臆說》
-----------------------------
胎兒在母親子宮中不是用鼻子呼吸,完全靠臍帶。 生下來把臍帶一剪,嘴裡面的髒東西掏乾淨(順便一提, 這臟東西都是胎毒,如果挖不干淨日後會引起各種疾病 ),嬰兒哇的一聲,先把生命中的氣吐出來,鼻子才吸入第一口氣,以後就不斷一呼一吸到死亡為止
嬰兒一出娘胎,醫生接生的動作要快,用剪刀把臍帶趕快剪斷,拿線一扎;他的手馬上進嬰兒嘴裡,很努力地把所有臟東西挖出來。 如果有一點留下,等他開口一哭嚥下去了,中醫叫胎毒。 據我的研究,現在西醫認為癌症一類是遺傳來的,另一類是完全因為胎毒沒有挖乾淨,很容易變癌症腫瘤。
最近有個病例,有人告訴我,他甥媳生了雙胞胎,兩個生的時間差很長,一個先出來,後面又出來一個,前面那個來不及挖胎毒,“哇”一開口嚥下去了。 那個嬰兒很苦,很難過。 花了很多的錢在醫院裡抽,抽了好長時間才抽出來,好像病人臨死以前抽痰一樣,把那個胎毒抽掉。 我說抽不干淨的,結果他們還是繼續抽。 這是岔進來的一個例子。
你們在醫院裡生的,或者是在自己家庭生的,可能都沒有挖乾淨。 這個例子很多很多。 很多不負責的醫生,都是馬馬虎虎挖一挖就算了,太可怕了。 其實我們這個生命很不干淨,很痛苦,現在我們好像挖乾淨了,但是天天又吃進去,毒都向裡頭塞。 真正修到禪定,最後,氣滿不思食,不吃東西了,裡面真正淨化了 。
聖吉: 那怎麼才能挖乾淨這個胎毒呢?
南師: 就是用手在嘴裡挖,快速進去,挖乾淨了,整個地拿出來,要快,不能等孩子嚥下去,學過婦產科的知道啊。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關於禪、生命和認知的對話》
------------------------
嬰兒在胎中本來是坐著的,和我們打坐一樣,到生的時候,那個生命的力量使他“嘩”一個轉身,頭轉向下面了。
嬰兒生出來後,醫生第一個動作把臍帶剪斷。 這是現在人的處理。 但是我們上古的媽媽可沒有靠人,而是和動物一樣,自己咬斷的。
臍帶剪斷以後,護士戴上手套,在嬰兒嘴裡挖,有一大把東西在嘴巴里,挖出來丟掉。 所以我常常吩咐現在的女性,要小心看看,護士把嬰兒嘴巴里弄乾淨了沒有,那個叫胎毒。 如果有一點不清理乾淨,臍帶一剪斷,那個胎毒就嚥下去了。
可是現在的醫師不知道這個東西是胎毒, 是胎兒帶來的不良污染,最為厲害。 我認為每個人身體中都有一點兒這個臟的胎毒,當不健康的時候,癌症等病症就發出來了,除了修道的人以外。 修道的人用十幾年中間,可以把體內的毒淨化,但是像清理環境污染一樣,那是很困難的。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關於禪、生命和認知的對話》
--------------------------
你們在家人生孩子,特別注意啊! 胎兒從娘胎一出來以後,這個洗生婆拿起剪刀把臍帶喀噠一剪斷,趕快把他紮好,紮好了向內收下來,就是我們現在的肚臍。 這個時候洗生婆對嬰兒有個動作最重要,這時嬰兒還沒有聲音,還沒有呼吸的喔! 他的呼吸本來就在肚臍這裡跟母親相連的。 在這個時候,臍帶一剪斷紮好,第二個動作,那個接生婆的手,就插進這個嬰兒嘴裡,把那一坨最髒最黑的東西,像泥巴一樣黑得發亮的東西,統統要挖出來丟掉。 如果嬰兒一開口哇,那一坨嚥下去就不好了,那個叫胎毒。
九個多月在胎裡頭,沒有牙齒,也不吃東西,有時候嘴巴完全閉著,同打坐一樣。 但是肚臍裡頭吸收下的營養,媽媽吃的,譬如辣的酸的,牛肉、青菜、蘿蔔等等東西,有些剩餘的營養,集中到上面,衝到嘴裡來了。 剛開始還沒有大便,肛門還沒有開哎,有一點點水分排泄;東西大概都在嘴這裡,所以就要把它挖出來,嘴一挖開,嬰兒呼吸了,沒有呼吸就沒有生命哦。 生命在呼吸的風大,嬰兒開口“哇”! “啊”! 這一叫是什麼? 安那,先開口。 這一哇一叫,鼻子裡頭自然的空氣,吸進來了(般那)。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
我們記住了在胎中三十八個七天,每七天風在轉動,直到出胎生下來。 這個胎兒在娘胎沒有用鼻子呼吸,臍帶跟母親連著,營養都是臍帶吸收進來的。 那股氣就從臍帶進來,使胎兒慢慢長大。 嘴巴沒有牙齒,也沒有大便,好像現在的科學證明,有一點排泄物。 實際上臟的東西都在嘴巴里頭,所以嬰兒生下來嘴巴是圓的。 生下來臍帶一剪斷,護士趕快把嬰兒嘴裡那一坨臟的挖乾淨。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南怀瑾老师讲“胎毒”_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2dsfi.html

=====================================

臍帶何時剪‧關鍵2分鐘
2011-12-30 媽媽寶寶雜誌 第 280 期
作者:文/李藹芬;採訪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鄭博仁
臍帶何時剪‧關鍵2分鐘
當很多準爸爸準媽媽正滿心期待寶寶的到來之際,可曾想過這個問題:「如何拿捏剪斷臍帶的時間?」請別小看這個問題,這也是當前產科實證醫學中的研究主題之一喔!

為人父母者莫不期待寶寶呱呱墜地的時刻,恐怕不曾想過「寶寶的臍帶何時剪斷最好」的問題吧!可是,這不僅已是當前的產科實證醫學中的一個研究主題,而且有愈來愈熱的趨勢喔!

臍血本是新生兒的一部分

過去,當新生兒娩出後,總習慣即刻予以斷臍,除了讓新生兒可及時獲得保溫,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鄭博仁指出,會這樣做,主要是站在媽媽的立場,擔心因子宮收縮而造成產後出血,而在第三產程所給予的「產後積極處置」。
不過,他表示,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是否還要「立即斷臍」,値得大家想想。
鄭博仁醫師解釋,仔細觀察自然界當中的哺乳動物,牠們總是在生產後等到臍帶脈搏停止,再用嘴巴咬斷臍帶;而從人類的演化史來看,從胚胎孕育到瓜熟蒂落,而至胎盤剝離,也是自然而然的進行,在生下孩子後,採取最自然的方式斷臍。他說,「留存在胎盤中的臍血,原本就屬於哺乳動物新生兒的一部分;只是現代醫學的介入,提早切斷臍帶,而活生生地剝奪了胎兒的健康權益。」

塑造新生兒健康的契機

鄭博仁醫師表示,「2006年時,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刊登了一篇由美國加州大學查巴羅教授等人所做的一項跨國性大規模研究論文,他們比較了出生後立即切斷臍帶、產後兩分鐘再斷臍,兩組胎兒在成長六個月後的血液狀況。結果發現,延後斷臍這一組嬰兒平均血球容積、血清鐵蛋白及鐵離子貯存量皆明顯提高,爾後新生兒發生缺鐵性貧血的機率也較低。」
他補充,「胚胎學研究發現,大部分的胎盤血液在胎兒娩出後第一分鐘內,快速流向新生兒,而在兩分鐘之後才慢慢停止血液流動。因此,產後兩分鐘除了延續母嬰心血相連,更可說是塑造新生兒健康契機的黃金時間。」
甚至,還有兩項大規模跨國性研究顯示,延後切斷臍帶,新生兒出生體重平均略高於立即切斷臍帶者,而這一群嬰兒在日後的生長發育表現亦較佳。查巴羅教授的研究則發現延後兩分鐘再切斷臍帶,至少讓胎兒多獲取35毫克的鐵劑。
時至2010年,有著更多關於「延後斷臍」的研究陸續出爐,無形中,讓過去奉為「金科玉律」的立即斷臍逐漸受到挑戰

臍帶何時剪‧關鍵2分鐘/孕婦須知/懷孕知識/懷孕‧育兒‧親子|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 https://goo.gl/hJPa9F

耶誕與臍帶傳奇

《耶穌誕生》局部,1527年作。油畫於木板。(維基百科)

耶誕佳節即將到來,教堂裡、市街上應景的圖案、裝飾或商品中,總少不了表現耶穌誕生、天使報佳音、聖母子等節日相關題材,這些圖像美好、溫馨,傳遞著慈愛、神聖與希望的信息。

歷代的西方繪畫中,描寫耶誕夜的作品也數不勝數。然而我們在此要介紹的一幅文藝復興威尼斯畫家婁托(Lorenzo Lotto,1480-1556)的《耶穌誕生》,雖然不是作者的精彩名作,卻是這類題材中獨一無二的。為什麼呢?

《耶穌誕生》,1527年作。 56 x 46 cm,油畫於木板。(維基百科)

這幅尺寸不大的木板畫中,我們看到聖母瑪利亞和一位婦女正小心翼翼地俯身為出生不久的聖嬰沐浴,聖母的慈愛的臉龐和聖嬰身上的光芒互相輝映著;後方剛剛闖入的聖約瑟似乎立即收斂動作,生怕驚擾了這神聖安詳的時刻。其實這些情節在宗教教義中並不重要,表現夜景的手法也不足為奇。那麼特殊在哪裡呢?細心的讀者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了聖嬰耶穌的腹部:一小截臍帶被特意的描繪出來!這可是藝術史上絕無僅有的事!為什麼要把臍帶畫在這麼顯眼的、被光芒籠罩的主要位置呢?難道是因為畫家喜歡忠實地描繪自然的每個小細節嗎?

《耶穌誕生》局部,1527年作。油畫於木板。(維基百科)

其實並不是!

原來在文藝復興時期,有一個基督教旁支廣為流傳,叫「聖臍教派」。據稱耶穌出生時的臍帶被保存了下來(有點令人難以相信),後來被奉為神聖遺物,並被賦予了宗教的象徵內涵。信徒們十分重視供奉、敬拜這個聖物。這段臍帶一直被珍藏在羅馬的拉特蘭聖約翰教堂。然而,在1527年查理五世的僱傭兵入侵羅馬大肆掠劫的時候,珍貴的聖臍帶竟然被一個士兵給偷走了!教皇克里門七世知道後,立刻下令追查聖臍帶的下落。

畫家羅倫佐·婁托,於是創作了這幅《耶穌誕生》,有史以來第一次畫出了嬰孩耶穌的臍帶,作為聖物缺席時的代替品。如此,信徒們仍然可以在面對畫作時默想所謂的「聖物」,虔誠地祈禱……直到30年以後,聖臍帶被找回來為止!

《耶穌誕生》1523年作,油畫於木板。(維基百科)

婁托還有另一幅《耶穌誕生》,但並未突出嬰兒的肚臍;另外也有十分出色的相關作品如《聖母子、天使與聖人(聖凱瑟琳、聖托馬斯)》,充分表現出人物甜美、風光明媚,色彩鮮麗的威尼斯畫派特色與畫家本人的才華。

《聖母子、天使與聖人(聖凱瑟琳、聖托馬斯)》,1523年作。113 × 152 cm攝像者: 44.5 × 59.8 in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