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明妃出塞圖》

王昭君_360百科
http://baike.so.com/doc/3131280-3300288.html

圖片搜尋結果

仇英《明妃出塞圖》

昭君出塞(6) 餞行驚美

仇英《明妃出塞圖》局部(公有領域)

掖庭令當下允許昭君之請,即刻奏聞天子:「宮女王嬙自願應詔下嫁匈奴,伏候聖旨裁奪。

元帝一聽掖庭令所奏,心中自然十分驚異地說道:「沒想到,我漢室後宮竟有這樣深明大義的奇女子,肯遠赴匈奴為國宣勞。寧肯去受那毳帳氈裘、塞外風霜之苦,也無畏懼,真是不可多得。」

元帝正想傳旨,忽然想到王嬙二字好像在哪兒見過。苦憶多時,才猛然想起毛延壽進呈的圖像,曾說到這王嬙面上有痣,為剋夫之兆,因此沒有召見昭君。如今王嬙既有這等忠心,翌日置酒高會,再命群臣鑒其妍媸吧。

元帝命近臣傳旨,翌日於未央宮前殿置酒,送王嬙下嫁匈奴。請文武百官准於午前集齊,又遍召各官命婦入宮侍宴,俱為昭君出塞踐行。同時元帝召匈奴使者,同置酒階下,使其塞外匈奴一睹漢宮威儀。

近臣奉命便分頭去傳旨,各官、命婦、使臣,自然遵旨而行。元帝又命諸宮妃嬪,自皇后以下務必靚妝艷服,共赴踐行盛會。

昭君奉到詔旨,知道翌日大宴群臣為自己餞行,心中既喜既悲,不勝感慨。

婉華已經聞知此事,前來探望昭君說:「既然姐姐有此心,為何不讓我知道?我願和姐姐相偕同行,雖死也無怨。」

昭君說道:「我之所以不想賢妹知道,因恐妹妹會竭力諫阻,徒增牽掣,使我不得竟行之志。賢妹前程遠大,宜當盡心盡力,萬不可以為自己是薄命之人,就此終了一生。」

婉華說道:「姐姐此行後,恐怕日後我會老死深宮,聲名磨滅。妹妹也想和姐姐同心,望姐姐適宜之際,奏請陛下,使賢妹得遂心願。」昭君答應了她的請求。

翌日,元帝升殿,百官朝拜皆畢,遂命匈奴使者侍立於殿下,傳旨宣昭君見駕。昭君聞訊,走出未央宮前殿,緩緩步入金殿。

林黛主演《王昭君》劇照(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元帝與群臣注目觀看,遙見四名垂髫宮婢,引一位絕色姝麗姍姍而來。蓮步方移,香風已到,遙望如出水芙蓉,嬌艷無比。待漸行漸近,便覺光彩照耀,使人滿目生花,不敢直視。待昭君停立,眾臣方定睛細看,但見她丰容靚飾,艷絕塵寰,顧影徘徊。

就連皇后、妃嬪與各命婦也都是暗暗驚奇,詫為遇到天仙降臨。立於殿下的匈奴使者也是延頭而望,見此佳麗即將成為匈奴閼氏,自然欣羨仰慕不已。

元帝終見昭君本人,細視其容光身材,比之前的圖像更美。因記起毛延壽說其兩眼之下各有黑痣一點,就想看個究竟,命昭君起身行至御案之前

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題,描繪後宮佳麗百態,將畫師毛延壽為王昭君畫畫的場景也繪於其中。(公有領域)

元帝凝神半晌,凝視其兩眼之下,只有脂粉香澤,並無一毫斑點。元帝懷疑黑痣為脂粉所蓋,命昭君淨浣容顏。昭君將面上的脂粉全部洗淨,再行朝見。

元帝見她洗去脂粉,更顯得粉面朱唇,容光絕世,方才明白毛延壽所言全屬欺誑。心中不覺大怒,因眾臣、匈奴使者、皇后嬪妃俱在金殿,只得忍住怒氣,沒有發作。元帝傳旨太常奏樂入席,特設盛筵為昭君踐行。

昭君出塞

元帝冊封王昭君為「永安公主」,大賜妝奩,以昭恩寵。昭君借受封之機,啟奏陛下,希望天子能應允李婉華一同前往匈奴。元帝准奏,李婉華隨同永安公主出塞和親

元帝傳旨既畢,又對昭君說道:「卿以如花之貌卻沉沒於後宮,這是朕的罪過。朕並非不能再找一人替你遠嫁匈奴,只因身為人主,不可失信於夷狄,故就此遣卿踐行。誤卿誤朕之人皆毛延壽一人,但不知毛延壽與卿何仇,竟會如此誣陷?」

昭君再拜奏道:「臣妾與毛延壽並無怨仇,只因畫圖之時,毛畫工向臣妾索賄千金,臣妾以聖明在上,以力相拒。毛畫工因此含恨,加以傾陷。」

元帝聞奏勃然大怒:「毛延壽敢於向宮婢索要賄賂,矇蔽朕躬,罪不勝誅。」即刻下命御前侍衛速將毛延壽拿赴西郊問斬,以正欺君之罪。

毛延壽賄賂的數十萬家產,也由侍衛盡行抄沒,全數賜予永安公主。昭君拜謝元帝,萬里遠行也用不了這麼多的財物,希望元帝能哀憐其雙親,助他們鞠育幼子。元帝知其心意,就把抄沒的財產悉數賜於王穰,以慰昭君思親之情。

江戸時代久隈守景繪《王昭君圖》,東京國立博物館藏。(Sailko/維基百科)

皇后感念昭君為國盡忠,除了賞賜她各種珍寶之外,又賜給她一面琵琶,金徵玉弦,價值千金。

辭行之日,元帝再賜昭君御廄名馬十匹,駱駝四匹,錦帳狐裘之屬不計其數。包裹重重,行裝疊疊,俱由匈奴使者押解先行。

昭君貂帽狐裘,錦褲繡靴,手捧皇后御賜的琵琶,帶著婉華躬身辭別元帝,退出了朝門。早有隨從牽過兩匹御賜名馬,請兩人乘坐。

昭君即欲上馬,遙見回風、輕燕二人撫著內監,正站在後宮最高的亭台上,遙遙對著昭君大哭,昭君頓覺悲從心生,不由得仰天長歎,淚如泉湧。左右侍從恐其過於悲傷,趕快扶她上馬,匆匆而去。

江文通有一段賦詞,敘道:「若夫明君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關山無極。遙風忽起,白日西匿。隴雁少飛,代雲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終無絕兮異域。

昭君和婉華行了多日,將至邊境,但覺眼前景色大非昔比,但見木葉蕭蕭,鼓角寒笳,隨著朔風怒號聲聲悲壯。(待續)@*

------------------------------------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興山縣)人。王昭君出生於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后宮,王昭君被選入宮。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西漢美女昭君出塞後生活如何
2016-03-14 11:05:16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的故事人盡皆知。昭君本是個宮女,後以公主之身嫁予匈奴單于,是最有名的西漢人物之一。昭君出塞維持了大漢和匈奴幾十年的和平。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結婚後不僅結束了匈奴的權力分化,還為中國的大一統作了基礎。

王昭君雕像

昭君出塞後,經常勸自己的丈夫不要用武力解決問題。昭君還把先進的大漢文化教給了匈奴人民。昭君出塞不是說她只帶了自己過去,在她的陪嫁人員中有大量的優秀人士。昭君一個人的行為影響著匈奴和漢朝的子民,她是漢朝和匈奴的紐帶。呼韓邪單于去世後,王嬙又嫁給了單于前妻的長子。年輕的單于沉醉於昭君的魅力,兩人恩愛有加,生下了兩個女兒,分別叫雲和當,都嫁給了貴族。

王昭君三十五歲的時候,第二任丈夫又去世了。沒有婚姻牽絆的昭君正式參加了匈奴的政治,對匈奴與大漢的關係做了不少貢獻。王昭君的弟弟被封為侯爵,經常充當大漢與匈奴來往的使臣。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到京城服侍過太皇太后。後來太皇太后的侄子奪取了政權,建立了新朝。匈奴單于不肯臣服於新朝,邊境戰爭又爆發了。王昭君奉獻自己的人生打造出的和平局面消失,她在幽怨中離開了人世。

王昭君被葬在了青冢,這個墓地現在也存在,位於呼和浩特的郊外。傳說,王昭君的墳冢上的草就算是在秋天也長得鬱鬱蔥蔥。

漢元帝王昭君

王昭君美艷動人,知書達理,小有名氣,後來恰逢漢元帝廣納美女收入後宮,得知南郡有位美艷端正之女為王昭君,因此她便以平民之女的身份進宮。本以為憑藉王昭君美艷動人的容貌,能得漢元帝寵幸,但是她卻因為得罪畫師,數年不得寵,甚感哀怨。

 

王昭君畫像

後逢匈奴單于來朝,求漢人女子為妻,以達成雙方的和平條約,當時漢元帝及其皇后均覺得塞外是個艱苦之地又遠離京城,便不捨得將自己的女兒外嫁。於是便將自己後宮還未寵幸的妃子挑一個去和親。

於是便從畫像中挑一個姿色平平之人,沒料到這個人便是王昭君。王昭君出嫁那天裝扮好來拜別漢元帝,本是絕色之貌再加上裝扮點點,得體的服裝還有那含情的雙眸使得王昭君一出場便驚艷四座,不僅讓匈奴單于看呆了眼,也使漢元帝端詳了許久。

無奈漢元帝心中萬般不舍卻不能留下這天下絕色美人,身為帝王不能言而無信,心中只有無限的懊悔,怎會在後宮中埋沒這美人數年。匈奴單于看到王昭君對她心動不已,便帶了這絕色美人回到塞外,而王昭君就這樣一去不再復返。

漢元帝送走王昭君後重看畫像,發現兩者之間差很多,便質問當時畫師,得知畫師故意將王昭君畫丑了,一怒之下將他斬首,痛恨他讓自己與這樣的美人擦肩而過。

昭君套

昭君套,顧名思義是王昭君所戴之物,昭君出塞的時候她便是帶著這樣的帽套,書有記載「冬月閨中以貂皮覆額,名『昭君套』,便以昭君之名稱它。


昭君出塞頭戴昭君套圖

這是古代女人戴在頭上的飾物,其有禦寒也有裝飾的作用,通常是用動物皮毛所做的條狀皮毛圍在額頭與髮際線之處,也就是套帽。但是這種套帽是沒有頂的,不是傳統的帽子,女士戴的時候會露出自己的髮髻和頭飾。

隨著時間流逝,昭君套的叫法和樣子也隨時代發生了變化,昭君套在明朝的時候叫做「臥兔兒」,根據不同的製作材料這有不同的叫法,如它是貂鼠皮毛所做的便叫做「貂鼠臥兔兒」。而之後昭君套還發展成有頂的帽子,在唐山等一帶的婦女會戴著這樣有著一圈黑色大絨的帽子,便是由昭君套演變而來的,不乏美觀。

而關於昭君套的記載在施耐庵的《紅樓夢》中頗有運用,小說中的女性常戴著昭君套,而以王熙鳳為常戴,她常戴貂鼠昭君套,還會圍著一個叫作「遮眉勒」的飾物,中間有一顆珠子,用來裝飾也表富貴,也稱作攢珠勒子,通常是富貴人家才會有這樣的裝扮。

昭君套能得到如此流行,不僅是因為對昭君為民族大義出塞和親的精神的讚嘆,也表明了古代女性的愛美氛圍,這也正是中國歷史飾物發展的一小部分。

落雁回望昭君

這是周國平所寫的散文,關於王昭君出塞遠離故鄉,悲苦的一生,王昭君遠嫁塞外之前便是過著孤獨冷清的後宮生活,遠嫁塞外與呼韓邪單于沒過上兩年恩愛生活,呼韓邪便逝世,之後欲回中原,卻不被准許。

王昭君模擬畫像

接下來看看《落雁·回望昭君》的原文:

氈房裡的燈火還在明明滅滅,詩句已不再有聲,琵琶亦已沉寂。只有塞北的風仍在一個勁兒地吹著......

乳名輕喚,故鄉已遠。從長安到塞北,一路的車轍,一路的黃沙。與你一路走來的,究竟是風?還是雪?

若有花朵在綻放,若有星光像夢一樣飛,就有思念在心頭,就有苦難在懷中!今夜,又是一個山高水長的阻隔,又是一段淚水模糊的時光。

昭君啊,你的書卷為什麼總是要由後人來替你打開,你的吶喊為什麼總是要由歷史來替你結束?

在家鄉向陽的山坡上,青藤和紅花記住了你的羅裙和面容。

你是新娘,也是母親,你是月光,也是水。如無使命,你便不是昭君,如無親情,你便不是母親!

你已別無選擇,就像今夜的千里月明,就像天涯的樓頭落日,一樣的蒼茫、一樣的無奈!昭君啊,看著我牆壁上的這幅無聲的圖畫,聽著遠古傳來的陣陣嘆渭,我又一次想起了你。

沒有馬車可以去找尋,沒有斗篷可以去御風,只有.....只有今夜的星光在大地上自由地飛升,在我的心上美麗而又動人地閃耀。

王昭君想回中原是因為隨著呼韓邪的逝世,昭君就得隨匈奴習俗嫁給呼韓邪的大兒子,昭君一不能回中原,二不舍她的孩子,只能無奈下嫁自己呼韓邪的兒子。作為一位傳統女子,怎能接受這樣的安排,昭君身上承擔的是民族和平的重擔,但其所受的孤苦卻無人能懂。

昭君墳

王昭君為了和親遠嫁塞外,為兩個民族和平作出巨大的貢獻,在塞外勸說單于免去與中原之間的戰爭,提倡和平,還為匈奴人民帶來中原文化,推動漢文化的發展,加強了雙方的文化交流,也使匈奴落後制度得到發展,她深受匈奴人們的喜愛。

 

昭君墓圖片

王昭君遠嫁塞外便沒有機會再回中原,最後病死在那裡,於是匈奴人民便以隆重的葬禮儀式厚葬了王昭君。世人以「青冢」來稱呼王昭君的墳墓,這個詞是從詩句中而來,形容在那荒涼的塞外,唯有昭君墳旁鬱鬱蔥蔥。也有傳說王昭君出塞路途上,所到之處綠意蔥蔥,生機勃勃,給匈奴人民帶來美好的生活環境。

然除了青冢,大青山腳下出現了許多個昭君墳,傳說是因為當地人民為了感謝王昭君所做的好事,和感謝她為當地百姓帶來更好的生活,為了悼念她,便用衣襟包上土,一包包的壘砌了這昭君墓,於是便出現了這十幾座昭君墓。

我們不用去論這墳墓真假,可貴的是王昭君的精神,她代表的是一個民族和平的象徵,於是昭君墳代表的是我們民族之間和睦的象徵。現如今政府為了紀念王昭君便將昭君墳修建成一個昭君陵園,以便更多人可以認識王昭君及其所作的貢獻。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7G22xa.html

明 仇英画文征明书 孔子圣绩图 - 潮河边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http://jsl641124.blog.163.com/blog/static/177025143201291104051825/

相關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