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Genealogical Chart of Wu's Family at Nanxinan Huangdun & Xuluntang Genealogical Chart of Cheng's Family in Chengli 2013-04.JPGFile:Genealogical Chart of Huang's Family in Jiangxia 2013-04.JPG

家譜,或稱祖譜、族譜、譜牒、宗譜、家乘、世譜、世牒、支譜、房譜等,是家族裡記載本族世系和相關重要事蹟的書。在家譜上所登記的姓名謂之譜名。

殷商時,已有刻在金屬武器上的家族世系,譜牒則形成於西周
魏晉南北朝盛行官修合譜,時門第勢力興起,有九品官人法的產生,政府舉才往往先察訪其家譜,任用顯赫人士為官,是謂世族。
隋唐時「人尚譜系之學,家藏譜系之書」。唐代官修譜牒有《氏族志》、《姓氏錄》、《姓族系錄》和《元和姓纂》等,私譜修撰同樣也是方興未艾,顏真卿撰有《顏氏世系譜序》,於邵撰有《河南于氏家譜後序》,甚至連宦官也勤於修譜[1]。柳芳說:「凡四海望族則為右姓,不通曆代之說,不可與言譜也。」[2]。趙彥衛說唐人「推姓顯於一郡者謂之望姓,如清河張、天水趙之類。世人惑於流俗,不究本宗源流,執唐所推望姓,認為己之所自出,謁刺之屬顯然書之」[3]。北宋時呂夏卿撰寫出唐代世系諸表,為《新唐書》作出重大貢獻。王安石撰《許氏世譜》,錄自許據至許元等人[4]。在東亞漢字文化圈地區,因家族受到重視,家譜特別發達,許多大家族的家譜撰寫流傳達數十年甚至上千年不絕,並有專門的學科譜牒學作研究。家譜的內容一般除了各世代人物姓名、事蹟外,有時也會包括家族的大事、居地產業的變送以及祖傳的家訓等,家譜對於一個家族的自我認同和凝聚力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
唐朝中期私家修譜漸漸興盛。明清兩代的宗族觀念達到鼎盛,宗族觀念十分強烈,族譜詳細記載著全族男子的譜名、名諱、字号、生辰八字、卒年,「至於諱某字,娶某氏,生幾子,葬某處,壽若干、咸備載於後,庶幾可示後昆。」[5],族人做了壞事,不准寫進家譜, 「違者許房長鳴祠處治」[6]。許多家族規定家譜「三十年一修」[7],「族譜重修刻板後,每十年匯稿,三十年續倍,補刻刷印,附裝譜後,以免久遠難稽。 」[8]。
唐末五代時期,由於戰亂,士族的譜牒幾乎全部消亡[9][10][11]。
中國的家譜造假嚴重,自南北朝時期就絡繹不絕,歷代學者對此進行了許多批判。[12]
在1960年代中國的破四舊運動中,家譜被當作四舊遭到清理,成千上萬的家譜被毀[13],很多中國人不得不毀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譜[14],這對於研究中國人的人文歷史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唯一在中國歷史上,被保存最完整的家譜,也是全世界歷史最久的家譜,就是《孔子世家譜》《孔子世家譜》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可為全世界歷史最悠遠的族譜

------------------------------------------ 

第三節 士族的思想、信仰與生活

在這一節裡,我們要學習的重點是中國中古史上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門閥與士族,那麼,同學們能否嘗試著說說看,什麼是門閥?什麼是士族?(三民課文頁159~160)
首先,在中國史書上的記載,我們常常在魏晉南北朝到隋唐這一段歷史裡頭,看到一些非常類似的名詞:「士族」、「世族或「勢族」;這些詞語所指的究竟是那些人,這些詞又有什麼樣的關聯性呢?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不同的看法,

第一種看法是:三者屬於同一個概念,也就是說,三個詞語所指的人物是同一類的。

所謂的士族指的就是世族,通常世代都是高官,之所以用「世族」一詞,就是在強調、突顯某家族世代為官的特色。既然世代為官,在社會上就屬於統治階層,也就掌握著較一般人較多的資源與勢力,所以也有用「勢族」一詞的。

因此,將這種看法作個最簡單的說明,就是「士族」強調的是他們的出身、「世族」突顯的是他們在仕宦上的壟斷性、「勢族」則指出他們在社會上所享有的特權與勢力;因此,三個名詞所指稱的其實是同一類人,只是名詞之間所強調的特性不同罷了。

另外一種看法認為,三者之間看似一體,其實有所分別。所謂的「士族」,只是一個較廣的泛稱,與「士流」是同樣的意義;因此,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士庶」連稱,則是指所有的社會上的成員,士與庶相對而稱,只是在強調士具有社會地位和文化知識,但他們不一定具有特權身分。

大姓士族才是享有特權的人,這種大姓士族指的就是「世族」了,這種世族的地位顯然要比士族來得高。至於有資者、在現實上有勢力的家族,就稱之為「勢族」,反之則為「寒素」,因此,勢族與寒素是相對等而稱的兩種不同人物。世族如果不能躋身於公侯之列,就不能算作勢族。

就此看來,這一派主張的重點在於,三者之間的社會地位有程度上的差別,「士族」只是一般有社會地位與文化知識者,「世族」則比士族享有特權身分,是士族中較高的階層;至於「勢族」則必須是歷任公侯高官,且在現實上有勢力的家族。

與「士族」一詞常連稱的尚有「門第」,它所指的又是什麼呢?(課文頁159)
簡單說,「門第」就是中古時代在社會上享有最高地位的家族。它也有其他的稱呼,例如:「世家」、「大族」、「門閥」、「貴族」、「舊族」、「名族」等等,這些名稱如同上面所說的「士族」、「世族」、「勢族」的稱呼一樣,在意義上,不同的詞所強調的重點則不同。

大致說來,「世家」、「舊族」是在顯示這些家族有悠久的歷史,「貴族」、「門閥」、「大族」在點出他們的勢力龐大,稱「門第」、「名族」在標明他們聲望崇高。

總之,不論是用什麼名詞來稱呼他們,基本上,這裡所稱的「門第」和「士族」,在東晉以後,都已經有很長久的歷史,他們通常擁有龐大的社會力量,並且享有崇高的社會聲望,並且重視培養子弟的知識與教養。

因此,我們常用「士族社會」或「門第社會」來形容中古時代的歷史,再由於他們在政治上屆於領導的地位,我們也稱之「門閥政治」,門閥政治與士族社會,可以說是瞭解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關鍵。

這些所謂的「門第」、「士族」,他們從何而來,如何產生的?同學們能否試著說明?(課文頁159~160)
歷史上的事物必有其源頭,特別是制度與形勢,不可能是突然發生,或者是某年某月某日突然出現;因此,要談魏晉南北朝的門第與士族的來源,我們就不得不回頭看看兩漢時代的社會文化。

大致上來說,中古的門第士族,其源頭應該追溯到東漢,在東漢,在社會上擁有最大勢力的就是各地的豪族。

由於漢代以察舉制度~也就是「鄉舉里選」~來做為選拔國家人才的方式,在這種選才制度下所重視的是一個人的經學知識和道德行為,因此,許多鄉土豪門就鼓勵子弟接受教育、學習儒家經典。

在印刷術尚未發明以前,特別是在秦漢時代,所謂的「書」通常是以竹簡編成一卷一卷的 ~ 這也就是為何古書都是以「卷」作為單位的原因。可想而知,知識因圖籍的關係,並不像今日那樣流傳快速;再者,竹簡所編的書籍也是不容易獲得的,售價昂貴,一般的人家並買不起。

相對地,有財富基礎的豪族們在知識的取得上是要勝過一般人的,難怪當時有諺語流傳道:「黃金滿篋,不如遺子一經」,這可真是一針見血。

由於豪族子弟可以用心鑽研經學,再因熟習經學而進入仕途,因此逐漸形成「累世經學」直達「累世公卿」的一條道路了;例如東漢末年曾與曹操爭雄的袁紹,他的家族就是「四世公卿」的好例子,所以他在當時能夠吸引許多豪傑的投效。

至於選取人才的另一項標準 ~ 道德行為,其實是很難有客觀標準的。這就好比現在臺灣的各級學校中,對學生成績的評比裡頭,有一項是所謂的「操行成續」一般,90分、80分或60分,這些數字所代表的「德行」到底是好或者不好呢?

同樣的,在鄉舉里選的制度施行的百年之後,這種道德行為的評斷也就愈來愈不實在,到了最後,甚至只憑靠某人家中的譜牒、品狀來斷定他的德行。

也就是說,如果某甲的譜牒(代表家世地位)要好過某乙,那麼就評定某甲的德行要好過某乙,如此下來,家世顯赫的貴族子弟,在當官任職的路途上,自然要比那些缺乏家世地位的貧寒子弟們來得順暢多了。

等到這些豪族子弟們在當官、進太學後,有了很多和類似背景的人接觸的機會,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區分人我的階級意識。在東漢末年,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士族階級的雛形已經出現了。這個集團在當時還是對抗宦官集團的最主要力量。

我們必須了解,士族在東漢時期還處在形成階段,還未完全壟斷政治社會的資源,一般在衡量人才時,個人品質的因素仍然重於家庭背景。等到漢末天下大亂後,豪族因為還保有一定的自衛能力,可以吸引很多小民投靠,因此士族的力量日漸擴張,西晉應該可以說是門第力量達到高峰的時期。

----------------------------------------

譜牒指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譜。通常稱家譜、族譜。它的名稱和種類很多,如宗譜、家乘、支譜、世譜、世系錄、通譜、總譜、會譜等。譜牒起源很早,在原始氏族社會中,以血綠親屬關係結合在一起,成為社會組織的基本聚居單位,即氏族公社。氏族成員出自一個祖先,他們因為血緣親屬關係,居住在同一地區內,因而出現許多的家族、氏族村落每一氏族都有自己的名稱和徽號,其目的在於保存和流傳具有這一名稱、徽號的全體氏族成員的共同世系,以便區別於其他世族。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社會,確立了王位世襲制。〔史記.夏本紀〕記述了夏朝世系,自禹至桀14世17帝。據〔殷虛卜辭綜述〕,商代「表譜刻辭」有干支表、祀譜、家譜。兩漢時期,編修譜牒之風,頗為盛行。漢司馬遷以先秦譜牒作為寫作〔史記〕的重要依據。魏晉南北朝時期,以族望門第為重,鄭樵〔通志.氏族略〕云:「官之選舉,必由於簿狀;家之婚姻,必由於譜系」隋唐時,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度,開始以才選人,推行科舉制度,任官不再以譜牒作為依據,譜牒的作用,漸趨下降。唐代的譜姓之學,史官撰述的較多,其中又以族姓為主,也有專論家史的。自宋以後,地方大姓之族譜較之前代,發生重大變化。官府不再組織修撰譜牒,也不再作為重要檔案文獻鄭重保管(皇族玉牒除外)。譜牒作為家族檔案,分散保存於地方大姓之祠堂或私人手中士大夫及學者,十分重視譜牒,鄭樵〔通志〕十二略,首著〔氏族略〕,對譜牒之學,推源序流,又把譜系細分為帝系、皇族、總譜、韻譜、郡譜、家譜6種。同時地方名族大姓,盛行修譜之風,形式和內容也有變化和發展。由於兵燹、火災等原因,元明時期之譜牒,今已不多見現存譜牒,以清代,民國為多約40,000多種。較為完整的族譜,包括族規、族約、族產、譜系、傳記、族人著述以及人口遷徙、氏族繁衍等,有詳有略,可以彌補正史和方志之不足,故具較大史料價值。

------------------------------

譜系,是指一個有歷史淵源的事物形成的系統。狹義上,常用於表述記載有世族源流關係的家族系統及其譜記載體,側重於源流關係的內容表述,譜記載體的形式靈活多樣(甲骨、竹箋、絹帛、石刻、書本、磁盤和網絡雲等)。廣義上,泛指有歷史發展沿襲關係的事物形成的系統或關係。
1. 家譜上的記錄.
2.物種變化的系統。[1]
引證解釋
1. 宗族世系或同類事物歷代系統及其譜記載體的統稱(載體有:書等多種形式)。
《隋書·經籍志二》:“今錄其見存者,以為譜系篇。”
2. 家譜上的系統。
明歸有光《朱夫人鄭氏六十壽序》:“至於今四百馀年,譜係不絕。”清顧炎武《同族兄存愉拜黃門公墓》詩:“才名留史傳,譜系出先公。”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而文化語言,無大殊絕,《世本》譜系,猶在史官,一日自通於上國,則自複其故名,豈滿洲之可與共論者乎?”
3.物種或事物變化的系統。[1]
4. 來源於同一祖宗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系統。它們具有相同的抗原抗體特異性。
5、延伸引用於表述有發展淵源的關係。例如:這位藝術家屬於齊白石譜系。

---------------------------------------------

譜系圖或稱系譜圖、族譜圖、世系圖、家系圖、家族樹[註 1],是一種描繪家庭關係的樹狀結構圖,每個樹中的成員可以找到與其他相關樹中的同一個人聯接起來,共同構成一個巨大的網絡家譜。許多複雜的家族樹應用於醫學、系譜學和社會工作當中,被稱之為genograms


臺北市北投區戶政事務所-推薦服務-數位族譜自己動手做

家譜,或稱祖譜、族譜、譜牒、宗譜、家乘、世譜、世牒、支譜、房


族譜家譜軟體genopro 2019-免費版支援中文/家譜/族譜的軟體/GenoPro是套專門用來設計族譜的軟體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家譜,或稱祖譜、族譜、譜牒、宗譜、家乘、世譜、世牒、支譜、房


親戚稱呼計算機 | 三姑六婆網頁版

家譜,或稱祖譜、族譜、譜牒、宗譜、家乘、世譜、世牒、支譜、房

親戚稱呼計算機 | 三姑六婆網頁版


親朋稱呼表 - 辭典附錄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