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法導報》梅春林先生《讀東山攜姬圖說謝安》戲成
吳震啟
2009年10月31日
漫雲名士愛紅顏,
氣度才情許謝安。
攜姬東山郭詡繪,
不知魏晉有何干?
---------------------------------------
《東山攜姬圖》軸,近現代,傅抱石繪,紙本,設色,縱104.8cm,橫57.5cm。
本幅自題:“乙酉三月廿日,重慶西郊金剛坡下。傅抱石寫。”鈐“抱石之印”白文方印、“往往醉後”朱文長方印。
乙酉為1945年。
“東山”指東晉名士謝安,其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字安石。出身名門望族,思想敏銳深刻,舉止沉穩鎮定,風度優雅瀟灑。年輕時便很有名氣,曾受到朝廷的徵召,他以有病為藉口推辭不就。後來,乾脆隱居於浙江會稽東山,與王羲之、許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頻繁交遊,出則漁弋山水,入則吟詠屬文,挾妓樂優游山林,時逾20年。此外,長期涵泳於玄、佛、道合流的文化使得謝安行止之間頗具逸民風範。後世皆重他所經歷的縱情於湖光山色、絲竹聲樂的閒適生活和享受親情與友情的開闊情懷,故而無論吟詠詩歌還是繪製圖畫常會以其作為素材。
傅抱石筆下的謝東山儒雅俊秀,風度翩翩,寬袍博袖,神采飛揚。身後二女竊竊私語,顧盼生姿。圖寫隱逸之士,表現出畫家對逍遙自適、應物無累的生活和超脫塵俗、遺世獨立之境界的嚮往。
此圖為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獻。
-------------------------
【名稱】明郭诩東山攜姬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簡介】
紙本,縱123.8厘米,橫49.9厘米。
中國畫裏的人物畫取材極爲廣泛,舉凡神話傳說、佛道故事、名賢轶事與民俗生活等都可入畫。《東山攜姬》圖就是一幅描寫東晉名相謝安的人物畫。
這幅《東山攜姬》圖是明代中期畫家郭诩的作品,此圖上沒有任何景物,只畫了四個人物——謝安和三個同遊的女子。所繪人物筆勢飛動,形象清古,看似信手拈來,卻富有意韻。謝安面色沈著,身姿略側,步履穩健,一副不畏風塵、威武不屈的神態。他的頭部用細筆勾勒,略施暈染,簡潔細膩,生動傳神。其身體結構比例適度,動作協調自然,衣紋用粗硬的線條勾出,顯得流暢、簡練,線條垂長而多方折變化,別有勁健挺拔之感,與面部的刻意描繪相比,不僅加強了人物的肌膚和衣著的質感,也展示了筆墨韻致的精妙。在謝安身後,有三位女子。對于她們的描繪,用筆十分內斂、含蓄,表現出衣裙的線條纖細而富流動之感,體現了女性柔媚的一面。縱觀全畫,郭诩以簡括縱逸、豪放激蕩的筆調著重刻畫了謝安的果斷威武之勢,並利用線的不同特性表現出各個人物的不同性格。
謝安,字安石,聰敏沈著,氣度不凡,少時即享有重名,朝廷屢次召他人京爲官,他都以病弱推辭不就。後隱居于浙江會稽之東山。東山風景優美,走進去,只見林幽壑深,及登頂峰,則又豁然開朗。謝安寓居此地,放情于山水之間。他每次出遊必攜二三歌舞伎同行。當時北方爲五胡盤擄,東晉偏安江南,一般名士大多避免政爭紛擾,崇尚清淡,對世事不甚關心。老百姓則極盼望像謝安這樣有才華的人出來爲民服務,當時有人歎道:「(謝)安石不出,將如蒼生何!」謝安之弟謝萬本爲東晉宰相,因率兵北征失利被黜,時謝安年已四十有余,乃決定出山,由于衆望刪刁,不久即升任宰相。北方前秦的苻堅統率大軍南侵,意欲一統天下。謝安指揮若定,淝水一戰,大敗苻堅。風聲鶴唳,胡人都以爲晉軍追至,倉皇北逃。東晉遂免陷胡人之手,續延晉祚近三十年之久。
郭诩(1456--1532),字仁宏,號清狂道士,泰和(今屬江西)人。善山水、人物,與吳偉、杜堇、沈周齊名。畫風簡逸狂放,接近浙派,如《雜畫冊》。山水、人物均信手勾繪,線條粗勁,筆法頓挫,水墨淋漓,物象簡括、秀逸傳神。郭诩亦能作工整畫法,細致俊雅,如《琵琶行圖》一作,其細筆白描線條圓勁、流暢,衣褶轉折洗練,富有表現力,風格娟秀,頗能傳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