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台灣美術界曾爆發「正統國畫之爭」,指的是國民政府來台後,中國來的畫家指責台灣畫家的膠彩畫,是日本畫而不是國畫。林玉山曾經在公開場合為此辯駁:在日治時期有個名詞就做「灣製畫」,意思是台灣製造的繪畫,「灣製畫」是用來區別與日本畫的不同。林玉山以此證明台灣「灣製畫」不是日本畫,從這點可看出來,林玉山對於「灣製畫」之在意。「灣製畫」是一種表現南國色彩的畫、表現地域特色的畫。同時也是日本人用來區別日本風格的一種繪畫,表示台灣畫家有著自己的風格,當然也不會是所謂的「正統國畫」。 https://bit.ly/3vgDFEH
林玉山〈獻馬圖〉 https://bit.ly/3If8UDI

2022-02-25_103817

--------------------------------------

墨韻生動歷代《竹圖》欣賞:或淡雅清逸,或秀勁瀟洒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IOXNOE

墨韻生動歷代《竹圖》欣賞:或淡雅清逸,或秀勁瀟洒

 

畫竹藝術在我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具有相當的地位,中唐時期,竹已形成專門的繪畫題材;北宋文同開創了「湖州竹派」,被後世人尊為墨竹繪畫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瓚,明代的王紱、夏昶、徐謂,清代的石濤、鄭板橋、蒲華、吳昌碩,都是樹一代畫竹新風的畫竹大量,促進了畫竹藝術的發展,對畫竹技法和理論的發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時至今日,中國的畫竹藝術仍保持長盛不衰的勢頭,當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雪竹文禽圖 黃 筌 絹本 設色 縱23.6厘米 橫45.7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筌,生年不詳,卒於公元965年,五代後蜀畫叔,成都(今屬四川)人。歷仕前蜀、後蜀,官至檢校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集各家之善贍,遂成一家法。作品多描繪宮廷中的異卉珍禽,豐滿,畫花濃麗工緻,勾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幣成,謂之「寫生」。後人把他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代、宋初花鳥畫的兩大流派。此圖的筆法十分工細,先作淡墨而後用色彩渲暈,並分許多層次,完全符合畫史所記黃筌的藝術形式。黃筌所畫,不妄下筆,花竹師滕昌祜,山水師李異,鶴師薛稷,然其所學,筆意豪瞻,脫去格律,過諸公為多。所以筌畫兼有眾體之妙,凡山花野草,幽禽異獸,溪岸江島,釣艇古槎,莫不精絕。

ADVERTISEMENT

雪竹圖 徐熙 立軸 絹本 縱151.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徐熙,生卒年不詳,五代南唐畫家。金陵(今江蘇南京)人,一作鍾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擅畫江湖間汀花、野竹、水鳥、魚蟲、蔬果。與後蜀黃筌的花鳥畫為五代兩大流派。獨創「落墨」法,一變黃筌細筆鉤勒,填彩暈染之法。傳世真跡甚少,《雪竹圖》傳為其所作。 此圖描寫江南雪後嚴寒中的枯木竹石。構圖新穎,層次豐富。作者用烘暈皴擦等法,描繪竹石覆雪的景象。石後三竿粗竹挺拔蒼勁。其旁有彎曲和折斷了的竹竿,又有一些細嫩叢雜的小竹參差其間,更覺情趣盎然、生機勃勃。竹節用墨皴擦,結構清楚。竹葉用細筆勾描,正反向背,各逞其勢。地面秀石不勾輪廓,只用暈染方法襯出,以示其雪。此圖無款識。畫中大石右側的竹竿上,有篆書體倒寫「此竹價重黃金百兩」八字。此畫以線條墨色為主,工整精微而寫實,為五代的佳作。

ADVERTISEMENT

竹石錦鳩圖 黃居宋 卷絹本設色 縱23.6厘米 橫45.7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寫秋天櫟樹凋零,幾隻鳩雀或停棲在枝頭,或在山石、水旁覓食啄飲。畫面淡雅空瀠。山石略加勾點,以皴筆擦出。竹叢櫟葉皆以勾填法繪出。幾隻鳩鳥姿態各異,刻畫細緻,質感豐厚,此畫顯示了黃氏風格。

竹蟲圖 趙昌 立軸 絹本 設色 縱99.4厘米 橫54.2厘米 (日)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此圖畫幽篁疏影,雙鉤填彩,以色之而飛,又繪天牛、螽蜥,無不刻畫入微,瓜贊,相阿彌題簽,天室和尚題跋。濃淡來顯葉之向背、竿之盤曲。枝葉飽滿, 葉果實又仿效徐崇嗣的「沒骨」畫法。設姿態多樣。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縈繞 色濃麗而又不隱墨骨。

墨竹圖 文同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31.6厘米 橫105.4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與可,自號石室先生,又號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員外郎、秘閣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稱「文湖州」。傳派即為湖州竹派,影響深遠。傳世作品有《墨竹圖》。此圖用水墨畫倒垂竹枝,以獨創深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寫竹葉,濃淡相宜,靈氣頓顯。筆法謹嚴有致,又現瀟洒之態。

六祖斫竹圖 梁楷 立軸紙本墨筆 縱73厘米 橫31.8厘米 (日)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圖描繪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盧,世居范陽,曾為樵夫。為禪宗南宗的開創者。圖中的六祖在古樹襯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畫面以寥寥幾筆,就勾畫出六祖的生動神態,充分表現了慧能有著豐富生活閱歷的這一身世特徵。用筆剛勁老辣而又簡括,氣勢非凡,是作者的「簡筆」佳作。

竹林撥阮圖 佚名 冊頁絹本設色 縱22.7厘米 橫24.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溪邊竹林下,三位文士,身著長袍,對坐於獸皮墊上。姿態各異,或撥阮,或凝聽。旁有一童子侍候,一童子跪伏溪邊汲水。圖中人物生動傳神,衣紋細勁流暢。襯景叢竹老樹,疏密、遠近、濃淡相間,錯落有致。全幅構圖豐滿而不擁塞,應為南宋繪畫中的佳作。

竹雀圖 吳炳 冊頁 絹本設色 縱25厘米 橫2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棘竹叢生,枝椏橫出,枝頭有一雀鳥正在悠閒地啄理羽毛。整幅畫面景物聚於下側,可見南宋構圖新風的影響。圖中竹枝用雙鉤技法,雀鳥在用色彩沒骨畫出後,重點部位再用墨線描出。這是吳炳傳世作品中的代表作。

墨竹譜 吳鎮 冊頁 紙本 墨筆 縱53厘米 橫68.5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墨竹譜》共計二十四開,是吳鎮畫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態、欹正仰俯、陰陽向背皆有所不同,筆法簡潔蒼勁。在此選其中兩幅,其一寫新篁始出,旁襯粗竹勁乾和潤秀竹筍,筆墨濃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寫雪意,枝葉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彎曲而又暗含張力的形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竹西草堂圖 張渥 卷 紙本 墨筆 縱27.4厘米 橫81.2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張渥,生年不詳,卒於1356年,元代畫家。字叔厚,號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後為杭(今浙江杭州)人。博學多藝,累考科舉不中,遂致力於詩畫,善繪人物,學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說他學南宋梁楷。筆法細勁,形象生動。傳世作品有《九歌圖》、《雪夜訪戴圖》等。 圖繪竹林蔥鬱,遠山盤亘,江水如鏡。依山傍水處有一草堂,蒼松雅樹環繞,環境清幽。一人獨坐堂內,兩臂依榻上,目視前方。畫幅左上角有草堂主人楊踽題詩一首,拖尾有楊維楨撰寫「竹西草堂記」及元張雨、邵衷、馬琬、趙瀟、錢維善、陶宗儀諸名家詩題,並有明楊循吉、黃雲、項元汴,清高士奇題詩或題記。

雪竹文禽圖 黃筌 絹本 設色 縱23.6厘米 橫45.7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筌,生年不詳,卒於公元965年,五代後蜀畫叔,成都(今屬四川)人。歷仕前蜀、後蜀,官至檢校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集各家之善贍,遂成一家法。作品多描繪宮廷中的異卉珍禽,豐滿,畫花濃麗工緻,勾勒精細,幾乎不見筆跡,幣成,謂之「寫生」。後人把他與江南徐熙並稱「黃徐代、宋初花鳥畫的兩大流派。此圖的筆法十分工細,先作淡墨而後用色彩渲暈,並分許多層次,完全符合畫史所記黃筌的藝術形式。黃筌所畫,不妄下筆,花竹師滕昌祜,山水師李異,鶴師薛稷,然其所學,筆意豪瞻,脫去格律,過諸公為多。所以筌畫兼有眾體之妙,凡山花野草,幽禽異獸,溪岸江島,釣艇古槎,莫不精絕。

青影紅心圖 趙雍 立軸 絹本設色 縱74.6厘米 橫46.4厘米

趙雍(1289—1361),字仲穆,浙江湖州人。趙孟煩次子。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書畫繼承家學,山水、花鳥、鞍馬、人物、界畫無所不能,尤以山水、鞍馬畫最為出色。亦能詩文,並精鑑賞。傳世作品有《青影紅心圖》《駿馬圖》《溪山漁隱圖》等。 此幅以淡彩汁綠寫蘭竹,為元人蘭竹畫中所罕見。圖中危石聳立,以中鋒淡墨勾畫輪廓,略加皴擦,石間生出一枝修竹,枝條如彎弓曲弧,竹葉紛披多姿。坡地叢生蕙蘭,莖葉青翠穿插交錯,一荑盛開五六朵白花,蕊心淺紅點綴,清幽含芳。畫家將書法筆意融入畫里,反映出文人畫的藝術趣味。竹干行筆如寫篆書,竹葉如八字,而蘭莖則蘊含行草筆意。

幽篁秀石圖 顧安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84厘米 橫10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顧安(1289—約1365)元代畫家。字定之,號迂訥居士,平江(今江蘇蘇州)人,家崑山(今屬江蘇),祖籍淮東。父松江府判官,以蔭授蘭溪(今屬浙江)、龍巖(今屬福建)等地巡檢。後任泉州同安縣尉。擅畫墨竹,常作風竹新篁,行筆謹嚴,遒勁挺秀,用墨潤澤煥爛,畫湖石帶勾帶染,得皺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蕭疏清逸之氣,成為一格。亦王行、楷書。傳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圖》《竹石圖》《墨竹圖》等。圖中湖石危立,玲瓏剔透;石後叢篁林立,竹竿瘦勁,竹葉上仰,綽約多姿;更有稚筍數雙,穿插叢竹間,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帶勾帶染,造型雋美,富有立體感和裝飾味。筆法道勁,濃淡相宜,為顧氏墨竹畫之代表作。自識「東淮顧安定之」。

拳石新篁圖 顧安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76厘米 橫40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新篁數竿,瘦削挺拔,立於石旁,竹葉參差錯落,以濃淡顯出不同層次,線條鋒銳有力,筆墨細膩,生意盎然。

風雨竹圖 顧安 捲紙本墨筆 縱25.1厘米 橫183.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畫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濃淡墨筆畫大葉竹兩竿,枝幹斜覆,竹葉下垂,表現了風雨中竹子的枝葉掛滿雨水、縱橫披離、搖曳多姿的自然形態。用筆瀟洒蒼潤,墨氣濃重,嚴謹自然,勁挺有骨,悉盡筆墨之能事,清潤之氣撲人眉睫。

竹石圖 顧安 立軸 絹本 墨筆 縱170.7厘米 橫99.7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幾竿修竹挺立,地面新篁叢生,磐石蒼翠點點。以淡墨寫出竹竿,以濃墨撇寫出竹葉。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亂,結構緊密嚴謹。幾棵竹筍,頓挫扭旋,生機勃勃。濃淡相宜,層次井然,有李衍的風範。此圖也是顧安作品中少見的晴竹,筆法細膩,清雅趣濃。

清悶閣墨竹圖 柯九思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2.8厘米 橫58.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五雲閣吏,台州仙居(今屬浙江)人。博學能文,曾官奎章閣鑒書博士。精鑑賞古物書畫,墨竹師文同。亦擅畫墨花、山水。傳世畫跡有《清悶閣墨竹圖》《晚香高節》《雙竹圖》等。 此圖畫竹兩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綴以稚竹小草。竹葉以書法之撇筆法寫之,墨色濃潤,濃淡相間,沉著勁挺。畫風從文同中變出,石用披麻長皴,圓勁渾厚,具有空間及體積感。畫面清雅秀美,神足韻高,自有一股勁挺拔俗的清剛之氣,在元代的畫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橫竿晴翠圖 柯九思 立軸 紙本水墨 縱51.7厘米 橫32.5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此圖竹枝一竿,取勢自上傾下,又旋而翻上,用筆蒼勁,除主幹用墨稍淡外,枝葉皆以濃墨為之,表現出堅韌頑強的精神力量,實是作者寄情筆墨的用心之作。其藝術表現手法乃效擬宋人文同,而較之老辣,富有書法筆意。

竹石集禽圖 王淵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37.7厘米 橫59.5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王淵,生卒年不詳,元代畫家。字若水,號澹軒,一號虎林逸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幼習丹青,經趙孟煩指授畫法,山水學郭熙,人物學唐人,尤精繪花鳥和水墨竹石,效黃筌父子鉤勒法,水墨皴染,深淺有致,得寫生之妙;也有設色富麗,但較少見。傳世作品有《竹石集禽圖》《山桃錦雞圖》《良常草堂》。 此圖又名《花竹禽雀圖》。以墨筆表現杜鵑盛開、修竹挺立的園苑中,禽雀棲息、翱翔之情景。圖中繪兩隻角鷹與一塊危石,雄者棲於危石之上,目光炯炯,胸部毛色斑斕。雌鷹半藏於危石後,探出身子,仰頭回眸。幾株盛開的杜鵑和一叢竹枝向上生長,幾隻驚恐不安的臘嘴或騰躍翻飛,或作翹首欲飛之勢。在筆墨處理上,根據物像不同的質感、顏色,以鉤勒和水墨皴染等各種手法,表現了湖石的方硬、竹枝的挺拔、花朵的輕柔和色彩的濃淡變化,特別是禽鳥的神態、羽毛的層次、質感無不畢肖。

竹枝圖 捲紙本墨筆 縱33.4厘米 橫76.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貫穿整個畫面,生動可愛。竹葉以禿筆濃墨畫成,筆墨瘦勁蒼健。淡墨寫枝,筆力勁辣,偃仰有致。此畫一改倪瓚畫中貫有的疏冷、零落、靜寂的風格,而具有欣欣向榮、清韻撲面的感覺。

竹石圖 王蒙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77.2厘米 橫27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

王蒙,生年不詳,卒於1385年,字叔明,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煩外孫。元末官理問,棄官後隱居臨平(今浙江餘杭)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牽連,死於獄中。工詩文書畫,尤擅畫山水,師法董巨、趙孟煩而有發展變化,自具風格,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畫風對明清山水畫創作具有很大的影響。傳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圖》《春山讀書圖》《丹山瀛海圖》《竹石圖》等。圖繪叢竹和坡石,竹子枝葉疏落,坡石皴筆短促而蒼勁。疏竹布於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間的空白處以楷書詩題相連,起到了貫穿氣息、參與構圖的作用,體現出元代文人畫所強調的詩書畫相結合的形式。此圖為王蒙傳世作品中較早的一件。

棘竹幽禽圖 張彥輔 紙本 墨 縱63.8厘米 橫50.7厘米 (美)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藏

張彥輔,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元代後期。號六一,蒙古族,道士。擅畫山水、竹石,能用米氏法或商集賢法作山水,惜無山水作品傳於世。 此圖繪秀石旁兩株修竹交柯而立,棘條屈曲上揚,兩隻禽鳥棲於棘條上。構圖疏朗,秀石用筆直皴,以水墨略染,修竹、棘條筆墨清勁,雙禽略加勾染,意在工寫之間,格調疏勁清幽。

雙鉤竹及松石圖 張遜 長捲紙本 墨筆 縱43.4厘米 橫66.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遜,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元至正年間。字仲敏,號溪雲,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工詩擅畫,擅畫竹,尤精鉤勒竹,妙絕當世。山水學巨然。 此圖畫陂陀間秀竹數叢,搖曳多姿,老松一株,橫斜虬曲,與湖石相映成趣。竹子的枝、葉均用雙鉤法,嚴謹工整,筆致勁健,如「鐵勾鎖」。古松、陂陀用圓筆勾皴,以水墨略染,外柔內剛,具有董巨的遺風。張遜是元代畫竹名家,但傳世作品罕見。此幀為張氏雙鉤竹孤本,實為可貴。前後隔水有謝希曾跋,後紙有察僅、倪瓚、張坤等十四家題跋。

墨竹圖 王紱 立軸 紙本 墨筆 尺寸不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紱(1362—1416),一名芾,又作黻,字孟端,號友石,江蘇無錫人,曾隱居九龍(今惠山),自號九龍山人。洪武時生員,永樂初以善書被薦,供事文淵閣,宮中書舍人。以墨竹名天下,筆致縱橫洒脫,得文同、吳鎮遺法。山水多學王蒙,風格蒼鬱,平遠之景則近倪瓚。傳世作品有《瀟湘秋意圖》《隱居圖》《墨竹圖》等。 此圖中寫新竹三竿,清韻蕭蕭,含雨帶露,枝葉飄搖,有瀟洒出塵之致。畫家以圓勁之筆法畫竿,以挺秀之筆法寫枝,隨手撇寫竹葉,俯仰向背,皆存書法意韻;又以墨之濃淡、筆觸之大小來表示空間上立體感,使畫面清雅秀逸,不同一般。

淇渭圖 王紱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78.2厘米 橫34.5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倒掛竹一枝,姿態秀妍,頗有臨風弄月的風致。其墨竹畫法,繼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瓚等的傳統,著重表達蕭散清逸的意韻。淡墨寫枝,濃墨捺葉、葉端輕輕彎折,翻轉自如,如神來之筆,盡顯竹葉靜中有動的態勢。此圖用筆在遒勁中出姿媚,縱橫外見洒脫,開元末明初畫竹的新風格。

奇石修篁圖 夏杲 立軸紙本 墨筆 縱275.1厘米橫104.7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夏杲(1388—1470),字仲昭,號自在居士、玉峰,江蘇崑山人。原姓朱,名杲。永樂十(1415)進士,正統中官至太常寺少卿。為官四十餘年,天順元年(1457)去職還鄉,以書畫自娛而終其身。擅墨竹,師承王紱而稍變化,煙姿雨色,蒼潤灑落,偃仰濃疏,動合矩度,時推第一而名馳域外,有「夏卿一個竹,西涼十錠金」譽稱。亦工楷書。傳世作品有《湘江風雨圖》《淇水清風圖》《奇石修篁圖》《竹石圖》。此圖之中奇石崢嶸,兩竿新竹並立抽發,枝葉交互縱橫,另有一高竹,由畫外凌空插入,具巍峨之勢。奇石的畫法粗簡寫意,新竹卻以圓勁之法寫干、挺秀之筆寫枝,撇寫竹葉,頗具書法韻味。畫面濃墨淡彩,將修竹之挺拔婆娑、含雨帶露之姿,刻畫得生動鮮明。

修筠拳石圖 夏杲 立軸紙本 墨筆 縱120.5厘米 橫31.8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用墨筆畫新篁從秀石之後抽出,枝葉繁茂,秀石以折帶皴筆擦出,顯剝落之狀。新篁巧媚而韻致,用筆勁利,細寫小枝,盡顯新篁清嫩之態,蘊含無限生機。畫面清雅秀逸,雋永優美。

清風高節圖 夏杲 立軸紙本墨筆 縱137.3厘米 橫43.3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寫奇石聳立,風竹數竿。以濃淡二墨寫枝撇葉,繪偃仰起伏、前後穿插之態,有條不紊地刻畫出竹子在清風中飄舉搖曳的情狀,尤其葉梢提筆一轉,如神來之筆將風竹瀟洒婆娑、楚楚動人之韻盡現紙上。

雙鉤竹圖 金浞 立軸 絹本 設色 縱150.5厘米 橫83.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金浞,生卒不詳,明正統間人。字本清,號朽木居士,又號太瘦生,鄞(今浙江寧波)人,任中書舍人。官至太僕。篆、隸、行、草皆佳,綽有漢晉人風度。擅摹印篆,寫竹石甚佳,其鉤勒竹尤妙。此圖繪坡上石畔高挺兩竿修竹,枝幹挺勁,竹葉茂盛,向背俯仰交錯,濃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叢生,呈雨後勃發之勢。雙鉤線條細勁,填染色彩清雅,頗得修竹新篁的秀勁瀟洒之韻。此圖為畫家極少見的存世作品了。

武侯高臥圖 朱瞻基 捲紙本墨筆 縱27.7厘米 橫40.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朱瞻基(1399—1435)朱元璋曾孫,建元宣德,在位十年,朝號宣宗。自號長春真人。雅尚翰墨。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無不臻妙。嘗作畫贈重臣。傳世人物作品有《武侯高臥圖》。此圖繪諸葛亮敞胸露懷,頭枕書匣,仰面躺在竹叢下,舉止疏狂。當是諸葛亮出茅廬輔助劉備之前,隱居南陽躬耕自樂的形象。人物高臥狂放的情態,刻畫得很生動,線條洗鍊。墨竹用筆瀟洒,得元人意韻。朱瞻基三十歲作此畫賜給老臣陳暄,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對賢才的渴求心情。

秋林聚禽圖 林良 立軸 絹本 沒色 縱153厘米 橫77厘米 廣州美術館藏

林良(約1416—1480),字以善,南海(今廣州)人。弘治時拜工部營繕所丞,直仁智殿改錦衣衛百戶。與呂紀先後供奉內廷。擅畫花果、翎毛,著色簡淡,備見精巧。其水墨禽鳥、樹石,繼承南宋院體畫派放縱簡括筆法,遒勁飛動,有類草書,墨色靈活,為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寫意畫派的開創者。傳世作品有《山茶白羽圖》《灌木集禽圖》《雙鷹圖》等。此圖是林良寫意花鳥畫中的佳作。構圖周密嚴謹,一群鳥雀棲於烏桕樹和竹叢之間。以粗筆濃墨畫烏桕樹的主幹和一群白頭鴉,筆勢縱橫豪肆,墨色蒼勁淋漓;又以放筆淡墨畫竹子和小雀,畫面的繁簡、濃淡、疏密、虛實,都有獨到之處。淺紅淡綠,著色簡潔,自然生動。此畫表現了林良水墨花鳥畫言簡意駭的藝術特點。

竹石圖 姚綬 軸紙本 墨筆 縱83.9厘米 橫35.1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姚綬(1422—1495),字公綬,號丹丘,又號谷庵、雲東逸史,浙江嘉興人。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授監察御史,官江西永寧知府。工書畫,兼能詩,山水宗吳鎮,也取法趙孟煩、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蒼潤,間寫竹石,筆致瀟洒。傳世作品有《桂菊山禽圖》《竹石圖》等。此圖以竹、石入畫,以濕筆直接皴寫山石之向背起伏。兩枝新篁以濃墨寫出,枝葉繁茂,俯仰欹正,筆筆有神,墨韻生動。

竹石圖 姚綬 立軸紙本設色 縱150.5厘米 橫56.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山坡上湖石聳立,石後翠竹兩竿迎風挺立,石下蘭草叢生。湖石用筆豪放簡勁,橫皴平點,墨色濃淡相宜。竹以花青色淡寫,筆力勁挺秀拔,有風姿綽約之感,得淡雅清逸之致。

竹石圖 姚綬 立軸紙本 墨筆 縱113.2厘米 橫32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寫山石之後,數竿新竹在風中枝葉飄搖。濃淡墨色、疾筆勁力將竹子受風飛舞之態刻畫出來,清韻滿紙。

雜畫圖 郭詡 冊頁紙本設色墨筆 縱28.5厘米 橫46.4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郭詡(1456~約1529)明代畫家。字仁弘,號清狂道士,泰和(今屬江西)人。擅畫寫意人物,筆勢飛動,形象清古,有時信手拈來,輒有奇趣;兼工點簇花卉、草蟲,亦寫山水。同時期畫家沈周、吳偉、杜堇等,都推重其藝術造諧。傳世作品有《雜畫》《東山游屐圖》等。此圖冊繪蕉石婦嬰、青蛙草蝶、青山花村、雞冠蛺蝶、竹石秋菊、草亭釣艇、蘆塘芥菜、溪山空亭等八圖,每圖自題七絕一首,闡發畫意。《竹石秋菊圖》。作者在花鳥的表現技法上更具創造性,純用色彩繪寫,色澤鮮潔而運筆簡練。在筆法上,勾曳點垛染靈活飛動,毫不板滯,生物的形態栩栩如生;芥菜、竹菊等畫法,也顯見他水墨寫意的嫻熟功力。

竹爐山房圖 沈貞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15.5厘米 橫3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沈貞,生於1400年,卒年不詳,明代畫家。一名貞吉,號南齊、陶然道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工唐律,善繪事,山水取法董源,略具煙林清曠、平淡天真之趣。此畫山峰聳立,山岩腳下,叢竹蒼翠,清溪湍流,雜樹、山房、水榭、庭院錯落其間,竹房內有人對坐閒談,頗得清幽之趣。沈貞師法董源,又取元諸家之長,山水精妙,直逼宋人。此圖筆墨工整縝密、清新秀逸。

人物故事圖 仇英 冊頁絹本重設色 縱41.1厘米 橫33.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竹林品古》寫文人雅士聚於竹庭之中,品評古玩字畫,以細膩的筆觸將情態一一表出,格調清逸。此圖冊用工筆重彩,在絢麗中呈現出精細、粗勁、燦爛、清雅等變化,可見其嫻熟、高超的畫藝。

菊竹圖 徐渭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90.4厘米橫44.4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圖寫菊花昂立,菊葉垂聚,花朵簇擁,生機勃勃。菊葉以大筆刷寫,揮灑自如。旁依修竹,竹梢低垂,與菊花相呼應,饒有趣味。竹葉用筆瀟洒。菊、竹下端襯以葉草,清姿逸態,淋漓盡致。筆墨乾濕濃淡相宜相輔,一氣呵成,韻味雋永。

竹石圖 徐渭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22厘米 橫38厘米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圖畫雨竹,作者抓住雨中竹石的濕潤形態,以一枝飽蘸水墨之筆,在半生的紙上,用嫻熟的草書筆法盡情揮寫,充分顯示出駕馭水墨技巧的水平,特別是那塊以淡墨染面,以濃墨積陰的石頭,確有玲瓏剔透的效果,不愧為徐渭的佳作。

仿蘇軾壽星竹圖 項元汴 絹本設色 縱56.8厘米 橫29.2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斜坡之上,兩竿秀竹挺立於文石之後。文石用筆圓潤瑣碎,風格特異,濃墨點綴,蒼勁秀峭。秀竹濃淡相攜,意境古拙天真。

雪竹圖 陳栝 立軸紙本墨筆 縱59.5厘米 橫30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雪竹,筆法與眾不同,竹以雙鉤疾筆寫出,點筆寫出灌木,雪是用枯筆隨意點垛,洋洋洒洒,筆法老辣,更見生趣。在歷代雪竹作品中,獨樹一幟。

殊竹圖 孫克弘 立軸紙本設色 縱61.7厘米 橫29.9厘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歷代以硃砂寫竹的並不多見,孫克弘這幅殊竹,在色彩對比和構圖上都可說匠心獨運。竹之妍艷與秀石之清冷沉鬱形成對照。殊竹色彩上濃淡、深淺的變化,在空間上產生一種幽深的意境,使畫面在艷麗中又趨向沉靜、穩重。

風竹圖 歸昌世 立軸紙本水墨 縱146.2厘米 橫44.7厘米 廣州美術館藏

歸昌世(1574—1645),字文休,號假庵,江蘇崑山人。崇禎末年以待詔征,不應。工詩詞、古文辭,擅書畫篆刻。擅寫蘭竹,筆墨松靈沉著,神趣橫溢,在青藤白陽間。亦工山水,取法倪瓚、黃公望。傳世作品有《風竹圖》等。 歸昌世畫竹,《無聲詩史》稱:「枝葉清麗,逗雨舞風,有渭川淇澳之思。」 此圖竹竿剛勁,竹葉隨風,搖盪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筆勢挺拔,著意表現竹的堅強氣質,並含有清麗縱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態而自具新意。此畫為其晚年之作。

竹雀圖 呂瑞俊 立軸絹本墨筆 縱153.2厘米 橫8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呂端俊,無生平記述。圖中畫湖石、叢竹。竹竿粗壯挺拔,竹葉茂密成蔭,一群麻雀,或飛,或棲,或鳴,或食,活動於叢竹中,為竹林靜中增喧。畫法嚴謹,形象生動。以墨色的濃淡變化,突出空間上的幽深感,意韻空朦。

竹石萱草圖 陳洪綬 立軸絹本設色 縱113.3厘米 橫4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甲申(1644年)後自稱老遲,又稱悔遲、弗遲、雲門僧、九品蓮台主者,浙江諸暨人。書法遒逸,擅山水,尤工人物,與崔子忠齊名,號「南陳北崔」。所畫人物,軀幹偉岸,衣紋清圓、細勁,兼有李公麟、趙孟煩之妙,設色學吳道子法。其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間作花鳥、草蟲,無不精妙。傳世花鳥作品有《拳石山茶圖》《蓮石圖》《籠鵝圖》《玉蘭倚石圖》。此圖採用不同的畫法繪出湖石、萱草及秀竹。畫家以枯筆勾石,加橫皴豎苔,筆法寫意凝重。萱草用雙鉤填色法繪寫,設色妍麗,勾線細緻精確。秀竹則純以白描手法寫出,線條流暢,圓潤飽滿,刻畫入微,盡顯挺拔之姿。三種畫法相輔相成,天衣無縫,可見畫家深厚的功力。

筍竹圖 原濟 立軸紙本 墨筆 縱51.9厘米 橫32.4厘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此畫寫二枝竹筍破土而出,而一旁的新篁已開始枝葉叢生。原濟作畫擅用墨法,此畫之中枯濕濃淡兼施並用,將地被的潮濕起伏、竹筍的新鮮蓬勃以及新篁的翠葉、細枝刻畫得十分傳神,寫意手法高妙。

竹石菊圖 原濟 立軸紙本墨筆 縱114.3厘米 橫46.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寫奇石、秀菊、細竹,手法奇絕。奇石以粗線折帶筆法鉤斫,少用皴點,卻以變化的線條勾畫紋理,形成獨特的效果。菊、竹以濃淡墨色的變化,隨意寫出,酣暢流利,運筆靈活,極富縱橫宕逸的意韻。

瀟湘風竹圖 李方膺 立軸紙本水墨 縱168.3厘米 橫67.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李方膺常喜歡描繪以風雨為背景的竹石。風是抽象的東西,沒有具體的形象,頗難以表現出來的。此畫中畫家大膽創造,寫竹子數根,依於石旁,挺拔修直。禿筆直掃,畫竹葉扁方狀成傾斜方向,有力地表現了疾風的狂肆,作者不但在描繪技法上顯得「因難見巧」,而且顯示出竹子不畏強風的精神,筆筆枝葉呈現出堅貞不屈的力量。下筆如風馳雨驟,正象是抒發畫家胸中的怒氣。李方膺由於仕途生活中得罪權貴,先後下獄罷官,但從不屈服苟且,這幅畫可說是他心境的折射。

荊棘叢蘭圖 鄭燮 長捲紙本 墨筆 縱31.5厘米 橫50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卷以蘭、竹為題,間以山石。畫法豪縱,以草書中豎長撇之筆繪寫蘭叢,高低側欹,各不相同,花姿花色也各有千秋。竹叢空靈潤秀,神韻俱全。畫卷末是一叢生長於荊棘之中的蘭花,開花遠盛於 平常蘭叢,正中作者自題之中所說「無小人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更碩茂矣」的詞意,反映了畫家卓立不群、堅貞高潔的品格。

竹圖 孫楷 扇面 紙本墨筆 設色 縱17.5厘米 橫52.3厘米 徐悲鴻紀念館藏

孫楷,生平不詳,清代中後期畫家。此扇面以淡墨寫竹竿、山石,濃墨撇葉,雖寥寥幾筆,清韻之風卻已滿紙。畫面布局雋永沉穩又不失空靈幽深之意。只可惜此扇面有部分缺損。

竹林聽泉圖 沈宗騫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90.6厘米 橫35.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沈宗騫,生卒年不詳,清代畫家。字熙遠、號芥舟,又號研灣老圃,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工書,善畫山水、人物。筆法精妙,人物生動傳神。活動於乾隆至嘉慶時期。近處溪畔泉邊,竹林茂密蔥鬱。竹叢中茅屋掩映,竹梢間煙靄縹緲。峰巒突起,高瀑曲折奔流直下,使寧靜山居帶來悅耳之聲。屋內有人臨窗側首,似在聽泉。畫風受「四王」一脈影響,山石用披麻皴,密集苔點,蒼茫秀潤。筆墨滋潤,氣韻清新。

竹石圖 羅聘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21.8厘米 橫58.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遁夫,號兩峰、花之寺僧、衣雲和尚,安徽歙縣人,僑居江蘇揚州。金農弟子。擅畫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筆情古逸,思致淵雅, 自成風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傳世作品有《群仙拱祝圖》《竹石圖》《葫蘆圖》和《劍閣圖》等。此畫中以濃淡二墨寫竹竿枝葉,水墨撇脫,隨意揮灑,以濃淡枯潤的變化,盡現竹之風致意態,有雲霧迷瀠之感。畫意空靈濕潤。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干筆濕墨勾染點皴,色澤凝重,富有體積感。此畫反映了作者駕御筆墨的高超水平,是不可多得的一幅寫竹佳作。

蓮塘納涼圖 金廷標 軸絹本設色 縱56.9厘米 橫65.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唐杜甫五律《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之一的詩意。原詩中有「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兩聯句,圖中景物與詩意相吻合。筆墨工細,人物動態悠閒自在,衣褶用濃墨鉤勒,略似折蘆描法,筆勢流暢;布景簡潔,設色雅淡。山石用小斧劈皴,鋒楞多姿,墨色富有層次,別具一格。

雙鉤竹石圖 趙之琛 立軸 紙本設色 縱128.2厘米 橫61.5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趙之琛(1781—1860)字次閒,號獻父,錢塘(今杭州)人,工書,擅畫山水、花卉,喜寫佛像。山水師法元代倪瓚和黃公望,用筆蕭疏、幽澹。花卉用筆瀟洒,著色淡雅。傳世作品有《梅花幽篁圖》《松芝圖》《雙鉤竹石圖》等。此圖寫坡上修篁三竿,皆以雙鉤繪出,竹葉淡染汁綠。湖石玲瓏瘦立,筆法峭勁。敷色清雅,布置奇險。是晚年用意之作。自識:「心培三兄屬寫於補羅迦室,時為癸卯十月之朔。次閒。」

蘭竹石圖 羅清 立軸絹本水墨 縱132厘米 橫66.5厘米 廣州美術館藏

羅清(182l—1899),字雪谷,廣東番禺人。擅指畫,晚年時雙眼失明,仍能指頭畫蘭竹。作指畫常於指甲內藏棉絮少許以蓄水墨,無異於毛筆作畫。其作品筆墨變化,濃淡交融,別有意趣。 此圖以指畫作奇石屹立,氣概軒昂,竹依石生,勁直挺拔。唯克勤郡王補畫的蘭花,東西開放,不相協調,略感不足。指頭畫一般多以簡見勝,而此畫卻密葉如雲,濃淡相宜;向背欹斜,各顯其姿,發揮盡致。運墨揮動自如,無板滯流滑之弊,右邊有其友鍾岱題識。

春枝棲禽 張大千 1937年紙本設色 107cmx 46cm 楊柳青書畫藏

張大千(1899一l985),原名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齋名大風堂。生於四川內江,祖籍廣東番禺。1917年與二哥善孖留學日本,在京都學染織。1919年回國後從曾熙、李瑞清學書畫。1941年赴敦煌石窟臨摹壁畫。1949年赴香港暫居。1952年移居阿根廷,1954年移居巴西聖保羅。1956年游歐洲,在尼斯會晤畢卡索,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國紐約「國際藝術學會」贈予金質獎章,1968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授贈榮譽博士學位。l977年返台籌建「摩耶精舍」,1978年定居台北。

從1950年以來,在世界各國舉辦個人展覽60餘次,出版有《張大千書畫集》等多種選集和著述。張大幹畢生的創作,達到了「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宋之富麗」的境地。他集文人畫與作家畫,宮廷藝術與民間藝術為一爐,達到了雅俗共賞,勁健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釆的藝術高度。《春枝棲禽》中的枝幹,蒼老挺拔,皴擦利落,與之相伴的一青翠風竹,細勁有力,用筆洒脫,別有韻致。一長尾鳥傲立枝頭,不畏風霜,獨行獨往,英姿奕奕,頗見傳神。可見畫家舉凡人物山水、花鳥、工筆、寫意,無一不能,無一不精。與作者交流加微信:www19720413

----------------

名家·竹(一)——宋

梅花、兰花、竹、菊花有花中四君子、 四君子之美誉,其品质分别代表傲、幽、坚、淡,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其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 中,不作媚世之态。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 洒。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竹虫图轴 北宋 赵 昌(730-814)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梅竹聚禽图轴 北宋  佚名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霜篠寒雏图 宋 佚 名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白头丛竹图 宋 佚 名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梅竹双雀图 宋 佚 名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雪竹文禽图五代后蜀  黄筌(903-965)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竹石锦鸠图 五代后 蜀 黄居寀(933-993)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雪竹图五代南唐徐熙 (975)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风竹图 五代南唐李坡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墨竹图 北宋 文同 (1018-1079)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竹雀图南宋吴炳 (1190)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六祖斫竹图 南宋  梁楷(1201)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翠竹翎毛图轴南宋佚 名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梧竹溪堂图 南宋  夏圭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竹林拨阮图 南宋  佚名

名家·竹(一)——宋 - 林中鸟 - 林中鸟 ★ 欢迎朋友光临

 蜻蜓戏竹图轴 宋末 元初 钱选(1239-12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