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831221481  b17eca8065380cd76c19fb57a144ad3459828101  d043ad4bd11373f0d113c12ba40f4bfbfbed0451  

《北齊校書圖》所繪內容為天寶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等人校勘內府所藏圖書的事件。舊傳此卷為唐閻立本所作,現多將其歸於北齊畫家楊子華名下。
圖中三組人物。第一段共七人,其中胡服文士持書卷踞胡床(三國時傳入中國的坐具,形制近似於今天使用的馬紮),為此段中心;第二段共十人,四文士坐於榻上,婢女、小童伺立榻周,文士中二人校勘書卷,另二人似乎正因意見相左而有所爭執;第三段為侍從和牽馬的奚奴。
畫中的傢俱器用、人物服飾皆胡漢雜糅,符合北齊的實際情況。人物面龐呈橢圓形是此卷的鮮明特點,聯繫到近年來的考古發現,似乎與北齊時期的墓室壁畫中人物有同樣的特徵,因此《北齊校書圖》也屢屢為學界引用以論證北齊畫風。儘管北齊是一個極短命的王朝,但是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證明,在這一時期,藝術呈現出極鮮明的面貌,並很可能影響到唐代的審美趣味。

北齊校書圖
创作者: 楊子華(傳)
日期: 宋摹本
出处: 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原始来源: 波士頓美術館
生卒年: 550-577
材質: 絹本設色
朝代: 宋代

-------------------------

北齊校書圖
北齊校書圖卷所畫的是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和文士高乾和、馬敬德、許散愁、韓同寶、傅懷德、古道子、李漢子、鮑長暄、景孫及梁州主簿王九元、水曹參軍周子深等11人,借邢子才、魏收的家藏古籍,刊定國家收藏的《五經》諸史的情景。
圖中畫三組人物,中心是士大夫四人坐於榻上,榻上有盤盛的菜餚、酒杯、硯台、箭壺、琴等。榻內一人大概是樊遜,正在認真執筆書寫;其餘三人,一人手執毛筆,一手舉著剛寫完的書絹似在審閱;另一人是背面,盤膝而坐,琴的一角搭在腿上,一角搭在榻上,伸右手拉住右邊一人的腰帶;右邊此人似乎欲逃酒下榻,一僮僕正給他穿靴。榻旁圍列女侍五人,或捧杯、或執卷、或抱憑幾、或抱著靠墊、或提著酒壺,排列有致,顧盼生姿。畫左側有奚官三人,馬兩匹,一灰一黑,皆靜立觀望。畫中人物其神情均極生動。此圖用筆細勁流動,細節描寫神情精微。設色簡易標美。整個畫面既反映了北齊對古代文獻整理的史實,又不乏詼諧、隨意,給人一種輕鬆的藝術享受。
中文名 北齊校書圖 類別 書畫 年代 北齊 文物原屬 楊子華繪 文物現狀 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畫中人物的特徵,已不同於顧、張等人的“秀
骨清象”,人物面孔都呈鵝蛋形,與出土的婁叡墓壁畫相吻合。因為他善於畫壁畫,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齊婁叡墓的壁畫推測為他的手筆。唐代閻立本評其畫曰:“自像人以來,曲盡其妙,簡易標美,多不可減,少不可逾,其唯子華乎!”
畫作特點
據宋代黃庭堅《畫記》、黃伯思《東觀食話》等書記載,《北齊校書圖》是宋摹本殘卷,據畫卷題跋,原為楊子華所畫,唐代畫家閻立本再稿。畫中所記錄的是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 文宣帝高洋命樊遜等人刊校五經諸史的故事。畫面有三組人物,居中的是坐在榻上的四位士大夫,或展卷沉思,或執筆書寫,或欲離席,或挽留者,神情生動,細節描寫也很精微,旁邊站立服侍的女侍也表現得各具情致。此畫用筆細勁流暢,設色簡樸優美,畫風雖難免受宋人影響,但與北齊婁睿墓壁畫畫風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簡介
楊子華,北齊畫家,生卒年不詳。是北齊世祖高湛的愛臣,北齊世祖時(561年~565年)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善畫貴族人物、宮苑、車馬,所畫馬尤其生動逼真,據傳他在壁上所畫馬甚至引起觀者夜間聽到馬索水草而嘶鳴的幻覺。時有“畫聖”之稱。北齊世祖使其供職宮廷,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成為專門的御用畫家。他所畫人物形象豐滿圓潤,有別於顧愷之的“秀滑清麗”,他的畫風影響到唐代,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楊子華也向被認為是牡丹聖手,蘇軾面對牡丹曾發出浩歎:“丹青欲寫傾城色,世上今無楊子華。”
楊子華在長安等地畫了很多的壁畫,但到今天都已經了無踪跡。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捲軸畫。

------------------------

楊子華,北齊畫家,生卒年不詳。是北齊世祖高湛的愛臣,北齊世祖時(561年-565年)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善畫貴族人物、宮苑、車馬,所畫馬尤其生動逼真,據傳他在壁上所畫馬甚至引起觀者夜間聽到馬索水草而嘶鳴的幻覺。時有「畫聖」之稱。北齊世祖使其供職宮廷,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成為專門的御用畫家。他所畫人物形象豐滿圓潤,有別於顧愷之的「秀滑清麗」,他的畫風影響到唐代,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現存《北齊校書圖》(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系宋代摹本),縱29.3厘米,橫122.7厘米,這圖卷所畫的是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和文士高乾和等11人負責刊定國家收藏的《五經》諸史的情景。畫中人物其神情均極生動。此圖用筆細勁流動,細節描寫神情精微。設色簡易標美。

《北齊校書圖》相傳是唐代畫家閻立本的大作。但據宋人黃伯思稱,他所見畫本其人物華虜相雜,認為是楊子華之跡無疑;不過他又說,當時畫此圖的不只一本。目前,學術界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楊作、閻作早已佚失,留傳至今的是宋人的摹本

《北齊校書圖》卷,絹本,重設色。它是一幅有歷史史實內容的紀實性圖卷。全圖共繪十九人。圖右一人坐著(樊遜),落筆狀,左右侍者六人。中間畫了幾個秀才(高乾和等),有執筆者,有會話者,有欲出走者,連侍者一共六人。圖左是侍從、奚官和馬匹。此圖所繪人物的服飾、形貌,以及用品、物具都反映了後魏北齊時的面貌。反映了漢民族與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的歷史。

楊子華北齊畫家,生卒年不詳。是北齊世祖高湛的愛臣,北齊世祖時(561年~565年)任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善畫貴族人物、宮苑、車馬,所畫馬尤其生動逼真,據傳他在壁上所畫馬甚至引起觀者夜間聽到馬索水草而嘶鳴的幻覺。

時有“畫聖”之稱。北齊世祖使其供職宮廷,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成為專門的御用畫家。他所畫人物形象豐滿圓潤,有別於顧愷之的“秀滑清麗”,他的畫風影響到唐代,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楊子華也向被認為是牡丹聖手,蘇軾面對牡丹曾發出浩歎:“丹青欲寫傾城色,世上今無楊子華。”楊子華在長安等地畫了很多的壁畫,但到今天都已經了無踪跡。只有一卷傳為宋臨的《北齊校書圖》(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是我們今天唯一能見到的楊氏的捲軸畫。

據宋代黃庭堅《畫記》、黃伯思《東觀食話》等書記載,《北齊校書圖》是宋摹本殘卷,據畫卷題跋,原為楊子華所畫,唐代畫家閻立本再稿。畫中所記錄的是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等人刊校五經諸史的故事。

畫面有三組人物,居中的是坐在榻上的四位士大夫,或展卷沉思,或執筆書寫,或欲離席,或挽留者,神情生動,細節描寫也很精微,旁邊站立服侍的女侍也表現得各具情致。此畫用筆細勁流暢,設色簡樸優美,畫風雖難免受宋人影響,但與北齊婁睿墓壁畫畫風有異曲同工之妙。

楊子華(約515—約586),北齊畫家。武成帝時官直閣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帝甚重之,使居禁中,天下號為畫聖,非有詔不得與外人畫。”閻立本評雲:“自像人以來,曲盡其妙,簡易標美,多不可減,少不可逾,其惟子華於!”,楊子華尚在長安永福寺作壁畫。傳世作品有《北齊校書圖》。
文物原屬:楊子華繪,文物現狀: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簡介:北齊,絹本、設色。
其中局部圖,為四位士大夫坐在榻上,或展卷沉思,或執筆書定,或欲離席,或挽帶留之,神情均極為生動,細節描寫,具盡細微。
挽留的這位士大夫,盤坐左腿上依著一張琴,粗看是仲尼式,認真書寫的是樊遜。

據北宋黃庭堅題跋所記述的內容看,此圖的後半已有所不同,圖左的奚官、馬匹已是後加,原來的半段早在南宋時已經丟失了。由此看來,現存的《北齊校書圖》摹本已是後人拼湊的臨摹之作。楊子華(北朝):北齊校書圖 - https://goo.gl/9wiK6D

楊子華(北朝):北齊校書圖 - https://goo.gl/9wiK6D

File:Northern Qi Scholars 2.jpgFile:Northern Qi scholars collating classic texts2.jpg77540944_2  圖片搜尋結果File:Northern Qi Scholars.jpgFile:Northern Qi Scholars Collating Classic Texts.jpg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File:Northern Qi scholars collating classic texts2.jpg圖片搜尋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