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多聞天王【財神】-中國民間普遍稱多聞天王為「毗沙門天王」-無論任何宗教、任何地區,只要有拜多聞天王的地方,都會把多聞天王當成是財神來看待。所以佛教經典又稱多聞天王為「財寶天王」。/黃財神其實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B6JQhX


每年農曆3月3日是玄天上帝誕辰,彰化縣員林市衡文宮玄天上帝,擁有全台最高的玄天上帝,標高達到26公尺,今天舉辦誕辰儀式,特別的是衡文宮玄天上帝壽誕,邀集南彰化地區學子頒發品學兼優清寒獎學金,廣場前擠進400名學生,看起來就像背後有玄天上帝撐腰一樣,令人感動。
帝爺公神威顯赫坐鎮員林衡文宮,14日一早廟裡廟外熱鬧滾滾,上千份壽桃壽麵,還有特別的宴王桌料理,好讓帝爺公招待眾神享用美食,現場除了上百祝壽的信眾外,廟方還請來400位特別受到帝爺公照顧的莘莘學子,頒發千元獎學金,場面盛大,
衡文宮主委陳明仁表示,今天是帝爺公壽誕,衡文宮要與所有信眾分享喜悅,今天早上9點開始先發放5鄉鎮仁愛救濟品,接著10點半發放南彰化鄰近10鄉鎮,共計70所公私立高中職、中小學等,一共發放350名受獎學生,小學以下1千、中學以上2千。
陳明仁說,衡文宮致力於關懷弱勢族群,除了獎學金之外,也辦愛心食堂,提供低收戶家庭美餐一頓,平均每周有180位低收入戶民眾受惠,而所有金費也都是來自各界的善心捐款,讓愛循環永不間斷,讓帝爺公慈悲的心發揚出去,讓玄天上帝神威擴大延續
全台最大衡文宮玄天上帝壽誕 暖發400學童清寒獎學金 https://bit.ly/3gdi88m

BB1fCIBg (1)


2017-11-24_11412920171122005955  

玄天上帝文化祭將登場 26日遶境恐致鶯歌大塞車
By 陳俊雄,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22日, 2017
一年一度的玄天上帝文化祭,今年由鶯歌玄受宮連擲13杯後,逆轉取得主辦權,整個玄天上帝文化祭活動也將在24日正式登場,除了活動主任委員新北市議員蘇有仁準備1萬5000份的平安餐供信眾食用,在鳳三路的活動會場目前也正在搭建醮壇。
另為因應26日周日的遶境活動,三峽警分局也將針對遶境路線實施交管與改道措施,以期將交通衝擊降至最低。
今年的玄天上帝文化祭除了結合鶯歌在地特色,推出捏陶土等活動,市議員蘇有仁也推出萬人平安餐,同時還有晚會表演、親子遊樂園區等,連衛生局也將在現場為民眾施打流感疫苗。
其中最盛大的玄天上帝北中南大會師遶境活動,將於26日上午9時起熱鬧展開,預計當日來自全台各地的100隊陣頭、陣頭車達195輛約計3300人,從13時許陸續抵達鶯歌鳳三路拜紅壇。
由於期間適逢星期日,加上遶境路線涵蓋鶯歌區國慶路、光明路、永明路、鶯桃路、鳳鳴路等市區道路,為期宗教盛事能圓滿順利舉行,三峽分局於活動期間將結合警、民力編組來投入交通疏導工作,針對遶境路線範圍實施交通管制與改道措施。
三峽警分局表示,當天管制路段主要有中正二路、國慶路、光明路、永明路;管制時間當日9時至18時;於遶境活動時間內除住戶、公務車、救護車等引導放行外,所有非區內住戶汽車請配合引導,改道進入市區。
三峽分局將於各管制路口,規劃交通疏導警力,如於當日活動期間仍須駕車前來鶯歌市區,請配合員警與工作人員指揮及依沿線指引牌面之指示,改道前往目的地。
為方便查詢本次活動期間交通狀況,除透過警察廣播電臺與轄內CMS路況資訊發布外,活動三天前也將資訊上傳我是鶯歌人、三峽人等網站,提供相關管制訊息,另活動期間各管制人員均可立即提供駕駛人相關訊息。


 

道教/玄天上帝/朱棣繼位後,為了感謝真武大帝在靖難之役中的護佑,下令以真武大帝為護國大神,下詔封其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明成祖鑒於以前的《道藏》大多散佚,便命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編纂《道藏》(1445年)才全部峻工 /經過明代這兩次大規模的編纂,道教經典書文基本蒐羅無遺,促進了道教在全國各地的傳播。而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道藏》正是明代編纂的/在歷史上,能夠被幾代皇帝尋訪、封號的真人,恐怕非張三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最初也崇道並排佛,但他後因自己祈求的道教諸神不能幫助他挽救明王朝的危亡,所以在湯若望等人的引導下改奉天主教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ai8ScC

------------------------------------------------------

武當宗師 獨尊三丰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2日, 2017
武當尋道。(權紀恩/大紀元製圖)
致書請赴,修宮封號,一代代帝王竭誠盡敬,念念不忘一睹他的聖容;晨鐘夕燈,誦經練功,無數位道人奉他為祖師,孜孜不倦在他傳下的道法中靜修,探求生命的至真境界。他是一位道士、隱仙,一個深藏於大山的傳奇。
武當福地,一重山一境界,處處皆是仙家道場,本身就是一部百讀不倦的「神仙傳」。這位大道,其生活年代已晚至元明,以近古稀高齡聞道,並直到後半生才與武當結緣。但正是他成為世人眼中神一般的存在,談及武當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山志有載:「養生之人,多隱其名字,藏其時日,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閒名落人耳中。」這位名動天下的道人,反其道而行,留給世人諸多名號——全一、君寶、玄玄、昆陽。如今的人們,更習慣於尊稱他的道號——張三丰。
三丰道人是何許人也,生得怎生模樣?史官篤定地寫道:「遼東懿州人……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僅僅品讀文字,七百多年後的我們,依然能夠遙想張三丰豐神超逸、出塵高蹈的仙姿風骨。
張三丰自畫像,原像保存在明代李文忠公家藏文物第十種材料內,後被人發現,保存至今。(公有領域)
生而神異,晚年覓得真法
特異的形貌,僅僅是張三丰傳奇人生的一隅。正史與道經皆有載,無論寒暑,他一襲道袍,一件蓑衣;無所謂飽飢,他三五日一餐,或兩三月一食。高興時履山石如平地,輕捷若飛;困倦時以雲雪為床榻,鼾聲如雷。他精通道術,倘有人討教他長生仙法,便三緘其口;若是拜求修煉真道,則滔滔不絕,誨人不倦。
這般超越人世法則而身心逍遙無礙的道人,莫非是真仙神人?誰又能想到,在數十年前,這位活神仙曾是罹患眼疾、前路未卜的垂髫幼兒。《三丰先生本傳》載,他5歲時雙目失明,有位自稱碧落宮住持的雲庵道人度他出家修道,半年後奇蹟般復明。張三丰在碧落宮修行七載,因慧根奇佳,研讀道經可過目不忘,更能兼涉儒、釋經卷,通曉三教大義。
或許是俗緣未盡,他也曾回歸故里,侍奉雙親、讀書入仕,以文才名世。然而求真尋道是他畢生的理想,遊走在名利宦海的浮沉中,張三丰總是保持著疏離的神態。他更懷著久處樊籠的孤寂,寫下「早將壯歲塵緣了,五嶽三山歸去來」的心聲。
三十多歲那年,張三丰的雙親離世、守孝期滿,忽遇一位丘姓道人相訪,暢談大道玄理。此後,他束裝出遊,堅定果決地重續求道之路。
山是世人心中神仙隱現之處,故張三丰窮盡山川,尋訪仙蹤。他的足跡北至恆山、東臨蓬萊、南入嵩山、西登華山,不覺老之將至。三十年來尋真不得,不知何處問道?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就在武當南岩宮獲封、逐漸復興之時,張三丰以67歲的高齡登上了另一座道教名山,遇到了真正的明師。
終南山上,一位神祕的火龍真人等候他許久,一心問道的張三丰,從「氣健身強年已暮,乾坤何處問丹砂」的慨嘆轉向「實與先生相見晚,慈悲乞早度寒儒」的懇切。四年中,火龍真人盡授修道真機並丹砂點化之訣,此後遂命他出山歷練。
或許是上天有意錘煉,讓張三丰於武當山光大宇宙正道,故安排他輾轉中原,苦志修行。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張三丰結束雲遊,第一次登上這座八百里大山。
武當山逍遙谷太極張三丰塑像。(Gisling/維基百科)
兩入仙山,集仙家之大成
那是一個好雨知時、萬物復甦的時節,張三丰亦在武當山迎來修煉的新機。遍歷諸峰,山迴路轉間,他似乎看到前代隱修者的遺跡。周朝的尹喜、漢代的戴孟、魏晉的謝允、唐之呂岩、五代陳摶、宋之胡道玄,哪怕是同朝的劉道明或張守清,紛紛向他走來,化作武當獨有的清靈仙氣。張三丰強烈地感受到,這便是他最終體悟大道的洞天福地。
歷史並沒有為張三丰第一次的武當之行,留下太多細節。有人說,他曾在真武修行過的太子洞結廬,至今洞前仍保留著他煉功時用過的兩個八卦形石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修持九年,金丹九轉,終成大道。
大器晚成的張三丰,此時約有130歲的高齡。隨後他飄然遁隱,又於明朝洪武初年再次駕臨武當。這一次,他為武當帶來最極致的繁盛,並成為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無不追仰的聖人。
祭神,道人心中最為神聖的事宜,張三丰上山的第一件事便是拜祭主神玄武大帝。《大嶽太和山志》載:「拜玄帝於天柱峰。」作為得道高人,他深知修道之艱辛,感念修行中真武及諸仙福佑,親自登上武當主峰,為坐鎮崇山之巔的一方天帝獻上感恩與虔敬。
探幽,尋奇,攬勝。彼時的武當剛剛遭遇改朝換代的兵劫,一時陷入沉寂。而第二次登上武當山的張三丰,重遊故地別有一番感受,他欲擇定一處棲身靜修之地,並為這座指引他徹悟大道的神山做些什麼。
他自天柱峰而下,經烏鴉嶺、順展旗峰、梅子埡、倉房嶺而下,覓得一塊背山臨水的風水寶地,結草廬以奉玄帝香火,名為「遇真宮」,自己便在宮外的五株古木下靜坐修持。緊接著,他又在山下黃土城尋一藏風聚氣之地,結草庵曰「會仙館」。
就在結廬仙山的過程中,張三丰的道名已傳遍整座大山。陸續有人慕名而來,願執弟子禮。他亦懷著濟世度人的慈悲,擇虛靜無為、根基非凡之輩納入門下。其中見諸典籍者,有邱玄清、孫碧雲及周、楊、劉、盧「太和四仙」。
武當山金頂風景區無限風光。(大紀元資料室)
去穢除荒,一言可興武當
傳道授業之餘,張三丰率領幾名弟子深入荒山,鋤荊棘、拾瓦礫,修復五龍、紫霄、南岩等遭焚毀的宮觀;在廢墟之上建起了規制簡約的草舍,修葺一新的武當,即將見證最為矚目的輝煌。直至洪武23年(公元1390年),張三丰結束武當之行,拂袖長往,從此閒雲野鶴,神遊天地。
張三丰的離去叫武當道人悵惘,卻又給他們留下不滅的希望。他曾安排弟子分守幾座殿宇:邱玄清住五龍宮,盧秋雲住南岩宮,劉古泉、楊善澄住紫霄宮。他更諄諄囑咐:「爾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時來,非在子也。」神通大成的張三丰,早已洞悉古往今來的一切。
每當獨自面對茫茫群山,張三丰總有說不盡的感慨。人事有代謝更迭,武當亦有興衰浮沉。任外界如何變幻,這裡的山、這裡的人,依舊保持千年如初的儀態,淡泊、靜默。念往事,思來者,這座神山雖一時沉寂,但一脈相承的修道傳統不會斷絕,武當終將於人間再現信仰的殊勝與榮耀。
某一天,張三丰石破天驚,道出銘刻於正史的一句話:「此山異日必大興。」
的確,明朝開國之初,太祖朱元璋便視神明陰佑為平天下的神聖力量,對盪妖除魔的玄武大帝更懷著一份敬畏與尊崇。他曾於雞鳴山敕建玄武廟,每逢道教節日便遣官致祭;還命來朝或入藩的諸親王,必須拜祭玄武諸神。洪武17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聽聞張三丰之仙名,下詔求訪,開歷代明帝尋隱訪聖之先河,更讓歷經千年風雨的武當第一次走進明皇室的視野。
第一次的尋訪始於這一年的夏天,一紙詔書自京城抵達武當,三丰不赴。次年春,太祖命其高徒邱玄清等人再次恭請,依然不赴。張三丰的一再抗旨,非但沒有觸怒帝王,反令太祖的慕求仙道之心與日俱增。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太祖遣使四方,直言「有張玄玄可請來」,仍然未果。
在父皇的感染下,親王們亦紛紛題詩作讚,向張三丰傳達崇敬之意。蜀獻王朱椿無比虔誠地仰望一幅《張神仙像》,留下生動的描述之句:「奇骨森立,美髯戟張……飄飄乎神仙之氣,皎皎乎冰雪之腸……」湘王朱柏更親登天柱峰尋仙,可惜難遇真人,只得賦詩以寄惆悵之情:「我向空山尋不見,徒悽然;孤廬空寂大松裡,獨有老獼松下眠。」
《明史》記載明成祖朱棣「智勇有大略」。(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尋隱不遇,為全人主之道
太祖皇帝帶著未遇聖賢的遺憾而長逝,新一代的帝君承先帝之志,終其一生尋訪高道。永樂3年(公元1405年),剛剛登基不久的成祖朱棣便下達一道聖旨,遣使遍訪天下名山,尋覓得道高人張三丰。兩年後,一個名為胡濴的官員因與張三丰是舊識,再次奉旨尋訪。
如是過了五年,成祖以為在武當得道的張三丰總有歸來的一天,便命其弟子孫碧雲持詔書靜候仙人駕臨。成祖的精誠與禮敬古今無二,雖然張三丰依然隱而不出,卻讓弟子送來一封珍貴的回信。他道成祖本是福德無疆的明君,應以「屏慾崇德」、為民造福為要。他還傳授去慾修身之法,為大明國祚的綿長獻上世外道人的一份期望。
而那邊,奉命尋仙的胡濴在外長達10年,於永樂14年方返回,始終無緣得見。同年,不肯言棄的成祖又遣尚書令胡廣繼續尋訪。揹負著兩代帝王數十年的渴望,胡廣誠惶誠恐,甫接到聖旨便星夜馳往武當。他在山中焚香泣禱,祈求張三丰紆尊降臨,以慰帝王敬天慕道之心。
傳說,張三丰有感於胡廣言真情切,便現身相見,請他回京覆命,自己卻飛身隱去,頃刻之間又出現在君臣議政的金鑾殿上。他向成祖高歌一曲,便乘雲而逝,了卻明帝夙願。
得帝王青睞、屢屢致書相請,乃是人間無上榮光,為何張三丰以布衣之身,能夠視如浮雲,乃至抗旨遁隱?或許,《三丰先生本傳》的一段話可為世人解惑:「蓋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勵精圖治之思。古來方士釀禍,皆因遊仙入朝,為厲之階。登聖真者,決不為唐之葉法善、宋之林靈素也,前車之鑑矣。」
或許,聖賢君主亦明此道,始終對張三丰懷著極度的仰慕,並對他傳習的功法、修行的道場不斷予以弘揚、光大。成祖時,明廷於各地甄選四百餘道人,奉三丰為祖師,修其丹法玄功,使武當派名揚天下。最終,成祖做了一件大事,不僅帶來武當前所未有的鼎盛,更印證張三丰當年所言不虛。
這段歷史,被明代人概括為「北建故宮,南修武當」,這意味著,明成祖朱棣將武當視作京城一般神聖權威的地方,並在此創建了堪比帝王規制的宮觀廟宇。永樂年間,在帝王與隱仙十餘年的神交中,成祖將對天神的敬仰欽慕投注到這片亟待興立的大山中。他派出三十萬軍民工匠,耗時十四載,建成恢弘富麗的宮觀群,將武當打造成一座仙山瓊閣。
在這片隱現於林木山石的宮殿中,有兩座道場專為張三丰而建。成祖久訪仙人而不得,便在遇真宮的舊址上修一座「玉虛宮」,在原會仙館處改建「遇真宮」,這在武當尚屬孤例,幾乎是帝王供奉一位道人的最高禮遇。
成祖之後,英宗、憲宗、世宗、熹宗等亦多有訪求,或加賜封號、或建宮祭祀,張三丰鑒其赤誠,偶爾顯聖相見,略談修身治國之道。而更多時候,他則隱居世外,飄然不知所終。
自張三丰後,武當形成了信仰真武、尊三丰為祖師的門派,人們修習內外道法,數百年傳承不斷。而張三丰的神蹟與聖德,大振明朝玄風,更成為繼真武大帝之後,武當聲名最顯赫、影響最深遠的蓋世真人。(未完待續)#


 

玄!阿里山受鎮宮 神蛾朝拜祝壽

2017-03-31

〔記者曾迺強/阿里山報導〕昨天農曆三月三日是玄天上帝誕辰,嘉義縣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受鎮宮主祀玄天上帝,每年「神明生」都有大型蛾飛來依附神像上,猶如為玄天上帝「祝壽」,本週飛進八隻,嘉義林管處正辦理花季活動,不少賞櫻遊客看到直呼神奇。

  • 玄天上帝左右護法神尊上,也有神蛾停駐。(民眾吳太普提供)

    玄天上帝左右護法神尊上,也有神蛾停駐。(民眾吳太普提供)

  • 嘉義縣阿里山鄉受鎮宮的神尊鬍鬚上,本週飛進八隻蛾類停駐,因適逢玄天上帝誕辰,信徒認為是「神蛾」為玄天上帝「祝壽」,直呼神奇。(民眾吳太普提供)

    嘉義縣阿里山鄉受鎮宮的神尊鬍鬚上,本週飛進八隻蛾類停駐,因適逢玄天上帝誕辰,信徒認為是「神蛾」為玄天上帝「祝壽」,直呼神奇。(民眾吳太普提供)

  • 玄天上帝左右護法神尊上,也有神蛾停駐。(民眾吳太普提供)

    玄天上帝左右護法神尊上,也有神蛾停駐。(民眾吳太普提供)

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宋一鑫說,民眾所稱的「神蛾」為分布在台灣海拔一千公尺以上高山的枯球籮紋蛾,蛾翅長約十五公分,分布於嘉縣阿里山、桃園市東眼山區,屬瀕臨滅絕蛾類,目前是羽化為成蛾期,加上天氣溫暖,有趨光性的蛾類夜間才會飛入廟內、白天休息,被信徒解釋為祝壽,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台南市民吳太普前天首度到受鎮宮參拜,赫見八隻蛾分別停在玄天上帝神像的鬍子與左右護法神尊上,好奇詢問廟方,得知玄天上帝誕辰前後一週,「神蛾」會張翅停在神像或金紙休息,早期有人誤認為蝴蝶,因此又有「神蝶朝拜」的說法。

受鎮宮公關組長李健成說,受鎮宮於西元一九六九年改建以來,每年此時總會飛來「神蛾」停駐廟內,最高紀錄二十多隻,近年已無此盛況,民眾在清明連假入廟參拜還能看到「蛾蹤」,呼籲遊客勿近距離拍照、驚擾神蛾。

帝爺公明日遶境 首見陣頭求婚

2017-03-18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今年邁入第十一年的「南投玄天上帝文化藝術節」活動,以「祈福」為主題,號召十方信眾參與十九日的「徒步巡香」活動,沿途也將發放平安餅糖,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南投玄天上帝文化藝術節」之「徒步巡香」活動,昨對外宣告明日熱鬧登場。(記者謝介裕攝)

    「南投玄天上帝文化藝術節」之「徒步巡香」活動,昨對外宣告明日熱鬧登場。(記者謝介裕攝)

南投玄天上帝文化藝術節活動,係由受鎮宮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宮廟共同發起的,並依時事訂定活動主題,去年因乾旱嚴重,便以環保生態為主題,此次則以「祈福」為主題,十九日上午七點半,從南投市受鎮宮集合出發,在玄天上帝等神將引領下,步行前往全國供奉玄天上帝總壇的名間鄉松柏嶺受天宮,全長約十五公里。

南投市心園婚宴會館第二代負責人鄒明倫,其鄒家供奉的玄天上帝(俗稱帝爺公),同樣是名間鄉受天宮的「分靈」,也將在十九日舉辦「朝源溯香」活動,鄒明倫決定在帝爺公慶典遶境當天,將扮演官將首演出陣頭告一段落後,再將面具掀開,與親友團一起進行求婚快閃舞蹈,希望能讓其女友留下難忘的回憶,也是南投首見結合傳統廟會的陣頭求婚活動。

玄天上帝「足感心」 神龕前地板暖腳

2016-11-24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彰化縣員林市萬年路上,有一尊高達二十六公尺的玄天上帝像,是當地著名地標,不少信徒到衡文宮拜拜時,都會順道參觀神像內部,近日有民眾發現,位在神像大樓四樓,有處約五十公分見方的地板會微微發熱,雙腳站上去有股暖流上身,若從神像外往內看時,剛好位在玄天上帝「心臟部位」,不少信徒大呼神蹟。衡文宮主委陳明仁也無法解釋,歡迎專家學者來檢視。

  • 員林市衡文宮建有一座26公尺高的玄天上帝神像,近日有民眾發現,位在神像大樓4樓有處約50公分見方的地板,雙腳站上去有股暖流上身,若從神像外往內看,剛好位在玄天上帝「心臟部位」。(記者陳冠備攝)

    員林市衡文宮建有一座26公尺高的玄天上帝神像,近日有民眾發現,位在神像大樓4樓有處約50公分見方的地板,雙腳站上去有股暖流上身,若從神像外往內看,剛好位在玄天上帝「心臟部位」。(記者陳冠備攝)

  • 員林市衡文宮建有一座26公尺高的玄天上帝神像。(記者陳冠備攝)

    員林市衡文宮建有一座26公尺高的玄天上帝神像。(記者陳冠備攝)

陳明仁表示,衡文宮主祀玄天上帝,六十五年間開始建造玄天上帝像,內建約七層樓,建廟以來廟宇香火鼎盛,不少人會逐樓沿神身參拜,兩年前,玄天上帝指示三樓以上須脫鞋才能入內,結果開始有信徒反映,指四樓闡道院玄天上帝神龕前,在上香時,腳底會感受到一股暖流傳來,尤其冬天更明顯。

陳明仁說,原以為是樓下燈管發熱導熱或其他因素,可是二十公分厚的水泥地板,溫度應該很難穿透,最奇怪的是,用手去摸還感受不到,只有用腳才感受得到,發熱現象持續一年多來,每天都有人去嘗試,不少人覺得是神蹟,他也無法解釋,還希望有相關物理、建築專家前往檢驗,幫忙解釋奇妙之處。

-----------------------------

images (2)013000002502301224224257167831-11092G30220X9  

Trấn Vũ Đại Đế 真武大帝 Thần Tiên Việt Nam 越南神仙 - https://goo.gl/iWpSkw

Đạo Giáo Thần Tiên Họa Tập Đại Toàn 道教神仙畫集大全 - https://goo.gl/9poH4H

014-2014-1  

-----------------------

玄天上帝

源出道教神譜中統理北方的大神。簡稱玄帝,和天蓬、天猶及翊聖並稱為四聖
稱號由「玄武」演變而來。在信仰發展史上,中國漢代時的玄武代表北方七宿的星神、水神、龜或龜蛇合形。宋代時,宋真宗因避聖祖趙玄朗的名諱改稱「真武」1018年(宋天禧2年)加封為真武靈應真君1059年(宋嘉祐4年),仁宗生病向玄帝等諸神祈禱有應,加封為玄天上帝因玄帝經常顯靈保佑宋王朝對抗北方民族,而受到宋帝室崇奉,尊為王朝的保護神。其信仰遍於全國。元代因龜、蛇曾於冬天在北京附近的高梁河出現,而宣稱玄帝顯靈,象徵北方民族將統一天下。明成祖朱棣以燕王身分起兵奪取政權時,因封地在北方,也假藉玄帝顯靈,助其靖難。得帝位後,大力修建武當山,以謝神恩。
從鄭氏時期開始,臺灣人民對於玄帝的信仰不曾因政權轉移而削弱,反而隨移民增加而增加,以玄帝為主神的宮廟與日俱增,遍及全臺,玄帝的故事及靈驗也陸續流傳。信徒對玄天上帝的稱號有上帝公、帝爺公等。著名的寺廟如建於1505年(弘治18年)的臺南歸仁武當山玄天上帝廟、草創於1617年(萬曆45年)的臺南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創建於1657年(順治14年)的南投縣玄帝祖廟受天宮。每年農曆3月3日為玄帝聖誕,大多數的玄帝廟在此時舉行祝聖壽醮儀與神輿遶境。
玄帝的神像造型以手握玄劍、腳踏一隻龜並纏繞著蛇為主。在信徒心目中,祂替世人排難解紛,是擁有強大武力,降妖除魔,主持正義的大神。

------------------------

伏魔帝君,中國宋代江南的道教信仰中,有三位神祇專事降妖伏魔,合稱三伏魔帝君。一為伏魔大帝關聖帝君,二為蕩魔天尊真武帝君,三為驅魔真君鍾馗帝君。道場常供奉此三神祇作為護法神。或意外天災時,奉請此三神,作醮法會,以求保佑蒼生。鳩州太平府當塗縣有伏魔殿,即奉祀此三神,太平天國時毀於戰火。

------------------------------------------------------

張三丰(15) 先知武當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月 14日, 2016
九、先知武當

「武當舊名太和,謂非玄武,不足以當之,故名曰武當。蟠踞八百餘里,高列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之奇峭,二十四澗之幽邃。峰之最高,曰天柱。境之最勝,曰紫霄,南岩上出遊氛,下臨絕壑,跨洞天之清虛,凌福地之深窅。」這是明成祖在《御製大岳太和山道宮之碑》中對武當山的描述。

武當山舊名太和山,在天位於「翼、翰、角、亢」星宿,在地位於均州(今湖北)之南,為道家洞天福地之一,於八卦的兌位發源,「盤亙萬里,迴旋若地軸天關之像。地勢雄偉」,非玄武(指真武大帝)不足以當,因名之武當。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只有真武大帝才有威德坐鎮此山,穩定天關地軸。

武當山有七十二高峰,三十六奇峭岩壁,二十四幽遠深邃的澗水。最高峰為天柱峰,風境最佳屬紫霄峰,南岩上飛雲蕩霧,下臨絕壑。有「亙古無雙境之天下第一仙山」美譽。

自真武神在太和山修道成真,太和山成為道家修煉勝地。周朝函谷關令尹喜,觀紫氣東來,得老子五千言(《道德經》)之後,歸隱武當三天門石壁下修道,稱隱仙岩。漢將軍戴孟,漢武帝遣他入武當採藥,戴孟「棄官學道」,後白日飛昇。八仙之一呂洞賓,常遊武當,住紫氣峰修煉。唐貞觀年間大旱,唐太宗遣均州太守姚簡上山祈雨,五龍顯靈降甘霖,太宗降旨敕建五龍祠,姚簡後舉家隱居武當修道。宋朝道士陳摶,隱居武當山九石崖。明朝任自垣撰寫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述說:「自黃老設教,神仙至人棲之者眾。」「養生之人,多隱其名字,藏其時日,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閒名落人耳中。是山證道升真者,何可勝記,去古頗遠,劫火屢更,多失其名」由於歷史久遠,各種災難劫火,很多在武當山上修道的人都沒有留下姓名,只有巍巍武當山知道有多少證道昇真之人。

武當山太和宮金殿內的真武神像披髮跣足,安然坐在御椅上。(網絡圖片)
泰定甲子(公元1324年)春,張三丰第一次到武當山,他「十月功完,聖胎顯像」,在身體內修煉出「元嬰」,結庵於玉虛宮前古木林中,九轉金丹,成其大道。留有《隱居吟武當南岩中作》:

「三丰隱者誰能尋,九室雲岩深更深。漠漠松煙無墨畫,淙淙澗水沒絃琴。玄猿伴我消塵慮,白鶴依人穩道心。笑彼黃冠趨富貴,並無一個是知音。」

道成之後,張三丰隱顯遨遊,在寶雞金台觀逝而復生,預知元朝將要終結,明朝大運即將到來,於明朝洪武初年再次蒞臨武當山。《大岳太和山志》記載,張三丰拜玄帝於天柱峰,並遍遊諸峰。他對山中老者說:「吾山異日與今日大有不同矣。」命弟子丘玄清住五龍,盧秋雲住南岩,劉古泉、楊善澄住紫霄,「去荊榛,拾瓦礫」,為日後大興創立基礎。張三丰自己又在展旗峰北陲擇福地結廬,供奉玄帝香火,名曰「遇真宮」,永樂十年改建為玉虛宮;在黃土城擇福地結草庵,名曰「會仙館」(永樂間改建為遇真宮)。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張三丰拂袖長往,不知去向。

武當山紫霄宮。
攝像者: Gisling, Wikimedia Commons
張三丰在武當有棲雲廬,峨眉有留月廬,楚蜀往來頻繁,出則青鸞萬里,入則白雲一窩,大道天地行。

「楚蜀頻來自往還,結廬高臥兩名山。靜中偶動仍非靜,閒裡能安乃是閒。只候紫書來闕下,細研丹訣度人間。武當夜對峨眉月,遙憶吾徒己閉關。」(《余閱山水多年所嘗留意者蜀之大峨楚之武當因各構一廬為往來棲真之所出則青鸞萬里入則白雲一窩佳夕澄清在武當棲雲廬望大峨留月廬作此》)

張三丰在武當山時,也被稱為邋遢道人。寒暑惟一衲一蓑,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書過目不忘。遊處無恆,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鄉人驚奇這位古稀道人,猛獸不噬,鷙鳥不搏。此時的張三丰已是百二十歲,登山輕捷如飛,隆冬臥雪中,鼾齁如雷。

恰如張三丰預言,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大修武當山,注資百萬,日役軍民工匠三十萬人,歷時十四年,建成九宮八觀等三十三座建築群,武當山被封為「太岳」、「治世玄岳」,被尊為「皇室家廟」,成為大明道教第一名山,武當山也成為真武大帝最大的一處道場。

永樂十年明成祖命張三丰弟子孫碧雲到武當山四處勘查測量,定其規制,為營建工程作規劃設計。之後又讓孫碧雲做大聖南岩宮住持。

武當山南岩宮。
攝像者: Gisling, Wikimedia Commons
敕右正一虛玄子孫碧雲:「朕敬慕真仙張三丰老師,道德崇高,靈化玄妙,超乎萬有,冠絕古今,願見之心,愈久愈切。遣使祗奉香書,求之四方,積年有歲,迨今未至。朕聞武當遇真,實真仙老師。然於真仙老師鶴馭所遊之處,不可以不加敬。今欲創建道場,以伸景仰欽慕之誠。爾往審度其地,相其廣狹,定其規制,悉以來聞,朕將卜日營建。爾宜深體朕懷,致宜盡力,以成協相之功。欽哉!故敕。永樂十年三月初六日。」

張三丰弟子丘玄清(又名邱元靖)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洪武十四年官府以其賢才行能薦於朝廷,除授監察御史。明太祖朱元璋給他宮嬡二人,他力辭不受。次年破格提拔為太常寺卿,誥封二代,宗祖蒙庥。十八年(1385年)敕授「嘉議大夫太常寺卿」。每遇大祀天地,朱元璋宿於齋宮,問以晴雨之事,玄清奏對,立有應驗。

《張三丰全集》收錄張三丰寫給邱元靖詩句:「苦心苦行守棲雲,大道他年寄與君。莫捨吾廬輕易出,致教人賦《北山》文。」(《將之巴蜀示門人邱元靖》)

明代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稱:我祖張真仙道著太微,功參玄造。洪武間張三丰在武當山授徒多人,永樂以後欽選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人皆以張三丰為祖師。

-----------------------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4) 大道真機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大紀元製圖)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大紀元製圖)

更新: 2016-09-25 10:00 

第二章 大道真機 若隱若現間

一、大道淵源

千古以來,中華子民生長在神州大地,這裡流傳著最古老的傳說「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女媧補天」;有著數不盡的神話故事——黃帝乘龍飛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以及令世界各族景仰的悠久文化——太極、河圖、洛書、周易、八卦等。上古的這些文明告訴人們,這個世界是神造的,人是神造的,人生存的環境是神給開創的。

本次人類文明之初,上帝命五帝相繼降臨人間,教化百姓。青帝太皞伏羲首先降生,觀察天體運行規律,始有星緯之文,龍圖河出,龜書洛呈,畫卦造書,布德行惠;隨後赤帝即炎帝神農降生,樹植百谷,民得粒食;因水火有不可相離之兆,繼而下降玄帝,在武當山道成飛昇後,降妖除魔,蕩穢除氛;黃帝位居中主,萬神無越。史載黃帝「具修德,有茂德」,設立百官,建屋室,造舟車,興文字,作干支,製樂器,創醫學,積無量功德於後世。當時,「耕者不侵畔,漁者不爭岸,抵市不預價,市不閉鄙,商旅之人,相讓以財,外戶不閉。」那時的人心愉而不偽,事素而不飾,道統天下。看到「天下既理,物用具備」,黃帝乃前往黟山(今黃山)煉金丹。金丹煉成之時,有珠函盛霞衣、寶冠、珠履及玉壺盛甘露瓊漿從空中降下。隨後空中又降下白龍、彩幡、珠蓋,黃帝攜臣子七十餘人乘龍飛天。眾人見證這一輝煌的壯舉,傳頌後世。

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圖片搜尋結果
明仇英畫《帝王道統萬年圖》冊:黃帝。(公有領域)
黃帝之後,聖人堯、舜、禹在大洪水期間下世,他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完成世間使命後也修道圓滿回天。

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壞、滅的規律,三界內物質皆有陰陽兩性,造成人間的善惡同存、正邪相間。歷經二千年的繁衍生息,春秋時諸子百家學說起,魔亂世間,混淆人的思想,創世主派老子下世傳道,釋迦牟尼傳佛法,教導人重德行善,保持中華子民的道德水平相對穩定。

老子給人留下《道德經》,洋洋五千言,盡闡聖人修身治國之道與德。聖人興起萬物卻不自以為大,生養而不據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功成也不自居其功。不自居其功,其功卻永恆不滅。老子筆下的聖人,是中華子民的祖先黃帝、堯、舜、禹。老子道出「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隨即西出函谷關,匆匆隱去。


老子留下《道德經》後,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匆匆隱去。 圖為明張路《老子騎牛圖》。(公有領域)
二、佛道相爭

佛教傳入中土後,以其普世的慈悲,使百姓得到教化,得到中原皇帝認可,在中土迅速傳開。

相信創世主最後度人回天的安排,為爭取成為創世主最後傳法傳道的普度形式,一些修道者一改道家歷代單傳的傳統,開始廣招門徒。至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拜元始天尊為最高神仙、奉老子為開山鼻祖、以《道德經》為圭皋的道教雛形,出現了歷史上長達幾百年的佛、道相爭。

南北朝,多次出現道士與僧人對論佛、道二教先後。辯論中暴露出當時佛教、道教的諸多弊端,結論是佛、道教皆非清淨。如北周滅佛時,「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唐令狐德棻《周書》)。據當時文獻記載:「緇衣(指僧尼)之眾,參半於平俗;黃服(指道士)之徒,數過於正戶。所以國給為此不充。」(北齊文宣帝《議沙汰釋李詔並啟》,《廣弘明集》卷二十四)一半人口是僧、道,都不清淨,道觀、寺廟裡妖霧瀰漫

隋唐兩朝,僧、道爭論不斷。唐太宗專門為此頒發詔書規定道先佛後

「老君垂范,義在清虛;釋迦遺文,理存於因果。詳其教也,汲引之跡殊途;永其宗也,弘益之風齊致。然則大道之行,肇於邃古,源出無名之始,事高有外之形。……況朕之本系,起自柱下。鼎祚克昌,既憑上德之慶;天下大定,亦賴無為之功。宜有改張,闡茲玄化。自今已後,齋供行立。至於稱謂,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郭本之俗,暢於九有;尊祖之風,貽諸萬葉。」(《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詔》)

佛教密宗傳入漢地後,因其男女雙修之法不能被漢人接受,在唐武宗「會昌滅佛」時,密宗在漢地被剷除。《舊唐書》記載:「魏之後,像教浸興。是由季時,傳此異俗,因緣染習,蔓衍滋多。以至於蠹耗國風而漸不覺。誘惑人意,而眾益迷。洎於九州山原,兩京關,僧徒日廣,佛寺日崇。勞人力於土木之功,奪人利於金寶之飾,遺君親於師資之際,違配偶於戒律之間。壞法害人,無逾此道。」

元憲宗八年(公元1258年)的佛、道大辯論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場辯論會,忽必烈親臨主持,參加辯論的高僧道眾共有五百餘人,道教在論辯中大敗。結果道士十七人被勒令削髮為僧,除老子《道德經》之外,其餘道家書籍如《老子化胡經》等盡數燒燬,正本清源

元朝蒙古人信奉藏密(喇嘛教)。佛道相爭也側面影響了人對修煉成神、返本歸真的正信。中原大地,人們對中華千古流傳道家修煉及神通功能的關係、概念,迷惑懷疑。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的一段記述,惟妙惟肖地描述人們失道的情形。「問:『神仙之說有諸?』曰:『不知若何。若說白日飛昇之類則無,若言居山林間保形煉氣以延年益壽則有之。』」(《程氏遺書》)連如此著名的「理學家」程頤都認為,卻病延年則有,白日飛昇則無,後世對道的理解下滑清晰可見也。

元末明初,張三丰大道成真,超凡入聖。隨後明成祖朱棣大修武當,在大明朝再次興起歷史上崇尚道家文化的高峰,形成以玄天上帝為主神、張三丰為祖師的武當道家修煉法門,吸引了大半個中國的朝拜香火,高峰時,家家安鼎,戶戶煉丹。


明成祖朱棣大修武當,再次興起歷史上崇尚道家文化的高峰。圖為武當山宮觀。(Seth Kramer三皇五

------------------------------------

File:Zhenwu.JPGFile:武当山玄帝殿.JPG

玄天上帝,本名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為避諱聖祖趙玄朗之名而改稱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或帝爺公。

象徵北極星與四象中的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衹

而康元帥與趙元帥玄壇真君同為玄天上帝之護法神

玄天上帝誕辰

玄天上帝肖像圖
玄天上帝誕於專門用來消災解厄的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一如其他神明的誕辰,善信均帶備香燭元寶紙錢祭拜,以祈消災解難,平平安安。其中以武當山進香朝拜為最盛,其他各地的賀誕活動亦壯觀非常。

由來與信仰功能
水神
《佑聖咒》稱玄天上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

因此,北帝屬水,當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廟就為祈免水火之災。北帝鎮攝龜精蟒靈於腳下的功勞,又被元始天尊封其為玄天上帝。

降妖伏魔
江南的道教信仰,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帝君、與驅魔真君鍾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

戰神
玄天上帝赤足仗劍,狀貌威武,是著名的武神、戰神,元明以來,咸視其為保佑武運的大神。許多征戰,舉事者皆宣稱得到玄天上帝之庇佑,一如唐朝的毗沙門天一般。

四大天王/多聞天王【財神】-中國民間普遍稱多聞天王為「毗沙門天王」-無論任何宗教、任何地區,只要有拜多聞天王的地方,都會把多聞天王當成是財神來看待。所以佛教經典又稱多聞天王為「財寶天王」。/黃財神其實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B6JQhX

庇佑明朝諸帝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獲真武大帝護佑而躲過敵兵追殺,登基後冊封其為玄天上帝。朱元璋與陳友諒交兵落敗遁入武當山,藏身真武廟內躲避追兵。被朱元璋扯破的蜘蛛網,在他進入藏身後,竟又自行癒合如舊,得以騙過追兵耳目,平安脫險。 因此,朱元璋登基後,立即下旨改建廟宇,重塑神像,獻上「北極殿」匾額,開封真武大帝為玄天上帝,從此明朝各帝均奉玄天上帝為護國神祇,民間則尊之為北極玄天上帝

明成祖朱棣崇奉真武,曾宣稱靖難起兵得勝乃真武相佑,朱棣更自詡為真武化身,御用的監、司、局、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稱之為「鎮邦之神」。

星宿人格化
關於玄天上帝是何星宿之人格化,或說玄武七宿,或說玄武七宿中之斗宿,或說北斗七星,或說北極紫微星,甚至將其中或一或二或三種混為一談。如是異說,不一而足。以下逐一分辨:

一、玄武七宿
所謂玄武,最初原本指的是龜,因為北方七宿排列的形狀就像一隻龜,所以北方七宿就稱為玄武。到了漢代,出現螣蛇纏繞玄武的圖騰,說玄武七宿之下另有螣蛇星,但其實螣蛇星只是玄武七宿中的室宿裡的一個星官而已。不過螣蛇纏繞玄武的印象卻已深植人心。最晚到唐朝,龜蛇合體的玄武已經形成了。

玄武七宿的人格化,在春秋時代已經開始形成。不可諱言,玄天上帝在唐朝第一次被正式冊封為玄武大帝,顯然祂最初是由玄武七宿人格化而來。乃至後來一足踏龜、一足踏蛇的形像,都是標誌著玄武七宿螣蛇纏繞玄武的圖騰象徵。

二、北斗七星
然而,在後來的發展中,玄天上帝逐漸發展成了北斗七星的人格化,而且儼然成了主流。比如手持七星寶劍,即是北斗七星的象徵。

玄天上帝為北極四聖之一,又號稱「北極鎮天」。而北斗七星,亦名「北極七星」。如《北斗七星護摩祕要儀軌》:「我今為末世薄福眾生故,說是北極七星供養護摩儀則。」又如《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自認北極本命所屬星君,隨心禱祝。」而《北極七元紫庭秘訣》則稱北斗七星為「北極靈殿七元真君」,其他諸經中也多有此例,稱北斗七星為「北極」。

諸星君中,除北極帝星、紫微星及北1極四聖之外,唯有北斗七星被冠以「北極」的稱號,連玄武七宿都沒有被稱為「北極」過。這正表明了玄天上帝已從玄武七宿過度到北斗七星的人格化。

三、北極星
由於玄天上帝有著「北極鎮天」的尊號,所以常被認為祂是北極星的人格化。然而「北極」和「北極星」並不是一樣的概念。

一般所說的「北極」,除了北極地區、地理北極、地磁北極之外,亦有星象的「北極」,星象北極有三個意思:

「天中」,也就是紫微星垣一帶的區域。
紫微星垣中的一個星官名,由五顆星所組成:太子、帝、庶子、後宮、天樞。
北極星,是指最靠近天北極的那一顆星。但由於歲差位移的問題,北極星並不是固定的一顆星。比如大約在西周時期,那時的北極星是北極星官中的第二顆星:帝星。最晚約在隋唐時期,北極星就已經變成紫微星了,直到現在。
紫微星和帝星,都在紫微星垣的中間。北斗七星在紫微星垣之內,環繞著天北極,也等於環繞著紫微星和帝星。因為它是在天中北極的區域以內,所以能夠被稱為「北極七星」;而二十八宿則環列在紫微星垣之外,所以玄武七宿不能被稱為「北極」。

四、斗宿
有人會誤將玄武七宿中的斗宿與北斗七星混為一談,但所謂「宿」,是由許多「星官」組成的,每一個星官都是一組星群,如同西洋的星座。

斗宿是一個宿,它有十個星官,總共五十二顆星。其中有一個星官名為「斗」,但它只有六顆星。事實上,「斗」是南斗六星,而非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亦是一組星官,但它是屬於紫微星垣裡的星官,不在二十八宿裡面。

玄天上帝和玄武七宿有關,和斗宿或名為斗的南斗六星有關,但與北斗七星無關。

王子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說,玄天上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化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慾天宮,為凈樂國王及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捨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42年功成果滿,白日昇天。玉皇大帝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據《洞冥寶記引真武報恩經》及《神仙通鑒》,則謂:『玄武帝乃淨樂國王之嫡子,其母善勝天后,入懷而有娠,誕降之期,正應虛危之宿,生有奇表,穎慧非常。國王后僅生帝一人,正位青宮,備極鍾愛。帝於問寢侍膳之餘,每念父母深恩,非常常服勞所能報答,遂捨青宮之貴,而入武當之山,踐形鍊氣

幾四十載,大道將成,值國王年邁,日夜繫思,特遣五百壯軍,邀迎太子還朝嗣統。帝知力不能卻,劃地成澗,隔絕道途,五百壯軍,一齊感悟,解兵卸甲,願同入山,修真養性。後又數年,帝於九九之辰,功完行滿,向日飛昇,五龍捧聖,上朝天闕,敕授真武,永鎮玄天,生身父母,榮享褒封,五百壯軍,亦授靈官之職。證果以後,帝追思往事,自明得道之由,作報恩經以訓世。 亦有傳說,玄天上帝乃玉皇大帝真武靈下凡,因犯了某些罪,因此投胎重新修行。

屠夫
民間常言玄天上帝原為屠夫,一日忽然悟道,認為自己殺生過多,於是取劍切腹,將腸胃擲入水中,因此升天,成為北方大神,故亦是屠宰業之保護神。但屠夫一事,純屬民間以訛傳訛,此傳說由來,應是因為玄天上帝是明朝的「鎮邦之神」,由於清兵入關之後,清朝官吏為收服民心,刻意釋放謠言,貶低玄天上帝之身分。[1]

台灣道教總廟三清宮特別註記,屠夫說法為無稽之談,且對玄帝大為不敬,不可採信渲染。[2]

借劍說
在台灣民間傳說,玄天上帝為了收服龜蛇二將,以自身所領的卅六天將為質,與保生大帝(或是呂純陽祖師)換取七星劍,故日夜以手提此劍,以免劍飛歸原主。

玄天上帝比起保生大帝及呂純陽祖師,在神格遠高得許多,斷不可能有借劍之說,若依道源紀載,玄天上帝得道時間亦比起保生大帝及呂純陽祖師早約千年,借劍之說,純屬後人捏造。

四大護法元帥
相傳玄天上帝有「三十六位天將」護法,以四大護法元帥為代表,四大元帥組合頗多樣,康、趙元帥亦頗多見(其中趙元帥即為武財神趙公明, 而康、趙元帥為台灣玄天上帝廟宇中的護法神)。如:「溫、康、馬、趙」、「溫、岳、馬、趙」、「溫、殷、馬、趙」、「溫、李、馬、趙」、「溫、康、馬、王」、「溫、康、高、趙」、「溫、周、馬、趙」等,依據《三教搜神大全》、《封神榜》等書所載;

溫元帥,諱瓊,東嶽神部將之首,玉帝封為「佑侯元帥」。
康元帥,諱廣席,係龍馬之精所轉世,封為「仁聖元帥」。
岳元帥,諱飛,宋代名將,追贈「鄂王」,諡「武穆」,人稱「岳武穆王」。
殷元帥,諱郊,係商紂王之太子,封為「太歲大威至德元帥」。
馬元帥,諱靈耀,封「華光元帥」,是道教知名護法神。
趙元帥,諱朗,字公明,正一教的「正一玄壇真君」。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呼風喚雨,更能為信徒保命解災, 亦為武財神,廣受民間崇拜。
王元帥,諱善,封「隆恩真君」,是道教鎮守山門之神,雷部、火部天將及護法神。
李元帥,諱哪吒,封「中壇元帥」,是道教知名護法神,五營元帥之首。
張元帥,諱自觀,道號慈觀,封「法主真君」,閭山派所祭祀的神祇,以法術高強而聞名,黑頭道士信奉的祖師,五營元帥之東營元帥。
蕭元帥,諱法明,封「輔天真君」,閭山派所祭祀的神祇,以法術高強而聞名,法主真君的換帖兄弟,五營元帥之南營元帥。
劉元帥,諱志達,封「普照大師」,閭山派所祭祀的神祇,五營元帥之西營元帥。
連元帥,諱光陽,封「九天法主」,閭山派所祭祀的神祇,五營元帥之北營元帥。
高元帥,諱員,貌如冠玉,官拜「九天降生元帥」。
周元帥,諱廣澤,上天封其為「風輪元帥」。
護法神獸
相傳除了龜蛇二將之外,玄天上帝修行於武當山時,首先棲隱於太子嚴處修練,其修練期間,晨有靈鴉報曉,旁有黑虎護衛。世傳『烏鴉喙赤,見之者昌;黑虎驅奸,逆之者殃。』黑虎大將軍為武當山護國鎮山之神聖,一般玄天上帝廟亦大都有奉祀『黑虎將軍』於神桌下,俱有驅除癘疫及鎮護廟堂之功用。

農曆六月初六日,為黑虎將軍之聖誕日。

歷代封號
宋太宗以來即有封號。宋真宗為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宋徽宗、宋欽宗屢有加封。明成祖起於北方燕京,自認得神相助,方有天下,故加封最力。

網路上盛傳真武大帝降終南山、宋太宗封為翊聖將軍之傳言,實屬誤傳。降終南山、封為翊聖將軍者,是黑煞將軍,與真武大帝同為北極四聖之一,非真武大帝。《楊文公談苑》:「開寶中,有神降於終南山,……言:『我天之尊神,號黑煞將軍,與真武、天蓬等列為天之大將。』太宗即位,築宮終南山陰。太平興國六年,封翊聖將軍。」已言明此翊聖黑煞將軍並非真武大帝。天蓬、天猷、翊聖、佑聖(真武),合稱北極四聖。

宋太宗封為『佑聖玄武靈應真君』
宋真宗加號『真武靈應真君』
宋欽宗加號『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真君』
元成宗加號『元聖仁威玄天上帝』
明太祖加號『玄天上帝』,復封『真武蕩魔天尊』
明成祖封號『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
北帝廟

香港長洲玉虛宮(攝於2008年)
北帝廟為崇拜北帝的廟宇,亦常作真武廟、玉虛宮、玄天宮、北極殿等眾多名稱,當中又以湖北武當山上的真武廟最為著名之聖地,北帝廟也多數散布於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各地,閩南、台灣亦多所建廟。

中國大陸的真武廟
中國大陸在宋、元開始陸續修建真武廟,當中武當山、宋代的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以及明代的南京、北京等地區大量、大規模地修築真武廟,寓意深刻,終成為祭拜北帝的三大中心之一。[3]

明成祖宣稱真武助靖難勝功,於各地廣奉真武。永樂十年(1412年)又敕隆平侯張信率軍伕廿餘萬人,大建真武祖庭武當山宮觀群,從而使武當山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亦使武當山真武廟的香火達到了鼎盛巔峰。武當山同時是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眾多道教名山之一。山上的建築群目前被列為世界遺產,具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另外安徽齊雲山也以奉祀真武而著名。

安海霽雲殿位於晉江市安海鎮供奉著北極玄天上帝相傳最早建於五代閩國王審知期間。宋朝時,宋真宗趙恆改「玄武上帝」為「真武上帝」所以又稱真武殿。明朝永樂年間重修改名為「霽雲殿」清朝順治年間毀於遷界,清朝康熙年間重修。
臺灣玄天上帝廟

虛實倒影中的木柵真北宮

台灣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北極玄天上帝(左營元帝廟)
木柵真北宮,位於台北巿文山區老泉里老泉街45巷4-1號。為台北巿貓空地區知名玄天上帝廟,信徒擴及世界各地。原本位於木柵區木柵路一段288巷1號,後遷至現址並於民國一百零四年(2015年12月19日)新廟殿興建完成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田中順天宮,座落於彰化市八卦山西麗田中地段北偶,廟內供奉的三帝公金尊最獨特的玄天上帝神像。相傳明朝崇禎年間由一陳姓家族自大陸遷居來台時,為能順利平安抵達台灣本島,於福建省某一間廟宇攜出乙尊木雕神像,陪同家族護航渡海平安抵台鹿港,後北上到達風城新竹,一段時間後又遷徙南下,轉跋涉到現址供奉(即順天宮廟現址),迄今(2016年)已有三百七十七年歷史了。當時為陳姓家族木造祠堂小廟,最近一次改建於民國六十一年十一月重建竣工,雕龍刻鳳,金碧輝煌,博得壯麗觀瞻外貌。經查證當時由福建省攜出之神尊為供奉於中國大陸湖北省武當山紫霄宮,內奉祀之玄天上帝三位神尊,現廟內奉祀之三個神龕盒內,獨少第三上帝神尊為空神龕。民國七十九年間起順天宮先後三次前往中國大陸湖北省武當山紫霄宮尋根謁祖進香,查證得知。
老古石集福宮,位於臺南市中西區信義街內(舊稱四聯境),主祀北極玄天上帝,創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另外配祀林府千歲、及朱邢李三府千歲。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在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的部將劉國軒將軍發起創建,而成為臺南市下營區的信仰中心,鄉民稱之為大廟,距今(2016年)已有三百五十五年歷史悠久,以六姓共治為著稱,是全台最知名的玄天上帝廟之一,世界各地都有許多分靈。
梧棲真武宮,位於臺中市梧棲區西建路104號,建於清朝道光廿九年(1849年),是臺中市第一座古蹟廟宇,頗為知名度。
臺南北極殿,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為臺灣最早的官建玄天上帝廟。創建於明鄭1665年,名列二級古蹟。因為玄天上帝為明朝鎮邦護國之神,故明鄭官方設立此廟;廟中有明朝寧靖王所奉之匾「威靈赫奕」。
松柏嶺受天宮,位於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嶺,舊稱松柏坑,緣起於明末清初順治十四年間(1657年),初期創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為全台玄天上帝總廟,每年進香團超過4千團,數量最多,影響至世界各地。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因火災而廟宇拆除,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廟殿重建工程開工,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廟殿興建完成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員林衡文宮,位於彰化縣員林鎮,廟方建有中部最大尊的玄天上帝,也是唯一舉辦「送王船」的玄天上帝廟。
北港真武殿,位於雲林縣北港鎮,祀奉主神為北極玄天上帝,康、趙二元帥,創建於清代初年,每年農曆三月三日為祭典日,場面可觀,信徒來自四面八方,香火鼎盛,是里民精神支柱。
斗六大年宮,位於雲林縣斗六市,創立於清嘉慶二十二年間1772年,為地方的莊頭信仰中心。
武昌宮,是南投縣集集鎮的信仰中心廟。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地方仕紳楊添壽、陳玉盛、陳鴨行三人發起募資雕塑上帝爺公的神尊,真靈是由湖北省武當山南岩宮分靈直降,對於渡世救人,救難、祈雨、醫病,不計其數,神威顯赫。在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由黃朝瓞先生,善心捐地470多坪建廟基地,民國八十年動工,歷經八年興建工程浩大耗資約新台幣7000萬元,於民國八十八年9月21日凌晨發生芮氏7.3級集集大地震,因位居震央,宮廟整座全部倒塌,幸賴信徒在餘震中搶救神像。災後上帝爺公時顯化神蹟據傳鬍鬚日漸長長,信徒虔誠參拜絡繹不絕,重建的新廟宇完成於2013年10月而入火安座。
柑井武當宮,位於彰化縣和美鎮柑井里,故稱「玄天上帝廟」,源起1772年先民攜上帝公香火來台。後成為柑井裡的信仰中心。
北聖天宮,位於彰化縣溪州鄉,溪州公園(花博公園)附近,乃為少數距今已三百七十五年以上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開台台灣祖廟。
北極紫菱殿,位於高雄市旗津區復興里,算是當地滿知名的廟。玄天上帝壽誕時有舉辦金龜王以及過七星平安橋的活動,是在高屏地區小有名氣廟。
林內進雄宮,其創建於日治時期的1930年代,由南投縣松柏坑(松柏嶺)分靈至此,於民國六十五(1976年)年間當時由總理蘇朝誥先主發起募款擴建。
大埤北極殿,位於雲林縣大埤鄉,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年),由當時的創建人,亦現在所稱肉身菩薩(大埤-百年木乃伊)的柯象從台南店仔口(今白河區)迎請玄天上帝到大埤鄉祭祀建廟。
大山受天宮,位於苗栗縣後龍鎮大山里,1902年(明治35年)農曆三月間,因南投名間受天宮主神北極玄帝參加後龍慈雲宮媽祖徒步進香團,入境時即附身於信徒張生,起乩不語,主事者趕往外埔合興宮請乩童林溪忠、法師葉清雲二位前來起乩查明原因,獲知松柏坑受天宮主神玄天上帝,有意來本地興化。1935年3月19日和6月16日兩次大地震,使得廟宇殘破不堪,1949年重建,1978年改建,1985年農曆11月20日落成[4]。
竹崎真武廟,位於嘉義縣竹崎鄉,座落於和平村坑仔坪,坐西朝東,是全國知名的玄天上帝廟之一,創建於清康熙55年(1716年),建廟300年,奉祀著老上帝、二上帝、三上帝、四上帝、五上帝、六上帝、七上帝神尊,開基神尊乃明朝玄天上帝。
玉井北極殿,位於台南市玉井區,舊稱『大武壠祖廟北極殿』,開基神明為『三帝爺公』,建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
梅山玉虛宮,位於嘉義縣梅山鄉,始創於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48年),相傳是武當分祀來台灣,附近莊頭的信仰中心,更是全國信徒進香朝拜的廟宇,每年三月香期來臨,虔誠信徒行刈香儀式,為梅山增添無限熱絡氣氛。
興和武當宮,位於南投縣南投市麥當勞旁,供奉全國唯一的「龍爪帝爺公」,「龍爪帝爺公」左手拿七星劍,右手呈龍爪狀,與一般的玄天上帝有迴異的風格。
歸仁武當山廟,位於臺南市歸仁區武東里,根據《台灣省台南縣市寺廟大觀》所記,創立年代遠在清乾隆元年(1736年),廟名引自大陸武當山,意旨墾拓此地開基建廟的神祇,直接從武當山紫霄殿割火分靈迎請到此地奉祀,並以此紀念第一座在台灣建廟命名的廟宇。
元帝廟,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又稱為左營大廟,廟方更在左營蓮池潭,世界最大尊的水中北極玄天上帝神像(72台尺)。
桃園中路北極殿,位於桃園市桃園區,在當地已建立了三十年載,2011年正式舉行安座入火大典,在桃園區宗教界算當地小有名氣的廟宇,並與台灣大大小小的廟宇三百多間舉行聯誼,在廟宇界算是享負盛名,曾聯合桃園境內所有宗教舉行聯合遶境,也是近代都市區聳立的廟宇,此景觀顯得相當獨特。
玄天宮大悲殿,位於桃園市中壢區,始於五十四年,廟內兩旁大殿有青銅鑄造溫康馬趙王殷六位天將,大悲殿有全國最大室內青銅琺瑯純白千手千眼觀世因菩薩,莊嚴神聖。農曆三月初三日玄天上帝聖誕,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佛誕,及七月初七日中元梁皇超渡法會皆遵循正統,為中壢區盛大佛事。
大有永安宮,創建於清乾隆年間,供奉玄天上帝,距今己有二百多年歷史,宮廟改建的過程中,內部的建材均取自大陸,建築裝飾富麗堂皇,雕工細緻,美侖美奐,宮前香爐更是價值不菲。
溪北鎮武宮,原本為清道光六年(1726年)王得祿將軍大人在溪北府宅左側而創建莊內最早的上帝爺廟,在日治時期時臺灣發生了多次的大地震,把上帝爺廟震毀了,後於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動土重建,八十六年(1997年)入火安座,廟名吉取『鎮武宮』,為重檐三開間二落式建築。
外澳接天宮,在宜蘭縣頭城鎮外澳里,位於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內,是一座北帝廟,奉祀玄天上帝,是外澳當地的信仰中心。
後龍北極宮,位於苗栗縣後龍鎮灣寶里,廟宇稽自明末,因幫助清道光年間道台林佔梅洗雪冤屈,而從茅草廟改為磚瓦廟,並贈匾『愷澤覃敷』,現今還存於北極宮,廟內上帝分靈全台,香火鼎盛。
阿里山受鎮宮,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亦從大陸湖北省武當山紫霄宮,分靈而來,每年農曆三月三日玄天上帝誕辰日前後,常群聚枯球籮紋蛾的大形天蠶蛾, 它們會一直停留在玄天上帝身上,不吃不飛一整個月,之後就不見蹤影,故阿里山地區民眾俗稱它為「神蝴蝶」,更傳言有神跡事件,使它特別引人注意。
虎尾永興宮,位於雲林縣虎尾鎮廉使里,緣起明神宗萬曆二十間(1593年)所建,已有四百多年,為玄天上帝開台祖廟。
南投准天宮,位於南投市牛運堀,主祀玄天上帝於清初乾隆年間來台,山門兩旁雙象為准天宮之象徵,樸實自然。
頂港北極殿,肇始於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年(1794年)先民 許雙全、許雙武、許雙如 三兄弟,恭請家鄉福建漳州府(今漳州市)海澄縣吳厝溪社的玄天老上帝及老虎爺護佑來臺。
新竹受北宮,位於新竹縣北埔鄉五指山,奉祀自大陸武當山來台有三百年歷史的「軟身玄天上帝」,也有清朝時期打造刻有九龍的「玄天上帝玉璽」也因奉請來臺灣。
溪口北極殿,位於嘉義縣溪口鄉,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創設一平屋廟宇,敬稱為「帝爺厝」,各地信徒均參予祭祀膜拜,可謂盛況空前。至光道光十二年(西元1833年),擴建後之「帝爺厝」,巍峨典雅,雄偉揮宏,正式定名日「溪口北極殿」,境內亦稱為「帝爺廟」,咸豐六年(1856年)又捐修一次,廟宇更美輪美奐。主祀玄天上帝,配祀神明為康元帥及趙元帥,同祀神明為神農大帝及關聖帝君,本殿為溪口鄉居民主要的信仰中心,每逢元宵節全鄉繞境兩天,近年來結合藝陣文化節,更為熱鬧。
深圳玄天宮,位於桃園市新屋區,主奉北極玄天上帝,係清康熙年間(1703年)從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坑口鎮隨李氏先祖移墾渡海來台鎮駐斯邑、護佑墾民。清乾隆丁未年新竹縣仕紳 鄭登爵拜求上帝公醫治母親重病,上帝公指點草藥痊癒康復,遂賜匾「昭明於天」以表感恩神威,至今仍保存於殿中。
麥寮北玄宮,位於雲林縣麥寮鄉,主奉北極玄天上帝,聖尊之由來,可遠溯至清康熙十八年時,由許姓先祖由大陸渡台,特迎奉北極玄天上帝及觀音佛祖隨行護佑,先民定居在馳名海豐港,迨至清乾隆時,因大風雨氾濫成災,沖毀海豐港,先民遷居現崙後村,舊名〔沙崙後〕。清末由信士許炮開壇濟世,廣施德惠。
紫皇天乙真慶宮,位於新北市八里區,民國六十一年建於新北市三重區原名「真武宮」,中間歷經「北虛宮」宮號,直到民國九十二年易名為『龜馬靈山』「紫皇天乙真慶宮」。
麻豆北極殿普濟寺,位於台南市麻豆區,又叫上帝廟,主祀玄天上帝,主殿於明永曆5年(1651)首建,當時上帝爺威靈,右傳左達,他鄉外里進香川流不息,而殿上匾額「北極元樞」乃明永曆15年(1661)吉置,另有乾隆16年所立之「捐置齋房碑」,記載乾隆2年該廟重建之事,可見本殿歷史之悠久。至於本殿右廂奉祀之地藏王菩薩,係大正2年(1913)麻豆街分為頂下街,競相迎暗藝,是時菩薩大發威,顯示欲居本角,普渡眾生,經住民虔誠在本殿增設普濟寺奉祀菩薩。
內惟下南玉虛穹北極殿,位於高雄市鼓山區內惟地區,是當地人相當重要的信仰中心。
廍後北極殿,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創建於清朝康熙58年以前,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為鳳邑舊城十三角落之一,香火鼎盛。
新吉莊北極殿,位於高雄市左營區,東方比鄰河堤公園,前方為裕誠路商圈,西方鄰近高雄巨蛋、漢神巨蛋商圈。供奉來自左營區廍後的玄天上帝,為興隆內外里十三公廟之一。
過田仔北極殿,位於高雄市苓雅區,昭和十四年(1939年)北極殿啟明社勵善堂從台南市下營北極殿求得玄天上帝令旗及楊府元帥令牌至高雄市苓雅區過田仔。民國壹佰零叄年(2014年)明代湖北省武當山玄天上帝祖庭紫霄宮六百年玄帝神尊曾駐駕高雄市過田仔北極殿。
大灣凌霄寶殿天公廟武龍宮,位於台南市永康區大灣地區,民國五十七年(1968)建廟,民國九十四年(2005)動土重建,民國一百零一年(2012)完竣,祖廟為湖北武當山五龍宮。
崁仔腳順天宮,位於雲林縣虎尾鎮頂溪里崁腳40-1號旁。民國三十五年,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玄天大帝」重見天日,仍然依照舊制方式,每年擲杯遴選爐主供奉。

------------------------------

道教學術資訊網站 - https://goo.gl/u9zqcC

台灣宮廟的三十六官將信仰摘要

從《尚書》洪範篇皇極永恒的思想,到天象北斗七星轉成自然神的信仰,將北極恒星為中樞紫微星宿變成玄天上帝,又明代《北遊記》的描述,三十六官將成為玄天上帝的護法神,一路到今天台灣宮廟的三十六官將信仰,將作一探討。
本文重點在於當今台灣宮廟的三十六官將信仰之敘述,內容包括:
1、三十六官將的來歷;
2、三十六官將的名稱;
3、三十六官將的圖像;
4、三十六官將的咒語;
5、三十六官將與法教科儀的關係。

關鍵字:玄天上帝,三十六官將,皇極,法教科儀,小法

一、前言
皇建其極,道厥其中,乃華人宇宙觀與哲學思想的源流,自然界永恒不變所在,以皇極名之,這見茲《尚書》(洪範篇)[1]。
殷商時期,崇尚宇宙不變的探討,《尚書》視為是代表作,到西周《易經》,轉成變易的探討。對不變與變的道理,宋明理學家再作詮釋。在宗教旅途上,看天文北斗七星,北斗星被認為是不變的象徵,如天之北斗也是永恒的所在,人格化之後稱之謂北帝。
在道教文化,醮壇空間,三官壇陳列下有:天師(張天師);北帝(玄天上帝),視為左右道法二門的師聖象徵,經典見《正統道藏》的「道法會元」有268卷,已討論良多。
台灣民間信仰宗教興旺,宮廟以玄天上帝為主祀神與配祀神至為普及。傳說中玄天上帝的部將三十六官將呈現也就多采多姿。
本文重點在於當今台灣宮廟的三十六官將信仰之敘述,內容包括:三十六官將的來歷;三十六官將的名稱;三十六官將的圖像;三十六官將的咒語;三十六官將與法教科儀的關係,最後以結語作一歸納。


二、三十六官將的來歷
華人的宗教信仰,神譜是多源的,約略也可陳列如下:
1、 自然之神:地、水、火、風、……自然界可見及的都視為神。山神土治、雨伯、祝融、雷公、電母、風神、……等
2、 概念之神:天空、玄空、宇宙、……想像的概念尊奉為上帝、天公等。
3、 動植物之神:飛禽、走獸、樹木、花草、……都會賦予神格,諸如:四靈獸(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大樹公……等。
4、 偉人之神:歷史上偉大人物,如各宗教教主,諸如:孔夫子、老子、張天師、……等等。
5、 修道之神:因修道成仙,以及歷代祖師,諸如:呂真人、觀音大士、……等等。
6、 地方賢者之神:對地方有特殊貢獻者,諸如媽祖、吳真人、……等。
以上所列不勝枚舉,總而言之,凡認為可保佑平安,有求必應,都被列為奉祀為神尊。近年來社會市場化,昇官發財觀念之下,供奉文昌帝君、五路財神也特別多。
而神格轉化,歷代淵源不一,有來自政治轉化,往昔由皇帝冊封,有者民間感應靈驗需求的供奉,很可能綜合了各種不同的變化而成。玄天上帝信仰就具有多層轉化,從自然星宿神轉化到人格神一路的發展。
有關從天象北極星、北斗七星之首、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星神,西漢時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象徵北方水神的玄武,結合起來,從自然神到人格神的轉換到宋代改玄武為真武,屢受封號,其信仰才普遍流轉民間[2]。元明朝代帝王對玄天上帝的崇拜,加上民間做靈驗的描述,促進了信仰的傳播。關於這些文獻的討論,本文不用贅述。
本節重點要說明三十六官將的來歷。有一本小說《北遊記》,又名《全像北遊記玄帝出身傳》,全名是《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志傳》,乃明代萬年間刊行的。《北遊記》中的三十六員,是余象斗塑造的故事。
明代任自垣《大嶽太和山志》記述真武神像從神一十八尊包括:靈官、玉女、捧劍、執旗、水、火、鄧天君、辛天君、張天君、陶天君、龐天君、劉天君、苟天君、畢天君、馬元帥、趙元帥、溫元帥、關元帥等十八尊。其他玄帝故事對部將只描述為「蒼龜巨蛇、六丁六甲,五靈神兵,三十六萬神將」。
《北遊記》[3]的三十六員天將名稱在《三教源流聖帝佛祖搜神大全》出現了二十六個,包括義勇武安王(即關元帥)、趙元帥、苟元帥、畢元帥、張元帥、謝天君、朱元帥、馬元帥、黨元帥、康元帥、龎元帥、高元帥、五雷神、田呂元帥(即雨元帥)、劉天君、溫元帥(道元帥)、石元帥、王高二元帥、孟元帥、場元帥、李元帥、副應元帥(即副元帥)、殷元帥、王元帥、鐵元帥等人。
由此可見三十六員天將的來歷與《北遊記》關係密切。明代通俗小說對民間信仰的影響力至為廣大。
有關台灣宮廟三十六官將來歷的傳說有下列幾種:
1、 玄天上帝收妖說:《北遊記》,玄天上帝收妖的故事。把玄帝描述成修道真人「修煉成道,收妖除魔」,也就是「諦仙」與「回歸」。收回下凡間的三十六員天將,回歸天界。這變成收妖除魔的大護法。
2、 玄天上帝向保生大帝借劍說:故事敘述成玄天上帝向保生大帝借劍,玄天上帝以三十六神將當人質抵押,後來劍未歸還,保生大帝只好留三十六神將為左右陪祀護法神。當今台北市保安宮,正殿主神保生大帝旁供有三十六官將,後殿供玄天上帝只手執七星寶劍,但沒有三十六員天將。
3、 六丁六甲說:六乘六為三十六(6x6=36),以天干中的丁神:丁丑、丁卯、丁巳、丁酉、丁亥。六十甲子中: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叫六甲。民間信仰認為六丁六甲神將法力高強。
4、 三十六天罡:北斗七星有三十六天罡星。《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將,使呼保義宋江為帥」。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合為一百零八者,是猛將、部將、好漢。
從以上敘述,台灣宮廟三十六官將的來歷與玄天上帝信仰關係至為密切。從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拱上中樞紫微,人格化為北帝(玄帝),行走於天上人間的上帝。猶如往昔皇帝需要有護駕將軍,驅魔神將也需要護法衛士,修學道人也需要護關使者。無論是道書、小說、傳說,塑造出三十六員神將,很適合台灣民俗信仰的需求,其來有自。

三、三十六官將的名稱
由現成台灣宮廟三十六官將名稱大同小異,都與《北遊記》中的三十六員天將的名稱有關,但也因各宮廟需求不同也有其增減與變動,將列舉如下:
1、三十六神將雷部諸神[4]:
蔣光、鍾英、金遊、殷郊、龐煜、劉吉、關羽、馬勝、溫瓊、王善、康應、朱彥、呂魁、方角、耿通、鄧郁光、辛漠臣、張元伯、陶元信、苟雷吉、華宗遠、趙公明、吳明遠、李青天、梅天順、熊光顯、石遠信、孔雷結、陳元遠、林大華、周青遠、紀雷剛、崔志旭、江飛捷、賀天祥、高克。
2、玄天上帝三十六神將[5]:
水火龜蛇二將、趙公明、關羽、雷開、苟畢、廣澤、張健、謝仕榮、華光、朱彥夫、黨歸籍、康席、龐喬、高原、雨田、雷瓊(封為瘟元帥,故有作溫瓊)、石成、王鐵、高銅、李伏龍、副應、殷高、鐵頭、朱佩娘、韋元帥、朱孛娘、王忠、楊彪、劉俊、商偉、師曠、任無別、寧世夸、鄧成、辛江、張安。
3、保安宮三十六神將[6]:
紀仙姑、連聖者、五龍官、鎖大將、金舍人、倒海大將、李仙姑、馬龍官、劉聖者、柳大將、唐舍人、移山大將、趙元帥、殷元帥、岳元帥、王元帥、孫元帥、李元帥、必大將、康元帥、溫元帥、咒水真人、鄧元帥、高元帥、勸仙姑(疑為鄞仙姑)、張醒者(疑為張聖者)、拿大將、江仙官、虎加羅、食鬼大將、何仙姑、蕭聖者、捉大將、紅化官、馬加羅、吞精大將。
4、澎湖宮廟三十六官將[7]:
康元帥、趙元帥、高元帥、楊元帥、李元帥、辛元帥、殷元帥、岳元帥、王元帥、鄧元帥、五靈官、馬龍官、張聖者、蕭聖者、劉聖者、連聖者、勸仙姑、何仙姑、李仙姑、紀仙姑、移山大將、倒海大將、枷大將、鎖大將、吞精大將、食鬼大將、拿大將、縛大將、必大將、靜大將、馬伽羅、虎伽羅、江仙官、黃仙官、金舍人、康舍人。
5、台南良皇宮三十六神將[8]:
紀仙姑(騎鶴)、連聖者(騎豹)、五龍官(騎馬)、鎖大將(騎麒麟)、金舍人(騎獅)、倒海大將(騎虎、海水做傾斜狀)、李仙姑(騎鶴)、馬龍官(騎馬)、劉聖者(騎獅)、枷大將(騎馬)、康舍人(騎馬)、移山大將(騎馬托山)、趙元帥(騎虎)、殷元帥(騎馬,有四手,二手舉日月、二手執弓矢)、岳元帥(騎象)、王孫元帥(騎鹿)、辛元帥(騎獅)、必大將(騎龍)、康元帥(騎馬)、溫元帥(騎獅)、咒水真人(騎馬、有三眼)、鄧元帥(騎牛、人面鳥嘴)、李元帥(騎麒麟)、高元帥(騎馬、舉人體)、勸仙姑(騎鶴)、張醒者(騎麒麟,手握蛇)、拿大將(騎牛,攜逮補牌)、江仙官(騎馬)、虎加羅(騎獅)、食鬼大將(騎麒麟,捉鬼吞吃狀)、何仙姑(騎鶴)、蕭聖者(騎豹,頭部纏蛇)、捉大將(騎馬)、紅化官(騎馬)、馬加羅(騎麒麟)、吞精大將(騎虎,做吃妖怪狀)。
6、福建白礁志三十六神將[9]:
正殿兩側奉祀三十六神將,右側十八神將為:康元帥、提大將、辛元帥、枷大將、馬龍官、江仙官、劉聖者、馬伽羅、張聖者、王舍人、李仙姑、必大將、何仙姑、紀仙姑、三郎神、五騎官、文天師、直扶使者;左側十八神將為:趙元帥、楊元帥、食物大將、殷元帥、倒海大將、聞元帥、縛大將、王元帥、鎖大將、玉靈官、黃仙姑、連聖者、虎枷羅、蕭聖者、康舍人、龍大將、托塔天王、陶天君。

----------------------------------------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3) 終南遇師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25日, 2016
張三丰南行不獲,轉向西行,經西嶽華山,至寶雞。見此地山澤清幽,松濤蒼潤,正是靜修的好地方,於是「結茅聊息足」,又見山中有三尖山,秀靈之氣直衝天頂,於是自號三丰,更名全一,意為「從坤土之中植一根浩然之氣」。張三丰曾有幾個名號,《張三丰全集》有如下記載:

「(張三丰)嘗自言云:吾之名號,多與古今人同,知之即改,於心乃安,以故渺渺無定也。一名通,與本支遠祖高公之子同;一名金,與別支遠祖漢大司馬同,均見《留侯世家》。一名思廉,與元玉笥生字同;一名玄素,與唐大宗時言官同;一名玄化,與葛玄弟子同。因就兩名中,各取上一字,為玄玄子。又與太上聖號同,乃更為山峰。又與樸陽子同,復易為三峰。又與採戰者同,殊可笑矣。但此三峰之字,傳呼已久,不欲再行改更,因憶乾爻之連,而有坤爻之斷,不足以還純乾也,乃從坤土之中植一根浩然之氣,補其斷而全其一焉。自今以往,當更名全一,字三丰,名號於是乎大定。他若貌容疏野,不修邊幅,世人之呼我為張邋遢者,乃千古獨得之奇,有一無二之作也。」

w640  
張三丰自畫像,原像保存在明代李文忠公家藏文物第十種材料內,後被人發現,保存至今。(公有領域)
終南遇師

延祜元年(1314年),張三丰六十七歲,三十幾年訪道求真不得,眼看著身體漸漸衰老,乾坤茫茫,何處問大道?三十多年往來名山古剎,十萬黃金撒手空,萬般辛苦,衣破鞋穿師難面。張三丰點燃香炷,祈求神開示,炷香預示他向終南山去尋訪。張三丰依神示登上終南山,發現火龍真人正在等他。張三丰百感交集,相見恨晚。

「陳倉山下道人家,不種桑田不種麻。埋姓埋名藏僻地,自薪自汲老生涯。幾重石嶂撐如虎,一箇茅廬小似蝸。氣健身強年已暮,乾坤何處問丹砂!」(張三丰《小廬題壁》)

「心命惶惶亦可憐,風燈雨電逼華年。不登浪苑終為鬼,何處雲峰始遇仙。九死常存擔道力,三生又恐落塵緣。瓣香香預向終南祝,應有真人坐石邊。」(張三丰《書懷》)

「白雲青靄望中無,已到仙人碧玉壺。拼卻茫鞋尋地肺,始瞻大道在天都。乾坤一氣藏丹室,日月兩丸曜赤爐。實與先生相見晚,慈悲乞早度寒儒。」(張三丰《終南呈火龍先生》)

火龍真人隱身終南,亦隱其姓名,沒人知道他的生平來歷,《神仙鑒》亦只記其號,說他具有物外風儀,世人只知其為古仙耳。火龍真人留有絕句道他來世只為度三丰:

「道號偶同鄭火龍,姓名隱在太虛中。自從度得三丰後,歸到蓬萊弱水東。」(《張三丰全集‧詩談》記火龍先生《偶吟》)


終南山之翠華山。
攝像者: Caitriana Nicholson/Flickr
五、跨鶴青霄

火龍真人見等待的人到了,便悉心引領,仔仔細細將修道之真機密訣傳給張三丰,「所謂口口相傳,心心相授」(張三丰《玄要篇》自序)。四年之後,火龍真人再傳張三丰丹砂點化之訣,命他出山修煉。張三丰淚辭恩師,「出山尋侶助元功」(《出終南二首》),和光混俗者數年。泰定甲子(公元1324年)春,張三丰南至武當山,修煉九載而終成大道,這時張三丰已近九十歲。於是湘雲巴雨之間,隱顯遨遊。所謂「跨鶴青霄如大路,任教滄海變桑田」,「始信有此出世之法」(《玄要篇》自序)。

「生平好善訪仙翁,十萬黃金撒手空。深謝至人傳妙訣,出山尋侶助元功。一蓑一笠下終南,雲白山清萬象涵。他日大丹熔煉就,重來稽首拜仙庵。」(《出終南二首》)

「太和山上白雲窩,面壁功深似達摩。今日道成談道妙,說來不及做來多。」「九年無事亦無詩,默默昏昏不自知。天下有人能似我,願拈丹訣盡傳之。」(《太和山口占二絕》)

「玄素嘆人生光陰有限,富貴無常,若風燈草露,存沒倏忽,自古及今,比比皆然,深可驚省。以是日夕希慕大道,棄功名,撇勢利,雲遊湖海,遍訪名師,所授雖多,總皆旁門小法,行於身心無所益也。考諸丹經,而又不合,與道乖違。徒勞勤苦,性命惶惶,不得一遇至人,以了生平之願。延佑間,幸天憐我,初入終南,得遇火龍先生,詢是圖南高弟,綠鬢朱顏,儼乎物外神仙,春秋不知其幾許矣。玄素異之,禮拜師事,跪問大道。蒙師慈悲,鑒我精誠,初指煉己功夫,次傳得藥口訣,再示火候細微,與夫溫養節度、脫胎神化、了當虛空之旨,無不一一備悉,真所謂口口相傳,心心相授,得聞斯道,何幸如之。……十月功完,聖胎顯像,九年面壁,與道合真,跨鶴青天如大路,任他滄海變桑田,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始信有此出世之法,雖有拱壁似先駟馬,爭如坐進此道,皆因廣積陰功,累行方便,得遇至人而成也。」(《玄要篇》自序)

w640 (1)
張三丰《玄要篇》,《張三丰大道指要》書影。(網絡圖片)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分享
顯示選項
英雄出世間 太極拳為何無敵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13日, 2018
武當山逍遙谷太極張三丰塑像。
攝像者: Gisling/Wikimedia Commons
元明時期,最出名的道士當屬真人張三丰,而他最出名的絕學當屬太極拳。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有外家和內家之分。其中少林寺的外家拳術以剛猛有力著稱,到張三丰時,講究緩、慢、圓的內家拳法橫空出世,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太極拳。那麼,這套拳法是怎麼創立的?
在古代,道士修煉有習武的傳統,即內外兼修。最早記錄內家拳的《王征南墓誌銘》記載,七十多歲的張三丰在武當山修道時,夢見坐鎮武當的主神玄武大帝,親自傳授他上乘拳法。第二日,張三丰遇到一百多個盜賊圍攻,他發拳出掌非常舒緩柔和,卻能以一敵百,大顯身手。
黃宗羲1669年作王征南墓誌銘,收錄於《南雷文案》卷六。(公有領域)
一個老者,赤手空拳擊敗一百多個壯漢,內家拳的威力可說是出神入化!太極拳傳人黃百家在《內家拳法》中說,張三丰還精通少林武術,創出和外家拳完全不同的武當太極拳。太極拳融合了佛、道兩家武術的精華,能夠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成為一門獨步天下的武術。
張三丰之後,明清時期的兩名傳人,也在歷史上創造了武學奇蹟。一位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張松溪。清《寧波府志》記載,他外形上謙卑瘦弱,像個書生,每當有人來比武,他總是忍讓迴避,直到躲避不了才勉強應戰。一次,張松溪坐著與少林僧比武,僧人飛腳踢來,他一個側身舉手,就把僧人遠遠擲出,僧人墜地時奄奄一息。七十歲時,張松溪還能一掌劈開三塊重達幾百斤的巨石。
另一位是清初的王征南。據墓誌銘載,王征南早年從軍,被敵軍抓捕後逃脫,看守他的幾名士兵緊緊追趕,卻離奇地倒地。還有一次,他被七八個士兵抓去做苦力,苦苦哀求不能放行,只好把背負的重物扔掉。士兵見了揮刀砍去,他徒手防衛,讓他們紛紛摔倒,兵器也隨之掉落。
張三丰自畫像,原像保存在明代李文忠公家藏文物第十種材料內,後被人發現,保存至今。(公有領域)
威力無窮的太極拳是怎麼煉出來的?煉太極拳的人,首先是個修身養性的修煉人。張三丰在著作中闡釋,煉太極拳首先要了解太極玄機,它的力量不在於出手快慢、用力大小,而是要修煉出太極在另外空間的功能。出手時,意在拳先,用意念發揮拳法的功力,讓對手自己撲倒,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境界。
原來,太極拳是神傳給人的超凡入聖的神功。因為道家修行以單傳、口傳心授為主,它的奧祕歷來難以被人探知。史料又載,太極拳傳到王征南時,他只把一身武功教給黃百家。黃氏終其一生,都沒能找到適合的傳人,只能惋惜太極拳像《廣陵散》一樣成為「絕技」。
今天的太極拳,僅僅留下招式,卻沒有心法,因此表現不出更多的威力。但它曾經的輝煌卻讓我們銘記,這世上,曾有神留下一段傳奇。@#


張三丰原來失明 為何終成大道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14日, 2018
明初年,張三丰帶弟子們遷到位於今湖北省的武當山修煉。圖為武當山上三清殿。
攝像者: Gisling, Wikimedia Commons
得道真人張三丰,仙風道骨,神功蓋世,數百年來被後人景仰。而他的真實經歷,遠比武俠作品的虛構更加傳奇和精采。
《明史》說他是遼東人,而且生得高大魁梧,體形像龜、背部似鶴,大耳圓目,長長的鬍鬚像劍戟一樣。無論冬夏,張三丰只穿著一件道袍、一件簑衣;飲食上,無論一升還是一斗,他都能一頓吃完,有時幾天吃一頓,或者長達兩三個月吃一頓;他還有過目不忘、日行千里兩大本領。
這樣的張三丰,就像是在人間的「活神仙」。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為了尋求真正的大道,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在正史、《三丰先生本傳》等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生的修煉經歷。
終南山之翠華山
攝像者: Caitriana Nicholson/Flickr
南宋末年,張三丰出生在一戶普通人家,五歲時患眼疾。一個自稱張雲庵的道人度他出家,並告訴他父母:這個孩子根基不凡,必須修行才能擺脫塵世苦難。於是,張三丰就在他主持的碧落宮裡修道,半年後雙目復明。他並不急於回家,而是堅持修行。期間,天資聰穎的他學習道經,過目成誦,並涉略儒、釋典籍,通曉其中大義。十二歲時,道長送張三丰回家。
之後,張三丰侍奉雙親,科舉入仕,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到了元朝,他被推舉為秀才、擔任縣令,結識朝中大臣,前途無量。但七年的修道經歷為他打下堅實的修煉基礎,世俗的功名利祿只讓他感到厭倦。張三丰曾說「古今名利總塵埃」,他嚮往的是超凡脫俗的清淨與自在。
三十歲那年,張三丰的父母離世,守孝期滿後,又有一位丘姓道人神祕到訪,和他暢談道法。這時的張三丰塵緣已斷,了無牽掛。在談話結束後,他毅然拋下妻兒、官職和所有家產,踏上尋仙求道之路。
於是,張三丰佩劍攜琴,西上太行山、恆山,東轉嶗山、泰山,南遊嵩山、王屋山,不辭辛勞,往來於名山古剎。經過三十多年的尋尋覓覓,張三丰以67歲(公元1314年)的高齡登上鐘南山,遇到等待他許久的火龍真人。神祕的道人用四年時間,傳授他修煉的真法和煉丹的祕訣。隨後,他出山雲遊歷練,直到1324年,又登上八百里武當山。
張三丰像贊(一),出自李西月《張三丰先生全集》。(公有領域)
自玄武大帝修道飛昇,武當山在歷朝歷代都出現過著名的修道之人,如周朝的尹喜、漢代的戴孟、魏晉的謝允、唐朝的呂洞賓、五代的陳摶、宋朝的胡道玄等。在這個充滿靈性與修道氛圍的大山中,張三丰面壁九年,在130歲時徹悟得道。
在山中,張三丰傳播道法,帶領弟子修繕戰亂後的道觀,為武當迎來前所未有的輝煌埋下伏筆。 他與武當山的名字,從此緊緊聯繫在一起。
張三丰為了修行,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毅力,數十年來清心寡慾,堅定如初,終於在明師的點化下,修成大道。 他的經歷,也鼓舞著無數善良人士誠心向道,明朝道教因此而確立了以玄武大帝為主神、張三丰為祖師的道家修煉門派,出現從帝王到百姓普遍崇道的盛況。@#
(參考資料:《明史》《三丰先生本傳》等)


玄天上帝是屠宰業的守護神,與傳統市場有關 https://is.gd/E13GPm

3093654_2_13093654_1_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